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白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3 白杨(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类文阅读-3 白杨胡杨树(节选)肖复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
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
这便是胡杨树!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
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
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
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
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
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
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选自《快乐大阅读五年级》,教育科学出版社)1.文中形容心情激动的四字词语有、,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等。
2.作者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指的是树。
“从来没有见过”是因为。
3.找到文中第3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读一读,说说这样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什么。
4.在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胡杨和哪些树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举例介绍你身边的具有胡杨树一样品质的人。
【参考答案】1.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示例:热泪盈眶欣喜若狂2.胡杨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3.这样写介绍了胡杨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被浓重的浑黄色的沙漠包围着,这样的绿色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
4.作者把胡杨和银杏、松柏、杨柳、桃李等树进行了对比。
这样写突出了胡杨历史悠久、不畏严寒酷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2019/1/4
“白杨”又叫打叶杨,是西北地区 最普通的一种树,树干笔直,生命 力强。能防风固沙。本文以事物的 名称为题,初读文题,你一定会以 为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白杨的相关知 识,其实,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 章,借白杨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细细品读,相信你会对白杨、对人 生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 小资料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
2019/1/4
思考: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 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 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艰苦的环境、恶劣的环境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写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大
你看它多直!
直(挺)
2019/1/4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 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 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 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 儿童文学作等。另有同名人士大理州文联秘书长,青岛大 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角色。作品 有《白杨》《莘莘》《新生代》《联声》《世界晨报》 《联合晚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散文世界》 《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江湖集》 《花环》《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等。
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
课文内容梳理
描述白杨树的外貌特征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
描述白杨树的用途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
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戈壁沙漠、气候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介绍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课文主题思想分析
01
02
03
赞美白杨树
通过对白杨树的描述和赞 美,表达了对边疆建设者 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生长环境
白杨树适应性强,生长在平原、 丘陵、山坡和沙土地区,耐寒、 耐旱、耐盐碱。
白杨的外形特征与特点
外形特征
白杨树高大挺拔,树皮光滑灰绿,叶片宽大,叶形优美。
特点
白杨树具有很强的适应力,生长迅速,抗风能力强,能够抵 御风沙侵蚀。
白杨的生态价值与意义
生态价值
白杨树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
环保意识
在当代文学中,白杨树被用来象征环保意识,因为白杨树是一种对环境有利的植物,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生命力量
白杨树在当代文学中也被用来象征生命力量,因为白杨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茁壮成 长。
04
白杨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白杨的文化内涵解析
坚韧不拔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依然 能够顽强生长,这种精神 被赋予了坚韧不拔的文化 内涵。
对白杨意义的思考与感悟
1 2
坚韧不拔的精神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 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 气和毅力。
积极向上的态度
白杨树总是向上生长,追求阳光和雨露,这种积 极向上的态度可以激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发展。
3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3.白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3.白杨松树的风格(节选)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2.根据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
微笑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肃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
爸爸妈妈他们这样的祖国建设者,也像白杨树一样,遥远的边疆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来工作;____________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___来工作;________________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_来工作。
松树的风格(节选)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从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默读课文,讨论: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参考答案:白杨的特点:直;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高 大挺秀,生命力顽强。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 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回答儿子的 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白杨树时,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字学习
xī 清晰
shào 介绍
sǎn fǔ 大伞 抚摸
jiānɡ xiàn 新疆 陷入
戈壁 人烟 界限 清晰 出神 沉思 插嘴 分辩 思路 抚摸 软弱 介绍 表白 陷入 新疆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多音字
yāo (要求) 要
yào (重要)
运用 这是一条很重要( yào)的要( yāo)求,你
一定要清楚地转告给厂家。
【软弱】
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 【戈壁】 荒漠地带。
卫兵,泛指担任保卫工作的人。文中指白杨树。 【卫士】
小组合作清单: 各组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写了一件什 么事?父亲的神情随之发生些什么变化? 2)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②危险在哪儿,消防官兵就在哪儿出现,他们不管是 火灾还是洪水,不管遇到地震还是塌陷,他们总是 坚强不屈,挺身而出,挽回无数人的生命。
从父亲的话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白杨树的顽强、无私。 那么,父亲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 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里可 以看出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① 高、直、大的外形特点; ②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春五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白杨》ppt课件
如何进行延伸阅读和自主学习
阅读类似题材作品
可以阅读一些与《白杨》类似题材的作品 ,如上述推荐的《松树的风格》、《白桦
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
A 搜集相关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 与《白杨》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
文章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
C
D
小组讨论与交流
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 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相互促进和提高。
作业布置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读后 感、续写、情景对话等,引导学生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THANKS
谢谢
通过描述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过程, 展现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文章以白杨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 重,以及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敬畏。
3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白杨树的形象,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 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价值观传达及现实意义
03
CHAPTER
人物形象与塑造
主要人物介绍
父亲
课文中的主角之一,一位 忠诚于边疆教育事业的知 识分子,同时也是孩子们 心中的榜样和引路人。
哥哥
父亲的儿子,比妹妹年长 ,勇敢、懂事,是课文中 重要的配角之一。
妹妹
父亲的女儿,年幼天真, 对父亲和哥哥充满信任和 依赖。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父亲
通过描写父亲的神态、语言和行为,展现了他坚毅、沉着、无私的性格特点。例如,父亲 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中依然坚守教育岗位,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在面对妹妹的提问时,父 亲用白杨树来比喻自己,表达了他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和信念。
0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设计及反思(三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设计理念: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人物描写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描写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言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深度。
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
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教师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在课文中找出:①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②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 白杨《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课文要求会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小学语文教案《白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3白杨》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3 白 杨》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3 白杨一、生字词:1、易错字音:戈(gē)壁清晰(xī)2、近义词:坚强—顽强分辩—争辩沉思—深思挺秀—挺拔表白—表明争论—辩论3、反义词:坚强—软弱动摇—坚定表白—掩饰清晰—模糊4、词语积累: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二、课文分析:1、本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本文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三、品味语句: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
表白,解释说明。
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导入新课----多彩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放异彩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要精彩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炫彩,放光彩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
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多彩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放异彩,点拨引导放异彩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炫彩,评价放光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与手段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集体备课时间
五年级语文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2.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杨为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3.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让学生先自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7.阅读链接的诗歌《帐篷》,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这首诗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这些人身上有怎样的品质,从而体会到地质队员、建筑工人们与边疆建设者一样,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要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看课题激疑
自由朗读课文
5.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6.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教学课题
3白杨
学案编写者
程绪惠
教学用课时
2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课(章节)ຫໍສະໝຸດ 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