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1、课程性质和任务《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模拟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
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为培养再学习能力服务,而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模拟电子技术是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以分立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采用分模块教学方法,并根据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
如分立放大电路,掌握二极管与三极管的应用;会分析和测试放大电路性能指标;能区别各种放大电路;以及会分析各种反馈电路,并能用仿真技术验证分析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授课形式,以问题导向学习为重要手段,通过贯穿始终的交流讨论等交际教学表现形式,引导、启发学生以形成自主知识建构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
同时,尽可能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3、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以应用为目的、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够用为度”的原则。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以提升每个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为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电子线路有了感性认识;对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有了基本理解;学会了电子职业的部分操作技能;对行业标准和规范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对电子线路和电子设备的整体认识;能够制作、分析和调试简单的模拟电子技术。
(一)知识目标1.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完整word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目录编写说明 (2)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第一部分理论教学要求 (4)第二部分实践教学要求 (17)第三部分教学进度表 (20)第四部分考核要求 (2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贺存锋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目的:在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必备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1.基本器件方面了解常用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线性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器件。
2.基本电路原理及结构方面掌握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
3.应用电路方面(1)熟悉正弦和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一阶有源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熟悉三端稳压器件的应用。
(2)了解集成功放、集成模拟乘法器、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3)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的基本方式。
4.分析计算方面(1)了解单级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方法。
(2)掌握三极管简化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能估算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判别,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掌握利用虚短或虚断估算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方法。
(4)掌握正弦振荡条件的判断。
(5)熟悉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程计算。
(6)掌握理想运放的基本运算规则、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的分析计算方法。
(7)了解放大器频率特性和指标含义。
5.基本技能方面(1)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模拟电路原理图的一般规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类专业实践课时:一周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它是高等学校电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
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从课程设计的任务出发,应当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与实验的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水平、能完成的工作量和实验条件,恰当的选题。
争取让不同程度的学生, 经过努力能完成课程任务,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电了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其主要内容均是电了电路课程中学过的知识,而且多是应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实用电子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反映了电子技术的新水平。
噂题目有的以数字电路为主,有的以模拟电路为主,还有包含数学和模拟电路的综合性题目。
它们的设计指标不仅符合教学要求,并且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定的课题内容,设计方法难易适中。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0730081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学分: 4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56 实验(上机)学时: 16 先修课程: 电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 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各章节基本内容, 对基本电路原理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学习模拟电路课的最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本课程是电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电信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且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模拟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与课程设计。
本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设计, 使学生加深对电路、器件模型等内容的理解, 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3.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期中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 50%;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 20%;实验: 10%;期中: 2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10学时)内容①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电子和空穴、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半导体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PN结的单向导电性②普通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稳压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③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主要参数及注意事项结型及绝缘体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合作开发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符合通信电子行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通信电子产品装接和辅助设计人员,让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和《电子工艺实训》,后续课程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顶岗实习》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模拟电子技术》是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始终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培养课程能力目标。
在教学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单元设计、过程引导、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结合行业企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将“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融入到典型模拟电路的制作、调试工作任务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教、学、做、用”一体化,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目标1.掌握电子产品电路组成及元器件作用;2.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3.会估算电子产品电路特性参数;4.能读懂电路原理图。
5.会查阅相关资料;6.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7.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信息:《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孙肖子XX主讲教师:孙肖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学时:64学时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已具备线性电路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包含有源器件的线性电路和线性分析、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晶体二极管、稳压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运放等非线性有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基本应用电路,掌握XX种放大器、比较器、稳压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及应用技术,获得电子技术和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电子技术的与模电课的学习MAP图(2学时)介绍模拟信号特点和模拟电路用途,电子技术简史,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四种放大器模型的结构、特点、用途及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主要性能指标,频率特性和反馈的基本概念.1。
基本要求(1)了解电子技术的,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拟信号特点和模拟电路用途。
(2)熟悉放大器模型和主要性能指标.(3)了解反馈基本概念和反馈分类。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8学时)主要介绍XX种理想集成运算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包括同/反相比例放大、同/反相相加、相减、积/微分、V-I和I-V 变换电路和有源滤波等电路的分析、计算,简单介绍集成运放的实际非理想特性对应用电路的影响及XX应用中器件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1。
基本要求(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模型、理想运放条件和电压传输特性。
(2)熟悉在理想集成运放条件下,对电路引入深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虚短”、“虚断”和“虚地”概念。
(3) 掌握比例放大、相加、相减、积/微分、V—I和I-V变换电路的分析、计算。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专业课程编码:C2—3开设时间:第2学期课时数:56一、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技术》是针对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人员、电子工程师、电气维修与工艺员、工业信号检测与处理工、生产管理与技术支持员等所从事的测试电子元器件、焊接电子线路板、检测电子产品参数、工业信号检测与处理、维修电路板及整机产品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元件测试、焊接、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二极管、三极管、运放等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掌握放大电路等常用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直流稳压电源制作与调试、音频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集成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4个项目的实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电子基本技能、电路分析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
二、课程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
(5)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有关技术资料,自我拓展学习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实施能力;(6)具备基本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能力;3.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常见仪表的使用方法;(2)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3)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把英语作为分析技术资料的辅助工具;(4)模拟电子电路识图与分析能力;(5)电路安装与焊接能力;(6)电路测试方案设计能力和测试数据分析能力;(7)电路故障排除能力;(8)简单电路设计能力;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电工技术与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是理工科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通信等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具有以下性质: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是指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做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具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该课程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深入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模拟电路》是研究放大电路的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放大的基本原理的课程。
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
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在学习时要抓住概念、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通过习题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题。
除学习规定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
如有条件,可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各个学习环节,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课程编号:001011003培训对象:(高等教育)课程性质:必修,考试总学时数:理论56学时,实践16学时学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春季学期二〇二一年二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授课对象为电子、电气等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分立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的产生电路、运算电路和处理电路中的应用,培养学员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能力,锻炼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一)思路理念《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着眼于学生未来任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导”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做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对模拟电子电路会读(读懂电路图)、会算(分析计算性能指标)、会选(选取合适器件)、会用(灵活用于实际电子电路),增加学科前沿内容,完善其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学员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内容设计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沿“先分立后集成”的主体思路,教学内容由常用半导体器件、常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放大电路引入反馈对电路性能改善的分析判断、集成运放内部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稳压电源等章节组成。
在一条主线的牵引下,牵引出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结合实际科研成果和前沿学科内容,拓展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激发学员自主实践的兴趣,注重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模拟电路》课程标准
《模拟电路》课程标准(108学时,6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本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对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而言更是第一门最基础的电子技术类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同时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集成产品的识别与测试、常用功能电路的调整与测试、典型电子线路的制作与调试等方面的技能。
本课程是电子类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设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的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模拟电路基础》课程学习各种电子电路的核心器件 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及其最基本的应用。
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大类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子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项目模块下的教学活动又分解设计成若干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典型电子线路为载体,按电子工艺要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08学时,6学分;建议学生先选电工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基础课程。
具体课题的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达成以下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元器件与常用集成产品的基本知识;(3)掌握功能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4)具有典型电子线路制作与调试的相关理论知识;(5)了解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应用性前沿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等其它课程的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典型电子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基本理念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工程应用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内双师教师为主导组织教学。
按照应用型高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是《模拟电子技术》和其相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要求掌握实验方法,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模拟电子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得出必要的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学科中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方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学校要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所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o430课程中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Coursedesignofana1ogE1ectronicstechnique课程学分数:2学分课程学时数:2周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一、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电子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将模拟电路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
学生通过对实用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各环节的训练,培养其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内容:K按照设计要求和指定元器件,自行设计原理电路图。
2、根据教师修订后的总体方案,对方案中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计算;经过仿真调试,最后确定总体电路图(原理图和PCB布线图)。
3、按照工艺要求自行完成印刷板电路的制作、组装。
4、对所完成的功率放大器进行指标测试与调试,对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详细记录。
5、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要求有电路原理图,调试过程、故障分析及实测各种参数,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基本要求:1、任务(1)学习实用模拟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2)学会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合理选用方案、电路和器件;(3)初步掌握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安装布线、调测、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6)撰写规范的设计总结报告,培养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2、要求(1)选定设计课题,下达设计任务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
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分析方法,会解决处理电子电路的故障,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半导体基本知识;2.理解功率放大电路及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二极管及其在整流电路中的应用;4.掌握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5.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6.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7.掌握负反馈电路的分析。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2.能正确选用元器件,并能检测;3.能正确使用电烙铁;4.会查阅、阅读电子手册及说明书;5.能正确安装、焊接、调试电子线路;6.能正确分析和处理一般电子线路与设备的故障;7.能规范操作、安全用电。
(三)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2.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及诚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半导体二极管及其电路分析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掌握半导体特性;2.会正确选用二极管,能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和极性;3.掌握二极管的主要应用电路分析;了解稳压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交流放大电路基础1.掌握三极管截止、放大、饱和三种工作状态;能进行三极管类型及质量的判定;2.掌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元件作用;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能进行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4.掌握微变等效电路法,能进行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的计算;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计算;5.掌握放大器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会测量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观察和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影响;6.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计算;了解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上限和下限截止频率、通频带;掌握RC耦合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与测量方法;熟悉多级RC耦合放大器增益、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熟悉幅频特性的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电路原理电路理论是教育技术专业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是教育技术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初步分析,设计实际电子线路的能力,并为电声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拟采高玉良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1、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校教材(信息技术)编委会主编一书4、邱关源主编:《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江缉光主编:《电路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钟文耀主编:《EWB设计入门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秦曾煌主编《电工学》上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本章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好本章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在复习物理中已介绍过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基础上提出这些物理量的参考方向的概念和讨论了基尔霍夫定律。
本章还介绍电气设备额定值、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及电路的工作状态等内容。
为了给分析电子线路打下基础,最后还介绍了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各点电位的计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l)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特性。
(5)掌握电功率和电、磁能量的计算。
(6)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7)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和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
了解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8)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的依据是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讨论较复杂的直流线性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原则上对交流电路也都适用。
本章首先介绍了实际存在的两种电源形式——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利用等效变换的概念,可将复杂电路变换为简单电路进行计算。
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是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两节点的节点电压公式。
叠加原理和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线性电路中的两个重要定理,这些定理会给复杂电路的分析计算带来方便。
本章还介绍了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简单介绍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以及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1)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2)能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3)掌握回路分析法。
(4)掌握节点分析法。
(5)掌握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
(6)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
(8)能分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交流电。
这是由于交流电具有容易产生、传送和使用等优点。
例如,远距离输电可利用变压器把电压升高以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降低损耗,获得经济的输电效益。
在用电场合,则仍可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保证用电安全。
此外,交流发电机及交流电动机与直流机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所以交流电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章主要讨论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以确定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功率和能量的转换等。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包括正弦量的三要素、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正弦量的有效值,以及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其主要内容是:R、L、C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的功率;电路中的谐振;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周期性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掌握电路元件电压由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阻抗、导纳及其等效互换。
(4)掌握电路的相量模型和相量图。
(5)掌握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6)掌握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定义和计算。
(7)掌握功率传输中的匹配。
(8)掌握串联谐振电路和简单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理解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并会计算通频带。
(9)掌握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同名端的概念。
4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本章介绍了非正弦函数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响应。
当激励是时,根据傅里叶变换,可以把非正弦函数分解成一系列不同倍频的正弦函数之和,求出各正弦激励的响应,最后将各分响应叠加起来,得到总的响应,这就是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本章先介绍傅里叶级数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最后以实例说明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步骤。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1)了解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及其有效值的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3)了解频谱的概念。
5章电路的暂态分析RC、RL及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反映了电路的基本性质和整个动态过程。
本章主要分析RC和RL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重点是分析RC电路在阶跃电压作用下的暂态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1)掌握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2)掌握暂态电路的初始条件概念并能计算初始值。
掌握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计算。
(3)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定义和计算。
掌握稳态响应和暂态响应的概念。
(4)掌握求解直流激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会计算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第6章二极管和晶体管半导体器件是近代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半导体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以及功耗小等优点,在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半导体器件是电子电路牛的核心元件,电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与所用的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有关。
PN结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共同基础。
本章首先介绍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和PN结的基本特点,其次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以及主要参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理解稳压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理解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原理、输入和输出特性及主要参数。
(3) 应该理解和学会判别管型、材料和各电极的方法,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二极管正向特性类似,输出特性分放大、截止和饱和三个区域。
三个区域和晶体管各电极间电压的偏置极性有关,应掌握并会判别。
使用时既要了解性能参数也要注意极限参数。
(4)了解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转移特性、输出特性及主要参数。
第7章基本放大电路电子电路中的信号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时间的连续函数,称为模拟信号;另一类是时间和幅度都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称为模拟电子电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
模拟电子电路中的电子器件通常都工作在放大状态,它和电路中其它元器件构成各种用途的放大电路。
本章所介绍的基本放大电路是构成各种复杂放大电路和线性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级往往由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因为它要给负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信号。
电压放大电路是小信号放大器,其任务是在不失真的前提下放大微弱的信号电压,放大器工作在微变状态;而功率放大器则要求它在允许的失真度条件下输出足够大的功率;放大器件几乎工作在极限值状态,因此,功率放大电路是大信号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构成、工作状态、分析方法及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等都与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不同,学习时应注意。
本章介绍的基本放大电路包括由晶体管或场效应管组成的共发射极(共源极)、共集电极(共漏极)交流放大电路,以及能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或直流信号的差动放大电路。
着重讨论它们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以及适合于集成电路的直接耦合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并对典型的集成单片功率放大器电路及其使用作简单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1)深刻理解共射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以及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和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基本分析方法(重点是共射和共集放大电路)。
(3)理解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和抑制零点漂移的概念。
掌握能稳定静态工作点和抑制零漂的差动放大电路中有关元件的特点。
(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级间糊合问题的概念;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5)理解有关功率放大器的特殊要求和基本概念。
(6)掌握OCL、OTL功放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功放电路动态性能的估算,并会根据计算结果选用功率放大器件。
(7)了解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外接元件的连接、作用和使用方法。
第8章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因而,实用的放大电路几乎都是负反馈放大电路。
本章将讨论负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类型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深刻理解负反馈是以牺牲放大倍数为代价来改善和调节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闭环放大倍数下降却换得放大倍数稳定性的提高、非线性失真的改善、通频带的展宽、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改变等等,而这些提高、改善、展宽及改变的程度都与反馈深度(1+AF)紧密相关。
深度负反馈(一般可认为AF ≥1O 就属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A ≈F1的基本关系是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定量分析的重点。
深刻理解和掌握负反馈的基本概念,掌握识别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的方法,掌握各类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特点,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9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六十年代初,第一个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问世,使电子技术有了新的飞跃而进入了微电子学时代,从而促进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
随着半导体集成工艺的发展,集成运算放大器(以下简称集成运放)的应用已远远超出模拟计算机的界限(运放最初因在模拟计算机上进行加法,减法、.微分、积分及乘、除法等数学运算而得名),在信号处理、测量、波形产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中集成运放都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