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孔子出身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 主商汤。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 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 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氏。 他做过几任小官,但后来被弃用。 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 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这“七 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 的弟子。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前 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孔子逝世,终年73 岁,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孟子。(积极入世|)
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 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 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左传》:《烛》
历史散文 《国语》:《勾》
先秦散文
《战国策》:《邹》《触》 儒家《论语》 道家 百家争鸣 墨家
采取军事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二段文言知识点
一个状语后置: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与两个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
1、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法家
诸子散文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 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
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 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 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
2019/4/20
字词句理解(四)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撒入池塘, 鱼鳖就吃不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头按照一定的 时节进山(采伐),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能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了。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孔子 爱国 爱民
将伐
颛臾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对话]
2019/4/20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看见 召见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4/20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失街亭》
出现 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2019/4/20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2019/4/20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字词句理解(四)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撒入池塘, 鱼鳖就吃不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头按照一定的 时节进山(采伐),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能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了。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孔子 爱国 爱民
将伐
颛臾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对话]
2019/4/20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看见 召见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4/20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失街亭》
出现 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2019/4/20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2019/4/20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 课件3
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 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
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
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
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
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
现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能以“君子坦
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孟
子被称为有“革命性”,他提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主张
的忧患意识。
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者。晚年整理了《诗》、《书》、《礼》、
《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以
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
二、写作背景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 季氏》。季氏,季孙
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 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本文记录 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 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
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
(2) 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
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
高中语文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2粤教必修4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 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 善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思考: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 民不加多
(程度副词,更)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用……来 活用做动词,击鼓 已经 接触,交锋 拖着兵器 只是,不过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 尚 有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 虎兕 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 继喻盲人走路之无相,再喻物 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 。今不取,后世必 为子孙忧。
孔子
• 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 先王以为东蒙 主 • 且在邦域之中矣 • 是社稷之臣也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孔子列举三点理由,坚决反 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两个重点句式
• 无乃……与
• 测度语气句
• 译为:恐怕……吧
• 何以……为
• 反问语气句
• 译为:为什么要攻打
• 尔是过,
• 宾语前置,过尔, 责备你。
《论语》
•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 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 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 传说写下来的,为语录体。内容涉 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 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关于
仁
礼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
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 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 孔子主张“以礼教民”, 注重社会 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 重要手段。他谴责破坏周礼的行为,对 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 极为愤慨, 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必修4
孟子(前372—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 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 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 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 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 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 明时被称为“亚圣”。
于
1.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 、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 面”“在……当中”“向”“到”“自”“从”“跟”“同”“对于”“ 给”“由于”等。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 击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名词作动词 穿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作动词 为王
(4)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 种植
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句
2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句
读cùgǔ:密网 读wū:池塘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动词,种植
1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耽误 时机
12.谨庠序之教
学校
13.申之以孝悌之义
敬爱兄长
1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同“途”:道路 饿死的人
练习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河内凶(谷有物收战成乱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增更加)少 C.填然鼓之(代助词词,,代无“鼓义”)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表对象:向,对,对于。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表处所:在,从,到
③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赤壁之战》)
介词。向,对,对于
④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 (共35页)
(2)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对“五十步笑百步”
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
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
尊为孔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在中国历史上,他
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有“圣人”“文宣 王”“素王”之称,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共20篇,有讽 喻,有劝勉,有论述,有启发开导。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
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思
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民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③反对不义的战争 —— 孟
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④大丈夫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 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 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 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 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4孔孟两章
• 【注】 ①孔子来宋游学,客寓在石记客店,院当中 植有一棵檀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孔子便带领 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礼,社祭、郊祭、禘祭 等。桓魋想杀害孔子,带领人马冲进院内,却看见 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桓魋 知道是店家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令伐倒了檀树, 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 ④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句)
• ⑤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
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 ③涂.有饿殍( 涂,通“途”,道路)
古今异义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更加 )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 ②河.内凶 古义( 黄河 ) 今义( 泛指河流 ) ③请.以战喻 古义( 请允许我 ) 今义( 请求,常用于对方 )
背景解读
•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 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 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考点演示】 诗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对孔子的敬仰和赞颂,对桓魋的嘲笑和讽刺, 对颜回的赞美和歌颂。
•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介绍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 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 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 欤 ”,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 毋 ”, 不要 3.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 “勿”通“ 毋 ”,不要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 斑 ” 5.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 途 ”, 路上
二、古今异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
二、背景回放 循循善诱,反对征伐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季孙势力最大,他要征伐颛臾。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 下,且都参与了筹划。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 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行不通的“仁政”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三十五年(前 334),孟子被“招贤”, 应邀来到魏国,魏王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梁惠王的目的在 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而孟子反对“霸道”“虐政”,主张 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本文记载的只是孟子在魏期间与梁惠 王的一次谈话。
亚圣——孟子 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伟大的 儒学大师,被认为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 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曾拒杨墨, 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一、作者简介 圣人——孔子
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说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上为 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区都有深远的 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孔孟两章ppt1 粤教版
(xiānɡ )得益彰 相 . (2)相 xiànɡ) 册 ( 相 .
栏 目 链 接
冉 (Rǎn )有 .
ɡuī )甲 龟 ( . jūn ( )裂 龟龟 .
( qi 龟 .
ū
)兹
预 习 检 测 字形小贴士
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字 汉语中有不少字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有着习惯的读音。这 些习惯的读音与普通话的标准音相去甚远, 必须予以重视和纠正。 在平时,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去读,要 勤查字典词典,了解正确读音。如: 扛 鼎之作(ɡānɡ),戛 然而止(jiá ),载 体(zà i),胴 体(dò nɡ),模棱两 . . . . 可(lé nɡ) 等。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出 代表人物。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 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
栏 目 链 接
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我国古代 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1.精读探究
(1)结合课文,分析孔子为什么会动怒? 答:
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不欲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冉 (Rǎn )有 .
ɡuī )甲 龟 ( . jūn ( )裂 龟龟 .
( qi 龟 .
ū
)兹
预 习 检 测 字形小贴士
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字 汉语中有不少字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有着习惯的读音。这 些习惯的读音与普通话的标准音相去甚远, 必须予以重视和纠正。 在平时,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去读,要 勤查字典词典,了解正确读音。如: 扛 鼎之作(ɡānɡ),戛 然而止(jiá ),载 体(zà i),胴 体(dò nɡ),模棱两 . . . . 可(lé nɡ) 等。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出 代表人物。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 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
栏 目 链 接
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我国古代 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1.精读探究
(1)结合课文,分析孔子为什么会动怒? 答:
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不欲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尚 有 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继喻盲人 走路之无相,再喻物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 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品德高尚的人最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这 么做”,却一定要找个借口来搪塞的做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疾:谓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说实际上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
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
涉及政治。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的思想仍然 具有积极意义。
• 思想内容方面
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 写作技巧方面
百世师表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成语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 一 辩 • 二 辩 三 辩 •
•先王以为东蒙主
•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忧在萧墙之内
明之以礼
晓之以理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3.一词多义 (1)伐
①季氏将伐.颛臾 __动__词__,__攻__打_____
②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__动__词__,__夸___耀____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__名__词___,__功__业____ 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_名__词__,__战___争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谏太宗十思疏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件 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 要大智大勇。因为讽谏,比干被 挖心,屈原遭放逐。但是唐代著 名的谏臣魏征,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非但没有 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唐太宗的称赞,获得“诤臣”的 美誉。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被魏征超人的勇气、 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
(6)然而不王.者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统_ 一天下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归_ 罪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埋_ 葬 (9)既来.之,则安.之 _动__词__的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来__;__形___ _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过秦论 当秦始皇横空出世,烽火 不绝的古战场骤然间显得局促 狭窄。什么春秋霸主,什么大 智奇谋,什么血如奔流,转瞬 间成为他登场前的序幕。他举雄心之杯,饮豪情之酒,挥鞭 舞剑,成就一统天下的伟业。但,“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 华国树千台”的贾谊却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 智,纵笔泼墨以绘龙腾云卷之态,在千古雄文《过秦论》中 直刺秦始皇之“过”。
粤教版语文必修4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名词作动词,敲起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 之以桑 .
名词作动词,种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 习 检 测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
语文· 必修4(粤教)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晚
栏 目 链 接
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 百二十四篇”。后据此概括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 比较有影响的有儒、道、墨、法四家,分别以孔子(孔丘)、 老子(老聃)、墨子(墨翟)和韩非子(韩非)为代表。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
课 文 导 读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
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 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 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 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
名词作动词,敲起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 之以桑 .
名词作动词,种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 习 检 测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
语文· 必修4(粤教)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晚
栏 目 链 接
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 百二十四篇”。后据此概括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 比较有影响的有儒、道、墨、法四家,分别以孔子(孔丘)、 老子(老聃)、墨子(墨翟)和韩非子(韩非)为代表。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
课 文 导 读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
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 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 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 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思想: 一、“仁”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均、和、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精选课件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易》 《春秋》
精选课件
关于《论语》——
• 《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 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 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精选课件
孔子(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
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 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的重要
经典著作。
孔子的思想
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政治上,提 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 让”;教育上,开创私学精,选有课件教无类,因材施教。
• A、笑而止之曰 • B、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 C、止有剩骨 • D、或百步而后止
精选课件
• 7、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 A、积劳成疾 B、痛心疾首 C、疾风 劲草
• D、疾恶如仇 E、曾不能疾走
精选课件
下列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B)
(1)论语(lun) (2)虎兕(shi) (3) 出于 柙(xia)
(4)社稷(ji) (5)焉用彼相矣(xiang)
(6)固而近于费(bi)
A.(1)(2)(3)(4)
B.(1)(3)(4)(6)
C.(1)(2)(4)(5)
D.(2)(3)(5)(6)
精选课件
参考译文
•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 “季氏准备对颛臾使用兵力。”
生字词
• 颛臾(zhuān yú) • 虎兕(sì) • 柙(xiá) • 椟(dú)
精选课件
• 1文章中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 展开的?
• 2孔子为什么反对征伐颛臾? • 3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该不该伐颛臾? 2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附属国, 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能伐。 3坚持原则,推崇礼治,当仁不让。
使动用法:使……来 使动用法:使……安定
精选课件
文言句式翻译
• 何以伐为? 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反问句
• 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该责备你吧!宾语前置 恐怕这是你的过错吧!
• 是社稷之臣也。 这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藩属。判断句
精选课件
成语理解与积累
祸起萧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对外,
施德行教,使人归顺。这就是孔子的仁政思想和
治国主张。
精选课件
拓展延伸
•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 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 慧。”请你说说我们当代人,应该从本文 或《论语》中获得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的 启示。
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
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责任呢?”
精选课件
•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
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祸害。”
•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
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
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贫困而怕分
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分崩离析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精选课件
• 1.孔子对冉有、子路和季氏的态度有没有 区别?
对冉有、子路是责其“过”;对季氏是斥其祸。
• 2.研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分小组从文中找 出孔子治国安邦的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 为? D、地利不如人和
精选课件
• 5、与“是谁之过(责任)与?”中“过”用 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过则喜 • C、过故人庄 • D、且尔言过矣 E、过犹不及
精选课件
• 6、与“不能者止(不去做官)”中“而出,见秦伯
B、左师触龙
愿见太后
C、风吹草低见牛羊
• D、于是入朝见威王 之家
E、见笑于大方
精选课件
• 3、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课件
• 4、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是( )
精选课件
重点实词解释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去,不任职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且尔辅言助过,矣辅(助)者 • 君子疾夫舍曰欲错之,而错必误为之辞()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厌恶,憎恨
倾覆
精选课件
词类活用理解
• 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 • 既来之,则安之()()
配不均匀,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 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 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 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 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
精选课件
课后作业
• 请读《论语》,写一篇短文来阐说上题。 不少于200字
• 背诵第五、六段。
精选课件
练习
• 选择
•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 C、是谁之过与 不服
D、夫如是,远人
精选课件
• 2、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意义不相 同的是( )
•
孔子道:“冉求!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
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
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不同意。”
•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
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
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
• 论:编录 •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
乐》 《春秋》
精选课件
课前练习
《论语》是记录__春秋__时 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所以它是 语录 体,凡2_0 _篇,为_儒_家思想的经典著 作。北宋时,朱熹把
编在一起,称为“四_书_ __”。
精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