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现代化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保持永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哪里着手才能改变教师为主角的现象呢?经过多年摸索与创新,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切实实现了师生角色在课堂中的转换,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学生说在老师前面案例:《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16册第11课。

利用模拟情景的方式,再现拍卖现场。

请同学们给出示的艺术品出价格,由出价最高的同学讲述为什么出如此高的价格,也就是说让他们指出此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吸引他们的地方。

有的同学说:《岩间圣母》这幅作品颜色对比强烈,而且看到他就有很神圣的感觉。

有的同学说:《乾隆御玺》是乾隆所持之物,拥有它就是身份的象征,很有收藏价值。

……师:好!大家说的都很对,很精彩。

下面再为大家展示一些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做更深入的探讨。

(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拍卖。

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作品,所以能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就对作品进行了欣赏。

她们就像真正的买家一样,评论十分踊跃。

这正解决了欣赏课上学生说话难的问题,充分的展现了一堂欣赏课应该完成的目标。

这样的转变胜过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将问题从死板化变得有趣,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得重要一环,它不仅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的途径,也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美术教师切不可急着用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会。

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说在教师前面。

二、学生做在教师前面案例:《手绘线条的表达》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4册第2课。

将课堂交还学生,增强学生语文参与感

将课堂交还学生,增强学生语文参与感

将课堂交还学生,增强学生语文参与感在语文课堂中,很多老师都会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有时候学生们却并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或者参与教学活动,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文参与感,有些老师开始尝试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课堂交还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参与感。

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会事先设计好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通过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论语》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建议来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从而增强他们的语文参与感。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课堂上的主讲者,学生则是被动听众。

而通过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理解,然后再让他们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在讨论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从而增强语文参与感。

老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虽然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但是老师仍然需要在课堂上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老师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们的观点和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增强其语文参与感。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

现实教学中归结起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

(二)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里,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三)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

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生的集体发问“是不是”?“是”。

“能不能这样”?“能”。

“或是”“不能”。

这种机械回答。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现文章。

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

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老师正常讲课堂,板书地视线。

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深长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下面就我个人对政策的理解,及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第一,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古往今来的科学知识,为他无今后步入社会,走上人生旅途扎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与需要,才有学校,教师存在的必要。

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是老师不会教,深长完全受控于老师。

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导权逐渐转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的方法,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

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或伙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变成游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探索。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和互联网资源,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实践性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这些方法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变观念 转换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改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改变观念 转换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改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二、 精心设计好课堂预学案
为了 让课堂落到实处, 我在设计预学案的时候坚决贯彻 以学生 为主体 ,

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样才有合作交流的价值 , 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 。 3课堂小结必不可少 。我认为无论是 自 、 学反馈, 还是质疑问难都是对学
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充分培养 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站在发展 生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的一个检测总结, 可以是教师小结, 也可以是学生小结。
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
新课程 改革, 是一次深刻 的改革, 新课改强调课程 要促进 每个学生身心 习, 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 关注体验性 学习, 提倡 自主创新、 合作交 流学习,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 教师是课程 改革的实施者, 新课改对教师来
自测评估这一环节 。这一环节是学生的天地, 是学生展示的舞 台。合作展示
学生的角度, 严格按照预学案模式去编写“ 预学案” 内容: 1提 出学习 目 , 、 标 明确重点、 点, 难 构建知 识框架 。 这必须要求老师在编
课 改
改变观念 转换角色 把课 堂还 给学 生
— —
新课改工作 的回顾与总结
68 0 广汉 市向阳镇 广兴 中学 四川 广 汉 刘双凤 13 0
摘 要 : 学案教学模 式为初 中语文教学提供 了新的教 学示范,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 以真正确立 , 自主学 习、 究学习、 预 使 使 探 协作 学习得 以真正实现, 大 极

说最重要 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 的地位 由传 统课 堂教学中的以
与参 与者 。
教师 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转变为课堂教学 活动中的组织 者、 设计者 、 导者 数 。每堂 课结束, 指 学生要善 于归纳总 结, 总结 自己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 成

教师要转变观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观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构建“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成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体系改革的迫切需要。

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合作竞争,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现自己、体验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初步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评价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学习模式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地减少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从而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1、让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在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例,并指出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再让学生观察图中各种色彩的分布地区,从而讨论、归纳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城市和城市化”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时。

首先,让学生思考:“你附近的农村是否有人迁到周围的小城镇或城市?他们迁往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地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现象?这种人口的迁移有何利弊?进一步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推力——人口急剧增长造成乡村的劳动力过剩,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拉力——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城市的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教育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参考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参考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业描述: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作业要求:交流分享,请各位老师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字数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

(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内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4.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5.如有符合本作业要求的教育教学图片,可一并发布于作业中。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摘要: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启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每一位数学老师的面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难题。

我接下来从以下方面。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

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

我就此谈点个人的想法。

1、课堂准备:蹲下来,六合将更宽广在《中国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激情与梦想》一书中,有个学生家长在亲自参加集训后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蹲下来做父母,因为这样父母就和孩子一样大了,看出去的天地是一样的。

我对此大为认可,以为在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妨蹲下来。

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同样高低的地位,这样看出去的六合会比较接近学生。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在教师适时、适量的引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把握方法去生成客观知识,再反作用于客体。

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大可蹲下来,设身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勤进修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点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进修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构成进修方法——把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布局。

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既激情洋溢的的场所,又是一个有着无穷新的奥秘的的六合,吸收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渴望进修,渴望拥有知识。

2、课堂引导: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法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李春花(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二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这就是说,教学改革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落实教学改革的途径是在课堂。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显得很重要。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无所事事、消极被动,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师精心编排的课堂活动中。

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因1.许多老师都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懂事,让他们自己学不但学不到什么,还会浪费时间,妨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而一味地以讲为主、大包大揽。

这样就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的思想。

因此,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学习。

2.要想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主学习。

特别是新教材对于学生的起点要求较高,很多内容都是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学生底子并不是很好。

对于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不先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那么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加入到活动中来。

因而出现了学生想参与但不知道怎样参与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根本。

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方法两方面考虑。

(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旦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的喜好,因而就会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2000字教育是一种交流,而课堂是教育交流的主要场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者,老师扮演着唯一的教导角色。

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教育的兴趣,甚至对教育的贡献和创造力不感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教育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试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激发兴趣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大学,课堂内的内容应该是有趣和富有吸引力的。

教学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老师可以采用故事、笑话、图片、音乐、游戏、电影和漫画等各种形式的元素,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泼性。

因此,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需求来规划课堂内容,确保学生的参与度。

二、互动和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老师除了讲述课程知识之外,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为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教授他们如何表达观点。

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研究,使学生培养互相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老师也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或其它工具,管理学生在线讨论。

三、多样性和自主性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样,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讨论、实验、研究和表演等,以便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确保学生成果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使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也应该被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鼓励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课堂教学应该包括灵活的和启发式的活动,以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在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指导和支持者。

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探索他们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并评价他们的工作成果。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方法是多样且个性化的。

如何落实这些方法主要取决于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态度。

老师唯有通过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课堂却变成了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场所。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而且容易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逐渐消退。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课桌前听课。

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来获得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独立研究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强调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现实中,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开展一些课堂实践活动、思维训练课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化学习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树立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

我们也需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共同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而家长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泯灭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现象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以发展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

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搞好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创新引航教育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创新引航教育

中 , 养 学生 的创 新精 神 以及 自主 学 习能 力 本 文 尝 试 通 过 一 培
节 课 的任 务 设计 , 现 教 师 “ 体 把课 堂还 给 学 生 . 让创 新 引航教 育” 的 指导 思 想 以及 英语 教 师 在 课 堂教 学 中角 色转 换 的 重要 性 。
关 键词 : 务 型 教 学 法 任 务设 计 教 师作 用 教 师 角 色 任
学生的一切努力或者付 出,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 无论是正确还 是错误 , 都被看作是朝着学 习的 目标前进。
三 、 学个 案 设 计 教
本学期我校教学公开周 的主题是“ 把课堂还给学生 , 让创新 引航教育” 这正体现 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因此 , 我在设计教学任 务时 , 特别注重 了“ 创新 ” 意识和教师角色的转 换 。我 所 开 设 的 公 开 课 “ h ihoaFsvl( 日的诞 生 ) T e r f eta”节 Bt i 为 泛读阅读课型 , 围绕“ et a ” F svl 这一学生十分感兴趣 的主题设计 i s 任务 , 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 , 我注意把文化意 识、 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渗透在任务设计的过程 中, 并给学生在 节 日的起源 、 日所蕴涵 的文化意义等方面提供帮助。 节

为计划下一步 的任务提供依据。同时 , 从教师的职责出发 , 监控 任务完成 的过程。教师角色由知识 的传授者到完成任务的组织 者、 监督者的转变 , 也就要求教师改变 以往 以教师为主角“ 满堂 灌” 的形式 , 而成为课堂活动 的导演和助手 , 由学生在课堂上唱
主角。
教 学 途 径 。本 文 通 过 对 “ 务 型 教 学 ” 任 中教 师 作 用 、 师 角 色转 教 换 的 思 考 , 讨如 何 贯 彻 “ 务 型教 学 ” 念 于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之 探 任 理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过是一群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老师则是那个唯一的知识源。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了。

因此,有必要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参与度。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

提倡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互动也很少,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入睡或开手机玩游戏了。

然而,如果老师提倡课堂互动,就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分组小组活动等方式来促进课堂互动。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和激发思想,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利用新媒体互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并利用录像、直播等形式来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使用直播或webcast等方式进行在线学习直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老师的讲课、提问答案,或是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人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

培养同理心可以通过让学生经常关注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同时老师自己也要表现出尊重学生的言论和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学生自己的社会应对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范围内自由参与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权力较大,很少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试论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课堂“归还”于学生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方式,将课堂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习的导航者和引导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课堂“归还”于学生。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可以及时反馈和纠正彼此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倡翻转课堂的方式,将课堂“归还”于学生。

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制作PPT等来传达基础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更加灵活多样,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输入,而是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将课堂“归还”于学生。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一些自主的学习和研究。

新课标观照下——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观照下——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观照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化学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收到了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惑。

下面笔者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笔者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

例如笔者所教的高三化学,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

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

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发挥老师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挥老师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向导、是引路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无处不在的、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总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就像一位导演一样,既要有宏观的策划和谋局,又要有微观的设计与优化。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精细、科学、实用。

教学语言要表现的精炼、准确,只有对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有深刻的理解,深入的研究教材及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中,这样便于学生积极的参与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

(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和结果,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获得结果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哪些是重点、自己理解掌握多少。

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从中要做好引导、辅导的工作,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渐渐的养成并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类似这样的教育引导,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主张对学生多进行激励和肯定,以朋友的身份来关心学生,多和学生交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动作用。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数学2014·3560。

B.复习笔算⑥16×35可能是百宝箱的钥匙,用竖式计算验证。

其他四道题用竖式计算精确的结果,从中查漏补缺:数位没对齐的;65×28忘了进位;872÷8,商中间的0漏写。

通过复习更好地梳理知识点。

C .比较提升其一,比较24×11和65×28的结果,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问题;其二,比较450÷6和872÷8的结果时复习商的位数;其三,比较竖式计算中不同的“0”,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以上的复习素材有趣、简练、丰厚,精简的6道题,道道“身兼数职”,让计算复习课生动有趣又不失内涵,把乘除法的计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提升。

可见,学习素材不在于多,在于精。

在一材多用,一材深挖中,缩减环节,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2.等量替换教材的部分素材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北师大版五(下)“中位数”一课,教材的学习素材是公司员工的工资问题。

此素材有三个缺点:其一,事件离学生太遥远;其二,表中的工资太低,与实际不符;其三,只有一组数据不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中位数概念。

为此,我们设计了更贴近学生、更富有探究力和生活气息的精简学习素材。

例如,你认为谁的成绩比较好?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平均分小王89092949676小兰777498737880小方848484858885如上素材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

其次,素材简单有效,“谁的学习成绩较好”这个关键的问题能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话题不会偏离主题,避免了非本质问题的讨论。

再次,素材丰富有效,三组数据同时呈现,学生会在充分对比、讨论的基础上,深刻感悟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和意义,在比较中认识中位数显得合理、深刻、有效。

此外,一材多用,凸显价值。

第一组数据教学了中位数的求法,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巩固和完善了中位数的两种情况的求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我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有幸听了几节初中美术优质课。

课堂上,老师恰如其分的提问,在我看来,学生们一定会踊跃的回答并参与讨论,可事实出乎意料,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更多时候是老师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疱。

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

仔细想想,小学教学中此类现象比较普遍。

根据有关调查,以一个60人的班级为例,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的:低年段为75%-80%,中年段为25%-45%,高年段为11%-20%。

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

是旧的“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学生先说话,教师后评价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欣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

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外国优秀雕塑作品欣赏》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美术教科书第十二册第1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生:(摘录学生答案)1、我喜欢《悄然而至的邱比特》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作品中的邱比特是一个天使,他的样子很可爱。

2、我还知道邱比特是小爱神,他手里的箭是爱情之箭。

3、我不喜欢《拉霍台普夫妇像》,它雕塑的太简单,衣服、头发都没什么皱纹,颜色也不好看,很土。

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4、我知道《思想者》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穿衣服?他在想什么?……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

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

这不正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

二、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老师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做”作为完成中国画、手工课课堂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

因为这两种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

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搬门弄斧”了。

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教育家指出:“‘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

”美术《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

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

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笔墨练习》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第七册第九课。

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看样子,不需要我的介绍,同学们就已经喜欢上中国画了。

好吧,那你们就尽情的画一会儿,并请你们注意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实践5-8分钟。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生:(摘录学生答案)1、把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把笔放歪了画出的线很粗,颜色还不一样。

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4、我发现宣纸很吸水,但它很容易破,我的画就破了几个洞。

……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

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学生是如何处理他也曾经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公开了他们的成功,也公开了他们的失败;2、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3、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学情的机会,诊断性地运用他们的意见,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三、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如今社会,可谓是日新月异。

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

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道、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20课。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学生纷纷举手。

生:(摘录学生答案)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4、我教大家做麻花和面条……“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

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

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2、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3、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易用成人的尺子去量学生的“长短”;4、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标》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

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

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案例:《会飞的娃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12课。

学生各自设计制作了口袋娃娃,在教室外开心地放飞、玩耍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和自己亲手做的娃娃一起游戏,有什么感受?生:(摘录学生答案)1、和自己做的娃娃一起玩真开心,很好玩。

2、自己做的娃娃很好玩,又很便宜。

3、我的娃娃飞的很高,我觉得我很棒。

4、老师教我们做了很好玩的玩具,我们要谢谢老师。

……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也感到特别开心,有谁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生:(摘录学生答案)1、老师,我的娃娃没有他的娃娃好看。

2、我来帮助他,因为他的口袋是红色的,他又用红色的纸来做娃娃的眼睛、嘴巴,这样就不鲜艳,所以不好看。

3、他应该用蓝色、绿色、黑色来做才好看。

4、老师,今天我学会了用剪刀,可是我粘胶时还是粘不牢。

5、老师,今天我的工具没带齐,我没做出来,下次我一定带齐。

6、我们的口袋很轻,可以飞起来,飞机那么重,为什么也可以飞起来?……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小结是何等的生动、丰富、全面、自然,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了全体学生;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