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单元第二节氧气(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操作,能总结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 对物质的变化观有初步认识,知道物质是可以变化的,利用物质的变化来获得新物质。
4.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5. 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难点: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实验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同学们,早上起床是不是都要刷牙,那你们见过“大象的牙膏”吗?今天,老师要把它变出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演示实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
在魔术中产生了一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推进新课1.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解决哪些问题?交流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2. 投影资料,思考:上述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一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并用文字表达式表达。
+氧气3. 展示一瓶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有无气泡产生。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出示图片,结合生活中双氧水在处理伤口时可产生大量气泡,引导学生思考。
4.实验探究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得出结论。
5.继续探究二氧化锰的作用——催化剂,通过自己录制的一段微课探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板书: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板书:反应原理催化剂过氧化氢水+氧气6. 由微课中的装置加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说出实验装置并展示实验装置图:7. 组内讨论交流: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如何向装置中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3 如何检验氧气?4 如何利用排水法收集到一瓶氧气?5 开始收集氧气的时间和收集满的标志是什么?8、出示实验步骤9. 学生合作实验:10. 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三、当堂达标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二)、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1、研究反应原理(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组装实验装置3、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4、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的方法。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制氧设备和技术。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制氧实验。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实验室制氧设备: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等。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等。
教学课件和实验演示视频。
2.2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等。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视频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3 教学内容安排:氧气性质的介绍和制取方法的讨论。
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介绍和操作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记录。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2 知识讲解: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如过氧化氢法、氯酸钾法等。
讲解实验室制氧设备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如酒精灯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3.3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制氧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3.4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运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案一、学习目标:1.练习仪器装备、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搜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根本操作。
2.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难点: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
三.自主预习:1.观看35页图确定制取氧气所需的仪器,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氧气的气密性?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搜集氧气?依据是什么?3.铁丝再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瓶中放一些水?四、课堂助学:1.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按图连接仪器〔3〕加热试管〔4〕搜集气体〔5〕把导管口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归纳。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的产物。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结论和实验中的注意现象。
交流商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住的方法以外,还有什么简便方法?〔2〕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什么开始产生的气体不宜搜集/〔3〕停止加热之前,为什么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假设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4〕把加热到发红的木炭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时为什么由瓶口缓慢插入?〔5〕在实验中你发觉的问题与想法?〔6〕你能否用一些代用品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的物品及药物:----------------------画出你的示意五、课堂练习:1、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害,搜集该气体的最适宜的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把装置的编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ABCD E〔1〕指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会使用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
掌握氧气的收集、储存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培养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
3.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搭建加热装置,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加热高锰酸钾,观察实验现象。
收集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氧气制取方法。
激发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材料。
2. 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实验仪器。
3. 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实验:进行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对比实验,探讨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氧气性质探究:利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的助燃性质。
进行氧气溶解实验,观察氧气的溶解性。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时,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安全:加热高锰酸钾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防止火焰过大。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
氧气的制取教案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的制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氧气支持燃烧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和化学性质。同时,教师可以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固体加热的分解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能够比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性质。
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讨论问题等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作业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等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 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学会使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
教学内容: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1.2 制取氧气的方法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引入氧气概念,讲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提问学生对氧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
1.2 制取氧气的方法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介绍高锰酸钾的外观、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讲解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讲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加热设备、收集装置等。
讲解装置的连接和操作方法。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包括加热、收集、安全注意事项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讲解收集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点。
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钾、过氧化铁等化合物产生。
过氧化物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气。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燃烧瓶、烧杯、试管、烧杯夹、试管架、气水分离装置、酒精灯、火柴、试管钳、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钾、过氧化铁、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将燃烧瓶洗净并晾干。
2. 取适量过氧化钾溶解于蒸馏水中得到过氧化钾溶液。
3. 将过氧化钾溶液倒入燃烧瓶中,装好燃烧瓶塞。
4. 将燃烧瓶倒放于试管架上,将试管架放置在酒精灯上。
5. 点燃酒精灯,加热燃烧瓶底部,观察燃烧瓶内气体的变化。
6. 当燃烧瓶内气体排出时,用火柴点燃气体,观察气体燃烧现象。
7. 将试管放置于气水分离装置中,收集氧气。
8. 将试管中的氧气取出,进行性质和应用的进一步观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加热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燃烧瓶破裂。
2. 燃烧瓶底部不能直接接触火焰,应该用试管架隔开。
3. 点燃气体时要注意安全,保持安全距离。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中观察到燃烧瓶内气体排出,点燃气体时会发生燃烧现象。
2.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制取到了氧气。
3.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
七、实验拓展1. 可以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实验,观察其对燃烧的影响。
2. 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如电解水、超声波分解等。
八、实验延伸1. 可以进行氧气的性质研究,如氧气的密度、溶解性等。
2. 可以研究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的医学应用、工业应用等。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到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教案标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目标:1.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氧气实验制取的兴趣。
实验目的:1. 说明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
2.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 锌粉2. 硫酸3. 水4. 漏斗5. 导管6. 反应瓶7. 水槽8. 灯芯纸9. 灯柴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锌粉放入反应瓶中。
2. 加入足够的硫酸,使其与锌粉充分接触。
3. 在反应瓶口放置一端连有导管的漏斗,将漏斗的另一端放入水槽中。
4. 用灯芯纸或灯柴点燃反应瓶中的氢气,观察反应瓶内的现象。
5. 收集气体,观察气体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
2.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剧烈摇晃反应瓶。
3. 在点燃氢气时要小心,保持安全距离。
实验结果和讨论:1. 观察到反应瓶中的氢气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2. 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和气体性质进行判断。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其他制取方法,例如通过分解过氧化氢。
2. 探讨氧气的应用领域,如燃烧、呼吸等。
评估方式:1. 提问学生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2.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讨论部分。
教案扩展:1.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2. 进一步研究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教案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操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氧来乐”是养鱼伯伯的“救命药”,鱼塘内定期使用可避免鱼儿缺氧死亡。
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使用方便,我们进入化学实验室探究过氧化氢是如何分解放出氧气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提出问题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就可放出氧气,通常还放入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探究实验(1)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课堂讨论上述实验中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吗?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可重复使用。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净、干燥、称量,会发现反应后的二氧化锰与反应前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且化学性质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拓展催化剂的理解及注意事项:①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两个方面。
“两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是“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
②催化作用的结果只影响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只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③催化剂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会改变。
催化剂虽然可以参加化学反应过程,但催化剂不是反应物。
④催化剂是针对某反应而言的。
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能够起催化作用;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⑤催化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
对某一反应,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
如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等做催化剂。
探究点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提出问题如何在实验室中通过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能够运用氧气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和氧气的性质实验。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的制取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与讲解(1)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强调实验操作要点。
(2)讲解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了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质疑释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1.教师的实验准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锥形瓶、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2.学生分组实验:(共十组,每组包括)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木条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总结→课外拓展→练习巩固一、引入新课播放神州九号飞船升空时的视频,引出运载飞船的火箭的助燃剂是液氧。
在生活中登山,潜水,航空,医疗这些领域都用到了氧气,化学实验过程中也需要纯净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制取氧气呢?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1、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
(见课本P87活动天地)【分组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高锰酸钾(KMnO4)双氧水(H2O2)甲烷(CH4)2、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活动探究二:[学生分组探究]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见课本P88活动天地)[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设疑] 在此过程二氧化锰本身发生什么变化了吗?[讨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设问] 实验2的反应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否继续进行?如果能进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活动探究三:[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可打印修改)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过渡】
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
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
气的方法
【实验】
演示【实验 2-5】、【实
认真的看实验
验 2-6】
操作,仔细的观察
实验现象
【投影归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
学生通过小组
纳】
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 内交流后,归纳实
加入了二氧化锰加速了反应 验现象,总结实验
记忆概念
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
物质的反应。
【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收获,小
结本课所学
加强学 生的记忆
巩固分 解反应的概 念
回顾本 课,对所学 内容作总结, 学生再回忆
一遍,加深 印象
十、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 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2、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 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 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让学生 体验制取的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过渡】
那我们在实验室里,常
回答:分解过
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氧化氢溶液、加热
氯酸钾或加热高锰
酸钾
【投影】
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
识记并体会制
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 取氧气的方法和原
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 理
氧气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 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 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实验目的: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了解氧气的一些性质及应用。
实验器材:1.细口玻璃漏斗2.玻璃烧杯3.水槽4.电热板或酒精灯5.木条6.大玻璃瓶7.水银实验原理:将过量的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3H2SO4→K2SO4+2MnSO4+3H2O+5[O]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入细口玻璃漏斗中,并将漏斗的颈部插入水槽中。
2.将玻璃烧杯中加入足够的浓硫酸,然后将漏斗颈浸入硫酸中。
3.用木条托住漏斗使其水平倾斜,确保漏斗颈口没有与水接触。
4.使用电热板或酒精灯加热漏斗底部的玻璃烧杯,观察反应过程。
5.观察气体的产生情况,用火柴点燃气体进行确认。
(注:操作时请小心使用火柴或火焰,避免引发危险)6.将灭火用的棉花球浸入水银中,迅速地将棉花球插入瓶口,使水银隔离于容器外,以保持氧气的纯度。
7.观察氧气的性质:颜色、气味等。
8.将氧气用火柴点燃,观察氧气的燃烧性质,并对氧气的燃烧现象进行描述。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操作平稳,避免产生火花或火焰接触到实验药品,以免发生意外。
2.操作时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确保安全。
3.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废弃品和药品残余物。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加热高锰酸钾与硫酸混合物时,会产生棕色气体,并 Begingroup,观察到火柴在氧气中燃烧更加旺盛。
实验讨论:1.高锰酸钾被加热分解,产生的氧气使火柴燃烧更加旺盛,证明氧气对燃烧有利。
2.由于氧气的密度较大,因此可以用水银将氧气隔离,保持氧气的纯度。
3.高锰酸钾与硫酸的反应能量比较大,加热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扩展:1.可以将氧气用于观察各种燃烧现象,如石蜡燃烧、火焰颜色等。
2.可以探究氧气对燃烧速度的影响,如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燃烧蜡烛的时间对比等。
实验评价:。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
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五、实验准备
(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及酒精灯、双孔塞和分液漏斗、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坩埚
钳、棉花、火柴。
(2)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
[问]哪一瓶是氧气?[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那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
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和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
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用一种方法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并验证它的性质并思考[问题与交流]。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6.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问题与交流]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
(一)实验记录
(实验完毕,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的现象)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二氧
2.铁+氧气四氧
[过渡]接下来各小组思考并讨论[问题与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
1.在实验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2.你能否用一些代用品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氧气发生装置(可参考教材第二单元课题3的习题4)?选用物品及药品?画出你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