2022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1课时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部编版必修1(含答案)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1)
-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学生需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深入理解社会形态的更迭。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把握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
2.掌握不同阶级社会的特点及其阶级结构。
-学生需要掌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特征,以及这些社会形态的阶级分化。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3.案例分析,提升能力。
-精选案例,如古代奴隶社会的典型事例、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
-通过案例比较,让学生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一般规律,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增强体验。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难点在于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并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题目:
1.列举原始社会解体的三个原因,并简述其对阶级社会演进的影响。
2.比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3.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的群居生活逐渐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组织化社会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部编版第一册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原始社会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原始社会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原始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
简短介绍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5. 例题五:如何理解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重要性?
答案: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人类社会逐渐从原始、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进步的状态,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反思改进措施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人类简史》: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全面讲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 《阶级社会的起源》:深入剖析了阶级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阶级斗争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阶级社会的本质。
- 鼓励学生思考和研究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c.课后巩固: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分析我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设想: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解体的原因,掌握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及其生产力发展水平。
2.理解并掌握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明确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地位。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表述清晰。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解释历史现象,提高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及其演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对社会历史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他们对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的概念较为陌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在此基础上,学生普遍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较高,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此外,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正处于形成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分为两目。
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分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演进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
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及其动力。
本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明确社会发展进程、规律及其动因,为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打下理论基础,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从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推动其演进的动力及演进的规律,借以理解社会发展趋势,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对比分析的优势和综合的思维特点,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生经过历史学科学习,具备一定感性知识基础,但对深层次知识却缺乏认知,理解的深度也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尤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各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让学生能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通过剖析人类社会演进的原因,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公共参与:树立道路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六、教法分析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九、课堂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前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围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主要阐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解体向阶级社会演进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体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框内容围绕两个议题进行教学设计:(1)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探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兴衰。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痼疾的表现,探究其产生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进而明确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教学目标1.识记阶级、国家等基本概念。
2.明确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下生关系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比较异同。
3.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4.理智看待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主学习明确基本内容和线索,通过合作探究突出重点和难点。
2.结合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听史学家讲座,观看历史文化专题节目,利用网络收集历史资料等,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和规律。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从生活中取材,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中国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疫情为例,组织探究性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看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创作不易,分享难得,请先下载再使用!持续更新,欢迎收藏专辑,分享给身边的老师来下载!一. 【教学设计思路分享】本课是新课改部编教材高中政治的第一堂课,为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本书所要学习的内容。
本设计首先把本册书的知识框架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梳理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
然后通过自主学习,自学展示,议题探究,延伸思考等环节,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和重难点的突破。
本目题设计了一个总议题和两个分议题。
通过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
总议题:从原始社会演进到奴隶社会。
确立学习主线,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范围,统领本目学习。
分议题一:漫长蒙昧岁月之原始社会,主要讲述原始社会的地位、阶段、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管理方式和解体原因。
分议题二:文明时代的开始之奴隶社会,主要讲述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的产生、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出现及其本质等。
二.【学习目标】1.描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阐明社会基本矛盾在奴隶社会的表现。
3.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学习重点】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社会基本矛盾在奴隶社会表现。
四.【教学建议】本课的知识点多为叙述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犯面面俱到的毛病。
特别是第一次教本册书的老师,感觉杂乱无章。
如果像讲历史一样讲政治,这是不可取的。
本课主要阐述在人类社会形态演进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学要以此为逻辑,对每一个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做重点讲述。
建议老师在把基础知识直接放给学生自学,然后让其展示。
从实际操作看,把基础知识放给学生自学比老师讲教材效果要好的多。
而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及时归纳总结。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教材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起点和总纲,而《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又是必修1全书的第一课,是全书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因此,回顾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阐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逻辑起点和关键线索。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规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规律分析社会现象,深入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由初中跨人高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影响其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1、思想认识问题: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地位认识不到位,因而重视度不够。
学生往往认为高中思想政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样,仅仅是考试考查简单知识点的重复背记,因此不重视学习。
2、学习方法问题:往往沿袭着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只愿意听老师讲而不善于主动问,因而其课堂合作探究参与度不够,参与质量不高。
3、能力阅历问题: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其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辩证思维、辨别等能力,受知识、实践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还达不到高中一年级应有的程度,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够深人,因而其往往不能客观评价社会时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和言论的误导。
三、教学目标1. 通过回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描述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明确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2. 通过阐释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四、教学重难点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生产关系特点2.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五、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提问: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哪些阶段?【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活动】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观看视频,思考:秦国变法,为什么要废除井田,开拓阡陌,废除奴隶,民皆国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过渡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封建社会有了相应的了解。在日常的电视剧,比如《甄嬛传》《如懿传》等都是以封建社会为背景来展开,大家之后可以找相关纪录片来学习一下,接下来,我们进入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2)学生已有经验分析。在过去的历史课学习中,高一学生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对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动因等深层次知识缺乏认知和理解,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二、教材地位
本课为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第一框,旨在通过人类社会演进史的简介,引领学生探寻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其背后的规律性,懂得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尤其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学习探究,懂得“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初步建立起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四、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回顾原始社会的阶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确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科学精神: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形态更替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现象,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辩证看待资本主义的兴衰。
三、课程标准依据
本框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的内容要求,即“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挥在那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3.提问:为什么原始社会会逐渐解体,阶级社会会取代它?阶级社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将系统讲解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的相关概念、特征及其演进过程。
2.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和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是不断进步的过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4.作业布置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
2.强调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部编版第一册-人教版高一第一册政治教案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情景导入学习目标甲同学说:“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
”乙同学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它们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对此请谈谈你的观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了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理解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理解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科学精神]理解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本质特征。
[难点·科学精神]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重点·科学精神]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重点·政治认同]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教材“探究与分享1”提示远古人类中男子打猎,使用的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
人们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采集和渔猎。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①旧石器时代,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教材“探究与分享2”提示查阅相关资料略。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必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部落的人能够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并发展下去。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氏族和部落联盟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1.(1)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讲一、教学目标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考古学揭示中华文明的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时代的再跨越;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科学分析和把握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三、重点难点●重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难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四、课前预习提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怎样的?●私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怎样的?五、探究与分享总议题:漫长社会发展中我国女性地位的变迁议学情境一:原始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面面材料一:《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
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材料二:在母系氏族时期,一方面由于自然形成的性别分工,女性主要从事种植、采集等生产活动,成为当时较稳定的生活资料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生活中,女性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备受尊崇。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男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时期。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描绘远古时期中国女性生产和生活状况,并说明当时其地位较高的原因。
议学情境二:奴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面面观材料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6)
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一)政治认同:回溯历史,从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的学习中理解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最终会由适应发展趋势的阶级建立的生产关系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科学精神:从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三)公共参与:当代青年要不断学习社会发展历史,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各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封建社会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二)教学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各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表现及原因;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三、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翻页笔、小蜜蜂(扩音器)四、教学用时:3-4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西游记》片段,思考回答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过渡:追寻文明起源,是人类共有的主动意识,我们追寻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明究竟有多么久远的历史,怎么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走到今天,有哪些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今后会向何去?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
我们常常思考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思考一下,“我们从哪里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又是怎样的?(二)新课讲授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我们前面提到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从哪里来”,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自己从哪里来呢?小时候我们常常问父母,父母总是说,我们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当然,现在我们能够从生物学知道我们是如何来的,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来的呢?女娲捏的?还是来自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故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人的出现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1第一课课时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课时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核心考点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生产力主要使用石制工具,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生产关系①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上层建筑氏族制度,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主要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历史结果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提醒原始社会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异同①都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④各自对应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前途不同。
2.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生产力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上层建筑奴隶主阶级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历史评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提醒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归纳提升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纠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高一政治高效教学设计和课课练(统编版必修1)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扩大,原始社会的集体所有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因此,阶级社会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2)如何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
5.组织一次小组讨论,主题为“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的异同”,要求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做好讨论记录,并在讨论结束后撰写一份总结报告。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史论结合,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二下午放学前。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左边是原始社会的场景,右边是阶级社会的场景。你们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吗?这些区别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历史变迁呢?”
2.学生观察图片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两个时期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那么,原始社会是如何解体的?阶级社会又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非常好,各小组都完成了讨论。下面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看你们的观点是否一致。”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题,结合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完成以下练习。在解题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高一政治备课组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国家、阶级等概念;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2.核心素养:结合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政治认同。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2.学习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课前预习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1)生产力状况:地位阶段(2)生产关系状况:(3)政治关系的特点2、私有制的产生(1)时间(2)原因(3)标志3.奴隶社会及其本质特征(1)阶级(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家的产生(5)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及其本质特点(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4)主要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①产生原因②特点③建立条件④确立意义(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②主要表现③直接原因④根本原因(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③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本课知识小结】自主构建本课知识框架问题探究辨析: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3、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根本改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2)
第1、2课时《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我将从教学设计规划、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规划(一)单元设计规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重构与整合,而不是继续沿用传统的“一目一课时”的教学授课模式,因为传统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师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需求。
从“单元”角度出发,梳理单元主要内容、单元逻辑链,参考学科标准要求等级,并结合班情、学情等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划分专题学习内容。
为了更好的串联本课结构,所以我使用了议题试教学法,把第一课分为了四课时,具体教学结构如下:(二)课时教学规划核心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
本框主要介绍了四种社会形态的演变及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主要让学生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四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命运。
教学思路: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我的教学规划为两课时。
本课整体设计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按照“抛出议题—讨论议题—议题论证”的顺序;第二方面,在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四种社会形态是如何演变的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第三方面,在情境设计上,由学生展示实践活动中找到的原始社会的情境:哈克遗址场景;奴隶社会:古罗马场景;封建社会:皇帝租田地;资本主义社会:中西方资本萌芽场景等。
教学路线:本课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四个要素围绕学科概念形成如下四条线:议题线:由主议题“怎样揭示人类发展的奥秘?”和四个子议题1.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2.奴隶社会是不是人类历史的倒退?3.封建社会是不是人类最黑暗的时代?4.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无剥削的社会?情境线:由“1.探秘哈克文化遗址原始足迹2.沿着“哈克遗址”来到古罗马3.皇帝也出租田地,真的“很差钱”?4.“中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四个部分组成,为议中学提供载体。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高中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高一政治备课组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国家、阶级等概念;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2.核心素养:结合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政治认同。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2.学习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课前预习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1)生产力状况:地位阶段(2)生产关系状况:(3)政治关系的特点2、私有制的产生(1)时间(2)原因(3)标志3.奴隶社会及其本质特征(1)阶级(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家的产生(5)奴隶社会的进步性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及其本质特点(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4)主要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①产生原因②特点③建立条件④确立意义(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②主要表现③直接原因④根本原因(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③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本课知识小结】自主构建本课知识框架问题探究辨析: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案
石家庄市复兴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案 GY ZZ (高一政治)-- 007(编号) 编制时间:9.5 使用时间:9.7 编制人: 审核人:高一政治 第 5页 (共4页) 高一政治 第2页 (共4页)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1.描述社会主要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2.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3.辨析与评价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基本特征难点: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针对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现状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上课中循序渐进式讲解。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2.社会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及特点3.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二、基础知识感知(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生产力低下。
(2)生产关系的特点_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____________的关系;_______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______________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制度:人们通过_____________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2、奴隶社会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___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转归_____________、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阶级产生、阶级矛盾__________,国家产生。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_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__________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科学精神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弘扬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阶级等概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能力目标能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说明阶段和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鉴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2、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四幅图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问题:①认真观察图片并将其排列起来,思考图片顺序说明了什么?②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人类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的两大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拓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身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那现在我们就进入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结合不同社会形态的具体特征,明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通过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2.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及其走向实践的历史意义第1课时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教材清单知识点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① 最初阶段,也是② 最低阶段生产力社会生产力③ 低下生产关系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④ 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⑤ 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2.奴隶社会(1)私有制的确立原因⑥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家庭私有标⑦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2)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奴隶制生产关系⑧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⑨ 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原因⑩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目的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标志建立了军队、法庭、⑪监狱等暴力机关意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知识点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① 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② 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③ 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经济剥削基础封建④ 土地所有制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地租包括劳役地租、⑤ 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其他方式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是⑥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钳制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主要⑦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⑧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⑨ 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剥削秘密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建立条件劳动力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白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资本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⑩ 货币当作资本过程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⑪掠夺促使两个条件形成。
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人人类编年史的”(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⑫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⑬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⑭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⑮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知识运用想一想1.原始社会无剥削、无压迫,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吗?答案:不是。
因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发生人吃人的现象。
判一判2.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 × )解析: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看一看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
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
判一判3.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 × )解析: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不是一无所有。
想一想4.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劳动的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本形式。
这句话对吗?答案:错误。
解析:雇佣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判一判5.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 ×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6.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 ×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取向,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并非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看一看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资本论》想一想7.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吗?答案:不是。
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议题一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吗情境探究材料一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经过考古研究证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大多是由于亲属关系而群居在一起的,通过共同协作获得食物。
而在食物的分配上,人们采取的是平均分配的方式,没有人拥有独占所有或强占他人食物的特权。
在氏族部落中,一些大事也由所有成年人共同商议决定,没有压迫与强迫。
材料二早期的奴隶来自战俘。
从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铜器铭文可以看出,商代贵族获得的大量俘虏,如羌人、夷人等,一部分用作人殉人祭,一部分则沦为奴隶。
战国之际,“卖仆妾售于闾巷者,良仆妾也”,反映出奴隶买卖已极其普遍。
素养感悟1.请说明一下,在原始社会,为什么人们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不存在阶级剥削。
(依托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答案:提示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请描述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并讨论这种关系是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依托对社会进步标准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答案:提示①奴隶主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②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3.对比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表述在两种社会形态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差异。
(通过分析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答案:提示①从生产力角度看: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②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关系;在奴隶社会,伴随私有制的产生,产生了阶级,奴隶主处于剥削者地位,奴隶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总结归纳1.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对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生产力发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展状况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幅提高生产关系状况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存在阶级和阶级剥削,奴隶主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奴隶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奴隶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社会管理单位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国家:奴隶主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历史进步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特别提醒之所以把原始社会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平等的时期,平均分配、不存在私有阶级。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都存在剥削关系。
但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文明理想社会。
要学会用生产力观点评价社会进步与否。
2.全面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区别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各要素的地位劳动者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重要标志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其他两个方面联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既可能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作用特别提醒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不断解决而又不断产生的。
深化改革是解决矛盾的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典题精练典例1(2021山东聊城高一期末)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必然趋势。
原始社会尽管采取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但依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这是因为( )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还处于野蛮蒙昧状态③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优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④剥削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尽管采取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但依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