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与应用培训教材(PPT 66张)
合集下载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PPT课件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eda7540b4c2e3f56276351.png)
处理好三个关系
Individual
effort 个体努力
1.任务 难易
Individual performance
能力:天赋与培训 激励:努力程度 机会:组织资源与支
持
•当员工绩效不尽人意时,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去诊断问题…
2020/11/21
1. 激励的基本过程 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 奥德弗的ERG理论 4.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5. 佛隆的期望理论 6.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7. 斯金纳的强化了理论 8.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2020/11/21
什么是激励?
工作动机的成份
激励的实质:
•选择努力方向
在外界刺激变量(各
•决定努力程度 •投入持续努力
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
的作用下,使内在变量
(需要、动机)产生持续
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被
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
(实现目标的努力)。
2020/11/21
激励的过程
2020/11/21
激励的作用
• 对人的激励是管理的关键 • 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 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2020/11/21
激励从了解需要开始
需要是个人行为动机的源泉,寻找优势需要、 满足合理需要,可以引导正确的目标行为。
沃尔玛公司十分关心自己的员工,公司几乎所有的经理人员都用上了镌有 “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 字样的包钮扣。他们把员工称为合伙人,并注意倾听 员工的意见。管理者必须真诚地尊敬、亲切地对待自己的员工,必需了解员工 的为人、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困难和他们的希望,必须尊重和赞赏他们,表现 出对他们的关心,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PPT课件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04ead3f78a6529657d53d2.png)
• 五个核心工作维度 • 技能多样性 • 任务完整性 • 任务重要性 • 工作自主性 • 反馈
• 指一份工作对他人的 生活或工作的实际影 响程度
✓ 高任务重要性:医院重 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
✓ 低任务重要性:医院擦 地板的工人
.
36
1、工作特征模型
• 五个核心工作维度 • 技能多样性 • 任务完整性 • 任务重要性 • 工作自主性 • 反馈
• 基于以上原因,管理阶层会采用一种以辅助为主 (supportive)的管理方式,采用授权、鼓励、聆听员工建 议、民主、接纳员工犯错等柔性的手段来管理员工,帮 助员工发挥个人潜能,为公司效力。
.
9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员工们的工作中存在两类 因素:一类是激励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两 类因素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因素。
.
1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内容
1.两个理论前提 第一,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
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工作因素只能防止产生不 满意感。
第二,这两类因素分别被称为激励因素和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指能够激励员工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的因素。
.
1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内容
2.政策建议 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保证员工在保健因素方
✓ 低技能多样性:车身制 造厂的喷漆工人
.
34
1、工作特征模型
• 五个核心工作维度 • 技能多样性 • 任务完整性 • 任务重要性 • 工作自主性 • 反馈
• 指一份工作要求完成一 项完整的、可辨识的任 务的程度
✓ 高任务完整性:家具生产商 ✓ 低任务完整性:家具厂的锯
木工人
.
35
1、工作特征模型
第十三章激励理论【共62张PPT】
![第十三章激励理论【共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527a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5.png)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1.典型的人性模式
2)行为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人是复杂的动物,人能通过自觉的思 维来克服非理性的冲动,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命运。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下属 的觉悟,挖掘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1.典型的人性模式
3)追求个人利益还是自我实现
持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在与员工打交道时,总是力图揭 示出支配员工行为的心理因素。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1.典型的人性模式
1)行为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人只能根据其行为来描述,其行为的 形成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人的行为受外 界环境的影响)
根据这种观点: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办法使下 属人员做出组织所期望的任何行为,而不管你的天资、 爱好、性格、能力、倾向以及祖先的种族等先天和自 身条件因素。
(一)关于人性的学说
2.其他分类
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了前人的研究 成果,认为,对人的研究存在四种假设:经济人、社 会人、自动人、复杂人。
“经济人”: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社会人”:人们最重视的是人的社会性需求和人 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自动人”(或自我实现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 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 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三)激励理论
1.激励的含义
根据动机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动机 的强弱,而动机的形成又取决于人的内在需 求和外在的刺激。
管理者可以通过外在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人们的动机,从而使其产生组织所希望 的行为。
(三)激励理论
✓ 1.激励的含义
✓ 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 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 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激励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PPT(共 56张)
![激励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PPT(共 56张)](https://img.taocdn.com/s3/m/2affcf0fccbff121dd368381.png)
LOGO
7.动机与工作效率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 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 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 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 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 任务的完成。
2.奖励的必要性
兔王发现,那些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怠工,对其他的兔 子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那些不偷懒的兔子也认为,既然干 多干少一个样,那还干个什么劲呢?也一个一个跟着偷起懒 来。于是,兔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宣布谁表现好谁就可 以得到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
3.随意奖励,激起不满
一只小灰兔得到了兔王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这件事在 整个兔群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兔王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而 且居然是效果适得其反的反响。
10
10
LOGO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 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层次需要论是一种动态理论,当一种需要未被满足时, 成为优势需要;需要的演进是波浪形的。
(3)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 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 能满足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 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呀,兔王。既然胡萝卜已经到手,谁还有心思去干活呢?”
一、 内容型激励理论
LOGO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 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开展研究,也称需要激励 理论
包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 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 要理论
7.动机与工作效率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 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 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 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 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 任务的完成。
2.奖励的必要性
兔王发现,那些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怠工,对其他的兔 子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那些不偷懒的兔子也认为,既然干 多干少一个样,那还干个什么劲呢?也一个一个跟着偷起懒 来。于是,兔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宣布谁表现好谁就可 以得到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
3.随意奖励,激起不满
一只小灰兔得到了兔王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这件事在 整个兔群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兔王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而 且居然是效果适得其反的反响。
10
10
LOGO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 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层次需要论是一种动态理论,当一种需要未被满足时, 成为优势需要;需要的演进是波浪形的。
(3)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 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 能满足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 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呀,兔王。既然胡萝卜已经到手,谁还有心思去干活呢?”
一、 内容型激励理论
LOGO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 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开展研究,也称需要激励 理论
包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 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 要理论
管理学之激励课件(PPT 66张)
![管理学之激励课件(PPT 66张)](https://img.taocdn.com/s3/m/766dd0306bd97f192279e995.png)
三、激励的类型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 同的。前者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是对人精神需要 的满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与情感 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比如期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认 可、得到赞美、得到理解等。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
员工需要什么?
干同样的活拿同样的钱 步步高升的机会 被“大家庭”所接受
被看成一个“人物”,出色的工作能得到承认 在舒适的地方从事有趣的工作
组织环境中的典型奖酬
类 别 形 式
物质性的 额外福利
加薪、股票认购、实物刺激、奖金 医疗保健、保险、假日旅游、公司汽车、费用记账
地位标志
社交性的 与任务相关
单间办公室、专用电话、办公室装饰、停车位
(一)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评价
• 贡献 – 从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指出了人的需要从低级向 高级发展的趋势 – 管理者应注意研究组织成员的不同需要,并且要注意 需要的发展和变化,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 ,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 局限性 – 需要的五个层次划分过于机械 – 这一理论缺乏实证基础
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
IBM公司经常还进行一些花样翻新的奖励措施。比如,有 个员工的业务名片上有一些蓝色镶金边的盾牌,这是他25年 工龄荣誉徽章的复制图样,同时上面还印着烫金的压纹字: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25年的忠实服务。”员工拿到这个名 片就可以与朋友共同分享这一荣誉。 英特尔公司的员工工作7年后有8周假期;
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需要时, 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 行为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 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 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激励理论与激励技巧PPT(62张)
![激励理论与激励技巧PPT(62张)](https://img.taocdn.com/s3/m/484d9128cc7931b765ce1568.png)
三、促进公平:维护下属心理平衡
公平理论:不患贫而患不均
基本观点
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 影响,而且更受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 不自觉地把自己所得的报酬以及自己付出的劳 动,与他人所得的报酬及他人付出的劳动进行 社会比较。如果它们相等,就认为是公平的, 就会成为激励力量,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2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迟毓凯:员工激励
的现代管理思想。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P(工作绩效)=f(M x Ab)
M
激励水平 (直接因素)
Ab
能力
(间接因素)
二、需要、动机与心理
1 需要的概念与作用
管理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心理动力的源泉,人没 有需要,就没有动力。
对待下属。
迟毓凯:员有工效激励
因时而动: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 塑造新行为与消除不良行为
1.连续接近技术 2.减少问题行为
• 关键:确认问题行为的强化物是什么?
迟毓凯:员有工效激励
六、因人而异:注意不同激励对象
因人而异:依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激励 意愿高,能力低
特点:对每件事情充满新鲜感,热心,积极,对每 件事情都表现出极高的学习意愿,是此阶段的人 最大的特色。
迟毓凯:员工激励
如何满足各种需要?
归属与爱
管理的质量 和谐的工作群体 同事的友谊 ……
迟毓凯:员工激励
如何满足各种需要?
尊重需要
工作职称 奖励增加 同事和上级承认 责任……
迟毓凯:员工激励
如何满足各种需要?
自我实现
有挑战性工作 创造性 在组织中的提升 工作成就……
第三章激励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第三章激励理论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b3d64e5f0e7cd1842536fe.png)
激励因素主要来自工作本身,主要有: 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的认可和赞赏、 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的成长发展机会 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来自外界的工作环境,主要有: 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 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 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 条件、职务地位
▪ E高*V高=M高 强激励
▪ E中*V中=M中 中激励 ▪ E低*V高=M低 弱激励
▪ E高*V低=M低 弱激励
▪ E低*V低=M低 极弱激励或无激励
迫切需要类型
资料来源
主管认为
工人认为
高工资收入
1
5
工作与安全
2
4
提升
3
7
好的工作条件
4
9
感兴趣的工作
5
6
管理当局对工人信任
6
8
适宜的培训
7
10
对所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负激励模型:负激励有时也叫威胁激励, 目的不在于剥夺员工的利益,降低企业 的成本,而是为了促使员工更好的工作。
维护现有利益
动机
组织目标
行为
8
内容型激励理论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奥德弗的ERG理论 ▪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基本论点:马斯洛在1943所著的《人的动机理 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 归纳为生理、安全、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 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4
激励的定义
▪ 根据大多数管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激励是 指通过影响员工的内在需要,激发员工的 行为动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趋向组织目 标的过程和活动。
▪ E高*V高=M高 强激励
▪ E中*V中=M中 中激励 ▪ E低*V高=M低 弱激励
▪ E高*V低=M低 弱激励
▪ E低*V低=M低 极弱激励或无激励
迫切需要类型
资料来源
主管认为
工人认为
高工资收入
1
5
工作与安全
2
4
提升
3
7
好的工作条件
4
9
感兴趣的工作
5
6
管理当局对工人信任
6
8
适宜的培训
7
10
对所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负激励模型:负激励有时也叫威胁激励, 目的不在于剥夺员工的利益,降低企业 的成本,而是为了促使员工更好的工作。
维护现有利益
动机
组织目标
行为
8
内容型激励理论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奥德弗的ERG理论 ▪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基本论点:马斯洛在1943所著的《人的动机理 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 归纳为生理、安全、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 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4
激励的定义
▪ 根据大多数管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激励是 指通过影响员工的内在需要,激发员工的 行为动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趋向组织目 标的过程和活动。
激励理论与应用培训教材.pptx
![激励理论与应用培训教材.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76071a927284b73f3425018.png)
5、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促使人 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一趋势 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
✓胜任感 ✓成就感
(二)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的总结
✓ 层次性:强调需要存在低层和高层之分。
✓ 发展性:人的需要总是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的。
✓ 并存性: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期内,人们 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共同影响和支配个 体的行为。
(七)激励的方式
✓ 外在激励 ——来自于任务外部的工作环境各因素所
诱发的外在性动机所调动起来的积极性。
✓ 内在激励 ——来自于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
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种因素 来满足员工内在需要。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对象 ✓需要 ✓动力的强弱 ✓激励只能反应在行为和绩效上
(四)激励的基本特征
M=f (Ef ·Ap ·Ps)
• 努力程度 • 持久程度 • 方向性
(五)激励的作用
✓吸引人才 ✓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效率 ✓调动和挖掘人的内存潜力
(六)激励的过程
刺激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满足需求
✓ 内外因的分析 ✓ 了解需要 ✓ 激励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 ✓ 激励要及时 ✓ 激励时利益兼顾
✓ 主次性:在特定时期,总有一种需要是优势 需要,对个体具有支配地位。
(三)需要层次理论 在管理中的运用
• 据一些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宣称,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家管理好 业务。
• 下表就是有关需要层次理论同管理措施 密切结合的参考表。
激励理论及运用教材(PPT 68页)
![激励理论及运用教材(PPT 68页)](https://img.taocdn.com/s3/m/ac9e8a7a6bd97f192279e9fc.png)
不一致
不公平
最大的不一致
报酬 不满意
请求提高 工资报酬
影响 绩效
罢工
抱怨
行动
减低 工作兴趣
怠工 流动
工作 消极
旷工
灰心
泡病号
萎靡 不振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和休斯在
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如奖励、工作反馈、监 督的压力)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异同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四、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四、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 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理论。它的主要任 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 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
目标或奖酬吸引力 效价 V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 当斯在《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等著作中
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 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的行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一)期望理论的公式
M=∑V•E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
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 发其内部潜力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理论 社会人
自我实现
X理论
精神的 高层次
尊重 社交 安全
物质的 低层次
生理
超Y理论
(一)理论概述
• 马斯洛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进行了高度地概括 和总结,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需要系统和层次。
自我实 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非金钱 的回报
自我实现的需求 个人价值 受人尊重的需求
尊重、自我尊
• ⑤辞去现在的工作。
(三)减少不公平感的措施
改革分配制度 正确引导,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端正领导的工作作风
三.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型
• 利姆·W·波特和爱德华·E·劳勒三世以期望理 论为基础进行了扩展,建立了更为完备的激励模型。 • 该模型主要探讨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各 种因素,并确定激励、满意和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1.横向公平。当个体的投入和收益之比与他人的 投入和收益之比相等时,他就会觉得达到公平 状态。 Op/Ip=Oo/Io Op:对自己所获得收益的感觉 Ip:对自己投入的感觉 Oo:对他人所获得收益的感觉 Io:对他人投入的感觉 Op/Ip:自己的产出/投入比 Oo/Io:他人的产出/投入比
(5)E低╳V高 =M低
(二)理论的运用
• 弗鲁姆认为,依据期望模式,为了有效激发 职工的工作动机,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工作成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努力 期望 绩效 关联性 回报 效价 个人需要的满足
期望理论对管理学的意义
阐明努力→绩效期望 阐明绩效→回报期望 使回报符合员工的需要 为员工提供一种不断改变的工作环境 为员工提供表现的机会
1、物质需要
பைடு நூலகம்
2、精神的需要
(1)自尊的需要(Low) (2)社交的需要(Midding) (3)个人成就的需要(High) (4)奉献的需要( Superlative )
二、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 提出。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1、理论要点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 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 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 其非常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一)理论概述
• 1. 期望: 是人们预计能够满足的心理状 态。期望是人们的精神支柱。 工作表现 工作职责 工作时间 工作绩效 他们的付出
非金钱 的回报
金钱的回报
你能给的回报
2.期望理论公式
• 工作对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 值(效价)的大小和预计能够达到该目标 的可能性(期望值)的高低。 激励力量(M)= ∑效价(V)╳期望(E)
二、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J.S.Adams ) 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 该理论着重研究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对个人所 作的贡献与其所获得的回报之间如何平衡,它强 调公平、公正对于职工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 公平理论的两个假设: 个体会评估他的社会关系 个体并不是无中生有地评估他的社会关系
主要著作
《人类动机的理论》(1943)、 《自我实现的人》(1950)、 《动机与人格》 (1954)、 《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1959)、 《存在心 理学探索》 (1962)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科学心理学》 (1966)、 《一种存在的心理学》(1968)、 《人性能达的境界》 (1971) 《一种存在的方式》(1980)等。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2.纵向公平。当个体目前的投入和收益之比与 自己过去的投入和收益之比相等时,他就会 觉得处于公平状态。 Opp/Ipp=Opl/Ipl Opp:对自己目前所获得收益的感觉 Ipp:对自己目前投入的感觉 Opl:对自己过去所获得收益的感觉 Ipl:对自己过去投入的感觉 Opp/Ipp:自己目前的产出/投入之比 Opl/Ipl:自己过去的产出/投入之比
他尊: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希望 他人对自己的贡献表示肯定,同时也对别 人表示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促使人 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一趋势 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
胜任感
成就感
(二)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的总结
层次性:强调需要存在低层和高层之分。 发展性:人的需要总是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的。
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Mclelland) 教授提出。 麦克利兰指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人 的高级需要可分为三类: 权力需要 成就需要 归属需要
1、理论要点
权力的需要——表现为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他 人的欲望,对政治感兴趣,谋求获得领导地 位 归属(友谊)的需要——表现为人与人间的 友好情谊,希望与别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 关系,在社交中寻求满足。 成就的需要——发挥自身能力,追求在事业 上的成就。
2、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 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
中等的冒险水平 及时的反馈需要 对成就的满足 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独立承 担责任 高成就 追求者 适度的 冒险 及时的信 息反馈
3.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建立适度的竞争环境 高成就需要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
归属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 的关系 高权力需要,低归属需要——优秀管理 者
并存性: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期内,人们 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共同影响和支配个 体的行为。 主次性:在特定时期,总有一种需要是优势 需要,对个体具有支配地位。
(三)需要层次理论 在管理中的运用
• 据一些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宣称,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家管理好 业务。 • 下表就是有关需要层次理论同管理措施 密切结合的参考表。
本文档相关内容参见 视频 6-9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三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行为激励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常见的激励方法
激励模型
f动1
f阻1 f阻2
R M
f动2
a
f阻1+f阻2
f动1+f动2
F
α
Fmax
Fmax = F × cosα
现代企业四要素
资本是船
品牌是帆 文化是舵
一、需要层次理论
• 该理论重点研究是什么因素激励人们努力从事 自己的工作。其代表性理论包括: 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 提出 1954年他又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 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标志着这一理论 的正式形成。
背景介绍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是美国著名的社会 心理学家、人格理 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是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主要创建者 之一。
(一)理论概述
公平理论的社会比较是建立在两个变 量的关系比较之上的:
1. 投入。是指个体在交易中所付出的东西。
工作经历 教育程度 社会地位 长时间地努力工作 个人能力和特征 工作成果……
2. 收益。是指个体在交易中所付出的东西。 薪金 晋升 获得的地位表现 工作条件 责任 良好的评价……
内外因的分析 了解需要 激励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 激励要及时 激励时利益兼顾
(七)激励的方式
外在激励 ——来自于任务外部的工作环境各因素所 诱发的外在性动机所调动起来的积极性。 内在激励 ——来自于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 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种因素 来满足员工内在需要。
Motivation(激励力量) Valence (效价) Expectancy(期望值)
续
•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 激励力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E高╳V高 =M高 (2)E中╳V中 =M中 (3)E低╳V低 =M低 ( 4 ) E 高╳ V 低 = M 低
(二).不公平的行为表现
1.不公平 OA IA OA < > OB IB OB
感到不公平
报酬过多 (减少报酬或 增加投入,不安) 报酬不足 (增加报酬或 减少投入,有气)
IA
IB
2.不公平时的行为表现
• ①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如曲解自己 或他人的付出或所得;
• ②采取某种行为谋求改变他人的付出或所得; • ③采取某种行为谋求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 • ④选择另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激励理论
弗隆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型
内容型激励理论
• 该理论重点研究是什么因素激励人们 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代表性理论 包括: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成就需要理论
激励因素—— 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
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等, 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工非常满意。
激励因素 没有满意 满意
2、双因素理论的主要作用
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的 扩大化和丰富化以及弹性工时 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 的重视
三、成就需要理论
经济需要 职业安全需要 环境安全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也叫爱与归属需要,这是一种 比生理和安全需要为高级的社会需要。
爱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
4、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社会上的人们都希望自己有稳定、 牢固的地位,希望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和赞 誉,这就是所谓的尊重需要。 自尊:自信感、成长的需要、自我表现的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