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共61页文档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867d5a13aaea998fcc220ed7.png)
1.1建筑环境选择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
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着名的风景区。
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
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
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
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
1.2建筑总体布局(1)规则形布局式。
沿3)。
③游廊曲楼,“庭落之间通过门、漏窗或者建筑加以联系(图5)。
②廊院式:廊院式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围合起来。
无论是岳麓书院的园林连廊、斋舍连廊,还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的碑廊,都相当开敞,廊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亲近。
书院建筑采用廊院式布局,应该还和气候有关,人走在其中可以“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图6)。
③合院式:合院式布局的特点是由若干栋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每一院落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
合院式布局在造型上、空间上都呈现出左右均等、中轴对称格局,谙合传统审美观和礼制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书院布局(图7)。
1.4建筑单体现存书院建筑,多为清代遗构,除祭祀部分外,书院建筑形象大多朴实无华,装饰和色彩清新淡雅。
书院建筑的造型手法,吸取了民间建筑的经验特点,追求其朴实自然之美,反映“善美同意”的思想,成为书院建筑单体形制的共同特征:①合理适用的空间组合:书院建筑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特点,确定空间尺度和组合方式,以凸显空间的秩序感和趣味性。
②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白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
远观其势,近取其质。
既无官式雕梁画栋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369a86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6.png)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BUILDING中国古建筑——书院建筑///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THE BEAUTYOF///BUILDINGS书院建筑是指按书院规制所建的房舍及设施。
有讲堂、书楼,礼殿或孔庙及亭台楼榭等共同组成,院址多择山林胜地,或城郊风景区,讲求风景的营建,构成所谓“八景”、“十景”。
亭台楼榭、园林绿化则因地制宜,散布于建筑群周围或穿插其间,力求创造幽静清雅的学习环境。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书院八景岳麓八景,始称于清乾隆年间,景点多在岳麓书院周围,又称书院八景。
清代俞超曾写过一首《岳麓八景》诗,据资料查证,岳麓山并无“八景”,这里所谓的“八景”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八景”。
八景分为前四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
“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
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建筑布局,原书院的建筑多已破残,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占地面积10084.4平方米,东西宽78.6米,南北长128.3米。
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创建的书院。
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白墙黛瓦深色柱古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书院内布置有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朱陵洞、会讲堂等建筑,书院旁立有高约两米石鼓一座。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250055dd36a32d7275810a.png)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 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 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夏、商、周设庠(xiáng )、序、学、校以教 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 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孟子·滕文公上》
《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 塾”;
《礼记·学记第十八》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作为整个建筑群中
最大的一个。类似
于宫廷建筑中的大
雄宝殿。以讲堂为
中心向四周扩展。
整个建筑群基本沿
中轴线对称,建筑
一共为3进。
13
作为岳麓书院的主入 口,也是站在书院外 最先看到的外体。但 在建筑体积上偏小于 大门。这也体现了中 国人内敛的性格。采 用的是抬梁式结构, 檐枋上画有苏式彩画, 白墙青瓦,典型的中 国古典南方名居的特 点。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 构,下设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出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 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 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岳麓书 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 为唯一的最高学府。
PPT课件
4
北京国子监
PPT课件
9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PPT课件 世称“千年学府”。 10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523581680203d8ce2f24b8.png)
1 2 建筑 总 体布 局 ( ) 则形布 局 1规 古 院± 件建筑 多罘用规 则形 中 对称 轴 布局 , 种布 月充满著 秩序 井然 理忡 姜 , 奇助于 创造 庄 肃穆 、端庄凝 重、平和 宁静 的空 间境界。 规则形布 局目 纽 为串联、 串并 联 、串并列 三 种形式 。 串联 ,多进 院薄 沿着纵深 轴线 ¥ 布■ ,是书院 庭院蛆 联 群 的 本布目 方式。 中目古代 口大 院中轴 基
的精 神 诉 求 f3 j 有 机 形 布 局
^‰ t r
Changs ho Yuel Acodem y u
Ja g ̄ L son Wht er in uh i De ow ade e Hdl Ac my
Den ang H on t l ce on H… gf en p ov n d n
f rda ff e f m o cin les OU yso h Q usar  ̄ t Chn e l Aca demy C ol l ege hr gh t i or of T ou hs f m
t e o r… h fu { t b l n s an t f  ̄ a n en ui g d i o di s t o E
孔 素 美
白 旭
K g S me on u I
B i a Xu
中田舟赛母
主垃 标掘日
T 9 U 08
A
1 古书 院 的 建 筑 形 态
11 建筑 环境 选 择 受传统 堪舆术 的影响 ,历代书 院对选址 极 讲 究 ,多依 傍水 ,师 法 自然。 素 有 “ 下 口大书院 ±称的 自鹿滑书 院、岳 麓 书 院 、嵩 阳书 院、 应 书院 ( 名睢 书 又
搂 进到目林 ,从讲 堂走到文 庙,不 目的庭 院 闻组台和 影变 化.都培 人步移 景异、 “ 院浑浑浑 几许” ∞好 ,体现7 建筑空 庭 间布 局的有机趣味性 。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9ff40cabb4cf7ec4afed0de.png)
选址——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世称“千年学府”。
书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田
学田来源:一是官府赐给; 二是私人捐赠。
四、元明清书院的蜕变
元代,开始官学化 明代,兴与毁并存 清代,沦为科举附庸
元代书院
第一所官办书院——太极书院。 书院多而杂,管理和讲学水平较低,
声誉和影响下降。
明代书院
明末“四毁书院”,加强对书
院的控制。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 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 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 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 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元 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 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 院毁于战火。
岳麓书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 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 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 等。
东林书院,江苏无锡,顾宪成、
顾允成重修。全国的学术和议 政中心,名动朝野。
“岁两大会,月一小会,各三日, 悉仿白鹿洞规。远近名贤,同 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 为归。”
应天府书院。
河南商丘,
戚同文、范仲淹
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太室山,程颢、程颐
石鼓书院
书院的建筑规格
![书院的建筑规格](https://img.taocdn.com/s3/m/733ef5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c.png)
书院的建筑规格一、建筑概述书院作为古代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其建筑规格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书院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厅、左右厢房、后花园等。
整体布局注重对称美,建筑风格多为典雅庄重,以体现教育场所的严肃性和崇高性。
二、建筑布局书院建筑的布局一般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分布。
正厅通常位于布局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主要场所,用于讲学和举行重要仪式。
左右厢房则用于教师和学生的起居,提供学习和休憩的场所。
后花园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供静谧的环境,供学子们休闲散步和思考。
三、建筑风格书院建筑风格注重典雅庄重,体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品味和修养。
建筑外观多采用硬山顶、硬山墙、硬山门等传统的建筑元素,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建筑结构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檐口雕刻和彩绘装饰常见,使整体建筑更加精美。
四、建筑材料书院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主要结构部分采用木质梁柱和榫卯结构,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筑外墙常采用青砖和灰瓦,墙体上还会绘制各种图案和文字,以增加建筑的装饰性。
五、建筑装饰书院建筑的装饰一般以雕刻和绘画为主。
檐口和门窗上常常雕刻有各种吉祥的花纹和动物形象,如龙、凤、麒麟等。
墙面上常常绘制有各种山水和人物画,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建筑功能书院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和教育场所。
正厅是学生们上课和听讲的地方,教师们也在这里讲授知识。
左右厢房则是学生们起居的场所,提供休息和学习的环境。
后花园则是提供静谧环境,供学生们散步和思考。
七、建筑影响书院建筑作为古代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其建筑规格和布局成为了后来学校建筑的参考,延续至今。
书院建筑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八、建筑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书院建筑的文化价值,必须加强对书院建筑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建筑本身的修缮和保养,以及对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应该加强对书院建筑的研究和学习,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书院建筑PPT
![中国书院建筑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ecc305b52acfc789ebc934.png)
•
早期的官学分为两个级别,天子之学叫 “辟雍”,诸侯之学叫“頖宫”。“辟雍” 四面环水,“辟者象璧,雍之以水,象教 化流行”。“頖宫”半边环水,天子之学 环水,诸侯之学半水。
•
唐代礼制规定“凡学,必祭奠先圣先 师”,从此开始,学校建造祭祀孔子的庙 宇。到宋代普及全国,学宫和书院全都有 祭孔的建筑,并影响到国外,韩国、日本、 越南等都有文庙或孔庙。
宋代教育大发展,官学和私学都是发 展的盛期。官学体制进一步完善,学宫文 庙制度化,并普及全国。除了太学外,还 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例如宋代开始设有皇 家画院,这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
私学大量兴起,书院遍布全国。宋初 有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应天府、 嵩阳。 • 理学兴起,儒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此一直延续,再没有改变。 •
中国书院建筑
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可考证的最早的学校是商朝和 周朝,分别有“塾”、“庠”、“序”、 “学”几级。《礼记.学记》中说:“古之 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 学。”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 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 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学习内容为“六艺” :礼、乐、射、 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盛行,诸子百家纷 纷收徒讲学。 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提倡法家 学说。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招收博 士弟子。
魏晋南北朝开始设国子学。 唐代在京师设国子监,地方有府学、 州学、县学。
所不同的是,学宫有独立的文庙或孔庙, 书院只是在里面单僻一幢建筑祭孔。岳麓 书院有独立的文庙,为全国罕见。 • 文庙一般在学宫左边,“左庙右学”, 以左为尊。 •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7bc2e2d15abe23492f4d30.png)
1.1 建筑环境选择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
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着名的风景区。
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
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
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
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
1.2 建筑总体布局(1) 规则形布局古书院主体建筑多采用规则形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充满着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有助于创造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的空间境界。
规则形布局可以细分为串联、串并联、串并列三种形式。
①串联,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置,是书院庭院组群的基本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都是采用这种串联式的庭院布局模式(图1)。
②串并联,串并联布局则是多路多进组群在纵横两向都存在着规整的轴线对位关系。
应天书院,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心主轴线和左右副轴线组成的三组串联式多进院落;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轴,主次轴线共五条,沿地形地势依次并列(图2);各主副轴线关系呈规整对称状,轴线院落之间有门联结(图3)。
③串并列,串并列是多进院落相对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的轴线对位关系。
以嵩阳书院为例,整体建筑组群有两条纵深的轴线,主轴线上布置有五进院落,为书院主体建筑。
侧跨院考场建筑群为次轴线,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状态(图4)。
(2)自然形布局自然形布局主要应用在地形地势不规则的书院建筑群或书院庭院的园林部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或追求自然情趣。
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群就是自然形布局的典例,整个园林布局,游廊曲折,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辉,实现了书院师生对话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
(3)有机形布局就书院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还有一种空间形态介于几何形和自然形之间,即对主体建筑空间来说,是规整的几何形布局,而对于附属建筑,针对建筑组群的功能性质、审美意匠、环境特点等的不同,可以调节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尺度等。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7eddbb360b4c2e3f572763c7.png)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书院之名起于唐开元六年(718)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集贤殿书院。
置学士,掌刊刻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是政府的秘书机关。
北宋有六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始于唐李宾客隐读,盛于南宋朱熹复兴,绍隆于明清,有千余年历史,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约10公里处的后屏山南麓。
原址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
根据文献记载,“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
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楼建亭,引泉植花,遂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取名白鹿洞。
唐代(公元618-907年)时。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
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建立了“庐山国学”;宋(公元960-1127年)初扩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
太平兴国二年(977)诏赐国子监刊“九经”。
南宋朱熹为南康军守,手订学规,讲学其中。
明清仍为书院。
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白鹿洞书院有着幽静的环境,宽敞的院舍,颇具实力的师资,求知若渴的生徒;它有完整的教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资生徒读书的图书,教学经费所需的学田。
因此,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北门外石鼓山。
山似半岛耸立于蒸水与湘水汇合处,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宋至道三年(997)衡阳郡人李士真创建书院,景佑二年(公元1035),钦赐“石鼓书院”匾额,与当时的睢阳书院、白鹿书院齐名,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集孔孟学说之大成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此讲学,使石鼓又空前为之一振。
还有政治家范成大、文天祥、军事家、词人辛弃疾,思想家王夫之等分别到紫游览或讲学,并吟成不朽的诗篇,镌出不可磨灭的碑记,详尽生动地描绘了石鼓的形胜。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
书院建筑
![书院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624c8f6770bf78a65295408.png)
先生住所 柏树院
枣树院
槐树院
先生住所 戏 台
中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又由北面 柏树院,中间枣树院,南面槐树院 三院组成。这三个院落建筑时古人 别具匠心,槐树院是希望学子胸怀 天下,具有远大抱负,济世救民, 枣树院就是希望早出人才,快出人 才,是这个讲义。柏树院则是寓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人 才是国家之大计。这三个院落后边 那个大殿是原来的文昌祠大殿,前 院部分是一个戏台,就是供学子们 读书有成以后,学校里边的山长讲 师们在一起庆典活动的场所。千年 古柏,挺拔参天。古柏与古祠使得 这个院落洋溢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沧 桑感。 院中东西配房和大殿前面的两 排正房,原为任教先生和书院工作 人员起居所在;前后并列三排教室, 南北两面开窗。那些门窗内的寂静 神秘悠远,和风般将岁月拢在手中。 身处书院环顾四周,仿佛一切景观 还是宛若当年,一股怀古幽思沁上 心头。
秀容书院建成以后, 在秀容书 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当时的秀 容书院成了培养文化人才的摇篮。 秀容书院从乾隆40年到光绪28年 在这个期间培养出来的进士17人, 举人80人,贡生100多人,综合 起来书院培养了有420多人。总 的来说忻州秀容书院在忻州教育 史上它是一个里程碑。对忻州的 教育事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 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九江)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 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 九经》 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 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星子),率百官造访书院, 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 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又称《 白鹿洞书院教规》 影响 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中国古书院介绍
![中国古书院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1f2a9e86294dd88d0d26b21.png)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书院定义中文名称:书院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
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
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
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
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
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
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书院建筑篇
![书院建筑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01fb36f111f18583d05abf.png)
书院建筑篇(待改)岳麓书院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沧桑后,作为文物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195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起由湖南大学主持全面修复,修缮后的岳麓书院依麓山地型,坐西面东,占地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4平方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它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教学斋、半学斋分列两侧,前后四进,每进建筑都有数级台阶缓缓升高,层层叠进,给人一种深邃、悠远、威严、庄重的感觉,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御书楼位于中轴线的末端,是书院唯一的三层楼阁建筑,显示书楼在书院的尊崇地位,北侧有专祠五处,供祀名儒先贤,反映了它在学术上的师承和道统源流,院侧有文庙与书院平行,自成院落,既保持了书院中轴的突出群体,不致使文庙喧宾夺主,又表现出文庙“圣域”的独立特殊地位,各部分建筑相互连接,互为整体,完整的体现了我国古代书院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功能的格局,主体殿、堂采用歇山顶,其他皆硬山屏墙,结构以穿斗为主,不施斗拱,简洁朴实,院内庭院天井传统组合,楼阁相依,亭台相望,它或以走廊,隔窗,或敞厅、花窗、洞门,既隔又连,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巧妙有机结合,颇具匠心,书院均灰墙青瓦,琉璃脊饰,墨柱朱坊,略施彩绘雕饰,更显淡雅清新,院墙周布,突出封火山墙,起伏延续,形成具有节奏变化的轮廓线,使书院建筑整体紧凑,规整而又极富变化,突出表现出文人所追求的的朴实,明快,自然,含蓄的建筑特点。
书院前部修有一台(赫曦台),二亭(风雩亭、吹香亭),二池(饮马池、黉门池),后部修有百泉轩园林,园内辟池引麓山清泉,筑有小桥、假山、亭、轩、阁,仪态万千,三面走廊萦绕,迂回曲折,清代山长罗典所建八景依然,院内外桃、柳、荷、诏、花、竹应有尽有,与麓山风景遥相呼应,即开拓了师生游息之所,丰富了书院环境的艺术效果,又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寄情于宁静的大自然,以达到陶冶心智,修养生性的闲适情怀。
书院集锦
![书院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da004172caaedd3383c4d392.png)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地理坐标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
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
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武夷精舍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
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
他所创立的学派史称朱子学(闽学),汇集了当时主要的儒学学派(濂学、洛学、关学)之大成。
他始创"四书学",即把儒教创始人孔子、孟子和他的学生曾参、子思的经典论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成一个系列。
中国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cda83e0ba6c30c2259019ec5.png)
白鹿洞书院改革
• 广征图书 • 置办学田 • 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
岳麓书院
• 开宝九年(976年):朱洞 • 1012年,周式 • 1015年,真宗赐匾额
岳麓书院的发展
嵩阳书院
• 教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 盛行讲会制度 • 名师荟萃: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
东林书院
• 讲会制度:《东林会约》 • 讲学与政治相结合
中国古代书院
朱芳慧
书院
• 一、书院的萌芽 • 二、四大书院 • 三、书院的特点
书院的产生
• 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 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 • 佛教禅林的影响
四大书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 东林书院
白鹿洞书院
• 唐贞元年间:李渤修建白鹿洞 • 南唐升元年间 • 淳熙六年: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
书院特点
•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 • 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 官学化倾向明显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83d8b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3.png)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古代书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术中心和知识传承的场所,其建筑风格独特而精致。
古代书院建筑既注重功能性,又融入了中国的审美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一、整体布局古代书院一般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由四个独立的建筑群体围合而成。
这种布局形式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封闭而又互相联系的空间,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私密性。
四合院中心一般有一个庭院,庭院周围是教室和学生宿舍,院落外围则是书库、会议厅等功能建筑。
二、建筑风格1. 屋顶:古代书院的屋顶多采用青瓦覆盖,屋顶的形状通常是斗拱形,有时还会使用垂脊和鸟头装饰,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2. 结构:古代书院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采用悬山式、支撑式等传统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在保证建筑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木构技艺。
3. 空间布局:古代书院的空间布局以对称和协调为原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书院常常位于山水之间,利用周围的山水环境进行景观的布置,形成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4. 建筑装饰:古代书院的建筑装饰以雕刻和彩绘为主,常常在门楼、栏杆、梁柱等部位进行装饰。
装饰形式多样,有的是风景人物、有的是花草鸟兽,这些装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体现书院文化的内涵。
三、影响和延续古代书院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种风格不仅仅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设计,还对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是学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能够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种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共生的追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至今,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影响仍然存在。
许多新建的学校和知名大学的校园设计都会采用古代书院的元素,并融入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结起来,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整体布局、屋顶形状、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中国古建筑书院
![中国古建筑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e8a4d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9.png)
中国古建筑书院书院是古代的学校。
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
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
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
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
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岳麓书院大门建造书院选址非常讲究,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
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岳麓书院环境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
例如长沙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人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横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岳麓书院八景之柳塘烟晓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
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
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岳麓书院八景之桐荫别径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
岳麓书院秋景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基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高等级的书院,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
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
岳麓书院讲堂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
中国古代书院大观
![中国古代书院大观](https://img.taocdn.com/s3/m/554d8d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2.png)
中国古代书院大观李茜《人民周刊》(2019年第17期)又是一年开学季,大学应该是九月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学生们怀揣着梦想走入心中神圣的学府殿堂,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
在古代,书院就是类似于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化育人、为国家治理培养人才之责。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始于唐朝,北宋时随着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无数学子白衣衿佩,壮怀立国安邦之志,期望能够采芹入泮,读书入仕以登庙堂。
这样的背景下,书院在两宋年间盛极一时。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古城南湖畔的应天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极负盛名。
史载“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州郡置学始此”。
商丘为宋时的陪都南京,濒临汴水,商旅辐辏,也是一方发达的都会,不同于其他书院多设置于山明水秀的林木胜地,应天书院就位于这繁华的闹市之中。
从最初杨悫聚徒讲学到戚同文继承师业不求功名,力学勤志,以“蚊思负山”的精神来实现“人才救世”之梦想,一直到晏殊知应天府,特别是随着范仲淹、王洙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在物质和制度管理上都达到鼎盛,有完备的校舍,丰厚的藏书,整套严密的主讲、助教、说书、讲授官等师资体系。
有了范仲淹等人的率先垂范,重德育、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不仅为教育界开创了良好的学风,更为北宋王朝培养了一批堪称国家中流砥柱的栋梁之材。
岳麓书院浩荡的湘江水奔流至岳麓山脚下,流水环绕、幽深秀丽的山林之间,就是著名的岳麓书院所在地。
自北宋创始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废墟上重生,今天作为湖南大学办学体系的一部分,文脉始终延绵赓续,将其千年的教育办学、学术研究功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千年学府”的称号实至名归。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集天下之大才,思想交流碰撞迸发出学术之光,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
从朱熹、张栻于此会讲,开书院会讲之先河,成就“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盛况到近代中国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无不有着岳麓书院学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