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建筑59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ppt课件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 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 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夏、商、周设庠(xiáng )、序、学、校以教 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 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孟子·滕文公上》
《周礼》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 塾”;
《礼记·学记第十八》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作为整个建筑群中
最大的一个。类似
于宫廷建筑中的大
雄宝殿。以讲堂为
中心向四周扩展。
整个建筑群基本沿
中轴线对称,建筑
一共为3进。
13
作为岳麓书院的主入 口,也是站在书院外 最先看到的外体。但 在建筑体积上偏小于 大门。这也体现了中 国人内敛的性格。采 用的是抬梁式结构, 檐枋上画有苏式彩画, 白墙青瓦,典型的中 国古典南方名居的特 点。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 构,下设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出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 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 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岳麓书 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 为唯一的最高学府。
PPT课件
4
北京国子监
PPT课件
9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 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 中心。岳麓书院自北宋开 宝九年(976)正式创立 以来,历经宋、元、明、 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 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 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 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 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 PPT课件 世称“千年学府”。 10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
整理ppt
26
储秀宫
整理ppt
27
储秀宫前的铜兽
整理ppt
28
御花园
整理ppt
29
坛庙
• 祖庙:北京太庙 • 社稷坛:北京、五色土 • 天坛:祈年殿 • 地坛: • 日坛: • 月坛: • 文庙:孔庙 • 武庙:关帝庙 • 宗祠:宗族
整理ppt
30
古代陵墓
• 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 炎帝陵:神州第一陵 • 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 • 唐十八陵 • 明清皇陵
面分类可分五大类:和玺类、旋子类、吉 祥草类、苏式类和海墁类。
整理ppt
15
和玺彩画

清代最高级的彩画。设色工艺比较简单,大部分采
用沥粉贴金方法制作。包括龙和玺、凤和玺、龙凤和玺、 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龙草和玺五种绘法,龙和 玺是和玺类的第一等。紫禁城中的主要宫殿,京城皇家庙、 坛等,均绘以和玺彩画。龙和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 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等构件全部绘龙纹。凤和 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 等构件全部绘凤纹。龙凤和玺是以龙纹、凤纹相匹配组合 的一种和玺,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梁枋心和盒 子绘以龙纹、凤纹,找头内分别绘以西番莲纹和灵芝纹。 龙草和玺是梁枋大木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 等构件采用龙纹与吉样草纹互换排列的方式组合的一种和 玺。
整理ppt
17
苏式彩画
• 苏式彩画起源于苏州,由于历史原因形
成两种流派,北京的称为北方苏式彩
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界面为主;
在苏州的称为南方苏式彩画,以锦纹
为主。吉祥草彩画是清代早期的一种
构图别致、色彩炽烈的官式彩画。海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第四节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古代的书院制度课件.ppt

古代的书院制度课件.ppt
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7
两宋的书院
• (1)北宋最为著名的六所书院 •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
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衡阳市)北石鼓山。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13
茅山书院
• 茅山书院:在 江苏江宁府茅 山(今江苏金 坛县) 。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 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17
• •
家风 事声 国雨 事声 天读 下书 事声 事声 事声 关入 心耳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10
嵩阳书院
• 河南登封县太室山(嵩山) 南麓。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11
应天府书院
• 在应天府所在 睢阳(今河南 商丘),又名睢 阳书院。
https:///html/2018/1019/5240102232001322.
5
• (一)唐代的书院
二、书院的发展
•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那时的书院有官方创办和 私人设置的两类。
• 官方创办的书院只是校书、藏书的场所,如唐代的丽 正书院。唐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为丽正修书院, 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中国古建筑简介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简介PPT课件

六、在公元5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 “三合土” ,由石灰、 粘土和细砂组成。 “三合土”的组分有不同变化 。华夏文明的“三 合土”与古罗马的“罗马砂浆”发生了同时代相似技术的巧合。
七、中国古建胶凝材料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掺入有机胶凝材料, 如“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等 ,用到了糯米 、桐油、血料、 明矾等有机材料。 这些有机材料还可以加入到三合土中去。
庑殿式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 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重檐庑殿顶是最高等级,只 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2021
9
歇山式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歇山 顶也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五品以上官 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单檐歇山式顶。
2001年06月25日,大鹏所城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南门、东门、西门)和明清 时期民居保存完好;狭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铺就,宁静古朴;数 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 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 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 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此外,古城内还有侯王庙、天后 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古迹可供参观。
二、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开始 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在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 筑墙。在中国建筑史上,“白灰面”很早就被淘汰,而黄泥浆和草 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则一直到近代社会仍有沿用。
三、石灰的出现虽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时用贝壳烧制而 成),到秦汉时代,除木结构建筑外,砖石结构建筑占重要地位, 促使石灰生产应运而生。到宋代普遍用石灰和黄粘土和水之后成为 一种白灰黄粘土浆。

中国古代书院精讲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书院精讲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书院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书院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书院的主要特点

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Hale Waihona Puke 一、起源与发展•萌芽期——唐末及五代时期

兴盛期——北宋以后

衰落期——明末、元代、官学化
二、中国古代书院的主要特点
• 教学特点 • 管理特点
1、教学特点
• 教育宗旨 • 教育主体 • 教育内容 • 教学组织形式 • 教学方法
德育管理
• 内容以儒家三纲五常为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君臣、尊卑、上下之分;要求辨明父子、长幼、亲疏之别,其 共同特点就是泛道德主义
• 。孔子眼中的“士”,孟子心中的“大丈夫”,以及朱熹推崇的“圣人”,
• 学规
• 详细规定了书院的培养目标,进德修业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以及书院教学生活的基本守则等,主要用以规 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励善规过,是书院特色与先进性的又一集中体现
• 《白鹿洞书院揭示》(也称《白鹿洞书院学规》) • 《丽泽堂学约》 • 《程董二先生学则》
白鹿洞书院揭示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 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书院的教育质量 ,其根本目的在 于促进学业的进步,这反映出书院考课制度的成熟
经费管理
• 来源多样化 • 家族继承或供奉、私人捐赠或主办、地方士绅集资合办、官府出资 • 学田制
• 书院经济上一般是独立的或是自给自足的,在组织管理 上也多是自主自治的,因而在学术上也较为自由,能够 维持书院的稳定发展和学术上的独立。古代书院人才辈 出、影响广泛,不能不说与经济独立、学术自治,书院 一众师生没有后顾之忧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英文PPT)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英文PPT)

Bailudong
Academy
白 鹿 洞
It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foot of Houping Mountain, 10 kilometers south of the Wulao Peak of Lushan Mountain, Jiangxi province.
Zhudong, the satrap of Tanzhou, founded Yuelu Academy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ecture part of the academy.
Southern Song Dynasty (AD 1165)
Qing Dynasty (AD 1903)
Songyang Temple as a center of Confucian
activities, which was called Taiyi
Academy.
In the Song Dynasty (AD 1035)
•Renovated•
The president was set up to manage the affairs of the academy. It was rechristened detail
Academy
Song dynasty Yuan dynasty
Tang dynasty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form of ancient education. education
Important influences politics
•Improved•

中国传统建筑ppt

中国传统建筑ppt

中国传统建筑ppt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建筑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然而,了解和欣赏传统建筑的价值与意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建筑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表达。

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关系的理解,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的建造过程非常注重各种元素的均衡和谐,追求整体形式和细节的精致。

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部,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建筑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它的屋檐和屋顶。

屋檐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状、高度和角度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屋檐不仅具有防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重辄轻顶”的思想,即尊重基础和根本的价值观。

屋顶则是传统建筑精细的装饰和设计的集中体现。

它通过形态、颜色和图案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建筑的美感和寓意。

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建筑在屋顶的设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

此外,传统建筑还注重对空间的处理和利用。

它通过严格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实现了空间的优化配置。

传统建筑分为前、中、后三进,前进是接待客人的场所,中进是主要的生活区域,后进是家庭的私密空间。

每个进屋都有独特的功能和用途,从整体到细部,都展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的精心安排和思考。

此外,传统建筑在建造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注重,并借助自然材料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采用木材、砖石和土壤等可再生材料,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满足了建筑的结构需求,更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观。

从建筑的整体形式到细节的雕琢,都透露出对美感的追求和对人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