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第一课时 学案

合集下载

《师说》导学案

《师说》导学案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

2、积累并掌握文言知识。

一、作家、作品介绍,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

死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说》选自他的《昌黎先生集》。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欧阳修3、唐代古文运动:唐代中叶散文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的骈丽文风,恢复先秦两汉等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

韩愈、柳宗元等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经过二百多年,终于恢复了“文以载道”、“言之有物”的传统,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

4、“说”:“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师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

5、六艺含义有二:一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二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乐师()阿谀()郯子()苌弘()老聃()经传()贻笑大方()三、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落实加点字词,判断句式。

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必有师。

师者,所以惑也。

(句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句式:)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式:)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从师而问焉.();..()也远矣,犹且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教案第一课时

《师说》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教案第一课时

XXX学校语文(学科)第六单元教学案三.学习第一段(一)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

(二).文本研读分析第一段: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

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从师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庸道之所存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1.判断句:(1)常见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

/……,……也。

/……者,……。

/……者也。

/……,……)(2)、用副词“乃”“即”“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广陵》)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2.所以/所“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荀子•议兵》)(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三国志》)(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3.意动用法: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

(“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使动,使……小。

客观)(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意动,认为……小。

主观)名词的意动用法:A、吾从而师之。

(《师说》)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集体朗诵第一段四、学习第二段: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师说》这个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接下来,我
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或提出一个问题来引起
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二部分:预习
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师说》这篇文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惑。

老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何时写的这篇文章,作者的背
景和写作动机等。

第三部分:讲解
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的背景、分析重点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
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第四部分:练习
在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如填空、翻译、口头表达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同时,老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如阅读或写作练习,让学
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师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本节课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
兴趣,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一起期待学生在这节课
上的表现吧!。

《师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师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师说》导学案黄红艳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整理并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背诵全文。

4、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5、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学法指导1、自主预习,做好重点字、句的圈点勾画,利用早读和课间同学间交流、讨论,以便课堂学习。

2、反复诵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本文的磅礴气势、充沛感情。

3、理清文章层次,画出结构图,分析论证方法,逐层背诵。

4、学习古今对照,明确本文的价值。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第1、3、4段,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背诵重点段落,积累“师”“之”“于”“其”等文言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从师之道的思想及论述。

学习过程一、了解“程门立雪”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解题。

1、韩愈了解三个关键名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2、解题(1)“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比“论”要自由一些。

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2)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三、文本研习探究1、反复诵读,借助或工具书疏通句子大意。

2、研习课文内容【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提示:认真阅读第4段。

【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提示:认真阅读第1、3两段。

【问题四】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四、小结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这古人的从师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主备人:王雪茜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时间:2014 年 3 月一、展示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闻”“ 固”,理解古今异义现象。

理解文段内容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理解背诵,小组展示,质疑小结,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韩愈就“师”作如何“说”,把握作者基本观点;学习重点:1、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积累文言实词含义。

3 、背诵第一段学习难点:背诵全文二、巧设迁移:1 、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2 、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

“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 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

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

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三、合作探究(第一段):1 )范读,生朗读:2 )学生讨论:A 本段重点实词B 本段重点文言现象3 )展示讨论成果:重点实词:闻:知道,懂得固:本来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的凭借今:表因果通假字:受,同“授”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1)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之所存, 道之所存也2)状语后置句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 )理顺文段内容,练习背诵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学方案】师说第一课时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师说第一课时教学方案

《师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韩愈,识记常识。

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师、圣、愚。

常用虚词:也、其。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能够准确流畅地诵读《师说》,在理解基础上口译全文。

教学重点文言词句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

自己疏通文意,扫除障碍,独立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口头翻译文本。

在此过程中,采取合作探究方法,小组解决个人存在的问题;接着全班质疑,主要由教师解答。

辅助手段:PPT插入教学过程▍流程一:导入新课启发:以前读过的诗文,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影视,游历过的景点等等。

归纳:插入PPT韩愈像、时代、地位、影响、代表作。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流程二:新课学习一、自主阅读,结合注解,查阅字典,疏通文意1.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师、圣、愚。

师,这个字在文中高频出现,前后共计25处,是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其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和表达的意义。

师:例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名词,老师。

例句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词,以……为师。

例句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

例句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动词,学习。

圣、愚: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第一个圣、愚,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第二个圣、愚,形容词,圣明,愚蠢。

2.重点虚词:也、其。

也,为常用虚词。

之乎者也,为文言典型的语言标志,认识这种标志所起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师说》中,“也”的用法非常有代表性,譬如第一节中,也字出现了6次,涉及到3种典型用法,表判断,表句中停顿,表感叹。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含说课、反思)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含说课、反思)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含说课、反思)《师说》第一课时教案学问与技能:①通过自学,把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实词有“师”“传”“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

能够区分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别句式。

①把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力量,培育文言文的记诵力量。

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文本翻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重点:指导,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翻译并理解文章的内容,梳理说理的行文思路。

难点:其次段重点语句的翻译,理解其次段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点拨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3分钟)为了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于1985年正式确立老师节,以此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与敬重,认为正确而不怀疑同学们从学校到高中肯定积累了不少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今日我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的老师吧!二、整体把握(共17分钟)(1) 背景介绍,简介,生介绍后,师出示课件并补充(4分钟)(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现)(1分钟)(3)同学自由朗读(5分钟)(4)老师范读(3分钟)(5)齐读(4分钟)三、文本翻译(共25分钟)① 生自主翻译(15分钟),圈点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①生质疑,同学解答,老师补充明确重点词语和句式,师生互动(5分钟)①梳理的论证思路,初步感知三组对比论证的运用(5分钟)(屏幕展现)四、老师总结韩愈位列唐宋八大之首,对于文学与朝廷有着剧烈的担当,敢于对抗“师道不复”的时俗,敢于针砭时弊,勇于批判士大夫一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对于师道他有自己的理解,“不以年龄、官阶、身份为限制,只论学识,尊师重道”这才是一代文豪应有的气节,他以一己之力召唤整个社会“恢复师道”的士气和担当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五、布置作业:三四段的疏通理解板书:师说韩愈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师生,师道关系。

江苏省常州市高中语文《师说(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常州市高中语文《师说(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常州市高中语文《师说(第一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第1段的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状语后置句、判断句;2.理清第1段的论证思路;3.背诵第1段。

【学法指导】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2. 熟读、勤记、多写。

【课前学习】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3.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师说》教案(第1-2课时)

《师说》教案(第1-2课时)

《师说》教案(第1-2课时)第一篇:《师说》教案(第1-2课时)蔚志升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6高幼语文教案教案总第教案审阅人:张玉娜《师说》教案课题:师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法:讲授、诵读、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韩愈的生平、思想、作品;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说”的有关文体常识;3、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4、翻译第一段。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重点:课文翻译难点: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义不同、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文言特殊句式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本单元话题“擦拭理性的目光”导入。

概要介绍本单元五篇课文的内容,引起学生对理性思考的重视。

二、讲授新课(一)题解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本文标题“师说”,“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

“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柳宗元与古文运动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

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著有《昌黎先生集》。

(三)写作背景“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句读(dòu)或不焉(fǒu)经传(zhuàn)老聃(dān)蟠(pán)苌弘(cháng)近谀(yú)作师说以贻(yí)之(五)学生自读课文(六)课文翻译(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某方面有专门学问的人。

(完整版)韩愈师说学案1及答案.docx

(完整版)韩愈师说学案1及答案.docx

高一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第周第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师说》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借本文正反比的方法。

2.累文言知,掌握“ 、、从”,虚“以、也、、于、乎、所以”等的意和用法,区古今异。

3.立尊重教的思想,培养虚好学的气。

学习重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本文正反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接(自 5 分)1、作者介愈( 768—— 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人。

祖籍河北昌黎,所以后人称他“ 昌黎”。

他二十五中士,二十九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四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他教授、指点的学生,皆自称弟子,足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是唐代古文运的倡者。

他反魏晋六朝以来浮的文,竭力主“文以道”,提出了“惟言之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当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

愈不是唐代古文运的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多人所的秀散文。

他的散文,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言朴,格健,气雄壮,后世尊他“唐宋八大家(愈、柳宗元、欧阳修、洵、、、曾巩、王安石)之首”。

2、解。

《》是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在安任国子博士写的。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文范,一般述自己某种事物的解。

像《捕蛇者》、《》都属文体。

“ ”,古述和解,因而文体,都可按“解⋯⋯的道理”来理解。

“ ”意思是解关于“从”的道理。

二.自学指,1.教范文,学生自第一段,找出表明中心点的句子,用自己的概括中心点。

10分后提。

2.学生第 2 段,并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一角度来行述?运用了什么方法?3 学生自第 3 段,并思考: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行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全体起立)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2 分钟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5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10.2《师说》 第一课时 教案

10.2《师说》 第一课时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习检测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经传()传道()老聃 ( ) 冉( )李蟠 ( ) 潘( )苌弘 ( ) 近谀( )须臾 ( ) 贻( )dòu fǒuzhuàn chuándān rǎnpán pāncháng yúyúyí四.作家作品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师说》第一课简案

《师说》第一课简案

《师说》第一课时简案一、检测预习二、以成语“不耻下问”导入三、解题及学习目标师说”的意思就是韩愈阐述自己对从师之道的见解。

对这篇课文,我们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文中韩愈对“从师之道”发表了怎样的见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2)针对怎样的时代风气提出来的。

四、文体内容探究(理清文章脉络)1.这篇文章写给谁的?2.韩愈为什么要写给他呢?3.找出本文写“古人从师之道”和“当时社会风气”的语句和段落。

古人从师之道的段落: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四段。

五、研习“古人从师之道”1.生自读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生完成以下任务:(1)口译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

(2)画出写老师作用的语句。

(3)画出如何选择老师的语句。

2.释文意【着重讲解的文言基础】(字词的解释穿插在对文意的探究中)字词:之—助词,的;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之—代词,指道理;固—本来;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庸知—哪里;无—不论,不分语法: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小结本段主要论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

运用下定义,作推论的方法进行说理。

开篇指出古人从师风尚:“古之学者必有师”。

并给师下定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总说教师职责。

三四句,从定义出发,由“解惑”,谈到“从师”的重要性。

最后三句,承教师职责的“传道”,谈如何选择老师,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经过层层推论,引出以“道”为师。

4.背诵六、课堂练习:文言知识七、拓展小结:故事“先师百人”“卖衣求师”。

高一必修1语文师说第1课时学案 (1)

高一必修1语文师说第1课时学案 (1)

高一语文第一册学案2、师说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序号:3 日期:2013-07-18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韩愈及其思想;疏通文意能力目标: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学习对比论证情感目标:认识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培养虚心好学的精神【重点难点】文意的疏通、文言现象的理解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常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他曾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世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中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提倡散文,反对骈文。

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语言新颖流畅,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苏轼誉其“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的主要作品:《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等。

二、背景知识(一)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二)骈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教案 《语文》人教版(下册)第15课《师说》(第一课时)

教案 《语文》人教版(下册)第15课《师说》(第一课时)

第15课《师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想:《师说》是千古传诵的名文,不仅因为韩愈在文中敢于承受社会的“笑侮”,以极大的勇气抨击当时社会的敝俗,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为后世树立了培养尊师好学的风尚,还因为其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理全文的行文思路和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论证能力,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C.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

虚心求教的美德二、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3.体会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精辟论述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认识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4.多媒体投影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幻灯片放映)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圣人无常师。(《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2.下列关于“师”的翻译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重点句子理解。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句式为:】
整句翻译:
拓展延伸,补充阅读
韩愈的思想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传世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二、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韩愈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后人称他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有着极高的成就。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名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文章结合家族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悼念亡侄的悲痛,感情真实,恰如唱歌当哭,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1.通假字:(“受”通“”,,)
2.古今异义:所以:
3.整句翻译: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此句句式为:】
1.词类活用:师:
2.整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译: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划线句式为:】
1.是故:
2.古今异义:无:
3.词类活用:
贵:贱:
长:少:
4.本句中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
师说(一)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知识链接了解韩愈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本文的文体。
2.学生通过齐读、分组阅读能独立流畅朗诵课文。
3.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的帮助可以理解第一段文段含义,并能独立解决课堂检测案习题。
文本疏通导案(一)
第一步: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障碍。
第二步:将翻译落实到笔头上,熟练掌握本文中所涉及到的重点词语的解释。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自主学习,疏通文本
一.诵读诗歌,读准字音。
愚()句读()阿谀()经传()
郯()苌()弘老聃()李蟠()
二.结合书下注释理解、翻译课文,解释重点词语、重点句子。
翻译第一自然段:
(2)理解分析
①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论点,这个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教师的职责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④择师的标准。
自主学习指导
第一自然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三、本文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师生个性空间
学习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习前可以个性设计,学生在学习前可以有设想,学习之后发现的问题或者个性的想法也可以展示。
课堂检测案(一)
l.下列划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
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事业无穷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