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
4.针对难点问题,如面积单位换算,设计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换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到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2.掌握基本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学会使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4.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房间面积的计算、土地面积的估算等。
5.采用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7.教学评价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面积的理解,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占据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3.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面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大小的。
2.介绍基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面积的定义以及其单位;2.通过实例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面积;3.理解面积和图形之间的关系;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面积的定义及其单位;2.面积的测量和比较;3.面积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具体问题中面积的含义;2.完成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在黑板上写下“面积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开展一次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到面积是二维图形内部所包含的空间大小。
然后,在黑板上设计一张小房子,让学生测量其地板的面积。
讲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1.定义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测算黑板上小房子的地板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地板面积的含义。
告诉学生,面积是二维图形内部所有点到图形边缘的距离之积。
例如矩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
2.讲解面积的单位。
告诉学生,不同的图形所使用的面积单位不同。
例如,矩形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而三角形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当参考面积单位转换单位时,要有对应的单位转换方法。
讲解面积的测量和比较1.讲解如何测量面积。
先用黑板上的小房子图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房子地面的长和宽,记录数值,并进行乘积运算。
提醒学生,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放置方法以及读数准确度,讲解测量过程中的注意点。
2.讲解如何比较面积。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判断大小。
重点让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面积时采用这个公式。
讲解面积和图形的关系1.讲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黑板上的圆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如何计算。
告诉学生,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用黑板上的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面积。
提醒学生,计算时可以通过拆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计算的方法,求得其面积。
实际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房子的面积问题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2.学会测量简单平面图形面积。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2.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1.区分面积和长度;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表面覆盖的区域;2.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边长和面积;3.撕下同等大小的纸张分别覆盖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上,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的概念;4.通过图形对比,引导学生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
2. 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简单的图形,如直角三角形、梯形等;2.结合具体的实物教学,在图形上画出网格,并标记边长和单位;3.引导学生用勾画法或套路法计算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先演示如何计算面积,再让学生自己尝试;2.讨论法: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法;3.实验法: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铺在桌子上的白纸,问学生这张纸的大小是怎样计量的?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如米、厘米、分米等;3.求助学生在这张纸上标上一个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4.让学生尝试估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 讲解面积的概念1.教师用标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2.引导学生比对得出两个结论:面积包含长度和长度的平方;3.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尝试覆盖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张,理解它们的面积是不同的。
3. 讲解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各种简单图形,并用图形上的网格标记边长和单位;2.教师讲解勾画法和套路法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尝试计算图形的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4. 讲解区分面积和长度1.教师出示条状图形,并让学生标上长度和面积;2.引导学生体会长度和面积的区别;3.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面积的含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 面积的含义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
2.练习用格子纸量图形面积。
3.学会应用面积知识求解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内容:学生手册、教师用书。
2.学生准备内容:铅笔、橡皮、尺子、直尺、格子纸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讲解面积的定义:“面积是平面上一个图形所被覆盖的面积。
”提醒学生要注意面积是二维的概念,并与周长区别开来。
2.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1.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了解「面积公式」2.让学生用笔描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用格子纸计算面积3.联系学生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并通过习题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3. 引入实际问题练习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教科书上的例题「小华要铺一块宽5米,长8米的地面,请问他需要多少砖?假如一块砖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4. 总结复习通过教材中的复习题目,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课的要点,并及时发现掌握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补充巩固。
五、板书设计面积的定义:面积是平面上一个图形所被覆盖的面积。
面积公式:A = l × w A:面积 l:长 w:宽六、作业布置1.教材上的练习题;2.绘制一个矩形和一个三角形,在作业本上用格子纸计算它们的面积;3.思考大家身处的教室的面积,如何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我使用了生动有趣的例子,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如何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扎实掌握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也让学生通过绘图等互动方式体验学习,积极开展课堂互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这次教学实践,使我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也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我教学的素养和创新能力。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授课《面积的含义》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如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4. 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面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
2. 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面积的换算。
3. 学会计算面积,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表面的大小。
2. 讲解面积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4. 计算面积:教授计算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练习。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量单位及换算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答案: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面积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0篇)
面积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0篇)面积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一、激趣导入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
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
(板书:面积)2、揭示课题。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板书课题:认识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
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
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学生举例交流。
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自主学习单(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感受面积的作用;3.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发现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面积概念;2.运用面积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1.发现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面积概念;2.运用面积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与流程3.1 教学内容1.面积的概念;2.面积的计算方法;3.面积的作用和应用。
3.2 教学流程3.2.1 导入(5分钟)•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和作用;•小组活动,发现生活中的面积概念。
3.2.2 提升(25分钟)•讲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作用和应用,讲解园艺等生活实际问题。
3.2.3 拓展(15分钟)•展示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解决;•提供数学实验和项目,拓展面积相关知识。
3.2.4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梳理面积相关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进行总结。
4. 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1.评价学生掌握面积相关知识的程度;2.评价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2.收集学生课堂作业和小组活动结果,评价学生掌握面积相关知识的能力;3.通过展示生活实际问题和数学实验等方式,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5.1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生活实际问题;3.数学实验和项目。
5.2 评价标准1.掌握面积相关知识;2.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的含义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 能够测量物体的面积; - 能够进行有关面积的数学计算; - 能够应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探究面积单位的意义;3.学习测量物体面积的方法;4.练习有关面积的数学计算;5.应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测量物体的面积;3.能够进行有关面积的数学计算。
四、教学难点1.探究面积单位的意义;2.应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交互式教学法;3.问题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分钟上课活动问题式教学法15分钟面积概念简介情境教学法15分钟探究面积单位的意义交互式教学法20分钟测量物体面积的方法情境教学法25分钟数学计算的练习问题式教学法20分钟应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教学法5分钟课堂总结问题式教学法七、教学资源1.教科书;2.小黑板或白板;3.直尺和量角器;4.不同形状的实物。
八、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评价;2.练习册作业评价;3.组织小测验评价。
九、教学贴士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对于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演示;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十、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意识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课堂时间分配可能需要调整,教学资源的准备可能还不充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详细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体尺寸与数量关系,感受面积大小的概念。
•能够按照给出的图形,计算出其面积大小。
•能够使用现有的量具、工具,量取一般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控制。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认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谈论“面积”的含义。
•使用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使用具体图形计算其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尚未学习到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整合班级或学生小组的意见,引导学生谈论什么是“面积”。
2. 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实测,在讲台或课桌上用身体留下他们的形状,并理解和比较不同形状之间的“面积大小”差异。
3. 讲授•提供范例,并使用黑板或教师PPT说明如何测量并计算面积。
•通过实际测量、探索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矩形等形状的面积测量工具的作用。
4. 练习•出示一张图形,让学生利用测量工具计算其面积,并在黑板上进行说明,以检验他们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
5. 拓展•提供更复杂的图形,要求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之间应用自己所学的技能,计算其面积,并将结果对比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能力评估•能够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
•能够使用测量工具的帮助量度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
知识评估•直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面积?•径规、面积计和量角器都可以用来测量面积吗?如果不是,那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五、作业布置•完成与本课有关的练习题。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教案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面积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
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面积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步骤:1. 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
2. 讲解面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3. 介绍面积的单位,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
第二章:面积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能够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面积的计算公式:矩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公式或割补法等方法计算面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4 教学步骤:1. 复习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回顾面积的含义。
2. 讲解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面积。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巩固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面积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面积的实际应用:计算物体的表面积、计算封闭图形的面积等。
面积的比较: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教案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面积的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面积的含义,能说出面积的定义。
能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面积的概念。
能用适当的词汇描述面积的大小。
1.2 教学内容面积的定义: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实际例子:教室的面积、房间的面积、操场的大小。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面积的概念。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际物体的面积。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面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教室和房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大小。
1.4.2 新课导入:介绍面积的定义和单位。
1.4.3 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际物体的面积。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面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1.4.5 总结和练习:总结面积的概念和单位,布置相关的练习题。
第二章:面积的计算2.1 教学目标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能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物体的面积。
2.2 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宽。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
实际问题:计算教室的面积、房间的面积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展示面积的计算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面积计算的公式和应用。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教室和房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大小。
2.4.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4.3 案例分析:让学生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
2.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面积计算的公式和应用。
2.4.5 总结和练习:总结面积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
第三章:面积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能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能用适当的词汇描述面积的大小关系。
能解决实际问题,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但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量单位。
2.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准备计算器、纸张、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小明家的客厅面积是20平方米,你觉得这个客厅大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同时,介绍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尺测量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计算面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进行答案交流和讲解。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地的面积是1公顷,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面积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感悟面积的含义,并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红领巾、杯盖、树叶、墨水盒、纸币等实物平面图形若干、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1、认识“面”师:很高兴能和三年级的小朋友一起上一堂有意思的课。
你们欢迎老师给大家上课吗,谁愿意上来和老师握一握手,表示对老师的欢迎。
(握手后老师和学生的掌心向外)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我和××小朋友的掌面哪个大?[选择和学生握手预祝成功作为导入,一是缓解课前紧张气氛,鼓励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上课;二来也巧妙地引出了“面”,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谈话:我们人的掌面有大有小,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面也是有大有小的。
你能从周围找出一些“面”来吗?(书本的封面、黑板的表面等) 师:黑板的表面和书本的封面,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小呢?(学生观察后回答)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取名叫面积(板书:面积)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书本封面的大小是书本封面的面积。
(板书)(让小朋友轻轻地把这两句话说一说。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的表面进行比较,使学生首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3、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黑板面的面积比书本封面的面积大,书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面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和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测量工具。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面积的含义,包括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2.视觉策略:通过图示来呈现面积的概念,增加学生的视觉欣赏度和理解难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长方形图形让学生们思考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带领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用图形表示出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并提问:“面积有哪些用途?”2. 学习环节(约25分钟)2.1 视觉呈现形式•通过整组讨论、精心选择的图片和画面来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面积的理解。
•示范课中可以采用$\\small[\\text{电路板示例}]\\,$的模式来让学生理解。
•重点介绍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b。
2.2 练习环节•老师提供具体的例题,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题,同时教师对解题过程进行阶段性点评。
•分组讨论以及课堂小测验:老师抽取题目,每一队有一定时间处理,由各小组派代表讲解解题思路,加强学生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3. 巩固与拓展(约20分钟)•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所学的知识。
•老师提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得到掌握。
4. 总结环节(约5分钟)•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对学生进行小结。
•登记和点名,及时回馈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课程记录。
五、板书设计面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场景,为此采用了图片的视觉策略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加教学效果。
同时,对长方形面积的作用深入讲解,增加了学生对面积应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转化。
通过此次课程教学,发现学生们在面积的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有一些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存在困难,需要多加巩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面积。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面积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说这些图片中的花园和教室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它们都有边界,不能无限扩大。
”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表面大小的情况?”比如,我们家的房间需要装修,需要知道地板的面积来计算所需的地板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的含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面积概念的理解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表面,能够深入理解面积与图形边界的关系。
举例:在面对面积单位换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如一个房间的面积换算为不同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换算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指导学生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近似为规则图形进行面积计算,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面积知识。
四、教学流程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需要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难点和重点的讲解上,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对于面积单位换算这一难点,我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算方法。同时,对于重点知识,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面积的含义。
2.通过图形展示及计算面积的方法,能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2.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
2.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图片,询问学生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2. 认识面积的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问学生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2.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大小的差异。
3.推导面积的概念:“图形占据的单位面积的数量就是图形的面积”。
3.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0分钟)1.对于一个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其面积为a × a。
2.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画出边长为 5cm 的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4.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0分钟)1.对于一个长为 a,宽为 b 的长方形,其面积为a × b。
2.出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自己画出长为 4cm,宽为 6cm 的长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5. 实际应用(15分钟)1.出示一张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形计算出房间的面积。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了房间的面积和一面墙的长度,如何计算出与其相对应的墙的长度。
3.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做一些关于面积计算的练习题,加深对本节课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房间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
六、课堂总结1.认识了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2.熟练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6.1《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1《面积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 教学难点: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面积的含义(1)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表示。
(3)总结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单位(1)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面积需要用到一个标准量。
(2)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计算矩形、正方形的面积。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2. 课后思考:(1)如何计算一个圆形的面积?(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七、板书设计6.1 面积的含义1. 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的计算:面积 = 长× 宽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的含义»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第六册第九单元第一课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
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再通过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面积概念的理解,体会用相同单位直接计量。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认识物体的面,也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概念。
另外因为有班班通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白板操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新旧知识迁移能力,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面积,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并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展示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
样性。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法、体验探究法、演示练习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网络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教学手段】
结合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操作的优点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等
学生:水彩笔、卡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揭示面积的含义
介绍:今天我们又要一起探索数学新的知识。
师: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面,用手摸摸你找的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
课本封面,摸一摸课本封面,咱们一起来摸一摸,在数学上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
面积,还有吗?手掌,摸一摸自己的手掌,同样手掌的大小叫做手掌的面积。
比一比手掌的面积与课本封面的面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仿照老师的话说一说它的面并得出它的面积吗?通过白板上图形的闪烁学生进一步感受面积。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摸初步感受面积,再通过白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面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
二、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两个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提问:你能比较出谁的面积要大一些吗?
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A 、观察法:
若学生说出直接看出大小的,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看大小,有时不太可靠。
所以老师今天更想知道除了用直接看的观察法,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组讨论,师: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也可以自己想办法来比较。
如果你暂时还不会看看别人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
展示学生的方法。
B、重叠法:
展示并提问:同不同意,有没有人和他一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重叠法,遮住相同的部分,看谁多出一些。
C、用纸条(小方块)测量:用另一个图形作为标准来测量
数出个数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提问:有没有同学使用的是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的?
师:(举反例)这样来比较面积大小行不行,用尺子或绳子分别量出它们所有边的长度,然后比一比长度。
演示。
(注意学生用尺量长度来比较,防止将周长和面积混淆)
总结:刚才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比较面积的常用的三种方法。
(观察、重叠、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探索面积的大小,再通过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教学“试一试”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先看看谁大谁小,再说说理由有什么好办法?提问:刚才我们介绍的几种方法,你觉得可以选哪一种?为什么?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
大国,国土面积占全世界的第三位。
老师从这个地图上描出4个省,你们看是哪4个省出示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什么吗?
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那个省的面积最小。
四川省最大,江苏省最小。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出结果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书中的图,读题明确要求
提问:用什么办法来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提问:第4个图形有的不是整格应该怎么办?
数格子。
凑格子。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动画及放大等功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四、能力提升
1、(1)出示题目读题明确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2)描出的边线就是图形的什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
2、提问:现在大家能区分面积和周长了吗,老师要考一考大家我随意的说几件
事情,你来想一想是说周长还是面积?
(1)早晨上学,值日生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2)体育课上,同学们沿着操场跑了一圈。
(3)工人师傅在黑板的四周装上铝合金框子。
(4)大扫除时同学们把窗户上的玻璃擦得很干净。
总结:大家掌握的很好,我们发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心人,看看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情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
打开蚌四小学习平台的网址,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网络学习探讨中。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渠道的多样性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的同学都学的非常的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观察
手掌的大小是手掌的面积重叠
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