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一组有关环保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熊猫》、《鸟儿的家》。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地球资源的珍惜,也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对鸟类栖息地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环保的概念,但对环保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环保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环保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环保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地球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关注环境保护。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讨论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出课文的环保观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包括了两篇课文《麻雀》和《月光曲》,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动物故事,又有音乐故事,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适当的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复习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进行适当的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概说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古诗三首》中的《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边塞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夏日绝句》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共存亡的精神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歌颂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赞美了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延安,我把你追寻》讴歌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核心素养要点 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素养要点) 古诗三首2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
5.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梅兰芳蓄须1 延安,我把你追寻1 习作1 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语文园地2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
5.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围绕“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批注的方式有哪些”“读自己的批注或和同学交流批注有哪些收获”等问题,进行自主总结、梳理后。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批注的角度、方式与价值。
2.识字加油站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词,提醒学生注意把“芹、蒜、薯”读正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写信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写信的基本格式、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书写一封完整的信件。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让学生在写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写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写信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写信格式不规范、表达方式单一、语言不够生动形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写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写信过程中,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写信、喜欢交流的良好情感态度,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写信格式:如何正确书写信件,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署名等。
2.表达方式: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示范法:教师以示范信为例,讲解写信格式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信心得和感悟。
3.实践法:学生动手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一封有趣的信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信件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示范:教师示范书写一封完整的信件,讲解写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实践:学生动手写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信心得和感悟,互相评价。
6.总结: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写信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言表达、文本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1. 认识本单元“塞、秦、征”等34个生字,会写本单元“胡、催、醉”等21个生字,理解“严肃、清晰、抱负、左顾右盼”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读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时,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该教材分析主要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教材概述本教材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涉及儿童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解析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 词语研究:通过研究本单元的课文和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的词汇,提高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3. 语文知识:本单元还涉及一些语文知识的研究,包括字音字形的训练、句型和段落的理解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4. 题训练:教材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题训练,供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材特点本教材单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生活化: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 多样性:教材中涉及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等,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3. 温情感人:教材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设计温情感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4. 知识渗透:教材除了注重语文知识的研究外,还融入了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等,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
教学建议针对本教材单元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故事和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研究的主动性。
2. 多角度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多元思维。
3. 词语拓展:在研究课文和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的词汇,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达到教材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一篇描写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的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梅兰芳蓄须的经历,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抗拒日本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但梅兰芳及其蓄须的背景知识,以及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的形象。
2.难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用于听力训练和情感体验。
2.相关图片:展示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日常生活。
3.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位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然后简要介绍梅兰芳蓄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的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梅兰芳,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单元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
“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
背诵、积累古诗。
部编版苏州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苏州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唐诗”,通过学习唐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学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二、教材结构分析1.课文内容本单元包含多首唐诗,通过学习不同的诗歌,让学生领略唐代文学之美。
2.词语解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难懂词语的意思,拓展词汇量。
3.诗句赏析学习唐诗是为了领略其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赏析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唐代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听课学生先听老师诵读诗歌,在听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
2.朗诵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建议1.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2.学生参与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辅助工具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呈现更生动的诗歌朗诵和解析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材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苏州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内容包括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规范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能够写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汉字书写:如何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3.阅读理解: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作文: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作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规范汉字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以“生活中的科学”为主题,选入了《陀螺》、《吹牛》、《纸的发明》等三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陀螺》一文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陀螺的种种经历,表现了陀螺这一玩具在儿童心中的地位,以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吹牛》一文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了吹牛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吹牛的危害,并学会诚实做人。
《纸的发明》一文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了解纸的历史,认识到纸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珍惜纸张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但对于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陀螺、吹牛、纸的发明等科学知识,学会珍惜纸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掌握科学知识。
2.难点:对于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陀螺、吹牛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科学魅力。
3.讲解课文:针对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一、教材内容概述第七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牛犊》、《木头人儿》、《过河》等课文,涵盖了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道德教育主题。
通过这些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物品和动物,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材分析与评价1.优点:–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言简单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接受。
–融入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的文化传承。
2.不足之处:–部分课文情节简单,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部分课文缺乏现代元素,需要更多更新的内容吸引学生。
三、教学建议1.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教学方法:–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设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3.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能力。
–强化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课堂实施1.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教材课本、教学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设备等。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任务。
–准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问答、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扩展课文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五、课后总结1.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激励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认可和激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的研究与教法建议,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XXX,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同学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欢乐,思量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同学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重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会内容,进而堆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同学通过读书来感触成长的欢乐,激发同学对成长的熟悉,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味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同学不断堆积语言,增加语感。
难点是深化体味XXX立志的缘由。
《XXX,我把你追寻》,究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同学还说就更生疏了,加之同学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惟独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纳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由于诗中的比方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知同学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同学知道后,再让同学体味“我”追寻XXX的情绪是急迫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同学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同学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光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同学读的时光较多,大部分同学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味的思想感情,惟独反复朗读,才干感触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理想。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闻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翼起任良将,早日平静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第一,本单元课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可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相关资料的补充可以考虑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适当提供,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是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也需要教师引导,如,提供方向,提出注意事项,要注意发挥资料对深入理解课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本单元讲述的故事,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依托。
另外,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不要脱离语言文字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人物“贴标签”,硬性灌输思想情感,而应该与具体的事例、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 3 1.识记本单元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关注文章描述的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文中蕴含的精神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梅兰芳蓄须 1延安,我把你追寻1习作写信 2学习并掌握书信、信封的正确写法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归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2.通过句段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表示人物高尚品格的词语;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3.积累经典诗词,感受汉语魅力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案
1.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
2.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土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③思维能力:借助生活经验和例文,增进学生对书信的认识。比较留言条格式掌握书信格式,创设情境,完成写信任务,激发学④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接过革命前辈手里的接力棒,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有国才有家,国力才能民安,国富才能民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遗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④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思政元素: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教学准备:PPT 课时预习卡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单元导读,发现语文要素
1.聚焦“单元导语”。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学习古诗《出塞》。
2.朗读古诗
3.理解诗意
教师活动:
1.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指导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
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
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
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