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号之二
来自百度文库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 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产生 • 冯雪峰询问上海文艺界的现状,鲁迅坦言关于 “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有些人对它的解释有误, 而且有些“国防文学”的作品,也只强调了民族 矛盾,而忽视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于是,冯 雪峰和胡风商量,决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 众文学”的口号,鲁迅赞同,并同意由胡风写文 章提出这一口号。1936年5月底,胡风的《人民 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发表。
•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观点分歧 • 于是“论战”的序幕急速拉开,冯雪峰说:“文 艺界本来已经不很团结,两个口号论争一起来, 对立的现象还更厉害。”这场论争牵涉面非常之 大,上海、北平、东京等地的革命作家纷纷参加。 • 论争双方在要不要实行策略转变,要不要在全国 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基本没有 分歧,分歧发生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
• 二、关于抗战文学的论争与抗战文学的深 化 • 40年代文学论争多,一方面固然与时代与 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 是新文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
几次重要的文艺思想论争:
• 1、1938年张天翼《华威先生》引起了关于 抗战文学暴露问题的讨论。 • 2、抗战初期关于抗战文学题材和方法的探 讨。 • 3、1939年至1941年展开的关于文艺的 “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 4、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 5、1945年至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 论的长期论争。
• 插曲——关于“左联”的解散 • 1935年11月,王明批评“左联”搞关门主义,要 求解散左联,另行组织一个广泛团结一般作家的 团体。“左联”常驻莫斯科代表萧三也有信给鲁 迅,建议解散“左联”。鲁迅不同意,他不赞成 轻易解散这个具有光荣战斗历史的团体,他担心 放弃“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在政治上影响不好, 怕左翼作家们被右翼所同化。当解散“左联”已 成定局时,鲁迅又建议应当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说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但周扬却轻率地把“左 联”解散了,也没有发表宣言。
• “国防文学”的缘起 • 1934年10月,周扬发表《国防文学》一文, 1935年12月,周立波的《关于国防文学》 一文重提这一口号,得到热烈的反映, 1936年,就把“国防文学”作为一个正式 的口号提出来,又相继提出了“国防戏 剧”、“救亡音乐”等口号,大加宣传。 “国防文学”等口号就这样很快传播开来, 吸引了知识界的注意。
• 40年代文学 (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指从卢沟桥事变到新中国成立的12年, 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运 动。) •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 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 又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 三大部分。 • 文学因此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 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并生发出各具特点的文 学景观。
• 文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该协会包容了更广泛的作家,标志 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 一战线。 •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坚持最久 的刊物之一。 • “文协”成立后开展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运动。文学的民族解放意识空前高扬,文学的社 会教化功能空前强化。“文艺不再是少数文人和 文化人自赏的东西,而变成了组织和教育大众的 工具。”
第二节 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抗战文艺运动 及其文学论争
• 一、“两个口号”的论争与文艺界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 • 二、关于抗战文学的论争与抗战文学的深 化
口号之一 ——“国防文学”
• 一、“国防文学”产生的背景 •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 中国的侵略,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下,国民党 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继续 反革命的军事“围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 愤慨,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的层层浪潮。当 时上海文艺界的党的负责人周扬和党失去了联系, 得不到党的指示,看不到党的文件,只偶然看到 一期《国际通讯》上有“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 会”的文件,如获至宝,进行宣传,根据文件中 关于建立反帝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于1936年正 式提出“国防文学”作为文学运动的中心口号。
• 1936年,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 战线问题》,指出:“国防文学”口号没有指明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整个文学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正是要表明 这种关系。同时他还指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 1936年9月20日,鲁迅、巴金等21名文艺界知名 人士发表了《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 宣言》,宣告“两个口号论争”的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