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期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期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基本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类复习、对比复习、实践演练等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复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字词复习(1)重点字词:根据课本和课后练习,选取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复习。
(2)字形辨析:对比形近字、同音字,提高学生的字形识别能力。
2. 第二章:语法复习(1)句子结构:复习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提高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
(2)句子类型:复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子类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句子表达思想。
3. 第三章:修辞手法复习(1)比喻:复习比喻的定义、种类和用法,提高学生的修辞表达能力。
(2)拟人:复习拟人的定义、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
4. 第四章:阅读理解复习(1)文章内容理解: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文章结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5. 第五章:写作复习(1)写作技巧: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描写等。
(2)作文训练:进行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分类复习: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
2. 对比复习: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3. 实践演练: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
五、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章的授课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一章:课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字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字词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词义。
2. 诗文理解: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古诗意境的体会: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妙意境。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诗文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两首古诗,体会节奏和韵律。
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6. 练习巩固:学生默写课文,教师点评和指导。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
第二章:课文《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字词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词义。
2.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描述的草原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描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描绘自然景色,提高表达能力。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草原的印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复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对本册语文中的生字词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语法复习: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句子理解:通过对句子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4. 课文复习:选取部分重点课文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写作技巧:复习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熟悉,写作技巧的运用。
2. 难点:语法知识的运用,句子理解的深入,写作的创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个人自主学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生字词复习2. 第二周:语法复习3. 第三周:句子理解与分析4. 第四周:课文复习5. 第五周:写作技巧复习注意事项:1.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提高运用能力。
3. 定期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字词、语法、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周期:每周末对本周复习内容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辅助资料:生字词卡片、语法图表、句子理解案例、优秀作文选等。
3. 多媒体资源:课件、视频、音频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语文园地六《叙事作文复习课》语文S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叙事作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动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勇要包括三个方面:
1.通过回顾和总结上学期学习的叙事作文技巧,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分析优秀叙事作文的特点和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叙事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确定小组合作的叙事作文的主题、情节安排、人物描写等。
3.小组合作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写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篇叙事作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1.学生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3.通过互动问答和讨论,解答学生关于叙事作文写作的疑惑,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叙事作文的写作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教师可以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5篇
语文s版六班级下册教案5篇教案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
要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s版六班级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语文s版六班级下册教案1最终的姿势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生疏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终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衬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终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衬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1.“5.12〞大地震的概况,同学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同学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课前观看汶川大地震相关录象图片[课件] 课前5分钟(眼保健操)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2:25—2:30出示词语:废墟坍塌塌陷尘埃震撼诠释生死攸关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课件]指名读师:词语是有味道的,如何能读出词语的味道生:想象画面读。
师:真是个银点子,你来试试,可以吗指名读师:其实要想读出词语的味道还有个金点子,那就是将词语放进句子中,谁来试试出示句子:2021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特级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秀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 ),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他用生命( )了( )的( )。
[课件]师:完全正确,有声有色,一起来体验!齐读。
二、精读课文(一) 师: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2:30-2:40生:这是什么样的姿势师:学贵有疑,学贵有法!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朗读,圈画出相关语句。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
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黑板等。
3.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步骤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词义理解和用法训练。
步骤三:课文理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进行整体理解。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课文运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的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步骤五: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后,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后感或写一篇类似的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目,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评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计划核心提示: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两个班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两个班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神话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
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学习链接”,全册安排“安排“学习链接”五次,分别在11课《飞天梦圆》、16课《穷人》、21课《青花》、22课《陆羽与<茶经>》、23课《敦煌壁画》。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
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分析其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以及商鞅南门立木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
你们听说过商鞅吗?知道他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吗?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和词义。
2.学生自主练习生字词,教师检查。
四、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初衷。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寓意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商鞅南门立木的现代意义》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二、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插图。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国历史。
2.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教育意义。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一起看看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欢迎查阅!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_个生字,会写_个生字.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__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__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__的精彩人生.二. 交流资料:师: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关于__的资料以及小故事,谁先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__是一个怎样的人?清廉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热爱革命事业……师:__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_35年1月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贫穷清苦贫苦清廉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三. 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矜持不苟:庄重谨严,丝毫也不精选.企望:期盼,希望.3.指名朗读,检查预习.四.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 自由读课文初谈体会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交流感想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__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预设点一: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生1: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__〝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生2: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 师: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说明了不仅是__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生2: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预设点二:第2段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这一部分是了解感受__高尚的革命情操的一个关键点,__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命工作所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可见__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品读,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师:从__被捕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满肚子热望〞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__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__当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他们看来__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但是事实是__清贫一生,清廉一生.生2:〝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__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生3:敌人搜遍全身之后只发现了一块表和一支笔,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__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__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师追问:__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生:〝表〞和〝笔〞都是__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__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预设三:__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学习这一部分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品读体会.同时要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生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__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钦佩.生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我也理解了__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师:是啊!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那么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生:国民党士兵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__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确定__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入情入境)预设四:第九段补叙内容师:故事到第八自然段看似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补叙第九段内容呢?(谈到这一部分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故事以及生活实际去品读体会.)生:交待__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进一步说明__的清贫.生:这几件〝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被保藏着,而且被__是为〝传家宝〞.这就是我们清贫一生,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啊!二.再谈清贫升华情感师: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生1:清贫关键在清,这是一种人生信念.生2:清贫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品德修养.生3: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三.拓展阅读提升认识师:孩子们,__之所以能够一生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深爱着我们可爱的祖国.(出示拓展文章:《可爱的中国》片段节选) 师: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__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__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四.结束语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__将清贫做为自己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这种革命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五.作业__--这个名字更多地是与一种精神连在一起的,成为历史的一个闪光坐标点.直到今天,我们想起他,想起他的〝清贫〞,仍能感受出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一种纯粹和高尚而震撼.因为他的高尚情操和革命信仰是无数革命先驱所具备和追求的.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革命者的精彩人生故事.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的崇高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__是个怎样的人?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__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重难点分析:1.学_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2.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__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人物,讲述故事,新课导入.1.讲述__的故事.(注重他在狱中的经历,强调他的为人品质.)课件展示2.__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何谓〝清贫〞?出示课件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的意思.课件展示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的主体是〝一桩趣事〞,是详细介绍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体介绍自己的观点和情况.三.品读〝趣事〞部分,朗读对话,品味语言,加深理解.1.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简要说出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2.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课件展示3.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国民党士兵的凶恶.贪婪,体会__的从容.淡定和对国民党士兵的蔑视.4.圈划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课件展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重点词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会:(1)体现国民党士兵贪婪的;(2)体现国民党士兵凶狠的;(3)体现__从容镇定的;(4)体现__清廉为公的;(5)体现__对敌人蔑视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认读重点生字新词.2.复述一件〝趣事〞.教师了解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人称的变化.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让学生谈谈感受.课件展示学习提示:从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联系有关的语句来谈一谈.学生谈感受时可以从__的角度来谈,也可以从革命者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的角度来谈.2.品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对__〝家底〞的补充叙述有什么表达作用?.课件展示3.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前面的内容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注意让学生关注这样几个点:(1)__的〝清贫〞与〝洁白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2)〝战胜困难〞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三.升华认识,拓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1.__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课件展示2.〝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课件展示3.有人说__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课件展示四.拓展延伸.1.阅读郭沫若盛赞__烈士的话.课件展示2.小话题.思与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课件展示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1.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重点难点:1.通过事情的发展,使学生能理解父亲为什么逼孩子跳水,并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出孩子是否也能理解.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及写作方法的特殊之处.教学过程:一. 谈话质疑,激发兴趣谈话: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跳水》一课,你还记得故事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他们谁是主角吗?2.既然父亲是主角,为什么在文章中所占笔墨却并不多,却主要描写了小男孩?二. 处理字词,扫清理解障碍出示:取乐放肆提问:这两个词都是说的谁?请用因为??所以??表达出示:桅杆教师:结合图讲解桅杆的高度出示:不知所措提问:什么意思?三. 体会危机.渲染气氛1.课件出图——航行的轮船和甲板上的人和猴谈话: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在甲板上.学生:指名读1.2段,思考:猴子为什么要摘孩子的帽子?2.教师:猴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可为什么小男孩最后也爬上了桅杆?3.学生:默读课文3—6段,找到相关的语句说明(拿帽子水手起哄好面子失去理智等)4.教师:爬上桅杆也没关系,怎么就变成了小男孩跳水呢?为什么他要跳水? 从哪看出他处境危险?5.学生:读课文5.6.7段,课件出示重点句,指名读:你想通过读告诉我们什么?理解当时的危险程度.6.课件出示第7段,能不能去掉两个关联词?体会危险的程度,推进理解后面毫无退路的选择7.提问:我们在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了危险,那小男孩呢?他有没有意识到?你从文中的那个词知道的?(理解醒悟,字面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师:刚刚还只顾着拿到帽子的孩子,这时双手是毫无攀附,双腿开始摇摇晃晃,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孩子们这才是最可怕的呀!提问:现在的处境可以用一词来形容是什么?(千钧一发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万分紧急等)8.谈话:是啊,这是多么危险的一幕呀,必须要想办法赶紧救下孩子!(随即指名)你有办法吗?你呢???我们无能为力,水手们也不知所措.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孩子失足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后果??四. 深入文本,品味人物品质1.谈话:事情好像已经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2.学生:默读课文第9段,有什么让你困惑的地方?(引导孩子质疑出本课难点:为什么枪口指向孩子?会不会真的开枪?孩子听到之后会怎么想?根据学生提出的疑点,随机处理,重点讨论问题,船长不是孩子的父亲吗?当他用枪指着自己的孩子时,孩子会想些什么?相信父亲,不管是埋怨还是后悔,这一刻剩下的就只有服从了)3.谈话:就在孩子跳入海中的那一刻,水手们也跳了下去,尽管在海水中只有短短的40秒钟,却仿佛让人们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所幸的是孩子终于得救了.4.学生:再读第9段,思考: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说明.(随机处理语句:船长机智在哪?从哪看出冷静?父亲真的会开枪吗?果断比较难,教师可以设疑:从走出船舱看到那危险的一幕,到命令孩子跳水他凭什么做出的决定?)(找到生存的概率,理解短时间的决定所透露出的果断,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孩子会游泳)指导朗读,你想像一下,是你最亲近的人站在那个横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怎样对他说?你希望他快点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5.教师:在这么危机的时刻,在关乎到自己亲人生死的时刻,船长竟然能想出了这么一个看似绝望的办法,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足以证明他确实是一位处事冷静.果断的人.也难怪他能够带领船员们闯过大风大浪平安环游世界了.五. 升华感情,体会写法1.提问:作为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此时此刻才登场?如果父亲一直站在甲板上还会有后面的故事吗?如果让你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你应该怎样说?(出示课件导图)(通过这样的思考,使学生再次回顾全文,认识到前面的的描写是为了父亲的出场做铺垫,学生能够按顺序说出主要内容)2.提问: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两个故事都是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但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孩子理解出一个是事发突然,一个是逐步推进)3.谈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就是为了父亲的出场做铺垫,作者写主人公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却让整个事情化险为夷.作家用这样的描写告诉我们,写作要真实.自然,而我们也明白了,写事情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境来写,这样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4.提问:学完了这篇文章,不论是在情感上或写作上都有了新的收获,能说说你的想法吗?5.教师总结提升:作为老师,学完文章我也有些话想对你们说:孩子的冲动做法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我们要引以为戒.而水手们虽说与孩子很熟悉,就像我们同学之间,但开玩笑也要适可而止,否则也会伤及性命. 我更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像船长那样处事冷静果断的人.板书设计:_.跳水情况危急-----急中生智-----处事冷静.果断孩子船长父亲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母语的情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写作练习的完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
(2)课外阅读: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1)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讨论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3)进行写作练习。
3. 第三课时:(1)朗读课文,回顾故事情节。
(2)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3)进行课外阅读推荐。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毕业总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S版毕业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汉语拼音【复习要点】:熟悉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26个字母的大小写。
(1)掌握拼写规则:如j q x y与ǖ相拼,两点省略。
(2)区别两拼法和三拼法。
(3)能区别音节中的声母、韵母。
(4)熟悉六年级上下册生字,能读拼音写汉字。
(5)26个字母大小写能互化。
【复习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2.韵母:(24个)①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②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特殊韵母)③前鼻韵母(5个):an en in un ün④后鼻韵母(4个):ang eng ing ong3.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二、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按顺序背诵和默写26个大小写字母。
(1)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2)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第二课时拼读规则一、掌握拼读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gòu zào láng bèi qūgǎn hóng qí构造狼狈驱赶红旗(2)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
Piào liang qiǎo miào xiǎo jiàng biān jiāng漂亮巧妙小将边疆二、读准声调。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学会欣赏课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1课:《草原》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2课:《三亚落日》1.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美之情。
第3课:《古诗两首》1.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诗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4课:《小英雄雨来》1.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叙事手法,理解雨来的勇敢品质。
第5课:《一夜的工作》1.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观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课文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25个生字, 认识绿色通道中的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1出现的成语。
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 同上教学重难点: 梳理整合并进行归类拓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 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一)读准字音1.蘸骚彤锲惬曳潇醺漉兀(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回忆一下出现在哪篇课文里。
2. 综合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依恋(àn àn)哺育(pǔ bǔ )纯洁(ún ún)收敛(ǎn ǎn)湛蓝(zàn àn)悄然无声(ǎo āo)(1)冬天深褐(hè kè)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2)船两头都系(xìjì)着绳子。
(3)小山似的涌浪前赴后继、锲(qì è)而不舍地扑向堤(tí dī)岸。
(4)在洞里走了一转(ǎn àn), 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5)这股带着潮气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è è)意。
(二)掌握词语荡涤灌溉逊色洋溢收敛玫瑰一盏石凳嬉笑过滤恬静湛蓝罗甸杜鹃油桐臀部石笋磅礴蜿蜒哦悄然无声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呢喃细语突兀森郁玉屑银末如痴如醉蔚为壮观崇山峻岭赤朱丹彤1. 自由轻声读, 指名读2. 选用上面的词语填空。
(1)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用纯洁的清流()花的国土, 用()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三亚()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 一点儿也不比日出()。
它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它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它像跳水员那样, 以一个()、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烟台北面临海, 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重点:1. 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写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学生练习册、笔、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
Step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将本节课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并解释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然后,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以巩固所学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和点评,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Step 4: 写作训练(15分钟)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中的人物或情节为基础,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表达观点。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反思。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和改进。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可以通过课外作业或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掌握程度。
3.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019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六(2)班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25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1出现的成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一)读准字音1.蘸骚彤锲惬曳潇醺漉兀(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回忆一下出现在哪篇课文里。
2.综合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依恋.(liàn niàn)哺.育(pǔbǔ)纯.洁(chún shún)收敛.(liǎn niǎn)湛.蓝(zàn zhàn)悄.然无声(qiǎo qiāo)(1)冬天深褐.(hèkè)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2)船两头都系.(xìjì)着绳子。
(3)小山似的涌浪前赴后继、锲.(qìqiè)而不舍地扑向堤.(tídī)岸。
(4)在洞里走了一转.(zhuǎn zhuàn),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5)这股带着潮气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xièqiè)意。
(二)掌握词语荡涤灌溉逊色洋溢收敛玫瑰一盏石凳嬉笑过滤恬静湛蓝罗甸杜鹃油桐臀部石笋磅礴蜿蜒哦悄然无声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呢喃细语突兀森郁玉屑银末如痴如醉蔚为壮观崇山峻岭赤朱丹彤1.自由轻声读,指名读2.选用上面的词语填空。
(1)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纯洁的清流()花的国土,用()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三亚()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
它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它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它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烟台北面临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句型的用法。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古诗两首》1. 学习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第2课:《春日》1. 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 学会课文中涉及的词语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第3课:《匆匆》1. 学习课文中的时间序列和修辞手法。
2.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
第4课:《古诗两首》1. 学习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第5课:《长城》1.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学会课文中涉及的词语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方面的表现。
201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语文全册教案
1 鲧禹治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
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介绍《山海经》【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②比较字形:壤嚷攘4、理解词语【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词语二、研读课文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集锦15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集锦15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教学准备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
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
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容易。
从一方面…….另一方面……)3、面对重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备课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朗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大胆、丰富的想象,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个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中的成语。
3、掌握练习中的题型,在做题中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重点:注意多帮一下后进生,让他们赶上大家。
复习课时:总共3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
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复习过程(一)激情导入,乐中求学1、激趣——回顾课文本单元神话传说,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大胆、丰富的想象,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回顾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谁?读读五篇词语,你分别想到了谁?2、导思——感受形象鲧:用赶退洪水的方法来治理河水;禹:用导引洪水的办法引流入海。
(善良正义,不怕困难,为民造福,乐于奉献”)大卫、夸父、普罗米修斯3、成语积累——开放形象以上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形象特征的,除了这些之外,根据你课外的积累,你还知道那些成语也是描写人物特征的?(二)着眼整组,明确目标(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1、课文要点:①《鲧禹治水》:善良正义,不怕困难,为民造福,乐于奉献;②《大卫》:聪明机智、正直勇敢、不畏强敌;③《夸父逐日》: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意志顽强;④《天上偷来的火种》:不畏强敌,勇于牺牲(课文顺序:无火—盗火—受罚—获救)2、人物要点:鲧:用赶退洪水的方法来治理河水;禹:用导引洪水的办法引流入海。
(两人共同的特点是“善良正义,不怕困难,为民造福,乐于奉献”)3、阅读句段1、P5: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地域广、时间长、很艰难)2、P9:(比喻句——①表达作用;②仿照写一写)①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②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③他的声音如同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3、P4:第九段(见练习册P2;中心句)4、P10:《夸父逐日》的背诵、理解。
5、P21:《仓颉造字》(①在文中勾划出过渡句;②文中先后讲了仓颉用哪些办法来事?③勾划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照写一个;④为什么仓颉造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⑤找出文中如“笔墨纸砚”的词语;)通过刚才的人物感言,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这些人物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
下面,就让我们回过头读读课文中的这些重点句,看看作者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如此有血有肉?(四)同类拓展、深化提高1、易错字词2、同音字辨析3、按要求写词语4、选词填空5、词语搭配(五)单元小结、学法迁移单元复习课通过单元小结,旨在提高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学习、阅读的真实需求,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溪水长流”的方法与策略引导)例: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按照四步骤进行学习:(全体朗读)回顾课文——人物感言——抓住细节——人物描写、感受形象提炼形象分析形象塑造形象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复习备课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朗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严守规则,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为建设社会做出贡献。
2、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个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中的成语。
3、掌握练习中的题型,在做题中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重点:注意多帮一下后进生,让他们赶上大家。
复习课时:总共3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
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复习过程(一)激情导入,乐中求学1、激趣——回顾课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为了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回顾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谁?读读词语,你分别想到了谁?2、导思——感受形象商鞅——南木立木取信于民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黑人大哥——模范地坚守公德美丽的规则——自觉遵守规则3、本单元成语积累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勃然大怒声名鹊起哀鸿遍野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忧心忡忡成千上万密密麻麻(二)着眼整组,明确目标(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1、课文要点:①《商鞅南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②《狄仁杰公正护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③《出色的老师》: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④《美丽的规则》:规则之美、人性之美2、人物要点:3、阅读句段1、P29第三题体会句子的意思。
2、P33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3、P37第三题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P39:《美丽的规则》的题目的含义。
5、P43:积少成多背诵默写(四)同类拓展、深化提高1、易错字词2、同音字辨析3、按要求写词语4、选词填空5、词语搭配(五)单元小结、学法迁移单元复习课通过单元小结,旨在提高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学习、阅读的真实需求,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溪水长流”的方法与策略引导)例: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按照四步骤进行学习:(全体朗读)回顾课文——人物感言——抓住细节——人物描写、感受形象提炼形象分析形象塑造形象六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复习备课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个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中的成语。
3、了解人们是怎样去思考、探索、创造、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习作者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特别是体会说明方法。
4、掌握练习中的题型,在做题中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重点:注意多帮一下后进生,让他们赶上大家。
复习课时:总共3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
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复习过程(一)激情导入,乐中求学1、激趣——回顾课文好奇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包括大科学家拉曼。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一起感悟动人的画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回顾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谁?读读词语,你分别想到了谁?2、导思——感受形象人物分析:两个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理服人;孔子:实事求是,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本单元成语积累乐不可( ) ( )云( )志 ( )不应求坚持不( ) ( )号( )令水土不( )(二)着眼整组,明确目标(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1、课文要点:《两小儿辩日》:学习古人探索自然规律,勤于观察、思考的科学态度和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体会“学无止境”(孔子不能决也!)②《飞天梦圆》:了解“神五”“神六”“神七”的相关人物(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③《种瓜得豆》:了解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能准确找出相关的语句。
(打比方、举例子、举数字)④《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对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体会、理解。
3、阅读句段1、《两小儿辩日》一文的翻译、理解;①两小儿对太阳远近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服对方的?②翻译部分重点语句2、练习册P32上面“阅读练习”。
3、P61第2题4、P61:(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一句话的理解。
5、P67:关联词运用(因果关系)(四)同类拓展、深化提高1、易错字词2、同音字辨析3、按要求写词语4、选词填空5、词语搭配(五)单元小结、学法迁移单元复习课通过单元小结,旨在提高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学习、阅读的真实需求,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溪水长流”的方法与策略引导)例: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按照四步骤进行学习:(全体朗读)回顾课文——人物感言——抓住细节——人物描写、感受形象提炼形象分析形象塑造形象第四单元情暖人间复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人物形象,重新感受人物身上的高尚人格精神。
2、积累词语,结合课文学会理解,学会运用。
3、重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阅读分析的训练。
4、进行片断训练,学习运用本单元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3课时过程展示:一、整体浏览1、激趣——回顾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表达人间真情为核心的。
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他们是谁吗?2、导思——感受形象桑娜及渔夫坚强、善良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温迪及其外公:总想为别人做些什么哈威尔船长:坚毅果忠于职守3、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
二复习古诗1、小组检查背诵,摘抄古诗下面的注释。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谈谈每首表达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朋友间关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老朋友渐行渐远后作者的思念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别后怅然之情。
三、复习词语1、在本单元应学会了哪些词语。
指名读每课中词语采集。
重点指导理解:忐忑不安、囫囵吞枣、栩栩如生、巍然屹立等词2、同桌相互听写字词。
四、重点指导本单元刻画人物的方法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举例感受1、《穷人》中的心理活动及人物表情描写的句子。
2、理解重点语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谈碰壁。
《船长》中最后两段。
五、同类拓展、深化提高1、同类拓展——出示《背影》选段,学法迁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读读《背影》选段,说说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你的心?(2)、从这些细节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六、片段练习,习作迁移写你与同桌发生的小事。
六、单元小结就阅读而言,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就写作应用而言,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
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复习备课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朗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本单元主要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学习时,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关键词句,去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中华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