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合集下载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是一种重要的淡水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因此在市场上受到广泛的欢迎。

以下是河蟹养殖技术的基本介绍:
1. 筛选种苗:选择健康、体型偏大、壳色鲜艳、无明显畸形的螃蟹为种苗。

2. 准备池塘:选择水流平稳、水质清澈、水深适中的池塘或鱼塘,并进行清理和消毒。

3. 水质管理:保证水源的新鲜和干净,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

控制水温在15-28℃之间,酸碱度在6.5-8.5之间。

4. 饲料管理:适当配置营养成分合理的饲料,饵料以虾皮、鱼粉、豆饼等为主,每天喂食3-4次,每次喂食量以螃蟹总重量的2%-3%为宜。

5. 疾病防治:加强对螃蟹的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并治疗螃蟹出现的疾病。

6. 增殖规划:在保证池塘水质、饲料和疾病控制等方面做好管理,可通过分批投放种苗的方式,使螃蟹种群逐渐壮大。

7. 收获管理:一般来说,养殖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左右,达到收获标准时进行清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捕捞。

需要指出的是,河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细节,例如不要将不同来源的螃蟹混养,定期更换水源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

河蟹的人工育苗养殖技术

河蟹的人工育苗养殖技术

河蟹的人工育苗养殖技术河蟹人工育苗是河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只有这一环节抓好了,才能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蟹苗,为整个养殖过程打下基础。

一、育苗前期准备工作1.育苗池洗刷消毒:在幼体排放前的3天~5天,应对育苗池进行彻底洗刷消毒,新建的育苗池还应提前1个月进行浸泡。

每立方米用“氯王”100克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过的海水冲洗干净备用。

2.注水:待余氯毒性消失后,即可将消毒过的海水,过滤注入使用。

3.活饵料培养:河蟹状幼体、大眼幼体均系杂食性,尤喜活性饵料,做好河蟹开口饵料的培育极为关键。

①植物性活饵料河蟹育苗生产中常用的植物性活饵料有三角褐指藻、扁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其中尤以小球藻为最好,但小球藻培养需较多的人力、物力且不易培养。

为解决这一难题,“猗阳”公司选用国外优良藻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先进的培养方法,生产出品质纯真的天然小球藻粉和浓缩小球藻液,解决了育苗过程中的开口饵料问题。

这种浓缩小球藻液可直接投入育苗池,也可进行接种扩大培养。

投喂后证实可促进状幼体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成活率。

②动物性饵料河蟹在状幼体和大眼幼体期喜食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可人工孵化丰年虫卵培育成幼体投喂。

但丰年虫卵是后期状幼体感染聚缩虫病的主要途径,为切断这一传播途径,可先用“蟹安2号”进行消毒、杀菌,杀灭聚缩虫体。

二、状幼体的培育状幼体培育包括人工投饵、调控水温水质、充气增氧和强化管理、防治病虫害环节等。

各期状体的蜕皮发育都对环境和饵料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一期阶段,因属被动摄食,所以应使育苗池中投喂的饵料颗粒密度始终保持在每毫升10万个以上。

同时,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蟹苗淡化和出池当状幼体全部成为大眼幼体之后即可淡化出池,可向育苗池中逐步加入经“氯宝”消毒过的淡水,淡化时间约为4天~5天。

河蟹养殖新技术

河蟹养殖新技术

河蟹养殖新技术河蟹养殖及新技术:一、河蟹的特性1. 河蟹是一种鲜艳的水生动物,体型通常较大,有多种类型;2. 吃的主要是水生植物,也可以吃一些小的水族鱼类;3. 具有很多营养价值,常常被人们用来做饭,也是优质的食材;4. 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物种类。

二、河蟹养殖的技术1. 鱼塘选址:要选择水量充沛的地方,并且没有污染的淤泥或汽油等有害物质;2. 养殖环境:要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水位要充足,水温在20℃~30℃之间;3. 饲料管理:要选择高营养的水族饵料,每天喂养2-3次;4. 自然整理:要定期进行清理,确保自然环境的干净无污染;5. 产蝇管理:定期章渔蝇,以减少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6. 适度疫苗接种:要定期接种防病疫苗,以防止病害的发病发展。

三、河蟹养殖的新技术1. 精细化饲料:利用最新的生物技术,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精心添加适当的营养添加剂,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河蟹的养殖效果;2. 监控技术:通过鱼塘监控技术,可以更准确的分析河蟹的生活习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河蟹养殖的稳定发展;3. 自动投喂系统:利用传感器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以便更好地控制鱼塘内河蟹饲料的投喂量;4. 快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新型仪器技术,快速检测河蟹的体质,判断是否出现不良现象;5. 温控技术:利用新型的水位调节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鱼塘内温度,让河蟹能够快速增长;6. 其他技术:还包括河蟹良种选育技术、毒素检测技术以及鱼塘水质检测技术等。

四、总结河蟹养殖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水族鱼类养殖活动,为了促进其养殖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新生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正在发展很多新的技术,使河蟹养殖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以提高河蟹养殖的效益。

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河蟹和黄油蟹的区别

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河蟹和黄油蟹的区别

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河蟹和黄油蟹的区别1、养殖方法:池塘宜建造在有充足水源且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并在放蟹之前合理的进行清塘消毒与施肥,为蟹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而在投放时则要投放体质健壮、爬行活跃且无伤无病的蟹,并注意养殖密度,食物则可以选择蚌类、畜禽血、苦草、谷类、麸皮等种类。

2、注意事项:及时把池塘中的蝌蚪与蛙卵清理干净,并根据气候合理的换水,春季通常可以每星期换水1次,夏季通常可以每3天换水1次,若遇到持续高温的天气,可每天换水。

一、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1、养殖方法(1)一般宜在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建造池塘,并在池塘中合理的种植一些水草,例如水葫芦、水浮莲等种类,同时还要做好防逃措施。

(2)在放苗前需要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而且还需要合理的进行施肥,以此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池塘的透明度一般以在40-50cm为宜。

(3)需要挑选体质健壮、爬行活跃且无伤无病的蟹进行放养,而且还需要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

(4)在饲喂时,一般可以投喂螺类、蚌类、畜禽血、水花生、苦草、谷类、麸皮、料糠等食物。

2、注意事项(1)若是池塘中发现蝌蚪、蛙卵后需要及时将其清除掉,避免影响蟹的生长情况。

(2)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而且还要根据天气合理的调整投喂量,例如在天气晴朗时,可以适当的多投喂,而在阴雨天需要适当的少喂。

(3)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合理的勤换水,同时还要保持水位稳定,在春季一般可以每星期换水1次,在夏季一般可以每3天换水1次。

需注意,若是遇到持续高温的天气,一般可以每天坚持换水。

二、河蟹和黄油蟹的区别1、活动的地方不一样(1)河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中,通常是在淡水中生长的。

(2)黄油蟹:因为黄油蟹生长在咸淡水域交界的地区中,因此它的产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味道不同(1)河蟹:肉质鲜嫩,味道鲜美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名贵淡水产品。

(2)黄油蟹:将其蒸熟后再把蟹盖揭开,通常会闻到一股特殊的蟹油香,在蟹盖上有一层蟹膏,其油质甘香嫩滑,有着独特的味道,属于蟹中极品。

养殖河蟹的技巧

养殖河蟹的技巧

养殖河蟹的技巧养殖河蟹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具有投资少、回收快、风险低等特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养殖河蟹的技巧。

一、水质维护:1.选择清洁、富氧、水量充足的池塘或水池作为养殖场。

确保水源的干净、清澈,没有污染。

2.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水质,保持合适的pH值和温度。

可添加鱼类饲料或水质调节剂,维护水质的稳定。

二、饲料管理:1.河蟹主要以水草、浮游生物、腐殖质和其他小型生物为食物。

养殖者可提供一定比例的人工饲料,以增加蟹苗的生长速度。

2.适当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防止饲料浪费和污染水质。

三、养殖密度:1.养殖河蟹时,需根据河蟹的体型和水池的面积,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养殖池养殖3000-5000只蟹。

2.养殖初期,可适当降低密度,等到蟹苗长大后,再逐步增加密度。

四、疾病防治:1.定期为池塘清洗、杀菌,以预防病虫害发生。

2.加强对病害的防控,如注入抗生素、消毒液等药物,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五、控温保温:1.河蟹对水温环境比较敏感,宜控制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

当水温过低时,可采取加温措施。

2.冬季来临时,可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池塘,保持水温稳定,防止冰冻。

六、水池管理:1.合理规划水池的大小和形状,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因积水而导致河蟹发生病害。

2.不要让水中有杂草、野草等,以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水质。

七、收割和销售:1.河蟹养殖主要以肥料蟹和中蟹为主,可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2.达到销售标准后,进行集中捕捞、清洗和分级。

选取体型健康的蟹进行销售。

八、市场营销:1.加强与经销商和超市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提供优质的产品,确保产品需求市场价格稳定。

九、技术培训:1.养殖者可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提升养殖技术,了解最新的养殖发展趋势。

2.与同行业者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养殖河蟹需要充分了解河蟹的生物特性和养殖技术,合理调控各个环节,确保水质、饲料、密度、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管理,才能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和高产高效。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一、引言河蟹养殖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养殖业,其产值和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本文将对河蟹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包括水质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二、水质管理水质是河蟹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可以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首先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

其次,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控制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指标在合适范围内。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饵料浪费,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三、饲料配制合理的饲料配制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可以食用植物和动物性饲料。

常用的饲料包括小麦、玉米、豆饼、鱼粉等。

饲料的配制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调整,保证蟹体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四、疾病防控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害,如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定期检查蟹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同时,要加强池塘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在疫苗预防方面,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五、养殖技巧1. 合理密度:河蟹的养殖密度应根据池塘的大小和水质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蟹体生长缓慢和疾病传播。

2. 定期清理: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保持水体清洁,防止蟹体受到污染。

3. 温度控制: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蟹体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防风防寒:在冬季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采取措施防止池塘内的水温过低,如设置保温设备或加大饲料供应。

5. 疾病监测:定期检查河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六、市场前景河蟹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河蟹养殖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河蟹属变温动物,6月~9月水温适宜,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病害频发时期,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现将夏秋季节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重视蟹池的底质改良。

河蟹在天然水域中喜欢栖居泥岸洞穴和隐匿在石砾、水草丛中。

人工养殖时,要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除在苗种放养前干塘清淤,暴晒池底,用生石灰消毒外,高温晴天可用水下吸泥机等吸取过多的池底淤池,投喂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氨盐等),补充和管理好蟹池中水草(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

二、重视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是养大蟹、养好蟹的物质保证。

河蟹饲料的品种主要有动物尸体及其屠宰下脚料、蚌肉、螺蛳肉、小鱼虾等,以及麦、谷、饼类、水生或陆生鲜嫩的草类。

投喂必须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

生长旺季,水温高,河蟹的摄食强度大,尤其是8月~10月,河蟹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要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并要添加南瓜、山芋和谷麦芽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设置多点的食台上。

每次投喂量占蟹体重的7%~10%,并视季节、水温、天气、摄食、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三、重视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河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

躯体的增大,形态的改变,以及断肢再生等都在每次蜕壳之后形成,蜕壳贯穿着河蟹整个生长过程。

因此,平时要适度投喂蜕壳素,而且蜕壳素投喂与饲料投喂在时间上要适当分开。

另外,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勤换新水,保持微流水,这样可以有效刺激河蟹的蜕壳。

在整个养殖周期内,还要适量泼撒生石灰,一方面净化水质,一方面给水体增加钙的含量,以满足多次蜕壳的需要。

四、重视科学调控水质。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

河蟹高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蟹高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方法-养殖技术大家都知道河蟹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掌握良好的养殖技术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保障。

现主要介绍河蟹生态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池塘建设与消毒、水草种植、蟹苗的放养、日常管理、河蟹病害的防治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河蟹精养高产的养殖技术方法。

1、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河蟹产量、质量,实现生态养殖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选择好蟹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

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水池的面积,池塘的面积不宜太小,要求深度为1.2-18m,底部要求留10-20cm厚的有富含腐殖质淤泥。

水池的形状最好为长方形,这样便于饲养管理。

水池的周围不要种植高大的树木,以免遮光。

在蟹池的周围挖2m宽1.8-2m深的围沟,并在池中纵横开挖5-8条沟,方便河蟹栖息和捕捉。

养殖前对蟹池进行消毒,将池内留有20cm深的水,按每亩150-200kg量泼洒生石灰水,然后均匀的翻动池底的淤泥,可有效的杀灭敌害生物,改良池底,同时还可以增加水池塘中的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生长,也可以用漂白粉进行清塘水清毒,待消完毒后暴晒15-30天即可。

在蟹池内种植上适宜的水草,这些水草适口性好,并且营养丰富,可供河蟹采食。

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有效改善蟹池的水质,有助于提高河蟹的品质。

水草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遮阴、栖息、蜕壳的场所,同时还可减少河蟹的活动量,利于能量的蓄积,对生长有利。

蟹池中种植水草时要注意每隔10m左右留2-3m的无草通道,便于行船和观察河蟹日常的情况。

2、放养优质的蟹苗在放养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池埂的周围设置防逃设施,并且在进排水口安装30-60目的双层筛,以防止敌害生物侵入。

如果蟹池内的水草还未长成,先将蟹苗置于暂养区养殖,待水草长成后再投入蟹苗。

蟹池以养殖河蟹为主,可以搭配的养殖一些其他水产,如鱼、青虾等,可建立多品种的生态养殖系统,利于河蟹的生长。

河蟹的主要养殖模式

河蟹的主要养殖模式

·渔业渔政
河蟹的主要养殖模式
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

近年来,河蟹养殖效益颇为可观,养殖户对河蟹养殖的热情日渐高涨,养殖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其管理措施也不尽相同。

笔者介绍河蟹的几种主要养殖模式及其管理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河蟹养殖模式之池塘养殖扣蟹
(一)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面积以2001~3335平方米为宜;池塘呈长方形,以坡比1∶(2~3)、长宽比3∶1为宜,池塘水深1~1.5米;进排水方便,呈东西向独立设置,进水管用60~80目筛绢网制成的网袋包裹,防止进水时敌害生物随水进入扣蟹养殖池,降低扣蟹成活率。

池塘底部开挖“U”木桩作为立柱固定,每两个立柱间距
养殖池栽种水草。

扣蟹养殖由于池塘水较浅,对水草的遮蔽功能和净化水质的功能要求较高。

养殖前期的水草类型包括苦草、轮叶黑藻,并配以一定的伊乐藻,在离池边
草种植采用条播种植模式,每条水草的间隔为米,保持水深
要以水花生为主,水花生在池塘中的分布呈棋盘式或条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扣蟹塘水草的分布,增加蟹种的躲避空间,能降低蟹种在浅水区域蜕壳死亡的风险。

养殖前期水草覆盖面积为
殖中后期水草覆盖率为
与水花生,既可培育天然优质饵料供蟹苗摄食,同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李金龙
河蟹的生态环境。

在深水区域以黄丝草和轮叶黑藻为主,在浅水区域种植苦草。

苦草采用草籽均匀散播;轮叶黑藻前期采用芽孢播种,后期可用植株根部裹泥抛种的方式补种;伊乐藻主要是用鲜草植株进行挖坑覆土移栽或者扦插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剖析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剖析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关键控制技术一健康清塘·消除隐患清塘的目的是为消除养殖隐患,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工作,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塘把三关,消除养殖隐患第一关,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杂鱼杂虾杂蟹):排干池水,暴露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

在阳光下暴晒,并翻耕表层土壤,达到消毒杀菌,提高土壤间隙空间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清塘除杂。

如果是养殖1~2年的蟹塘,池底无太厚淤泥,用漂白粉(含有效氯大于30%)每亩1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20~25公斤带水清塘(平均水深1米)。

如果是3年以上的老塘,池底淤泥比较厚,用生石灰(化灰溶水)每亩75~10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150~200公斤带水清塘。

如果是清除野杂、泥鳅、鱼卵等,用茶籽饼每亩15~35公斤(平均水深1米)与水浸泡24小时后加每亩50斤生石灰化水后混合泼洒,茶籽饼的用量可视塘内野杂鱼的种类而增减。

第二关,降解残毒:消毒清塘7天后,将池水排干(有条件的对塘底进行冲洗),然后用3021(按底面算每瓶用3~4亩)直接泼洒塘底,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

因受工业污染等影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很多地方都反映试苗不成功,或苗期成活率低。

在此,建议养殖户放苗时先检测pH值、盐度、水温、肥水情况,如水质条件正常却试苗不成功的情况下,应将护苗露或解毒超爽配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利于提高种苗成活率。

第三关,生物净化:解毒3~5小时后,按6~8亩·米用1包黑金神+2包粉剂活菌王+1包藻健康(三者须经浸泡1夜)后全池泼洒,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如果不用有益微生物对消毒杀死的生物尸体进行彻底的分解,清塘就不彻底,具抗体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药效过期后就会复活,并利用残留的生物尸体作培养基大量繁殖。

河蟹养殖流程

河蟹养殖流程

河蟹养殖流程一、养殖环境选择河蟹养殖应选择水质清新、水草丰盛、无污染源、环境安静、底质为粘土或壤土的池塘,面积一般为5-10亩,水深1.5-2.0米,并具备可靠的电力和饵料来源。

二、养殖设施建设河蟹养殖需要进行必要的设施建设,包括防逃设施、饵料投喂设施、增氧设施等。

防逃设施一般采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等材料,沿池塘四周建设,高度为50厘米左右,底部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并保持一定的弧度,以防止河蟹逃逸。

饵料投喂设施一般采用固定式的投饵机,根据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设置投饵机的数量和位置。

增氧设施一般采用罗茨鼓风机和散气石,根据池塘面积和水质情况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以保证水质的溶氧量充足。

三、苗种选择与放养河蟹苗种的选择和放养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一般选择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无病无伤的苗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条件和养殖技术而定,一般每亩放养300只左右。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苗种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四、饲料投喂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需要投喂适量的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以保证其生长和繁殖。

植物性饲料包括水草、旱草、谷物等,动物性饲料包括小鱼虾、螺蛳等。

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河蟹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每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5-8%。

五、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河蟹养殖的重要环节,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一般每周应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5-1/3。

同时,应定期使用生石灰、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和增加水中的矿物质含量。

六、病害防治河蟹养殖中容易发生各种病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其次应加强饲料投喂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应定期使用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并定期投喂药饵或中草药进行预防。

在发现病害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七、捕捞与销售河蟹的捕捞和销售是养殖的最后环节。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河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的水产,因其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备受市场青睐。

了解河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保障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一、养殖环境河蟹适宜在水温13℃-28℃、PH值6.5-7.5、溶氧量5mg/L以上、水质清澈、水深0.8m-1.2m的环境下生长。

在养殖初期应保持水深40cm左右,每亩养殖30万只左右。

随着生长发育,每只蟹需要1.5到2升的水体空间,适宜的养殖密度为每亩10万只。

为了保证蟹苗健康成长,应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测量水质参数并做好换水。

二、饲料管理河蟹属于贪食性动物,它们食欲旺盛,可食用植物、动物、腐殖质等多种食物。

通常情况下,细粮、豆cake、菜叶、虾皮、小鱼干等为常见饲料,可根据生长情况和需求适当添加其他饲料。

为减少浪费和保证饲料的新鲜性,要坚持定时、定量喂养原则。

此外,注意饲料的水分、蛋白质、甲壳素、维生素等成分比例,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蟹需求。

三、疫病防治河蟹养殖中疫病防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疫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癌病、溃疡病、壳斑病等。

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是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测量水质,减少饵料残留。

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将病蟹和发病的水域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浴、药食合用、注射药等等。

在医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药物使用量,并注意药物分类,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替代作用而使病情加重。

四、饲养管理河蟹是一种需要高水质的水产,因此饲养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水质,保证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饵料中的易消化蛋白、碳水化合物等适宜的营养成分。

同时,应注意蟹类的生活规律,加强日常护理和饲养管理,促进蟹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收获与销售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采用分期养殖模式,定期收获。

对于正常生长健康的蟹,可在季节适宜的时候进行定期收获。

在收获前应对养殖池进行清洗、消毒,对于收获的蟹,要按规格、分类、洗净并包装。

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应注意河蟹销售环节的规范化、专业化。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一、河蟹有哪些特殊的生活习性?(1)栖息河蟹通常栖居江河湖泊岸边和水草丛生的地方。

在水位稳定、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水域里,一般是不打洞的。

在水位不稳定的水域里会打洞穴居。

穴居常位于高低潮水位之间,其洞呈管状,与地平线呈10度左右的倾斜,洞的深处有少量积水,洞底不与外界相通。

穴道长20-80厘米。

大蟹一般一蟹一穴,有时在连通的蟹道里也有居几只蟹的。

仔蟹和扣蟹一穴几只或数只。

河蟹通常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夜晚出来觅食。

(2)食性河蟹为杂食性动物。

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蚌肉、畜禽下脚料等;植物性饵料有苦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草以及豆饼、花生、芝麻等商品饵料。

通常好食动物性饵料。

河蟹贪食量大,在7、8、9三个月的暴长季节,一只成蟹一次能食多只螺类。

临近性成熟时不仅夜晚出来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觅食。

河蟹吃饱后,除自身消耗外,其余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肝脏内形成蟹黄。

河蟹能耐饥,健壮的蟹十天或更长的时间不食也能活着。

(3)争食与好斗争食与好斗是河蟹的天性,经常为争夺食物而互相格斗,在密度大、饵料少时还会互相残杀。

在河蟹交配产卵季节,多只雄蟹为争夺一只雌蟹而凶猛格斗。

在食物十分缺乏时,久饥的抱卵蟹常取自身腹部的卵来充饥。

根据这种习性,人工养殖河蟹要多点均匀投喂饵料,确保吃饱吃好,使其均匀生长。

(4)自切与再生当河蟹受到机械损伤或敌害攻击时,常在附肢的基节与底节之间的关节处切断,这种现象称之为“自切”。

自切是河蟹保护自己、逃避敌害的有效方法,是长期适应自然界生存竞争的结果。

河蟹自切以后还可再生新足,新足比原足细小一些,但仍具有原足的功能。

(5)感觉与感动河蟹的运动有趋光、趋水流和攀越障碍的习性,所以人们就编帘、设簖、张灯拦捕河蟹,池塘养蟹利用其趋弱流顺强流习性,通过注排水在出、入水口处集中出蟹。

(6)蜕壳生长有人观察并统计过,河蟹一生蜕壳(蜕皮)多达一二十次:蚤状幼体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蜕皮五次才成大眼幼体(蟹苗),大眼幼体在十天内蜕皮一次才成幼蟹,幼蟹约隔五天左右蜕壳一次,小蟹还要蜕壳十多次才能长成大蟹、老蟹。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第一篇:河蟹养殖技术1.1水源充足,水质适用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一般均可用为水源。

如附近有工业废水排放,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

水质重点考虑的关键是控制关键点(ccp),可能的危害包括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水产养殖业对废水的标准已由WTO提出,这些准则可以作为水质的临界限值。

根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确定水质是否适用。

在充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土质等有关资料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

河蟹养殖技术1.2 地势适当,交通便利河蟹养殖技术不应片面追求平坦开阔而占用良田,尽可能选用无工厂、无污染的湖库岔来建设连片的河蟹无公害养殖基地。

这样的地形,符合发展无公害养殖的原则,既能充分利用地势,做到自流排灌,又能收到节约投资,事半功倍之效。

建场地点的土质,应保证建于其上的养蟹池底部不漏水,挖用的土料,应适于建造坚固的堤坝,不渗漏坍塌。

建场的地点,不宜选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地方,以利养殖物资及养殖产品运进运出。

河蟹养殖技术池塘建造河蟹养殖技术2.1 面积河蟹养殖技术池塘人工饲养也应选择较大的水面。

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自动增氧,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助于底层有害的气体及时逸出,一般以1公顷左右的池塘较适宜。

2.2 水深河蟹养殖技术饲养河蟹池塘需要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池水较深,容水量较大,水温不易改变,水质比较稳定,不易受干旱的影响,对河蟹生长有利。

但池水过深,对河蟹和水草的生长是不适宜的。

实践证明,常年保水0.5—1.5m水深较适宜。

蟹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每口蟹池水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2.3 地形地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日照长、受风面大。

成熟季节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成熟季节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成熟季节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十月份是河蟹快速增重与发育成熟的季节,此时河蟹的养殖管理尤为重要,广大养殖户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水质调节。

正确使用增氧机,经常换注新水,适时适量施用调节水质的产品。

2、加强饲料投喂。

入秋后正值河蟹育肥期间,因此要做好饲料投喂工作,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动物性饲料投喂。

3、做好病害防治。

秋季是河蟹病害多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防病工作。

加强水质和水位的调节,定期使用药物消毒,做到四定四消等防治工作。

4、做好防逃工作。

此时河蟹最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相通。

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防
患于未然。

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分类:水产养殖技术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叫毛蟹、螃蟹,是原产于我国的大型洄游性甲壳动物。

具有生长快、食性广、个体大、易养殖等特点。

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喜食的蟹类。

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国养殖河蟹主要进行人工投放蟹种养殖成蟹工作,养殖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水面低密底粗放型,另一种是小水面高密度精养型。

这里介绍后一种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单养1.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

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螺、蚌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

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

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2.幼蟹放养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

清塘的方法有多种,如排干池塘,曝晒池底: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两者结合使用,其效果更好。

如发现有蛙或蛙卵应及时捞出。

放养的幼蟹以隔年的二龄幼蟹(蟹种)为宜,当年放养当年见效。

其放养密度,一般可控制在每亩1000只左右。

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轮叶黑藻及水葫芦等,一是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3.饲养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池塘中人工培植的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

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投喂杂鱼虾、螺狮肉、贝类肉及饼粕、土豆、南瓜、小麦等饲料。

但在大规模养殖时,动物性饲料来源有限,且这些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利用率低,生产每公斤蟹的饲料成本高。

目前多采用河蟹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颗粒在水中稳定时间保持在24小时以上,饲料系数为2左右。

生产每公斤蟹的饲料成本为12—15元。

投喂时最好把饲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数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利于清除残饲。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又称长江稻蟹,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由于其美味可口、肉质鲜嫩,近年来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养殖河蟹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蟹的养殖技术,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河蟹养殖的要点和方法。

一、场地选择与准备1. 水质要求:河蟹适宜生长的水质为 pH 值在7-8之间,温度保持在22-30℃范围内,氧气含量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硬度应在80-120 mg/L,总碱度在80-120 mg/L。

因此,选址时需要选择水质清洁、环境优美、水源充足的地方。

2. 池塘建设:河蟹适宜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因此,养殖河蟹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合适的池塘。

养殖池塘的选址要避开工业排污口、城市废水排放口等污染源,而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同时要考虑避免洪水和干旱。

3. 池塘光照:为了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和品质,需要合理控制池塘的光照。

河蟹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每天需要保证8-10小时的光照时间,以促进其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二、种苗选择与养殖管理1. 种苗选取:选择健康、体型完整、外壳完好、腿部无残疾的河蟹种苗。

避免使用病死或有病害的种苗,以防疾病传播和影响养殖效果。

2. 饲料供应:河蟹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稻谷、豆粉、菜叶等。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河蟹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饲料要注意新鲜和干燥,避免发霉变质。

3.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是河蟹养殖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指标值,及时进行水质调整。

定期更换水源,保证池塘中的氧气充足。

4. 疾病防控:河蟹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袭,如白点病、溶解病等。

定期对河蟹进行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规范的管理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5. 养殖周期管理:河蟹的养殖周期大约为3-4个月,因此,需要根据养殖需要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

在河蟹成熟后,及时捕捞并进行下一周期的饲养。

三、河蟹销售与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在进行河蟹养殖前,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分析。

河蟹养殖

河蟹养殖

池塘建设:(一)蟹喜静易受惊,养蟹池塘应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以1~10亩为宜,池深1.2~1.5m为宜,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坝内坡坡度为1:1.5。

河蟹池塘面积不宜太大,否则河蟹摄食不均匀,饲养管理不方便,成蟹捕捞也困难。

池塘底质为粘土为好,沙壤土次之,有一定的淤泥层,但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有利于水草生长和底栖生物的繁殖。

pH值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为40cm左右,蟹池较浅的可在塘内侧开挖0.8m左右、宽3~4m的蟹沟,便于河蟹高温季节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沟底。

防逃墙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内10~20cm,材料可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瓦等。

进排水都要用较密的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封好套牢,以防养殖对象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在进排水口设拦蟹网:进水用60目规格的尼龙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二)清塘消毒:4月中下旬,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暴晒池底,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

池塘留水7~10厘米深。

清塘时,先在池底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次日用铁耙将塘泥耙动,使石灰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等有害生物。

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通常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溶化后立即全池遍洒。

7~8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

实践证明,带水清塘比干塘清塘防病效果更好,(因水中有硬度,生石灰会与镁等反应)。

但生石灰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如果时间仓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药效7d左右,漂白粉药效2~3d,漂白粉清塘。

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含氮30%的漂白粉13-1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三)一般在池塘的一端或者中央深水处用网围开辟出面积为蟹池1/5左右的暂养区,将河蟹集中培育到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再将河蟹放到池塘里。

河蟹该如何养殖?河蟹养殖的三大技术要点

河蟹该如何养殖?河蟹养殖的三大技术要点

河蟹该如何养殖?河蟹养殖的三大技术要点河蟹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主要由头部和腹部两部分组成,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

河蟹肉质鲜美,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七月份是河蟹的第四次脱壳的时节,也是河蟹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那么大家知道七月份河蟹该如何养殖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河蟹养殖的三大技术要点。

河蟹养殖的三大技术要点一、加强水质调控、底质管理越到养殖后期对水质的要求就越严格,尤其是在梅雨期向高温期过度的7月。

连绵的阴雨天导致养殖水体浑浊从而致使水体氨氮、亚盐超标影响河蟹生长。

大雨过后水中有益藻类大量死亡光合作用下降,加上水体有机质耗氧从而导致养殖水体严重缺氧。

在负载较大的池塘出现大量虾蟹死亡,池塘水浑抑制了有益藻类生长的同时也给了蓝藻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发展空间。

雨后晴天上午用去浊一泼灵一袋两亩吸附沉淀水中有机质下午使用“全效底改片”分解底部有机质增加水体溶氧改善底部环境,第二天上午使用“水博士”一瓶两亩解除水中藻毒素,降低水中氨氮、亚盐指标以稳定水质。

下午使用“优加益生菌”一袋两亩培养有益藻类丰富藻群结构并抑制蓝藻生长。

二、加强水草管理、提高水草活力老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可见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还能通过在水中释放氧气,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养殖高温期能有效降低积温并为河蟹提供遮荫物。

水草亦是河蟹喜欢夹食的生物活性饵料。

而在养殖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草挂脏、飘草、草根发黄发黑、草上纤毛虫、水草长出水面开花老化无活力抛草等现象。

我们在面对这些状况时又该怎样处理呢?1、针对草上挂脏泥曼滋生建议上午使用“全效底改片”一袋3亩降解水中杂质和有机质改善底部环境,下午使用“纳米黑金”+“肥水旺”一组5亩培养水中藻类改善水体环境增加水草活力。

2、漂草多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如由于天气突变水体缺氧河蟹应激性夹草,投饵量较少不能满足河蟹生长需要从而导致河蟹夹食水草,水草自身扎根不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概述
河蟹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对于保障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的一些要点。

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对于河蟹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养殖场的水体应保持适宜的温度、pH值和溶氧量。

一般来说,河蟹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pH值应在6.5-8.5之间,溶氧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为了维持良好的水质,养殖者可以进行定期清洗养殖池,并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和生物酶。

种苗选育
选择优质种苗对于增加出栏率和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优质种苗应具备以下特点:体壳坚硬、外观完整,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潜力。

在选育过程中,要选择来自正规养殖基地的优质品种,同时注重种苗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河蟹养殖的关键。

河蟹的饲料一般以动物性饲料为
主,如鱼粉、虾粉等,同时也可以添加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麸、菜籽粕等。

养殖者应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比例,并适时调整饲料量。

另外,饲料投喂应均匀、有规律,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

疾病防控
河蟹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疾病问题,如黄河蟹病、软壳病等。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养殖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滤水器的使用,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检查蟹体,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定期消毒养殖池和设备,杀灭病原体。

此外,养殖者还可根据需求使用一些安全、低毒的防病药物,但使用药物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剂量,避免滥用。

适宜养殖环境
河蟹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生长,但对光照和气温有一定的要求。

河蟹喜欢在温暖、适度通风、有一定光照度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养殖者应选择光照充足、无污染的水源养殖,同时要注意环境温度的调控,避免极寒或极热的环境对河蟹生长的不利影响。

结语
河蟹的养殖技术和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养殖者具备相关的
知识和经验。

除了上述提到的要点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发育,如水体深度、鱼种组合等。

养殖者应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养殖技术,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养殖效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河蟹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