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教案1:认识人民币一、教学内容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人民币》内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实物、人民币图片、教学卡片。
2. 学具:人民币模拟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2. 讲解: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关于人民币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应用:教师设计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六、板书设计1. 人名币单位及换算关系2. 人民币支付示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一个2元的东西,他还需要多少钱?答案:小明还需要3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让学生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案2:(请按照上述格式继续编写)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和理解人民币的不同面值,这是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之一。
2. 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包括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能力:学生需要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1. 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人民币和人民币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卡片,让学生触摸和记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 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包括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随着学期的开始,我们迎来了第八册数学的教学工作。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制定了以下全面而细致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设定在本册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设定了以下明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概览第八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函数初步、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平面直角坐标系、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学习效果。
具体策略如下: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疑、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老师交流观点,共同探究问题。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实践教学:通过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其应用能力。
四、评估与反馈机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具体做法如下:定期测验: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老师在课堂上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促进其自我反思和学习进步。
反馈与指导:根据评估结果,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其学习成绩。
五、教学资源配备为了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具体包括:教材及配套练习册: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优质教材及配套练习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分橘子的情景:小明有3个橘子,他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橘子?2. 例题讲解(15分钟)(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及通分方法。
(3)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完成课本第38页第1题: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完成课本第38页第2题: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完成课本第38页第3题: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什么?(2)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及通分方法。
3. 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4 + 3/4,2/5 1/5。
(2)计算下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3 + 2/5,4/7 1/6。
(3)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1/4 + 3/4 = 1,2/5 1/5 = 1/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第1 课(小节)__1_课时一、铺垫孕伏1、口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教师出示:75+25 33+6725×4 160―3563÷7+2 35×2÷10100―45 58+32出示27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学生进行口算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的含义。
生1:40+56=96(千米)生2:56+40=96(千米)口算练习为后面的计算作准备。
主要让孩子通过列式计算去发现加法交换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补充练习四、课堂小结出:56+40和40+56的结果相等。
教师板书:40 +56=56+40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完成. 2、3题一年级捐款194元,二年级捐款358元,三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元,六年级捐款371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业设计:1、完成.2、3题2、补充练习学生发现:(等号左右两边都是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变)生举例+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吗使我们记忆起来既简单又清楚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生2:△+☆=☆+△生3:a+b=b+a……………………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
2.能够熟练运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
难点:灵活运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那你们知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探究新知(1)师:我们先来观察一道题目,20×3=?你们觉得这个题目难不难?生:不难。
师:那你们能告诉我,这个题目的答案是多少吗?生:60。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个答案是怎么样得出来的吗?生:因为20乘以3,可以先算2乘以3等于6,然后在6后面加一个0。
(2)师:那我们再来做一个类似的题目,30×4=?生:120。
师:同样是乘数末尾有0,这个题目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生:3乘以4等于12,然后在12后面加一个0。
(3)师:通过这两道题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去掉0,算出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再在乘积后面加一个0。
3.巩固练习(1)师: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题目1:40×5=?题目2:50×6=?题目3:70×3=?题目4:60×8=?(2)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
题目:250×4=?师:这个题目稍微有点难度,我们可以先算出25乘以4等于100,然后在100后面加两个0,得到最终答案100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去掉0,算出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再在乘积后面加一个0。
5.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希望你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个计算法则,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它。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主要围绕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能够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分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分数加减的问题。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3. 例题讲解(2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计算。
随后,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题解答(20分钟)出示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加减法2. 内容:(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4 + 3/4;2/5 + 1/5;3/8 1/8;4/9 + 2/9。
(2)应用题:小明的书架上有3/7的书是数学书,剩下的书是科普书。
请问科普书占书架的几分之几?2. 答案:(1)计算题答案:1/4 + 3/4 = 1;2/5 + 1/5 = 3/5;3/8 1/8 = 1/4;4/9 + 2/9 = 2/3。
(2)应用题答案:科普书占书架的4/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较好,但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仍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4年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
2024年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具体内容包括第四章“分数的乘除法”的第一节“分数乘法”和第二节“分数除法”。
详细内容如下:1. 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2. 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3. 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分享一次和父母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描述购买商品时如何计算总价;(2)引导学生发现购物小票上的价格通常是分数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乘除法。
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结合实际例题进行演示;(2)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结合实际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1;(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出与分数乘除法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5. 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运算规律: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例题:2/3 × 4/5。
2. 分数除法:运算规律: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例题:3/4 ÷ 2/3。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下列分数乘法或除法,并化简结果;a. 3/4 × 5/6b. 4/5 ÷ 2/3c. 7/8 × 1/2d. 6/7 ÷ 3/4(2)应用题:小华买了一箱苹果,共重20千克,他吃了3/5,剩下的苹果重量是多少?2. 答案:(1)a. 15/24(化简后为5/8)b. 6/5(化简后为1 1/5)c. 7/16d. 8/7(化简后为1 1/7)(2)剩下的苹果重量为8千克。
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及其运算。
2. 平面几何: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性质和运算。
3. 空间几何:立体图形的性质和测量。
4. 代数和函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5. 数据分析:统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数与式- 单元目标:掌握数与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与性质;数轴与有理数的比较;数与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运算法则的运用;式与方程的转化与求解。
第二单元:平面几何图形- 单元目标:认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属性,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点、线、线段、角的性质及运算;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及运算;平面几何的证明方法和应用。
第三单元:立体几何图形- 单元目标:认识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属性,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棱柱、棱锥、柱体、圆柱、圆锥、球体的性质和运算;立体几何的投影和展开。
第四单元:函数与方程- 单元目标:掌握函数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法;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第五单元:数据分析与概率- 单元目标:掌握数据分析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024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4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2024年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1. 第一单元:整数和有理数
- 整数的性质和运算
-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整数和有理数的绝对值与比较大小
- 整数和有理数的分数表示形式
2. 第二单元:代数式
-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
-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代数式的因式分解与分式的简化
3. 第三单元:平面几何
- 二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性质及相似关系
-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 平面几何中的线段、角度和圆
4. 第四单元:函数与图像
- 函数的定义、表示和性质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
- 反比例函数和绝对值函数的图像特征
- 函数的复合、反函数和函数方程的解法
5. 第五单元:统计与概率
-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 统计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描述
-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概率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
以上是2024年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的大致内容,具体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五单元: 小数除法;第七单元: 认识方程(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 游戏公平(四)综合应用: 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生活中的小数和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比大小、小数加减、购物小票)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 已有了对小数的基本认知, 加上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学习小数的意义不是十分困难。
测量活动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因此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小数的加减是对学生基础的训练, 为生活中小数加减四则运算作准备。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有趣的小数点、世界人口、人口与环境、整理复习)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小数的加减法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
从认识小数的乘法意义入手, 安排了五个情境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计算小数的方法, 发现和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 即与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并能正确的计算小数乘法, 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能灵活的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加以混合应用。
第五单元: 小数除法(精打细算、参观博物馆、打电话、人民币兑换、谁爬得快、电视广告)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与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 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 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第七单元: 认识方程(字母表示数、方程、天平游戏、猜数游戏、邮票的张数、图形中的规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 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
培智数学第八册教案
培智数学第八册教案教案标题:培智数学第八册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第八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数学中的代数、几何、概率等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课:代数方程- 理论讲解:介绍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代数方程的解题技巧。
-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代数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第二课:几何图形- 理论讲解: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计算技巧。
-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第三课:概率与统计- 理论讲解:介绍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概率与统计的计算技巧。
-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演练: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例演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考核:布置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3. 知识检测: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培智数学第八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教案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让学生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重点:认识各种人民币面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幻灯片。
学具:人民币图片、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展示各种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练习:教师给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1. 各种人民币面值2. 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你认识的各种人民币面值。
答案: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1)20元换成10元多少张?(2)50元换成20元多少张?(3)100元换成50元多少张?答案:(1)2张;(2)2张;(3)2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时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案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第2课时: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物。
学具:练习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2. 讲解: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 练习:教师给出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4. 合作:学生分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0以内加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规律2. 减法运算规律七、作业设计答案:(1)3;(2)5;(3)8。
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教案二——乘数为10的乘法
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教案二——乘数为10的乘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乘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乘数为10的乘法则是乘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进行大数的乘法运算时,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数为10时的乘法概念和特点;2.能够掌握10的整数倍的乘法口诀;3.能够在实际运用中,熟练运用乘数为10的乘法。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概念讲解在学习乘数为10的乘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乘数。
所谓乘数,是指在乘法中用于乘积的数,即被乘数的倍数。
在这里,我们学习的是乘数为10的乘法。
2.口诀记忆乘数为10的乘法相对于其他乘法来说,计算起来略有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口诀,以方便日后的使用。
乘数为10的乘法口诀如下:(1) 2 × 10 = 20(2) 3 × 10 = 30(3) 4 × 10 = 40(4) 5 × 10 = 50(5) 6 × 10 = 60(6) 7 × 10 = 70(7) 8 × 10 = 80(8) 9 × 10 = 90(9) 10 × 10 = 100以上乘法口诀运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是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乘数为10的乘法的重要依据。
3.实际应用在学习乘数为10的乘法之后,我们需要通过实际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生们可以利用乘数为10的乘法口诀,来完成诸如20 × 10、30 × 10等各种乘法计算。
此外,也可以尝试将10的整数倍与个位数和十位数等数字进行相乘,以求在实际运算中更好地理解乘数为10的乘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乘数为10的乘法口诀;(2)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熟练使用乘数为10的乘法。
2.教学难点:与其他乘法相比,乘数为10的乘法变化不大,但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相应的口诀和原理,有时需要进行一些列的推理和归纳。
数学第八册教学工作计划PPT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 信心和合作精神。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每周安排4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其中包括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和答疑解 惑等环节。
时间表
第一学期共18周,前16周为新课学习时间,最后2周为复习和考试时间。第二 学期共16周,前14周为新课学习时间,最后2周为总复习和考试时间。
方法制定
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对每道试题设定相应的分值。同时,对于主观性试题,将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考试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
考试结果分析
考试结束后,将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包括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指 标。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存在的问题。
VS
改进措施
根据考试结果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对于普遍掌握较 差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 和练习;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 以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同时,也可以根 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 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材结构
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含 若干知识点,通过例题、练习题 和拓展题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 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 识,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 养。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点梳理
代数运算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分 式的化简与计算,以及一 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解法。
几何图形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分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第二章:比例与百分比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百分比的意义百分比的应用第三章:几何图形与测量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四则运算。
2. 让学生理解比例与百分比的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2. 比例与百分比的应用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方法重点:1. 分数与小数的概念及转换2. 比例与百分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及测量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与小数教学卡片、比例与百分比实例、几何图形模型、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分水果、购物打折、测量教室长度等。
2. 新课导入:(1)讲解分数与小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2)介绍比例与百分比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展示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认识并学会测量。
3. 例题讲解:(1)分数与小数的例题讲解,包括转换和四则运算。
(2)比例与百分比的例题讲解,解决实际问题。
(3)几何图形与测量的例题讲解,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4. 随堂练习:(1)分数与小数的练习题。
(2)比例与百分比的练习题。
(3)几何图形与测量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与小数:定义转换方法四则运算2. 比例与百分比:定义应用实例3. 几何图形与测量:图形认识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题。
(2)比例与百分比的应用题。
(3)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题。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培智实用数学学本第八册教案教学内容
培智实用数学学本第八册教案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实用数学学本》第八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分数的乘除法》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学会解决涉及分数乘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的正确性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3/4,剩下的巧克力又被他的朋友吃掉了1/3,问:小明和朋友一共吃掉了巧克力的多少?2.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讲解(15分钟)根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老师进行解答指导。
5.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讲解(15分钟)介绍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6.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7.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老师进行解答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分数乘法运算规则、例题、随堂练习。
2. 黑板右侧:分数除法运算规则、例题、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应用题: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重150克,这些苹果的重量是妈妈买的水果总重量的1/4,问:妈妈买的水果总重量是多少克?2. 答案:(1)8/15(2)450克(3)9/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分数问题。
培智实用数学学本第八册教案教学内容
培智实用数学学本第八册教案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实用数学学本》第八册第二章《分数的乘除法》。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应用,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约分和通分的运用。
重点: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分配水果,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1)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法则。
3.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乘除法的应用,如分配问题、面积问题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针对难点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5。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道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略。
(2)应用题答案:如,小明有一块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地,他想将其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菜地,求每个小正方形菜地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乘除法的更多应用。
(2)开展课堂活动,如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施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在教学内容方面,应重点关注分数乘除法的前后知识衔接。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
复习9加几(1课时)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八册第1页复习。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加深学生对9加几的加法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观察图意和叙述计算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加深学生对9加几的加法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2、培养学生观察图意和叙述计算过程的能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操作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出示台灯图。
(1)请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并理解题意。
(2)说说怎样列算式。
9+2= 或 2+9=.(3)请A类学生计算出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出示足球图。
(1)请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请C类学生数数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3)一共有几个?怎样列算式?(4)请A类生回答,列出算式并计算。
师:9+8= 还可以怎样列?8+9=1、先指导学生看题说出题意,请学生说说怎么做。
然后教师巡视指导差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的是什么内容?(9加几的加法)对,同学们要记住:在计算加法时,我们要把大数记在心中,然后再接着加小数。
四、作业。
课本1页1—2题。
教学反思:通过对9加几的加法的复习,学生对看图列算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班上学生唐正家、张佳佳、漆维伊、田香玲等四位同学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看图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但是纯数字计算的题目对他们四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小棒、磁砣等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计算。
复习20以内的加减运算(2课时)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八册第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 54×176
46×342 87×465 28×434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45×23 136×46 78×312
216×67 54×324 618×23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方案
个性修改
第二课时练习
一、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第2、4题。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方案
个性修改
第二课时练习课
一、完成“想想做做”6、7、9、10题。
第6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第7题。
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
提问: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教具、学Hale Waihona Puke 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34×321 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第5题。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备课方案
个性修改
第一单元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小结:不看乘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后面添几个0。
第9题。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
第10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二、课堂作业。
第一课时
一、完成练习一的1—5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乘,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板贴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想想做做”9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方案
个性修改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
1、第8题。
2、第9题的第二个问题: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方案
个性修改
3、练习一(2课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准备习题。
教学过程: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