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6.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 象来感 染,教 育学生 热爱生 活,热 爱劳动 ,热爱 动物, 热爱人 民,培 养学生 的爱心 ,高尚 的情操 和良好 的品德 。在教 学中, 培养学 生掌握 一定的 知识和 技能技 巧,并 有理解 和表现 歌曲的 能力。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注解:
草长:青草在发芽生长。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初春时节。 拂堤杨柳:杨柳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间因为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一种纸做的像老鹰的风筝。这里指风筝。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咏柳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活动一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村居 dǐng [清] 高 鼎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精品教学课件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飞流”表现出了瀑布喷涌飞泻的情景。
“直下”写出了山之险,水之急。
“疑”字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依、尽、入、流、目、上
思考:学完诗歌,你有什么感悟?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层次梳理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庐山风光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其主要作品有《蜀 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 吟留别》等。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笔直
形容山很高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怀疑
很高很高的天空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
1.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生、挂、飞流、直下、落
雀楼依
入欲穷 目更
诗歌讲解
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远处:
太阳

楼下 :
黄河

诗歌讲解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中条山 落下去了
朗读指导
白 日/依 山/尽, 黄 河/入 海/流。 欲 穷/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五言绝句古诗二首简单的字

五言绝句古诗二首简单的字

五言绝句古诗二首简单的字
1.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4.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5.《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古诗二首怎么背

古诗二首怎么背

古诗二首怎么背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不仅可以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下面介绍两首古诗的背诵方法。

1、《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背诵方法:
先阅读全诗,理解诗意,再分别背诵每一句,掌握每一个字的发音和意义。

注意把握句子的语气和韵律,使背诵流畅自然。

2、《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诵方法:
首先理解全诗含义,分别背诵每一句,特别注意“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这两句的语调和韵律。

可以多次反复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背诵古诗可以锻炼记忆力,增加文化内涵,但也需要耐心和细心,逐句逐字地记忆。

- 1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知识点一、我会读莺(yīng)夜莺、黄莺拂(fú)吹拂、飘拂堤(dī)堤坝、河堤柳(liǔ)柳树、杨柳醉(zuì)陶醉、喝醉咏(yǒng)歌咏、吟咏妆(zhuāng)梳妆、妆扮丝(sī)蛛丝、雨丝绦(tāo)绦虫、衣绦裁(cái )裁剪、裁缝剪(jiǎn)剪刀、剪子二、我会写诗(shī)诗歌、诗集村(cūn)村庄、村落童(tóng)童话、儿童碧(bì)碧绿妆(zhuāng)梳妆、红妆绿(lǜ)绿色、绿化丝(sī)灯丝、雨丝裁(cái)裁剪、裁缝三、易写错的字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四、读一读,记一记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五、多音字六、会写字组词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七、古诗理解(一)《村居》1.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咏柳》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读一读


[ 清 ]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解字义
拂堤
拂:吹拂 堤:河堤
春风拂面 堤岸
土 堤
石 堤
水泥大堤
解字义

《说文解字》解为“酒卒也”,“酉” 为“酒坛”,“卒”是“结束”,表 示“酒喝光了”,也就是“醉”了。
想一想:诗中的杨柳是喝醉酒了吗?
解字义
鸢 “鸢”又叫“老鹰”,它非
常善于在天上滑翔。
纸鸢
解字义
杨柳
柳条 指春天水 面升腾起 的雾气。
春烟
读一读


[ 清 ]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字义
(1)碧玉
丝绦
(2)裁 (3)妆

化妆、妆扮、梳 妆打扮、红妆
猜谜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谜底:柳树


[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吟一吟
碧玉妆成—— 一树高——,
万条—— 垂下绿丝绦——。 不知—— 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 似剪刀——。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小结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 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
龚自珍(1792-1841)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 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 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 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 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 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 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 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 感情、革新建议等。
著名的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qu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 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 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huà 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 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 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 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末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著有《龚自珍全集》。他处在封建社会 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 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 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 京城,飘然南归。在旅途中陆陆续续写了315首绝 句,后人评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回忆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优秀课件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或复制 文本黏贴自此内容要言简 意赅
在此添加标 题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
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 键只保留文字
在此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 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 键只保留文字
在此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 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 键只保留文字
在此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 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键 只保留文字
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部门管理不断强化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项目名称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或者通过复制您的 文本后,在此框中 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
1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2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3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4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பைடு நூலகம்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01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 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 说明详情介绍
理解诗意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 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我会写
阴天 阴山 相似 似乎
野花 野外
苍白 苍天
茫然 苍茫

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课文

一、课文概要本课程的主题是古诗二首,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9课。

在本课文中,孩子们将学习两首古代的诗歌,了解古代诗人的诗意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掌握古诗中的基本意境和意义,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二、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雄壮的气势来写景的诗歌。

这首古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的豪情,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第二首古诗《《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写春景为主题的诗歌。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感怀,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领悟诗歌中的情感。

四、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孩子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提高语文素养;2.感受古诗中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魅力,培养自己对诗歌的爱好;3.领悟古诗中的诗意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4.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意义,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五、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学习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2.感悟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培养自己对古诗的情感共鸣;3.模仿古诗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4.对古诗进行赏析和解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诗所描绘的情境和景色,激发孩子们的兴趣;2.运用故事、情境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3.组织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活动,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4.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境,引导他们感悟古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引言】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在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中,我们选取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旨在让同学们初步接触到古人的文学创作,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古诗一解析】
古诗一《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名篇。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洒在床前,地上的霜如同珍珠般的美丽景象。

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

【古诗二解析】
古诗二《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诗人借此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见长。

【古诗学习方法分享】
学习古诗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1.朗读:大声朗读古诗,感受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背诵:熟记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加强对古诗的记忆;
3.解析:学习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4.赏析: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主旨,提升审美能力;
5.运用:将所学古诗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结语】
学习古诗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 )生( ), 遥看( )挂( )。
( )直下( )尺, 疑是( )落( )。

页:表示与头或面部有关的部位。
如:
顶 颈 须
先 闭 紧 沙 等

你在哪里等过谁? 谁又在哪里等过你?
头发
乏了
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 珠的额头上。
她乌黑的头发 ∕ 粘在 ∕ 微微渗 出汗珠的额头上。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 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 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 我听……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睡梦中的妈妈(
)。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的”字短语: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 )的( )
“地”字短语:
紧紧地闭着 微微地笑着 ( )地( )
“de”字短语: “的”是什么,名词跟着“的”, “地”做什么,跟着“地”做动作。 “得”怎么样,到底怎样“得”来 帮。
欲穷( )(),更上(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太阳
香炉:指香炉峰,因形似香炉, 且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落九天。 银河:天河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 是天的最高层。


瀑 布 川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等。
字词乐园
我会读
yī jìn y qión
cénɡ
依次 尽头 ù欲望 g 穷尽 一层
lú yān pù bù yáo chuā
香炉 紫烟 瀑布 遥望 前n川
多音字
(jìn)尽头 尽力 尽
(jǐn)尽管 尽快
例 尽(jǐn)管很累了,我还是尽(jìn) 句 力往前跑。
“千里”“一层” 都是虚指,理解为“更 远”“更高”之意。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寓意: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一、二 所见句
三、四 所思句
站得高 看得远
主旨提炼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 写景,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营造了景 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句寓理于诗,写诗 人登楼所思,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 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初读感知
有一天,诗人王 之涣登上了鹳雀楼, 他看到什么呢?让我 们一起去看看。
品读鉴赏
你在文中圈出了哪些景物?
白日

黄河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登鹳雀楼》描绘了一幅作者站在鹳雀
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 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楼下 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宏大的画面。
朗读节奏: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楼 所见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课文讲解
你了解香炉吗?文中的“香炉”到底指什么呢?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 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 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诗人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香 炉峰。
课文讲解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生”字,而不用“升”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 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 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 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引入新课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 阳湖畔,瀑布飞泻。被誉为 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 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引入新课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
课文讲解
思考:“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遥看“有什么 作用?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点题,点明是远远地望庐山瀑布。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课文讲解
思考:”挂前川“的”挂”字好在哪里?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知识点:
《登鹳雀楼》知识点:
1. 作者: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诗人,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不觉其凡俗。

2. 诗意:这首诗写远望临河的景象。

“白日依山尽”写
日落景象,用“依”“尽”两个动词,来表达黄河向大漠沉
沉落去的景象,视野显得格外壮阔,气势格外雄浑。

“黄河
入海流”写汹涌的黄河向大海滔滔奔流的景象,景象格外壮观,气势宏伟,使人胸襟开朗。

“欲穷千里目”要再看到更
高远的景物,诗人当是在此楼展望黄河远眺,故后句不仅有
对日落的描写,有对黄河入海的概括的描述,更有一种不满
足于所见到的一切的深远抱负跃然于纸端。

3.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景虚实结合,虚实相应。

确实是
大家手笔值得好好品味全诗在空间上表现为由近及远的组合,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的奔腾场面;而从时间的角度分
析则是时光在流逝的动景与浩然静态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呈现。

《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1. 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 诗意:首句写遥望瀑布时所见的景色。

以“挂”字最能表现瀑布像珠帘垂空、新月落地的状貌。

次句写瀑布在山颠的更高处飞流而下所溅的水花,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以挂字作比,“挂”字又赋予瀑布以动态感。

3.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远望瀑布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年级十九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十九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十九课古诗二首一、《夜宿山寺》李白〔唐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4.语:说话。

5.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二、《敕勒歌》乐府诗集〔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显。

注释1.《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3.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4.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5.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7.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古诗二首
主备人:柳瑞平封晓伟从备人:五年级语文教师
教材分析:
《渭城曲》和《别董大》两首古诗,从内容和情感上讲都属于“送别诗”或“赠别诗”。

《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因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又名《阳关曲》。

诗的前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点和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展现了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画面。

这里非单纯的景物描写,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景物。

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寓意依依惜别的挚情。

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别董大》诗的前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纯用白描手法。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飘扬的雪花。

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

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

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但是,高适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

他以理驭情,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中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被天下传
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

这首诗之所以卓越,之所以能为志士增色,是因为作者“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以气质自高”。

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所以他才能把临别赠言说得如此贴切入微,坚定不移,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渭”、“浥”、“君”、“曛”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从景入情,学习鉴赏送别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通过学习唐诗,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难点分析:
诗词的用词高度凝练,教师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品词析句,在同学的交流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学生自
己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朗读,以理解促朗读,以朗读促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领悟诗中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一)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出示课件导入:学习两首送别诗《渭城曲》、《别董大》。

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

(三)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学古诗,知诗人。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解诗题,知作者
1.从课题入手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
解题:《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介绍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及他的诗作成就。

2.默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出示课件
3.教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课件。

(二)抓字眼,明诗意
1. 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

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渭城朝雨浥轻尘,出示课件。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朝)。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示课件
客舍:旅店。

柳色:柳象征离别。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结:这一句诗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出示课件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示课件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

1.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
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气——?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丽的自然风景图,后两句抒发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四)学古诗,知诗人
1.诗人王维介绍: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王维的古诗。

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诵诗歌。

2.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

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二、研读深入,品评感悟
(一)品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用笔画出来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赛读)
3、(出示课件)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板书:愁)。

5、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象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还为什么而愁?
6、此刻我们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
(二)品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师: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再难遇到这样的知己。

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
介绍董庭兰。

4、你觉得董大的琴艺怎样?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点什么?
5、此时,你就是董大,听完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你觉得现在这首诗该怎样读?
自己练一练。

2.配乐指名读。

齐读
3.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诗
1.关于送别主题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你能试着背诵一首吗?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