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PPT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 媚(别人),富贵却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孔子答道:“可以啊。 (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 贵却喜好礼啊。”
9、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举一反三)
【译文】子贡说:“《诗三百》说‘好比
注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启发,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尝,曾经;以,来,表修饰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 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什么益处,还 不如去学习啊。”
思考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而:表转折;罔,欺骗、 蒙蔽。殆,危险。
【译文】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 当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学就人会陷入 危险。
【译文】孔子说:“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 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以下 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因材施教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 加强反问语气。
【注释】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进之”“退之”,使动用 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 去做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 ‘听到了就去做吗’,您说‘听到就去 做’。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 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 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 退一步想想。
聚焦“两会”新闻:
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 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 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 级各类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先生: 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应当不论出生高低贵贱, 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基础教育。 “也就是说,客观条件应该是一样的,当然 了,成就在个人!
学思结合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 言无所不说。”
【注释】回,指颜回。“说”,通“悦”。
【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啊,对我 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
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主张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
【注释】 而,却,表转折
《论语》选读
有教无类
ZSFZ GYF 2011.03
说一说
“无类”指什么?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 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 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 以教育。
成语积累:
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
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 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 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
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
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孔子说:
“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
《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
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孔 第二则 因材施教
子 第三则 因材施教
的 教
第五则 注重启发,举一反三
育 第六则 学思结合
思 想
第七则 学思结合
有人大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一些学生逃 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由 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 制度,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 上大学。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的春天。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 吗?”孔子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 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 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 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 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 展差距。
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 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 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 补助标准……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
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 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
及 第八则 不言听计从,敢于质疑
方 法
第九则
举一反三
文本探讨:
文本表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结合文本和教育现状谈谈你对高考制度
或应试教育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制度过度强调死 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学生们也承受了多年压力……严重制约 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因材施教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以,根据;反,类推。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 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 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 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 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 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 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 不去启发他。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 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 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 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 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
【译文】 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 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 一般人。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
9、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举一反三)
【译文】子贡说:“《诗三百》说‘好比
注Hale Waihona Puke Baidu启发,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尝,曾经;以,来,表修饰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 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什么益处,还 不如去学习啊。”
思考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而:表转折;罔,欺骗、 蒙蔽。殆,危险。
【译文】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 当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学就人会陷入 危险。
【译文】孔子说:“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 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以下 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因材施教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 加强反问语气。
【注释】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进之”“退之”,使动用 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 去做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 ‘听到了就去做吗’,您说‘听到就去 做’。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 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 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 退一步想想。
聚焦“两会”新闻:
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 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 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 级各类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先生: 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应当不论出生高低贵贱, 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基础教育。 “也就是说,客观条件应该是一样的,当然 了,成就在个人!
学思结合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 言无所不说。”
【注释】回,指颜回。“说”,通“悦”。
【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啊,对我 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
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主张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
【注释】 而,却,表转折
《论语》选读
有教无类
ZSFZ GYF 2011.03
说一说
“无类”指什么?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 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 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 以教育。
成语积累:
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
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 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 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
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
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孔子说:
“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
《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
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孔 第二则 因材施教
子 第三则 因材施教
的 教
第五则 注重启发,举一反三
育 第六则 学思结合
思 想
第七则 学思结合
有人大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一些学生逃 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由 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 制度,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 上大学。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的春天。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 吗?”孔子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 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 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 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 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 展差距。
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 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 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 补助标准……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
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 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
及 第八则 不言听计从,敢于质疑
方 法
第九则
举一反三
文本探讨:
文本表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结合文本和教育现状谈谈你对高考制度
或应试教育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制度过度强调死 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学生们也承受了多年压力……严重制约 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因材施教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以,根据;反,类推。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 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 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 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 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 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 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 不去启发他。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 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 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 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 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
【译文】 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 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 一般人。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