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学的学科性质:1.公司治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2.公司治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3.公司治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二、公司治理学的特点:1.科学性2艺术性3.技术性4.文化性5.演化性三、公司治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2.制度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实验研究方法四、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1.债权人、经营者、雇员2.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五、公司治理边界1.财产边界2.组织边界3.法人边界六、专用性资产和公司治理边界1.交易维度差异和专用性资产2.公司的治理边界七、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内容:1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他们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2.董事和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在互相博弈以及与其他当事人的博弈均衡中实现公司治理3.除以上两点,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也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些内容八、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类型;1.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2.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3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九、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1.激励相容原则2资产专用性原则3.等级分解原则4,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十、股东权益的概念:股东权益就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十一、普通股股东的权利:1.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2.监督决策权3优先认股权4.股票转让权十二优先股股东的权利1.利润分配权2.剩余财产清偿权3.管理权十三、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1.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在公司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2.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各自承担的风险不同3.两种权益的偿还期限不同十四、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1.举手表决2.投票表决3.代理投票制十五、中小股东权益的维护:1.累积投票权制度2.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3.类别股东表决制度4.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5.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6.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制度7.引入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8.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十六、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1.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的物质资本要素,企业的非物质要素也日益构成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因素。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预期学习成果 (能力) 教学方式 评分体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司治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 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体现本课程的实务特色,课堂教学采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 文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考试(50%-60%);案例讨论、论文研讨课堂表现及考勤(50%-40%)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2.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3.董事会与监事会:单层制还是双层制 4.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5.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6.证券市场与控制全配置:走向成熟
桂
难点:
林
理
工
大
学
MPAcc 教育中心
1.公司治理内部治理结构的特征 2.公司治理的本质 3.董事会的作用 4.独立董事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中的作用 5.如何进行高管激励
教学内容 按章、节具体列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 (1)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基本要求 具体列出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了解、理 解、掌握及应用等。
(1)了解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与公司制企业的特 征; (2)明确公司治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线索;
桂
林
理
工
大
学
MPAcc 教育中心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MPAcc 学员 中文:公司治理 英文:Corporate Governance 学分 2 学分
《公司治理》是会计专业硕士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探讨公司治理实践 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学科。该课程主要讲授包括代理 问题、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公司控制全市场、信息披露、集团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等专题,以治理和管理相统一的系统论观点,强调
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讲义
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讲义公司治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护股东利益、提高公司经营效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而建立和完善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则。
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是公司治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包括公司治理机构、决策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本讲义将从公司治理的意义、原则和目标出发,详细介绍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
一、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对于企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司治理可以确保公司经营者遵循法律法规和职责,履行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职责。
其次,公司治理可以促进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制,提高公司的内部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最后,公司治理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公司治理的原则公司治理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基本原则的支持和引导。
以下几个原则是公司治理制度的基石。
(一)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要求。
公司应当向外界公开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风险状况等信息,确保股东和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便于进行投资和决策。
(二)平等保护原则平等保护原则要求公司以公正、公平的方式对待所有股东,保障股东权益平等。
公司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应当遵循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偏袒特定股东或利益集团。
(三)独立监督原则独立监督原则是指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的作用和责任。
独立董事应当独立于公司经营者,及时发现和处理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保护股东利益和公众利益。
三、公司治理的目标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并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治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保公司经营者的忠诚和责任公司经营者是公司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职责和公司章程,保护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是指公司治理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制衡关系。
(完整版)公司治理学 第三章 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公司治理边界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4.熟悉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 5.明确一股一票和投票多数制度。
关键词
科层和契约 公司治理边界 公司治理机制
第一节 公司科层、市场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一、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 二、公司治理涉及的问题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
第三章 公司治理的 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 关键词 第一节 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第二节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第三节 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权力指数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 帕玛拉特VS安然:
欧美模式的失败?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1.了解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的关系; 2.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当事人,以及公司的不同当事人
5.投资者希望在他们的投资中拥有流动性和多样性 的优势,以减少监控成本。
6.投资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需要设计一套机制 来保证投资者能够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信息。
7.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之间的双向关系对公司治理 的调节问题,使公司治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公司资产由所有者权益和责权人权利构成,这一会计恒等 式背后涉及方方面面的当事人,具体可分解为股东、责权人、 经营者、雇员、供应商、客户社区、政府等。除股东外公司当 事人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界定。
(三)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
1.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2.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 3.英国和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
1.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也可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 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体现了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主
Chapt3公司治理理论.ppt
经典的公司治理理论
总结:从对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早期 文献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国外专门以 资本主义企业为研究对象,国内则主 要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或转轨 经济中的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前者 无论在研究历史、研究范围还是研究 的深入程度上都较后者强的多。
公司治理理论的三大派别
一、金融模式论 又称金融市场理论,是美国的主流观 点。该理论认为,公司由股东所有, 并且公司应该按照股东的利益来管理。 公司的价值可以在金融市场得到体现。 其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即价格 完全由金融市场决定并有效地反映该 公司的所有信息。
公司治理理论的三大派别
二、市场短视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理论是缺乏忍 耐性和短视的,股东们并不了解什么 是他们自身的长期利益,他们更看重 短期收益。 其观点:来自金融市场的短期压力迫 使公司管理层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进行 低业绩的操作,且牺牲了长期利益和 竞争能力。
公司治理概念
钱颖一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 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 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 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聪明中实现各自 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 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 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 实施激励机制。
张维迎(1995)则在其影响较大的博士论 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用西 方经济学的工具论证了资本雇佣劳动而非 劳动雇佣资本的必然性,从而对所有制问 题以及国有企业占主导的经济中经理人市 场的形成提出了自己鲜彦、钱颖一(1995)提出了内部人 控制的论述,对转轨经济这种独特的经济 形态中的公司治理进行了探讨。 备注:青木昌彦是少数较为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公司治理课程英文名称:Corporate Governance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2 学分课程学时数:32 学时授课对象:会计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西方经济学》、《公司法》一、课程简介公司治理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根基。
本课程介绍公司治理的概念、内容与主要模式,分析公司股权的安排、董事会的构成和运作、监事会的组成与运作、经理层的责权利等内容,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公司治理现状,介绍具体公司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梳理公司治理的思路,避免公司治理的风险。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一)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1.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3.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二)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1.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2.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3.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
(三)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1.股东权益及其特征。
2.股东大会及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3.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
(四)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与运作1.董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2.监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五)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1.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独立董事作用及其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
(六)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2.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3.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七)证劵市场与控制权配置:走向成熟1.股票市场、资本结构域控制权配置。
2.公司并购与公司剥离。
3.证劵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
(八)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1.商业银行与公司治理。
2.商业银行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及其改进。
(九)机构投资者治理:从幕后到台前1.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和特点。
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理分析。
公司治理权责边界
公司治理权责边界公司治理权责边界是指公司内部各个组成部门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划分范围。
这种边界的划定对于公司的发展和运营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地规范和限制各个组成部门的行为,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
首先,公司治理权责边界的划定关乎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的权力和责任。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公司的战略、运营以及风险进行决策和监督。
监事会则是董事会的监督者,负责监督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他们依法、合规地运营公司。
而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所有股东的集体决策机构,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公司治理中,这三者之间的权责边界的明确划定,可以有效地平衡彼此的利益和权力,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其次,公司治理权责边界的划定还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分工。
公司内部往往存在着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市场营销部等各种职能部门,而这些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需要进行清晰的划分。
比如,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责,保证公司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培训和管理员工等事项;财务部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工作;市场营销部负责市场拓展和销售管理等业务。
这些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的清晰划定能够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提高公司的执行效率和管理质量。
另外,公司治理权责边界还涉及到公司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关系。
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履行证监会和交易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则和规章制度;公司还需要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这些外部机构与公司之间的权责边界的划定,涉及到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形象等重要方面。
在公司治理权责边界的划定中,还需要关注划定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权责边界的划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司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定下来。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及时调整权责边界来适应新的情况。
(完整版)公司治理学-第三章--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 关键词 第一节 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第二节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第三节 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权力指数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 帕玛拉特VS安然:
欧美模式的失败?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1.了解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的关系; 2.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当事人,以及公司的不同当事人
4.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
效用最大化的动机表明了行为人的 行为方向,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表明了 行为过程中的约束。
【案例讨论题】帕玛拉特V.S.安然:欧美模 式的失败?
帕玛拉特与安然都通过假账手段使大量资产流失,但两者 在财务报表上的造假是截然不同的,安然的虚拟交易体现 在负债部分,而帕玛拉特则是资产项目下的一个实体资产 的消失。
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地位; 3.理解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司边界、
公司治理边界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4.熟悉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 5.明确一股一票和投票多数制度。
关键词
科层和契约 公司治理边界 公司治理机制
第一节 公司科层、市场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一、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 二、公司治理涉及的问题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
家族那里是难以得到满足的。而在保持家族控制的情况下, 资金必然大量来自借款,从而使企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 大。
2.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
在日本和德国企业里,银行、供应商、客户和职工都积 极通过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参与公司治理事务,发 挥监督作用。这些银行和主要的法人股东所组成的力量 被称为“内部人集团”。
5.投资者希望在他们的投资中拥有流动性和多样性 的优势,以减少监控成本。
公司治理的产生、内涵与机制
公司治理的产生、内涵与机制一、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哈特(Hart,1995)认为,在以下两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将产生。
第一,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代理问题,或者说是利益冲突问题;第二,存在着交易成本,从而代理问题不能通过一个完全合同来解决。
也就是说,存在代理问题和不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就将产生。
公司治理可以看作是对初始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问题作决定的一种机制。
可见,即使是在一个小型封闭的企业里,公司治理问题也是存在的。
当然,公司治理问题在一个大型的公众公司里将更加重要。
在一个典型的英美公众公司拥有众多的小股东。
与小型私人控制的企业不同,公众公司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股东虽然还是拥有剩余控制权(即投票权),但分散的小股东无法执行日常的公司管理。
因此,现实的情况是,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来选择经理。
也就是说,出现了伯勒和米斯(Bede and Means,1932)所说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第二,分散的小股东缺乏监督管理者的内在动力,即不愿意监督管理者。
原因是,监督是一个公共物品。
如果某一个股东的监督导致公司业绩改善,那么所有的股东都将受益。
在监督是有成本的情况下,每一个股东都有搭便车(freerider)的愿望,即希望别的股东而不是自己来行使监督权。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所有的股东都这样想,结果监督将无法出现。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首先要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而且,在一个大型的公众公司里,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和工人各个企业要素的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这需要一套治理规则来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微观主体。
大型公司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不光企业要素提供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企业作为一个主体,它与企业外部各种力量(如上下游企业、社区、政府等)之间也需要一种平衡。
公司治理就是要处理这些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之间的关系问题。
公司治理第三章 内部治理机制
H.公司控制权市场
第二节 股东大会
一。股东大会的类型和职能 对于公司法或公司章程所赋予股东的权 利,股东主要通过参与股东大会来行使。 股东大会的基本特征:一是公司内部的 最高权力机构;二是公司的非常设机构。 股东大会只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而不 是日常业务执行机关或代表机关。
股东大会可分为股东年会和临时股东大 会两种。 股东年会每年召开一次,并且应当在每 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召开股东 年会。
在股权分散的公司,小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现 象,几乎没有积极性参加股东大会。这种公司 股东大会所决定的事项已基本上由管理层事先 定好,只是在股东大会走一个形式。 在股权集中的公司,股东大会所决定的事项则 被大股东事先定好,也是在股东大会上走一个 过场,这样的股东大会因此被称为大股东会。 据日本对1562家公司股东会的调查,整个会上 无一人提问的占7%。
F.产品市场竞争 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一方面压缩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内源融资能力;而另一方面,处 于竞争激烈行业里的企业为了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降 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具有更为迫切的融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为了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外部资金, 必须尽可能地降低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塑 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因此,产品市场 竞争将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外部压力,从而 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即使在那些投资者利益保 护较差的国家,只要公司的经营前景较好,而且具有 外部融资需求,内部人便会迫于产品市场的压力善待 投资者。
股东可以亲自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 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出席和在授权 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股东大会召开时,全体董事、监事和董 事会秘书应当出席会议,总经理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会议。
论公司自治的法律边界
论公司自治的法律边界【全文】【法宝引证码】CLI.A.1176729公司自治及其边界的划定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亦是研究公司治理理论的逻辑结果和实现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
公司自治具有边界毋庸置疑,而公司自治边界涵摄的内容、理论研究与制度完善的何去何从仍是“剪不断、理还乱”。
本文认为,合理划定公司权力与股东权利的界限,明确公司章程的自治限度,规范司法救济介入的边界,都是研究公司自治理论重大而不可回避的问题;理论的基石、实然的分析和应然的设计都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探索。
作者尝试从以上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的公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一、公司自治法律边界的理论基石传统观念上的公司自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司自治包括股东自治和公司本身自治两层,是指公司当事人协议决定公司章程的权利设置、义务履行、风险承担、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公司事务,他人不得非法进行干预。
狭义的公司自治是指公司独立地享有法人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公司行为,拥有自主决策的自由和自负盈亏的能力,并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不受政府或其他人的非法干预。
江平先生认为企业的自治包含三层意思:一为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并能自负盈亏。
二是企业有自己的章程,根据章程意思来实行意思自治。
三是企业不受政府的干预,为独立的组织,实行政企分离{1}。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强调公司自治而漠视股东自治,不利于保护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调动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而单纯强调股东自治而漠视公司的独立性,公司自治就仅仅沦为股东自治的形式,没有了实质意义。
(一)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理论经济人理论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并由李斯特、西尼尔、穆勒等发展完善。
经济人理论认为,自利而理性的经济人,在市场中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定之内涵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假定人们行为的动机都是自私的,即“自利”;二是假定人们都能通过计算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获利,即“理性”。
更直接的说法是经济行为者会在自利心的驱使下,在各种约束条件限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的原理与实现
公司治理的原理与实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管理、决策、监督和外部监管等全部过程的规则和实践,涉及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等所有方面。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保障公司利益最大化,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本文将介绍公司治理的原理和实现。
一、原理1.1权责分离原则权责分离原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原则,其核心在于将公司治理的权责进行有效分离。
在公司治理架构中,权与责实则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权则是指公司的所有权,是公司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而责则是指公司的所有人应承担的责任,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
1.2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指公司应对外公开其决策、管理和经营情况,使股东和投资者可以实时掌握公司的运作情况。
透明度可通过公司财务报表、年度报告、公司治理机制、业务方向等方面来实现。
1.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公司治理应本着公正、客观、中立的态度,使公司生态不受任何一方的干扰。
公司董事会应当在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之间做出公正的决策。
二、实现2.1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企业治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首先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不仅要关注公司内部的治理,还要关注与外部的监管。
保证公司内部的制度实施,公司参与合规方面的创新发展,聘请第三方核查,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化。
2.2多元化董事会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需要一个高质量、高度有效的董事会。
因此,在董事会的构成上,不应该只有公司内部人员,而应有来自外部的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意见,并帮助持续提升公司治理的质量。
2.3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治理中,内部控制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应通过建立各种制度和方法,保证公司运营的正常和合规。
内部控制机制应包含决策管理、内部管理、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有效帮助公司规范运作和提高竞争力。
2.4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第三讲 公司治理结构
1996年,张家港市的涤纶长丝厂与香港吉雄公 司合资成立的张家港吉雄化纤有限公司与香港 大兴工程公司发生购销合同纠纷,因控制合资 企业的吉雄公司与大兴公司有直接利害关系, 其委派的合营公司董事拒绝召开董事会以合营 企业名义起诉大兴公司,致使长丝厂利益受到 损害,对此中方控股股东以公司的名义起诉, 从而保护了中方利益。
表 决 制 度
法定表决制度 累积表决制度
普通股东会议
普通股东会议每一个日历年举行一次,正 是因为如此才又被称为股东年会。股东年会的 间隔期虽然以一个日历年为单位,但也有一定 的弹性,不过通常不得多于15个月。 股东年会所要议定的议题主要有:公司的 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公布股息;听取和审议 董事、监事的年度报告;重新任命监事,讨论 决定监事的年薪;补充或罢免董事等等。
MBA 公司治理课件—— 南开大学 马连福教授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
传统国有企业治理模式:行政型企业治理模式 转轨期国有企业治理模式:过渡的企业治理 股份制改造:经济型公司治理模式构建
MBA 公司治理课件—— 南开大学 马连福教授
计划经济体制下典型的企业治理模式
MBA 公司治理课件—— 南开大学 马连福教授
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1:举手表决
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
2000年底,676家上市公司存在被大股东占 用巨额资金现象,合计高达1000亿,一些公 司因此退市。其中60%属于国有控股的上市 公司。 典型案例:猴王掏空上市公司
MBA 公司治理课件—— 南开大学 马连福教授
案例:“猴王”变“空 壳”
1. 1993年,猴王焊接股份公司从猴王集团 中“剥离”出去,改组为猴王股份公司 上市,猴王集团公司成为猴王股份公司 的第一大股东。 2. 1999年开始出现亏损,财务报表也显示 出不同寻常的高额应收账款和长期负债。
公司治理
1 什么是公司治理1.1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从词义上讲,它最初来源于英文词corporategovernance的中文翻译。
国内有“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同译法,但其内涵并无明显区别。
一般说来,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理解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层次含义: 1.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关系。
公司被看作是一组合同的联合体,这些合同治理着公司发生的交易,使得交易成本低于由市场组织这些交易时发生的交易成本。
由于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特征,所以这些合同不可能是完全合同,即能够事前预期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各种情况下缔约方的利益、损失都作出明确规定的合同。
为了节约合同成本,不完全合同常常采取关系合同的形式,就是说,合同各方不求对行为的详细内容达成协议,而是对目标、总的原则、遇到情况时的决策规则,分享决策权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的机制等达成协议,从而节约了不断谈判不断缔约的成本。
公司治理的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在本质上就是这种关系合同,它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害相关者的关系,约束他们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公司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
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
关系合同要能有效,关键是要对在出现合同未预期的情况时谁有权对决策作出安排。
一般来说,谁拥有资产,或者说,谁有资产所有权,谁就有剩余控制权,即对法律或合同未作规定的资产使用方式作出决策的权利。
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这种控制权。
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公司治理整顿是在既定资产所有权前提下安排的。
所有权形式不同,比如债权与股权、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等,公司治理的形式也会不同。
另一层是,所有权中的各种权力就是通过公司治理整顿结构进行配置的。
这两方面的含义体现了控制权配置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密切关系: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整顿是控制权的实现。
另外,对于公司治理定义,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还应该从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的角度,从权利制衡与决策科学两个方面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 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 限责任
公司的有限责任是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具有的 最为重要的法律特征
交易、契约与治理结构的匹配
资产专用性程度(投资特点)
非专用
混合
பைடு நூலகம்
特质
交 偶然
市场治理
易
频
率 经常 (古典式合同)
三方治理 (新古典合同)
双方治理 (关 系
统一治理 合 同)
• 古典契约——市场治理: 适用于所有非标准化交易,纠纷可由法庭完美实施
• 新古典契约——三方治理: 由于偶尔的标准化交易无法弥补建立专门机构的成本,只能寻求第三方
性质:关系的持久性是有价值的,由此形成的“准租金”易遭攫取。
资产专用性的形成会使合约性质发生“根本转换”
“根本转换”: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 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 会主义行为,使得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
准租金:专用性资产最优价值与次优价值之间的差额
(2)组织边界:公司科层组织 公司赖以运行和活动的基础
(3)法人边界:公司的人格特征 财产边界和组织边界的最终体现
• 公司的活动就是法人活动,公司的行为表现为法人行为 • 公司的边界体现为法人边界
公司边界与公司治理边界的区别
• 公司边界主要是从静态上以公司作为视角主体来判断它 的财产边界、组织边界和法人边界
弈中实现公司治理;
外部治理 (代理权竞争、(3)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
债务约束) (4)债务硬约束
防止“内部 人控制”
防止经理人 机会主义
本章结构
第二节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一、现代公司与公司边界 二、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 三、公司治理边界的体现形式
一、“有限责任”与集团公司的治理边
• 公司治理边界是公司所有专用性资产当事人的行为集合
本章结构
第二节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一、现代公司与公司边界 二、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 三、公司治理边界的体现形式
(一)资产专用性
专用性资产:
概念: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入(实物资产、人力 资本)。
内容:地点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专项资产 专用性
(仲裁机构、管制当局)来实施 • 关系契约 —— 双方治理、统一治理:
(1)经常的低标准化交易双方具有长期交易的愿望,可以利用诸如抵押、互惠、 特许权等方式解决契约纠纷;
(2)经常的高标准化交易将契约双方各自独立的所有权统一,一体化为一家企业;
契约与治理结构选择
交易 契约
人性(有限理性、机会主义) 环境(交易频率、不确定性) 特征(资产专用性)
治理结构:一种综合了资产专用性、保障措施和交易价格的制度安排
(二)公司的治理边界
公司治理边界内生于资产专用性
公司当事人由于各自在公司中的专用性资产具有锁 定或套牢的特征,由此产生各种求偿权的行为
各种行为博弈形成的均衡构成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治 理安排
公司治理边界内生于资产专用性
公司
竞供 争应 者商
当事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其博弈均衡是游离于当事 人之外的制度框架;边界和范围取决于公司专用性资 产的分布状态;机制和结构则是互为因果的内生性变 量。
本章结构
第二节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一、现代公司与公司边界 二、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 三、公司治理边界的体现形式
一、现代公司与公司边界
(1)财产边界:法人财产(总资产=股东权益+负债) 公司的物质基础
第三讲
(第二章 第二节)
——
学习目的、关键词
学习目的
了解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
掌握公司边界、公司治理边界的类型与主要内容 关键词
公司治理边界;公司治理机制
前言
公司治理是公司当事人以各自在公司中形成的专用性 资产为依据,相互博弈而形成的一种妥协体系:公司
治理的主体与客体、边界与范围、机制与功能、结构 与形式的等因素
于债权人)
• I﹥ wi + r:股东利益得到保障,股东是所有者 • wi ﹤ I ﹤ wi + r:员工和经理的利益得到保证,债权人收入无法 保证,债权人应当成为所有者 • I﹤ wi:员工应当成为所有者
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内容
公司
竞供 争应 者商
雇员
股东 (董事会)
经营者
债权人
政社 府区
内部治理 (1)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制衡关系; (董事会机制) (2)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与其他当事人的博
古典契约 —市场治理(市场)
关系契约
双方治理(混合) 统一治理(企业)
交易
k=0 k >0
s=0 s >0
A 古典契约 —市场治理(市场) B 关系契约—双方治理(混合) C 关系契约—统一治理(企业)
k:资产专用性(风险程度);s:保障措施(风险贴水) 越是资产专用性k > 0,越有风险,因此价格就越高,除非得到某种保护措施s > 0
雇员
股东 (董事会)
经营者
债权人
政社 府区
公司治理边界:公司所有专用性资产当事人的行为集合 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求偿权的纬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
求偿权:具有专用性资产的公司当事人需要治理结构保护的权 利(因为专用性资产具有锁定或套牢的特征)
是否具有资产专用性决定哪种公司当事人(利 益相关者)需要求偿权(治理结构的保护)
把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的付出,看作是与公司之间的一种交易或契约,
根据资产专用性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保障措施和交易价格
k=0
利益
相关者
s=0
k >0
供应商:只要求涨价、分期付款、抵押即可; 客户:有诸如品牌、担保仲裁及相关法律保护; 社区:信息获取方面需要;社区设施利用无须
工人:一般工人无须;特殊工人需要 经营者:无专用投资者无需;专用投资者需要
s >0
股东、债权人:股东面临最大风险,需要; 债权人在长期大量贷款或财务危机时 需要
k:资产专用性(风险程度);s:保障措施(风险贴水) 越是资产专用性k > 0,越有风险,因此价格就越高,除非得到某种保护措施s > 0
公司当事人专用性资产的求偿权是一种“状 态依存所有权”
I:公司总收入; wi:工人合同工资; r:债权人合同支付(本金与利息); P:公司最大可能收入; (x在0—X间均匀分布,其中X为企业最大可能的总收入,工人的索取权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