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代戏剧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戏曲成熟繁荣期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戏曲成熟繁荣期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戏曲成熟繁荣期考点一、中国戏曲简史1、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2、先秦时期: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又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

3、唐朝: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朝经济高度发展,使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繁荣昌盛。

唐玄宗对戏曲和其他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梨园原来是长安的一个地名,因为唐玄宗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4、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5、元朝:戏曲的成熟期。

“杂剧”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6、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明朝中期,传奇逐渐发展起来,涌现了大量的剧作家和剧本,最显著的代表是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现在仍然极受欢迎。

到了清初,出现了“南洪北孔”,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被称为“双璧”,是清传奇的杰出代表。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八大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第八讲,20-40年代话剧文学

第八讲,20-40年代话剧文学

三、田汉的话剧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 作家,文艺批评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早年留学日本, 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 一些传统戏曲。主要话剧作品有《获虎之夜》 《南归》《苏 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咖啡店之夜》《丽 人行》等。)爱情婚姻问题:胡适《终身大事》、陈大悲《幽兰女士》、欧阳予倩 《泼妇》——反对封建婚姻,提倡新女性; (2)历史题材的问题剧:郭沫若等的历史“翻案剧”——表现旧时代女性 的反抗精神,女性解放问题:郭沫若《卓文君》《王昭君》;欧阳予倩 《潘金莲》;袁昌英《孔雀东南飞》与“寡妇情结” (3)反映社会黑暗的剧作:洪深《赵阎王》——写旧军队军痞,揭露军阀 罪恶
二、欧阳予倩的话剧
欧阳予倩(1889~1962),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中国现 代话剧创始人之一。原名立袁,号南杰,生于湖南浏阳一官宦家庭。 190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在《黑奴吁天录》等剧中扮演角色。 1911年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鼓吹革 命反对封建的新剧。1922年写出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 1929年2月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及报纸 副刊《戏剧周刊》,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等。 “九· 一八”事变后, 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参加反蒋抗 日的政治运动,先后写了话剧《李团长 之死》、《同住的三家人》、《不要忘 了》及京剧《渔夫恨》等。这些剧本大 多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暴露反动 统治的黑暗。 1932年创作了大型话剧 不要忘了》和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 抗战爆发后写了话剧《青纱帐里》、《越 打越肥》, 1941年以创作优秀历史剧《忠 王李秀成》 。

浅谈曹禺20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观念变化

浅谈曹禺20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观念变化

浅谈曹禺20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观念变化作者:范珊珊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摘要:在曹禺的不同剧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价值取向有所变化。

以1938年为界,他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前期作品倾向于叛逆反抗型的现代女性,如《雷雨》中的蘩漪,《日出》中的陈白露,《原野》中的花金子。

后期的作品则钟爱于温柔奉献型的传统女性,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家》中的瑞珏,《蜕变》中的丁大夫。

同时曹禺的戏剧观发生了变化,即由推崇戏剧化的戏剧转向创作生活化的戏剧。

而这种戏剧观的变化则是由于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受时代影响,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变化引起来的。

本文正是从戏剧观的成因,戏剧观的变化的角度来解析曹禺1940年代戏剧创作观念。

关键词:女性观;戏剧观;戏剧化的戏剧;生活化的戏剧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23-01一、女性观:从叛逆女性到传统女性的倾斜(一)叛逆反抗型的现代传奇曹禺的前期作品中着重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主要女性形象。

她们富于生命力,具有原始的欲望和追求,敢于反抗命运,追求自我,性格极端叛逆有的甚至达到疯狂的妇女。

她们就像一把火,欲望将她们越烧越旺,最终也将自己毁灭。

他们恰似古典时代的新妇女,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传奇。

(二)温柔隐忍的芸芸众生然而在曹禺的后期作品中,另一类的主要女性形象却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隐忍,善良淳朴,她们在细水长流一样的生活中默默奉献付出。

她们是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似水流年平缓流淌,她们在残酷现实中隐忍度日,恪守传统的女性的品德,是无私奉献的“牺牲者”。

二、戏剧观:从戏剧化戏剧观到生活化戏剧观(一)戏剧化的戏剧观所谓戏剧化的戏剧观是指传统的戏剧观念,即追求矛盾冲突明显激烈,人物性格夸张极端,性格强势,变化强烈,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强调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

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

于伶 (1907--1997)



三、讽刺喜剧的热潮 国统区社会的黑暗腐败是喜剧创作 得以发展的现实基础,剧作家们的 高度社会责任感。又促使他们在歌 颂光明的同时较多地运用喜剧形式 来表达他们对黑暗腐败现象的憎恶。 陈白尘的《升官图》,宋之的的 《群猴》是这一时期讽刺喜剧创作 陈白尘(1908~1994) 中的优秀之作
第三节 夏衍


一、夏衍戏剧创作概况 从1935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夏衍 创作的多幕话剧有历史剧《赛金花》、 《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以 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话剧有《上海屋檐 下》、《一年间》、《心防》、《愁 城记》、《水乡吟》、《离离草》、 《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其 中《上海屋檐下》被认为是其最优秀 的话剧。



四、借古喻今的历史剧的繁荣 1939年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随着国 民党政府对言论控制的加重,部分作家便选择了 以历史来讽喻现实的创作方法,先后创作出大量 的历史剧,从而形成了历史剧繁荣的局面。 最具代表性的即郭沫若的《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阿英的《碧血花》,阳翰笙的 《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于伶的《大明 英烈传》,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陈白尘 的《大渡河》。
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
第一节 40年代戏剧概述 一、街头剧的盛行 为了更好的宣传抗战,动员群众,戏剧形式 趋向于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街头剧、 活报剧等便应运而生。 (“好一计鞭子”。)


二、活跃的“孤岛”戏剧创 作 沦陷区,以上海为中心的戏 剧运动异常活跃,文艺工作 者以喜剧为武器,坚持着爱 国抗战宣传。其中于伶领导 的上海剧艺社成就最为突出。 《夜上海》是于伶“孤岛” 时期的代表作。

40年代戏剧

40年代戏剧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 ◆《小二黑结婚》通过一对青年男女追 求婚姻自由的故事,反映了革命根据地 农民中新一代在斗争中的成长,歌颂了 农民对封建恶霸势力斗争的胜利,同时 揭露了封建迷信思想和包办婚姻的愚味 和可笑。
◆小说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 唱的传统,在情节发展中,在矛盾斗争 中,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小二黑和小芹 的形象塑造,就是通过两条矛盾线索来 展现的。一条是与金旺、兴旺兄弟为代 表的封建恶霸势力的斗争。另一条是与 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落后意识 的斗争。在小说中,两条线索交错进行, 前一条矛盾线索为副线,后一条矛盾线 索为主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 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 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 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 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 历史剧创作的高峰。
◆《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话剧史中最杰出的浪漫主 义作品。《屈原》以一天之内(由清晨到夜半 以后)屈原精神世界的大起大落,来概括他一 生的理想追求及其悲剧结局。 ◆侍女婵娟,是屈原形象的补充。她是作者 以屈原辞赋所一再泳赞的“秋兰”、“香草” 的形象为美学基础创造出来的。她是《屈原》 中的“诗的魂”,是“道义美的形象化”。
第二十章
第一节
40年代戏剧
40年代戏剧概述
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一)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的倾斜 最能显示“广场戏剧”的特色的是它的演 出形式。在这方面,抗战初期的演剧队有许多 创造,有街头剧、广场剧、茶馆剧、游行剧、 活报剧等。 (二)敌后根据地的从秧歌剧到新歌剧
◆在群众性秧歌剧大规模创作与演出的基 础上,出现了“新歌剧”的创造实验,并 先后产生了《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 笔)、《赤叶河》(阮章竟)、《刘胡兰》 (魏风等)等代表剧作,而《白毛女》更 成为现代民族新歌剧的奠基之作: ◇第一,它是大型的戏剧,故事情节复 杂,人物形象鲜明,戏剧冲突明显。 ◇第二,语言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唱白 兼用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浅析《欲望号街车》中的“诗化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

【浅析《欲望号街车》中的“诗化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

【浅析《欲望号街车》中的“诗化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是美国二战之后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其创作生涯长达40年。

《欲望号街车》是威廉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成功的戏剧。

该剧于1947年首次上演便获得极大成功,此后在百老汇连演855场,并一举赢得美国3项最重要的戏剧奖:普利策奖、纽约戏剧奖及唐纳德森奖。

剧评家布鲁克斯・阿特金森(Brooks Atkinson)赞该剧为“具有几乎使人难以忍受的悲剧性”的戏剧。

在这部伟大的剧作中,威廉斯娴熟巧妙地运用了“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揭示了美国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南方传统文明和北方新兴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

本文试从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两个方面,对《欲望号街车》中的“诗化现实主义”加以阐释和分析。

一威廉斯的“诗化现实主义”“诗化现实主义”是威廉斯在戏剧中首创的艺术表达手法。

威廉斯所谓的“诗化现实主义”(Poetic Realism)就是运用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对话、舞台背景、舞台道具、音乐、声响和灯光等水乳交融,混为一体,形成交响乐般恢宏气势的一种戏剧创作方法。

(方军,2001)象征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以含蓄凝练的方式给思维提供联想与暗示的契机,传递与这一形象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威廉斯的写作技巧之一就是善于运用象征性的人和物来揭示主题,烘托气氛。

他曾说过:“象征物,如果能满怀敬意地使用,则是戏剧最纯粹的语言。

有时候灯光闪亮的舞台上一件物品,一个动作,便能表达清楚一页又一页冗长的解说想说明的东西。

”因此,剧作中大量地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名、地名和动作等,便成为威廉斯写作的一大特色。

而避免过多的描述和说明,可以使其剧作语言精炼而丰满,如意象派诗作一样,表现出明显的韵律化和联想特征。

二《欲望号街车》中“诗化现实主义”的运用1 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戏剧《欲望号街车》将没落的南方旧文明必然被北方新文明所取代作为背景,以布兰奇和斯坦利两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主线,运用寓意深刻的人名、地名,不同的场景、动作达到象征的目的。

中国戏剧(曲)发展史

中国戏剧(曲)发展史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 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 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 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 (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 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 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 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
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 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 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 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 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 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 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 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 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
郑光祖 马致远
白朴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记》 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 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 《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 《赵氏孤儿》


关汉卿《救风尘》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康进之《李逵负荆》 郑廷玉《看钱奴》 施惠《幽闺记》 康海《中山狼》 高濂《玉簪记》 吴炳《绿牡丹》 李渔《风筝误》
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琵琶记》高明 《精忠旗》冯梦龙 《娇红记》孟称舜 《清忠谱》李玉 《长生殿》洪昇 《桃花扇》孔尚任 《雷峰塔》方成培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等待戈多》有何深刻的哲理性?
它表面上荒诞不经,实际上具有 深刻的哲理性。剧中的人物都是 寓意性的形象:两个流浪汉是处 于尴尬处境中的人类的象征,戈 多则是一种无望之中的希望象征。 一方面戈多是两个流浪汉生存下 去的唯一精神支柱,
戈多来了,他们就得救了, 因而他们日复一日地期待戈 多的到来;
另一方面,戈多又迟迟不见 踪影,使他们的期待成为泡 影。这个剧本揭示了“人类在 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 境”
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戏 剧程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 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 个性,对话也语无伦次,但 很重视道具的作用。代表作 家是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 特。
四、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 (一)生平(19061989)
• 1969年获诺贝尔奖— —“他那具有新奇形 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 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 中得到振奋。”
《最后一局》(又译《剧终》) ( 1957 )、《哑剧》( 1957 )、《尸 骸》( 1959 )、《美好的日子》 ( 1961 )等 10 多个剧本。
贝克特获得 1969 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获奖的原因是“他那具新奇形式的小说和 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 奋”。瑞典皇家学院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 称赞贝克特的戏剧“具有古希腊戏剧的进 化作用。”
• 《美好的日子》
• 3、让·冉 (1910—— 1986)
• 《女仆》

女仆在侍候女主人穿戴装扮。女主人百般挑剔、恣
意辱骂;女仆则奴颜婢膝,终因忍无可忍,怒不可遏
地打了女主人一记耳光……突然闹钟响了,主仆相互
攻讦蓦地中断。整个情景继续不下去了。原来,这是
两个女仆的一场扮演。
扮演女主人的女仆叫克莱尔,而扮演克莱尔的叫索朗

荒诞派戏剧解析

荒诞派戏剧解析

《羊脂球》——梅毒隐喻
梅毒,疾病一种: 性污染所致 被假想为外来的疾病:英国人称其为“法国花柳病”,巴
黎人称其为“日耳曼病”,日本人称其为“支那病”。
先入为主的感染人群:穷人,妓女等 恐惧被传染
延伸:恐惧——憎恶这种病——排斥那些假想的感染人 群
《羊脂球》——梅毒隐喻
关于梅毒的正面联想: 福楼拜:“梅毒,谁都或多或少携带着它。” 波德莱尔:要从两方面来感受革命。我们所有人
文学与动物
探讨文学中的动物问题,意在打破人类中心主 义,重塑人与动物之关系。 动物理论:尼采 :新的划分方式
德勒兹:生成—动物 德里达:动物是“他者”,他者中 心主义 哈拉维:伴侣动物
文学与动物
在一个炎炎夏日 我着一身睡衣 一条蛇来到我的水槽饮水 茂密的角豆树散发着异香 在树之浓荫的遮蔽下 我提着水罐走下台阶 我必须等待,必须等待 因为他先我而来(he was at the trough
《等待戈多》
狄狄和戈戈是现代受难者的典型。他们的流浪汉身 份象征着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宿,他们的处境痛苦、 难堪,除了等待,生活毫无意义,而且这种无望的 等待还会继续、循环下去。
剧本的中心是“等待”,但等待什么、为什么等待、 等待的结果是什么,人们一无所知,而放弃等待又 不可能,所以“等待”本身就成为极大的荒诞。
文学与动物
然而我必须承认,我十分喜欢他 他安静地来到我的家门,到我的水槽边饮水 像一个宾客一样 对此我欣喜不已 然后再悄然离去,没有答谢(thankless) 返回到燃烧的大地深处 是因为怯懦吗? 我不敢将他置于死地 是精神错乱了吗? 我渴望与他交谈 是一种谦卑(humility)吗? 我感到如此荣幸(honoured) 我竟感到如此荣幸

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

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
金振家、王景愚的《枫叶红了的时候》、宗福先的 《于无声处》等,反映了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殊死 斗争,勾勒出“四人帮”的丑恶面目,表现了人民群众 的极大愤慨;
苏叔阳的《丹心谱》、白桦的《曙光》、乔羽、王 树元的《杨开慧》、丁一三的《陈毅市长》等,深入刻 画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没有神话他们,而是通过一 些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出形象鲜 明、个性饱满的领袖形象,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90年代,产生了一些优秀剧目。过士行的 “闲人三部曲”(《鱼人》、《鸟人》、《棋 人》)中,通过描绘现代人“闲人”式的真实 生存状态,揭示了世界是荒诞的,人生追求是 虚无的深刻主题。
本时期,戏剧家们还会一些中外戏剧名著重新 进行了舞台阐释。这些名著主要有《等待戈多》、 《哈姆雷特》、《死无葬身之地》、《一个无政府 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浮士德》、《三姊妹》、 《茶馆》、《雷雨》、《家》、《原野》、《北京 人》等。
在《绝对信号》中,黑子、车匪与 小号、车长之间,黑子、蜜蜂、小号之间, 表面上彼此相安无事,内心却进行着紧张 激烈的交锋,大量幻觉、想象、回忆,与 现实戏剧交融在一起,戏剧时空变得变幻 莫测。
与情节“散文化”相联系的是,
探索戏剧的矛盾冲突被弱化。剧作 家不再突出人与人之间激烈紧张的 戏剧性冲突,而是凸现人在社会与 历史文化语境中德心理与行为,探 索戏剧不再对环境与人物性格进行 精雕细刻,而更注重其类型化与普 遍性的特征。
梅耶荷德,俄国导演,演员,戏剧理论家。 1874 年 2 月9日生于奔撒城一日耳曼后裔家庭, 1940年2月2日殉难,苏共二十大后平反。1913年他 的论著《论戏剧》问世,提出了与写实主义戏剧 分庭抗礼的假定性戏剧理论。1923年,他创办的 剧院正式命名为梅耶荷德剧院。此后 ,在这家剧 院上演了由他执导的《怒吼吧,中国!》、《臭 虫》、《澡堂》、《序曲》等具有现实革命内容 的剧作。与此同时,也悉心导演了一批古典名 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森林》、果戈理的《钦 差大臣》、格里鲍耶陀夫的《智慧的痛苦》、小 仲马的《茶花女》等。

5二十年代戏剧

5二十年代戏剧

40年代的代表作是《秋声赋》 与《丽人行》。全景式的展现 了40年代的社会生活,对生活 和现实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深度 和广度。 解放后,田汉创造了 《关汉卿》等具有较高艺术价 值的历史剧。
田汉戏剧的艺术特色: 作为创造社有代表性的浪漫主 义剧作家,作为现代戏剧艺术的奠 基人,田汉剧作有其鲜明的艺术特 色,体现在他的两个创作主题和独 特的戏剧风格上。一是艺术,一是 爱情,二者成了其早期浪漫剧的中 心主题。
2、爱美剧 “爱美”是英语Amateur的音 译。意思是非职业性的、业余的。 “爱美”的戏剧,即业余的戏剧。 反对戏剧商业化,反对新兴话剧 重蹈文明新戏被资本家操纵作为 赚钱工具而日趋 堕落的旧辙。
其中最著名的“爱美剧” 的团体有两个:民众戏 剧社、上海戏剧协社。
民众戏剧社:1921年3月在上海成立, 是中国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主要发起 人有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熊佛 西、陈大悲等13人,主张写作通俗戏剧, 倡导写实主义的戏剧观念,强调戏剧反 映时代,担负社会启蒙的教育任务,明 确戏剧要“为人生”而创作,形成了社 会问题剧的热潮。同年5月,创办了 《戏剧》月刊,这是新文学运动中最早 出现的专门性戏剧。
洪琛戏剧创作 洪琛(1894-1955): 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进 人。是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 的第一人。
洪深早期代表作 是《赵阎王》,表现了 军阀统治给广大民众带 来的深重灾难。
欧阳予倩:我国现代话剧的奠基 人之一 《潘金莲》:一出翻案历史题材 剧作
丁西林(1893—1974) 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 家。原名丁燮林,江苏泰兴人。1914 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 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 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 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柳州戏剧发展历程

柳州戏剧发展历程

柳州戏剧发展历程
柳州戏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代。

当时柳州戏剧以柳州皮皮肉肉戏和花鼓戏为代表,是柳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戏曲剧种之一。

20世纪初,柳州戏剧开始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戏曲改革
运动在柳州地区逐渐兴起。

其中,柳州的文艺青年主要通过戲曲改革運動國劇革新戲、京劇復興戲等形式来推广新戏剧,柳州的戏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柳州戏剧经历了一段相对较为黯
淡的历程。

受到政治因素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柳州戏剧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制约。

但是,在这个时期,柳州的戏剧人才仍然在坚持和努力,不断创新和探索。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柳州戏剧逐渐走出低谷,开始迎
来了一段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柳州戏剧逐渐丰富多样,形成了柳州皮皮肉肉戏、花鼓戏、二黄戏、柳琴戏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

并且,柳州戏剧不仅在本地区广为流传,还开始走出柳州,走向全国舞台。

一些优秀的柳州戏剧作品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和认可。

21世纪以来,柳州戏剧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柳州市政府加大
对戏剧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优秀的柳州戏剧作品和人才。

同时,柳州的戏曲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柳州戏剧新秀。

柳州戏剧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创造了一批富有柳州特色和现代感的作品。

总体来说,柳州戏剧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虽然曾经有过起伏和不景气的时期,但是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柳州戏剧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加。

未来,柳州戏剧将继续发扬传统、创新发展,为柳州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十年代戏剧

二十年代戏剧

20年代戏剧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也称新剧。

据徐半梅说,“文明戏”最初是由妇女观众命名的,“她们以为,没有吹打的结婚称文明结婚,那么,没有吹打的戏剧就该称文明戏”。

(《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

洪深认为可能因为话剧“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国家介绍来的”才称为文明戏,不管怎样,“‘文明’两个字,总是恭维的意思”。

(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

五四以后,更多的是使用“新剧”一词,有时也称“爱美剧”或“话剧”。

一直到1928年,话剧(drama)才正式命名为“话剧”。

中国最早出现的话剧运动是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演出的《官场丑史》。

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

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爱美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国统区、解放区历史剧--新歌剧--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左翼戏剧时期也称为“新兴戏剧运动”时期,提出了戏剧大众化和无产阶级戏剧口号。

1930年8月“左翼剧团联盟”成立。

1931年初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左翼戏剧运动理论探索的成绩总的来说大于创作的成绩。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一)话剧的传入19世纪末经西方侨民传入我国。

娱乐需要。

(二)文明新戏(话剧)1907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开始戏剧的现代化探索。

早期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翻译剧目。

(三)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

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任,突出演戏的教化功能。

二、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剧”的建设(一)中国的传统戏剧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

(封建文化的外包装)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

(西方的悲剧多属崇高型悲剧)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

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

40年代戏剧

40年代戏剧

剧作主要描写了一个在上海十分常见的弄堂里五户人家一天的生活经历, 写了他们一天中“几乎无事的悲剧”。住灶披间的是小学教师赵振宇一 家。赵收入低微,生活困难,但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常用“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的思想来麻醉自己。赵的妻子狭隘自私,牢骚满腹,常为一 些琐事与赵吵吵闹闹,怨天尤人。亭子间住的是黄家楣夫妇。黄是靠父 亲典房、卖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可如今患了肺病,失业在家,一筹莫 展。现在父亲正住在他家,但他却连尽孝心的能力都没有,这使他非常 痛苦。黄的窘境引起了妻子的不满,为此两人常常发生口角。前楼上住 的是摩登少妇施小宝。丈夫是海员,常年不在家,不寄钱给她。她为生 活所迫,不得以做了流氓的情人,靠出卖肉体生活。她想挣脱,但怎么 也跳不出流氓的魔掌。阁楼上住的是老报贩李陵碑。儿子在“一二八” 抗战中阵亡,因此他无依无靠,孑然一身,常因思念儿子而痛哭流涕, 神经失常。客堂间住的是纱厂小职员林志成一家。林的好友匡复十年前 因投身革命被捕入狱,他受匡复托付,承担起了照顾匡复妻女的义务。 但时间一长,他与匡复的妻子杨彩玉同居了。从表面上看,他们平平稳 稳,但实际上精神上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人都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 然而,就在这一天,匡复出狱回到了家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匡复,他们 更加感到无地自容。同时,匡复也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何去何从,他 们必须做出选择。林志成与杨彩玉、匡复之间的矛盾纠葛,是全剧的中 心故事。 总之,剧作塑造了一群都市中的平凡的小人物,写了他们在黑暗压迫下 丧失了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权利的非人的生存,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强烈的 控诉。是谁导致了匡复的悲剧?这一问题值得思索。
《上海屋檐下》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突破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以艺术图解政治理念的倾向,通过生 活在“上海屋檐下”的五户人家灰暗的生活和“人生的零碎”,让 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夏衍是一个现实主义剧作家,一直重视“忠实地去刻画人生的严 肃”。对此,他在谈到这部剧作的创作意图时曾说;“反映上海这 个畸形的社会中的一群小人物,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小人物的 生活中反映了这个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 的脚步声。” 剧情反映的是1937年春的上海。那时,“西安事变”已经发生,但 抗战尚未全面爆发,上海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时刻, 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形势异常复杂。正是在这样一幅凄风苦雨的画 面中,作者将笔触伸向了上海普通市民社会的一角,展示了他们悲 凉的人生图画。

40年代戏剧、散文

40年代戏剧、散文

40年代戏剧、散文40年代戏剧1.引言介绍40年代戏剧的背景和重要性。

2.戏剧风格- 自然主义戏剧: 描写真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

- 表现主义戏剧: 强调心理和情感,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内心世界。

- 实验性戏剧: 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3.戏剧作品3.1 美国戏剧作品- 《死亡之梦》: 由阿瑟·米勒创作,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 《街头霸王》: 由弗兰克·奥康纳创作,描写工人阶级困境。

- 《卖黑人去美国》: 由伍迪·古斯曼创作,批判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

3.2 英国戏剧作品- 《玻璃动物园》: 由田纳西·威廉斯创作,揭示家庭关系和内心世界。

- 《生命细则》: 由诺曼·勒金创作,讲述二战期间的人性故事。

- 《汉密尔顿夫人》: 由特尔玛·斯托弗创作,探索婚姻和自由意志。

4.戏剧演出与剧院- 演出场所: 剧院、小剧场、街头表演。

- 演员表演风格: 角色表演、方法表演。

- 舞台设计: 简约舞台、实验性舞台。

散文1.引言介绍散文的定义和作用。

2.散文类型- 议论散文: 探讨社会问题,阐述作者观点。

- 游记散文: 记录旅行见闻,展示美好景色。

- 自传散文: 讲述个人经历,反映成长和思考。

3.散文作品3.1 40年代散文作品- 《贫民窟的住房问题》: 作者试图揭示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

- 《朝圣之路》: 描述一段对灵性追求的旅程。

- 《小市民的心灵之旅》: 讲述一个平凡人的成长经历。

3.2 重要作家- 乔治·奥威尔:擅长议论散文,作品坚持批判现实主义。

- 弗朗茨·卡夫卡:以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而闻名,作品探索人性和宿命。

4.散文写作技巧- 表达清晰: 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主题和观点。

- 描写细腻: 利用形象和感官描写增强阅读体验。

- 结构合理: 采用段落和章节使文章有层次感。

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自然主义戏剧: 一种戏剧风格,追求真实的社会描写和人物刻画。

5第五章:二十年代戏剧

5第五章:二十年代戏剧

一、20年代戏剧
1919年3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终身大事》,
是最早以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洪深 1921年民众戏剧社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话剧进入 了创作实践和全面建设时期。 1922年,陈大悲发表文章阐明了对话剧的思考,提 出了与“非营业”的戏剧内涵相同的“爱美的”戏 剧观点,产生广泛的影响 。 1924年田汉为戏剧协社编导的社会问题剧《少奶奶 的扇子》的演出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田汉
《名优之死》 《名优之死》是田汉20年代戏剧代表作。剧作以刘 振声与杨大爷的三次交锋冲突为主线,刘振声与刘 凤仙在人生艺术道路上的分歧与主线紧紧扣在一起。 剧情发展自然流畅,前台戏与后台戏互为烘托,剧 中人物形象各个丰满鲜明,刘振声的刚正抑郁,左 宝奎的诙谐调侃,萧郁兰的泼辣热情,杨大爷的狂 妄无耻,均在剧情的自然发展中得到了生动表现。
一、20年代戏剧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洋溢着浪漫主义情调
和时代精神,是当时历史剧的杰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北京的空气》 等喜剧是他对中国现代喜剧创作的独特贡献。 1925年,一些留美学生 在新月社同人的帮助下, 倡导“国剧”运动,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戏剧。到20 世纪80年代,国剧运动及其理论与价值才重新引起 戏剧界的再认识。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一、20年代戏剧
1904年9月陈去病、柳亚子创办我国第
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戏剧刊物《二十世 纪大舞台》。 1906年曾孝谷、李叔同等在日本东京成 立春柳社。 辛亥革命后,南开新剧团等的演剧活动, 形成了20世纪初年的新剧(文明戏)演 出景观。 1918年10月《新青年》专门出一期 “戏剧改良号”,基本观点是中国传统 《玩偶之家》剧照 戏曲与现代话剧势不两立。1918 年6月, 《新青年》精心组织推出“易卜生专 号”,刊登《娜拉》等剧本及介绍易卜 生的文章。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压迫》剧照
丁西林剧作的艺术特点
(1)擅长发掘日常生活情态中的喜剧趣味。 (2)结构紧凑,构思精巧。 (3)语言机智风趣,简洁精炼而富于回味的 空间。






余 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 是的,你可不可以陪我? 余 陪你做什么 ? 吉 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前伸出双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 (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 给我一个证据。 余 你要什么证据? 吉 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 吉 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抱 之) 余 (大喊)喔!(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 吉已释手) 老太太 什么事,什么事?(余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 (走至余前,将余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老太太 什么事?什么一回事? 余 (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

欧阳予倩时装戏像
《潘金莲》剧照
欧阳予倩(1889-1961)
欧阳予倩,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二、五四时期现代戏剧理论的建设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话剧运动再次兴起,此时戏剧理论的 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旧剧评议”,批判传统旧戏的封建性内涵,改善人
生的工具。 3、提倡写实主义戏剧,要求描写普通人,表现“我们每日
的生活”,反对非现实主义的“大团圆“结局。
传统戏剧模式:"私订终身后花园, 落难公子中状元,夫妻相会大团 圆"
三、易卜生的影响和社会问题剧的风行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是批判社会 丑恶,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社会 , 并宣扬个性解放 ,适应了中国五四时期的 时代氛围。《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 号”,胡适推崇并介绍过“易卜生主义”; 一些有志于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的青年,如 洪深、田汉等,还把“做中国之易卜生 ” 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何以大家偏要选出Ibsen来呢?……因 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攻击多数。那 时的绍介者,恐怕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 旧垒中之感的罢。” (曹禺)

20年代戏剧

20年代戏剧
金子的性爱,都充满着原始的生命强力 《原野》写人物的精神幻觉 充分揭示人物心灵冲突的悲剧
(四)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
1、结构艺术的范本
所谓戏剧结构,就是根据题材的特点与主 题的需要,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组织戏剧冲突与安排戏剧情节的艺术。
《雷》的结构是戏剧中“锁闭式”的杰出范例
A、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24小时之内; B、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 C、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 D、在危机中开头,以现在的情节为主,把过去的 情节用回顾的方式 —— “回溯式” —— 渐渐透 露出来,推动剧情迅速向高潮发展,情节集中 紧凑。
《北京人》写的是旧北平士绅家庭的曾皓一 家,由于自身不可阻止的衰败,也由于暴 发户杜家的催逼和房客袁任家的影响,从 经济到精神迅速瓦解的过程。
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自然地铺开,所有 主人公的表演基本上放在前台,事件发展 全过程大致都包括进去,通常被称作“开 放式结构”。
2、话剧语言的舞台化
(1)语言口语化程度高
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爱,情节多奇遇
巧合。
三、曹禺的剧作
(一)创作概况:
原 名 万 家 宝 , 字小石 , 1910 年 9 月 24 日(农历 8 月 21 日)生于天津的一个封 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 江
(二)关于《雷雨》
1934年7月,曹禺的第一 部话剧作品《雷雨》在 《文学季刊》1卷3期的 发表,它是中国现代话 剧史上的里程碑。
•戏剧文学的特点
–集中反映生活中的 矛盾冲突; –富于动作性、个性 化的人物语言; –适合舞台时空的戏 剧结构。
二十年代戏剧发展概况
20 年代的戏剧创 作,主要是话剧。 中国的早期话剧, 称为文明戏、文明新 戏,也称新剧。直到 1928 年,才正式命名 为“话剧”(drama)。 资料:据说, “文明戏”最初是由 妇女观众命名的,她 们以为,没有吹打的 结婚称文明结婚,那 么,没有吹打的戏剧 就该称文明戏。洪深 认为:可能因为话剧 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 国家介绍来的,才称 为文明戏,不管怎样, “文明”两个字,总 是恭维的意思。

越剧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越剧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越剧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演变一、越剧的起源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地区。

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于全国范围。

越剧最早的表演形式可以追溯到清代。

它融合了当地民间音乐、舞蹈和戏曲元素,产生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二、越剧的发展演变过程1.初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剧以小型户外演出为主,多以神话故事为题材,歌唱和舞蹈占据重要地位。

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越剧逐渐进入室内舞台,并开始改编现实题材的作品。

这个时期的越剧继承了昆曲、京剧等传统戏曲元素,并加入了更多自身特色。

3.全盛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越剧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越剧演员和经典作品。

剧目和演出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演技巧也更加精湛。

4.革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越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出现了一些创新尝试,注重与时俱进、吸引年轻观众。

舞台装置、服饰设计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越剧的艺术特点1.歌唱优美动人:越剧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旋律风格而闻名,歌唱是越剧表演的核心。

其婉转悠扬、柔媚动听的唱腔常能让人陶醉其中。

2.精湛的表演技巧:越剧演员运用独特的身段动作、眼神和声线等技巧进行表演,以传神地诠释角色情感,塑造立体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3.精美细致的服装和妆容:越剧行当特有的服饰和妆容是其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通过绚丽多彩的服饰和精心设计的妆容,增加了戏剧舞台上的视觉冲击力。

4.寓教于乐的艺术意义:越剧多以历史传说、文学名著等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同时也具有启迪思想、传承文化之功效。

四、越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越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自20世纪80年代起,越剧开始走向世界,并在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进行演出。

其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外国观众,并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代戏剧
(填空)
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

1907.6《黑奴吁天录》,中国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近代话剧演出。

新文化运动:1918年出版《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为开端。

最早的专门性戏剧性杂志《戏剧》月刊。

郭沫若,是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

“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
“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历史翻案剧
欧阳予倩《潘金莲》
袁昌英《孔雀东南飞》
“国剧运动”
熊佛西《洋状元》
余上沅《兵变》
丁西林《压迫》
田汉
创作成绩最丰厚,原名田寿昌,1911改为田汉。

1920年《梵峨璘与蔷薇》处女作。

自署“中国未来的易卜生
《灵光》第一个正式公演的剧本,领导南国戏剧运动。

早期代表作,《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田汉20年代戏剧创作特点:
一、内容上,感应时代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节拍,一方面无情揭露当时社会传统势力剥夺人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另一方面表现人们面对黑暗所产生的苦闷思索,和对光明表现出来的追求。

二、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抒情性和戏剧性相融合,表现技巧成熟。

30年代创作类型,一工人运动《梅雨》②抗日爱过《回春之曲》
40年代《秋声赋》,《丽人行》是现代文学期间田汉的创作高峰
30年代戏剧
上海戏剧协社 1927年以后,介绍和排演西洋古典名剧。

辛酉剧社,“难剧运动”
复旦剧社,西洋名剧
南国社,青年学生为观众
上海艺术剧社,“左翼”剧座谈,“无产阶级戏剧”首次提出。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代表作冯乃超和龚冰庐《阿珍》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0.8 以上海艺术剧为核心,联合了辛酉。

南国等戏剧体,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
国防戏剧,代表作夏衍《赛金花》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洪深(填空)
洪深,田汉,欧阳予倩被称为话剧奠基人。

是中国到国外专门学习戏剧的第一人。

1922年完成了《赵阎王》写作,表现主义。

1942年完成了《少奶奶的扇子》建立了中国话剧界正规现代话剧表和导演体制。

农村体裁左翼剧作《农村三部曲》包括《五奎桥》《香稻米》《青龙谭》
国防戏剧《鸡鸣早春天》
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申屠氏》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
《麦克白》改为《王德明》
《奥赛罗》改为《阿史那》
40年代戏剧
街头剧,“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记》《放下你的鞭子》
抗日题材:《保卫卢沟桥》《台儿庄》《八百壮士》
张骏祥,《万世师表》
陈白尘,讽刺喜剧,《升官图》被称为“官场现形记”
老舍,《归去来兮》
茅盾,《清明前后》“大时代与小插曲”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浪漫主义特点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国。

孙中山评价高。

夏衍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继田汉(20年代)曹禺(30年代现实主义核心)之后现代戏剧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

现实主义为主的生活题材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夏衍自评“这是第一个剧本”,写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
匡复,中心地位。

“人生的零碎”
★★★夏衍戏剧创作特点:
一、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戏剧最基本的特征。

善于选取平凡人物和日常生活中,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自然平实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给人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二、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流露出抒情深沉的特点。

用简洁、朴素的对话展示人物复杂情感,用无言的动作透示人物内心秘密。

三、善于创造和人物心境相契合的氛围,有明显的创造性。

四、讲究结构艺术,与淡化情节相一致。

《法西斯细菌》俞实夫从不问政治到抗战激流的心路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