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课程教学大纲(保留版权)《健康心理学》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影响人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分析与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心理问题。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0小时,课堂讲授占80%,实习占20%课程考核方式分两部分,一是学科结业闭卷考试,100分钟,占学科总分70%;二是平时作业思考题或小论文,占30%。
主要参考教材Phillip L. 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一、健康1.大众对健康的解释2.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WHO,1947)。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三分法观点,将健康限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而非仅仅是疾病的缺乏。
3.汤纳特尔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解释4.整体健康观5.健康的水平(1)格林伯格提出了健康的五级观点。
(2)汤纳特尔的三级健康水平模式6.结论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对健康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生理、心理和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称之为健康。
健康的特点二、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科学的婴儿期。
1、定义: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该定义特征:包括教学、研究、干预三大职业活动。
2、健康心理学的对象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二、课程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面对挑战的态度;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健康详细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特征,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情绪,认识情绪的表达方式,学会自我调节。
3.自我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人际关系讲解人际交往的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冲突。
5.压力管理介绍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6.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等方面。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教材精心选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程要求。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3.其他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知识资源。
七、考核办法1.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课程总结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1~6章详述)
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二.健康的内容“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一)健康-疾病统一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它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二)健康中的身心关系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四.健康的测量(一)健康水平的一般评价标准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2.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评价个体健康主要是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主要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查等手段进行测量(二)生活质量及其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使健康测量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
人们开始重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
它不仅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个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三)健康成分测量的新框架ICFICF是对健康成分进行测量的新框架。
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即环境和个人因素)间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
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节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他对疾病的一些论述,使人们摆脱了神秘主义的魔法理论,从物质化的角度来理解疾病(一)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1.对癫痫的物质化解释2.瘴气理论(二)体液学说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是疾病最早的系统性理论,是疾病的物质理论,是经验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体现疾病的“自然哲学阶段”三.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四.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五.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贡献:利用疫苗征服了许多感染性疾病;发明抗生素,对抗细菌性感染;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更是希望从根本上预防和干预各种遗传性的疾病不足:简单地认为个体只要没有细胞损害或生理病理改变就是健康,只考虑生物学上的变化;关心的只是病痛而非真正的健康,关心延长生命的数量而非提升质量;强调治疗而非预防保健【21世纪的医学的新走向(8)】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等等。
健康心理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心理教育发展中心制定日期:2013年12月28日1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健康心理学为新开课程二、课程名称健康心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授课系(部)心理教育发展中心五、大纲说明学科致力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健康和疾病的原因和规律,以一般正常人为对象,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实践“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以期达成健康自求的理想。
通过健康心理学的学习,使健康心理学工作者及青年重视并推广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并预防社会面临的家庭问题、婚姻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药物依赖问题、犯罪问题、失学失业问题等;使个人能够预防和保持身心健康,协助他人,利人利己,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大一学生须先完成心理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本门课程是对该门课程的深入。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健康的含义;2.掌握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发展简史;4.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健康的含义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健康和健康心理学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简史第三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身心健康状态【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22.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3.理解身心一体的含义;4.明确身心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健康之道。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心理健康的概念2. 心理健康的标准3. 怎样辨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4. 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问题5. 心理异常的定义与特征6.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状态【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身心一体第二节心理健康标准与辨别第三节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心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2.理解行为疗法的理论与方法3.理解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方法4.理解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条件反射理论2.班杜拉模仿学习理论3.行为疗法的操作技术【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第二节行为疗法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方法第四节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第四章心理过程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认知风格、认知不协调、归因理论;2.理解压抑核心论;3.掌握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对健康的影响及积极调控;3【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知概述2.认知理论3.心理过程引起的亚健康、疾病和死亡的作用机制4.认知方式的积极调控【理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认知与健康第二节情绪、情感与健康第三节意志与健康第五章心理压力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压力的含义及其来源2.理解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3.掌握压力管理——应对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1.急性高水平压力与疾病的关系2.慢性低水平压力对机体的影响3.压力与免疫系统4.压力与消化系统5.压力理论【理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压力概述第二节压力与疾病第三节压力的应对第六章人际交往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人际交往理论及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原则和规律2.掌握家庭人际关系、社会人际关系对健康的影响及调控【教学重点与难点】1.成功人际交往的原则2.人际吸引3.人际关系的一般规律【理论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4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原则与规律第三节社会人际关系与健康第四节家庭人际关系与健康第七章环境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生活环境与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2.了解社会环境与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环境私密性2.拥挤3.都市生活【理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第二节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第八章心身健康自助疗法——积极心理治疗【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2.掌握积极心理治疗的特点和程序【教学重点与难点】1.积极的概念2.冲突的内容3.五阶段疗法【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二节积极心理治疗的特点和程序第三节积极心理治疗与心身疾病第九章婚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婚姻质量特征:2.理解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3.掌握如何提高婚姻质量5【教学重点与难点】婚姻构成要素【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理论教学内容】1.当今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2.婚姻对健康的意义3.婚姻质量与特征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学用书:选用《健康心理学》李虹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参考文献:《健康心理学》黄希庭,郑希付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健康心理学考试大纲
健康心理学考试大纲一、健康心理学概述1.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与历史发展2. 健康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4. 健康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意义二、健康行为与心理因素1. 健康行为的心理学基础2. 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3. 健康行为的测量与评估4. 健康行为的促进策略三、心理应激与健康1. 应激的概念与类型2. 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机制3. 应激管理与应对策略4. 应激相关疾病的心理学干预四、情绪与健康1. 情绪的心理学理论2.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 情绪调节的技巧与方法4. 情绪障碍的识别与干预五、认知与健康1. 认知过程与健康行为2. 认知偏差与健康决策3. 认知行为疗法在健康心理学中的应用4. 认知功能衰退与健康六、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1. 社会支持与健康2. 社会排斥与健康3. 社会身份与健康行为4. 社会心理干预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七、生活方式与健康1. 健康生活方式的构成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3. 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与教育4. 健康生活方式的障碍与克服八、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1. 健康促进的概念与策略2. 疾病预防的心理学视角3. 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4. 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与评估九、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1.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 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与健康3.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4. 特殊需求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十、健康心理学的伦理与实践1. 健康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2. 健康心理学实践的伦理原则3. 健康心理学服务的伦理挑战4. 健康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十一、健康心理学的前沿与未来1. 健康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2. 健康心理学的跨学科整合3. 健康心理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4. 健康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展望考试要求:- 理解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掌握健康行为、心理应激、情绪、认知、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健康相关问题。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要求(2024年修订版)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要求(2024年修订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要求(2024年修订版)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本课程适用于各专业学生,旨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提高心理防范意识。
-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 学会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 能对他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2. 教学内容2.1 心理健康基本概念-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2 心理素质培养- 自我认识与接纳- 情绪管理- 压力应对- 人际沟通与交往2.3 心理调适方法- 放松训练- 积极心理疗法- 心理排解技巧- 心理咨询与辅导2.4 心理疾病识别与预防- 常见心理疾病类型及表现- 心理疾病的成因与预防- 心理疾病的支持与康复2.5 心理素质拓展- 创新思维与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与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素质与团队合作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 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素质。
- 心理测试:了解自身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课程考核4.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50%)+ 平时成绩(50%)的方式进行。
4.2 考试内容期末考试包括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心理素质培养、心理调适方法、心理疾病识别与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4.3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5.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
第1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第1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和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通过心理干预促进健康的方法。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个体的心理健康与疾病、应对压力和疾病的心理机制、心理干预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人的心理状态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心理状态的积极与消极对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
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增加患病风险、加重疾病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种多样。
其中,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社交支持与健康心理学密切相关,社交网络的大小和质量都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关。
此外,个人特征和心理机制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人格特质、自尊心和应对方式等都与心理健康有直接关联。
为了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提出了许多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促进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也成为健康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态度来促进心理健康。
总之,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干预方法和促进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健康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促进个体健康和幸福的实现。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1~6章详述)
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二.健康的内容“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一)健康-疾病统一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它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二)健康中的身心关系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四.健康的测量(一)健康水平的一般评价标准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2.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评价个体健康主要是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主要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查等手段进行测量(二)生活质量及其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使健康测量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
人们开始重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
它不仅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个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三)健康成分测量的新框架ICFICF是对健康成分进行测量的新框架。
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即环境和个人因素)间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
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节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他对疾病的一些论述,使人们摆脱了神秘主义的魔法理论,从物质化的角度来理解疾病(一)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1.对癫痫的物质化解释2.瘴气理论(二)体液学说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是疾病最早的系统性理论,是疾病的物质理论,是经验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体现疾病的“自然哲学阶段”三.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四.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五.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贡献:利用疫苗征服了许多感染性疾病;发明抗生素,对抗细菌性感染;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更是希望从根本上预防和干预各种遗传性的疾病不足:简单地认为个体只要没有细胞损害或生理病理改变就是健康,只考虑生物学上的变化;关心的只是病痛而非真正的健康,关心延长生命的数量而非提升质量;强调治疗而非预防保健【21世纪的医学的新走向(8)】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等等。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郭妮妮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103年制订,2014修订课程代码:013302课程名称:健康心理学 Health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设学期:第6学期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开课对象:应用心理学3年级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会心理学课时:36学时参考教材:《健康心理学》李虹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参考书:《健康心理学》黄希庭,郑希付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健康心理学》朱敬先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健康心理学》石林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课程概述:《健康心理学》是最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面向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课。
这一学科致力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健康和疾病的原因和规律,以一般正常人为对象,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实践“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以期达成健康自求的理想。
通过健康心理学的学习,使健康心理学工作者及青年重视并推广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并预防社会面临的家庭问题、婚姻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药物依赖问题、犯罪问题、失学失业问题等;使个人能够预防和保持身心健康,协助他人,利人利己,实现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健康心理学家最需要的研究背景和临床技巧,熟悉心理学是如何开始对健康问题发生兴趣以及这个领域又是如何被定义的;让学生知道健康心理学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未来可能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健康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心理过程与健康心里压力与健康人际交往与健康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课外 其它 小计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2 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身心健康状态 3 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健康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2 2 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心理过程与健康 4 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个性与健康 4 2 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心理压力与健康 4 2 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健康 2 2 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环境与健康 2 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慢性疼痛心理社会因素 21多媒体教学第十章心身健康自助疗法——积极心理治疗2多媒体教学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学时:2 教学要求:1.理解健康的含义;2.掌握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4.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手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沟通和心理应对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手段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心理问题的识别,讲解如何识别和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第三章: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心理问题的解决技巧,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第四章: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讲解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如积极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心理问题处理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心理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
4.实验法:学生进行心理实验,亲身体验心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案例。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护理助产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健康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具有同等地位。
健康心理学采用心理和行为可为的临床咨询,组织方法,他和临床咨询,职业工业和社会心理学有很多相同之外。
健康心理学是在一个业务机构里执行的,这种机构有明显的康复名称和标志。
健康心理学服务时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受过充分练的心理学专业人员表承#。
健康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伤,病,残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其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而从最大限度的减轻其##和残疾程度。
健康心理学贯穿患者功能康复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正和健康护理等方面,心理学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健康心理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心理学的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技术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健康护理过程中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心疾病障碍的问题,而达到优质健康的目标。
在能力了目标中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指导各类人群的健康,诊断和评估健康状况提高临床能力的培养,学会心理健康的常用技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用于健康技术上。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对营养知识理解,记忆,总结和健康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升入研究问题的习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目标上,掌握心理健康的常用技术。
常用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应给予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多种临床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心#疾病的心理康复,儿童患者与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城建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熟悉康复心理学基础。
了解健康心理学概述。
在情感目标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意识,应用人际沟通技能,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同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心理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层次)(B040110)健康心理学(5956)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09年版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健康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必修课程。
共6个学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心理学学习者对于健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心理社会因素在身体健康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更清晰、透彻的了解和理解,并根据健康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所揭示的健康与疾病的原因和规律,帮助人们以促进健康的方式去生活,并有效地加入疾病治疗和康复活动中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了解其发展简史、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明确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树立更加全面、科学的健康观,在促进自身健康以及推进社会的健康保健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应用课程,需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作为其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与身体健康的促进和疾病预防、干预等结合起来。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人类有关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发展脉络,知晓健康概念、结构、评价指标和测量工具等方面的新动向及其所预示的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一)健康的意义(二)健康的内容(三)健康的结构(四)健康的测量第二节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一)早期疾病的超自然/魔法理论(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三)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四)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五)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三、考核知识点(一)健康的三维概念(二)健康连续体(三)健康的测量(四)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四、考核要求(一)健康的三维概念1、识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三维概念2、领会:健康三维概念的意义(二)健康连续体1、识记:健康连续体2、领会:健康连续体的意义3、简单应用:(1)“亚健康”状态的理解;(2)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三)健康的测量1、识记:(1)健康测量的标准;(2)生活质量评价2、领会:(1)生活质量评价的意义;(2)ICF框架的意义3、简单应用:以实例说明健康测量标准变化的意义(四)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1、识记:(1)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2)希波克拉底的贡献2、领会:(1)人们对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2)生物医学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与不足;(3)21世纪医学的新走向第二章健康心理学概述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健康心理学自身的基本界定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关注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我国健康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健康心理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大纲关键信息项1、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身心交互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激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信念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健康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行为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疫苗接种与疾病筛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焦虑与心血管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郁与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压力与慢性疼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患者的心理调适疾病应对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医疗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医患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决策中的心理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院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健康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职业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心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年健康心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致力于研究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以及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心理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了解其发展简史、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明确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树立更加全面、科学的健康观,在促进自身健康以及推进社会的健康保健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材[美]Phillip 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三、学时:36四、学分:2五、考核目标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
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30%,领会30%,应用40% 。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60%第一章健康心理学:健康保健中日益增长的伙伴关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健康心理学自身的定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关注内容、视角及健康心理学家的活动领域。
1、识记:健康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领会: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分析。
二、课程内容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界限问题(一)健康心理学诞生(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二、健康心理学的区别界限:(一)心身医学(二)医学心理学(三)行为疗法(四)行为医学(五)康复心理学(六)医学社会学三、健康心理学家的活动领域第二章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医学基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疾病理论的发展脉络,特别是现代医学理论在健康领域的贡献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一、疾病理论的发展脉络(一)超自然解释(二)体液学说(三)器官病理学(四)组织病理学(五)细胞病理学(六)基因学说二、疾病现代医学理论受到的批评和应有的地位第三章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基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精神和情感的作用,认识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缘起和性质。
二、课程内容一、人类疾病中精神和情感的作用相思病、安慰剂效应等二、心理-躯体的关系(一) Descartes的心身观点(二)哲学家:关于心理和躯体的常识看法(三)功能主义者的观点(四)认知心理学家(五)神经科学家三、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一)观点:(二)应用:患者评价表四、免疫活性模式关注点和理论假设第四章健康与疾病的社会—生态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习俗传统和人口特征、信念和价值观、政策和服务系统对健康和疾病发生作用的多种方式,认识社会科学在健康领域的贡献。
二、课程内容一、医学人类学文化与疾病间的关系二、医学流行病学(一)性别(二)种族(三)工作三、医学社会学(一)患者角色理论(二)健康信念模式(三)社会整合理论(四)社会生物学理论四、卫生服务系统(一)医疗服务中的缺憾(二)大众健康教育(三)卫生服务政策第五章四种疗法:短程、认知、行为与药物疗法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认识常用的四种疾病治疗和干预的方法,了解其各自使用范围和效用,把握治疗中多模型、多理论折衷主义的发展方向。
二、课程内容一、干预时间的选择——三种类型的预防(一)初级预防(二)二级预防(三)三级预防二、影响疗效的共同因素:(一)治疗者的特点温暖与同情、积极关注与支持、倾听与理解来访者的处境与问题的能力(二)治疗过程暴露与脱敏、信息、指导与建议(三)来访者特点求治动机、疾患类型、失常程度、对治疗成功的期望三、短期精神动力学疗法(一)关注点:情感(二)优势:时间有限、费用有限、来访者动机更强、更满意(三)实践:1、治疗者将努力迅速而直接地集中于一个具体的治疗目标]2、治疗者主动并有指导性3、来访者也主动并参与4、来访者必须担任各种对治疗过程重要的主动任务,包括家庭作业的设计5、治疗时间限制,治疗者与来访者都应知道治疗终止的标准四、认知疗法(一)关注点:思维(二)贝克认知疗法:检验错误信念1、导致抑郁的三种消极认知:对自我、对世界、对未来的消极看法2、治疗过程:替代内省的自我贬低标签的言语技巧、检验信念系统的家庭作业、对自己与自身信念的自我改正信息的行为实验3、实现自我控制的三个核心问题:支持或反驳某一信念的证据?在此情境中还有什么其他合理的解释?即使此解释正确,它是否如看上去那么糟糕?(三)自我指导训练:调整认知1、内部自我言语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2、自我指导训练的5个步骤:五、行为疗法(一)关注点:可观察的行为(二)原理:一切行为都是习得的(三)种类1、生物反馈2、放松训练3、系统脱敏4、刺激控制第六章生物行为研究:实验、临床与流行病学方法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用于研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常用方法,认识其各自适用范围和利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健康心理学研究奠定方法基础。
二、课程内容一、个案研究:(一)特点:个体的深入分析(二)意义:1、提供对治疗有重要价值的各方面信息2、扩展新的研究领域3、引发正式的研究方法(三)缺陷:无法直接验证假设二、现场研究(一)调查研究(二)事后回溯研究(三)相关设计三、临床研究(一)单个被试研究(二)前后测设计(三)因素设计(四)混合设计(五)准实验设计四、流行病学研究(一)主要因变量:(二)研究思路第七章应激模式:症状、起因与应对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认识应激的定义、起因,了解其与健康间的可能关系,掌握应激应对的目标、策略,以便于科学地对待应激并能有效地处理应激。
二、课程内容一、应激的概念(一)应激的三个方面1、物质力量的观点2、心理学的观点3、生理学的观点(二)整合的观点: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式1、对应激的理解2、影响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三级评价3、该模式的意义二、两条经典的研究途径(一)巨砾模式(生活事件研究)(二)细砾模式三、应激与健康(一)素质-应激模式1、作为易感因素的遗传素质2、作为促发因素的环境应激(二)总体适应综合征理论三阶段的GAS模型四、应激的应对(一)应对的定义1、定义2、目标3、要素(二)应对的分类1、情绪控制应对-问题控制应对2、战斗策略-预防策略第八章物质滥用Ⅰ:戒除有害的习惯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物质滥用的相关概念和有关成瘾的理论解释,认识吸烟的危害、影响吸烟的因素、戒烟的过程及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把握预防、减少及戒除吸烟的可用途径。
二、课程内容一、物质滥用(一)相关概念1、物质滥用2、物质依赖3、药物耐受性4、渴求5、物质戒断反应(二)解释药物滥用的三种模式医学模式、心理学模式、社会学模式(三)有关成瘾的理论1、生物医学观点:遗传学理论、神经生化改变理论、大脑愉快中枢2、对立过程的观点:3、学习理论:条件反射模式(习惯化、前后线索的条件化)4、认知模式:自动操作图式(快速、省力、无意、不需注意、完整弹道)5、社会模式:不同的联系、社会控制、普遍紧张理论二、尼古丁依赖(一)吸烟的风险:(二)吸烟的毒副作用:(三)吸烟的评价:1、自我报告法2、行为学方法3、生化方法(四)吸烟的生理依赖戒断反应(情绪、食欲、失眠)、部分耐受性(五)影响吸烟的因素:1、遗传家庭因素2、心理因素(社会学习、人格成长过程)3、社会因素(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4、被动吸烟及剂量-效应关系(六)戒烟1、戒烟的障碍:渴求、愉快、易激惹、体重增加2、阶段3、临床干预:药物、行为及认知4、公共场所立法5、预防:公共教育与政策第九章物质滥用Ⅱ:酒精的使用和滥用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与酗酒有关的几个概念、酗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酗酒的可能原因,认识过度饮酒的不良影响,掌握临床治疗酗酒的态度、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一、几个相关概念:(一)酗酒、酒依赖、酒滥用、酒中毒、酒戒断(二)酒精中毒的法律标准:血中酒精浓度二、过度饮酒的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肝损伤、改变食物代谢导致营养不良、改变脂肪储存(啤酒肚)、免疫功能抑制、交通事故、胎儿酒精综合征三、酗酒的流行病学: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等)四、酗酒的原因:遗传、心理社会因素五、临床治疗:(一)态度:完全戒酒与适量饮酒(二)影响因素(三)治疗方法药物、嗜酒者匿名协会、二级、一级预防第十章饮食行为——健康与不健康的习惯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认识肥胖症、神经性厌食和贪食症等三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了解肥胖的类型、风险和病因学及减肥的方法途径,掌握神经性厌食和贪食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课程内容一、肥胖症:(一)肥胖的评估:身高体重对比表、BMI、皮褶测量、腰臀比例(男性式肥胖、女性式肥胖)(二)肥胖症的风险:生理健康的、心理社会的(三)肥胖的类型:代谢性、环境性、内分泌型、食欲调节障碍型、脂肪细胞增生型、强迫性进食障碍、药源性(四)肥胖症的生理学基础(五)肥胖症的病因学:1、遗传理论2、心理动力学和人格理论3、内外部刺激控制观点(六)减肥:1、药物(降低食欲)2、节食(减少能量摄入)3、锻炼(增加能量消耗)4、认知-行为疗法(增强自控能力)二、神经性厌食(一)诊断标准(二)类型:限制型、催吐导泻型(三)病因学理论:1、情绪冲突2、遗传基因和生化改变3、家庭系统理论(四)治疗:药物、认知和家庭三、贪食症(一)诊断标准:(二)病因学:1、生物医学理论(内源性阿片)2、心理学理论(应激模式、认知歪曲)3、社会学变量(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社交技能和能力)(三)治疗:药物治疗(阿片颉颃剂纳曲酮)、认知行为治疗(七)贪食症1、识记:诊断标准:2、领会:生物医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社会学变量对贪食症的病因学解释第十一章心脏健康:潜在隐患与突发疾病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影响心脏健康的各类危险因素,认识A型行为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发挥作用的狠心成分,掌握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中时可以使用的认知行为干预手段。
二、课程内容一、冠心病的几类危险因素(一)不可变危险因素遗传、年龄、性别(二)主要可变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三)次要可变危险因素应激、A型行为、肥胖、体力活动减少二、A型行为(一)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二)危害核心:愤怒-敌意(三)可能的生物学机制三、认知行为干预(一)预防高血压需要调整的4方面的生活方式体重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增强锻炼、减少酒精消耗量(二)干预目标调节情绪、做好接受侵入性外科手术的准备(理解重要性及其危险性)、对治疗的坚持和依从、调节生活方式降低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