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40=6×6+4×1 6×36+28=244(元) 答:租6条大船和1条小船最省钱,最少要 付244元租船费。
提升点 运用优化方案解决问题 1
3.(易错题)方老师和吴老师带领48名同学一起去划船。 大船:6人/条,租金是45元,小船:4人/条,租金是 32元。怎样租船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钱?
48+2=6×7+4×2 45×7+32×2=379(元) 答:租7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最少需要379元。
5

(2)要想使租金最少,第一要尽量租( 大 )船,第 二要尽量没有空座位。
(3)租( )条大船和( )条小船刚好可以坐26人, 此时3租金最少。 2
列式解答:
30×3+24×2=138(元) 答:租3条大船和2条小船才能使租金 最少,最少需要138元。
2. 有40名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限坐6人,租金是36 元;小船每条限坐4人,租金是28元。应怎样租船 最省钱?最少要付多少元租船费?
(3)成人5人,儿童5人,怎样购票合算?
100×(5+5)=1000(元) 160×5+40×5=1000(元) 答:按方案A和方案B购票一样合算。
提升点 2
对比练习
4.某景点门票的售价如下:
(1)成人7人,儿童3人,怎样购票合算?最少需要多 少钱?
(7+3)×100=1000(元) 答:按方案B购票合算,最少需要1000元。
(2)成人3人,儿童7人,怎样购票合算?最少需要多 少钱?
3×160+7×40=760(元) 答:按方案A购票合算,最少需要760元。
1 四则运算
3.括号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பைடு நூலகம்解决租船问题的策 略
R版 4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编排形式具体内容运算顺序解决问题加减混合运算(例1)第一级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例2)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3)第二级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三步式题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5)含小括号的运算引导总结有关0的运算(例6)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1、运算顺序:①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教材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如:98 – 46 + 25 6 ÷ 3 × 98 15 ÷ 5 × 3= = == = =25 × 3 ÷ 25 × 3 12 + 12 – 21 + 312 × 4 ÷ 3 × 23= = == = == = =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36 + 64 ÷ 4 75 + 25 ÷ 5 28 + 120 × 8= = == = =456 × 23 - 360 ÷ 912 × 4 – 20 ÷ 5 134-34 ÷ 34 + 66 = = == = == = =③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100 ÷(4+21)==④推广:小括号里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再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方法算,小括号外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也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方面算。

如:(12 + 36 ÷ 9 )- 2 × 5====注意: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⑤另类表述: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教材P1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教材P13)关于“0”的运算:①“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②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③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④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⑤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 × 0 = 0⑥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 ÷ a(a≠0)= 0⑦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易错题—常考题(附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易错题—常考题(附有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易错题——常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14分)1. 估一估,下面算式中得数大于2000的算式有()个。

504×4;299×7;969+990;812×3;592×3.A.2B.3C.42. 1+2+3+4+5+6+7+8+9+0的和与1×2×3×4×5×6×7×8×9×0的积比,()A.和大B.积大C.一样大3. 两个非零的数相乘的积,与这两数相加的和相比()A.和大B.相等C.积大D.不确定4. 如果△是□的25倍,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A.△×□=25B.△×25=□C.□×25=△5. 与27×0的结果相同的是()A.27+0B.27−0C.0×276. 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和是20,这两个自然数的积最小是()A.19B.36C.517. 如果△是○的20倍,下面算式对的是()A.△+20=○B.○+20=△C.○×20=△D.△×20=○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空1分,共计43分)8.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___,0加任何数都得________.9. 一个数加上0得_____,一个数减去0得_____,一个数乘0得_______.10. 任何数和________相乘都得原数;________加上任何数都得原数。

11. 7×7和7+7的意义________.(相同错误)12. 一个加数=________○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除数=________○________ 一个因数=________○________.13. 225的4倍是________;175比310少________.14. ________减去45得456;239加上________,得数是400.15.比456少278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比29多567;652比最大的三位数少________.16.一件上衣52元,一条裤子45元,上衣比裤子贵________元,上衣和裤子一共________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课件)
=360÷(70-64) =360÷6 =60
1 5 8 × [ ( 2 7 + 5 4 )÷9]
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27+54=81,再计算 中括号里面的81÷9=9 ,最后计算 158×9=1422。
=158× [ 8 1 ÷9] =158×9 =1422
04
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先算二级运算,再算 一级运算。
有括号时,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
教学完毕谢谢聆听
四年级下
第一单元第三节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两重括号的运算顺序
目 录
Contents
01
导入
02
知识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小结
01
导入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加、减、乘、除四种 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先算二级运算(乘除 法),再算一级运算 (加减法)。
96÷12 + 4×2 =8 8 = 16
02
知识讲解
96÷[(12+4)×2]
=96÷[16×2] =96÷32 =3
03
课堂练习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
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面先计 算4×16=64,再计算70-64=6,最后计 算360÷6=60。注意:小括号里面的运 算也是按照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来 计算。
认识符号家族的新朋友小括号“()”中括号“[ ]”
有 小 括 号 “()”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与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96÷(12+4)×2
=96÷16×2 =6×2 =12
括号去掉后如何计 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及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一样的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一样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及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留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依次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1.减法、除法的意义;2.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完成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2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PPT
个数的积:a÷b÷c=a÷(b×c)。 ②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 316+59
=316+(50+9)
作乘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25 × 8 = 200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①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375 ÷ 3 = 125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375 - 59 = 316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算式:59+316=375 减法算式:375-59=316或375-316=59
位置,商不变:a÷b÷c=a÷c÷b。
重点解析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教材第104页第1(1)题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 四则运算
3.括号 第1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R版 4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34源自56知识点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填一填。
(1)330÷15-4×3,先算( 除 )法和( 乘
算(
)法,得数是(
)。
(2)计算49减×[(15+13)÷4]时,1应0 先算(
)法,再 )法,再
21
5950
提升点 1
根据运算顺序添括号
4.根据指定的运算顺序添上括号。 (1)除法――→ 减法――→ 乘法 32×800-400÷25
32×(800-400÷25)
(2)(易错题)加法――→ 减法――→ 乘法 10×126-45+55
10×[126-(45+55)]
提升点 2
巧算24点
5.下面4张扑克牌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可以得到
算(
)法,最后算(
)法,加结果是
(
)。


343
2.比一比,算一算。 54÷(3+6)×2 48-(18÷6+3) 54÷[(3+6)×2] 48-18÷(6+3)
第一组:12 3 第二组:42 46
3.先口述运算顺序,再计算。 307+180÷(34-22) (247-25×4)÷7
(口[1述86运-算(42顺+序74略)])×32825
24?请写出综合算式。
(答案不唯一)8×9÷(10-7)=24
6.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 式成立。
(1)(答案不唯一)(6+6)÷(6+6)=1 (2)6÷6+6÷6=2 (3)(答案不唯一)(6+6+6)÷6=3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00+25×6 144÷6-44 85-26+73 18÷9×8想: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问导读】1、自学课本P1例1。

2、填空。

(1)要求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可以这样做:先求,列式为;再求,列式为;最后求,列式为。

(2)综合算式:根据题意,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3)请在上面的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4)请按标出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提示:在每一步计算中,没有参与运算的数要连同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下来。

3、小结。

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如果算式中既含有乘除法,又含有加减法,先算(),再算()。

【自学检测】1、在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2、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0+75×4-90 360÷40+13×8【巩固练习】1、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30×2 300+240÷6÷5 100×4-900÷15275-15+20×3 60-80÷16×12 280-280÷14+442、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_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_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一、填空题.1. 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________顺序依次运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________,后算________.2. 计算78+5×(34−19),应该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3. 计算24×160+60÷4,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算式应该是________.4. 一个数加上0,还得________;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________;0乘任何数都得________;0除以________数,都得0.5. 63与36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列综合算式是________.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当积和一个因数(0除外)相等时,则另一个因数是()A.0B.1C.2240−240÷3÷5的计算结果是()A.0B.1C.224(380−65×2)÷5的正确运算顺序是()A.除法、乘法、减法B.乘法、除法、减法C.乘法、减法、除法已知○+△=☆,☆÷□=●,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A.○+△÷□=●B.○+☆÷□=●C.(○+△)÷□=●小虎的体重是36千克。

是堂弟体重的2倍,而叔叔的体重是堂弟的4倍。

叔叔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列式是()A.36×2×4B.36÷2×4C.36×2÷4三、判断题.(对的画“√”,错误的画“×”).48×6表示6个48相乘的积是多少。

________.(判断对错)“0”不能做除数,也不能做被除数。

________.(判断对错)285÷3×5和285×5÷3的计算结果相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 100-25-1035+25 60-24 40+20 18+222.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作业设计

二、填一填
1. 在算式 160+137=297 中,160
1.根据 29863+32942=62805 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

)或(
),这是根据

)。
2.一个加数=和-( ) 被减数-( )=

减数=(
)-差
被减数=( )
+减数
3. 小兔子拔萝卜。
计划用时 15 和 137 是(
),297 是( )。
280
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3 305
三、我是计算小能手。(计算加减法并用加减法各部
分间关系进行验算)(3 分钟)
360+180=
860-370=
能力提升
在一道减法算式中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 480,减数 比差多 50,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4 分钟)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答实际 问题。
6×( )=48
( )÷4=25
( )÷15=6
3.根据 58×12=696 可以直接写出另外两道题的得数:
696÷12=
696÷58=
【设计意图】:夯实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利用
关系式求出未知数。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直接写得
数。
二、口算我最强。 (2 分钟)
212+0=
0×41=
0÷51+9=

)、(
(2)一批练习本,卖出 450 包,还剩 230 包,求运 )。 来多少包练习本要用减法计算。( )
三、填表格
(3)一个数减去 48 得 104,求这个数是多少,列式
是 104-48。( )
学科网( 北京) 股份有 限公司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讲课稿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讲课稿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第4、5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学生在前面差不多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计算的试题,并可以举行同一类型题的简单口算,本节课把明白同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咨询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举行教学。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咨询题的策略和办法,引导学生明白数量之间的真正含义。

并且体味到同级四则运算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在感悟、明白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同级四则运算的办法并举行应用。

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的并且,培养学生的观看、分析、概括、计算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建立一具良好的基础。

依照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办法目标:经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记忆探究和交流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过程,感觉解决咨询题的一些策略和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过程中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讲重、难点分析:1、重点:明白掌握四则运算的办法并可以举行应用。

2、难点:归纳惟独加、减法或惟独乘、除法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经过多媒体资源的展示,能非常好的让学生明白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数到量之间的过渡,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的良好适应。

四、讲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雪乾坤”主题图让学生发觉有关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数学咨询题。

经过探索解决咨询题,提升学生认知与思维层次。

进而整理出四则运算的办法。

并可以举行熟练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展示观看—提出咨询题—探索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归纳总结的整体教学思路,符合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
(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
(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