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30 板块运动与地貌

1234
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 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 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 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 热点顺次形成的。如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 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3~4题。
解题过程
第(1)题 金沙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横断山脉是 印度洋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碰撞挤压 而形成的,当板块的挤压 超过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产生断层。
第(2)题 解释河流沿断裂分布的原因,就是要寻找河床走向与 断裂 之间的关系,在 岩层断裂处,岩石的错位、摩擦会使岩石 破碎 ,更容易在流水 侵蚀 下形成河谷, 发育河流。
4.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4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 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 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
情境来源 沙金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包括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的作用。本题以金沙江流域地质作用、金矿分布为载体, 创设生活实践情境。
知识载体
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能力与素养
试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侧重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板块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 板块交界处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三、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 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
中心新两翼老
背斜
向斜
新 老新 老
向新斜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例如: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突破 关键能力提升
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 构造
背斜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构 造 地 貌 侵蚀后
地貌
褶皱
向斜
断层
常形成谷地或谷底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上 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 地,如华山、庐山、泰山。③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④沿断层线常发育成 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
背斜常形成 谷地 ,形成谷地。
成因:主要受外力作用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貌
⑤后期地貌: 向斜常形成 山地 ;向而斜形槽成部山受岭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成因:主要受外力作用
山岭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背斜

③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岩层 老 ,两翼岩层 新 ; 向斜中心岩层 新 ,两翼岩层 老 。


向斜
老新
④早期地貌: 背斜常形成 山地 , 向斜常形成 谷地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课件 板块运动与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课件 板块运动与地貌

4.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A.①②
B.①④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
√C.②③
D.③④
如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
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是海
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
板块运动与地貌
岛弧 海沟 欧亚板块
岛弧链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马里亚纳
海沟
科迪勒拉山系
板块运动与地貌
海沟
海岸山脉
美洲板块
生长边界 生长边界处的主要构造带有海岭或断层,板块相背运动,会发生张 裂,板块间距离会加大,如红海面积会变大,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 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 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 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 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 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一般说来,板块的内 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 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 较活动的地带。板块之中还 有次一级的小板块。
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微课)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内容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教学目的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球上宏观地形形成的原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板块运动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如果不理解板块运动,就很难理解高大的山脉、高原、海沟等宏观地形是怎么样形成的,对他们学习地理很不利。

设计思路与效果
第一:简单介绍什么是板块运动以及板块运动的三种基本类型。

第二:播放实验视频,带动学生一起做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模拟板块运动的方式,然后再用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第三: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地形单元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原理
教学难点:板块是如何运动的,不同板块运动的类型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地形类型。

[来源:]
教学内容导入: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过程:[来源:学科网]
一板块运动的概念和运动方式。

二实验演示板块运动方式,并且动画演示,加深学习印象。

三小结
探究活动
教学
本节微课时间6分半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主要向学生展示板块是怎样运动的以及板块运动的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形类型,这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来源:学科网ZXXK]
反思
在本节微课中,我用视频材料,带动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板块运动的方式,我认为这是我的最大亮点,实验演示完之后,在利用动画演示,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做出小结。

不足之处也有很多:由于制作时间仓促,所以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的欠缺,例如,视频插入的时间太紧张。

还有就是在最后的探究活动的设置也太简单了点,应该加深难度,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

高三复习课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杨靖)

高三复习课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杨靖)

洋洋碰撞往往形成洋中的海沟,岛弧 陆陆碰撞形成山脉
岛 弧
马 里 亚 纳 海 沟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大西洋
红海
印度洋—非
非—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冰岛 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碰撞区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东亚岛弧链、海沟
非—亚欧
洋中岛弧、
海沟
新西兰南北二岛
↑ 俯 大陆板块
海岸山脉、 陆缘岛弧、 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


沟、岛弧链
界 大洋板块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长沙市实验中学 杨靖
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观点
1.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形态(宏观地形)。
探究一:六大板块
A B D
E
C
F
探究一:六大板块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总结: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东非大裂谷
陆地内部张裂
生长边界 ←→ :裂谷 海洋内部张裂 :海岭
大西洋中脊
大陆板块 ↓


山脉和高原
青藏高原、喜马
拉雅山脉
消 撞 大陆板块 亡 边 大洋板块 边 界 ↓ 界 ↓ 冲 ↑ 大洋板块 ↓
D

3.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 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C )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7 板块运动与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7 板块运动与地貌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明确 命题方向
关键信息点拨 图示区域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美洲 板块的消亡
边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 大洋 板块和大陆板块 碰撞 而形成。
答案 1. D 2.__C__
明确 命题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新 西 兰 位 于 板 块 的 交 界 处 , 其 南 岛 西 部 沿 海 有 一 处 著 名 地 质 景 观 ——“ 薄 饼 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 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如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 图”。回答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 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 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
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薄饼岩”景观的形 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因内力抬升出露于地表, 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中 景观,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阿留申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形成,8 000万年前, 底特律海山形成,当时的位置应该处于现在的 夏威夷岛的位置,因此该海沟的形成年代根据 图示信息无法确定,A错误; 4 700万年前,大觉寺海山形成,为两个海山链 的连接,其南北方向的走向明显不同,说明太 平洋板块移动的方向发生变化,B正确; 夏威夷岛链是固定“热点”喷发形成,不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C错误; 皇帝海山链为火山喷发形成,岩石组成应多为喷出岩(玄武岩),D错误。故选B。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欧亚 板块和
美洲 板块之
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生长 边界(填“生长”或“消
亡”)。
2.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
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
(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分类2:大陆-大 陆板块挤压碰 撞:形成高大 的山脉
举例:喜马拉雅 山、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冰岛
落基山脉
红海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
东非大裂谷
花彩列岛 东亚岛弧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中脊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边界分为两种类型: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挤压碰撞叫:消亡边界
板块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 形成了什么地貌?
生长边界:裂谷、海洋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中脊
裂谷
海洋
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系
东北平原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zxxk
喜马拉雅山
地球 表面 形态
2.2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 质
内力 表 作用 现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板块 构造 学说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B
地堑
东 非 大 裂 谷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综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综述

海沟 岛弧
大陆与大陆 ---巨大山脉
消亡边界
课堂练习:P37、文档
小组讨论:1、冰岛和新西兰边界类型及
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
2、格陵兰岛与太平洋西部岛弧 链分别位于哪个板块
同时,正因为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所以也解 决了大陆漂移驱动力的问题,这个解释受到科学家的普遍认 同。
一、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构成,这 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全世界可以划 பைடு நூலகம்为六大板块。
二、基本内容:
1.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表基本形态
为何喜马拉雅山地区多年前汪洋一片 如今却成为世界之巅?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地壳漂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水平 移动,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海底扩张学说
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海底扩张是 洋壳新陈代谢的过程,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3.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
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三、板块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1、板块之间彼此分离、张裂(生长边界)
2、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板块运动小结
板块内部 --地壳稳定 张裂 ---裂谷或海洋
生长边界 海岸山脉
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
大陆与海洋 碰撞

地壳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壳运动与宏观地形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1、红海和地中海的面积将会怎么变化?
(2)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海沟、山脉和岛弧 4、板块的运动有什么规律?与板块的边界类型有什么联系? (1)生长边界:断层、海岭 3、在板块的张开分裂地带会形成什么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1)生长边界:断层、海岭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之间地壳活跃 3、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对应哪些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东非裂谷带最终将会变为什么? 3、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对应哪些地形?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会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会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海岸山脉 海沟
课堂活动2:阅读教材3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的地 带会形成什么地形?
2、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会形成什么地形?
3、在板块的张开分裂地带会形成什么 地形?
2、板块边界类型
(1)生长边界:断层、海岭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会形 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形成 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2)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 带形海沟、山脉和岛弧
(3)在板块的张开分裂地带形成裂谷 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课堂活动3:根据板块运动规律,完成 教材38页活动问题及以下问题。 1、红海和地中海的面积将会怎么变 化?
课堂活动1:根据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 3、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对 应哪些地形?

201X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7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

201X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7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

课时提升演练(七)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质构造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没有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B.断层C向斜D.褶皱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正确的是( )A.Q地可能贮藏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实用文档实用文档答案:1.B 2.B解析:第1题,图中由于岩层的挤压形成褶皱构造,褶皱基本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图中没有岩层的断裂和明显位移。

第2题,Q 地为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有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石灰岩受热可能形成大理岩;P 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P 地④岩层已被侵蚀掉。

3.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该地形为( )A .向斜成山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谷D .背斜成山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颗粒大的沉积岩形成年代早,颗粒小的沉积岩形成年代晚。

结合图可知,图示地形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图示地质构造为背斜;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该地地形为山地。

(2014·合肥检测)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4~5题。

4.庐山是(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5.长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实用文档实用文档答案:4.C 5.A解析:第4题,庐山是由于地壳断裂部分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属于地垒,地形上为断块山。

第5题,黄梅—长江,地势降低。

该区域降水丰富,黄梅至长江沉积物分布广,表明黄梅一带流水侵蚀明显,沉积物则是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例甲、乙代表的岩石可能为( )①甲——岩浆岩 ②甲——变质岩③乙——岩浆岩 ④乙——变质岩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有关图中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气资源比较丰富B.有利于工程建设C.有可能发育成沟谷D.为良好的储水构造答案:6.B 7.C解析:第6题,甲类岩石侵入到砂岩之中,应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乙类岩石是在岩浆侵入时砂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石英岩。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两个大力士在海沟岛弧处相互挤压碰撞,因 为洋壳的位置低,又背负着厚重的海水,实在抬不起头,只好顺 势俯冲到陆壳的下方,形成海沟。同时,拼命的将陆地拱起,使 陆壳抬升为岛弧。当然,岛弧中也有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
大陆板块 宏观
与大洋板 地形
块的消亡
边界
岛弧海
沟、海
岸山脉
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 的岛弧海 沟、美洲 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 沟
新西兰发生地震: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板块活跃不稳定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0°N:是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 界处(赤道、南回归线) 落基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形成 巨大的褶皱山脉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边界,形 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日本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地壳活跃不稳定
沉积岩
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要 固结成岩等作用而形成。 特

层理结构 含有化石
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结构和成分发 变质岩 生变质。
代表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1、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
风化、沉积、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两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大洋板 块与大洋板块间) 两板块间相互张裂分离 (大陆板块内、大洋板块内)
大陆板块与 宏观 大陆板块的 地形 消亡边界 山脉和高原
例子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示意图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与宏观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运动与宏观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作 ②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 ③ 变质作用 高 山 、 丘 陵 、 盆 地

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④ 地震
等,使地表变得高低
不平
外 力 作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低高山,填平低
搬运、堆积 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固结成岩
相互关系
各种地表 形态都是内 力和外力长 期共同作用 的结果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裂谷
接轨高考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5. 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
外力作用是( D )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巩固练习
(2022.10十校联盟) 2022 年 8 月 4 日 12 时(北京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演 训正式展开,并在环岛六大区域进行大量精准实弹射击。右图为演习区域分布图。完 成 1、2题。
接轨高考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D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C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太平洋板块俯冲 D.①④
接轨高考
(2021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宏观地貌)。
2.六大板块具体指哪些?范围包括哪些区域? 有哪些小板块?
3.在图中标出板块相对运动方向,并指出消亡边界或生长边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 山地震带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内外力作用之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A A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削高填低)。 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于地表,在不同时期某一作用占主 导。
材料1:2010年8月,由于暴雨,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造成县城街道被掩埋,房屋被毁,一千多人遇难。 材料2: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 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经过4000万年 的抬升,它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东非大裂谷、
红海
陆壳
示意图
裂谷
陆壳
陆壳 内的 生长 边界
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东部,是由 于非洲板块内部陆壳张裂形成。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入海口, 经过红海,北达西亚的死海。东 非大裂谷长约6400多千米,裂谷 两侧崖壁陡峭。裂谷沿线有众多 的湖泊,如马拉维湖等是陆壳张 裂形成,且多火山地震。东非大 裂谷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 海洋。
热能
地震等
在整个地 壳演化过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程中,内
搬运、沉积、 使地表趋 力起主导
固结成岩等 于平坦
作用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挤 消亡边界 形成 山脉和高原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
对于陆壳与陆壳挤压碰撞的示意图,可以在放PPT之后,告诉学生,说其实也可 以这样画。这样主要是方便学生自己画在书上记忆。
在说海岭的定义时,说其实软流层的岩浆对流不仅可以形成海岭,还 可以利用岩浆对上覆板块的粘滞力,推动上覆板块运动。 这里有一个动画,讲述软流层对流形成海岭和并且推动板块运动。 (在动画播放完之后,说其实我们可以总结说软流层岩浆对流是推动 板块的原动力)。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请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宏观地貌:
1:请找出板块运动形成的两种基本边界类型 2:做法一:在世界地形图上绘出六大板块边界,用不同颜 色绘制两种边界类型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 如,瀑布。
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 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V形谷——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流水侵蚀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流水沉积
黄河地上河
3.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4.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5.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 ( × )
7.红海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板块边界
(× )
8.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背斜顶部受 张力,岩性疏松, 易侵蚀;向斜槽部 受挤压,岩性坚 硬,不易侵蚀。
风力沉积
戈壁 沙漠 黄土
非洲的沙漠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2)板块张裂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形成的宏观地貌有:裂谷、洋中脊

科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科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由形成地面形状的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地形特征.所有的地表形态都有海拔和地势.地表形态相似的大面积区域叫做地形区.不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建设地壳、使地壳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控制地表基本形态。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

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破坏地壳,改变地表的原始形态,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背斜和向斜。

二者的关系1、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

2、内外力作用共同进行。

3、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它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他们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有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做地质构造。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

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

岩石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观察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记忆、确认各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块的名称:
A B D E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B
D
E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非洲 板块
DLeabharlann EC F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非洲 板块
D
印度洋 板块
E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 板块
阅读P38页,总结归纳,板块 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运动 板块 碰撞
大陆板 块与大 陆板块 碰撞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高峻的山脉 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消亡 大陆板 边界) 块与海 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洋板块 陆地板块边界处形成 北美落基山脉 碰撞 海岸山脉或岛弧, 太平洋西岸岛屿,如日本群
地表形态 的形成都 是内力与 外力长期 作用的结 把高山削低, 风化,侵蚀, 果,一般 把盆地填平, 内力作用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占主导。 固结成岩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平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 割成六大板块。
丘 陵
山地
平原
高原
常见的地表形态 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丘陵、山 地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第二段,思考是 什么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地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度洋板块是俯冲还是一般的碰撞亚欧板块,这两种说法我都看过,例如湘教 版教材就有一幅图,看起来明显是俯冲。感觉俯冲的说法是主流。以后,讲这 里时就说是挤压碰撞,部分俯冲还是位置相同。
关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菲律宾板块形成海沟,这是大部分资料这样说的,但是原因 没说,我觉得可以说由于太平洋板块位置低于菲律宾板块,所以俯冲,关于两 者密度大小就不说了,因为都是洋壳,不好比较。
印度洋是变大还是变小,邵老师没说过,资料和网 上查不到,如果学生问到,就说现在还没有最终 的说法。不可以随便猜测。
在播放内力作用与地貌的视频的时候,可以说现在 关于软流层岩浆对流的原理科学正在研究,还是 未解之谜。
东非大裂谷
地壳运动的相关学说
大陆漂 移学说
海底扩 张学说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板块的基本知识, 那板块的边界有哪些类型呢?边界处的两个板块之间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边界处会形成怎么的地形呢?好,现在我们学习板块运动和宏观地形? 问海岸山脉的时候,靠近海洋且与海岸平行的山脉,如落基山、安第斯 山,可以问学生喜马拉雅山是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不靠近海洋。
洋壳
岩浆上涌 洋壳
海岭:即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系,是由于软流
层的岩浆对流上涌而形成。
洋壳内 的生长 边界
• 内力作用与地貌.swf
洋壳内 的生长 边界
宏观地形
海岭(即大 洋中脊)
洋壳内的生 长边界
示意图
海岭
洋壳 岩浆上涌
洋壳
例子
大西洋海岭 (大西洋中 脊)
陆壳内 的生长 边界
宏观 地形
例子
裂谷 东非大裂谷、
碰撞,形成

岛弧、海沟、山脉
图示
张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

海洋板块内部

张裂形成 海岭
实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红海
大西洋海岭、 印度洋海岭
地壳运动的相关学说
大陆漂 移学说
海底扩 张学说



活动

亚 欧 板 块喜马拉雅山脉
洋壳与陆壳挤压形成 的海岸山脉海沟
陆壳与洋 宏观 壳间的消 地形 亡边界
岛弧海 沟、海 岸山脉 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 的岛弧海 沟、美洲 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 沟
同学们画出岛弧海 沟和海岸山脉海沟 的简单示意图
示意图
岛 弧
海沟
海 岸 山脉海沟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由于太平
洋板块位置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挤压抬升亚
问题: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红海、东 非大裂谷谁会越来越大,谁会逐渐缩小?
4.六大板块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板块。
这句话是上一张PPT中的一句话,上课的时候一定 要告诉学生哪儿是属于哪个大板块,因为许多学 生会误以为不是,湘教版的小版块太多了,这也 是湘教版不好的地方。
建议假设课讲完了,但是还剩下几分钟,可 以考考某个地区是处于什么板块的交界处。 这个很重要,因为许多学生对地图不熟, 不知道究竟处于什么板块的交界处。
内外力作用之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A A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削高填低)。 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于地表,在不同时期某一作用占主 导。
材料1:2010年8月,由于暴雨,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造成县城街道被掩埋,房屋被毁,一千多人遇难。 材料2: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 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经过4000万年 的抬升,它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对于陆壳与陆壳挤压碰撞的示意图,可以在放PPT之后,告诉学生,说其实也 可以这样画。这样主要是方便学生自己画在书上记忆。
在说海岭的定义时,说其实软流层的岩浆对流不仅可以形成海岭,还 可以利用岩浆对上覆板块的粘滞力,推动上覆板块运动。 这里有一个动画,讲述软流层对流形成海岭和并且推动板块运动。 (在动画播放完之后,说其实我们可以总结说软流层岩浆对流是推动 板块的原动力)。
大西洋海岭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大板块没有一块完全是有陆壳或洋壳组成,太 平洋板块也不是完全由洋壳组成。
B.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不包括 澳大利亚。
C.在洋壳与陆壳间的消亡边界中,只形成岛弧、海 沟,不形成海岸山脉、海沟。
D.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全球宏观 地形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
地表形态;
热能
地震等
在整个地 壳演化过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程中,内
搬运、沉积、 使地表趋 力起主导
固结成岩等 于平坦
作用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挤 消亡边界 形成 山脉和高原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东非大裂谷图片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陆壳与陆壳间挤压形 成山脉、高原;
消亡边界 陆壳与洋壳间挤压形
(挤压碰撞)
成岛弧海沟或海岸山 脉海沟
洋壳与洋壳间挤压形 成岛弧海沟
生长边界 陆壳内张裂形成裂谷
(张裂分离) 洋壳内张裂形成海岭
回顾板块边界 和宏观地形
例子 阿尔卑斯山、喜马 拉雅山 琉球群岛和琉球海 沟、美洲西部海岸 山脉和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和马 里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红海
红海
陆壳
示意图
裂谷
陆壳
陆壳 内的 生长 边界
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东部,是由 于非洲板块内部陆壳张裂形成。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入海口, 经过红海,北达西亚的死海。东 非大裂谷长约6400多千米,裂谷 两侧崖壁陡峭。裂谷沿线有众多 的湖泊,如马拉维湖等是陆壳张 裂形成,且多火山地震。东非大 裂谷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 海洋。
要不这样,讲完这个课之后,布置任务,就 是我总结经常考的地方处于什么板块的交 界处,要学生背,以后上课的时候在考考 学生,这种形式应该效果不错。
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会增大,地中海会减小。 这很明显,许多资料都是这样说的。而且二中学 生练习说阿尔卑斯山是陆壳与陆壳挤压。太平洋 为什么会减小呢?我看了一个纪录片,就是说 “太平洋中脊扩张的速度小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 软流层的速度,即分离的速度小于挤压的速度”。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地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等
风化作用:在温度等的作用下,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 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 叫风化作用。
材料:A地在若干年前外力作用不显著,受地 壳的挤压形成高低不平的山地和谷地,随着时 间的推移,内力作用不显著,外力侵蚀作用加 强,形成了乙图较为平坦的地表。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

新西兰
环太平洋一线
太 平 洋
环太平洋一线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大西洋中部的边界 大西洋中部的边界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两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陆壳与陆壳间、 陆壳与洋壳间、洋壳与洋壳间)
两板块间相互张裂分离 (陆壳内、洋壳内)
洋壳:地壳分为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主要分布在大洋 内,洋壳与陆壳的主要区别是结构和矿物成分的不同。
陆壳与洋 壳间的消 亡边界
宏观地形
岛弧海沟、海 岸山脉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的岛弧海 沟、美洲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沟
陆壳与 洋壳间 的消亡 边界
洋壳与陆 壳挤压形 成的岛弧 海沟
洋壳和陆壳两个大力士在海沟岛弧处相互挤压碰撞,因为洋壳的 位置低,又背负着厚重的海水,实在抬不起头,只好顺势俯冲到 陆壳的下方,形成海沟。同时,拼命的将陆地拱起,使陆壳抬升 为岛弧。当然,岛弧中也有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
内外力作用的速度有些很快(如火山、地震、泥石流 等),有些极其缓慢。
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 本观点
1.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分割成了 六大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活动带,不一定是海陆交界处)。 2.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之间作分离运动和碰撞挤压运 动等。 3.六大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各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 跃,多火山地震。 4.六大板块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板块。
中国东海东部,有一个岛弧,即琉球群岛。它位于日本
九州岛以南,中国台湾岛以北,琉球群岛东侧是琉球海
沟。琉球群岛制约着中国商船和军舰进入太平洋,对中
国国防安全造成极大的压力。
从板块构
造的角度,
分析琉球
群岛和琉
球海沟的
成因?
东海大陆架
分类
内力 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外力 地球外部 作用 的太阳能
阅读课文,总结内力 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 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欧板块,形成了岛弧和海沟。
从板块构
造的角度,
分析琉球
群岛和琉
球海沟的
成因?
东海大陆架
洋壳与洋 宏观地形
例子
壳间的消 岛弧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和 海水
亡边界
马里亚纳海沟 洋壳
海水 洋壳
洋壳与洋壳间的 消亡边界,由菲 律宾板块和太平 洋板块挤压形成
洋壳内 宏观地形
示意图
的生长 海岭(即大
海岭
边界 洋中脊)
读六大板块分 布示意图,思 考并回答下列 问题?
1.赤道经过哪几大板块?北回归线是否经过南极洲板块?亚欧板 块在南半球有分布吗? 2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新西兰处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3.与美洲西部、亚洲东部、澳大利亚东部相交界的环太平洋一线 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呢? 4.大西洋中部的边界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