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训练

杨妙新

读吧

[传记]

鲁迅传略

朱正

1920年秋季开学的时候,鲁迅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这事的原委,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里说:“还有一件事,也是发生在一九二0年里,北大国文系想添一样小说史,系主任马幼渔便和我商量,我一时也麻胡的答应下来了,心想虽然没有专弄这个问题,因为家里有那一部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可以做参考,那么上半最麻烦的问题可以解决了,下半再敷衍着看吧。及至回来以后,再一考虑觉得不很妥当,便同鲁迅说,不如由他担任了更是适宜。他虽然踌躇,可是终于答应了,我便将此意转告系主任,幼渔也很赞成。”查鲁迅日记,在一九二0年八月六日项下,记着“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于是这一事也有了着落。

鲁迅早就对中国古小说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从日本回国,在杭州绍兴教书的时候,就利用余暇,辑录了一部《古小说钩沉》,收从周朝到隋朝的散佚小说三十六种。民国元年他到南京教育部工作的时候,就从图书馆借得的《沈下贤集》中抄出《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几篇,也就是开始了收集和整理唐宋传奇的工作了。现在北京大学聘他讲授小说史,他就认真备课,收集资料,编写讲义。他的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成了这一门学科的开山之作。他为讲课而准备的资料后来也以《小说旧闻钞》的书名出版。

因为鲁迅掌握了很多有关古小说的材料,又有他独到的见解,请他来讲这一门课真是找对人了。特别是这时他已经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在青年学生中有很高的声望,更使他的讲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后来也成了小说家的王鲁彦,回忆当年在北京大学听鲁迅讲课的情形,说: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并不十分高大的鼻子给两边深刻的皱纹映衬着,这才显出了一点高大的模样,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定着的。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着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了鲁迅先生的苍白冷静的面孔上浮动着慈祥亲切的光辉,像是严冬的太阳。但是教室里又忽然异常静默了,可以听见脉搏的击动声。鲁迅先生的冷静苍白的脸上始终不曾露出过一丝的微笑。(转引自《传记文学》2006年10期)

命题坊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北大国文系新开小说史这个课程,系主任马幼渔想聘请周作人任教,周作人因为想到家里有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一时也麻胡的答应下来了。

B.大家从鲁迅先生讲述的中国小说史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鲁迅先生连根撕掉了。

C.鲁迅很早就对中国古小说有浓厚的兴趣,他从日本回国,在杭州绍兴教书就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和《中国小说史略》。

D.鲁迅在北京大学讲授小说史时编写的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成了这一门学科的开山之作。他为讲课而准备的资料后来也以《小说旧闻钞》的书名出版。

E.鲁迅先生上课时冷静苍白的脸上始终不露微笑,说课的声音很平缓,用极平常的话讲述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但是学生的心灵被点亮了。

答:B、C

2.联系上文,说明第一段“这一事也有了着落”的含义。

答:“这一事”是指周作人讲的鲁迅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的“原委”;“有了着落”是指有了佐证。

3.最后一段“但是教室里又忽然异常静默了,可以听见脉搏的击动声”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使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用“可以听见脉搏的击动声”,突出了“教室里又忽然异常静默了”,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授课的巨大的吸引力和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

4.就北京大学聘鲁迅先生讲授小说史一事,作者为什么说“请他来讲这一门课真是找对人了”,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条作答。

答:1、鲁迅对中国古小说有很浓厚的兴趣;2、很早就开始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工作;3、掌握了很多有关古小说的材料;4、有独到的见解;5、已经有了研究成果(《古小说钩沉》等);6、已经在《新青年》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7、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收集资料,编写讲义;8、他的讲课深受学生欢迎。

5.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鲁迅先生的上课有什么特点?文章详细写鲁迅上课时的肖像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答:鲁迅先生上课的特点是:1、声音是平缓的;2、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3、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4、他的内容是“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5、他的语言是一些“极平常的语句”,不加褒贬,但学生深受启发和感染;6、他的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鲁迅上课时的肖像:身材不高大,服饰很普通,长相不奇特,脸孔苍白、冷静,没有笑容。作用:既是对鲁迅先生外貌的传神的勾勒,又是用它来反映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更是为了衬托先生的人品、学问和教学风格

中军帐

高考现代文阅读,从2007年开始增加了一块新的内容,叫做“实用类文本阅读”,虽然说是新内容,但是从阅读本身和题目设置而言,与以往的现代文阅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从2007年的全国高考卷《叶圣陶在四川》的命题情况来看,它涉及到考纲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如第17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15题)、“归纳内容要点”(如16题)等考点。我们在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解答本次文段的第1个题目)时,我们要把选项涉及到的原文找出来后与选项的表述进竟细心的比较,找出两者的本质区别。比如B项,与原文比少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仿佛”,C项,《中国小说史略》原来是他在北京大学讲授小说史时编写的讲义。而在解答第2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也是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