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张贵祥

合集下载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979. 3 刘立炜.4,JL肠套叠非手 术疗 法的现代观 .影像诊 断与介入放
射学 ,1992,1(1):70—71. 4 钱家新.婴幼儿急性肠套 叠的诊断,7(6):14. (收 稿 日期 :2009—12—11)
总之 ,正确选择适应证及空气灌肠压 力 ,辅 以解痉镇静剂
及适当的手法按摩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可以明显提高复 位的成功率 ,并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1 刘立炜 ,罗源利 .婴儿肠套 叠伴 肠坏死 的 x线表现 .中华放射
学 杂 志 ,2001,35(9):686—688. 2 天津 医院 ,天津 市急腹 症研 究所 .急腹症 x线 诊断学 .北京 :
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河 南省 濮 阳 市人 民 医 5 ̄(457000) 王 丽 华 宋冬 喜 管 霞
颅 内 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nla, HPC)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 学者把它归属为脑膜瘤 的血 管外皮 型 ,称其 为血 管母 型脑膜瘤和恶性脑 膜瘤 。1 993年世 界卫生 组 织 (WHO)制 定 的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新 的 组 织 学 分 类 法 将 血 管 外 皮 瘤 从 中划 分 m 来 ,认为 它 是 一种 罕 见 的 来 源 于脑 膜 问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的一种恶性 肿瘤 。其临床和磁 共振成 像 (MRI)影像 学 表 现 与 脑膜 瘤相 似 ,术 前 定 性 诊断 难 。因 该 肿瘤血供异常丰 富 ,侵袭性 强 ,术 中出血 多 ,常使 肿瘤不能 完 全 切 除 ,从 而 增 加 了 肿 瘤 复 发 与 远 处 转 移 的概 率 ,故 术 前 正 确 诊 断 非 常 重 要 21。笔 者 回 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000---2008年 经 手术病理证 实的 13例 颅 内血管 外皮细胞瘤 的 MR影 像学 资 料 ,以加 强 对 该 病 MRI表 现 的认 识 ,提 高 术 前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 2000--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 实 的颅 内 血 管外 皮细胞瘤 13例 ,所有患 者均进行术 前 MR平扫及增强 扫 描 检 查 。其 中男 性 8例 ,女 性 5例 ;年 龄 21~65岁 ,平 均 43 岁 ;病程平均 8.6个 月 ;临床症状 以头痛为主 。 1.2 MR检查 方法及 观察 指标 :13例患者均行 MRI平扫及增 强 扫 描 。MR检 查 设 备 为 13本 日立 公 司 生 产 的 MRP- 5000AD 永 磁 型 0.2T磁 共 振 机 ,专 用 头 线 圈扫 描 。 自旋 回 波 (SE)序 列 扫 描参 数 :TlWI,TR 450 ms,TE 20 ms;T2WI,TR 4 000 ms, TE 100 ms,行横断位 、矢 状位 、冠状位扫描 。增 强扫描对 比剂 采 用 钆 喷 酸 葡 甲胺 (Gd—DTPA),0.2 mL/kg,肘 静 脉 注 射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作者:张国安王亦强安瑞馥来源:《健康大视野·下半月》2009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03-03【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MRI与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MRI示1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前者MR平扫T1WI呈高低不均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5例,等信号4例;增强扫描14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1例;出现颅骨破坏6例;术后病理证实肿瘤来源于脑膜间质的血管外皮细胞。

2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MR平扫T1WI均匀较低信号及T2WI均匀较高信号21例,23例病灶显著均匀强化,16例呈宽基底与脑膜相连,病理证实肿瘤来源于脑膜上皮。

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 表现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十分相似,但前者是一恶性肿瘤,往往出现分叶征,跨叶生长,与硬膜呈窄基底相连,有丰富的血管,肿瘤易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破坏邻近颅骨,无局部骨质反应性增生等特点,据此可望与后者鉴别。

病理免疫组化可确定肿瘤的起源。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瘤型脑膜瘤;MRI; 病理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较少见,其临床和MR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特别是血管瘤型脑膜瘤,因而术前鉴别二者较困难。

由于该肿瘤血运异常丰富,肿瘤在生物学上具有一定的恶性倾向及表现,从而增加了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机会,故术前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外已有报道[1-3],但多为小组病例的影像学分析。

为了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笔者搜集了我院近五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和25例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对其做了对照分析。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 基础篇介绍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 基础篇介绍
序言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医学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诊治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但是我国相关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
了加快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放射诊断,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放
主要介绍:
颅脑感染性疾病
颅脑、脊柱脊髓正常解剖
颅脑先天畸形
常见脑肿瘤
脊柱脊髓病变
脑血管病
颅脑遗传代谢性疾病
创伤性颅脑损伤
另外有86幅神经疾病不同图像的判读
医学影像学胸部疾病放射诊断集(上)
主编:郭佑民于红
副主编:叶兆祥史河水史景云张立娜宋伟邹利光陈宏伟陈起航贺文金晨望侯阳潘自来
内容简介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是规范培养和提高放射医师临床诊断技能的系列多媒体教材。本光盘由郭佑民教授、于红教授主编,介绍了胸部的影像学解剖,ICU患者床边胸片诊断,及肺结核、肺栓塞、中央型肺癌、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良性肿瘤、纵膈良性肿瘤、纵膈恶性肿瘤、胸部外伤、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等十余种胸部疾病的放射诊断基本知识等内容;影像资料全面、丰富、典型;并收录了自我测试题,便于读者考核学习效果。
年轻医师的成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总编辑冯晓源
编辑委员会名单
编辑委员会顾问:刘雁飞
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冯晓源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玲
编辑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史红王振常
编辑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大庆卢光明申宝忠朱铭张贵祥柳澄周纯武单鸿

医学影像学: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颅脑组织的肿瘤
1. 原发性
80%,来源于颅骨、脑膜、脑组织、血管、 垂体、颅神经和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 胶质瘤(50%) 、脑膜瘤(14%) 、垂体瘤(11%) 、 听神经瘤(7%)
2. 继发性-转移瘤、邻近器官侵犯(20%)
检查方法
X线平片——少用。主要观察有无骨质增生、破 坏,蝶鞍有无增大,有无钙化灶等(对颅咽管瘤、 垂体瘤有一定的定性作用)。
颅咽管瘤
(二) 好发部位及肿瘤类型
按照颅咽管与鞍膈的关系,可分为 鞍内、鞍上、鞍内鞍上和脑室内肿瘤。 以鞍上和鞍内鞍上多见,鞍内和脑室内 少见。
按肿瘤的成份可分为三型,即囊实 性混合型,最多见;囊性型和实性型 (少见,仅约占4%)。
影像学表现
部位:鞍内、鞍上或两者有之。 形态: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边缘
2、形态:包括圆形、类圆形、葫芦形和不规则形。 葫芦形多由于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时受鞍隔 的限制两边狭窄而形成。
3、影像学表现:等密度或等信号。肿瘤内可慢性 坏死出血,也可液化囊变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肿 瘤呈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残存垂体腺组织。
垂体大腺瘤
垂体大腺瘤



+C


麻雀鸟?美丽的禾雀花!
CT-----常用。 MRI----常用。多方位、多参数。 DSA----主要用于血管性病变
颅脑肿瘤的CT、MRI诊断征象
一、直接征象 1. 肿块或占位性病变。 2. 异常的密度或信号强度改变 3. 增强后扫描肿瘤有程度不一 的强化
二、间接征象
1. 周围组织结构的移位,严重可有脑疝形成 2. 肿瘤周围的脑组织间质性脑水肿 3. 骨质改变
颅脑肿瘤的定性诊断 以解剖部位为指引,先定位然后做定性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一、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起源于脑膜组织。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判断该疾病。

二、影像学表现1·CT表现(1)平扫表现:脑膜瘤在平扫CT图像上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可见偏心性钙化。

(2)增强扫描表现:脑膜瘤在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低,边缘清晰。

2·MRI表现(1)T1加权图像表现:脑膜瘤呈等或稍高信号,边缘清晰。

(2)T2加权图像表现:脑膜瘤呈等或稍低信号,边缘清晰。

(3)增强扫描表现:脑膜瘤在增强扫描后呈轻度或中度强化,边缘清晰。

3·磁共振成像(MRA)表现(1)MRA可以评估脑膜瘤的供血情况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治疗的规划。

(2)脑膜瘤常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主要血管相邻。

三、诊断分析1·影像学特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形态、密度或信号特征、边缘特征及强化特征等。

结合临床资料,对脑膜瘤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初步诊断。

2·鉴别诊断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鉴别其他颅内肿瘤和炎症性病变。

四、附件本文附件包括:脑膜瘤的CT图像、MRI图像以及MRA图像。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膜瘤: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多为良性。

2·影像学特征:指在影像学检查中所显示的肿瘤的形态、密度或信号特征、边缘特征及强化特征等。

3·鉴别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一种疾病与其他相似疾病进行鉴别的过程。

脑外肿瘤和囊肿CT和MRI

脑外肿瘤和囊肿CT和MRI

脑膜瘤的 MRI 特征(1)
• 大多数脑膜瘤的信号与脑灰质相似:T1WI 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 为等、稍高或 低信号。 • 内部信号多不均匀,表现为颗粒状、斑点 状,有时为轮辐状,与肿瘤内血管、钙化、 囊变和沙粒体及肿瘤内纤维分隔有关;有 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 钙化显示不如 CT,信号可有变化。 • 囊变为长 T1 长 T2 信号。
脑膜瘤病例 3:女,76岁左顶脑膜瘤
轴位 T1WI 平扫,注意肿瘤信号与周围脑 组织水肿信号
脑膜瘤病例 3:女,76岁左顶脑膜瘤
轴位 T1WI 增强扫描,注意肿瘤内部强化 的不均匀性,与钙化有关。
脑膜瘤病例 3:女,76岁左顶脑膜瘤
冠状位 T1WI 增强扫描,注意肿瘤与上矢 状窦及大脑镰的关系
脑膜瘤病例 2:男,29岁鞍结节脑膜瘤
矢状位 T2WI、T1WI 增强扫描,注意肿瘤与正常 垂体之间的分界、与前颅凹底的关系
脑膜瘤病例 2:男,29岁;鞍结节脑膜瘤
冠状位 T1WI 增强扫描,注意肿瘤与正常垂体之 间的分界、与鞍隔、海绵窦及前颅凹底的关系
脑膜瘤病例 3:女,76岁左顶脑膜瘤
轴位 T2WI 平扫,注意肿瘤信号与周围脑 组织水肿信号
脑膜瘤病例 1:男,43岁;左额颞部大
脑凸面沙粒体型脑膜瘤。注意肿瘤信号、周 围脑回推移、白质塌陷、脑池增宽等征象。 T2WI T1WI
脑膜瘤病例 1:男,43岁;左额颞部大脑
凸面沙粒体型脑膜瘤。增强扫描T1WI;注意 肿瘤宽基底、均匀强化、周围脑回推移、白质 塌陷、脑膜“尾征”等征象。
脑膜瘤病例 1:男,43岁;左额颞部大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如何正确阅片
• 肿瘤本身的 CT 和 MRI 表现 • 颅内正常结构移位的 CT 和 MRI 表现 脑积水的 CT 和 MRI 表现 脑水肿的 CT 和 MRI 表现 各种脑疝的 CT 和MRI 表现 大脑镰疝 海马钩回疝 天幕裂孔上疝 枕骨大孔疝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俞方荣王土兴方春朱翔【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

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

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脑膜异常强化疾病磁共振成像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临床上多种疾病可累及脑膜形成各种脑膜病变,MRI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脑膜异常强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其认识不足。

笔者对27例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表现为脑膜异常强化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脑膜病变的认识,并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我院2007-03—2013-06经MRI增强扫描发现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不包括如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和脑梗死、Sturge-Weber综合征等病变所致的脑膜异常强化,此类病变可依据病变主体的MRI 表现进行诊断),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4~76岁,平均45岁。

《请您诊断》病例54答案: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颅内血肿

《请您诊断》病例54答案: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颅内血肿
放射学实践 21 0 1年 8月 第 2 6卷 第 8 期
Rail rci , g2 1 , l2 , . பைடு நூலகம்do at e Au 0 1 Vo 6 No8 P c
91 3
边 缘 强 化 ]囊 变坏 死 区 无 强 化 。 , t 综 合 分 析本 例 患 儿 6月 余 , 灶 位 于 幕 上 , 血 肿 为 主 体 , 病 以 占位 效 应 明 显 , 水 肿 并 不 显 著 。C 表 现 为 典 型 高 密 度 病 灶 , 但 T MRI 扫 呈 现 不 同 时期 血 肿 信 号 , 强 后 仅 于 病 灶 边 缘 可 见 环 平 增
现 脑 积 水 或 硬膜 下 积 液 不 断 增 多 亦 可 作 为 脑 脊 液 转 移 的 间 接
般为 2 3 病灶 , 死常 见 , 出血少 见。临床表 现为颅 内 ~ 个 坏 但
压 增 高 和 局 灶 性 脑 功 能 障碍 。病 理 上 肿 瘤 质 软 、 面 灰 白或 粉 切
红 , 囊变 、 血 和坏死 小灶 。镜下 瘤 细胞 密集 、 体 较 大、 有 出 胞 呈 多 角 形 或 锥 形 、 绕 血 管 生 长 形 成 菊 形 , 有 短 粗 突 起 伸 入 血 围 并 管 内 ; 管 丰 富 , 壁 厚 薄 不 一 , 有 玻 璃 样 变 性 。免 疫 组 织 化 血 管 常
形 强 化 , 内 血 肿 坏 死 区无 强 化 。 因其 发 病 年 龄 、 位 、 像 学 其 部 影
[ 1 张贵祥 , 京龙 , 1] 赵 胡运 胜 , 颅 内肿瘤 手术 后 经脑 脊液播 散 的 等.
MRI 点 E] 中 国 医 学影 像 技术 ,0 6 2 () 3 43 7 特 J. 2 0 ,2 3 :8 —8 .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 低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 瘤。
精选课件
7
脑瘤CT平扫表现
? 部位
脑膜瘤 与颅骨、大脑镰相连 转移瘤 脑周边 鞍内 垂体瘤 鞍上 颅咽管瘤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精选课件
8
脑瘤CT平扫表现
? 数目 单发或多发(常见转移瘤) ? 占位征象 脑沟、池、室消失、狭窄或移
位 ? 水肿 与恶性程度有关
精选课件
9
脑瘤CT平扫表现
?低密度+更低密度 代表肿瘤组织液化 坏死。
?混杂密度 高、低、等密度混合存在。
精选课件
10
脑瘤CT增强扫描
? 目的 发现肿瘤;鉴别(是否,良恶); 大小。
? 增强显著 脑外,恶性 ? 增强不明显 良性多见 ? 增强均匀 良性常见 ? 增强不均匀 坏死,恶性多见 ? 环状增强 转移瘤等
? 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 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但这些 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 经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精选课件
5
?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
? 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敏 感,〉 1.0cm 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诊 断率达 70% —80% ,根据肿瘤 位置 、密度 、 多少、毗邻关系 ,增强的程度 和形式、形态, 脑水肿 有无, 钙化程度 , 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精选课件
11
脑瘤MRI表现
?肿瘤内含水分较正常组织多,使T1信 号低,T2信号高。水分越多信号越明 显。
?绝大多数为T1WI 低信号,T2WI高信 号;少数等信号。
?肿瘤内出血:T1、T2可均为高信 号。
精选课件
12
脑瘤MRI表现

颅内脑外肿瘤的影像学征像小结

颅内脑外肿瘤的影像学征像小结

颅内脑外肿瘤的影像学征像小结展开全文颅内脑外肿瘤是指肿瘤生长在颅内,但是居于颅骨和脑组织之间,还没有侵入到脑组织中,一般是指脑膜瘤之类的良性肿瘤。

脑脊液/血管间隙:脑膜肿瘤生长于蛛网膜之外,凸向脑内生长,与脑组织之间有蛛网膜下腔及其内的血管等结构相隔,即有脑脊液/血管间隙相隔,显示肿瘤与脑组织之间有此间隙相隔时,表示肿瘤位于脑外。

白质塌陷征:脑膜肿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使脑灰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离也加大,这种表现称为白质塌陷征,是一种提示病灶位于脑外的可靠间接征象。

白质塌陷征广基与硬脑膜相连:脑膜肿瘤多以广基与硬脑膜相连,因此肿瘤与硬脑膜相连处常为钝角,而脑内肿瘤邻近硬脑膜时,此角为锐角。

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形成脑膜尾征,为脑膜瘤特征性表现之一。

产生脑膜尾征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为肿瘤对脑膜的侵犯、脑膜结缔组织和血管增生及血管扩张造成。

虽然脑膜尾征对脑膜瘤的诊断提供极大帮助,但脑膜尾征并只在脑膜瘤时观察到,其它肿瘤或炎症时也可观察到脑膜尾征。

脑膜尾征骨质增生或受压变薄膨隆:CT显示骨质增生的发生率约23%~44%。

骨窗观察极少部分病例可仅表现局部颅骨内板增厚、毛糙,而多数表现为局部颅骨全层增厚、硬化,常不能分清颅骨内、外板和板障。

少数CT显示为肿瘤邻近颅骨受压变薄,甚至向外膨隆。

极少数出现颅骨的破坏。

邻近脑池、脑沟扩大:表现为肿瘤所在的脑沟、脑池闭塞,而邻近的脑沟、脑池扩大,后者主要是肿瘤慢性生长造成邻近脑组织萎缩所致,颇具特征性。

静脉窦阻塞:当脑膜肿瘤起源于静脉窦旁时,有时可侵及静脉窦,造成该处静脉窦的阻塞,表现为局部静脉窦变窄,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或显示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

究其机理,部分可能为脑膜瘤生长过程中对静脉窦的压迫、侵蚀所致,部分可能为在此基础上又发生血栓形成所致。

肿瘤邻近副鼻窦过度气化:发生于鞍区等邻近蝶窦的脑膜瘤,刺激蝶窦可致蝶窦过度气化而膨隆;发生于前颅凹颅底的脑膜瘤可致邻近筛窦过度气化而膨隆。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ta nie e n i e[ yo h we l n n in n r na y eo taso u a h tme g a h ma g n re tma s o d mai a tsg s a d no ca ilh p r so rd rl∞ ha … l g g i n
0 2年第 2 l卷第 3期
15 8
司 中枢 神 经放 射 学
脑 膜 血管 外 皮细胞 瘤 的影 像诊 断与 鉴别 诊 断
扬 智 云
【 捕要】 目的 提高对脑膜血管外 皮癌 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 手术病理 证实的 4例脑膜血 管外皮 瘤的C T和 M I R 表现 , 并结 合文献进行 复习。 结果 脑膜 血管外皮瘤 的 C T和 M I R 表现类 似脑膜瘤 , 但具有 恶性
胞 瘤 的 一 般 资 料 表 1 。
衰 l 4倒脑 膜 血 管外 皮 缨 膪 瘤 的 一般 蜜 料
状窦 和横 窦 , 没有 硬膜 尾 征 , 周 水 肿轻 ( 3 ) 灶 图 —5 :
病 例 3: 枕 顶 肿 瘤 中 央 大 片 不 规 则 坏 死 边 明 显 右 周 分 时 , 浸 润 脑 组 织 , 周 水 肿 明 显 , 部 颅 骨 破 坏 且 灶 局
凹 和 MR 表 现 类 似 脑 膜 瘤 的 颅 内 肿 瘤 , 有 恶 性 I 具 征 , 颅 骨增 生 和硬 膜 强 化 ( 无 硬膜 尾 征 ) 与脑 膜 瘤 不 同。 结 论 ,
征. 没有 颅骨 增生 和 硬 膜 强 化 者 要 考 虑 脑 膜血 管外 皮 瘤的 可 能 。
【 关键词 】 血管外 皮瘤 脑 膜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扎
Gu n z o a g h u,Gn n d n rvn e51 0 0, P. . h n a g o g Poic 0 8 R C ia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可分为脑膜内瘤和脑膜外瘤两类。

脑膜瘤的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脑膜瘤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CT扫描脑膜瘤的CT扫描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 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检测脑膜瘤的形状、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脑膜瘤在CT扫描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并且常常有钙化的表现。

此外,脑膜瘤在CT扫描上还可以显示与脑膜瘤相关的水肿和囊变等变化。

MRI检查MRI检查是脑膜瘤影像学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与CT扫描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MRI检查常常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膜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在MRI图像上,脑膜瘤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块,并且常常能够显示与脑膜瘤相关的水肿和囊变等变化。

MRI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对比增强(DCE),可以帮助进一步评估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能够显示脑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像学技术。

对于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血管造影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脑膜瘤的血供主要来自颅内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膜瘤的血管分布情况,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PET-CT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和CT的影像学技术。

PET-CT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脑膜瘤的代谢活性和生物学行为的信息。

在PET-CT图像上,脑膜瘤通常呈现为代谢亢进的灶,因为肿瘤细胞会具有增加的葡萄糖代谢。

此外,PET-CT还可以检测脑膜瘤的转移病灶,有助于评估其病程和预后。

结论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T扫描和MRI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肿瘤信息。

椎体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其内见不规...

椎体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其内见不规...

誉:。

氅到嚣随撼名量大季硕士学僮论文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对比研究指导赦师学科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磅文答辩日期答辩委A套主席李蒙刘吉华教援冯卫华副教授影像医学与校医学跗图附图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F/39,溶骨型转移。

(a)一@平片示c6椎体压缩骨折。

(c)一<曲MRI示c2、c4、c6椎体内弥漫片状长T1长亿信号影,其中C6椎体压缩骨折,上下缘不规则。

(h)~(i)cT示C6椎体内溶骨性骨质破坏区。

(j)鹕核素扫描示C6放射性浓聚。

附图图2M,52,成骨型转移:(a)一(d)MRI示T12·L5椎体内多发类圆形陈T1短T2信号影,脂肪抑制像上亦呈低信号影,周围可见环形带状长T1长T2信号影,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即“晕征”。

(c)CT示类圆形高密度影。

青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图3F巧4,混合型转移,(a卜(b)cT示T5和T12椎体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其内见不规则骨质样高密度影。

(c)—(d)相应层面MRI横轴压脂像示骨质破坏区为混杂’12信号,一病灶内示液平,部分病灶骨破坏区周围见片状长T2信号影,为骨髓早期浸润征象。

(e)~(曲矢状位MRl示脊椎弥漫多发长T1混杂T2信号影,部分椎体内单发病灶,部分椎体内多发病灶,部分椎体压缩骨折。

18附图图4F巧6,(a)平片示L3椎体轻度双凹型压缩骨折(b)crhlPR矢状位重建示IJ3椎体轻度双凹型压缩骨折,并其内斑片状溶骨型破坏,后缘及上缘骨皮质破坏(c卜(d)MRI矢状位T1、Ⅳ1和他wI压腊像示L3椎体轻度双凹型压缩骨折并其内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后缘膨隆图5M/47,(a卜嘞MRJ的D、ⅣI(b=250)和(b=600)像示T1椎体呈高信号。

(c)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像示T1椎体轻度双凹形压缩骨折,前后缘膨隆。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F/61,椎体Ⅳ型转移,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a)矢状位T1wI(b)Gd—DⅡ'A静脉注射后Tlwl(c)Gd-DⅢ'A静脉注射后T1WI压脂图像附图图7FH8,(a、卜(b)MRI矢状位T1wI和T2wI示他,3椎体均呈双凹型压缩骨折,上下缘光整弧形凹陷,后缘膨隆,硬膜囊受压,椎体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f∞核素扫描示T3椎体不规则放射性浓聚(d)MRI横轴位T2wI示T3椎体及左侧附件等长异常信号影,附件外形增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形成,硬膜囊受压(e)cT扫描示13椎体和附件不规则低密度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残存骨皮质壳膨胀(D放射治疗后,相应层面cT示T3病变区骨质增生硬化塘)放射治疗后核素扫描示T3放射性浓聚范围缩小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8M巧9,(a)T1wI和(b)12wIT11椎体Ⅳ型转移,内见飘带样液体征象(液征)附图图9M/52,(a)核素扫描示T4椎体局部放射性稀疏,周围放射性浓聚。

488.7脑外肿瘤医学影像诊断学

488.7脑外肿瘤医学影像诊断学
➢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是鞍区肿瘤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0%
➢以30~60岁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分泌泌乳素的微腺瘤多为女性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
【临床与病理】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垂体功能异常相应症状,视野缺损 ➢按其是否分泌激素,分为功能性(泌乳素、生长激素等)和非功能性腺瘤 ➢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 大腺瘤,直径大于10mm ➢肿瘤包膜完整,大腺瘤可发生出血、坏死、囊变
➢诊断要点: 等或稍高密度/信号,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 “脑膜尾征”具有特征性
脑膜瘤(meningioma)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少数非典型的脑膜瘤需与星形细胞肿瘤、转移瘤、脑脓肿等鉴别
性别、年龄、病灶密度/信号、 强化方式和程度、脑膜改变等
有助于鉴别诊断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
学习目标
➢记忆、可识别并理解: 脑外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 常见脑外肿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知晓: 各种影像学方法对脑外肿瘤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概述
➢脑外肿瘤是的常见脑肿瘤, 发病率较高,多于脑内肿瘤 ➢脑外肿瘤种类繁多,分布范围较广,生物学行为各异,影像学表现多样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分12种类型: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onma )
【临床与病理】
➢临床上,主要有听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前庭功能紊乱等症状 ➢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 ➢肿瘤呈圆形,有完整包膜,较大时可发生出血、坏死、囊变 ➢多为单侧,可双侧,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onma )

《脑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

《脑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

《脑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
佚名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情报》
【年(卷),期】2003(24)10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脑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神经放射学诊断;流行病学;病理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脑瘤卒中的临床诊断分析及影像学诊断价值 [J], 尹变利
2.从宏观影像学走向微观影像学——简评《影像诊断病理学》 [J], 郭佑民
3.兔VX2脑瘤的模型建立及病理学、影像学初步研究 [J], 康立清;张云亭;孙世梅
4.脑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J], 胡敬花
5.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特征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特征 [J], 余跃丰;庄丁勤;方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实质外肿瘤的影像诊断

脑实质外肿瘤的影像诊断

脑实质外肿瘤的影像诊断
张来虎
【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
【年(卷),期】1993(014)012
【摘要】1.脑实质外肿瘤首先判明是脑实质内肿瘤还是脑实质外肿瘤很重要。

脑实质外肿瘤的特点:①广泛靠近颅骨与硬膜;②压迫邻近脑实质,并伴有肿瘤周围的蛛网膜下腔扩大;③肿瘤边缘多较清楚平滑;④伴邻近骨破坏与硬化等变化。

以上表现MRI或CT易于发现,特别是MRI能多方面的摄影,由于骨无信号强度,而脑皮质能清楚确认等,鉴别上较CT容易。

MRI对肿瘤周围环境等实质外肿瘤也能观察。

2.代表性脑实质外肿瘤①脑膜瘤系来自脑膜的蛛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20%。

通常成人易患,小儿发生仅占1.7%。

脑膜瘤有逐年增加趋势。

其原因为影像诊断普及、发现机会多,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等。

【总页数】1页(P555)
【作者】张来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0.4
【相关文献】
1.髓外硬膜外肿瘤MRI影像诊断 [J], 刘彦荣;苏雪娟;刘金岭
2.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实质外肿瘤的诊断作用 [J], 方燕南;林健雯;周珏倩;杨惠
萍;李花;陈燕奎
3.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的脑实质外肿瘤5例误诊分析 [J], 周六斤;秦沛潮;陈国捷
4.肝脏外生型实质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 [J], 易如;姜慧杰;张金英;王子奡;梁宗辉
5.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及MRI的影像诊断分析 [J], 郝敬军;庄伟雄;赵林;文海忠;朱志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
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胚胎第二周软骨内骨化 失败。颅盖大,颅底小,前额突出,扁平鼻。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
RadioGraphics 2004; 24:507–522
成骨不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蓝巩膜100%,广泛的间充质缺损,膜内化骨 受抑制,骨膜肥厚但骨皮质菲薄,分散的钙化,囟门闭合延迟。串珠样肋骨,多发 骨折及骨痂形成。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Hyperparathyroidism)
Salt andΒιβλιοθήκη pepper skullPTH分泌过多,高血钙、低血磷。颅骨表现 的特殊性—颅骨三层结构模糊不清,多发点 状透光区,高密度的“盐、胡椒面征”。
Normal
二、脑外肿瘤的分类
2007WHO
1、脑(脊) 膜肿瘤(tumours of the meninges)
听神经瘤
颅骨密度异常
局限性颅骨增生:脑膜瘤,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瘤。 普遍性颅骨增生:生长激素性垂体瘤, 普遍性颅骨增生: 晚期畸形性骨炎,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1904年德国Albert-Schonberg首先报道,此后定名为石 骨征。原因可能与骨吸收异常有关,钙盐大量沉积于骨内,外观像大理石。 出生婴儿, 下颌骨、颅底密度弥漫性增高如象牙。颈椎骨密度增高硬化。
脑外肿瘤 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张贵祥 guixiangzhang@
脑外肿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脑外解剖结构特点 二、脑外肿瘤的分类 三、脑外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脑外解剖结构特点
一、脑外解剖结构特点
头皮的解剖结构
一、额顶枕部:从眶上缘至枕外粗隆,侧方至颞上线。自外向内:
RadioGraphics 2010; 30:461–482
正常头颅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人头颅的大小和形状因个体发育、年龄、性别等因素而 正常人头颅的大小和形状 有一定的差异。判断头颅的大小以测量颅骨的前后径,横径和高 径的比例来确定。 前后径:自眉间至枕外粗隆的最大距离。 横径:两侧颞骨鳞状缝上缘间的最大距离。 高径:侧位片上枕大孔前缘中点至颅顶最高点的距离。 正常人成人颅骨各径线的正常值如下 项 前 横 高 后 目 径 径 径 男(mm) 215 174 150 女(mm) 203 170 147
女性,右足黑色素瘤手术后11年,眩晕。双侧听神经,左侧三叉神经根强化
二、脑外肿瘤的分类
6、淋巴瘤和造血系统肿瘤
(lymphomas and haematopoietic neoplasm)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s )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
正常成人的颅面比例为2:1。年龄越小比例相差越大。
头颅大小、形态病理改变
颅骨增大:婴幼儿多见于先天性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增大: 颅内肿瘤。成人多见于生长激素性垂体瘤, 颅骨畸形性骨炎。
颅高压导致颅缝分离
颅骨狭小:见于儿童,狭颅症和大脑发育不全。 颅骨狭小:
正常颅板
分外板,板障,内板 外、内板:密质骨,厚度为1-2mm,呈线状致密影。板障: 外、内板: 位于内、外板之间,厚度为1~2mm,呈海绵状密度较低 的条状影。 6岁以前分层清楚。 老年人板障层骨化,内、外板融合成一层。
三、脑外肿瘤的诊断
6、淋巴瘤和造血系统肿瘤
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
7、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s)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 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 卵黄囊性瘤(yolk sac tumour)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畸胎瘤(teratoma) 成熟型(mature) 未成熟型(immature) 畸胎瘤恶变(teratoma with malignant t ransformation)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ur)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fibrousdysplasia)
是一种原因不明、进展缓慢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 正常骨组织被吸收,被梭性纤维细胞及发育不良的网状骨小梁 替代。骨组织膨胀、畸形,骨小梁紧密,增粗。
头皮肿块
脑膜膨出(Rudimentary Menigocele):发生在婴儿出生后,多位 于中线 血管瘤(Hemangioma):分为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毛细血 管瘤三种。血管瘤外观呈粉红色到紫红色的瘤狀病 灶,是血管窦、异常扩张的血管和增生纤维组织组成的 肿块。 皮下脂肪瘤(Lipoma):脂肪瘤由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构成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鱗狀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转移瘤(metastasis)
Haemangiopericytoma:MRI demonstrates a very large extra-axial mass eroding through the bone. It vividly enhances, and had large feeding vessels around the margins.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invasion into the brain. Feat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a haemangiopericytoma. Case contributed by: Dr Frank Gaillard view revision history
血管瘤
Sinus pericranii--颅骨膜血窦是一种罕见的血管 畸形,颅内与颅外血液循环借扩张的颅骨板障 静脉形成异常交通。
二、脑外肿瘤的分类
5、含色素肿瘤
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primary melanocytic lesions) 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diffuse melanocytosis) 黑素细胞瘤(melanocytoma)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脑膜黑素瘤病(meningeal melanomatosis) 与脑膜相关的其他类肿瘤 (other neoplasms related to the meninges) 血管母细胞瘤(haemangioblastoma)
(Ewing sarcoma)
Radiographics 1993;13:959-961
尤文氏肉瘤,好发于10-25岁青少年,男性略多,原发于骨髓腔内的小圆细 胞肿瘤,骨质出现虫蚀样或鼠咬状破坏,骨髓腔扩大呈蜂窝状,界限不清 楚,无骨硬化征象。
佩吉特病
(Paget’s disease)
又名畸形性骨炎,先天性骨代谢异常所致的局部骨变形性疾病,破 骨细胞过度活跃引起骨溶解加速,骨破坏、再生伴不规则骨痂形成,可 有囊性变及纤维化,骨变形,骨皮质与骨髓质分不清。
二、颞部
上界为颞上线,下界为颧弓上缘。自外向里依次是: 皮肤 颞筋膜 骨膜 皮下组织 颞肌 骨膜与颞骨结合紧密,不易分开。
图示:正常颞部头皮解剖: 皮肤呈现状高密度影 (arrowhead), 皮下脂肪呈低密度影 (straight white arrow), 颞筋膜 (squiggly arrow), 帽状腱膜下层脂肪组织 (feathered arrow), 颞肌(black arrow).
Occipital meningoencephalocele Radiographics radiographics 2004;24:1655-1674
脑膜、脑组织与脑脊液通过颅骨未闭合的缝隙疝出颅外形成的先天性畸形。 胚胎3个月内神经管发育不良造成颅骨先天性缺损,发病率1/5000。
Naso-orbital frontoethmoidal encephalocele
脑脊膜上皮细胞肿瘤(tumours of meningothelial cells) 脑(脊) 膜瘤(meningioma) 上皮型(meningothelial) 纤维型(fibrous) 过渡型(transitional) 砂粒型(psammomatous) 血管瘤型(angiomatous) 微囊型(microcystic) 分泌型(secretory) 淋巴细胞丰富型(lymphoplasma cyte-rich) 化生型(metaplastic) 脊索样型(chordoid) 透明细胞型(clear cell) 非典型性(atypical) 乳头型(papillary) 横纹肌样型( rhabdoid) 间变性(恶性)脑膜瘤(anaplastic/ malignant meningioma)
fibrous dysplasia RadioGraphics 2008; 28:1193–1214
Fibrosarcoma
RadioGraphics 2011; 31:1923–1954
鼻腔横纹肌肉瘤
二、脑外肿瘤的分类
3、骨源性肿瘤
软骨瘤(chondroma)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骨瘤(oste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osteomyelitis
前列腺癌转移
骨母细胞瘤手术前、后
1932年Jaffe首选报道掌骨骨母细胞瘤,可能与血管异常有关。膨胀性肿 块,含有丰富的血管,内见钙化,骨皮质菲薄,周围见反应性硬化带。镜下 发现大量骨母细胞呈巢状,血管丰富伴疏松纤维组织。
尤文氏肉瘤
女,27岁 弥漫性脑膜黑素瘤病
RadioGraphics 2012; 32:499–516
三、脑外肿瘤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