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界抗敌协会(文协)抗敌协会(文协)敌协会(文协)协会(文协)会(文协)(文协)文协)协))中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体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938年武汉成立38年武汉成立8年武汉成立年武汉成立武汉成立汉成立成立立大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简章》等文件会简章》等文件简章》等文件章》等文件》等文件等文件文件件《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艺,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障作家权益作家权益家权益权益益文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深入现实战争深入现实战争入现实战争现实战争实战争战争争组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文艺》1938年—1946年文艺》1938年—1946年艺》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938年—1946年38年—1946年8年—1946年年—1946年—1946年1946年946年46年6年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全国文艺界协会国文艺界协会文艺界协会艺界协会界协会。

15四十年代文学思潮

15四十年代文学思潮
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可以分为 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 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 及内战三年(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 1949年9月)。
p5
1、抗战初期(1937年7月一1938年10月) 抗战初期文学在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
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战斗精神和普遍高昂 的爱国热情,群众性、小型化的创作盛极一 时。
p 14
4. 关于唯政治倾向和非政治倾向的讨论。 1945年11月,茅盾的《清明前后》和夏衍的
《芳草天涯》在重庆上演,反响强烈,《新华日报》 为此组织了讨论,茅盾作品之主题和选材都有强烈 的现实政治意义,但艺术明显不足,而夏衍的则正 相反,艺术上颇有特点,但却和现实政治有一定距 离。王戎等人著文否定《清明前后》的“唯派政治 倾向”,何其芳等人批判《芳草天涯》的“非政治 化倾向“。冯雪峰发表《题外的话》,反对将政治 性和艺术性割裂开来。何其芳则根据《讲话》精神 对其进行驳难。
p8
基调:凝重、深沉的格调 文学形式: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
情诗。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较前有了发展, 由注重短期效应的轻型作品发展为苦心经营 的有历史感的作品。
p9
3.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 月)。 国民党政权的腐朽和不可救药,民主运动的高 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文学上的直接反 应,便是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色调。杂文、 讽刺诗和讽刺喜剧,在埋葬旧世界,迎接新中国的 前夜,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同时,解放区文学 和世界进步文学(尤其是俄苏文学)以及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也对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发生了重大影响, 前者推动着国统区的小说和诗歌创作向民族化和大 众化迈进,后者则分别对两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 —“七月派”和“九叶派”产生影响,显示出文学 在向革命化、民族化迈进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化、 现代化的潮流靠拢。

15四十年代文学思潮

15四十年代文学思潮

p 15
5.1945-1949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长期论争 论争始于1945年1月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 发表的文章《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舒芜的 《论主观》同时发表。胡风的主观意图是反对文学 创作的教条主义,公式化倾向,推进现实主义的创 作风气,他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舒芜从哲学上支持胡风的观点,他把主观提到决定 性位置,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引起了普遍批评。 何其芳、冯雪峰、乔冠华等都有文章批判他们。 1948年,胡风又在《论现实主义的路》中进一步阐 述自已的观点,对批评文章,一一加以反驳,论争 到建国前结束,双方并未取得一致意见。
p 13
3.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这一讨论于在1939-1941年间,国统区、 解放区都进行。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民 族形式的来源,论争的一方是向林冰,他 在《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等文中一再 强调创造新民族形式的途径就是运用民间 形式,并认为新文学是以欧化的形式代替 中国作风,是中国气派的畸形发展形式, 反对的一方是葛一虹,他在《民族形式的 中心源泉在所谓“民间形式”吗》等文中 全盘肯定五四文学,完全否定民间形式的 有可继承的合理成份。
40年代文学思潮
p1
40年代文学(第三个十年)指 从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 日)的12年,包括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活动。
p2
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国国土被分 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 (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日伪 统治下的沦陷区和上海英法等外国租界 的孤岛四大部分。文学也因此构成国统 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孤 岛文学。
p 12
2.文化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战国策” ,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是一个 纯文学或以文学为主的社团,而是一个政治、哲学、 历史、文学相统一的一个综合性社团流派。以汇集 于西南的一些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为代表。 他们在昆明创办《战国策》,于昆明共出17期,在 重庆创办《大公报·战国》副刊共出31期,他们的 哲学基础是尼采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他们声称 当时是战国时代的重复,在文学上主张以恐怖,狂 欢和虔恪作为创作的“三大母题”。他们着重宣扬 以反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主观唯心论,鼓吹自我中心, 强调心灵表现,提倡超阶级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这一派中只有陈铨是作家,剧作《野玫瑰》是其代 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小二黑小芹和二诸葛三仙姑的冲突是民主意识和封建意识的冲突和金旺兴旺的冲突是民主力量和乡村恶势力的冲突对这种种冲突的揭示反映了40年代抗日根据地农村中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而小二黑和小芹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喜结良缘地痞流氓金旺兴旺在斗争大会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糊涂落后的家长备受嘲弄后也相继认输被迫进行自我改造二诸葛收起了自己的那一套阴阳八卦三仙姑则把30年来装神弄鬼的香案也悄悄地撤去了说明了作者对历史进步倾向的准确把握
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萧红的《呼兰河传》, 都从多角度对国民生活方式、生活情调的表现中,流露出了对处于 文化过渡时代国人所共有的爱恨交织的文化情结。 (四)、侧重于人生探索的小说。 这一类小说主要表现知识者对人生和生存意义的求索追寻,比较有 代表性的有:钱钟书的《围城》;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巴金 的《寒夜》;李广田的《引力》;严文井的《一个人的烦恼》;夏 衍的《春寒》等,通过描写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关系、中下层知识分 子的悲惨命运、抗战现实下知识青年的弱点和苦闷、以及知识青年 如何摆脱对政府抗日的幻想奔向新天地的历程。此外,一批女作家, 如张爱玲、苏青、梅娘的小说都是从女性的视角来探视女性人生, 是继庐隐、冯沅君、丁玲之后的又一代女性作家。
第四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艺思潮
一、上海孤岛 “上海孤岛”定义:所谓“孤岛”,指的就是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之后处 于被包围之中的上海租界。因为当时日本并未向英、法、美宣战,所以这些 租界就成为了日军侵略洪水之中的孤岛,当时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 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 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直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 洋战争爆发,日本进驻租界为止。 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的《夜 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 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二、 沦陷区 “沦陷区”定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 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经有了1931年“九一八”之后的东 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华北沦陷区文学,再加上台湾地 区文学、后来沦陷的南京、武汉、桂林、香港等地的文学,统称为“沦陷区 文学”。 沦陷区文学处于政治高压之下的"不自由"状态,所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对乡土文学的倡导。 (二)对凡俗人生的发现和肯定。出现了“反英雄、反浪漫”的倾向。 (三)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四)由于一 些成名作家的流亡,新进作家得以出现。如华北沦陷区有梅娘、上海沦陷区

40年代小说概述

40年代小说概述

面对自己:
在抗战旳广阔背景下,描写爱国知识 分子旳苦难历程,于是出现了当代文学史 上又一种知识分子题材作品旳创作高潮, 产生了路翎《财主底子女们》、夏衍《法 西斯细菌》等作品。
美学特点:都自觉地追求历史感,具有史诗
性品格,这一时期旳文学在审美风格上具 有沉郁、凝重、博大旳风采。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 文学旳主题和题材大致上沿着前一时期旳 开拓继续发展,而又更集中于两个领域: 对黑暗旳诅咒与对腐朽旳现实政治旳否定, 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旳自我反 省与历史总结。
转向历史:
★或者从漫长旳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脊梁, 发掘民族美德,总结民族历史经验教训, 作为现实旳借鉴,由此也形成了以郭沫若 《屈原》为代表旳历史剧创作热潮;
★ 或者从生活旳再现中去探讨民族文化老式、 民族性格旳优劣得失,萧红旳《呼兰河 传》、老舍旳《四世同堂》、曹禺旳《北 京人》、《家》都是这么旳代表作。
各类题材、体裁旳作品几乎都笼罩着时代大 转折时期特有旳气氛:紧张、愤激、嘲谑 和痛苦,希望、待、焦躁和不安,从而 呈现出繁复旳音响,但依然能够看出挖苦 旳主调。突出旳体现是挖苦暴露性旳喜剧 增多。
如丁西林旳《三块钱国币》、陈白尘旳 《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升 官图》,宋之旳《群猴》 。其他文学题 材也大都突出显示了以挖苦为主要手段 旳喜剧性色彩,如小说中旳《围城》、 张恨水旳《八十一梦》,诗歌中旳袁水 拍旳《马凡陀山歌》、臧克家旳《宝贝 儿》等等都是明显旳喜剧性作品。
二、国统区文学发展概况:
国统区文学创作是40年代文学旳主流。
●在不同旳战争阶段,文坛旳变化巨大,呈 现出不同旳基调和风貌。
●抗战早期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界抗敌协会(文协)抗敌协会(文协)敌协会(文协)协会(文协)会(文协)(文协)文协)协))中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体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938年武汉成立38年武汉成立8年武汉成立年武汉成立武汉成立汉成立成立立大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简章》等文件会简章》等文件简章》等文件章》等文件》等文件等文件文件件《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艺,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障作家权益作家权益家权益权益益文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深入现实战争深入现实战争入现实战争现实战争实战争战争争组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文艺》1938年—1946年文艺》1938年—1946年艺》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938年—1946年38年—1946年8年—1946年年—1946年—1946年1946年946年46年6年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全国文艺界协会国文艺界协会文艺界协会艺界协会界协会。

现代文学【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三个十年)

现代文学【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三个十年)

现代文学【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三个十年)第三个十年(1937-1949)(四十年代)一、背景:战争时期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这时期文学的显著的特征:①战争与救亡发生紧密联系。

②战时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

根据不同的政治区域与文学: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国统区在全国所占的面积最大,拥有作家最多,有不同流派倾向,文学思潮与创作都比较活跃,所以比起其他区域文学来,也更能代表“40年代文学”的主潮。

不同的政治区域与文学的共同点:都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共同承接着“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传统。

二、文学现象,创作潮流与趋势,意义和特点(一)国统区文学1.初期(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基调: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①“文协”在武汉成立,标志着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

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战期间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文艺界的代表近百人,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产生了积极作用。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作用。

“文协”的成立是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②文体特征:a.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了热门的体裁,新闻性、纪实性比文学性更受作家重视。

b.诗歌朝“广场艺术”的方向发展,发表量猛增。

诗歌追求通俗、鲜明、昂扬。

c.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唱了主角。

街头剧、戏曲、壁报文学,都以通俗易懂、有鼓动性为目标。

———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宣传性、战斗性、时代性。

缺失:文学战斗性时代性的获取,以文学的多样性、个性化的部分丧失为代价,作家们陶醉在廉价的乐观主义中,这表明了现代文学的不成熟。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到1944年)基调:沉郁苦闷正视残酷和艰难,面对现实的黑暗,反映民族精神的觉醒。

40年代小说概述解析

40年代小说概述解析

意义:
《讲话》是“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 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对 当时的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相当长时间里发 生着深远的影响。只有理解《讲话》,方 能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讲 话》的理论辐射甚至远远超出文艺运动范 围,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视角: 作为一个政治家,毛泽东是从指导革 命事业的政治角度来观察文艺问题的, 《讲话》试图解决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课题, 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有条件推进大 规模的群众运动的历史阶段,应当如何领 导文艺工作,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本阶级 要求的新兴的文艺。
面向自己: 在抗战的广阔背景下,描写爱国知识 分子的苦难历程,于是出现了现代文学史 上又一个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创作高潮, 产生了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夏衍《法 西斯细菌》等作品。
美学特点:都自觉地追求历史感,具有史诗 性品格,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审美风格上具 有沉郁、凝重、博大的风采。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 文学的主题和题材大体上沿着前一时期的 开拓继续发展,而又更集中于两个领域: 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 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反 省与历史总结。
一、抗战后中国政治地理的划分: 抗战后中国政治地理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域。 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国统区:中国国民党统治区 沦陷区:日本侵略军占领区(东北、北平和上海地 区) 此外还有一个上海“孤岛时期”,1937年11月日军占 据上海,租界处于被包围之中如同孤岛, 1941年 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入租界。 这个时段、 区域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
二、国统区文学发展概况: 国统区文学创作是40年代文学的主流。 ●在不同的战争阶段,文坛的变化巨大,呈 现出不同的基调和风貌。 ●抗战初期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 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 奋的英雄主义 。“救亡”压倒了一切,文 学活动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轴心。

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

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

•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观点分歧 • 于是“论战”的序幕急速拉开,冯雪峰说:“文 艺界本来已经不很团结,两个口号论争一起来, 对立的现象还更厉害。”这场论争牵涉面非常之 大,上海、北平、东京等地的革命作家纷纷参加。 • 论争双方在要不要实行策略转变,要不要在全国 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基本没有 分歧,分歧发生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
• 文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该协会包容了更广泛的作家,标志 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 一战线。 •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坚持最久 的刊物之一。 • “文协”成立后开展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运动。文学的民族解放意识空前高扬,文学的社 会教化功能空前强化。“文艺不再是少数文人和 文化人自赏的东西,而变成了组织和教育大众的 工具。”
口号之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 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产生 • 冯雪峰询问上海文艺界的现状,鲁迅坦言关于 “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有些人对它的解释有误, 而且有些“国防文学”的作品,也只强调了民族 矛盾,而忽视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于是,冯 雪峰和胡风商量,决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 众文学”的口号,鲁迅赞同,并同意由胡风写文 章提出这一口号。1936年5月底,胡风的《人民 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发表。
• 1936年,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 战线问题》,指出:“国防文学”口号没有指明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整个文学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正是要表明 这种关系。同时他还指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 1936年9月20日,鲁迅、巴金等21名文艺界知名 人士发表了《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 宣言》,宣告“两个口号论争”的结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三个十年的每一编第一章都是文学思潮与运动的总体背景把握,下述分别是代表作家与文学体裁的分章论述,我以为这起码指示我们对文学史把握的方法:一是以作家(及团体)为线索,一是以文类的历时变更为线索,如就文学类型(体裁、形式)而言,小说与通俗小说、新诗、散文(轻)、戏剧,是四大分支,每一分支文类的演变又以代表作家作品为具体表现;就作家而言:鲁郭茅巴老曹、(加)沈赵艾、及张爱玲。

因此对于本书的阅读模式,我觉得可以先大览第一遍,第二遍则以文学思潮为框架,文类为线索、以主要作家为其发展的具体内容来重读。

本书将现代文学史划分为3个时代框架,可以看作由五条线索组成: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其中思潮是宏观背景,具体文类是发展的不同脉络走向,而文类发展的微观表现是作家与作品。

较重要的,我认为是小说与诗歌;就戏剧而言,重心在曹禺;而散文则以鲁迅、林语堂、周作人等人略带过。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一)第一个十年:现代文学的发生第一个十年即1917-1927年,主要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一是把握其动因,二是要清楚现代文学发生的过程。

就动因而言:外在动因是翻译的大量引进;内在动因是:1)中国内部受到资本主义冲击后的物质、技术(印刷术与文学市场的形成)、观念的推动;2)文学自身的变革(包括“文界”、“诗界”、“小说界”革命)+语言变革(白话文运动)。

而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力在于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的批判与引介。

其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办,涉及到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两篇“檄文”。

现代文学发生的过程具体体现为新旧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如学衡派、甲寅派论争,以及众多文学社团的成立、作家的集聚及在各领域的文学实践。

(二)第二个十年:革命时代的文学第二个十年即1928-1937年6月,这一阶段国民党政权建立,主要体现为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左翼与左联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因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的传播与初步运用,从20年代到30年代,文学思想政治化,其主题、题材、文体、篇幅皆发生变化。

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

冰心、庐隐、朱自清等著名作家也都是该会会员。

把《小说月报》作为会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生派”。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

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此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会相对峙的“艺术派”。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该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并无明确、严格的组织形式。

成员多是旅英美的留学生,主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

因为陈源等曾以《现代评论》为阵地与鲁迅等语丝派成员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笔战,所以又有“现代评论派”之称。

精神胜利法鲁迅《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性格的核心,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忘却,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世界里变现实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现象,“精神胜利法”是在无力改变现实环境时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问题小说:1918-1920年间初出,在文学研究会创作的影响下盛极一时的一种以各种方式触及揭露现实生活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小说创作。

小说题材主题比较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性,追求一些哲理色彩,带有观念化和抽象化的弊病,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冰心、叶圣陶、庐隐等。

乡土小说是二十年代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答案解析
第一个十年( 1917 - 1927 ):又称五四时期文学。

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文学革命,新文学要革古典文学的命。

标志文学革命的开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是此时期最重要的作家。

第二个十年( 1927 - 1937 ):又称左翼时期文学。

1930年3月初,“左联”的成立。

文学创作在长篇小说、多幕剧取得很大成就。

文坛三足鼎立:左翼、京派和海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此时期主流。

第三个十年( 1937 - 1949 ):又称战争时期文学。

文学因受战争、政治的影响而分成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形成不同风格: 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

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第一篇:第十六章 40年代文学思潮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运动及主要的文艺思潮。

教学重点、难点:抗战时期文艺的特点,国统区的、上海“沦陷区”的文艺运动。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40年代文学创作概况一、三大区域的划分第三个十年的创作是指从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创作。

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计12年。

战争环境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呈现出分割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三个区域: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

这三个区域既有共性,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丰貌。

国统区: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当时面积最大;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武装根据地;沦陷区: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地区和上海“孤岛”,即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租界处于被包围之中,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日军进入租界区的这段时间。

二、国统区创作概况(分为三个阶段)(一)抗战前期:全民族亢奋中的文学的“统一”(时间:芦沟桥事变——武汉失守)整个国统区文学基调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

1、文学观念统一为抗战服务,“救亡”成为文学活动的轴心,色彩统一、鲜明而单纯。

2、“文协”的成立: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抗战文艺》是当时最大的杂志。

3、在文学形式上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小型化”。

包括“广场艺术”(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壁报文学”等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艺术形式;还有用来解说宣传抗战的故事、鼓词、唱本、街头剧和戏曲等。

代表作有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在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与《三江好》《最后一计》一起,被称作“好一记鞭子”,风行一时。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总结30年代文学类:名词解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

简称“左联”。

时间:1930年主要成员:鲁迅、茅盾、周扬、胡风、夏衍、张天翼。

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宗旨:提倡和发展普罗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

活动:办刊、出版与论争、推进大众语、与国际联系。

刊物:《北斗》《萌芽》《十字街头》《文艺群众》影响: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名称: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抗战文坛上活跃的一支文艺劲旅,组织社团,编辑刊物,研究理论,从事创作,参加抗日文艺运动,人们把这个松散的文学群落称为东北作家群。

时间:1931主要成员:萧军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舒群李辉英主张:倾向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强烈浓厚忧患意识和悲剧性风格:艺术审美上表现出一种雄健、粗犷、悲壮美学风格。

贡献: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主题第一次集中醒目标示在制作上刊物:《光明》《战地》影响:东北作家群出现,标志中国新闻学全面的自觉的抗战文学色彩历史阶段转折开始。

30年代小说类:名称:新感觉派名词解释: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海派时间:主要成员: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主张:新感觉主义特征: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在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人的非理性、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刊物:《现代》《新文艺》《无轨列车》影响:是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它不但促进了现代主义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名称:京派1第 1 页共8 页名词解释: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时间:1930年前后代表人:沈从文主要成员: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主张: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丑陋;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五四文学改造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的价值尺度,严肃的表现着“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的主题,并试图以此去探索“中国应当如何从新另造”,从而表现出了与社会剖析派不同的文化诉求;在审美趣味上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

中国现当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40年代文学思潮第一章40年代文学思潮(3学时)第一节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一、战争对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1949):八年抗战+三年多内战,一个动荡的、大转折时期。

这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战争与救亡发生紧密的联系。

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思维方式、审美心态,促成战时特有的文学现象。

战争直接影响作家的写作心理、方式及题材、风格。

即使远离战争现实的创作,也不自觉打上战时的烙印。

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又有不同的时代审美倾向(审美标准也随时代变):初期、相持、解放前都不一样。

二、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此时期特殊之处)战时的地缘政治文化,制约了文学的发展、风貌。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三大部分,另外,还有1937(日占上海)-1941(珍珠港事件)年间,相对独立的上海租界,被称为“孤岛”。

文学也因此而分流为四。

它们在相对独立的状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自身,各具特色,也因相互隔离而难以形成整体。

共同点是:都受战争环境影响、都接续五四的新文学传统。

第二节主要文学思潮(1.5课时)一、国统区文学思潮国统区在全国所占面积最大,作家最多、流派也多,所以思潮、创作都较为活跃,更能代表40年代主潮。

在不同阶段,文坛呈现不同的基调与面貌。

1、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文学的基调是: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文学活动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中心;P278 彼此对立的各家各派作家的联合: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的成立,周恩来、孙科等为名誉理事,郭沫若等45人为理事,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出版了会刊《抗战文艺》等;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为最热门的文学题材。

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了:速写化的小说、墙头诗、朗诵诗、传单诗、街头剧、活报剧风行一时,通俗易懂的宣传抗战的鼓词、唱本、小戏等唱主角;报告文学因时而繁荣,以至于所有文学体裁也都程度不同地报告文学化了。

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

二、沦陷区文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7 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1941年太平洋战 争后,上海并入沦陷区,统称“沦陷区文 学”。
沦陷区作家在夹缝中坚守文学阵地。一方 面提倡乡土文学,另一方面转向平凡人生的 价值肯定。在艺术上出现雅、俗文学接近的 趋向。
在沦陷区作家中,张爱玲、钱钟书等最值 得注意.
在爱国主义的总主题下有两类作品:一是 在现实和历史的描写中,揭露民族的痼疾和 阻碍抗战的原因,如《呼兰河传》《四世同 堂》《北京人》《家》 ;二是描写知识分子 的苦难历程和历史道路,如《财主底儿女们》 《困兽记》《引力》《春寒》《法西斯细菌》 《火把》等。
这时的特点是历史感和史诗性的品格和沉 郁、凝重、博大的美学风格。
–戏剧:马健翎的新秦腔《血泪仇》,新秧歌剧《兄妹 开荒》,贺敬之等的新歌剧《白毛女》
–诗歌: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 张志民《死不着》
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时间: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内容: 1.目的: “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 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 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 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 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我们今天开会, 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 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 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 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马克思说: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 抗战到了最后阶段,中华民国到了最后阶段, 文学就以喜剧的形式欢送它们。《围城》 《八十一梦》;《三块钱国币》《乱世男女》 《升官图》《捉鬼传》;《马凡陀山歌》 《宝贝儿》《追物价的人》以及冯雪峰、聂 绀弩的杂文都是讽刺暴露性作品。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2、“戏剧改良”走了两条不同的探索道路:一是曾得到过梁启超赞许的:汪笑依式的旧剧改良,一是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文明戏”。

3、梁启超是本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新文体”的成就足以囊括一时代,立一界碑。

4、章太炎等的革命派散文,与“新文体”一样依赖现代传播媒介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5、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6、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把文学改革运动推向高潮。

7、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他与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8、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沦》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9、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0、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11、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新青年》第4卷第1号),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12、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普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敌》,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大影响。

13、五四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4、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观点分歧 • 于是“论战”的序幕急速拉开,冯雪峰说:“文 艺界本来已经不很团结,两个口号论争一起来, 对立的现象还更厉害。”这场论争牵涉面非常之 大,上海、北平、东京等地的革命作家纷纷参加。 • 论争双方在要不要实行策略转变,要不要在全国 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基本没有 分歧,分歧发生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
• 二、关于抗战文学的论争与抗战文学的深 化 • 40年代文学论争多,一方面固然与时代与 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 是新文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
几次重要的文艺思想论争:
• 1、1938年张天翼《华威先生》引起了关于 抗战文学暴露问题的讨论。 • 2、抗战初期关于抗战文学题材和方法的探 讨。 • 3、1939年至1941年展开的关于文艺的 “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 4、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 5、1945年至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 论的长期论争。
• 40年代文学 (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指从卢沟桥事变到新中国成立的12年, 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运 动。) •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 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 又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 三大部分。 • 文学因此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 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并生发出各具特点的文 学景观。
• 插曲——关于“左联”的解散 • 1935年11月,王明批评“左联”搞关门主义,要 求解散左联,另行组织一个广泛团结一般作家的 团体。“左联”常驻莫斯科代表萧三也有信给鲁 迅,建议解散“左联”。鲁迅不同意,他不赞成 轻易解散这个具有光荣战斗历史的团体,他担心 放弃“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在政治上影响不好, 怕左翼作家们被右翼所同化。当解散“左联”已 成定局时,鲁迅又建议应当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说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但周扬却轻率地把“左 联”解散了,也没有发表宣言。
• 文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该协会包容了更广泛的作家,标志 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 一战线。 •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坚持最久 的刊物之一。 • “文协”成立后开展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运动。文学的民族解放意识空前高扬,文学的社 会教化功能空前强化。“文艺不再是少数文人和 文化人自赏的东西,而变成了组织和教育大众的 工具。”
• 1936年,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 战线问题》,指出:“国防文学”口号没有指明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整个文学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正是要表明 这种关系。同时他还指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 1936年9月20日,鲁迅、巴金等21名文艺界知名 人士发表了《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 宣言》,宣告“两个口号论争”的结束。
• “国防文学”的缘起 • 1934年10月,周扬发表《国防文学》一文, 1935年12月,周立波的《关于国防文学》 一文重提这一口号,得到热烈的反映, 1936年,就把“国防文学”作为一个正式 的口号提出来,又相继提出了“国防戏 剧”、“救亡音乐”等口号,大加宣传。 “国防文学”等口号就这样很快传播开来, 吸引了知识界的注意。
口号之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 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产生 • 冯雪峰询问上海文艺界的现状,鲁迅坦言关于 “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有些人对它的解释有误, 而且有些“国防文学”的作品,也只强调了民族 矛盾,而忽视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于是,冯 雪峰和胡风商量,决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 众文学”的口号,鲁迅赞同,并同意由胡风写文 章提出这一口号。1936年5月底,胡风的《人民 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发表。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抗战文艺运动 及其文学论争
• 一、“两个口号”的论争与文艺界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 • 二、关于抗战文学的论争与抗战文学的深 化
口号之一 ——“国防文学”
• 一、“国防文学”产生的背景 •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 中国的侵略,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下,国民党 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继续 反革命的军事“围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 愤慨,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的层层浪潮。当 时上海文艺界的党的负责人周扬和党失去了联系, 得不到党的指示,看不到党的文件,只偶然看到 一期《国际通讯》上有“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 会”的文件,如获至宝,进行宣传,根据文件中 关于建立反帝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于1936年正 式提出“国防文学”作为文学运动的中心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