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MRI(核磁共
膝关节磁共振
前 1/3
中 1/3
后 1/3
半月板损伤分类 ——按形态分类
• 垂直纵形撕裂 (桶柄样裂)
•斜形撕裂 ( 舌瓣形裂 ) •横行撕裂
半月板损伤分类 ——按形态分类 TYPES OF MENISCAL TEARS
•水平 撕裂
•退行 性或复 合性撕 裂
半月板缝合指征
• • • • • • • • 红区/红-白区 运动损伤 年轻患者 合并ACL损伤 纵形撕裂 半月板无明显退变 混合裂? >45岁?
PCL重建术:
•
正后瞄 中髁准 偏平器 外面尖 下端 定 处 位 于 、胫 后骨
胫 骨 隧 道
10mm 8mm
:
PCL重建术:
•
骨瞄 后准 缘器 的 中 心 点 距 软
股 骨 隧 道
10mm
:
PCL重建术:
重建韧带的固定
定金 属 界 面 挤 压 螺 钉 固
•
重建韧带的固定
固可 定吸 收 介 面 挤 压 螺 钉
冠状面图像的重要性
假 瘤
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MRI 表现
后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残余 的交叉韧带退缩、扭曲。 后交叉韧带缺如,多见于慢性 损伤后吸收。。
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后 交 叉 韧 带 完 全 撕 裂
后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冠状面的意义
冠状面的意义
冠状面的意义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的撕 脱较常见,表现为胫骨平台后 部有线形的T1加权低信号,T2加 权,STIR高信号的骨折线,撕 脱的碎片和后交叉韧带相连而 韧带的连续性未见中断
定 髁位 前间: 隆
突外 的侧 内半 侧月 ,板 残 前 端,角 。 ,
•
B, PCL
膝关节MRI与解剖PPT课件
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算法,将共振信号转化为可视的MRI图像 。
膝关节MRI扫描方法
01
02
03
线圈选择
选用膝关节专用表面线圈 ,以提高成像质量和信号 强度。
扫描序列
常用T1、T2加权序列,以 及脂肪抑制序列等,以全 面评估膝关节病变。
扫描方位
包括矢状位、冠状位和轴 位,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 膝关节结构。
总结词
MRI在膝关节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侵犯范围。
详细描述
膝关节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肿瘤的形态、大 小以及侵犯范围,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MRI还可以通过观察肿瘤内部结构及强化方式,对肿 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
总结词
MRI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金标准 ,能够清晰显示韧带损伤程度及位置 。
详细描述
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程 度和位置,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通过MRI,医生可以判断韧带的撕裂、断 裂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合并损伤,有助于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较少见但严重
后交叉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主要负责防止胫骨在股骨上的后移。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膝关 节不稳定,严重影响行走和运动功能。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病例三:半月板损伤
多见于扭转或撞击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两块半月形软骨,主要起到减震和稳定的作用。半月板损伤多见于膝关节的扭转 或撞击,如摔倒或被撞。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半月板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膝关节核磁报告
膝关节核磁报告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膝关节结构和损伤情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膝关节核磁报告的内容和解读方式。
1.报告概述膝关节核磁报告通常由医学专家撰写,用于描述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任何可能存在的异常。
一份完整的膝关节核磁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技术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扫描序列和扫描范围等信息。
•报告结论:总结整个报告的主要发现和诊断结果。
•细节描述:详细描述膝关节各个结构的状况,如骨骼、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等。
2.骨骼结构在膝关节核磁报告中,骨骼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面。
医生会对膝关节的骨骼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骨折、关节炎或其他骨骼相关的病变。
骨骼结构的异常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3.韧带状况膝关节的韧带起着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医生会关注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的状况。
报告中会详细描述这些韧带是否完整、受伤或松弛,并评估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4.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软骨垫片,有助于减轻关节载荷和稳定膝关节。
报告中会描述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如撕裂、脱位或变形等。
半月板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5.软骨状况软骨是膝关节表面的光滑组织,有助于减少关节摩擦和保护骨骼。
膝关节核磁报告会评估软骨的状况,如软骨磨损、软骨下囊肿或软骨软化等。
软骨病变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
6.其他结构评估除了上述主要结构外,膝关节核磁报告还可能评估其他关节结构,如滑囊、滑膜和肌腱等。
这些结构的异常可能与膝关节炎、滑膜炎或其他疾病有关。
7.报告解读在阅读膝关节核磁报告时,医生会结合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他们将根据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对膝关节的结构、损伤程度和可能的诊断进行解读。
最终,医生将根据报告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总结膝关节核磁报告是评估膝关节结构和损伤的重要工具。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乐敏莉【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联合辅助性检查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膝关节MRI(核磁共振)检查的隐匿性骨折患者共34例,分析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结果经过X线检查可知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未发现线状低密度影。
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隐匿性骨折,可知股骨内侧髁骨折32.4%,外侧髁隐匿性骨折35.3%,同侧股骨骨折20.6%、胫骨近端骨折与关节面相邻两端骨折均为5.9%。
其中双侧膝关节同时骨折为8.9%。
结论为了能让隐匿性骨折患者尽早痊愈,采取核磁共振联合其他辅助性检查,能够提高成功治愈率。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fractures of the knee joint. Methods Selected 34 cases with occult fractures of the knee join by MRI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from July 2014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analysis the diagnosticvalue.Results X-ra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bone cortex and bone were continuous, but no signiifcant linear low density image was fou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found the hidden fractures, we can ifnd that the femoral medial condyle fracture was 32.4%,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was 35.3%, ipsilateral femur fracture was 20.6%,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and articular surface adjacent to both ends of fracture were 5.9%. Bilateral knee joint fracture was8.9%.Conclu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occult fracture patients as soon aspossibl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other auxiliary examination,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ure.【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26【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隐匿性骨折;膝关节;核磁共振【作者】乐敏莉【作者单位】445000 恩施,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作者单位:445000 恩施,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放射科选取2014年7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膝关节MRI(核磁共振)检查的隐匿性骨折患者共34例作为研究对象。
膝关节MRI诊断之正常解剖模板
专题-膝关节MRI诊断之正常解剖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之一,膝关节疾病临床上很常见,种类也很多。
目前,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传统X线、CT、MRI、B超和核医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以及软骨和骨髓显像能力,其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口益广泛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MRI能清晰地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骨骼和肌肉等解剖结构,对其治疗及估计预后具有重义。
下面我们一起复习解剖及MRI正常解剖。
一、半月板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的解剖结构。
多数外侧半月板似“O”型;多数内侧半月板似“C”型。
其切断面成三角形,MRI完整且信号均匀一致。
当膝关节屈伸运动时,半月板在股骨及胫骨的挤压和周围纤维和韧带的牵拉而前后移位。
但是半月板的前角后是固定的,所以半月板随前后移位并扭曲运动。
内侧半月板与周围关节囊关系紧密;外侧半月板的运动比内侧半月板大一倍。
盘状半月板是侧份的宽度超过半月板横径的一半时,其韧度较低且活动不灵活。
内侧半月板类型内侧半月板开口类型外侧半月板类型运动时半月板的位置移动半月板MRI冠状扫描示意常规X片只能显示骨组织及其关节间隙和肌肉大体情况,不能显示半月板等软组织。
过去用X造影非常不便,而且是间接征象。
膝关节MRI解剖常用的矢状和冠状扫描方式成像,下面是T1相,矢状从外至内,以图来说明解剖关系可以看见腓骨,黄箭头是外侧半月板,绿箭头是腘肌腱通过外侧半月板后方向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出现几乎类似形态,尖相向而对。
注意前角没有达到胫骨前缘(绿线),内侧半月板开始出现(黄箭),绿箭指后角比前角大。
内侧半月板曲度半径较大,是内侧半月板的依据。
其前后角边缘达到胫骨前缘(红箭);内侧半月板前后角大小不一是明显的;而与外侧半月板相反,说明切面正好通过半月板的中1/3区域。
冠状显示外半月板后角切面的变化,而内侧半月板正常情况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冠状----中间层面显示内(黄箭)外(红箭)半月板。
膝关节MRI解读1
• 进一步证实临床的诊断 • 确定撕裂的程度 • 发现其他合并的损伤
撕裂的程度
完全撕裂 部分撕裂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 最好的观察层面是:斜矢状面,同时需
要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 • 最常见的撕裂部位是中部、其次是股骨 髁附着点,最少见部位是胫骨附着点。
半月板变性和撕裂
半月板内水分子正常被吸附在大分子物 质上,如胶原纤维。此时水分子运动受 限,所以无信号。当退变时,胶原纤维 微小的撕裂导致结合水分子的游离度增 加,T2值升高,因此产生信号。半月板 内MRI高信号影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 延及半月板上下缘等各种变化类型与半 月板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目前多采用三 级分类法 :
交叉韧带撕裂的MR
序列的选择
1. 矢状面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主要
扫描层面,而横断面和冠状面对于显 示前交叉韧带近端附着点(股骨内侧 髁外侧面)是十分有用的。 2. 斜矢状面:T1WI、T2WI或T2脂肪抑制 序列 冠状面和横断面:T2WI
正常韧带的MR解剖
• 知道各个韧带的走向。 • 正常韧带在各个序列中均
MRI是显示半月板结构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其SE序列T1WI图象清晰,而且伪影和信号丢 失少;而T2WI像上半月板和关节液信号对比 强烈,利于观察半月板表面;质子密度像对 板内信号变化十分敏感。联合冠状面和矢状 面成像基本可满足诊断要求,横断面像虽能 显示完整的半月板环,但检出病灶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偏低。
M
斜行撕裂斜向撕裂介于横向和纵向撕裂,其撕裂线从半月板游离缘
斜向弯入,呈现鹦鹉嘴样改变。矢状面像显示撕裂斜行,延及上下关节缘 或一侧关节缘,形成以前部或后部为基底的瓣样结构。
膝关节核磁报告解读
膝关节核磁报告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膝关节结构的高清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医生们详细的信息,帮助他们准确诊断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为大家解读一份膝关节核磁报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在核磁共振报告中,医生会描述膝关节的不同部位,比如髌骨、半月板、韧带等等的结构情况。
通过报告,可以了解到这些部位是否有异常信号,比如肿胀、水肿、炎症等。
这些异常信号可能意味着不同的病变,比如髌骨软骨损伤、半月板裂伤、韧带撕裂等。
在报告中,医生会详细描述不同部位的结构情况。
髌骨可以看到软骨的情况,是否有变薄、磨损等现象;半月板可以看到有没有断裂、移位等;韧带可以看到有没有拉伤、撕裂等等。
这些结构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们判断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膝关节核磁报告中,还会有一些特殊检查,比如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后的成像。
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们更清晰地看到关节内部的情况,比如是否有关节腔穿孔、滑囊炎、声带囊肉瘤等异常情况。
在核磁报告中,医生还会对异常情况进行分级,比如骨关节病变的程度、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等等。
这些分级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计划。
第二篇示例: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膝关节结构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软组织、骨骼和关节软骨等膝关节结构,帮助医生分析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下面我们来简要解读一份膝关节核磁报告。
在核磁报告中,医生会对影像进行详细描述。
他们会解释哪些结构在影像中可见,比如髌骨、半月板、韧带、软组织等,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信号强度。
这些描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膝关节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在核磁报告中,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有髌骨软化症,医生会描述软化性改变在髌骨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如果患者有半月板撕裂,医生会描述撕裂的类型和大小;如果患者有韧带撕裂,医生会描述韧带是否完全断裂等。
6条膝关节主要韧带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影像对照总结!
6条膝关节主要韧带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影像对照总结!摘要:磁共振成像及其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和处理中的深入了解是一个骨科医生的基本技能。
本综述的目的是通过磁共振成像以及通过手术时的关节镜术中所见,提供对正常的和受损伤的膝关节韧带的解剖结构的描述。
病灶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后外侧韧带、前外侧韧带和髌股内侧韧带。
磁共振成像(MRI)和关节镜检查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变得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磁共振清晰的成像质量,各大医院磁共振检查的普及性以及做磁共振这项检查时的舒适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虽然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判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是至关重要,但仍需常规获得磁共振成像以评估先前存在的损伤和相关的损伤,以便制定手术计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许多膝关节的主要韧带,集中在磁共振成像和关节镜下看到的它们正常和损伤状态下的外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骨今中外前交叉韧带(ACL)全磁共振成像(MRI)正常状态前交叉韧带的磁共振成像评估通过使用液体敏感序列和高速自旋回波矢状位序列。
它的纤维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斜行到胫骨前平台上。
当从矢状面观察时,它的轴线应该与Blumensaat’s线几乎平行,或者比Blumensaat’s线的斜度稍大(图1A)。
其在关节内的长度不超过38毫米,未受到损伤时处于紧绷状态。
它的宽度不超过11 毫米,并且它的宽度会随着其在胫骨附着处的尺寸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从定性上来说,它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始终高于其邻近的后交叉韧带 (PCL),且更加不均匀(图1A)。
前交叉韧带包含两个不同的束,其名称与胫骨平台上的解剖止点相对应:前内侧(AM)束和后外侧(PL)束。
前内侧束的口径稍大一些,在核磁共振成像上可以看起来不那么紧绷,因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膝关节伸展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这部分韧带则处于放松状态。
而后外侧束在膝关节伸展时显得更加紧绷。
受损伤的状态核磁共振成像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性断裂有很好的诊断能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优于体格检查。
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第31卷第12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年12月1473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蒋兴华[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7 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统计膝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和关节 镜诊断结果,同时将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胳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诊断结果结果(丨)膝 关节损伤的关节镜诊断结果表明,117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共98例确诊为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的核磁 共振诊断结果表明,117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共98例被诊断为膝关节损伤,其中丨例误诊,1例漏诊。
(2)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98. 98%、94. 74%、98. 29%,经Kappa检验,膝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 937,P=0. 000) 结论核磁共振适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的诊断结果一致性高。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K684 [文献标识码]B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组成包括软骨、半月 板等,具有结构复杂、负荷较大等特点[1]。
在受到外力冲 击(常见有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后,极易损伤,伴有一定 骨折风险,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直接关系膝关节恢复效果,诊断膝关 节损伤时,常借助影像学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 率%。
据报道,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能真 实反映膝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辅助治 疗方案的有效选择:31。
基于此,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 核磁共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 117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2例,女45 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 13 ±10. 07)岁,致伤原 因:39例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31例撞击伤。
细说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核磁共振(MRI)检查
细说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核磁共振(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范围比较广,通常我们把外伤、退变导致膝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伸直、屈曲、旋转等功能受限叫做膝关节损伤,包括韧带损伤、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肌肉损伤和骨性损伤等。
膝关节损伤属于临床骨科中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这是因为膝关节在人体关节中的构造复杂、承受的力量强、活动度较大,稍有运动不当或者是突然受外力就很容易出现损伤,损伤之后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医疗干预,如果治疗的不够及时,就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治疗的前提是尽早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了解损伤的类型及程度。
二、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运用的优势膝关节是人体中较复杂的一个关节,如果受到外力冲击,就很容易受到损伤,当前膝关节损伤率也是在不断的提升。
常规X线摄影和CT检查能够对患者膝关节损伤造成的错位性骨折及脱位可以诊断,X线摄影可粗略筛查有无错位性骨折、脱位,而通过CT检查就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的类型、断端错位程度、关节腔内细微骨折及膝关节腔有无积液。
然而,这以上两种检查方法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1.X线和CT检查所使用的射线具有辐射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2.不能够正确的判断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损伤以及隐匿性骨损伤。
关节镜这种检查方法是对膝关节损伤进行检查的金标准,然而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去一定的损伤,操作上有较大的难度,还存在观察盲区,如损伤最好发的内侧半月板的后角不易被观察到。
所以,要想对膝关节损伤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就最好使用磁共振检查,尤其是有症状没有明显骨折的患者。
该方法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准确率高、组织分辨率高以及没有辐射,依靠薄层、多参数成像的技术优势,可以让医生清楚的了解膝关节的半月板、软骨、韧带、滑膜结构,对病变形态进行三维重建,通过高空间分辨率实现多角度成像,可以给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能够正确的判断以及定位。
膝盖磁共振报告
膝盖磁共振报告简介膝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无创伤、非放射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可以对膝盖关节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
膝盖磁共振报告是根据患者进行膝盖磁共振检查后获取的影像资料,通过对磁共振图像的解读和分析,得出膝盖关节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对膝盖磁共振报告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膝盖磁共振检查结果。
报告解读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检查日期:XXX检查目的膝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评估膝盖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对于以下情况特别适用:1.关节疼痛或肿胀未明显原因的情况下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缺血性病变评估3.关节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评估4.评估软骨损伤或结构损伤检查结果根据膝盖磁共振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以下结构和病变进行了解读:膝盖关节•膝盖关节间隙正常,未见关节腔积液。
•骨骺线整齐清晰,未见骨折或异常骨质改变。
•髌骨位置、大小和结构正常,未见异常。
半月板•左侧半月板正常,未见撕裂、损伤或突出。
•右侧半月板显示撕裂,撕裂位于后角,伴有刺激性水平信号。
–撕裂程度:中度–撕裂位置:右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类型:刺激性水平信号韧带•内侧副韧带显示水平撕裂,伴有炎性水肿反应。
–撕裂程度:中度–撕裂位置:内侧副韧带–撕裂类型:炎性水肿反应肌肉和软组织•肌肉和软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异常。
临床意义根据膝盖磁共振图像的解读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膝盖关节间隙正常,排除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可能。
•左侧半月板未见异常,说明左侧半月板功能正常。
•右侧半月板显示中度撕裂,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治疗方案。
•内侧副韧带显示中度撕裂,存在炎性水肿反应,建议进一步处理和治疗。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建议患者进一步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便更好地了解膝盖关节的病变情况,并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膝关节核磁共振诊断参考PPT
ACL部分撕裂
矢状面T1WI示前交叉韧带结构变模糊,前下部信号升 高(箭头),韧带周围见略低信号的出血水肿和关节 积液,髌下裂隙增宽(三角箭头)。
ACL部分撕裂
ACL上段部分撕裂
ACL中段部分撕裂
完全撕裂
T1WI像 (图A),前交叉韧带呈现一团紊乱的中低信号结构, ACL显示不清。T2WI像(图B),上述低信号紊乱结构变为不规 则的高信号,其内见ACL连续性中断;另见胫骨脊骨折。
侧重关节胫股软骨的两边和半月板的体部 矢状面则侧重的股胫软骨中部和半月板前后角 两方位相互补充得以取长补短
膝关节横断面MRI解剖
是三维影像首选的方位,也是为 了便于MRI与CT比较
可准确地展现髌骨内外侧关节面
膝关节半月板病变
半月板病变包括撕裂、变性、盘状和囊肿,是膝关 节最为好发的病变之一
Ⅲ级 板内略高信号线累及半月板 的关节缘
纤维软骨撕裂
Ⅰ级改变
半月板Ⅰ级改变。矢状面T1WI(图A)示半月板内局限 性轻微信号升高,T2WI像(图B)未见信号改变。
Ⅱ级改变
半月板Ⅱ级信号改变。矢状面T1WI(图A)见横行略高信号线,由 半月板囊缘向游离源延伸至囊缘,T2WI(图B)则未见信号升高。
而无韧带长度的改变; IV级 韧带完全性断裂的中高信
号影伴韧带短缩断端呈肿 瘤样变。
膝关节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ACL): 膝关节部位最易损伤的韧带,但MRI诊断较为困难
后交叉韧带(PCL): 撕裂的机会远比ACL少,一旦撕裂,MRI诊断不难
膝关节核磁共振诊断
矢状面前交叉韧带自胫骨髁间前区 斜向外后上方呈散开状止于股骨外髁内侧 面,表现为较松散的中低信号影在其附着 点处可见线样条纹状中等或高信号影分隔。
(仅供参考)骨科核磁扫描方法和注意事项
肘关节MRI体位1
1.仰卧位,患侧上肢尽量伸直置于躯干旁,掌心朝上,肘关 节不要和驱干直接接触,避免呼吸运动的传导
2.线圈:包裹式表面线圈 3.优点:患者比较舒适,适合肘关节外伤或老年人 4.缺点:信噪比分辨力略差,不适合进行3D序列扫描
肘关节MRI扫体位2
1.俯卧位,患者上肢抬高置于头顶,肘关节自然伸直,手心朝上并压沙 袋
表面线圈: 直接放置于所扫描部位表面,覆盖范围小,
敏感度不均匀,距离线圈越近信号越强,距离线 圈越远,信号衰减迅速
相控阵线圈: 扫描范围大,多个线圈单元组成,较表面线
圈具有更高信噪比,数据采集量大,对系统要求 高,图像本身信号不均匀,需进行后处理纠正
线圈选用原则
MRI的射频线圈很多,且每种线圈各有优缺点,使 用对象也有所不同。从人体收集信号是射频线圈的功能 之一,在线圈采集信号的同时,也在收集噪声,噪声主 要来源于被检体,只有合理选用线圈,才能使这部分噪 声大大削减。线圈大小对信噪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 此我们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临床对FOV要求的前提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择与被检组织充分贴近的线圈,以获得更佳的信噪比。
矩阵320×288 层数80-120层
骨关节特殊扫描序列
3D-PD-SPACE
1.该序列基于3D-TSE序列,拥有TSE的对比度 2.采用较小的可变翻转角降低SAR(比吸收率) 3.可薄层扫描(0.8mm)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高,对
肌肉、肌腱有良好的显示,能较好地反映半月板、 韧带与其周边结构 4.通过薄层重建技术可以充分显示外侧副韧带、腘肌 腱及腘腓韧带等结构
肘关节与线圈之间的对应关系
肘关节冠状位定位线
1.横断面上定位,平行于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矢状面上平行于肘关节长轴 2.频率编码置于左右方向,消除静脉搏动伪影 3.外伤患者肘关节不能自然伸直,如按常规定位不能显示正常解剖结构,应根
核磁共振(MRI)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核磁共振(MRI)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发表时间:2020-08-11T07:36:55.048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7期作者:瞿会竹[导读] 研究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MRI)的效果及患者影像学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 650000摘要:目的:研究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MRI)的效果及患者影像学特点。
方法: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上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间,均在治疗中实施MRI及CT诊断,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总结疾病患者影像学特点。
结果:80例患者经CT诊断共检出68例,检出率为85%,MRI诊断共检出78例,检出率为97.5%,CT检出率明显低于MRI,且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结论: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应用MRI的准确率及可靠性更高,能够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及软骨损伤,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影像学特点;分析作为下肢负重关节,膝关节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出现损伤,而年龄的增加会使人出现骨质疏松,发生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及骨性损伤的概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多种后遗症,比如骨性关节炎等,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还会降低膝关节活动能力[1]。
临床上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为CT及MRI,其中CT具有诊断时间短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但是对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隐匿性骨折却无法准确检出,若患者合并有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应用CT诊断具有一定的漏诊率[2-3]。
为此本文研究了在膝关节损伤中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的价值,并分析了患者影像学特点,希望提高疾病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为我院在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其中有4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高者70岁,年龄最低者22岁,均值计算后为(40.1±10.5)岁,病程最长4天,最短12小时,均值计算后为(2.08±0.18)天,患者出现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不同,其中有40例为交通事故伤,24例为重物砸伤,剩下的16例为坠落伤。
什么情况下用核磁共振检查膝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情况下用核磁共振检查膝盖
导语:听医院的大夫说过,经常会看到很多和患者在们正上看了好几个月的膝关节,都没有好,总是感觉到不舒服,有时候会特别的疼,严重的人甚至都伸
听医院的大夫说过,经常会看到很多和患者在们正上看了好几个月的膝关节,都没有好,总是感觉到不舒服,有时候会特别的疼,严重的人甚至都伸不直腿了,经常是自己不重视一直拖到严重了才知道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了。
就是因为自己的不重视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然后就导致了膝关节的病变。
急性损伤体格检查的局限性
体格检查一直是医生诊断患者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很多膝关节损伤的患者,由于急性损伤,肿胀、疼痛,常规的体格检查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临床医师选择求助于新技术成为合理之举。
磁共振可较好显示软组织
核磁共振(MRI)可以较好地显示膝关节软组织,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的损伤情况,且属于无创检查,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
但因价格较贵,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接受。
目前,磁共振价格已经有所下降,我院的磁共振价格是600元,尽管还是偏贵,但对于x片未见异常、且患者症状较重的情况,我们还是建议做个膝关节磁共振的。
什么情况下要做磁共振
近年来,对膝关节损伤诊治方面影响力较大的无创新技术首推核磁共振。
没有一种检查是万能的。
如果不幸发生膝关节受伤,首先应选择正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核磁共振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核磁共振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在膝关节损伤中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效果。
方法:入选5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
根据检查方法分组,为CT组(30例)和MRI组(28例)。
分析两组的诊断正确情况。
结果:CT组诊断正确率86.7%,低于MRI组的100.0%。
检验P<0.05。
韧带损伤的患者T1WI信号表现为高低或低,T2WI表现为高信号。
骨质改变的患者,T1WI显示低信号,而T2WI显示高低或高信号。
软骨骨折患者T1WI显示短信号。
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损伤部位显示低信号。
关节腔积液的患者,T1WI和T2WI信号为阶梯性表现。
上、中、下的T1WI和T2WI为短、长、等信号。
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其图像具有明显的特征。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40-02膝关节结构复杂,起到主要的承重作用,因而十分容易受到损伤[1]。
以往对膝关节损伤主要使用CT、X线等进行诊断。
但以往的检查方法均有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正确诊断。
本研究主要探究膝关节损伤中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
现将研究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是2016年1月-8月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共58例。
根据检查方法分组,为CT组(30例)和MRI组(28例)。
其中CT组男女比例22:8,年龄段25~67岁(45.9±3.4)岁。
MRI组男女比例19:9,年龄段23~65岁(45.6±3.1)岁。
两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检验P>0.05。
1.2 方法CT组:使用CT机。
患者膝关节稍微弯曲,并进行抬高至适当位置。
层距1~2mm。
扫描膝关节位置,将数据传输至电脑后分析。
MRI组:使用1.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
常规矢状面T1WI(TR/TE=300ms,17ms)。
矢状面T2WI(TR/TE=4000ms,102/Ef)。
骨科核磁扫描方法和注意事项
肘关节MRI体位3
当患者肘关节因疼痛或挛缩而导致伸直显著受限时,肘关节可屈曲90 度放在胸前,这种体位易产生呼吸带来的运动伪影,因此应做好固定 准备 膝关节及小腿下方垫大三角海绵,提高病人舒适度,为检查赢得更多 扫描时间
序列 FOV COR T1WI 10-12 COR FSPD 10-12 SAG FSPD 10-12
层厚 2mm 2mm 3mm
层间距 0.2 0.2 0.3
NEX 1-2 2-3 2-3
矩阵 288*192 288*224 288*224
风湿性关节炎
序列 FOV COR T1WI 28-30 COR STIR 28-30
膝关节冠状位定位线
1.在矢状面定位像上定位冠状面定位线,轴位上定位线平行于双侧股骨髁 后缘
2.FOV以髌骨下缘为中心,扫描范围自髌骨中心开始向后包括部分软组织 3.频率编码位于左右方向,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4.冠状面是诊断内外侧副韧带的主要依据,也用于诊断半月板及交叉韧带
的病变
膝关节横轴位定位线
1.在矢状面图像上定位横断面,自髌骨上缘髌上囊至胫腓关节面 2.横断面定位像上调整旋转角度,冠状面上调整左右位置 3.频率编码位于前后方向,并且添加上下饱和带,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4.横轴位是评价髌骨后缘软骨的最好方位
表面线圈: 直接放置于所扫描部位表面,覆盖范围小,
敏感度不均匀,距离线圈越近信号越强,距离线 圈越远,信号衰减迅速
相控阵线圈: 扫描范围大,多个线圈单元组成,较表面线
圈具有更高信噪比,数据采集量大,对系统要求 高,图像本身信号不均匀,需进行后处理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