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
第十章 患者心理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常见急诊心理问题:
紧张恐惧,害怕死亡、害怕残疾、害怕失去功能等;出现“情绪休克”。急性 病由于急骤发病而表现极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慢性病恶化患者表现敏感、多疑、 易激动。
心理支持与指导 行为控制技术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心理支持与指导
听取患者对手术的意见和要求,以及手术后的病情反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 关手术的信息;术后要及时反馈手术完成的情况、及时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 服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功能恢复的自我锻炼知识, 饮食上的特殊要求等。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门诊患者求助过程中的表现有:
门诊患者停留时间较住院患者要短的多。 患者的病因、病种、预后各有差异。 就诊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的希望、需求不同。 门诊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 么特效药。他们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 开,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行为控制技术
放松训练、示范法、分散注意法、催眠暗示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在临床实际工作 中,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多综合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增强社会支持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
第十章 患者心理●第三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患者知悉患恶性肿瘤后,心理反应经过四个时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十章 患者心理●本章小结
护理学课件:行为和心理干预技巧
本课件介绍行为和心理干预技巧的定义,以及在护理中使用这些技巧的案例。 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关怀。
行为干预技巧
正强化
通过奖励来增强期望行为的出现。
正惩罚
通过施加不愉快刺激来减弱非期望行为的出现。
负强化
通过消除不愉快刺激来增强期望行为的出现。
负惩罚
2
设定目标
与患者共同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并提供正强化来增强期望行为。
3
提供支持
运用非指令性技巧和倾听技巧,患者的自我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支持。
结论及总结
行为和心理干预技巧在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有效 的沟通和关怀。掌握这些技巧将使我们成为更有影响力和敏感度的护理者。
通过消除愉悦刺激来减弱非期望行为的出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干预技巧
非指令性技巧
使用不直接指示的方法帮助患 者探索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交流技巧
运用积极的语言和非语言技巧, 促进有效的双向交流。
倾听技巧
通过专注、验证和反馈,给予 患者倾诉的空间和安全感。
使用行为和心理干预技巧的案例
1
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倾听技巧,与患者互动,让其感受到关心和理解。
心理技能训练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中的行为干预方法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提升和发展个体的心理能力和技能,以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心理技能训练中,行为干预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直接改变个体的行为,来达到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调整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行为替代法行为替代法是一种通过替换不良行为为正向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来达到干预的方法。
当个体出现不适应的行为时,干预者会引导其意识到该行为的负面影响,并教授其替代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习惯通过发脾气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干预者可以和他一起探讨情绪管理的方法,教授他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运动、写日记等。
二、创造适当的环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很大,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积极行为和健康心理。
干预者可以通过创造适当的环境来引导个体行为的改变。
例如,在学校设置一个安静的阅读角,鼓励学生喜欢阅读;在家中创造一个愉快的交流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
三、行为模型法行为模型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来达到干预的方法。
人们往往会模仿他人的行为,所以一个正向的行为模型对于改变个体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
干预者可以找出一个个体尊重并崇拜的行为模型,鼓励他去学习该模型的积极行为,从而达到改变个体行为的目的。
四、行为暗示法行为暗示法是一种通过暗示和影响个体的行为来改变其心理状态的方法。
干预者可以通过暗示个体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进而激发其自我调节的能力。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干预者可以给予一种积极的暗示,告诉他自己是有能力的,并鼓励他尝试一些新的事物,逐渐增强自信心。
五、激励激发法激励激发法是一种通过激发和增强个体内在的动机和热情来改变其行为的方法。
干预者可以通过给予个体正面的反馈、奖励和鼓励来激发其积极行为。
例如,一个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干预者可以设定一些小目标,当学生完成时给予奖励和表扬,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心理问题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困扰,它可能会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首先,心理咨询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心理建议和帮助。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思绪,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缓解焦虑和压力,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心理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进行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人际关系治疗等多种形式。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根源,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提升个体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调节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不适感,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提供更好的条件。
最后,心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提高个体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手册等,为个体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教育等多种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心理问题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更多的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在面临心理困扰或心理困扰的威胁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帮助他们恢复平衡和健康。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压技巧、支持性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它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他们的认知决定的。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个体发现并改变其负面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以达到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在心理干预中,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技术:•自我观察:通过记录个体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逐步改变它们。
•问题解决:引导个体分析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加强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角度思考:帮助个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更积极的解释或观点。
•反思讨论:鼓励个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行为实验:引导个体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信念、假设或行为模式是否正确,从而帮助他们改变。
2. 解压技巧解压技巧是一种帮助个体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通过放松和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压技巧:•深呼吸:通过缓慢而深入地吸气和呼气,可以放松身体和减轻焦虑。
•渐进性肌肉松弛:通过逐渐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帮助个体达到身心的松弛状态。
•冥想和正念:通过集中注意力和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感受,帮助个体减轻焦虑和压力,并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运动和运动疗法: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帮助个体释放身体的紧张和焦虑,提升心理健康。
3. 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情感支持和理解的心理干预方法。
它的目标是通过与个体建立支持性的关系,帮助他们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下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主要技术:•倾听和理解:倾听个体的故事和情感,并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
第九章心理健康第三节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
心理问题的判断有时也相当困难、一般说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具有明显的现实应激事件刺激因素,该因素对当事人来说 相当意外,难以接受令当事人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愤怒等情 绪,且反应较强烈;多数人对该刺激尚能承受,对当事人的反 应也能理解。
6)当事人不够保持理性的思考,难以接受发生应激事件的现 实。
7)应激事件刺激前后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及行为模式常会发生 一定的改变。
8)周围人对当事人在应激事件中的态度和感受多数不能理解 和接受。
不利于健康的危害行为的主要特点: 1)危害性:行为对人、对已、对社会的健康有着直接 或间接的危害作用,如吸烟; 2)稳定性:行为并非偶然发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 3)习得性:有损健康的行为都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中 习得的,有“自我制造危害因素"之嫌。
网络成瘾特征: 1)痴迷状态:成瘾者沉溺于网络活动,其思维、情绪和行为 都被上网活动 所控制,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一旦上网就会出现时间失控。
2)欣快感与虚空状态: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 观体验的 一 种策略。通过上网成瘾者可暂时摆脱现实的焦 虑,体验到一种因自我错位带来的欣快感和解脱感,获得一 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3)对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一过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反应一般持 续数日或数周;但连续发生的应激事件,或事件持续存在难以 脱离或改变,明显的心理反应可以持续较长达3个月。
4)强烈的心理反应往往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职业工作、人际关 系等方面,因而其社会活动或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造 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行为干预课程讲解教案
行为干预课程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行为干预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行为干预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能够应用行为干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行为干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行为干预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行为干预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行为干预的概念和原理行为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行为来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情绪的方法。
其原理在于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塑造,来达到改变其心理状态和情绪的目的。
行为干预的基本原理包括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惩罚和消除。
2. 行为干预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正向强化:通过给予奖励或者称赞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2)负向强化:通过消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或者给予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3)惩罚:通过给予不愉快的刺激或者取消奖励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4)消除:通过削弱某种行为的刺激来减少其频率和持续时间。
3. 行为干预技术的实际应用(1)行为管理: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来引导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2)认知重构: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来影响其行为。
(3)情绪调节: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来帮助个体控制情绪和行为。
四、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通过案例分析或者故事讲解引入行为干预的概念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行为干预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重点讲解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惩罚和消除的原理和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为干预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行为干预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5. 案例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讨论如何应用行为干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为干预的原理和方法。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行为干预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系统干预过程的基本步骤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系统干预过程的
基本步骤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系统干预过程的基本步骤:
1. 诊断和评估:首先,通过对孩子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以及采用行为观察、家庭功能评估、家族史记录、临床访谈等方法,来准确诊断家庭中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
2. 干预目标:其次,确定家庭中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制定明确的干预目标。
比如,调整孩子的情绪、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等;
3. 干预方法: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家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比如家庭治疗、专业技术辅助、行为疗法、认知训练等,来帮助孩子解决心理行为问题;
4. 家庭支持:此外,还要提醒家庭成员注意,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督促孩子按照医生或心理师的指导,遵守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及时起床、早睡、合理的饮食习惯等;
5. 评估效果:最后,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家庭功能评估等方法,定期评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系统干预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诊断和评估、确定干预目标、采用干预方法、家庭支持以及评估效果。
只有按照这些步骤,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心理行为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心理技能训练的行为干预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的行为干预方法心理技能训练的行为干预方法旨在通过有效的心理策略和技巧,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积极行为。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在应对挑战、处理压力和提高自我效能方面取得长期的积极结果。
本文将逐步介绍心理技能训练的行为干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示例和实践建议。
第一步:制定目标和计划无论是改变不健康的行为还是培养积极的习惯,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详细的计划至关重要。
设定目标时应该具体明确,可量化,并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定。
例如,如果一个人希望减少压力,目标可以是每天至少花30分钟参与放松的活动,例如瑜伽或冥想。
制定计划时,应列出需要采取的具体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定标准和时间表。
第二步: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一种以调整和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它旨在通过识别和挑战消极的和不实的思维模式,以促进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人经常抱怨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认知重构可以帮助她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挑战她的负面观念。
这可能包括编制正面的自述,将焦点放在自己的积极之处,并尝试转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看法。
第三步: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个体通过记录和评估自己行为的方法。
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估,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一个人可能发现自己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浏览,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任务。
通过使用日志或应用程序来记录浏览时间和与之相关的情绪,他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可以制定策略来减少浏览时间,并增加更有意义和积极的活动。
第四步:反馈和奖励为了增强积极的行为和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是至关重要的。
反馈可以来自他人,例如家人、朋友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也可以来自自己。
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内在动力和满足感,从而促进积极的行为改变。
例如,一个人设立了一个目标,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时间,当她实现了这个目标时,她可以给自己一些特殊的奖励,如一杯喜爱的咖啡或一段时间的放松。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行为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急性或慢性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干预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个体重新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以下是几种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负向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问题。
从而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不良行为。
通过自我观察和意识调节,个体可以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并逐渐改变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2.心理支持:为那些遭受行为心理问题困扰的个体提供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通过倾听和理解,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能够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和不安,并与他们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安慰,从而增强其应对困难的能力。
3.药物治疗:对于某些行为心理问题,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抑郁、焦虑等症状较为严重并且长期存在的个体。
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缓解症状并恢复正常的情绪和行为状态。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正确用药和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4.生活方式调整: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改善睡眠质量、均衡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和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个体可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促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
总之,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和问题的性质。
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重新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最终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尽早寻求专业援助和支持对于解决行为心理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预防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个体的康复。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引言心理问题在犯罪个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有必要结合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干预。
本文将探讨在犯罪个案中结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1. 评估和诊断在进行心理问题干预之前,对被犯案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是必要的。
通过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问题的性质,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和实施干预方法。
2. 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通过与被犯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倾听,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此外,针对特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也可以被应用。
3.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它通过帮助被犯案者认识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达到心理问题缓解和改善的目的。
该方法在解决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心理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4. 社交技能训练在犯罪个案中,某些被犯案者可能存在社交技能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交往中出现困难。
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被犯案者可以研究并掌握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技巧,从而改善其心理问题。
5. 支持和康复计划在心理问题干预中,提供支持和制定康复计划对被犯案者的恢复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辅导,被犯案者可以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康复计划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惯,从而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犯罪。
总结在犯罪个案中结合心理问题干预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通过评估、诊断和选择适当的干预方法,如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可以有效地帮助被犯案者处理和缓解心理问题。
同时,提供支持和制定康复计划也是重要的工作。
通过这些干预方法的结合,可以为被犯案者的心理健康和犯罪预防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结合犯罪个案进行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的讨论。
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Company Logo
健康促进的内涵
3、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 来增进群众的健康,包括传播、教育、立法、 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 发的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Company Logo
健康促进的内涵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Company Logo
Diagram
Text
Text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Company Logo
4、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 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Company Logo
健康促进的内涵
5、健康促进强调个人、家庭、社区和各个
群众有组织的积极参与,为增进健康,我们 必须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而这需要组织机 构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6.2.2行为干预工作内容
基线调查: 有调查方案和问卷; 人群抽样设计合理; 调查质量控制方法正确; 调查问卷内容完整; 数据统计准确。
Company Logo
6.2.2行为干预工作内容
干预实施: 应用新闻媒体、广告宣传栏、、宣传资料、健 康咨询和巡回讲座等多种形式实施干预。
Text Text Text
Text
Concept
Text Text
Add Your Text
Company Logo
Diagram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3情绪行为干预内容及方法
然后训练儿童第八步“按上纽扣或勾扣”,训练人员将前七步都 做好,训练儿童学会第八步,并要求儿童将之与第九步和第十步 连接起来。
这样每次增加一步,连续反向训练,直到个体能将全部步骤作完 为止。
某儿童福利院里有一个8岁的智力迟滞的小女孩,名叫小莉,不会 走路,常常伴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几年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就 开始教她走路了,但一直未成功。现在只要护士一放开她的手, 她就会跌倒在地上。
行为目标:
为塑造小莉的行走行为,工作人员设计了一个塑造程序,试图教 会她能自行从电视室走到餐厅去吃饭。
完全任务呈现:是指每次训练都从锁链的开端一直进 行到末尾的链锁训练方式。将复杂的行为链作为一个 单位进行训练,每次学习尝试都要完成全部任务。
完全任务呈现法示例
训练目标:使用勺子吃饭 你站在孩子的身后,用你的手拿着他的右手,使他用手指握住勺
柄,举起拿着勺子的手,将勺子放到饭碗里,引导他的手用勺子 舀取食物,并帮助他举起盛满食物的勺子放到嘴里。你从头至尾 用躯体引导他完成整个行为链。
然后教下一步,关上水龙头。同样示范后让儿童自己做。然后要 求儿童将之与第一步连起来一起完成,并在儿童按要求完成后给 予正强化;
接下来教第三步,并将前两步与第三步连起来一起完成,如果儿 童按要求完成后仍给予正强化。
如此下去,直到整个“刺激—反应链”全部完成,儿童学会整个 洗脸的行为为止。
完全任务呈现
阶段1: (1)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的起始部分 (2)幼儿发挥想象,猜想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二.完整讲述,了解理解程度
心理问题的行为干预
17
可编辑版
17
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
▪ 正性惩罚
一个行为的发生,
行为之后跟随着一 个刺激物的出现,
而且,作为结果, 这个行为将来不大 可能再次发生。
▪ 负性惩罚
一个行为的发生,
行为之后跟随着一 个刺激物的消除,
而且,作为结果, 这个行为将来不大 可能再次发生。
18
可编辑版
18
非条件惩罚物和条件惩罚物
8
行为强化
▪ 定义: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时, 这个行为可能在建立的相似环境总被重复
。
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导致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
9
可编辑版
9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 正性强化
一个行为的发生。 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者刺激强度的增加。 导致了行为的增加。
▪ 产生痛苦或极端水平的刺激的行为会自然地被 削弱,而导致对种刺激的逃避或回避的行为自 然地被增加。痛苦的刺激物或者极端水平的刺 激具有生物学上的重要性,这种刺激物称为非 条件惩罚物
▪ 条件惩罚物是指只有与非条件惩罚物或其它已 经存在的条件惩罚物配对之后才具有惩罚作用
的刺激物或事件。
19
可编辑版
19
30
可编辑版
30
怎样应用塑造
▪ 定义目标行为。 ▪ 判断塑造对于治疗对象是否是最合适的方
法。 ▪ 确认初始行为。 ▪ 选择塑造步骤。 ▪ 选定塑造计划中使用的强化物。 ▪ 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 ▪ 按照合适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
31
可编辑版
31
促进
▪ 库伯定义:促进是在行为进行之前或者行为之中 给予的刺激。他有助于行为的发生,使行为提供 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行为矫直的两个基本技术:消除强化和刺激控制 健康信念理论模式的核心概念是感知,是对疾病威胁感知和行为评估。
行为干预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生命全程保健的方法来促进健康行 为。在社区内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 ,开展有的放矢的不良行为干预及健康行为指导服务。
• 二,社会工程干预 • 社会工程干预是指通过某些社会性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 (一)社会设施干预:通过某种社会设施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行
•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家庭治疗理念。
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经25年的研究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临 床心理学一个热门的课题。里面所应用的概念技巧在古今中外的文化里都可以找到, 但是鲜为人知的,亦包括一些传统及近代心理治疗学派的东西: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催眠治疗(Hypnotherapy),交叉分析治疗 (Transactiona)。海宁格认为,人类的家族就如同天上的星系,有其运作的规则与次序, 称之为“爱的序位”。当家族的每一份子都能够遵循这些法则,家庭成员就能够和谐 相处;当家族有人违反这些法则,对于整个家族将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家庭系统排 列疗法”即是通过排列家族成员代表的位置,找出家族中隐藏的动力,并移动家族成 员的代表回归正确的序位,让爱恢复流动,藉此解决生命中的困扰,不影响无辜的下 一代。
为相关物的可得性或可及性是行为得以政策中,政策干预被认为是效益较好的。 • 政府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行为主体。作为专业人员,只能通过倡导的 途径来促使政府采纳和实施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政策。 • 控烟
• (三)组织干预
• 通过对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进行改变,达到干预的目 标。 • 组织改变策略也常应用于行为干预之中。 • 组织分阶段改变理论是组织变化要经过一系列阶段,在不 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改变策略的理论。分为四个阶段:问 题界定、行动启动(采纳)、实施和定型化。
• (四)大众媒体干预
• 在现代社会,媒体深刻影响着大众和决策者的知识、观点、态度和行 为。 • 大众文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播屏、户外宣传或广告 牌、电影等
• 三,各种场合的干预 • (一)家庭干预:人的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的,很多思维和行为模式是从父
母那里学来的。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干预的重要性。
EAP(员工帮助计划)
• EAP由美国人发明,最初用于解决员工酗酒、吸毒和不良 药物影响带来的心理障碍。新创企业在机构设置、薪酬方 案等诸多方面都处于“试水”阶段,此时用EAP来调整所 有人的心态、生态、形态和状态,堪称万全之策。 • 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直译为员工帮助计 划。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 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 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 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 业中的工作绩效。
• 社区不良行为干预的一般步骤: 社区动员、成立社区支持组织 社区行为诊断
制定社区干预计划 监测和评估 实施
• (二)学校干预:学校是理想的干预场所。学校处于各方面成长和成型的阶
段,是效果最佳的干预时期。
• (三)工作场所干预:这是对大多数成年人心理和行为干预的合适场所。
• (四)社区干预:往往是一项入户行动,或者在社区人群聚集活动的场
所进行。相对以上场所,社区属于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需要进行充分的社 区动员。社区动员是将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会目标转化成社区成员广泛参 与社区行动的过程。社区动员不仅仅是问题解决,而且可以增强社区能力建 设。社区通过参与健康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达到改 善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提高认识和理解自身问题的能力。这个活 动既有利于自己健康,也有利于他人健康。
第三节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
• 行为和心理问题干预的主要目的:改变危害健康和行为的 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行为。 • 按行为改变干预的主要对象分: 一,个人行为干预 二,社会工程干预 三,各种场所的干预
• 一,个体干预 • 针对个体的知识、态度、信念、动机、技巧和精力等方面某进行的行为和心
理干预。一般的公共卫生观点强调群体,但成功的干预往往是群体和个体方 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