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概述: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及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合集下载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寄生虫。

以下是医学寄生虫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2. 宿主:寄生虫生活的生物体。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可以分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3.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 中间宿主: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5.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寄生在人体,还可寄生在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体内,并作为传染源经过肯定途径传播给人。

这类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6.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7. 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一种生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生物体的方式。

8.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所有阶段和条件。

9. 免疫逃避:寄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而采取的避免或减弱宿主的免疫应答的机制。

10.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受益的关系。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医学寄生虫学相关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和生活史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呈白色或淡黄色,外形像蚯蚓。

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人类感染似蚓蛔线虫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如生蚝、生鱼片等。

似蚓蛔线虫的卵可经粪便排出,若排出的卵进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成为幼虫,幼虫再被摄食进入人体,完成生活史。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

其寄生会导致宿主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同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对似蚓蛔线虫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寄生虫。

三.预防和治疗预防似蚓蛔线虫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以免再次感染。

1.成虫的形态为长圆柱形,类似蚯蚓,活着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

雌虫比雄虫大,长20-35cm,尾部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蛔虫的虫卵有三种类型: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感染期虫卵。

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感染期虫卵是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的幼虫,盘曲在壳内。

生活史方面,蛔虫的生命周期是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是人的小肠,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蛔虫的幼虫会引起蛔蚴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而成虫则会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引起超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肠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等问题。

蛔虫的实验诊断方法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法。

造成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蛔虫的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人们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惯,以及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等。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ppt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ppt

(3)自然疫源性 因自然环境有保虫宿主存在,如荒漠地区的 利什曼病。
4.防治原则
(1)消除传染源 治疗病人、带虫者,监控疫区人口流动, 管好或捕杀部分保虫宿主。 (2)切断传播途径 管粪、管水、消灭媒介昆虫或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改变生活习惯,预防服药, 涂抹驱避剂。
5、寄生虫的危害
非正常 正常
成虫
正常
人 动物
幼虫 (滞育)
媒介(vector) 一般指作为寄生虫的宿主或携带者,并
传播寄生虫病的节肢动物或某些无脊椎动物。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1.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损害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寄生部位 (1) 夺取营养 如蛔虫 、绦虫 (2) 机械性损害 如钩虫、包虫、肺吸虫 (3) 毒性和免疫损伤 如阿米巴的分泌物, 阔节绦虫的排泄物,包虫的囊液,疟原虫 的抗原
致病
Life cycle
排出方式 终宿主 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 与流行和预防有关 病原学诊断
宿主类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可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 (definitive host)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 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
寄生在人体的蠕虫引起的病,成为蠕虫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和 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 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 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 受损,极易患其它的感染等”。
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固有免疫(非特异免疫)消除性免疫
伴随免疫
虫体抗原(somatic antigens) 代谢抗原(metabolic antigens)

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其他物种身上以获取营养和生存的生物,而宿主免疫系统则是指宿主身体内的防御系统,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寄生虫的作用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中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虽然寄生虫是有害的,但它们也可以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好处。

一些寄生虫如尾蚴可以在消耗宿主的营养物质时,减轻宿主过度食物进食所带来的排泄成本,从而有效地消耗寿命。

寄生虫也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来促进自己的生长和繁殖。

寄生虫感染后,它们会向宿主的免疫系统发出调节信号,以免遭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种调节信号可以通过寄生虫的分泌物传递到宿主,从而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

二、免疫反应的作用人类的免疫系统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相互协作。

当宿主免疫系统受到寄生虫入侵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和攻击的方案,以消灭寄生虫。

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成分是白细胞。

当寄生虫入侵宿主时,白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化学物质,以吸引其他白细胞加入攻击寄生虫的队伍中。

这个过程会导致身体局部的炎症反应、肿胀、发热等症状。

三、寄生虫的免疫逃逸机制虽然宿主的免疫系统可以防御和攻击寄生虫,但是有一些寄生虫却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这些寄生虫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免疫逃逸机制,从而有效地摆脱宿主免疫的攻击,并在宿主体内生长和繁殖。

当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它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

一些寄生虫还会产生分子伪装来欺骗宿主免疫系统,让宿主认为它们是内部组织的一部分,从而避免被识别和攻击。

此外,寄生虫还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表面的抗原性状,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四、如何调节免疫系统在研究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调节免疫系统也成了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医学寄生虫学起源于人类对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防治。自古以来,人们就观察到某些疾病与寄生虫感染有关,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医学寄生虫学的历史与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寄生虫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需求增加,医学寄生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与其他学科如病理学、免疫学等相互渗透,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
寄生虫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
寄生虫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着数据解析的难度和技术上的挑战,需要借助更加精准的计算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寄生虫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解析。
寄生虫疫苗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寄生虫疫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疟疾、弓形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的疫苗。这些疫苗多采用重组蛋白或多肽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寄生虫抗原的免疫应答。
总结词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地区,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水源污染密切相关。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改善卫生条件,如修建厕所、处理粪便、避免接触污染水源等。治疗血吸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应加强卫生教育和国际合作,共同推进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详细描述
疟疾由雌性按蚊传播,预防疟疾的关键是减少蚊虫滋生,如清理积水、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等。此外,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也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措施。针对非洲热带地区的实际情况,国际合作和地方卫生政策的制定也至关重要。
总结词
案例二:非洲热带地区疟疾的防治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的关键是控制水源污染和加强卫生教育。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阿米巴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寄生虫以人体的消化或半消化物质 、组织液、血液等为食,对人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如钩虫咬附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使人体长期 慢性失血,引起贫血等。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 内移行、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 或阻塞等。 3.毒性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虫 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都有毒性及致敏作用 。 某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 官内寄生的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可造成更加严重 的损害。
(二)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 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降水量、地 理环境、光照等。 2.生物因素 生物种群的存在与分布 对寄生虫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 3.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体制、经济发 展、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产方式、生活 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造成流行,除受一定 因素的影响外,还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包 括寄生虫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机体 的过程。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人体,称 为传播方式。寄生虫常见的传播的传播途径和 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如蛔虫等。 (2)经皮肤黏膜感染:寄生虫感染阶 段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等 。
(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 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 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 人、猫、犬科动物体内,幼虫先后寄生于淡水 螺、淡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 、淡水鱼和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 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有的寄生虫幼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 转续宿主。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人体寄生虫学重点2014 年05 月30 日09:30 1第一章: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g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2、兼性寄生虫( facultative parasite)3、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三、宿主的类别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

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

内容摘要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分别介绍了四大类医学寄生虫:蠕虫、原虫、节肢动物和绦 虫。每一类寄生虫都从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病学和防治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类寄生虫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和归纳,方便读者记忆和理解。 第六章着重介绍了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技术。在这一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诊断方法的 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价值。还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和 实验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了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第七章主要从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 防护和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等方面介绍了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第八章则重点介绍了各类寄生虫 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寄生虫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结语部分,本书强调了医学寄生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第四章中,作者重点探讨了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免疫学 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体如何应对寄生虫的入侵,以及寄生虫如何巧妙地逃避或 抵抗人体的免疫攻击。这不仅增强了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也让我对寄生 虫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到了第五章,书中进一步探讨了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这一部分内容让我 明白了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个 体的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福祉。
医学,一个充满神秘与挑战的领域。在医学的众多学科中,有一门学科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医学寄生虫学》。近日,我有幸 阅读了《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这本书,深感其内容之丰富、理论 之精深。
这本书首先从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入手,为我们揭示了寄生虫与宿 主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我曾认为寄生虫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不良生物,读了这 本书后才明白,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 就会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A.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B.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C.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1.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2.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6.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7.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8.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9.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C. 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第一篇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总论(一)寄生与寄生关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

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1)体形;(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繁殖能力的加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医学寄生虫重要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重要名词解释

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

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

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

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

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

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内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

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内,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人类及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的学科。

寄生虫是一类以寄生方
式依赖于其他生物体的生物,它们吸取宿主的营养、生殖
繁殖,从而对宿主造成损害或影响。

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研究不同寄生虫
的分类,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从
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寄生行为和感染途径。

2. 寄生虫与宿主的互动关系: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互
动关系,包括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
反应,以及宿主的抵抗力和容易感染性等因素。

3. 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研究不同寄生虫引起
的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位和影响,以及研究和开发不同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测、粪便检
测和组织检测等。

4. 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和药物研发:研究和探索不同的防
治措施,包括疫苗的研发、药物的筛选和合成等,以减少
或消除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通过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寄生虫与
人类及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寄生虫病的预防和
控制,并为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49、疟疾的发作: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典型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50、干线型肝纤维化:由于吸血虫虫卵沿门静脉分支分布,故纤维组织可沿小叶周围伸展而形成干线型结构。
51、中绦期: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幼虫。
52、机械性传播: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形态,数量均不发生变化。
8、兼性寄生虫:指某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9、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1、保虫宿主(储存宿主):在流行病学上,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适宜脊椎动物。
12、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长期存活并维持幼虫状态,一旦侵入正常宿主,幼虫可继续生长发育,这些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3、感染期:能够侵入人体的寄生虫的某个生活时期。
14、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的现象。
15、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一段时间,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16、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因不良的饮食习惯,人类食入感染有活寄生虫的动植物食品而感染上寄生虫。
53、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需经历蛹期。
54、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
人体寄生虫名解释
1、人体寄生虫:又称医学寄生虫,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2、寄生虫:失去自我生活能力,长期或短暂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的总称。

寄生虫学寄生虫与宿主的共生关系

寄生虫学寄生虫与宿主的共生关系

寄生虫学寄生虫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和宿主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寄生虫与宿主的共生关系。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可以是共生、互利共生,也可以是寄生、损害宿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

在寄生虫学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宿主为寄生虫提供了栖息地、生存条件以及养分等,而寄生虫则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来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例如,寄生虫通过宿主的血液或组织提供给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宿主的体内环境也为寄生虫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许多寄生虫和宿主已经形成了长期共存的关系。

二、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并互相受益的一种关系。

在寄生虫学中,有一些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

寄生虫通过寄生宿主获得生存所需的养分,同时宿主也从寄生虫的存在中获得一定的益处。

以寄生虫与昆虫宿主为例,一些昆虫宿主身体表面会寄生一些微小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会为宿主提供防御性的物质,使得宿主免受其他寄生虫的侵袭。

而寄生虫则能够在宿主身体表面获得所需的营养,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三、寄生关系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而获得生存条件的关系。

寄生虫以宿主为栖息地和营养来源,依赖宿主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寄生关系可以对宿主造成一定的损害,有些寄生虫会吸取宿主体内的血液或组织,导致宿主体力衰竭、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此外,寄生虫也可能导致宿主感染其他疾病,对宿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四、寄生虫与宿主的影响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对宿主个体、种群以及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宿主个体层面,寄生虫的寄生可能导致宿主生长迟缓、生殖能力下降等,甚至引起宿主的死亡。

这对宿主种群的数量和种群结构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宿主种群层面,寄生虫的存在可以控制宿主数量,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对平衡。

寄生虫总论临床教材第六版

寄生虫总论临床教材第六版


人属

人种

学名:homo sapiens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1)掠夺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1、先天性免疫:
(1)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 (2)消化道蠕动的物理作用;消化液的化 学作用
6、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分类:根据自然分类法,将生物依次划 分为各种不同的分类单元。
即:界门纲目科属种
医学原虫:肉足鞭毛门、顶复门、纤毛门
医学蠕虫学: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医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
寄生虫的命名
寄生虫学的命名遵循动物命名的二名制: 属名+种名+命名者的姓与命名年份。
全球性阿米巴病1%(0.6亿) 蓝氏贾第鞭毛虫 2亿 蛔虫感染 13亿 鞭虫感染 9亿 钩虫感染 13亿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与性接触相关: 阴道毛滴虫 美国250万 英国100万 日本 荷兰 法国
与艾滋病有关:肺孢子虫 隐孢子虫 弓形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饲养宠物有关:19种寄生虫 饮食习惯有关:肝吸虫 旋毛虫
例: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1758
寄生虫的命名
以人和蛔虫为例,列出其分类系统如下:
动物界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线形动物们

脊椎动物亚门
线虫纲

哺乳纲
蛔目

真兽亚纲
蛔科

灵长目
蛔线虫属

类人猿亚目
学名:似蚓蛔线虫(蛔虫)

自然界中的寄生虫与宿主关系解析

自然界中的寄生虫与宿主关系解析

自然界中的寄生虫与宿主关系解析寄生虫是一类依赖于其他生物体(宿主)生活和繁殖的生物。

它们通过寄生在宿主体内或体外,从而获取所需的营养和生存条件。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生态互动,既有害处,也有益处。

寄生虫的存在对宿主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宿主身体内的寄生虫会消耗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宿主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疾病。

例如,疟原虫寄生在人类体内,会引发疟疾,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寄生虫还可能通过分泌毒素或机械性损伤宿主组织,造成宿主的损伤和疼痛。

然而,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负面。

有些寄生虫能够帮助宿主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蚂蚁种类与某些植物存在共生关系。

这些植物会在叶片中产生蜜露,吸引蚂蚁前来采食。

蚂蚁则会保护这些植物免受其他昆虫的侵害。

在这种关系中,蚂蚁是植物的宿主,而植物则为蚂蚁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此外,寄生虫还能够对宿主的进化产生影响。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的长期共生关系,会促使宿主进化出一些对抗寄生虫的适应性特征。

例如,某些鸟类的血液中寄生着一种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破坏鸟类的红细胞。

为了对抗这种寄生虫,一些鸟类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红细胞形态,使得寄生虫难以寄生和繁殖。

这种进化对抗的过程促使宿主和寄生虫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在自然界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其他生物的参与。

例如,寄生虫可以利用中间宿主来传播和繁殖。

中间宿主是一种能够帮助寄生虫完成生命周期的生物。

例如,蚊子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它通过叮咬感染了疟原虫的人类,然后再叮咬其他人类传播疟疾。

这种复杂的传播方式使得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自然界中的寄生虫与宿主关系是一种既有害处又有益处的生态互动。

寄生虫对宿主产生了一定的危害,但同时也能够帮助宿主维持生态平衡,促使宿主进化出适应性特征。

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概述: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及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本质:寄生虫从宿主中获益,并对宿主产生损害
进化角度:平衡的致病性状态(balanced pathogenicity)
1.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

肠道寄生的有些寄生虫还影响肠道吸收功能。

(2)机械损伤
腔道、组织和细胞内的寄生虫
✓直接损伤:钩虫钩齿
✓堵塞腔道:蛔虫,肝吸虫
✓压迫组织:棘球蚴,囊尾蚴
✓破坏细胞:疟原虫,弓形虫
✓移行性损伤:蛔虫、钩虫的幼虫
(3)毒素作用
✓虫体分泌物、代谢物和分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素作用;
✓死虫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组织损伤比活虫严重;
✓宿主细胞破坏、炎症反应、组织病理损害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分泌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粘附);阿米巴穿孔蛋白(破坏靶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靶细胞)
(4)免疫病理作用
✓ 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
如:蠕虫感染---荨麻疹;尘螨---尘螨性哮喘;棘球蚴---过敏性休克
✓ II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
如:疟原虫---免疫溶血
✓ 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如: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免疫复合物性肾病
✓ 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
如:血吸虫虫卵肉芽肿---T细胞介导
2.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宿主的遗传结构
Duffy血型支配对间日疟原虫的感染力;镰状细胞特性者对恶性疟原虫抵抗力增强。

宿主饮食和营养状态
高蛋白饮食对许多肠道寄生虫发育不利,高糖饮食对其有利,如阿米巴和一
些绦虫;
宿主全身营养状态影响感染的状态和严重性。

寄生虫免疫反应的一些特点:
固有免疫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寄生虫感染主要诱导以Th2为主的免疫应答;
嗜酸粒细胞增多;
体液免疫在抗细胞外寄生虫感染中有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则大多针对细胞内寄生原虫。

寄生虫体液免疫特点:
寄生虫感染早期,血清中IgM增加,后期IgG增加,蠕虫感染有IgE增加,肠道寄生虫感染有sIgA增加。

Ab结合虫体表膜,或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杀伤虫体或虫体溶解或经药物先破坏其表膜,随后Ab结合到其表面暴露的Ag上,再经ADCC杀死虫体。

3. 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的结果
幼虫移行(migration of helminthic larvae)
✓正常移行: 有些蠕虫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必经循环、呼吸系统或其他组织器官移行才能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如蛔虫、钩虫
特点: 1)有显著的趋向性;
2)沿固定途径适时到达相应寄生部位;
3)症状较轻,呈一过性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长期存活、移行、破坏组织并且致病。

内脏幼虫移行症:如人食入犬弓首线虫感染性虫卵;
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脑膜脑炎
皮肤幼虫移行症:如犬钩虫丝状蚴侵入人皮下引起的匍行疹
特点:1)无明显趋向性;
2)无固定寄生部位,成为滞育幼虫;
3)移行途径、时间长,损害组织器官多
机会致病(opportunistic pathogenesis):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体内寄生虫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这种现象称为机会致病,这些寄生虫为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如: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病
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 寄生虫抗原特点
抗原复杂和多源性
✓成分多,变异多,宿主多,来源广
✓虫体抗原(somatic antigens)
✓代谢抗原(metabolic antigens)分泌物、排泄物、代谢物
✓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 虫体表膜
具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
2.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
带虫免疫(premunition)
某些血内原虫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减少、增殖减慢、保持低密度水平,同时宿主对再感染时侵入的同种寄生虫具一定的抵抗力。

如:疟原虫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宿主感染某些蠕虫后产生的获得性免疫,体内活的成虫不受免疫效应作用,但宿主对再感染时侵入的幼虫具一定的抵抗力。

如:血吸虫
3. 寄生虫感染中的免疫逃避
(1)解剖部位隔离
(2)免疫原性发生改变
抗原变异:虫体表面抗原改变疟原虫,锥虫
抗原伪装:血吸虫获得宿主抗原,吸附在虫体表面;合成宿主抗原(分子模拟)
表膜脱落与更新蠕虫,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3)抑制宿主免疫应答
局部或全身免疫抑制,使寄生虫可长期存活
特异性B细胞克隆耗竭产生大量无保护作用的抗体。

利什曼原虫
Treg细胞的诱导与激活抑制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分化和效应。

血吸虫
虫源性淋巴毒性因子排泄分泌物,抑制淋巴细胞激活。

曼氏血吸虫
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断具有杀虫作用的抗体与之结合。

曼氏血吸虫、丝虫、旋毛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