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戏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周萍: 是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造就的 自私懦弱的畸型儿,也是中国第二代资产 阶级的代表。其精神状态空虚颓废。其抛 弃蘩漪,一是迫于社会舆论与封建道德伦 理规范的压力,二是基于“对不起父亲” 的良心谴责。
• (6)周冲: 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 是“夏天里一个春梦”。其对社会现实还 缺乏起码的理解,还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 梦幻之中。 • (7)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但尚不成熟。(他体现着作家的社会理想) • “雷雨”: 作者在《雷雨·跋》中说: 《雷雨》的结果“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而是残忍。” • 《雷雨》中写偶然性的地方很多,所以使 剧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 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 教。 •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 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罪恶社会。 • 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剧作 《原野》。 •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 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 编剧等职。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 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 本,
• (二)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 •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 奠基人”。 •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 进人。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戏剧,是中国 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回国后从事戏剧工作, 他创立了中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作品 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青龙潭》)。洪琛的戏剧创作思 维侧重理性化,具有概念化倾向。
• 4. 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代表三种截然 不同的文化,显出“今日北京人”的生存 方式极其所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全部 荒谬性。
六、《家》
七、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
• 1.巴金小说的《家》和曹禺改编的《家》的不同: 情节重心的转移,由旧家庭的罪恶的揭露,转向 对爱情(友情)生活的描写,转向纯情美好的性 格的展示,转向探索“诗剧”。巴金的《家》, 是一曲“青春的赞歌”。(如瑞珏的形象) • 2.曹禺剧作的意义:他的戏剧创作不仅标志着并 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 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 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 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 景。
• 2. 可以透过现实描写的层面,从另一角度去解读 《雷雨》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憧 憬、困扰与恐惧。(“诗”的视角) • (1)充斥全剧“郁热”氛围;(自然背景以及人 的情绪、心理、性格、生命的存在方式) • (2)“郁热”氛围中的“情热”(欲望与追求)的 人物;周冲的生命冲动、蘩漪、周萍、四凤的非 理性的情欲的渴求;鲁大海的反抗的野性的 力„„) • (3)“情热”被压抑而引发的无用的“挣扎”。 周萍抓住四凤,蘩漪抓住周萍,周冲也抓住四 凤„„) • (4)剧作本意在表现命运的“残酷”,以及对宇 宙“不可知力量”的无名的恐惧。
四、 《原野》
• 1.曹禺戏剧审美目标的再一次转移,又从 《日出》那样偏重社会悲剧的揭示,回转 到写人性的悲剧,和《雷雨》那样是当作 抒发强烈爱恨的“一首诗”。 • 2.在复仇的主题之下写人的欲望感情困扰与 无奈的剧作,更深入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 冲突,乃至灵魂的分裂。 • 3.仇虎复仇的正当性与戏剧重心的转移;仇 虎复仇后的灵魂的分裂和挣扎。
五、《北京人》
• 1. 主题:对那种以没落士大夫生活追求为特 征的传统“北京文化”进行批判。 • 2.人物: • 1.曾皓:清朝遗老,年老体衰,行将就木。 • 2.曾文清:被腐烂的北平士大夫文化模塑成 一具“生命的空壳”—“悠闲”、雅致、怯 懦、颓废、沉滞、懒散;人的生命的彻底浪 费,人的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彻底丧失。 • 3.愫芳:愫芳是与曾文清对照的角色,博大 的爱与坚毅的精神,愫芳的悲剧,也体现了 曹禺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 • 4.曾思懿:曾家新一代的统治才,王熙凤般 的人物。
• 3.人物形象 • (1)周朴园: 专制、冷酷、自私、虚伪、 狡猾、凶狠,是其主要性格,也是《雷》 中罪恶的总根子和制造者;但其对妻儿也 有一定的关心,人性尚未丧尽。 • 人们对周朴园的认识分歧,主要是他对侍 萍的怀念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有人认为是真爱(周扬、钱谷融),有人 说他是假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历任北京人 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 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 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 (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 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 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 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 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 英等国文字出版。
二 、代表作《雷雨》
• 1.“人生与社会”方面的解释(社会问题剧): • (1)“过去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 的故事,作为后母的蘩漪与周家长子周萍的恋爱 故事。) • (2)“现在的戏剧”(蘩漪与周朴园的冲撞, 蘩漪、周萍、周冲、四凤之间的感情纠葛;周朴 园与侍萍的重逢;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 (3)通过“过去的戏剧”与 “现在的戏剧” 的交织而形成的各色人物不同的命运悲剧,通过 血缘关系与阶级矛盾的相互纠缠与冲突,揭露带 封建根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 (4)从“社会与人生”的视角可以揭示《雷雨》 的现实批判性。
三、《日出》
• 比较《雷雨》和《日出》的情节结构: • 1.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与常态;由“太像 戏”转向简洁的世相勾勒; • 2.由回顾式的过去与现在“两种戏剧”的交 织,转为由几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 的结构方式; • 3.主题也转为关注社会,表现对“损不足以 奉有余”现实的抗争。
• 4.《雷雨》写的是“人的挣扎”的困境, 《日出》开掘的是“人的被捉弄”的困境, 这是又一种“残酷”。 • 5.陈白露的性格矛盾及其悲剧的实质:对 生活的追求、对自我的追求与在追求中对 自我的丧失;悲剧的实质为“习惯”, “习惯的桎梏”为生活的“自来的残忍”, 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剥夺。 • 6、“日出”意象的象征意义。
• (2)蘩漪:蘩漪的“雷雨式性格”:“交 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性格复杂, 但十分真实。有一些“雷雨式的性格” (作者语)。其性格中有些乖戾、孤傲、 歹毒。 有人说:“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可 爱处,而是在她的性格的不可爱的地方”。 • (3)侍萍、四凤: 被损害的中国劳动妇女 的典型。她们朴实,善良,易于受骗;但 觉醒后也易于坚强起来。 • (4)鲁贵: 是趋炎附势的奴才,既奴性十 足,又阴险狡诈,人性丧尽而不知羞耻。
三十年代戏剧
一、曹禺生平简介
• 曹禺中国二十世纪最 优秀的剧作家之一,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 北潜江,生于天津一 个封建官僚家庭。从 小爱好文学和戏剧, 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 文学作品。
(1910一加南开新剧团,演出 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 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 • 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 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 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 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 戏剧艺术。 •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标志着中 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 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 3.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人们空前热情 的读着、演着、欣赏着、赞叹着他的戏剧, 却也肆无忌惮地肢解着、曲解着、误解着 他的戏剧
八、30年代戏剧概述
• • • • • (一)戏剧大众化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 2.共产党领导地区“红色戏剧” 3.国防戏剧 4.农民戏剧实验
• 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工人运动和农 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 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艺 术上成就较高。 • 戏剧艺术趋于成熟。(曹禺、田汉、夏衍 为代表)
• 4.结构 • 《雷》的结构是戏剧中“锁闭式”结构的杰出范 例 • (1)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24小时之内; • (2)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 • (3) 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一共8人; • (4) 在危机中开头,以现在的情节为主,把过去 的情节用回顾的方式——“回溯式”——渐渐透 露出来,推动剧情迅速向高潮发展,情节集中紧 凑。 • (5)“序幕”与“尾声”:对人生悲悯眼光的俯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