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专项训练 议论文阅读练习 语文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用国家最高荣誉礼敬“抗疫英雄”》,完成下面小题。
用国家最高荣誉礼敬“抗疫英雄”①这是一次致敬,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召唤。
②据《新京报》报道,为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中央决定开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
③日前,在相关地区和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1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3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其中,钟南山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为张伯礼、张定宇、陈薇3人。
④“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国家对人民英雄的最高礼遇。
作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成为建议人选,可谓民心之所向,当之无愧。
⑤这是首次针对某个突发事件中的杰出贡献者颁出国家最高荣誉。
其价值指向性很明显: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当前防控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字、陈薇正是他们当中的功勋模范代表。
将国家最高荣誉及时授予他们,既是对他们个人的表彰,也是国家对为抗疫付出和牺牲的所有个体、群体的肯定,对抗疫精神的守护。
⑥“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应该让所有人对此有更真切的体悟。
这次国家最高荣誉建议人选在抗疫中的表现,就是最鲜活的诠释:84岁的钟南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甘当“逆行者”,“让大家别去武汉,自己却奔赴一线”;张伯礼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身为渐冻症患者的张定宇,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做出重大贡献:A.陈薇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九 议论文阅读
专项训练九议论文阅读(时间:25分钟满分:30分)一、(2018邵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6分)母语是教育的起点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议论文(九年级)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议论文(九年级)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议论文议论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12分)我们为什么要阅读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
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
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
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
”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
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
”“你怎么知道的?”“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
”这便是阅读的作用。
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
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
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
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
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
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
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
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
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
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
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
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
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功的秘诀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
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
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专项梳理(议论文阅读)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上语文专项梳理(议论文阅读)(含答案)一、阅读《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完成练习。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
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
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
这是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
一位84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
从年事已高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
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做出巨大贡献。
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
九年级上册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一、“寒门再难出贵子”吗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
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
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
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
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
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
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
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找到自己的燃点》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找到自己的燃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宋威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
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
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
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
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
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
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
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
“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
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
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
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
第二单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二单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目,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色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作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以下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何冠军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阃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貴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黃,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轔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裏、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7__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7现代文阅读(议论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牛和人,谁是谁的奴仆郑也夫①我留学美国时,曾造访一个家庭农场,农场主是叔侄二人,他们的最终产品是牛奶。
他们种植和收获玉米及青饲料,每日喂牛和挤奶,操心奶牛的繁殖,日子过得充实惬意,收入高于工人。
但他们对我说:只有一桩事情不好,就是不能外出,不能旅行,因为每日都要给牛挤奶。
②他们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奴仆。
牛被他们圈养,同时牛无须绳索、围墙,也捆绑住了他们。
一方驯化或控制了另一方,形势似乎是由强势一方的目的和意愿造就的,其实不然:驯化者拥有的目的和意愿是被驯化者允许他们拥有的目的和意愿,是被彼此间的互动塑造了的目的和意愿。
③人类驯化了野生的麦子和稻子,削弱了其晚熟、倒伏和果实皮厚的品性,它们服帖地遵从人类的意愿:按时成熟,不倒伏,果实饱满。
④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驯化是互动的,人类驯化了作物,作物也驯化了人类。
作物失去了野性,人类也失去了野性:不再做身无长物、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不是人类的生活节奏决定作物的生活节奏,而是作物的生活节奏决定了人类的生活节奏。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莫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作物。
⑤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个体的多数行为发生在与他者和外界的互动中。
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事者的目标和手段,塑造了他们的心理和性情。
但不幸的是,身在庐山中的人们不识庐山真相,常常高估了某一方的主观目的性和意志力。
⑥军备竞赛中的双方肯定有各自的目标和方案。
身处持久抗衡、取胜无望之中,他们未必不想削减军费,乃至享受和平的红利。
也就是说,正在实施的增加军费的方案,与其说是他们的主观意愿,毋宁说是“囚徒困境”式的互动所致——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
⑦即便其中一方的首领是战争狂人,其心态未必不是长期恶性互动的结果。
双方或多方博弈的结果,非但远离各自的初衷,而且超出各方预料。
历史上军备竞赛的负面效应历历在目,其未来的续存更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
九年级语文上册辽宁中考考点专项训练 议论文阅读作业
第二单元 辽宁中考考点专项训练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①论题: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
基本 概念
论点
②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是明确的判断,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分为中 心论点与分论点。
答题 把握文章的论点: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 方法 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青年人应保持身心健康,书写精彩的人生。(2分)
1234567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 用?(3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 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 旺盛的精力。 举例论证,(1分)举施一公因良好的锻炼习惯,在紧张的学 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的例子,(1分)形象具体地论 证了青年要有强健的体魄的观点。(1分)
1234567
二 、 [ 2 0 2 3 ·北 京 海 淀 区 期 中 改 编 ] 阅 读 文 章 , 完 成 下 面 小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1-22页第5-7题。
1234567
5. 根据上下文,将第①段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 一使命嘱托,更需要 青年人拥有高成长力 。
1234567
3. 【中考趋势·新题型】阅读选文第④段,理清论证思路, 补全下面分析。(3分) 首先 提出“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的观点 ,
接着举了 奥运冠军 的事例,最后 呼吁青年人要
涵养积极坚韧的心境,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
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doc
三、好梦何必成真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
每当 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
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 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
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
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 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
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 风景。
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 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
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 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 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
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 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 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
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 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 入其中。
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
但也不 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
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 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
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
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初中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一)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➊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
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绞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
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壁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
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
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千古第一是坚持》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千古第一是坚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千古第一是坚持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事业的征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随时可能遇见各种困难,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遭受许多干扰与矛盾,甚至经历失败与挫折。
所以说,我们必须坚持,必须具有坚忍不拔之志。
②迎着困难上,就要咬牙坚持。
英国的达尔文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大禹治水,劳身焦思,持之以恒,凭着对水利建设的热爱,凭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万代功勋。
就这样,大禹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历经艰难险阻,治理水患得以成功,受到人民群众无限爱戴。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源于对事业的热爱。
③屡败气不馁,就要拼命坚持。
周文王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与项羽之比,实力相差悬殊,刘邦屡次战败,束手无策,东奔西逃,狼狈不堪,几乎丢了性命。
在逆境中刘邦之所以死里逃生,屡败而能战,始终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源于他顽强的毅力。
④身残志不残,就要努力坚持。
钱学森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身体残疾的形成,有先天也有后天,不管什么原因,皆是人生之不幸。
意志薄弱者,必然垂头丧气,甘受命运的摆布。
而那些坚忍不拔、有着顽强拼搏精神者,身残志不残,意志更加坚定,始终持之以恒,最终完成一般人难以完成的事业。
春秋末期左丘明,任鲁国大夫,双目失明后,仍然日夜操劳,著作不息,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他们之所以事业有成,源于他们顽强不屈的坚持。
⑤千古第一是坚持:人生何处不坚持,人生时时要坚持。
坚持是一首歌,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不管是否时过境迁,是否路远途近,只要是认定了的事,就要坚持走下去,直至成功的彼岸。
5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第1题要善问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学问学问,学要肯问。
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
解其一疑,便长一智。
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
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于问,更不因怕..,问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失身分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
学习犯难不要急于问人。
要先问自己,后问人。
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
问,要问得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从论证方式看,本文属于,从论证方法上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分层来论证的?作简要分析:3、从这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它应属于()A、“横式”中的“总--分”式B、“横式”中的“总--分--总”式C、“纵式”中的“层层深入”式D、“纵式”中的“起承转合”式4、第3节中“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关键提示】此题训练与考查的重点是“能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通过训练了解一些论证方法,可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解题思路】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占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翻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上述几种论证和批驳方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1题1,要判断论证方式可从几个方面考虑:从题目,从文章的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思路看,明确是立论。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读书要精到极致》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读书要精到极致》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要“精”到极致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穷年皓首研治一经,虽受条件所限,难以遍览群书,但读一部就是一部,咀嚼烂熟,透入身心。
②在精选中择好书。
好书,能使人“通天下之精微、晓万物之是非”。
书之好,在文、在理、在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蕴藏着文明的记忆,集聚着智慧的结晶。
读书不失为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经验的一种捷径。
选择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挚友,“交谈”之中体会人间五味、“相顾”之间看尽世事变迁、“聆听”之际感悟个中真谛。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领袖论著,可以领悟精神实质,提升思维层次;读人文社科,可以纯正思想品性,陶冶品德情操;读历史典籍,可以通晓古今中外,明辨是非善恶。
③在精品中得余味。
对待读书,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
读书,是将所学转化为所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在“知识快餐”的时代,一些人抱怨精读耗时太长、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量太少,实则不然。
只有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才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只追求学习数量、不追求学习质量的人,即使拥有那些“匆匆掠过”却未消化吸收的知识,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快”却是“慢”了。
唯怀有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下足“细功夫”读书,对妙语珠字精抠细品,方能万千笔墨胸中藏,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④在精思中寻感悟。
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读书而读书,读而不思、读而不悟,难以体会古人读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学而不厌、触类旁通的大智慧。
《中庸》提到,求学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考语文九年级议论文阅读专项模拟训练试题.doc
议论文阅读专项模拟训练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问题题。
(一)宽容是美德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
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
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
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
”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
(2016·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
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
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
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
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
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
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
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
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
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
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
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
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
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
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
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示例(1)人要学会适应。
(2)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意思对即可)
2.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
①先提出分论点——;②然后
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的结论。
示例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意思对即可)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
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一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
参考答案沈从文,“文化大革命”前已是大文学家,“文化大革命”时被关进牛棚,于是在
劳动期间他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又获得成功。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
(2)如果我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而是踏入社会,我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环境,争取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