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戏剧
30年代戏剧
2、名震剧坛的《日出》
• 《日出》1936年发表。1937 年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 (同时获奖的还有芦焚(师陀) 的《谷》、何其芳的《画梦 录》)
一、从《雷雨》到《日出》的发展
1、《雷雨》主要是从家庭内部关系揭露封建统 治,《日出》写现代都市上层社会的丑行,揭 示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
5、1940年创作《北京人》。1942年改编 《家》。
6、抗战后,创作多幕剧及电影剧本。
7、建国后,创作《明朗的天》《胆剑篇》 《王昭君》等。担任北京人艺院长。
• 曹禺一生创作14个剧本。《雷雨》《日 出》《原野》《北京人》《家》,被称 为“五大杰作”。
一、一鸣惊人的《雷雨》 二、名震剧坛的《日出》 三、别具一格的《原野》 四、文明的挽歌《北京人》 五、出色的改编《家》
人家点东西,用人家一点钱,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这不要 紧,我都明白。 凤 好吧,那么您说吧,究竟要多少钱用。 贵 不多,三十块钱就成了。 凤 哦,(恶意地)那您就跟这位大少爷要去吧。我走了。 贵 好孩子,你以为我真装糊涂,不知道你同这混帐大少爷做的 事么?
凤 您是父亲么?父亲有跟女儿这样说话的么? 贵 我是你的爸爸,我就要管你。我问你,前天晚上— 凤 前天晚上? 贵 我不在家,你半夜才回来,以前你干什么? 凤 我替太太找东西呢。 贵 为什么那么晚才回家? 凤 您这样的父亲没有资格来问我。 贵 好文明词!你就说不上你上哪去呢。 凤 那有什么说不上! 贵 什么?说! 凤 那是太太听说老爷刚回来,又要我检老爷的衣服。 贵 哦,可是半夜送你回家的那位是谁?坐着汽车,醉醺醺,直
两 个
上层社会:陈白露的旅馆 上层的罪恶
场
景 下层社会:翠喜的房间 下层的不幸
——曹禺《雷雨·序》
三十年代戏剧
• ③运用了象征手法。梅雨象征着小人物承受着生 活重压的压抑的心情,同时还象征着当时压抑沉 闷的政治气候。
4、夏衍知识分子题材剧作
• 《心防》《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 • 《法》塑造了一位细菌学家俞实夫的形
象。
三、李健吾
• 李健吾(1906.8.17-1982.11.24), 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 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山西运城人。 1906年8月17日生。1925年考入清华大 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 同年由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赴法国留学研究福楼拜等现实主 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1935年 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 从事进步戏剧运动,是上海剧艺社以及 骨干剧团的中坚。抗战胜利后,与郑振 铎合编《文艺复兴》杂志,并参与筹建 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后改名上海戏剧专 科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
《以身作则》(1936年)
• 前清遗老徐举人,以倒背四书、家教森严自得, 整日以“男女有别”为大防,把一双儿女禁锢家 中。女儿偶然偷出家门即被一无赖营长看中,营 长买通下人以看病为名进入徐宅与徐女相会,败 露被逐。结果这个营长正是他为女儿指腹为婚的 多年音讯杳然的未婚夫。他自己虽高唱"男女有 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却为女仆倾倒, 不能自持,闹了许多笑话,道貌尽失。
李健吾的戏剧创作
• 李健吾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即参加话 剧演出,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 1923年开始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先后 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他的剧本贯串 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 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 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 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雷雨》的戏剧冲突200字
《雷雨》的戏剧冲突200字
《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著名话剧,它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该剧主要围绕着家庭、爱情和社会等方面展开,其中的戏剧冲突贯穿始终。
首先,家庭冲突是《雷雨》中的重要戏剧冲突之一。
故事中的吴家兄弟吴大爷和吴小姐与他们的父亲吴妈妈之间存在着世代隔阂和家庭矛盾。
吴大爷和吴小姐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感到厌倦,他们渴望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与父亲的意见产生了冲突。
其次,爱情冲突也是《雷雨》中的重要戏剧冲突之一。
吴大爷与李雷的爱情故事是该剧的核心情节。
他们深爱着对方,但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阻碍,如阶级差异、传统观念以及世俗道德的束缚,这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此外,社会冲突也贯穿于整个剧情中。
剧中展现了封建社会与新思潮之间的冲突。
吴大爷和吴小姐代表了新一代的思想和追求,他们对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持有批判的态度。
与之相对的是李雷的父亲李公公和吴妈妈等人,他们代表了保守的封建势力,与吴大爷和吴小姐形成了对立。
总的来说,《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涉及到家庭、爱情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这些冲突不仅展现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这些冲突的交织与碰撞,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引人深思的经典作品。
我国二、三十年代表现主义戏剧寻踪
我 国二 、三 十年代表 现 主义戏 剧 寻踪
于 昆 ( 北 师范 大 学 文 系 吉林 长 春 东10 2 ) 30 4
[ 摘
要]2 0世纪初 , 表现主义戏剧特立独行在中国艺坛上 , 从潜至兴,由 而馥 ,虽然 馥迹 潜流 . 但
渊 源依持久长。 它作为一种 搓化的精神特质 , 一种艺术方法 + 留下 丁耐藏唇斌剧发展有耀远影靖曲孰 迹。 [ 关键词]表现主义戏剧 }卒土化 ;个性化 ;潜流 [ 中圈分类号]Jo 8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18 (0 2 1 0 0 3 0 8 7X 20 )0 —0 7 —0
共 鸣 。其 次 ,作 为一种 文艺理 念和 创作 手法 ,它 既 “ 没有象 征主义的晦 涩 ,又 没有未来 主义 的支离 破 碎 ” 虽新 颖 却相对真 切 , 独特却相 对 自然 , , 虽 使人不 自觉地接近 之 , 用之 。再 次 , 使 作为 一种 思潮 , 它介 于现实 主义和 浪谩主 义之 间 , 与二者 都有联 系 , 聚了现实主义 和浪谩 主义两方 面 的人 。 集 而且 ,由
3 自身 优 势 .
在众多 的现代 主义戏 剧 中 ,表现 主义 戏剧之所 以在中国脱颖 而出 ,冠 于群芳 ,主要 还是 因为它 自
身 的独特魅 力 。首先 , 其鲜 明的抗争性 质和叛 逆精神 ,“ 想把现实存在 的社会 一点 一滴都倒 翻过来 的热 情” ,反叛 自然 主义 、写 实主义 、浪漫主义 的革新倾 向 ,都顺乎 了我国的时潮 ,极 易在 当时的 中国引起
“ ”并不 是 “ 马”的同义词 中国人对人 的真理 的发 现 ,有关解放人 的宣言 的提 出,振 聋发聩 。这 人 牛
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重视对人的探索,是非常台拍的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破旧立新的时代 ,被西 方 狂潮 启 智 明 目的 中国人 积极地 冲破传 统的藩 篱 ,求 新求知 。特 别是 知识 分 子受 进化 论 的影响 ,逢 “ 新 必 “ 。而现代 主义思潮 比起 以往 的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是 时尚的思潮 ,无 疑是 “ 拿” 新 的代名
三十年代戏剧
看戏——演戏——写戏
主要作品:
《雷雨》 1934 《日出》 1936 《原野》 1937 《北京人》1941 《家》 1942
《雷雨》的成就
用“回溯式”的方式组织戏剧结构。 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张的戏剧冲突。 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深邃的思想内涵。 语言个性化,富有动作性且精炼含 蓄。
深邃的思想内涵
家庭伦理剧; 社会问题剧: 命运悲剧。
试述雷雨的思想内涵。
家庭悲剧:《雷雨》是一部暴露 大家庭罪恶的作品。 社会悲剧:揭示劳资矛盾,控诉 黑暗现实。 命运悲剧:揭露“宇宙里斗争的 ‘残忍’和‘冷酷’”。
在《雷雨》的序中,曹禺声明他创 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 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 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 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 不可言喻的憧憬”,全剧始终闪示 的“隐秘”,就是 “宇宙里斗争 的‘残忍’和‘冷酷’” 。你如 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或指 向)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
周朴园的形象
周朴园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冷酷、专制;自私、 虚伪。
?——周朴园是《雷雨》悲剧的
主宰吗?
人性的深度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 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 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 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 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 也是他的人性。” ——曹禺
曹禺的戏剧
生平和作品
曹禺 (1910 ——1996)
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 做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 《雷雨》、《日出》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 熟。
第十四章曹禺及30年代戏剧
应该说直到曹禺的出现才使这两个条件得到 真正的满足,欧阳予倩的中国话剧职业化的规划 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2、剧情: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 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 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 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 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1998 3 21
人演北
员出京
。
结 束
人 艺
年
后的月
江话
泽剧日
民《江
看雷泽
望雨民
演》观
后来的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 史》中面对《雷雨》的问世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称《雷雨》一经面世,话剧界前辈和诸位大家 如欧阳予倩、洪深、熊佛西、田汉等的著作, 便立刻黯然无光了。
但是当时,《雷雨》的出演并不顺利:由于对 封建专制思想的批判,尤其是直接表现了上流 封建家庭的乱伦题材,因此剧本发表之后在国 内一度受到守旧势力的围攻,遭到禁演,直到 1935年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功地演出了《雷 雨》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各剧团才陆续 将它搬上舞台,1936年,《雷雨》由上海文生 活出版社正式出版单行本。
பைடு நூலகம்
职,看
第一幕着力揭示周 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 其高潮是周朴园逼蘩漪 “喝药”。其中又天衣 无缝地穿插了周萍与蘩 漪的矛盾;四凤与周萍 的关系。
第二幕以周朴园与侍 萍的矛盾冲突为主线。 一方面深化周朴园与蘩 漪矛盾的性质:专制与 民主的矛盾, 另一方面, 揭示周朴园与下层人尖 锐的矛盾,其高潮是周 朴园与侍萍相认。其间 又穿插着鲁大海(实际 代表工人)与周朴园的 矛盾。
15、30年代的剧作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 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 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实践着 “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 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 术”。(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推动了 戏剧的大众普及。话剧走入农村,突破了话剧 只能在都市剧院演出的狭小圈子,开始进入工 厂、农村,走入民众的生活。
B、繁漪的形象 、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爱与恨交织、互生。 爱与恨交织、互生。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疯狂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尊严与作为女性的生命权 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力,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报复。(周朴园、周萍) 。(周朴园 报复。(周朴园、周萍)
无产阶级戏剧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 1929年, 、 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年 上海艺术剧社(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上海艺术剧社 ( 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 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 钱杏邨等, 成员有冯乃超 、 郑伯奇 、 夏衍 、 钱杏邨等 , 郑 伯奇任社长) 的成立, 伯奇任社长 ) 的成立 , 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 阶级戏剧的主张。 阶级戏剧的主张 。 戏剧由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 开始了中国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 使中国的现代 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侍萍 、
生活在底层 善良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母性 不可摆脱的悲剧命 运 四凤单纯 朴实, 单纯、 四凤单纯、朴实, 善良, 善良,易于受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戏剧运动简评
念 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起草并通过了 《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 《 纲领》要求剧联应采取各种
演 出形 式 “ 领 导无 产阶 级 的演 剧的剥 削及 与 外 国金融 资本 紧 相勾 结 的
中国商业高利贷资本底榨取之下中国小农经济底急剧的破产,指示他们彻底反帝 国主义,反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
神州民俗????年第???期群文活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戏剧运动简评兰天瑛?广东省文化馆广东广州????????摘要???????????年代?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文化碰撞促成了中国左翼戏剧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整个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神州民俗 2 o 1 3 年第 2 1 1 期
群文活 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戏剧运动简评
兰天瑛
( 广 东省 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 1 0 0 8 0 )
[ 摘
要 ]2 0 -  ̄ ' - ¥ E 3 0 年代 ,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激烈 的文化碰撞促 成 了中国左翼戏剧 的产生和
发展 ,成为整个 中国现代戏剧 史上 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 。左翼戏剧运动催生 了优秀 的作 品,也 由于 其局限带来 了消极的影响。 [ 关键词 ]左翼戏剧 革命文学
历史剧 《 赛金花》、 《 自由魂》著名话剧 《 上海屋檐下》,都贯注着对社会现实 问题的强烈关切 。田汉的 《 梅
雨》、 《 暴 风 雨 中 的七 个 女 性 》 力 图探 讨 在 民族 解 放 斗 争 中青 年 男 女 精 神世 界 的变 化 ,洋 溢 着 时 代 的 战斗 气 氛 。此 外 如 田汉 的 《 名 优之 死 》 、 欧阳 予倩 的 《 车 夫 之 家 》、 《 买 卖 》则 在各 类 人物 命运 的悲苦 中揭 露 了中 国 社会 种种 黑 暗丑 恶 的侧 面 。 ” 左 翼戏 剧运 动 虽然 取得 了成 就 , 但 是 由于 其局 限 性也 带来 了消 极影 响 。 1 、现 实 主义 题材 其 实 , 中国戏 剧 的现 实 主义 传 统 ,是 从五 四时期 胡适 大 力倡 导 “ 易 卜 生 主义 ”就 开 始 的 。五 四 时期 的现 实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第十四章30年代的剧作一、概况:上海五大剧社南国社(田汉);复旦剧社(洪深);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辛酉剧社(朱襄丞);摩登剧社(陈白尘)“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与左翼戏剧运动1、反映人民困苦生活的剧作:田汉的《洪水》;2、表现反帝斗争的剧作:3、初期左翼剧作的局限:4、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1)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2)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3)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艺术上成就较高。
(4)戏剧艺术趋于成熟。
(曹禺、田汉、夏衍为代表)二、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1.李健吾(1904—1982),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
1919年开始戏剧活动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特点:时代性不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自己的风格重人性分析,重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揭示,重艺术技巧和形式的探索;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趣味性较强。
贡献:创造了“善恶共存者”的形象系列。
2、袁牧之的戏剧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个狗》。
3、白薇的剧作:白薇(1894-1987),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情节多奇遇巧合。
三、曹禺的剧作(一)生平和创作概况:1、曹禺(1910年—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生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
万德尊养母薛咏南(家宝)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处女作《雷雨》。
1935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郭沫若赞扬“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
”1935年,在天津写出《日出》。
1936年,创作三幕剧《原野》。
1940年,又在江安写成了《北京人》。
1942年夏,将巴金的《家》改编成剧本。
《明朗的天》(1954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
1996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曹禺全集》,共7卷,300万字。
第15章 30年代的戏剧
1928年考取南开大学政治学系; 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毕业前夕,即完成了处女作四幕剧《雷 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 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以深邃的思想内 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 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 悲剧.
二,本时期主要剧作家的剧作
4,袁牧之 ,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5,白薇 ,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打出幽灵塔》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在压迫者与 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 被压迫者的矛盾中,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情节多奇 遇巧合. 遇巧合.
三,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1)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 2)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 抗日救亡剧作和" 国防戏剧" 大量涌现. ( 3)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 , ) 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 艺术上成就较高. 艺术上成就较高. (4)戏剧艺术趋于成熟 )
鲁贵: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趋炎附势 , 不知羞耻的奴才 , 既奴 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性十足 , 又阴险狡诈 , 人性丧尽而 不知羞耻 鲁大海: 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工人 , 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 但尚不 成熟. 成熟.
"雷雨"——郁热 雷雨" 郁热
《雷雨跋》: 雷雨 跋 "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而是残忍." 而是残忍.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盾: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盾: 既不满现实, 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解 决问题的办法,只好用 "雷雨"这个好汉来轰击 雷雨" 些沉闷. 些沉闷.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
5、《家》
既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又有独特的创造性。以觉新、瑞 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以扣 人心弦的沉挚的控诉见长。 剧本着力塑造了觉新的形象以及瑞珏、梅、鸣凤这些 优美的女性形象。而瑞珏是最富魅力的主角。 抒情风格情思凄婉、缠绵悱恻,又潜动着一脉春温。
曹禺悲剧的艺术风格
3、《原野》
1)、《原野》是曹禺在戏剧创作上的一次 新开拓。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 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 2)、一部悲剧却写得像散文诗般凄美、悲壮、 浪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仇虎的形象中有一股“原始的力”,剧本通过内外两种冲突 来塑造仇虎的形象。在他身上交织成两种戏剧冲突:一是 复仇杀人,一是杀人后的自责负罪感。 花金子是一个满怀着狂热的青春激情,而又风流、泼野的女 性,她的性格是在与仇虎的激情的呼应中得以展示的
《日出》的主题: 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揭露。
陈白露:
全剧的主人公,但她只是 一个贯串人物。作为一个处 于舞台中心的贯穿人物,她 的悲剧形象展示了剧本的灵 魂。一方面,她清醒,有正 义感,仍保留着对生活的一 丝热情;另一方面,她沉沦、 堕落,无力摆脱资产阶级腐 朽的享乐生活和对金钱的依 赖。
第十一章 曹禺与中国现代戏剧源自第一节、20、30年代戏剧概述
一、戏剧大众化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的成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
的主张。中国的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 潮流转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强调中国戏剧运动 要以唯物论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意识。
1930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后改为中国左 翼戏剧家联盟,实践“演剧大众化”口号,强调演剧 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 艺术”。推动了戏剧的大众普及。
李健吾三十年代戏剧论
不进我 的心来 ,我把心锁得严严 的。我谁也不让 进来” ,“ 我家里冷清清的 ,和鬼庙一样 ,连鸡也 不叫唤 ,连狗也听不见 !我知道 ,可是我扭不转 我的脾气 , ”完全活画了一个古旧中国性格和道德 的典型 。; 有 意思 的是 ,无论是贪 图安逸 、享乐的
如果 单 是 牢骚 也 就 罢 了 ,其 实 李 健 吾 的用 意
倒并非如此 ,他的 “ 寂 寞”来 自于更 大的企 图, 正如他 “ 艺术家 的小说 家” 【 2 的说法那样 ,戏剧 也同样适用 。在 《 以身作则》 的 “ 后记” 中,李
有浪漫的: 私奔 ,甚至也不会发 生即使是分别多年 的恋人祖 见那样的巧合 。归根 结蒂 ,剧作家是在 人生的砧子上捶 打人性 的曲直 ,做他寂寞的梦罢
2 0 1 3 年第 3 期
N o 。 3 。 1 。 3
J o u m ̄o f J i  ̄i a n g U n i v e m i t y( S o c i  ̄S c i e n c e E  ̄ t i o n )
九江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总第 1 7 0 期)
作者简介 :关峰 ( 1 9 7 1一) ,男,博士后 ,长安大学副教授 ,研 究方向为 中国现 当代 文学研 究。
・
9 6・
九江学院学报
2 0 1 板 、循 规 蹈 矩 的 村 长 ,他
圣不 可侵犯 ,不可 亵 渎 ” ,“ 高贵 到不 容私人 感 喟
相似的例还有三幕剧 《 村长之家》 。又是巧合
作怪 ,与; 吐姓村长失散多年 的生身母亲 出现在村
子里 ,保守、固执的杜某却不 予相认 ,直到女儿 叶儿因约会 事投井 自杀 ,这才 悔悟。杜 痛悔道 :
30年代的话剧概述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 李健吾在30年代的戏剧创作基于人性,刻画人物重在挖掘人性 中“善恶并存”的复杂性。30年代著名的剧作是《这不过是春 天》《梁允达》等。40年代创作了多幕剧《黄花》《青春》 《贩马记》。 • 《这不过是春天》写于1934年,是李健吾的代表作,剧本以北 伐战争前夕为背景展开了戏剧情节。北伐军的革命者冯允平化 名后突然来到了旧日情人、北洋军阀某警察厅长夫人的客厅之 中,而警察厅长正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在到处追捕他。剧作一开 场就把人物退推到了紧张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厅长太太曾经 是一个热血青年,由于不甘贫穷嫁给了厅长,但是对婚后庸俗 的生活深感不满,冯允平的到来,使她没能抑制住自己的真实 情感。当冯允平面临即将被捕的命运时,虽然她恼恨冯允平隐 瞒了他的革命者身份,但又不愿失去他的爱情,终于巧妙地使 冯允平化险为夷,逃出了虎口。
二、主要剧作家及创作
• 本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田汉、洪深、曹禺、 熊佛西、夏衍、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等。 • “国防戏剧”:新人新作(《三江好》《最 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
夏衍的戏剧创作
• 夏衍创作了多幕剧《赛金花》《自由魂》(又名 《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 《赛金花》:“讽喻史剧”,以漫画夸张讽刺卖 国求荣政策,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 《秋瑾传》:表彰革命者,总结历史教训。 • 《上海屋檐下》: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夕,通过一 群生活在上海弄堂石库门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 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 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使观众“听 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说这是一 出悲喜剧。
洪深的戏剧创作
• 洪深1922年创作了话剧《赵阎王》。袭用美国 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王》的艺术手法。 • 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的名剧《温德米尔夫人的 扇子》改译为中国化了的《少奶奶的扇子》,在 中国话剧界建立起正规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 30年代参加左翼剧联,创作左翼剧作“农村三 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30年代戏剧
农村三部曲
• 《五奎桥》写大旱之年农民与封建势力的冲突。 • 《香稻米》通过“丰收成灾”的故事描写了农村
破产的全貌,说明在旧社会即使丰收也挽救不了 农民的命运。 • 《青龙潭》写面对天灾,农民表现出的愚昧落后 的习俗,批判了改良主义和其他弊病,提出了教 育农民的问题。
洪深
• 在“九一八”、“一二八”以后的抗日爱国运动 中,洪深积极提倡并撰写以抗日反帝为主题的戏 剧作品。
洪深在电影方面的贡献
• 洪深一生创作了38个电影剧本,其中有26 个剧本被电影公司摄制成影片,导演过9部 电影,还撰写了大量电影理论著作,如 《现代戏剧导论》、《洪深戏剧论文集》、 《编剧二十八问》、《电影戏剧表演术》、 《电影术语词典》、《电影戏剧的编剧方 法》等,为中国现代电影艺术事业做出了 重大贡献。
左翼剧社
• 当时的左翼剧社包括: • 大道剧社、光华剧社、春秋剧社、蓝衫剧
社等 • 左翼剧作家创作的作品大都以工人、农民
为主人公,着重表现了他们的革命斗争, 及时、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 事件,但也带有明显“左”的倾向。
3、国防戏剧
• 国防戏剧:1931年九·一八后,为适应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发挥戏剧的宣传鼓 动效果,配合“国防文学”而产生的“通 俗化”、“大众化”、“方言化”戏剧样 式。
• 《琼斯皇帝》是一部表现主义的剧作。 它描写一个岛上的黑人首领琼斯的悲剧 故事。他背叛了自己的种族,遭到黑人 群众的反对,企图穿过一座森林逃走, 结果被追捕者杀死。
• 这个剧本不分幕,只分场,许多场面只是 描写琼斯一个人在森林里的活动,他的紧 张的心情,恐惧的心理,精神恍惚和下意 识的行动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种种 幻象等,都是表现主义的创作特征。
第 十 五 章
第8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曹禺与《雷雨》《日出》
第8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代戏剧代表:曹禺与《雷雨》、《日出》一、30年代戏剧(一)、30年代戏剧与20年代戏剧1.20年代戏剧春柳社,1910年任天知、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组建的“进化团”1914年,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职业化”剧团新民社等所谓“甲寅中兴”。
它以职业化、商业性为特色。
春柳社以演出社会剧为主(强调艺术性)(《茶花女》),天知派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强调政治教化意义《血蓑衣》、《东亚风云》),新民社以家庭商业剧演出为主(追求商业性《恶家庭》)。
一是“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现实主义,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取材,表现当时人们每日的生活,描写普通平常人,打破大团圆结局模式,如实反映现实。
力主建设“西洋式的新剧”。
因此,以《新青年》的“易卜生号”为开端,迅速形成了介绍外国戏剧理论、翻译和改编外国戏剧创作的热潮。
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的问题——“爱美剧”(Amateur)(业余剧),强调非营业性质,追求艺术性的戏剧观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交通大学等学校纷纷成立业余剧社,并在特定的场合、特殊的时间演出新剧。
这即是所谓的“中国小剧场运动”。
由于小剧场运动十分重视剧本创作,因此培育了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作家。
20年代代表性剧作:《终身大事》(胡适),《幽兰女士》(陈大悲)、《泼妇》(欧阳予倩)、《道义之交》(蒲伯英),《赵阎王》(洪深),田汉的《名优之死》、《湖上悲剧》、《苏州夜话》,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压迫》等。
2.30年代戏剧30年代话剧的最大特点是在早期文明戏与“五四”新话剧发展中已经孕育的广场戏剧与剧场戏剧。
出现了以曹禺、夏衍为代表的成熟剧作家。
当时上海活跃着五大剧社: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洪深领导的复旦剧社、应云卫领导的上海戏剧协社、朱襄丞与罗鸣凤领导的辛酉剧社、陈白尘领导的摩登剧社。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剧团,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以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演剧大众化”的口号下,努力将戏剧大众化。
30年代戏剧
南国社戏剧在内容上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由于
其成员多属小资产阶级青年,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 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形成南国社话剧那种以对现实 的不满和反抗为主调,而又带有忧郁色彩的抒情特点。它 的戏剧演出着眼于揭示内容和人物思想,在表演上摒弃文 明戏遗留下来的装腔作势的程式化演技,朴素自然,富有 生活气息。他们注意学习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采用简单 的舞台布置,不用硬景或绘景,而代之以布条制作的布景, 突出灯光的作用。1929年,南国社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演 出时,就在舞台的桌椅上覆上白布与黑布,配成一种黑白 相间的幕景,用蜡灯和煤油灯照明。演出《苏州夜话》时 则用一条横板并点上10多个烛头代替“脚灯”,革新了舞 台演出形式,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由、奔放而富有反抗的 精神。南国社戏剧活动较彻底地摆脱了对外国戏剧的模仿 并挣脱了文明戏的束缚,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 的重大作用。
田汉的后半生一直与安娥相伴,林维中未再嫁人。
1968年,田汉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致死,终年70岁。 1979年,田汉平反后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追悼会, 此时,安娥已经逝世,林维中在参加追悼会时,看到 田汉的骨灰盒里仅仅存放着田汉生前所用的一枚图章, 一枝钢笔,一副眼镜,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和一本剧本《关汉卿》的时候,放声大哭。 1985年9月15日,林维中逝世,终年85岁。 2008年8月9日,田汉与林维中唯一的女儿田野逝世, 终年78年。
安娥擅长音乐和诗歌,著名电影歌曲《渔光曲》和《卖报歌》
是她的成名作。她还在田汉创办的《南国特刊》上发表了一篇 小说《莫斯科》,笔名苏尼亚。刚从莫斯科回来的安娥,因为 政治上的左翼倾向,安娥被人称为“左小姐”,容貌气质都很 出众。 这时候,田汉与林维中刚好在经济问题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 事情。田汉在筹建南国社时,曾向林维中借了一些钱,在一次 通信中,因为一些小矛盾,林维中在信中提到了这笔钱,并措 辞过激,这引起了田汉的反感。在一篇文章中,田汉曾这样写 道: “我平日不大喜欢谈到钱,尤其诧异的在相爱的男女之间会如 此计较到钱,我对她开始幻灭。正当此时中国革命潮流高涨, 我认识了安娥,我转向了她。”——田汉《告白与自卫》1948 年2月4日、5日南京《新民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周萍: 是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造就的 自私懦弱的畸型儿,也是中国第二代资产 阶级的代表。其精神状态空虚颓废。其抛 弃蘩漪,一是迫于社会舆论与封建道德伦 理规范的压力,二是基于“对不起父亲” 的良心谴责。
• (6)周冲: 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 是“夏天里一个春梦”。其对社会现实还 缺乏起码的理解,还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 梦幻之中。 • (7)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但尚不成熟。(他体现着作家的社会理想) • “雷雨”: 作者在《雷雨·跋》中说: 《雷雨》的结果“不是因果,不是报应, 而是残忍。” • 《雷雨》中写偶然性的地方很多,所以使 剧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 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 教。 •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 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罪恶社会。 • 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剧作 《原野》。 •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 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 编剧等职。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 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 本,
• (二)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 •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 奠基人”。 •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 进人。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戏剧,是中国 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回国后从事戏剧工作, 他创立了中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作品 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青龙潭》)。洪琛的戏剧创作思 维侧重理性化,具有概念化倾向。
• 4. 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代表三种截然 不同的文化,显出“今日北京人”的生存 方式极其所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文化的全部 荒谬性。
六、《家》
七、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
• 1.巴金小说的《家》和曹禺改编的《家》的不同: 情节重心的转移,由旧家庭的罪恶的揭露,转向 对爱情(友情)生活的描写,转向纯情美好的性 格的展示,转向探索“诗剧”。巴金的《家》, 是一曲“青春的赞歌”。(如瑞珏的形象) • 2.曹禺剧作的意义:他的戏剧创作不仅标志着并 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 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 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 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 景。
• 2. 可以透过现实描写的层面,从另一角度去解读 《雷雨》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憧 憬、困扰与恐惧。(“诗”的视角) • (1)充斥全剧“郁热”氛围;(自然背景以及人 的情绪、心理、性格、生命的存在方式) • (2)“郁热”氛围中的“情热”(欲望与追求)的 人物;周冲的生命冲动、蘩漪、周萍、四凤的非 理性的情欲的渴求;鲁大海的反抗的野性的 力„„) • (3)“情热”被压抑而引发的无用的“挣扎”。 周萍抓住四凤,蘩漪抓住周萍,周冲也抓住四 凤„„) • (4)剧作本意在表现命运的“残酷”,以及对宇 宙“不可知力量”的无名的恐惧。
四、 《原野》
• 1.曹禺戏剧审美目标的再一次转移,又从 《日出》那样偏重社会悲剧的揭示,回转 到写人性的悲剧,和《雷雨》那样是当作 抒发强烈爱恨的“一首诗”。 • 2.在复仇的主题之下写人的欲望感情困扰与 无奈的剧作,更深入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 冲突,乃至灵魂的分裂。 • 3.仇虎复仇的正当性与戏剧重心的转移;仇 虎复仇后的灵魂的分裂和挣扎。
五、《北京人》
• 1. 主题:对那种以没落士大夫生活追求为特 征的传统“北京文化”进行批判。 • 2.人物: • 1.曾皓:清朝遗老,年老体衰,行将就木。 • 2.曾文清:被腐烂的北平士大夫文化模塑成 一具“生命的空壳”—“悠闲”、雅致、怯 懦、颓废、沉滞、懒散;人的生命的彻底浪 费,人的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彻底丧失。 • 3.愫芳:愫芳是与曾文清对照的角色,博大 的爱与坚毅的精神,愫芳的悲剧,也体现了 曹禺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 • 4.曾思懿:曾家新一代的统治才,王熙凤般 的人物。
• 3.人物形象 • (1)周朴园: 专制、冷酷、自私、虚伪、 狡猾、凶狠,是其主要性格,也是《雷》 中罪恶的总根子和制造者;但其对妻儿也 有一定的关心,人性尚未丧尽。 • 人们对周朴园的认识分歧,主要是他对侍 萍的怀念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有人认为是真爱(周扬、钱谷融),有人 说他是假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历任北京人 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 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 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 (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 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 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 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 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 英等国文字出版。
二 、代表作《雷雨》
• 1.“人生与社会”方面的解释(社会问题剧): • (1)“过去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 的故事,作为后母的蘩漪与周家长子周萍的恋爱 故事。) • (2)“现在的戏剧”(蘩漪与周朴园的冲撞, 蘩漪、周萍、周冲、四凤之间的感情纠葛;周朴 园与侍萍的重逢;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 (3)通过“过去的戏剧”与 “现在的戏剧” 的交织而形成的各色人物不同的命运悲剧,通过 血缘关系与阶级矛盾的相互纠缠与冲突,揭露带 封建根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 (4)从“社会与人生”的视角可以揭示《雷雨》 的现实批判性。
三、《日出》
• 比较《雷雨》和《日出》的情节结构: • 1.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与常态;由“太像 戏”转向简洁的世相勾勒; • 2.由回顾式的过去与现在“两种戏剧”的交 织,转为由几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 的结构方式; • 3.主题也转为关注社会,表现对“损不足以 奉有余”现实的抗争。
• 4.《雷雨》写的是“人的挣扎”的困境, 《日出》开掘的是“人的被捉弄”的困境, 这是又一种“残酷”。 • 5.陈白露的性格矛盾及其悲剧的实质:对 生活的追求、对自我的追求与在追求中对 自我的丧失;悲剧的实质为“习惯”, “习惯的桎梏”为生活的“自来的残忍”, 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剥夺。 • 6、“日出”意象的象征意义。
• (2)蘩漪:蘩漪的“雷雨式性格”:“交 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性格复杂, 但十分真实。有一些“雷雨式的性格” (作者语)。其性格中有些乖戾、孤傲、 歹毒。 有人说:“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可 爱处,而是在她的性格的不可爱的地方”。 • (3)侍萍、四凤: 被损害的中国劳动妇女 的典型。她们朴实,善良,易于受骗;但 觉醒后也易于坚强起来。 • (4)鲁贵: 是趋炎附势的奴才,既奴性十 足,又阴险狡诈,人性丧尽而不知羞耻。
三十年代戏剧
一、曹禺生平简介
• 曹禺中国二十世纪最 优秀的剧作家之一,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 北潜江,生于天津一 个封建官僚家庭。从 小爱好文学和戏剧, 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 文学作品。
(1910一加南开新剧团,演出 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 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 • 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 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 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 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 戏剧艺术。 •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标志着中 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 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 3.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人们空前热情 的读着、演着、欣赏着、赞叹着他的戏剧, 却也肆无忌惮地肢解着、曲解着、误解着 他的戏剧
八、30年代戏剧概述
• • • • • (一)戏剧大众化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 2.共产党领导地区“红色戏剧” 3.国防戏剧 4.农民戏剧实验
• 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工人运动和农 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 抗日救亡剧作和“国防戏剧”大量涌现; 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的剧作,艺 术上成就较高。 • 戏剧艺术趋于成熟。(曹禺、田汉、夏衍 为代表)
• 4.结构 • 《雷》的结构是戏剧中“锁闭式”结构的杰出范 例 • (1)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24小时之内; • (2)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 • (3) 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一共8人; • (4) 在危机中开头,以现在的情节为主,把过去 的情节用回顾的方式——“回溯式”——渐渐透 露出来,推动剧情迅速向高潮发展,情节集中紧 凑。 • (5)“序幕”与“尾声”:对人生悲悯眼光的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