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侧支循环评估
脑缺血侧枝循环治疗
一、定义与背景
侧支循环旳途径——是决定是否发生或什么时候发生 卒中旳基本原因 [1]。
侧支循环不但影响溶栓治疗旳临床结局,也是许多干 预治疗措施旳疗效决定因子。
遗憾旳是,侧支循环并未能引起研究者们旳真正注重, 对其病理生理及治疗潜能旳认识未伴随医学技术旳发 展而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亦未出现靶向侧支循环旳 有效治疗措施与手段。
三、病理状态下常见侧支血管旳变化
3.1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经Willis环代偿有4种方式: (1)仅由双侧A1段及前交通动脉 代偿; (2)仅由后交通动脉代偿; (3)由前、后交通动脉共同代偿; (4)无代偿。
图5 单侧ICA阻塞、对侧ICA狭窄<70%时同侧Willis环侧支旳4种代偿模式。 注:A1段即为大脑前动脉旳A1段
Willis环是颅内最主要旳侧支 代偿途径,它将两侧半球和 前、后循环联络在一起。
前交通动脉平衡两侧大脑前 部区域旳血液供给。
后交通动脉可为前、后循环 提供侧支代偿。
二、侧枝循环旳分级
1.一级侧支血管——Willis环
二、侧枝循环旳分级
1.一级侧支血管——Willis环
二、侧枝循环旳分级
1.一级侧支血管——Willis环
脑侧支循环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脑侧支循环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世界上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脑侧支循环及其相关评估分别在维持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起重要作用。
脑动脉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轻重、血管再通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脑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性。
但脑侧支循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因素。
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促进脑侧支循环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脑侧支循环的定义及分级、影响因素、评估手段、临床应用等各方面,从而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干预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临床意义;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在逐年增加,而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占主要地位的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目前如何对脑梗死进行干预成为研究热点,溶栓、血管介入及药物治疗等干预手段主要是促进血管再通或改善侧支循环,国内外现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帮助脑梗死部位不同程度恢复血流灌注,缩小梗死面积,同时可以增加血管再通获益率,降低出血风险,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1-3]。
现将侧支循环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脑侧支循环的定义及分级1.1脑侧支循环的定义:脑侧支循环是指机体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代偿血管,它主要是促发其他血管途径或者新生血管,恢复原有缺血组织血流供应,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这是一种“代偿性循环”。
但是对于大部分个体而言,这种保护远远不足 [4-5] 。
1.2脑侧支循环分级:依据不同的代偿途径,脑侧支循环分为三级[6] 。
⑴一级侧支循环为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Willis 环像一个平衡分配器,通过前、后交通动脉使得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连通。
生理状况下,前、后交通动脉不会开放,当大动脉闭塞后,远端的灌注压下降和平滑肌松弛,在相邻的动脉区之间产生压力梯度,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并重新分配和代偿动脉环两侧血液,以增加病变侧的血流。
侧支循环的现状、意义和展望
Shuaib A, et al. Lancet Neurol 2011; 10: 909–21
脑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
•Willis 环是脑内最重要、最主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是左、右大脑半球 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 •一级侧支循环代偿如果不能满足灌注需求,二级侧支循环随即开放; •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因为血管新生过程,所以需要在缺血数天后才能建 立血流代偿
• 增加梗死区血液循环的灌注,提高微循环的缺血耐受, 从而减轻微循环障碍
• 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 4(2): 72-74.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 9(2): 177-179.
脑侧支循环与微循环区别
侧支循环
微循环
血管结构不同
动脉-动脉、静脉-静脉之间通过 吻合形成的血管结构。不同级别 侧支血管具有不同的管径
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影响因素
侧支血管完整性
侧支血管变异性
侧支血管管腔内径
影响因素
血管狭窄程度和速度
侧支血管压力梯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 5(5): 417-424.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侧支循环的功能
• 从缺血区周边的正常血管调动血流灌注到缺血区域, 不依赖于已狭窄/已栓塞血管血流
CTA诊断性评估Willis环
动脉段
敏感性 (%)
先天缺如
97.9
发育不全
52.6
发育正常
96.6
特异性 (%) 92.5
侧枝循环评分
侧枝循环评分侧枝循环评分是评估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有效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侧支循环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干血管发生阻塞时,侧支循环可以提供必要的血液供应,以维持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侧支循环评分通常采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如CTA(CT血管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等。
评分时主要考虑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血流速度、血流量等因素。
评分越高,表示侧支循环状况越好,对脑卒中的治疗和预后也越有利。
侧支循环评分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侧支循环的状态,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侧支循环评分也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后。
在评估侧支循环状态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血流速度、血流量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测,如CTA.MRI 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分,医生可以得出侧支循环的状态,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了解侧支循环的状态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对于侧支循环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侧支循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而对于侧支循环状况较差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总之,侧支循环评分是评估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有效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充分重视侧支循环评分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侧支循环评分仅是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评估脑卒中患者时,应全面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7.侧支循环
第七节脑侧支循环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1.开通闭塞通道(静脉溶栓+取栓);2.建立新通道即改善脑侧支循环。
本节重点叙述后者。
一、脑侧支循环的概述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
二、脑侧支循环如何分级?动脉侧支循环可以来自硬膜内、硬膜或硬膜外血管,根据开放层次可分为三级: 1.一级侧支循环:willis环,是脑内最重要、最主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使左、右大脑半球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2.二级侧支循环: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及其他相对较小的侧支间吻合;3.三级侧支循环:通过血管发生或血管生成等方式产生的新生供血血管,需在缺血数天后才能建立血流代偿。
三、侧支循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侧支循环决定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脑缺血时程、严重程度以及血管闭塞后是否发生卒中,是卒中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灶、改善预后梗死体积大小、减低复发风险;延长血管内治疗时间,降低血管内治疗出血风险;预测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结局。
血流再通≠血管再通。
四、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1、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策略包括开通闭塞通道和建立新通道。
开通闭塞通道的方法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急诊球囊扩张、血管支架;而如果患者错过了这些机会,改善侧支循环对临床的意义重大。
2、侧支循环可以增加血管再通及再灌注,降低出血转化风险,减少核心坏死区域并延缓梗死面积进展,改善溶栓预后及促进血管再生。
3、脑侧支循环具有延长血管内治疗时间窗、预测血管内治疗疗效、降低血管内治疗出血转化风险、动脉溶栓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预测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结局、改变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等多重作用。
4、对于脑小血管病患者,同样需要评估侧支循环。
五、脑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1结构学评估① DSA作为侧支循环评价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能动态观察侧支循环的情况:0级:没有侧支血流到缺血区域;1级:缓慢侧支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灌注缺陷;2级:快速侧支血流到缺血周边区域,伴持续灌注缺陷;仅有部分到缺血区域;3级:静脉晚期可见缓慢但是完全的血流到缺血区域;4级:通过逆行灌注,血流快速而完全地灌注到整个缺血区域。
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评价的思考
a ol t r lcr ulton w e e e a u t d b nd c l e a ic a i r v l a e y CT ruso n gials bta ta gi r p a pe f in a d di t u r c n og a hy, t ut ore l r d t e ci ia hea h xp o e h ln c l
v l e o o lt r lcr u a i n i h o b l ss o c t s h mi sr k . s l :B s d o h i h s n x e t h a u fc l e a ic l t n t r m o y i fa u e ic e c t o e Re ut a o s a e n t et me p a e a d e t n ,t e v l eo o lt r l ic l t n c n b a e o ie S s o tt r e f c" n o g t r e f c " a u fc l e a cr u a i a e c t g r d 3 h r e m fe ta d l n e m fe t a o z .wh c r l c o ey r lt d t ih a ea l l s l ea e O i d v d a h o o y i e ii n ma i g n ii u l r mb l tcd cso — k n .Co cu i n:we s o l a l s te t n t v l a e t e v l e o o l t r lcr t n l so h u d p y c o e a t n i O e au t h a u fc l e a i— o a c lt n a d u i z h st - ld n f fe tv l n ma a e n fa u e ic e c s r k . u a i n tl e t i wo b a e k i e f c ie y i n g me to c t s h mi t o e o i e Ke r s c t s h m i s r k t r mb l ss y wo d :a u e ic e e t o e h o oy i c l t r l ic l t n ol e病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 致死率最高的疾
常用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量表_解释说明
常用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量表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脑血管侧支循环是在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
当主要供血动脉发生阻塞或狭窄时,侧支循环可通过旁路通路为脑部提供充足的血流,并减少神经功能缺陷和组织损伤。
因此,评估和了解脑血管侧支循环的程度对于制定治疗策略、预测疾病预后以及观察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和量表,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方法,以及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Flow Grading Scale(LCFGS)、Moyamoya Disease Radiographic Grading Scale(MD-RGS)和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SITN/SIR) grading scale for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CCF)等量表。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将介绍常用的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随后,将详细介绍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量表,包括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Flow Grading Scale(LCFGS)、Moyamoya Disease Radiographic Grading Scale (MD-RGS)和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SITN/SIR) grading scale for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CCF)。
脑侧支循环评估2016
脑侧支循环评估2016在医学领域,对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其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其他小血管通过扩张和代偿,为缺血区域提供血液供应的一种生理机制。
对脑侧支循环进行准确评估,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 年,在脑侧支循环评估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首先,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更精确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等无创性检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MRA 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以及侧支循环的初步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而CTA 则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图像,对于判断侧支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分布情况提供了详细的信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评估脑血管的“金标准”,在 2016年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能够直接、动态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准确评估侧支循环的代偿程度。
此外,随着技术的改进,DSA 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影像学检查,一些新的评估指标也逐渐被引入到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中。
例如,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从而间接反映侧支循环的功能状态。
通过对比病变区域和正常区域的灌注参数差异,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对缺血组织的灌注补偿效果。
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症状较轻的患者,无创性检查如 MRA、CTA 等通常是首选,可以初步了解脑血管的情况和侧支循环的大致状况。
而对于病情危急、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的患者,DSA 则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详细的信息,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016 年的研究还发现,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不仅对于急性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性脑血管病(如颈动脉狭窄)的管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脑侧支循环分级
脑侧支循环分级
脑侧支循环是指在大脑灌注不足时,由一些小循环通路提供额外的血
流量,以保证脑部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常见的脑侧支循环分为以下四级:
1.第一级:前交通动脉。
前交通动脉将左、右两侧脑动脉连接起来,是脑侧支循环的重要通路,当一侧脑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时,前交通动脉可以提供血流量保证对侧脑
半球的灌注。
2.第二级:大脑半球支。
大脑半球支位于颈内动脉与大脑动脉之间,因其分布覆盖大脑表面,
所以也称为大脑表面循环。
该支能够连接前、中、后大脑动脉和前交通动脉,保证了大脑的血流量。
3.第三级:基底节动脉支。
基底节动脉支由支配内侧支、外侧支及前缘支,他主要保证筋膜下动
脉与前、后大脑动脉的连接,以及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的供血。
4.第四级: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将后部循环(小脑、脑干)和内侧循环(视交叉、视路)
连接在一起,是机体最后的防线,保障了视觉和小脑的血流量。
以上四个级别的循环通路共同组成了复杂的脑侧支循环系统,对于疾
病和意外灾害所造成的脑血管病变,可以发挥补偿作用。
专家共识--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知识讲解
专家共识--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专家共识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目前国内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关注度及其临床意义理解不足,在评估方法、标准和干预措施上也缺乏统一的认识。
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脑血管病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就上述核心问题达成共识,以期促进国内同行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关注及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评估类型1 预后评估接受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Willis环结构完整者更容易获得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和3个月的生活自理的机会,是3个月较好的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2,P =0.01],而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好的患者接受溶栓后有更好的疗效。
对于颅内或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有侧支循环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者。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狭窄疾病(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 ia l Dis eas e,WASID)研究资料也发现,侧支循环的程度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供血区内发生卒中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在急性前循环闭塞的患者中,侧支循环[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 Leptomen ingeal Score,rLMC)]与90d功能预后密切相关,侧支循环越好,临床结局越好。
2 疗效评估在评估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面,Bang等发现DSA显示的侧支循环的程度可帮助进行血管内治疗决策。
在222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内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的急性脑缺血患者中,治疗前侧支循环非常好、较好、较差[神经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SITN/SIR)侧枝血流分级评分分别为4分,2~3分,0~1分]的患者中,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1.5%、25.2%和14.1%。
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影像学方法
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影像学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组织血流供应不足造成的局部坏死,是目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是供血动脉出现狭窄闭塞以及侧支循环的代偿不良。
当大脑某支供血动脉异常狭窄时,受累脑区的血供一定程度上受侧支循环解剖变异、代偿潜能的影响。
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可增加脑血流量,延缓神经损伤的过程,缩小神经损伤的数量及范围 [1]。
1、脑侧支循环的分级侧支循环的建立存在明显个体间差异。
侧支循环建立后,对其分级评分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帮助。
通常临床上将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包括willis环的前后交通动脉,即原发性侧支循环;大脑前动脉在前方由前交通动脉连接;大脑后动脉在后方通过后交通动脉与同侧的颈内动脉相汇,从而调控动脉系统前后循环和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流平衡。
二级侧支循环主要指眼动脉和软脑膜动脉侧支;当Willis环代偿无法补偿供血需求时发挥次级代偿的作用。
眼动脉负责沟通颈内外动脉,是最重要的次级通路。
而软脑膜吻合支则是形成广泛的血管网构成另一通路。
三级侧支循环,即新生血管。
动脉产生新生血管来进一步补充脑组织血供,属于慢性改变过程,亦是最终的途径[2]。
二、三级侧支循环合称继发性侧支循环。
2、影像学方法评估侧支循环影像学快速发展使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有了更大发展平台。
目前侧支代偿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有DSA、CTA等多种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则有自身优势及不足,评分系统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2.1 DSADSA空间分辨率高,能够直观清晰反应各级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供血范围、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
DSA不仅能够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还可以判断侧支代偿的开放程度。
对继发性侧支循环,DSA则是利用造影剂的显影方向判断其代偿方式。
但DSA为高耗时、高费用检查,有一定创伤性,如引发并发症等,不利于在急性脑血管病和高危复杂颅内疾病中进行评估。
2.2 MRA常规MRA是无创检测技术,扫描时间短,不需要对比剂,因此相对安全,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引言脑侧支循环(Circulation of the Brn)是指大脑中两个不同脑动脉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
这些连接可以在原始的脑动脉阻塞或狭窄时提供血流。
影像学在评估脑侧支循环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使用影像学技术评估脑侧支循环的方法。
影像学评估方法1.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评估脑侧支循环的血管通路、血流速度和血管狭窄程度。
这种技术对于评估脑血管异常和脑动脉疾病非常有用。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来可视化血管结构。
它可以提供关于脑侧支循环血流情况的信息,如血管的通畅性、血栓形成和狭窄的程度。
与脑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非放射性和多平面重建的优点。
3.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CT血管成像通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来清晰的血管图像。
CTA可用于评估脑侧支循环血流情况,包括血管通路、狭窄和血栓形成等。
它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和无创的特点。
4. 脑血流动力学(Cerebral Blood Flow Dynamics)除了评估血管结构,影像学还可以评估脑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脑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流通过脑血管系统的运动方式和特性。
通过使用脑血流成像技术,如动态磁共振血流成像(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DSC-MRP)和正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以评估脑侧支循环的血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参数。
影像学在评估脑侧支循环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和脑血流动力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诊断脑侧支循环异常,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脑侧支循环是指脑血管系统中在正常脑动脉供血不足时,通过不同途径形成的一系列侧支循环。
评估脑侧支循环对于了解脑血供灌注情况、预测缺血危险性以及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在评估脑侧支循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1. 颅内血管影像学颅内血管影像学主要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
MRA通过磁共振技术观察和记录血管的信号强度来显示血管的分布和形态,非侵入性且无辐射损伤,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脑血管形态和功能的方法。
DSA则是通过将对比剂注入动脉或静脉,利用X射线成像来观察和评估血管的情况,其侵入性较大,但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血管图像。
颅内血管影像学能够直接观察到各个侧支循环的情况,对于评估脑侧支循环有重要作用。
2. 脑灌注成像脑灌注成像是通过观察和记录脑血流动态变化情况来评估脑侧支循环的方法。
其中,灌注CT(PCT)和灌注磁共振(PWI)是常用的技术。
PCT通过检测对比剂在血管和脑组织中的输送速度和浓度变化来评估脑血流和脑灌注情况,其采集速度快且操作简便。
PWI 则是通过检测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反映脑血流的情况,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脑灌注信息。
脑灌注成像可以直接量化脑血流和脑灌注量,对评估脑侧支循环提供了更加客观和定量的指标。
3. 亚组织灌注分析亚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通过评估脑不同区域的血管供应情况来评估脑侧支循环的方法。
常见的亚组织灌注分析方法有灌注差异分析(ASPECTS)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TIC)。
ASPECTS是一种通过评估脑不同区域的灌注差异来评估脑血管供应不平衡情况的方法,可以提供定性的评估指标。
TIC则是通过分析对比剂在脑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曲线来评估脑血流情况,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定量指标。
亚组织灌注分析可以判断脑侧支循环是否足够供应血流,对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无删减范文
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影像学如何评估脑侧支循环1. 引言脑侧支循环是指脑血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功能,其作用是在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为大脑提供额外的血流。
影像学是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和评估方法,以及其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
2. 影像学技术2.1. 脑血管造影(DSA)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介入性的影像学技术,是评估脑侧支循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侧支循环动脉,在X射线透视下观察侧支循环的灌注情况。
2.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对脑血管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侧支循环进行评估。
MRA使用磁场和无创性的脉冲波来观察血流的动态变化,从而产生血管影像。
2.3. CT血管成像(CTA)CT血管成像(CTA)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脑血管进行成像的方法。
CTA可以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从而对脑侧支循环进行评估。
3. 脑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脑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3.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脑侧支循环的形态和灌注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正常。
在DSA、MRA和CTA等影像学技术中,影像医师会对侧支循环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评估侧支循环的存在和程度。
3.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分析脑侧支循环的血流参数,如侧支循环动脉的血流量和流速等来评估其功能和代偿能力。
一些影像学技术,如DSA和MRA,可以通过对影像数据的数字重建和图像处理,来计算侧支循环的血流参数。
4. 脑侧支循环评估的临床意义脑侧支循环的评估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侧支循环的存在和代偿能力可以帮助预测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的风险,并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脑侧支循环的评估还可以评估脑血流重建手术的效果和预测术后的疗效。
5. 结论影像学是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关键工具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DSA、MRA和CTA。
脑血管的侧支循环评估方脑侧支级联(CCC)影像学表现及综合评价
脑血管的侧支循环评估方脑侧支级联(CCC)影像学表现及综合评价
评价脑血管侧支循环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动脉侧支、组织水平侧支和静脉回流。
通过对动脉侧支、组织水平侧支和静脉回流的侧支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把三种不同水平的评价方法综合定义为脑侧支级联(cerebral collateral cascade,CCC)。
示例:CCC 的 3 个组成部分如图。
两例患者因大脑中动脉 M1 段(MCA)闭塞而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患者在基线成像时具有良好的脑侧支级联(CCC)(A~C),另一名患者具有不良的 CCC(D~F)。
(A 和 D)绿色箭头显示粗大的软脑膜动脉侧支,红色箭头表示软脑膜动脉侧支不良。
(C 和 F)绿色箭头显示粗大的静脉回流,红色箭头表示静脉流出不良。
第 1 例患者在左半球梗死侧表现为粗大的软脑膜动脉侧支(A)、良好的组织水平侧支(低灌注强度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0.3)和粗大的静脉回流(Labbe 静脉正常显影;C)。
第 2 例患者可见右侧缺血半球的软脑膜动脉侧支不良(D),组织水平侧支不良(低灌注强度比 0.7),静脉回流不良(F):
CCC 综合评价能够更好地预测取栓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系统
为动脉溶栓设计,共分5级: 0级:缺血侧没有侧支血管; 1级:缺血侧周围有缓慢侧支血流,但部分区域持续无血流; 2级:缺血灶周围快速侧支血流,有部分持续无侧支血流,缺
血灶仅有部分血流; 3级:在静脉期晚期阶段缺血灶有缓慢但完全的血流; 4级:通过侧支血流逆向灌注完全且迅速地供应整个血管区;
多时相CTA:mCTA
传统CTA评价侧支循环主要缺陷在于其为瞬时影像,多时相CTA (mCTA)是一种时间分辨成像技术,能采集动脉相晚期、静脉 相中期和晚期的影像,有望在近端大动脉闭塞AIS中广泛应用。
灌注CT(CTP):新的CT扫描仪能完成全脑CTP,而新的全自 动软件使处理过程和灌注图显影得到标准化,且后期的重建和处 理包括分析可在5分钟内完成。另外,从CTP原始数据生成的动 态血管成像是瞬时分辨率极好的侧支分级方法。
Selection Based on Imaging
功能MRI: DWI(+)/ FLAIR(-); ASL:(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灌注成像;
Faster Reperfusion
图1:机械血管再通试 验的再通时间和临床 结果之间的关联。
发病4.5小时内溶栓治疗患者的预后均优于非溶栓患者。越早开 始溶栓获益越明显。
2015: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依据
MR CLEAN
ESCAPE EXTEND-IA SWIFT PRIME REVASCAT
五项研究均提供了特定 卒中患者从血管内治疗 中获益的有力证据。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多时相CTA+CTP连续扫描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良好
5分 与正常侧比较供血区各期血流充盈无变化、无延迟 4分 与正常侧比较某一期血流充盈延迟,但充盈程度无变化
一般
3分 与正常侧比较两相充盈延迟,但充盈程度相同。 2分 与正常侧比较两相充盈延迟,且充盈程度和强度下降。
不良 (差)
1分 与正常侧比较,仅见少数血管充盈 0分 与正常侧比较,任何时相均未见血管充盈
缺血性卒中新视点:
侧支循环评估
威海市立医院 李振光
AUG-2016
过去十年AIS的重大突破: rtPA时间窗扩大与机械性血管再通治疗
过去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重大进展: (1)AIS静脉rtPA溶栓治疗及时间窗的扩大; (2)适宜患者、适宜装置、静脉溶栓基础上的血管内治疗;
欧洲合作急性脑卒中研究III(ECASS III)评估发病3~4.5小时 开始溶栓的疗效。
Collater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utcome of a stroke patient.
ASPECTS(前循环-MCA)
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间接反映侧枝循环及缺血程度。
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与评分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基于多时相CTA的侧支循环评估方法为美国介 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的侧支循 环评估系统;
Collateral Scoring on mCTA; 基于CTA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
Leptomeningeal Score,rLMC)
Selection Based on Imaging
A pretreatment ASPECTS >7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SICH in acute stroke treated with IV t-PA。
Patients with an ASPECTS score of 8-10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good outcomes in the IMS III trial. Moreover ASPECTS score of 8-10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recanalization and more likely to have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TICI) 2b or 3 grade reperfusion.
血管内治疗:开启一个新时代
这些证据把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推向一个新时代,即从标准静脉溶栓治疗转 变成静脉溶栓基础上的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按照新指南,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在静脉tPA治疗的基础上,满足下面条件,应采用血管内取栓治疗
:①卒中前改良兰金量表(mRS)评分为0~1分;②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5 小时内的按指南接受静脉r-tPA治疗;③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段(M1)闭 塞(大血管);④年龄≥18岁;⑤NIHSS评分≥6;⑥ASPECTS评分≥6;⑦ 能在发病6小时内启动治疗。
主要针对CT平扫,初衷是对静脉溶栓患者疗效进行评估。评分方 法是:选择两个CT层面,给不同供血区域赋予分值,每个区域为 1分,总分10分,如该区域出现病灶,则减1分。
其中,皮层下结构包括3分,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及内囊;MCA区 皮质结构7分,包括岛叶、M1~M6区域(见下图)。
ASPECT
90% Reperfusion
The adequacy of reperfusion is measured by using TICI score on an angiography or a CT ang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