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
古建筑之美书院建筑BUILDING中国古建筑——书院建筑///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THE BEAUTYOF///BUILDINGS书院建筑是指按书院规制所建的房舍及设施。
有讲堂、书楼,礼殿或孔庙及亭台楼榭等共同组成,院址多择山林胜地,或城郊风景区,讲求风景的营建,构成所谓“八景”、“十景”。
亭台楼榭、园林绿化则因地制宜,散布于建筑群周围或穿插其间,力求创造幽静清雅的学习环境。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书院八景岳麓八景,始称于清乾隆年间,景点多在岳麓书院周围,又称书院八景。
清代俞超曾写过一首《岳麓八景》诗,据资料查证,岳麓山并无“八景”,这里所谓的“八景”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八景”。
八景分为前四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
“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
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建筑布局,原书院的建筑多已破残,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占地面积10084.4平方米,东西宽78.6米,南北长128.3米。
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创建的书院。
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白墙黛瓦深色柱古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书院内布置有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朱陵洞、会讲堂等建筑,书院旁立有高约两米石鼓一座。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着名的风景区;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建筑总体布局1 规则形布局古书院主体建筑多采用规则形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充满着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有助于创造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的空间境界;规则形布局可以细分为串联、串并联、串并列三种形式;①串联,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置,是书院庭院组群的基本布局方式;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都是采用这种串联式的庭院布局模式图1;②串并联,串并联布局则是多路多进组群在纵横两向都存在着规整的轴线对位关系;应天书院,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心主轴线和左右副轴线组成的三组串联式多进院落;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轴,主次轴线共五条,沿地形地势依次并列图2;各主副轴线关系呈规整对称状,轴线院落之间有门联结图3;③串并列,串并列是多进院落相对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的轴线对位关系;以嵩阳书院为例,整体建筑组群有两条纵深的轴线,主轴线上布置有五进院落,为书院主体建筑;侧跨院考场建筑群为次轴线,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状态图4;2 自然形布局自然形布局主要应用在地形地势不规则的书院建筑群或书院庭院的园林部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或追求自然情趣;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群就是自然形布局的典例,整个园林布局,游廊曲折,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辉,实现了书院师生对话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3 有机形布局就书院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还有一种空间形态介于几何形和自然形之间,即对主体建筑空间来说,是规整的几何形布局,而对于附属建筑,针对建筑组群的功能性质、审美意匠、环境特点等的不同,可以调节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尺度等;如岳麓书院,从讲堂绕过屏风到御书楼,从御书楼进到园林,从讲堂走到文庙,不同的庭院空间组合和光影变化,都给人步移景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好奇,体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趣味性;建筑群体组合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平面组合形式分类,可以参照中国古典建筑以院落特征为标准的分类方式,在平面组合类型上可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三种1;①墙院式:在有关书院建筑的文献中,“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十分常见;书院用墙有两方面作用,其一,书院内外空间界定;其二,划分功能分区,形成一些较独立的院落,院落之间通过门、漏窗或者建筑加以联系图5;②廊院式:廊院式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围合起来;无论是岳麓书院的园林连廊、斋舍连廊,还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的碑廊,都相当开敞,廊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亲近;书院建筑采用廊院式布局,应该还和气候有关,人走在其中可以“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图6;③合院式:合院式布局的特点是由若干栋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每一院落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合院式布局在造型上、空间上都呈现出左右均等、中轴对称格局,谙合传统审美观和礼制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书院布局图7;建筑单体现存书院建筑,多为清代遗构,除祭祀部分外,书院建筑形象大多朴实无华,装饰和色彩清新淡雅;书院建筑的造型手法,吸取了民间建筑的经验特点,追求其朴实自然之美,反映“善美同意”的思想,成为书院建筑单体形制的共同特征:①合理适用的空间组合:书院建筑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特点,确定空间尺度和组合方式,以凸显空间的秩序感和趣味性;②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白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既无官式雕梁画栋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③简洁实用的装饰装修:书院建筑的装饰装修,不仅追求简洁素雅的艺术表现,而且尽量从实际出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使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如脊端节点的鸱吻、龙吻是对节点构造艺术加工的结果图8;2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建筑形态的生成机制建筑文化对建筑功能的影响以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论断来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功能的整合模式,不难发现,古书院的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真正链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形制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因素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如果说:“形式追随功能”,那么中国古代书院追随的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功能,即物质功能背后的精神功能;中国古代书院是儒学思想的传播基地,因此,传统儒学“礼”、“仁”、“乐”的思想内核决定了书院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祭祀行礼、躬行践履、优游山林;相对应的,中国古代书院的功能形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礼仪场所——孔庙,治学场所——讲堂、御书楼,游息场所——书院园林;建筑制度对建筑语言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从组群规制、间架做法、到装修、装饰,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建筑规范体系,其涉及面之广,限定之细微是令人吃惊的;建筑等级制对书院建筑布局的影响可以以岳麓书院建筑空间布局中对“礼制”的推崇作为典型加以说明;岳麓书院东西纵轴线上依次排列的牌坊门、自卑亭、大门、赫曦门、二门、讲堂及御书楼等主要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择中而居、不正不尊的传统礼制思想;祭祀和讲学两部分功能在书院建筑布局中体现为“左庙右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左尊右卑思想的影响;此外,书院建筑群以“复道重门”区分内外,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门堂之制”,显现出内外、上下、宾主有别的“礼”的精神2;建筑审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建筑审美是影响建筑形制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方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直觉体悟的直观性和观物取象的象征性;正是这种直观性和象征性的审美模式,决定了书院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方式和书院建筑营造中对材料、色彩、肌理、质感、光影等一系列形态要素的运用;以古代书院建筑的组群式庭院布局为例,当人置身其中,沿庭院而漫步,绕天井而行走,会感受到有一种力量,体会到有一种理念在牵引着,使人在有限的空间中去体悟宇宙的无限和永恒,在瞬时的游历中去遐想生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书院建筑本身也通过其理性、朴实的格调,纯净、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即使是书院中的一副门联、题对,也总是传达出进取、为善、博爱的思想内涵,让人感悟颇深,回味无限;建筑建构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的形式特征往往是建造者的主体意识与建筑建造的客观条件双重作用的结果,建构体系中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书院建筑形式的时空差异;①这里的建构主体,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计者,而是指一种固定不变、世代相传的建筑文化意识;书院建筑作为一种介于官式建筑和民居之间的一种文人建筑形式,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其建造范式的形成难免要受到当地民间建筑“原型”的影响,久而久之,这种影响会顺应了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的需要而演变成一种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而渗透到建筑布局、建造方式、施工工艺、专业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书院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建筑风格;②书院建构体系中客体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自然气候影响: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的自然环境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b建筑材料影响: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不同材料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c地形地貌影响: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但由于不同地形环境的影响,多依山就势,量体裁衣,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群体效果;3 古代书院建筑形态设计原则对于现代文教建筑设计的借鉴功能原则①轴网运用;即校园空间布局多以轴线统领全局,基础教学楼等主要教学设施属于公共性建筑空间,位于轴线靠前的位置,有较开敞的空间,这样做既可以烘托主体建筑,以体现其庄严,又可以与前部开敞空间相围合形成广场,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图书馆等对环境要求较幽静的建筑可布置在轴线相对靠后的位置,以创造良好的收藏、阅览条件;整体空间布局遵从“教学区为中心,主区高效联系,附区边设”的原则;②院落围合;教学区各教学组团以及学生生活区等建筑空间,适宜采用不同层次的向心围合式院落布局;院落作为一种内向性的空间,易形成幽静亲切的气氛,适合停留、思考、交流,有利于营造适合于学习、交流的学术氛围;同时,庭院里设置的一棵树、一组石、一处小品、不同的光影变化等赋予每一处庭院以独特的精神,这些富有个性的、亲切宁静的小尺度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体现了古老的“树下教育”的氛围;技术原则①因地制宜;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地域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②因材致用;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③因势利导;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由于重视地形环境的利用,山就势,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穿插,林木绿化衬托,山墙飞檐起伏变化,色彩清淡朴实,构成生动优雅的景象,与自然环境取得有机联系结合,一般多能达到“骨色相和,神采互发”的效果;文化原则左尊右卑,左文右武;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有左尊右卑,左文右武的思想,在现代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运用左文右武的空间布局思想,来确定文科楼群和理科楼群的不同空间布局,以营造更具传统文化意境的校园氛围,如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规划主轴线两侧的文理科楼群,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进行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美学原则①时空美学;在大学校园整体空间布局中,时间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被纳入到空间体验当中,人们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体验到建筑的空间层次变化,以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②视觉美学;大学校园建筑形态应给人带来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具体表现为:理性,体现知识理性的秩序感;真实,科学本身是为求真,平立面设计真实反映功能需要;朴素,不求浮华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的形式变化;高雅,以纯净和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③情感美学;在古代书院中,建筑不仅是一种提供活动的场所,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传递知识和表达情感的媒介物;以岳麓书院的孔庙为例,作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其空间、路径和建筑特征不仅要密切配合祭祀行礼的行为模式,而且要形成庄严肃穆的“情景”,使仪式活动者怀有恭敬的心情;从空间形态看,仪式场所严格依中轴对称,空间序列富有层次和节奏;从路径来看,仪式活动路径基本和中轴线重合,且仪式的每个重要步骤都和路径上的节点对应;从界面特征看,仪式场所具有较高的规格,孔庙往往就是皇家建筑的做法,无论色彩还是建筑构件都较周围环境华丽;。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 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 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夏、商、周设庠(xiáng )、序、学、校以教 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 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孟子·滕文公上》
《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 塾”;
《礼记·学记第十八》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作为整个建筑群中
最大的一个。类似
于宫廷建筑中的大
雄宝殿。以讲堂为
中心向四周扩展。
整个建筑群基本沿
中轴线对称,建筑
一共为3进。
13
作为岳麓书院的主入 口,也是站在书院外 最先看到的外体。但 在建筑体积上偏小于 大门。这也体现了中 国人内敛的性格。采 用的是抬梁式结构, 檐枋上画有苏式彩画, 白墙青瓦,典型的中 国古典南方名居的特 点。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 构,下设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出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 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 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岳麓书 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 为唯一的最高学府。
PPT课件
4
北京国子监
PPT课件
9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PPT课件 世称“千年学府”。 10
绍兴香林书院简介
绍兴香林书院简介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一直重视教育,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代表,更是卓越的文化、教育和人文综合体。
近年来,书院文化成为文
化旅游的热门,而绍兴香林书院作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
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探访。
一、历史传承
绍兴香林书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香林镇,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是中国著名文化家、思想家辛弃疾的故居,也是乐章派创始人之一。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曾被重修一次,现存大量文物和藏书3000余部,诸如墨宝、题跋、印章等均有珍品,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具体体现。
二、建筑构造
书院分三进院落,有署名坊、柏门、大门和茶亭等建筑群,门楼上方
悬挂“香林书院”楹联“道渊人极学永难,德重乐尊神不易”,在一楼走廊可以看到“秋风抱琴楼”石刻,二楼走廊更有精美的古文化砖雕,颇具
艺术价值。
整座书院依山傍水,环境清新幽雅,颇有人文气息。
三、文化内涵
书院内有“梅花书院”、“松窗阁”、“轩辕堂”、“贾岛堂”等多处景点,藏
书3000多种,文物丰富,是一座集古建筑、厚重文化、艺术品欣赏等为一体的文化遗产。
书院文化以“四德并修”和“以仁化学”为核心思想,以“仁义礼智”为教义,培养敬业爱国的优秀人才。
书院内石刻楹联“天地咸昌,九州协和,礼仪风流,文教昌盛”更是对书院的所在环境、历史文化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绍兴香林书院不仅是一座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书院,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份彩色文化资产。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书院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让我们在这里向古代文化先贤致以敬意,珍爱中华文化。
中国“四大书院”蕴含的古代建筑文化(2)
中国“四大书院”蕴含的古代建筑文化(2)二、书院建筑特点1、布局清晰、配合功用因为书院建筑群都有着自己的功能划分,所以在布局上,建筑匠人们利用环境的特殊将建筑合理划分和平面组合排列,让书院建筑能够在完成功能使用的同时还能够与环境融合。
而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设计在这方面更是炉火纯青。
在平面上看,四大书院的布局清晰明了,更能深刻地体现出书院的庄严感和约束感。
这种平面组合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标准的院落组合方式,通过平面组合,无论是多大规模的书院建筑群都能井然有序。
当然这种平面组合的方式在类型上也有着划分。
从构造排列上可以细分为院墙式、廊院式、合院式。
院墙式顾名思义就是将院子和院墙结合起来的一种建筑方式。
有建筑的地方自然有着围墙,但是与防御外人的院墙不同,书院中的院墙是有着特殊作用。
一是可以划分每个庭院的功能区,二是可以给书院一个空间定义。
无论是哪一种方面,院墙都是用来展现建筑美学的。
自古就有“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
廊院式是指游廊和院落的错落布局,在中心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周围布置次要建筑,和它呈现一种对应的关系。
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就是采用了廊院式的布局方式,院落空间大,游廊的出现又增添了空间相隔的韵味,独具一番风光。
合院式的布局就是指单个相同的建筑将中心建筑包围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北京四合院,是中国流传最长久的一种建筑方式。
这种建筑模式更加强调礼制,符合传统建筑审美观,所以广受欢迎。
哪一种模式的建筑风格,都是中国古代匠人的匠心独运。
2、“善美同意”下的朴实无华不同于其庙宇、殿堂的金碧辉煌,书院建筑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所以建筑特点多是朴实无华的,青白颜色是它的主要色调。
书院收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所以它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愿景。
在这里,所有的学子都是同等的。
书院建筑在这样的前提下吸收了大量民间建筑的特点,追求朴实的建筑美。
正是这样的建筑风格才阐释了“善美同意”的思想。
书院的建筑从空间组合、材料结构和简洁装饰上来寻求一种朴实的感觉。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选址——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世称“千年学府”。
书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田
学田来源:一是官府赐给; 二是私人捐赠。
四、元明清书院的蜕变
元代,开始官学化 明代,兴与毁并存 清代,沦为科举附庸
元代书院
第一所官办书院——太极书院。 书院多而杂,管理和讲学水平较低,
声誉和影响下降。
明代书院
明末“四毁书院”,加强对书
院的控制。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湖湘学派发 展到最盛;乾道三年(公元1167 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 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 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元 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 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 院毁于战火。
岳麓书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 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 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 等。
东林书院,江苏无锡,顾宪成、
顾允成重修。全国的学术和议 政中心,名动朝野。
“岁两大会,月一小会,各三日, 悉仿白鹿洞规。远近名贤,同 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 为归。”
应天府书院。
河南商丘,
戚同文、范仲淹
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太室山,程颢、程颐
石鼓书院
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研究以关中书院为例
其次,书院教育的教育内容对现代教育也具有启示意义。书院教育注重经典 著作的研读,这使得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我们 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通过经典著作的研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 合素质。
最后,书院教育的教育方式也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书院教育注重师生 的互动交流,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研 究以关中书院为例
01 引言
目录
02 传统书院形制
03 现代设计应用
04 关中书院实例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关中书院作为典型代表,对于了解传统书院形制及其现代设计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关中书院的建筑结构、装修风格、色彩搭配和空间 布局等方面,探讨传统书院形制的特色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和实践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始建于北 宋,历经多次变迁,始终保持其教育特色。岳麓书院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注重经 世致用,强调“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岳麓书院以 “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首先,书院教育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 启示。书院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 目标。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将探讨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并以岳麓书院为例进行具体阐 述。书院教育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形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对现代教育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金沙书院建筑介绍
金沙书院建筑介绍
金沙书院坐落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院内,是一座清代四合院式的建筑。
它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所集文物、陈列、教学、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博物馆。
书院大门呈四方形,上悬“金沙书院”匾额,上书“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门内左侧为大成殿,右侧为乡贤祠,大成殿前有一座二层楼的古戏台,古戏台由十根柱子支撑,上面设有9个方形小窗。
戏台的两边是东西厢房,西厢房的后面是碑廊。
大殿内陈列着十余件珍贵文物。
穿过大成殿,跨过跨街牌坊,就进入了书院的主体建筑——四合大院。
院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小亭子,亭中有一尊汉白玉塑像——孔子像,高2米多;还有一尊孔子铜像,高2.3米。
院中有两株古榕树和一棵雪松。
据介绍:“书院内的古榕树和雪松均为百年以上树龄的珍贵古树,是由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从福建请回的。
”
进入院中向西是孔子塑像和碑廊。
石碑上刻有“孔子像”、“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蜀郡第一名儒”、“蜀郡儒学奠基人”、“蜀郡儒学首位博士”等字样。
—— 1 —1 —。
书院的建筑规格
书院的建筑规格一、建筑概述书院作为古代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其建筑规格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书院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厅、左右厢房、后花园等。
整体布局注重对称美,建筑风格多为典雅庄重,以体现教育场所的严肃性和崇高性。
二、建筑布局书院建筑的布局一般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分布。
正厅通常位于布局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主要场所,用于讲学和举行重要仪式。
左右厢房则用于教师和学生的起居,提供学习和休憩的场所。
后花园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供静谧的环境,供学子们休闲散步和思考。
三、建筑风格书院建筑风格注重典雅庄重,体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品味和修养。
建筑外观多采用硬山顶、硬山墙、硬山门等传统的建筑元素,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建筑结构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檐口雕刻和彩绘装饰常见,使整体建筑更加精美。
四、建筑材料书院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主要结构部分采用木质梁柱和榫卯结构,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筑外墙常采用青砖和灰瓦,墙体上还会绘制各种图案和文字,以增加建筑的装饰性。
五、建筑装饰书院建筑的装饰一般以雕刻和绘画为主。
檐口和门窗上常常雕刻有各种吉祥的花纹和动物形象,如龙、凤、麒麟等。
墙面上常常绘制有各种山水和人物画,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建筑功能书院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和教育场所。
正厅是学生们上课和听讲的地方,教师们也在这里讲授知识。
左右厢房则是学生们起居的场所,提供休息和学习的环境。
后花园则是提供静谧环境,供学生们散步和思考。
七、建筑影响书院建筑作为古代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其建筑规格和布局成为了后来学校建筑的参考,延续至今。
书院建筑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八、建筑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书院建筑的文化价值,必须加强对书院建筑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建筑本身的修缮和保养,以及对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应该加强对书院建筑的研究和学习,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白鹿洞书院结构
白鹿洞书院结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一所著名的书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和孔府的西南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展现了古代书院的风貌。
白鹿洞书院的整体结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门庑和正殿,后半部分为后殿和后庑。
门庑是书院的入口,通常是由两个石狮子和两个石柱组成。
门庑的设计非常庄重,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门庑的两侧还常常树立着石碑,记录着书院的历史和重要事件。
正殿是书院的主要建筑,也是学生们上课和读书的地方。
正殿的建筑风格独特,常常采用仿古的木质结构,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正殿内有讲台和座位,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和听讲。
后殿是书院的后部建筑,一般用来存放书籍和文物。
后殿的建筑风格与正殿相似,但规模较小。
后殿内通常有书架和书桌,供学生们阅读和研究。
后庑是书院的后部庭院,常常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
后庑的设计非常精美,通常有假山、池塘和亭台等景观。
学生们可以在后庑中休息和放松,欣赏自然美景。
除了以上主要建筑外,白鹿洞书院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厢房、侧殿等。
这些建筑与主体建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整个书院的结构。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即注重庄重肃穆、讲究典雅古朴。
书院的设计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独特,展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风貌。
它的设计注重庄重肃穆、典雅古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白鹿洞书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知识的文化瑰宝。
通过学习和了解白鹿洞书院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书院的精神和价值。
安陵书院简介
安陵书院简介一、安陵书院的背景安陵书院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院。
它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初名“承天书院”。
安陵书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培养人才的使命,成为华夏文化瑰宝。
二、安陵书院的建筑特色1. 四合院式建筑安陵书院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院内布局规整,四面都有建筑围合而成。
这种建筑风格典雅大气,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
书院的四合院建筑为学生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专注于学问。
2. 木质结构安陵书院的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木柱横梁交错有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这种建筑材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在夏季可以帮助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则提供了良好的保暖效果。
3. 文化石雕安陵书院的建筑中还雕刻了大量的文化石雕,这些石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石雕以其形象生动、寓意深远的特点吸引着游客和学者。
其中最著名的是刻有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名言警句和诗词的石碑,这些石碑极大地丰富了书院的文化内涵。
1. 出土文物在安陵书院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书院的兴衰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书院师生留下的手抄经典、名人字画和木刻版等。
这些出土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学问交流安陵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一片学术繁荣的地方,吸引了众多学子和文人前来交流和学习。
书院内设有图书馆、讲堂和学问亭等场所,为学生和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问交流平台。
3. 名人荟萃安陵书院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到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名儒和名士。
他们在书院内自由交流学问、参与辩论、写作等活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四、安陵书院的教育功能1. 人文教育安陵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学生们在书院内接受来自各个学科的教育,并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培养了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2. 情感教育安陵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社会责任感。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有很多种,但大多数都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1. 四合院式:这种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古代书院常见的风格。
四合院式建筑通常由四个建筑块围成一个中心庭院,每个建筑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如讲堂、供奉室、学生宿舍等。
2. 仿古建筑风格:为了追求古典之美,一些古代书院在建筑设计上仿制古代建筑的样式。
这种风格的书院常常具有斗拱门、青瓦砖墙、披山斗门等古代建筑的特点。
3. 宋代风格:在宋代,书院建筑风格逐渐发展成为独特而丰富的风格。
宋代的书院常常以黑瓦、白墙为特点,建筑多为高脚小楼式,带有雕刻精美的木质结构。
4. 唐代风格:古代的书院建筑往往以唐代建筑为参考,唐代的建筑风格注重宏伟与气势。
书院通常有宽敞的庭院和大厅,建筑高宽比较大,采用了大量的砖、木和瓷砖装饰。
5. 秦汉风格:古代的书院建筑同样也受到了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建筑主要特点包括方正、纯朴和坚固。
这种风格的书院多数由几个方形或矩形的建筑组成,外墙通常是黑色的砖石。
这些风格只是古代书院建筑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不同地区和时期的风格,各具特色。
考亭书院台阶介绍
考亭书院台阶介绍考亭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它是由明代文学家、理学家王守仁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考亭书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考亭书院的台阶是其建筑特色之一。
整个书院的建筑群呈东西走向,门前修建有一座宽敞的石头台阶,它通向书院的主体建筑。
这些台阶由青石材质制成,平整坚固,长约十几级。
每一级台阶的宽度和高度都非常合适,使人行走起来更加舒适。
台阶两侧种植着参天大树,形成了一道绿色的长廊,给人一种宁静和亲近自然的感觉。
走上考亭书院的台阶,仿佛进入了一座古老的文化殿堂。
台阶两侧石壁上刻有各种书法作品,其中不乏名家的墨迹。
这些书法作品字迹工整,墨香扑鼻,展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
台阶的一侧还有一些石碑,记载着书院的历史沿革和名人事迹。
这些碑文字迹清晰,内容丰富,让人对书院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登上考亭书院的台阶,可以看到书院的正门。
正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朱红色牌坊,上面刻有“考亭书院”四个大字,字迹挺拔俊美。
牌坊两侧是两个高大的石柱,柱身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正门内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四周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庭院的中心是一座亭子,名为“考亭”,高大雄伟,周围有石桌石椅,供人休憩。
走过正门,就进入了书院的内部。
书院内有多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院落之间通过小巷相连,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院落中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景色宜人,使人心旷神怡。
院落的建筑多以木材为主,结构稳固,保存完好。
房屋内部陈设简朴,墙上悬挂着一些名人的字画和诗词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书院的建筑特色,考亭书院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书院内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许多历代名人的文物和实物,如字画、古籍、文房四宝等。
这些文物珍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书院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研讨会、书法展等,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文化爱好者。
书院建筑形制方案
书院建筑形制方案书院建筑形制方案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的一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私塾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书院的建筑形制是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教育思想、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书院建筑形制方案。
书院的建筑形制通常分为山水式、庙府式和园林式三种。
山水式是书院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制,主要借助自然环境,建在山水旖旎的地方。
这种形式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山水相映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山水式书院通常以小桥流水、青石小径和假山树木等景观元素为特色,让学子们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中读书学习,既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够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庙府式是以古代庙宇和官府建筑为模板的书院形制。
这种形式注重庄重和庄严,建筑多采用檐亚屋顶和斗拱装饰等传统的建筑元素,突出了书院的重要性和尊贵性。
庙府式书院通常有大门楼、正厅和后殿等建筑结构,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严肃性和崇高性,激发了对知识的追求和敬畏之心。
园林式是以园林建筑为主要特色的书院形制。
这种形式注重隐逸和宁静,强调园林景观的营造和布局。
园林式书院通常有曲径通幽、假山流水和花木扶疏等景观,让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园林的美好,同时也净化了心灵,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除了以上三种典型的书院建筑形制,有些书院也会采用混合形制,结合了各种元素,打造出独特的风貌。
例如,某些山水式书院也会在建筑中融入庙府式或园林式的元素,以增加建筑的庄严性和美观性。
这种混合形制既体现了书院文化的多元性,也使得书院的建筑更加丰富多样。
总之,书院建筑形制方案是古代教育制度和文化特点的体现,不同的形制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审美观念。
山水式、庙府式和园林式是书院建筑的主要形制,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书院建筑的形制方案既要符合古代文化传统,也要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打造出既充满历史感又适应现代学习环境的书院建筑,以传承书院文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白鹿洞书院结构
白鹿洞书院结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私塾之一,位于今天的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白鹿洞村。
这座书院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兴衰,如今已有千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独特,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书院主体建筑、东西配殿、后殿和后花园等。
整个书院建筑依山而建,巧妙地融入了周围的自然景观,与山水相得益彰。
书院主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式的建筑,分为前堂、中堂和后堂。
每个堂之间都有门洞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建筑布局。
这种布局不仅使整个书院显得庄重而又谦逊,还便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白鹿洞书院的主体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严谨稳固。
每根梁柱都经过精心选材和加工,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梁柱间的榫卯结构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承重能力强。
书院的屋顶采用硬山顶,能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保护建筑。
书院内部的布局也非常精细,以教室和书房为主要功能区域。
教室分为前堂、中堂和后堂,分别用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
每个教室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学生,而且桌椅摆放整齐,教学用具齐全。
书房则是供学生自习和阅读使用的地方,里面摆放着书籍和书桌,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白鹿洞书院还有许多其他建筑,比如东西配殿、后殿和后花园等。
东西配殿是书院的副楼,用于存放文物和举办一些庆典活动。
后殿是供师生祭祀文化名人和祖先的地方,是书院文化底蕴的象征。
后花园是书院的休闲区,有着精心布置的花坛、假山和走廊,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除了建筑结构,白鹿洞书院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书院曾经是一所著名的文化学府,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
这里的教师严谨教学态度和深厚学识,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的人才。
白鹿洞书院也是文化名人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卓越的作品。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底蕴都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它既是一座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又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重要遗址。
白鹿洞书院结构
白鹿洞书院结构白鹿洞书院,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黄宗羲的故居。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白鹿洞书院的整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前庭、中庭和后庭。
前庭是书院的入口,也是迎宾的地方。
前庭的正中央是一座石牌坊,上面刻有“白鹿洞书院”四个大字,彰显了书院的身份和地位。
石牌坊两侧是对称布置的两座石狮子,守护着书院的门户。
在石牌坊的后面是一条宽敞的石板路,通往中庭。
中庭是书院的核心区域,也是学生学习和讲学的地方。
中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四合院,四合院由东、西、南、北四个独立的建筑群组成,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四合院的中央是一个精心修剪的草坪,上面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环境优美。
四合院的四边分别是东厢、西厢、南厢和北厢,厢房内设置有教室和学生宿舍。
厢房之间通过走廊相连,使得学生可以方便地在各个厢房之间自由穿梭。
四合院的主厅是书院的重要场所,也是师生们讲学的地方。
主厅位于四合院的中轴线上,是一座宽敞高大的建筑,内部设有讲台和座位。
主厅的顶部是一座巨大的木制屋顶,屋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美术。
主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书画和字画,为学生们提供了艺术欣赏的机会。
后庭是书院的后花园,是师生们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后庭的景观包括假山、花坛、池塘等,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后庭还有一座小亭子,供师生们乘凉和聚会。
后庭的植被丰富多样,有各种树木、花草和草坪,为书院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总结起来,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特点,包括前庭、中庭和后庭三个部分。
前庭是书院的入口,中庭是书院的核心区域,后庭是书院的后花园。
整个书院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典雅,环境优美,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通过参观白鹿洞书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岳麓书院讲解
岳麓书院讲解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古代学府,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
作为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建于976年,历史悠久,被誉为南方的白鹿书院。
岳麓书院建筑风格独特,座落在岳麓山的北麓,背依山峦,面临湖泊。
整个院落呈现出典型的南方园林风格,书院内有五进院落,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包括正殿、东西厢房和后殿等。
院内建筑均以木质结构为主,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的古代文化氛围。
岳麓书院是一座融合了儒、道、佛三教思想的学府,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在宋代,岳麓书院成为了儒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研习儒家经典。
在明清时期,岳麓书院又逐渐兼容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成为了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府。
岳麓书院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知名的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学习或讲学。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修,他曾在岳麓书院讲学,并著有《岳麓山房记》等经典著作。
此外,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在岳麓书院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黄庭坚、陆游等。
岳麓书院作为一座重要的古代学府,不仅在教育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书院内设有讲堂、图书馆、琴堂等,为学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艺术交流平台。
岳麓书院以其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如今,岳麓书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在书院内欣赏到古代建筑的魅力,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书院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书院周边的岳麓山也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自然之美,领略湖南的独特风情。
总之,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古代学府,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还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机构的代表,也是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思想,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但真正兴盛于宋朝。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书院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古代书院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布局的特点,二是建筑材料的特点。
首先,古代书院的建筑布局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宫殿的规划,它具有严谨而有序的特点。
书院的主建筑物通常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大厅,大厅前有一个平台,与大厅相对称。
大厅的中轴线上有一条走廊,通往后院,后院则是教师居住和学生修习的地方。
整个书院建筑群呈现出“前厅、后院”的布局特点。
其次,古代书院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木结构和青砖黄瓦的形式。
木结构是古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不仅能够适应中国的气候条件,还符合中国人对自然和谐的审美追求。
而青砖黄瓦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它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还能够体现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古代书院的院墙、大门、墙壁等都使用了青砖砌筑,屋顶则采用了黄瓦铺设。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古代书院的建筑风格还有一些其他特点。
例如,书院建筑常常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书院的大门通常面朝东方,寓意着迎接旭日东升,追求知识的光明。
大门前经常会种植一些树木和花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宜人的学习环境。
此外,书院的建筑外观简洁而庄重,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雕刻,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古代书院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书院建筑与教育方式的特点
书院建筑与教育方式的特点书院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教育机构,它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人才培养的集散地,也是文化传播的代表。
书院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书院教育方式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点。
本文将逐一介绍书院建筑和教育方式的特点。
一、书院建筑的特点1. 教育和居住相结合书院是教育和居住相结合的建筑,它既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又是老师的住所。
书院通常由多座简朴的建筑物组成,包括教室、寝室、茶室、礼堂、书库等。
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的特色,整个书院却又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氛围。
2. 围墙封闭式书院建筑通常是围墙封闭式的,它和城堡一样有着保护性质。
这种围墙封闭式的建筑风格代表了文化的独特性和内向性,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性和对文化的控制。
3. 禅意营造书院建筑具有禅意营造的特色,它强调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书院建筑多采用竹木结构和石灰等天然材料,色彩淡雅、朴素自然。
书院建筑不仅是建筑物,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风范。
二、书院教育方式的特点1. 以经为本书院教育以经为本,强调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们在书院里不仅要学习经典,还要有自学能力。
书院的老师并不是像现代学校里那样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而是给予学生们启迪和引导,老师们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学习能力来深刻理解经典和文化内涵。
2. 课程以理想为先书院教育不只教授专业的技能,更强调理想和人格的塑造。
书院里的学生是备考官聘考试和应对未来考试的人才,但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思辩、探究,有自己的见解和盼望。
课程的设置和书院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书院教育是综合性强的人才培养教育。
3. 师徒制教育书院教育以师徒制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支持学生追求理想和追求更高的成就。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古代书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术中心和知识传承的场所,其建筑风格独特而精致。
古代书院建筑既注重功能性,又融入了中国的审美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一、整体布局古代书院一般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由四个独立的建筑群体围合而成。
这种布局形式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封闭而又互相联系的空间,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私密性。
四合院中心一般有一个庭院,庭院周围是教室和学生宿舍,院落外围则是书库、会议厅等功能建筑。
二、建筑风格1. 屋顶:古代书院的屋顶多采用青瓦覆盖,屋顶的形状通常是斗拱形,有时还会使用垂脊和鸟头装饰,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2. 结构:古代书院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采用悬山式、支撑式等传统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在保证建筑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木构技艺。
3. 空间布局:古代书院的空间布局以对称和协调为原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书院常常位于山水之间,利用周围的山水环境进行景观的布置,形成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4. 建筑装饰:古代书院的建筑装饰以雕刻和彩绘为主,常常在门楼、栏杆、梁柱等部位进行装饰。
装饰形式多样,有的是风景人物、有的是花草鸟兽,这些装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体现书院文化的内涵。
三、影响和延续古代书院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种风格不仅仅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设计,还对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是学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能够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种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共生的追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至今,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影响仍然存在。
许多新建的学校和知名大学的校园设计都会采用古代书院的元素,并融入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结起来,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整体布局、屋顶形状、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建筑环境选择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
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著名的风景区。
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
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
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
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
1.2 建筑总体布局(1) 规则形布局古书院主体建筑多采用规则形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充满着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有助于创造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的空间境界。
规则形布局可以细分为串联、串并联、串并列三种形式。
①串联,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置,是书院庭院组群的基本布局方式。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都是采用这种串联式的庭院布局模式(图1)。
②串并联,串并联布局则是多路多进组群在纵横两向都存在着规整的轴线对位关系。
应天书院,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心主轴线和左右副轴线组成的三组串联式多进院落;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轴,主次轴线共五条,沿地形地势依次并列(图2);各主副轴线关系呈规整对称状,轴线院落之间有门联结(图3)。
③串并列,串并列是多进院落相对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的轴线对位关系。
以嵩阳书院为例,整体建筑组群有两条纵深的轴线,主轴线上布置有五进院落,为书院主体建筑。
侧跨院考场建筑群为次轴线,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状态(图4)。
(2)自然形布局自然形布局主要应用在地形地势不规则的书院建筑群或书院庭院的园林部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或追求自然情趣。
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群就是自然形布局的典例,整个园林布局,游廊曲折,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辉,实现了书院师生对话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
(3)有机形布局就书院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还有一种空间形态介于几何形和自然形之间,即对主体建筑空间来说,是规整的几何形布局,而对于附属建筑,针对建筑组群的功能性质、审美意匠、环境特点等的不同,可以调节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尺度等。
如岳麓书院,从讲堂绕过屏风到御书楼,从御书楼进到园林,从讲堂走到文庙,不同的庭院空间组合和光影变化,都给人步移景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好奇,体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趣味性。
1.3 建筑群体组合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平面组合形式分类,可以参照中国古典建筑以院落特征为标准的分类方式,在平面组合类型上可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三种[1]。
①墙院式:在有关书院建筑的文献中,“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十分常见。
书院用墙有两方面作用,其一,书院内外空间界定;其二,划分功能分区,形成一些较独立的院落,院落之间通过门、漏窗或者建筑加以联系(图5)。
②廊院式:廊院式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围合起来。
无论是岳麓书院的园林连廊、斋舍连廊,还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的碑廊,都相当开敞,廊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亲近。
书院建筑采用廊院式布局,应该还和气候有关,人走在其中可以“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图6)。
③合院式:合院式布局的特点是由若干栋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每一院落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
合院式布局在造型上、空间上都呈现出左右均等、中轴对称格局,谙合传统审美观和礼制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书院布局(图7)。
1.4 建筑单体现存书院建筑,多为清代遗构,除祭祀部分外,书院建筑形象大多朴实无华,装饰和色彩清新淡雅。
书院建筑的造型手法,吸取了民间建筑的经验特点,追求其朴实自然之美,反映“善美同意”的思想,成为书院建筑单体形制的共同特征:①合理适用的空间组合:书院建筑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特点,确定空间尺度和组合方式,以凸显空间的秩序感和趣味性。
②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白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
远观其势,近取其质。
既无官式雕梁画栋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
③简洁实用的装饰装修:书院建筑的装饰装修,不仅追求简洁素雅的艺术表现,而且尽量从实际出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使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达到协调统一。
如脊端节点的鸱吻、龙吻是对节点构造艺术加工的结果(图8)。
2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建筑形态的生成机制2.1 建筑文化对建筑功能的影响以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论断来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功能的整合模式,不难发现,古书院的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真正链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形制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因素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
如果说:“形式追随功能”,那么中国古代书院追随的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功能,即物质功能背后的精神功能。
中国古代书院是儒学思想的传播基地,因此,传统儒学“礼”、“仁”、“乐”的思想内核决定了书院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祭祀行礼、躬行践履、优游山林。
相对应的,中国古代书院的功能形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礼仪场所——孔庙,治学场所——讲堂、御书楼,游息场所——书院园林。
2.2 建筑制度对建筑语言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从组群规制、间架做法、到装修、装饰,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建筑规范体系,其涉及面之广,限定之细微是令人吃惊的。
建筑等级制对书院建筑布局的影响可以以岳麓书院建筑空间布局中对“礼制”的推崇作为典型加以说明。
岳麓书院东西纵轴线上依次排列的牌坊门、自卑亭、大门、赫曦门、二门、讲堂及御书楼等主要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择中而居、不正不尊的传统礼制思想。
祭祀和讲学两部分功能在书院建筑布局中体现为“左庙右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左尊右卑思想的影响。
此外,书院建筑群以“复道重门”区分内外,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门堂之制”,显现出内外、上下、宾主有别的“礼”的精神[2]。
2.3 建筑审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建筑审美是影响建筑形制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方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直觉体悟的直观性和观物取象的象征性。
正是这种直观性和象征性的审美模式,决定了书院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方式和书院建筑营造中对材料、色彩、肌理、质感、光影等一系列形态要素的运用。
以古代书院建筑的组群式庭院布局为例,当人置身其中,沿庭院而漫步,绕天井而行走,会感受到有一种力量,体会到有一种理念在牵引着,使人在有限的空间中去体悟宇宙的无限和永恒,在瞬时的游历中去遐想生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书院建筑本身也通过其理性、朴实的格调,纯净、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
即使是书院中的一副门联、题对,也总是传达出进取、为善、博爱的思想内涵,让人感悟颇深,回味无限。
2.4 建筑建构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的形式特征往往是建造者的主体意识与建筑建造的客观条件双重作用的结果,建构体系中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书院建筑形式的时空差异。
①这里的建构主体,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计者,而是指一种固定不变、世代相传的建筑文化意识。
书院建筑作为一种介于官式建筑和民居之间的一种文人建筑形式,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其建造范式的形成难免要受到当地民间建筑“原型”的影响,久而久之,这种影响会顺应了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的需要而演变成一种文化传统。
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而渗透到建筑布局、建造方式、施工工艺、专业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书院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建筑风格。
②书院建构体系中客体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自然气候影响: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的自然环境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
b建筑材料影响: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不同材料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c地形地貌影响: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但由于不同地形环境的影响,多依山就势,量体裁衣,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群体效果。
3 古代书院建筑形态设计原则对于现代文教建筑设计的借鉴3.1 功能原则①轴网运用;即校园空间布局多以轴线统领全局,基础教学楼等主要教学设施属于公共性建筑空间,位于轴线靠前的位置,有较开敞的空间,这样做既可以烘托主体建筑,以体现其庄严,又可以与前部开敞空间相围合形成广场,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
图书馆等对环境要求较幽静的建筑可布置在轴线相对靠后的位置,以创造良好的收藏、阅览条件。
整体空间布局遵从“教学区为中心,主区高效联系,附区边设”的原则。
②院落围合;教学区各教学组团以及学生生活区等建筑空间,适宜采用不同层次的向心围合式院落布局。
院落作为一种内向性的空间,易形成幽静亲切的气氛,适合停留、思考、交流,有利于营造适合于学习、交流的学术氛围。
同时,庭院里设置的一棵树、一组石、一处小品、不同的光影变化等赋予每一处庭院以独特的精神,这些富有个性的、亲切宁静的小尺度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体现了古老的“树下教育”的氛围。
3.2 技术原则①因地制宜;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古代书院在决定建筑风格的开放与封闭,建筑的通风防潮、遮阳隔热、自然采光方式以及建筑组合方式的紧凑与松散等方面,不同地域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
②因材致用;受中国传统“以物为法”务实精神的影响,古代书院在建构方式上,注重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因物施巧的理性传统。
③因势利导;中国古代书院虽是一组较为庞大严整的建筑群,由于重视地形环境的利用,山就势,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穿插,林木绿化衬托,山墙飞檐起伏变化,色彩清淡朴实,构成生动优雅的景象,与自然环境取得有机联系结合,一般多能达到“骨色相和,神采互发”的效果。
3.3 文化原则左尊右卑,左文右武;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有左尊右卑,左文右武的思想,在现代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运用左文右武的空间布局思想,来确定文科楼群和理科楼群的不同空间布局,以营造更具传统文化意境的校园氛围,如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规划主轴线两侧的文理科楼群,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进行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
3.4美学原则①时空美学;在大学校园整体空间布局中,时间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被纳入到空间体验当中,人们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体验到建筑的空间层次变化,以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②视觉美学;大学校园建筑形态应给人带来一种视觉愉悦的审美体验,具体表现为:理性,体现知识理性的秩序感;真实,科学本身是为求真,平立面设计真实反映功能需要;朴素,不求浮华的装饰和矫揉造作的形式变化;高雅,以纯净和统一明快的形态营造宁静、高雅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