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BUILDING中国古建筑——书院建筑///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THE BEAUTYOF///BUILDINGS书院建筑是指按书院规制所建的房舍及设施。
有讲堂、书楼,礼殿或孔庙及亭台楼榭等共同组成,院址多择山林胜地,或城郊风景区,讲求风景的营建,构成所谓“八景”、“十景”。
亭台楼榭、园林绿化则因地制宜,散布于建筑群周围或穿插其间,力求创造幽静清雅的学习环境。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书院八景岳麓八景,始称于清乾隆年间,景点多在岳麓书院周围,又称书院八景。
清代俞超曾写过一首《岳麓八景》诗,据资料查证,岳麓山并无“八景”,这里所谓的“八景”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八景”。
八景分为前四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
“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
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建筑布局,原书院的建筑多已破残,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占地面积10084.4平方米,东西宽78.6米,南北长128.3米。
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创建的书院。
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白墙黛瓦深色柱古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书院内布置有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朱陵洞、会讲堂等建筑,书院旁立有高约两米石鼓一座。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着名的风景区;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建筑总体布局1 规则形布局古书院主体建筑多采用规则形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充满着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有助于创造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的空间境界;规则形布局可以细分为串联、串并联、串并列三种形式;①串联,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置,是书院庭院组群的基本布局方式;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都是采用这种串联式的庭院布局模式图1;②串并联,串并联布局则是多路多进组群在纵横两向都存在着规整的轴线对位关系;应天书院,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心主轴线和左右副轴线组成的三组串联式多进院落;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轴,主次轴线共五条,沿地形地势依次并列图2;各主副轴线关系呈规整对称状,轴线院落之间有门联结图3;③串并列,串并列是多进院落相对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的轴线对位关系;以嵩阳书院为例,整体建筑组群有两条纵深的轴线,主轴线上布置有五进院落,为书院主体建筑;侧跨院考场建筑群为次轴线,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状态图4;2 自然形布局自然形布局主要应用在地形地势不规则的书院建筑群或书院庭院的园林部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或追求自然情趣;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群就是自然形布局的典例,整个园林布局,游廊曲折,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辉,实现了书院师生对话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3 有机形布局就书院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还有一种空间形态介于几何形和自然形之间,即对主体建筑空间来说,是规整的几何形布局,而对于附属建筑,针对建筑组群的功能性质、审美意匠、环境特点等的不同,可以调节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尺度等;如岳麓书院,从讲堂绕过屏风到御书楼,从御书楼进到园林,从讲堂走到文庙,不同的庭院空间组合和光影变化,都给人步移景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好奇,体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趣味性;建筑群体组合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平面组合形式分类,可以参照中国古典建筑以院落特征为标准的分类方式,在平面组合类型上可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三种1;①墙院式:在有关书院建筑的文献中,“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十分常见;书院用墙有两方面作用,其一,书院内外空间界定;其二,划分功能分区,形成一些较独立的院落,院落之间通过门、漏窗或者建筑加以联系图5;②廊院式:廊院式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围合起来;无论是岳麓书院的园林连廊、斋舍连廊,还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的碑廊,都相当开敞,廊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亲近;书院建筑采用廊院式布局,应该还和气候有关,人走在其中可以“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图6;③合院式:合院式布局的特点是由若干栋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每一院落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合院式布局在造型上、空间上都呈现出左右均等、中轴对称格局,谙合传统审美观和礼制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书院布局图7;建筑单体现存书院建筑,多为清代遗构,除祭祀部分外,书院建筑形象大多朴实无华,装饰和色彩清新淡雅;书院建筑的造型手法,吸取了民间建筑的经验特点,追求其朴实自然之美,反映“善美同意”的思想,成为书院建筑单体形制的共同特征:①合理适用的空间组合:书院建筑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特点,确定空间尺度和组合方式,以凸显空间的秩序感和趣味性;②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白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既无官式雕梁画栋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③简洁实用的装饰装修:书院建筑的装饰装修,不仅追求简洁素雅的艺术表现,而且尽量从实际出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使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如脊端节点的鸱吻、龙吻是对节点构造艺术加工的结果图8;2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建筑形态的生成机制建筑文化对建筑功能的影响以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论断来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功能的整合模式,不难发现,古书院的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真正链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形制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因素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如果说:“形式追随功能”,那么中国古代书院追随的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功能,即物质功能背后的精神功能;中国古代书院是儒学思想的传播基地,因此,传统儒学“礼”、“仁”、“乐”的思想内核决定了书院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祭祀行礼、躬行践履、优游山林;相对应的,中国古代书院的功能形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礼仪场所——孔庙,治学场所——讲堂、御书楼,游息场所——书院园林;建筑制度对建筑语言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从组群规制、间架做法、到装修、装饰,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建筑规范体系,其涉及面之广,限定之细微是令人吃惊的;建筑等级制对书院建筑布局的影响可以以岳麓书院建筑空间布局中对“礼制”的推崇作为典型加以说明;岳麓书院东西纵轴线上依次排列的牌坊门、自卑亭、大门、赫曦门、二门、讲堂及御书楼等主要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择中而居、不正不尊的传统礼制思想;祭祀和讲学两部分功能在书院建筑布局中体现为“左庙右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左尊右卑思想的影响;此外,书院建筑群以“复道重门”区分内外,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门堂之制”,显现出内外、上下、宾主有别的“礼”的精神2;建筑审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建筑审美是影响建筑形制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方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直觉体悟的直观性和观物取象的象征性;正是这种直观性和象征性的审美模式,决定了书院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方式和书院建筑营造中对材料、色彩、肌理、质感、光影等一系列形态要素的运用;以古代书院建筑的组群式庭院布局为例,当人置身其中,沿庭院而漫步,绕天井而行走,会感受到有一种力量,体会到有一种理念在牵引着,使人在有限的空间中去体悟宇宙的无限和永恒,在瞬时的游历中去遐想生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书院建筑本身也通过其理性、朴实的格调,纯净、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即使是书院中的一副门联、题对,也总是传达出进取、为善、博爱的思想内涵,让人感悟颇深,回味无限;建筑建构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的形式特征往往是建造者的主体意识与建筑建造的客观条件双重作用的结果,建构体系中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书院建筑形式的时空差异;①这里的建构主体,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计者,而是指一种固定不变、世代相传的建筑文化意识;书院建筑作为一种介于官式建筑和民居之间的一种文人建筑形式,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其建造范式的形成难免要受到当地民间建筑“原型”的影响,久而久之,这种影响会顺应了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的需要而演变成一种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而渗透到建筑布局、建造方式、施工工艺、专业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书院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建筑风格;②书院建构体系中客体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自然气候影响: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的自然环境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b建筑材料影响: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不同材料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c地形地貌影响: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但由于不同地形环境的影响,多依山就势,量体裁衣,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群体效果;3 古代书院建筑形态设计原则对于现代文教建筑设计的借鉴功能原则①轴网运用;即校园空间布局多以轴线统领全局,基础教学楼等主要教学设施属于公共性建筑空间,位于轴线靠前的位置,有较开敞的空间,这样做既可以烘托主体建筑,以体现其庄严,又可以与前部开敞空间相围合形成广场,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图书馆等对环境要求较幽静的建筑可布置在轴线相对靠后的位置,以创造良好的收藏、阅览条件;整体空间布局遵从“教学区为中心,主区高效联系,附区边设”的原则;②院落围合;教学区各教学组团以及学生生活区等建筑空间,适宜采用不同层次的向心围合式院落布局;院落作为一种内向性的空间,易形成幽静亲切的气氛,适合停留、思考、交流,有利于营造适合于学习、交流的学术氛围;同时,庭院里设置的一棵树、一组石、一处小品、不同的光影变化等赋予每一处庭院以独特的精神,这些富有个性的、亲切宁静的小尺度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体现了古老的“树下教育”的氛围;技术原则①因地制宜;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地域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②因材致用;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③因势利导;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由于重视地形环境的利用,山就势,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穿插,林木绿化衬托,山墙飞檐起伏变化,色彩清淡朴实,构成生动优雅的景象,与自然环境取得有机联系结合,一般多能达到“骨色相和,神采互发”的效果;文化原则左尊右卑,左文右武;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有左尊右卑,左文右武的思想,在现代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运用左文右武的空间布局思想,来确定文科楼群和理科楼群的不同空间布局,以营造更具传统文化意境的校园氛围,如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规划主轴线两侧的文理科楼群,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进行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美学原则①时空美学;在大学校园整体空间布局中,时间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被纳入到空间体验当中,人们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体验到建筑的空间层次变化,以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②视觉美学;大学校园建筑形态应给人带来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具体表现为:理性,体现知识理性的秩序感;真实,科学本身是为求真,平立面设计真实反映功能需要;朴素,不求浮华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的形式变化;高雅,以纯净和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③情感美学;在古代书院中,建筑不仅是一种提供活动的场所,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传递知识和表达情感的媒介物;以岳麓书院的孔庙为例,作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其空间、路径和建筑特征不仅要密切配合祭祀行礼的行为模式,而且要形成庄严肃穆的“情景”,使仪式活动者怀有恭敬的心情;从空间形态看,仪式场所严格依中轴对称,空间序列富有层次和节奏;从路径来看,仪式活动路径基本和中轴线重合,且仪式的每个重要步骤都和路径上的节点对应;从界面特征看,仪式场所具有较高的规格,孔庙往往就是皇家建筑的做法,无论色彩还是建筑构件都较周围环境华丽;。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 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 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夏、商、周设庠(xiáng )、序、学、校以教 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 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孟子·滕文公上》
《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 塾”;
《礼记·学记第十八》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作为整个建筑群中
最大的一个。类似
于宫廷建筑中的大
雄宝殿。以讲堂为
中心向四周扩展。
整个建筑群基本沿
中轴线对称,建筑
一共为3进。
13
作为岳麓书院的主入 口,也是站在书院外 最先看到的外体。但 在建筑体积上偏小于 大门。这也体现了中 国人内敛的性格。采 用的是抬梁式结构, 檐枋上画有苏式彩画, 白墙青瓦,典型的中 国古典南方名居的特 点。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 构,下设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出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 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 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岳麓书 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 为唯一的最高学府。
PPT课件
4
北京国子监
PPT课件
9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PPT课件 世称“千年学府”。 10
绍兴香林书院简介

绍兴香林书院简介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一直重视教育,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代表,更是卓越的文化、教育和人文综合体。
近年来,书院文化成为文
化旅游的热门,而绍兴香林书院作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
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探访。
一、历史传承
绍兴香林书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香林镇,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是中国著名文化家、思想家辛弃疾的故居,也是乐章派创始人之一。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曾被重修一次,现存大量文物和藏书3000余部,诸如墨宝、题跋、印章等均有珍品,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具体体现。
二、建筑构造
书院分三进院落,有署名坊、柏门、大门和茶亭等建筑群,门楼上方
悬挂“香林书院”楹联“道渊人极学永难,德重乐尊神不易”,在一楼走廊可以看到“秋风抱琴楼”石刻,二楼走廊更有精美的古文化砖雕,颇具
艺术价值。
整座书院依山傍水,环境清新幽雅,颇有人文气息。
三、文化内涵
书院内有“梅花书院”、“松窗阁”、“轩辕堂”、“贾岛堂”等多处景点,藏
书3000多种,文物丰富,是一座集古建筑、厚重文化、艺术品欣赏等为一体的文化遗产。
书院文化以“四德并修”和“以仁化学”为核心思想,以“仁义礼智”为教义,培养敬业爱国的优秀人才。
书院内石刻楹联“天地咸昌,九州协和,礼仪风流,文教昌盛”更是对书院的所在环境、历史文化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绍兴香林书院不仅是一座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书院,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份彩色文化资产。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书院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让我们在这里向古代文化先贤致以敬意,珍爱中华文化。
中国“四大书院”蕴含的古代建筑文化(2)

中国“四大书院”蕴含的古代建筑文化(2)二、书院建筑特点1、布局清晰、配合功用因为书院建筑群都有着自己的功能划分,所以在布局上,建筑匠人们利用环境的特殊将建筑合理划分和平面组合排列,让书院建筑能够在完成功能使用的同时还能够与环境融合。
而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设计在这方面更是炉火纯青。
在平面上看,四大书院的布局清晰明了,更能深刻地体现出书院的庄严感和约束感。
这种平面组合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标准的院落组合方式,通过平面组合,无论是多大规模的书院建筑群都能井然有序。
当然这种平面组合的方式在类型上也有着划分。
从构造排列上可以细分为院墙式、廊院式、合院式。
院墙式顾名思义就是将院子和院墙结合起来的一种建筑方式。
有建筑的地方自然有着围墙,但是与防御外人的院墙不同,书院中的院墙是有着特殊作用。
一是可以划分每个庭院的功能区,二是可以给书院一个空间定义。
无论是哪一种方面,院墙都是用来展现建筑美学的。
自古就有“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
廊院式是指游廊和院落的错落布局,在中心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周围布置次要建筑,和它呈现一种对应的关系。
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就是采用了廊院式的布局方式,院落空间大,游廊的出现又增添了空间相隔的韵味,独具一番风光。
合院式的布局就是指单个相同的建筑将中心建筑包围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北京四合院,是中国流传最长久的一种建筑方式。
这种建筑模式更加强调礼制,符合传统建筑审美观,所以广受欢迎。
哪一种模式的建筑风格,都是中国古代匠人的匠心独运。
2、“善美同意”下的朴实无华不同于其庙宇、殿堂的金碧辉煌,书院建筑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所以建筑特点多是朴实无华的,青白颜色是它的主要色调。
书院收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所以它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愿景。
在这里,所有的学子都是同等的。
书院建筑在这样的前提下吸收了大量民间建筑的特点,追求朴实的建筑美。
正是这样的建筑风格才阐释了“善美同意”的思想。
书院的建筑从空间组合、材料结构和简洁装饰上来寻求一种朴实的感觉。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选址——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世称“千年学府”。
书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田
学田来源:一是官府赐给; 二是私人捐赠。
四、元明清书院的蜕变
元代,开始官学化 明代,兴与毁并存 清代,沦为科举附庸
元代书院
第一所官办书院——太极书院。 书院多而杂,管理和讲学水平较低,
声誉和影响下降。
明代书院
明末“四毁书院”,加强对书
院的控制。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 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 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 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 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元 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 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 院毁于战火。
岳麓书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 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 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 等。
东林书院,江苏无锡,顾宪成、
顾允成重修。全国的学术和议 政中心,名动朝野。
“岁两大会,月一小会,各三日, 悉仿白鹿洞规。远近名贤,同 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 为归。”
应天府书院。
河南商丘,
戚同文、范仲淹
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太室山,程颢、程颐
石鼓书院
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研究以关中书院为例

其次,书院教育的教育内容对现代教育也具有启示意义。书院教育注重经典 著作的研读,这使得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我们 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通过经典著作的研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 合素质。
最后,书院教育的教育方式也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书院教育注重师生 的互动交流,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研 究以关中书院为例
01 引言
目录
02 传统书院形制
03 现代设计应用
04 关中书院实例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关中书院作为典型代表,对于了解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关中书院的建筑结构、装修风格、色彩搭配和空间 布局等方面,探讨传统书院形制的特色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和实践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始建于北 宋,历经多次变迁,始终保持其教育特色。岳麓书院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注重经 世致用,强调“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岳麓书院以 “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首先,书院教育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 启示。书院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 目标。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将探讨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并以岳麓书院为例进行具体阐 述。书院教育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形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对现代教育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金沙书院建筑介绍

金沙书院建筑介绍
金沙书院坐落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院内,是一座清代四合院式的建筑。
它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所集文物、陈列、教学、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博物馆。
书院大门呈四方形,上悬“金沙书院”匾额,上书“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门内左侧为大成殿,右侧为乡贤祠,大成殿前有一座二层楼的古戏台,古戏台由十根柱子支撑,上面设有9个方形小窗。
戏台的两边是东西厢房,西厢房的后面是碑廊。
大殿内陈列着十余件珍贵文物。
穿过大成殿,跨过跨街牌坊,就进入了书院的主体建筑——四合大院。
院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小亭子,亭中有一尊汉白玉塑像——孔子像,高2米多;还有一尊孔子铜像,高2.3米。
院中有两株古榕树和一棵雪松。
据介绍:“书院内的古榕树和雪松均为百年以上树龄的珍贵古树,是由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从福建请回的。
”
进入院中向西是孔子塑像和碑廊。
石碑上刻有“孔子像”、“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蜀郡第一名儒”、“蜀郡儒学奠基人”、“蜀郡儒学首位博士”等字样。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建筑环境选择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
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著名的风景区。
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
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
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
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
1.2 建筑总体布局(1) 规则形布局古书院主体建筑多采用规则形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充满着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有助于创造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的空间境界。
规则形布局可以细分为串联、串并联、串并列三种形式。
①串联,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置,是书院庭院组群的基本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都是采用这种串联式的庭院布局模式(图1)。
②串并联,串并联布局则是多路多进组群在纵横两向都存在着规整的轴线对位关系。
应天书院,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心主轴线和左右副轴线组成的三组串联式多进院落;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轴,主次轴线共五条,沿地形地势依次并列(图2);各主副轴线关系呈规整对称状,轴线院落之间有门联结(图3)。
③串并列,串并列是多进院落相对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的轴线对位关系。
以嵩阳书院为例,整体建筑组群有两条纵深的轴线,主轴线上布置有五进院落,为书院主体建筑。
侧跨院考场建筑群为次轴线,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状态(图4)。
(2)自然形布局自然形布局主要应用在地形地势不规则的书院建筑群或书院庭院的园林部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或追求自然情趣。
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群就是自然形布局的典例,整个园林布局,游廊曲折,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辉,实现了书院师生对话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
(3)有机形布局就书院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还有一种空间形态介于几何形和自然形之间,即对主体建筑空间来说,是规整的几何形布局,而对于附属建筑,针对建筑组群的功能性质、审美意匠、环境特点等的不同,可以调节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尺度等。
如岳麓书院,从讲堂绕过屏风到御书楼,从御书楼进到园林,从讲堂走到文庙,不同的庭院空间组合和光影变化,都给人步移景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好奇,体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趣味性。
1.3 建筑群体组合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平面组合形式分类,可以参照中国古典建筑以院落特征为标准的分类方式,在平面组合类型上可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三种[1]。
①墙院式:在有关书院建筑的文献中,“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十分常见。
书院用墙有两方面作用,其一,书院内外空间界定;其二,划分功能分区,形成一些较独立的院落,院落之间通过门、漏窗或者建筑加以联系(图5)。
②廊院式:廊院式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围合起来。
无论是岳麓书院的园林连廊、斋舍连廊,还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的碑廊,都相当开敞,廊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亲近。
书院建筑采用廊院式布局,应该还和气候有关,人走在其中可以“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图6)。
③合院式:合院式布局的特点是由若干栋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每一院落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
合院式布局在造型上、空间上都呈现出左右均等、中轴对称格局,谙合传统审美观和礼制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书院布局(图7)。
1.4 建筑单体现存书院建筑,多为清代遗构,除祭祀部分外,书院建筑形象大多朴实无华,装饰和色彩清新淡雅。
书院建筑的造型手法,吸取了民间建筑的经验特点,追求其朴实自然之美,反映“善美同意”的思想,成为书院建筑单体形制的共同特征:①合理适用的空间组合:书院建筑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特点,确定空间尺度和组合方式,以凸显空间的秩序感和趣味性。
②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白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
远观其势,近取其质。
既无官式雕梁画栋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
③简洁实用的装饰装修:书院建筑的装饰装修,不仅追求简洁素雅的艺术表现,而且尽量从实际出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使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
如脊端节点的鸱吻、龙吻是对节点构造艺术加工的结果(图8)。
2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建筑形态的生成机制2.1 建筑文化对建筑功能的影响以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论断来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功能的整合模式,不难发现,古书院的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真正链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形制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因素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
如果说:“形式追随功能”,那么中国古代书院追随的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功能,即物质功能背后的精神功能。
中国古代书院是儒学思想的传播基地,因此,传统儒学“礼”、“仁”、“乐”的思想内核决定了书院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祭祀行礼、躬行践履、优游山林。
相对应的,中国古代书院的功能形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礼仪场所——孔庙,治学场所——讲堂、御书楼,游息场所——书院园林。
2.2 建筑制度对建筑语言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从组群规制、间架做法、到装修、装饰,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建筑规范体系,其涉及面之广,限定之细微是令人吃惊的。
建筑等级制对书院建筑布局的影响可以以岳麓书院建筑空间布局中对“礼制”的推崇作为典型加以说明。
岳麓书院东西纵轴线上依次排列的牌坊门、自卑亭、大门、赫曦门、二门、讲堂及御书楼等主要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择中而居、不正不尊的传统礼制思想。
祭祀和讲学两部分功能在书院建筑布局中体现为“左庙右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左尊右卑思想的影响。
此外,书院建筑群以“复道重门”区分内外,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门堂之制”,显现出内外、上下、宾主有别的“礼”的精神[2]。
2.3 建筑审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建筑审美是影响建筑形制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方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直觉体悟的直观性和观物取象的象征性。
正是这种直观性和象征性的审美模式,决定了书院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方式和书院建筑营造中对材料、色彩、肌理、质感、光影等一系列形态要素的运用。
以古代书院建筑的组群式庭院布局为例,当人置身其中,沿庭院而漫步,绕天井而行走,会感受到有一种力量,体会到有一种理念在牵引着,使人在有限的空间中去体悟宇宙的无限和永恒,在瞬时的游历中去遐想生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书院建筑本身也通过其理性、朴实的格调,纯净、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
即使是书院中的一副门联、题对,也总是传达出进取、为善、博爱的思想内涵,让人感悟颇深,回味无限。
2.4 建筑建构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的形式特征往往是建造者的主体意识与建筑建造的客观条件双重作用的结果,建构体系中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书院建筑形式的时空差异。
①这里的建构主体,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计者,而是指一种固定不变、世代相传的建筑文化意识。
书院建筑作为一种介于官式建筑和民居之间的一种文人建筑形式,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其建造范式的形成难免要受到当地民间建筑“原型”的影响,久而久之,这种影响会顺应了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的需要而演变成一种文化传统。
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而渗透到建筑布局、建造方式、施工工艺、专业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书院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建筑风格。
②书院建构体系中客体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自然气候影响: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的自然环境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
b建筑材料影响: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不同材料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c地形地貌影响: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但由于不同地形环境的影响,多依山就势,量体裁衣,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群体效果。
3 古代书院建筑形态设计原则对于现代文教建筑设计的借鉴3.1 功能原则①轴网运用;即校园空间布局多以轴线统领全局,基础教学楼等主要教学设施属于公共性建筑空间,位于轴线靠前的位置,有较开敞的空间,这样做既可以烘托主体建筑,以体现其庄严,又可以与前部开敞空间相围合形成广场,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
图书馆等对环境要求较幽静的建筑可布置在轴线相对靠后的位置,以创造良好的收藏、阅览条件。
整体空间布局遵从“教学区为中心,主区高效联系,附区边设”的原则。
②院落围合;教学区各教学组团以及学生生活区等建筑空间,适宜采用不同层次的向心围合式院落布局。
院落作为一种内向性的空间,易形成幽静亲切的气氛,适合停留、思考、交流,有利于营造适合于学习、交流的学术氛围。
同时,庭院里设置的一棵树、一组石、一处小品、不同的光影变化等赋予每一处庭院以独特的精神,这些富有个性的、亲切宁静的小尺度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体现了古老的“树下教育”的氛围。
3.2 技术原则①因地制宜;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地域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
②因材致用;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
③因势利导;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由于重视地形环境的利用,山就势,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穿插,林木绿化衬托,山墙飞檐起伏变化,色彩清淡朴实,构成生动优雅的景象,与自然环境取得有机联系结合,一般多能达到“骨色相和,神采互发”的效果。
3.3 文化原则左尊右卑,左文右武;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有左尊右卑,左文右武的思想,在现代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运用左文右武的空间布局思想,来确定文科楼群和理科楼群的不同空间布局,以营造更具传统文化意境的校园氛围,如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规划主轴线两侧的文理科楼群,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进行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
3.4美学原则①时空美学;在大学校园整体空间布局中,时间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被纳入到空间体验当中,人们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体验到建筑的空间层次变化,以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②视觉美学;大学校园建筑形态应给人带来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具体表现为:理性,体现知识理性的秩序感;真实,科学本身是为求真,平立面设计真实反映功能需要;朴素,不求浮华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的形式变化;高雅,以纯净和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