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详解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材料一:2015年10月北京等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雾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据报道,雾霾频发的原因,有30%是因为汽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占到了40%以上,此外餐饮行业产生的油烟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的无序焚烧也是重要的季节性因素。

有关专家指出,雾霾的肆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整体环境趋于恶化,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1)根据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雾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一场雾霾危机,给人们的饮食出行、卫生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趋文明、科学、合理。

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2)简要说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所体现的矛盾观。

材料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有效的减少地面扬尘,净化空气,降低雾霾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

35年的持续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但在部分地区防护林的质量却在下降,主要问题表现为:林龄单一,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林层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养功能缺乏;林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答案】(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人们缺乏科学观念,无序生产,破坏了环境。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人类生产活动,违背自然规律。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人类在空难面前不断总结,吸取教训,促进社会的进步。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人类在灾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灾难的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答矛盾具有普遍性,人类能够认识矛盾并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也可给分。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精品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精品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世 界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的 真
①产生: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客正 观统
②本质:客观的物质体系集中 基本构成要素 体现
地理要素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世 界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一 性 在 于

③发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3)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主观世界
质 性
精选课件ppt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精选课件ppt
16
(2010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 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精活选课动件pp具t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7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精选课件ppt
1
生活点击
精选课件ppt
2
材料一:自2010年9月23日以来,山东遭遇百年一遇旱灾,全省超半数冬小麦受旱。 旱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 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已安排抗 旱资金7.28亿元,投入抗旱劳力253万人,动用泵站4450处、机动抗旱设备76.9万 台套,投入抗旱水源近30亿方。根据山东省抗旱方案,全省计划2月底前新建水源845 处,延伸470处远距离输水管网,并落实好充足的拉送水车辆。沿黄地区充分利用黄 河资源,在黄河委的统一安排下去年年底开启菏泽地区的阎潭闸,至今共有20座黄河 涵闸开启引水抗旱,共引黄河水10.67亿立方米,创近10年来同期之最。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必记基础知识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必记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必记基础知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四、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物质是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形态。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及其也具有客观的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

B、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A、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此,运动是、的和。

B、静止的相对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和。

C、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C)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规律是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

规律是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人可以在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哲学主观题答题的一般原则:世界观+方法论+结合材料★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主观题常见问法:请使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实行分析。

(p41的蓝色虚框)《唯物论及第一单元课堂小测》16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它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根据(依据、针对、伴随、随着)……客观实际(国情、现实、形势)的变化,我们制定的主观的路线、政策、方针、计划、战略、思想观点等也跟着改变。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观)它要求人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准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制定的主观的路线、政策、方针、计划、战略、思想观点等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或指导作用(或推动……的发展,例:促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理解运动把握规律(辩证唯物论) p33优化设计p30.10主观题常见问法:①使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谈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②使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结合材料分析)例:因为破坏了生态,人们遭受到惩罚。

保护了生态,促动了发展。

拔苗助长等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能够在理解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世界观)。

它要求人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方法论)。

+(结合材料分析)例:科学抗灾,取得成功。

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趋利避害。

事半功倍、疱丁解牛、抽薪止沸等。

(附: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P31~32(很少考主观题)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真理的知识点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真理的知识点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真理的知识点(一) 辩证唯物论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高二政治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高二政治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部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部分)

D
例9、(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例10、(2011.苏北四市二模)下列格言、警句与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 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考点梳理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
促进作用,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 2、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追求幸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认为,只要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 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 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追求幸福的过程。
答案:(3)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对幸福的追求也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和动力,在生活的历练中,人们不断调整对幸福的认识。 (4分)
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
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因此,幸 福感作为人的意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人感受幸福、催 人奋进。(2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网络构建】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展示】1.物质: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本课概览】【问题梳理】1.如何理解哲学的“物质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分别是什么?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有哪些?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有哪些?4.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可知性?【疑难解析】1.对物质含义的理解(1)概念提示 “客观实在”包括客观性和可知性两个方面;不能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概念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是指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3.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正确理解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示(1)规律无好坏之分;(2) 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3)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规律、规则与定律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上课讲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上课讲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辨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主要原理一、辨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中必须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属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原理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总结特色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总结特色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2.认识论哲理归纳与总结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 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
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
C
2.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 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 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 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田家庵区庞氏家庭农场”于2013年4月24日经淮南市工 商局山南工商分局曹庵工商所申请注册登记,是淮南首 个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搞的是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它的主要劳动力仍是家庭
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可以方便农场经营决策,提高效
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必修四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知识篇)

必修四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知识篇)

6
认真整理,只为照亮你前行的路!加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知识提纲
[考纲再现]
(唯物论部分)第 5 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飞夫不动——芝诺
飞乌之影(景),未尝动也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来颜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卧看满天风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认真整理,只为照亮你前行的路!加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知识提纲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纲再现]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机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物质与运动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
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1.材料分析: (1)材料首先列举了传统民本思想的论述,从而可以看出其内涵在不断变化; 从专家点评部分可以看出传统民本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为阶级统治服务 的。 (2)材料又指出了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在专家 点评部分指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立足于实践,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还 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设问分析: 从三个方面把握设问,一是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思想 发展历程; 二是“如何体现”,属于体现型试题; 三是“人类认识过程”,点明了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认识发展的知识(真 理观)。 3.理论依据: (1)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 (2)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无限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 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 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 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 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 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 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 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 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 认识过程的。 材料给我们什么认识上的启发?

【复习】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

【复习】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

4.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认识的多样性与真理的唯一性
5.认识(认识运动)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P47
P48-49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P88“专家点评”
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就不同。 P98
认识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原理的同义表述:
1. 认识活动的特点原理
2.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 3. 认识的特点原理 4. 认识过程的特点原理 5. 认识运动的特点原理
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等不同的哲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 P38
真理的具体性原理
真理的条件性原理
方法论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我们对待谬误的正确态度 认识的反复性及具体内容 认识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及具体内容 认识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原理的方法论
特别提醒: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①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边界。 ②相伴而行:由于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辩证唯物论
第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及每个特点的具体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及方法论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真理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讲义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考向】【复习策略】1.本单元的复习一定要切实区分唯物论与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主要立足世界的物质性,整合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以及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论主要立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凸显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

本单元的复习要学会采用原理罗列法和观点辨析法。

所谓罗列就是将基本原理罗列梳理,通过教辅中的具体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在整合,纠错。

辨析法主要针对选择题,针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罗列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课堂进行辨析。

2.从整个教材看,本单元是学习哲学的起点,是建立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所以几乎一切哲学试题的考查都会立足此单元,放眼全书,特别是辩证法。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处理好唯物论、辩证法与唯物历史观的区别,特别不能在基本原理上发生混淆。

3.掌握了世界的本原,了解了世界的客观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所以此单元应该立足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整合相应的时事材料。

①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具体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利用规律的知识,来分析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分析我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③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经验,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结合“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⑤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及包容性发展理念,认识意识的作用。

⑥结合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国区域发展措施以及太空探索的实施,分析认识的形成过程。

【考点解读】注:1、本单元三课共12个考点;2、请同学们结合考点认真阅读、思考、批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注意:①把握物质概念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

把握唯物论体系(物质观、运动观)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 点 1
把握思维的奥妙
决定作用 考 点 5
概念 世界的 物质性 概念
本质
物质
能动作用
意识
能动作用
起源 生理基础 内容 能动地认识世界 能动地改造世界
考 点 2 与物质
运动
相结合
与静止 含义
考 点 普遍性 3
规律
客观性
考 点 4
主观能动性
【要点详解】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意义
人不但能够①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②创造出世界上 没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
①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②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从认识世界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 反映客观存在。 从改造世界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 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③从唯物论看:意识的反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受物质决定作 用的制约。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物质决定作用为前提。 ④从辩证法看:意识不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唯一因素。事物的存在 和发展是多种条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就是在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反映≠反应
【要点详解】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表现 ①目的性:一定目的——确定目标、行动方式、行动步骤 ②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物质决定意识,c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1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有时候以方法论设问) (2)意识能动作用(有时候以辨析出现) 比如,是不是发挥了意识作用就能建成魅力中国? (不是,意识、物质、规律、主观能动性、自然界 物质性等; (3)规律相关知识 (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 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 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供人们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把自己的认识和 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特别提醒:认识的来源、检验标准和目 的均具有唯一性,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活动直接经验、 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实 践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 理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 认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真理是相对的),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 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②真 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 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追 求 真 理 的 过 程 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 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人类是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了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 实践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6上海政治)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 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 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 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 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 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 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 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 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 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 会到来。
• • • • • • • •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2.自然界的物质性 (1)原理内容: (2)要求: 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 (2)从构成要素来看 (3)从发展上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结论:P30最后一段。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 (2)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梳理】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 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离 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错误)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错误)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 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考点梳理】 (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结论: P37第二段 总之,……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 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2009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 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 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 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 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 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 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 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 实经济意义。(8分) •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 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作用、能动性)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反映物质)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 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 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于物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结论:P40第三段。
意 识 对 物 质 具 有 能 动 作 用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 客观存在 的反映。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的反映物质;意识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 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 2.方法论要求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或主观与 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事求是。 (2)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 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 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 世界的目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 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求: 把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2)哲学依据:①② (3)要求 :①、②、③、④
(1)①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安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 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 我省的冲击和影响。③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 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 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 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 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 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 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②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 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 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 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④推进文化体制机制、 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 荣。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特点) (1)原理内容: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意义(要求)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014全国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 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 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 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 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 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 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 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 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 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 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 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 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 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 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 才的意义。(10分)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 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 明理由。(12分)
•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 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 •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②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 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意识具有能动地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 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 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 造制造强国需 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 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 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④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 辩证唯物论
【高考考点】
• • • • • • • • •
(4) 物质决定意识 ①意识的起源 (1)哲学的物质概念 ②意识的生理基础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③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哲学的运动概念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能动作用 (3)物质运动的规律 •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①规律的概念 主观能动性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
• 解析: • 本题第(2)问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说明“,答案 具有开放性,可赞成,可反对。 • 如果赞成,则要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的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 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这一原理来说明,从而得出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点的 合理性。 • 如果反对,则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第一,物质决 定意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 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 义观点;其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意识这 一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于实践活动,意识本身并没 有直接现实性。因此观点具有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