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fb57f646294dd88d0d26bf3.png)
C.森林大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集约化乳畜业 B.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 C.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D.兴建水利工程,引进高产水稻品种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和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 地区气候干旱,经济水平落后,人口较多,所以要采取开展国 际合作、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等措施。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我国资源总量多,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我国可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压力大;我国环境污染是以城市 为核心迅速蔓延。
2.教材第104页 图6.15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 用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图中为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按 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 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图中的生态农 业循环模式中的核心纽带为沼气池。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 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 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 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 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521d0779563c1ec5da71f2.png)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1c54771ec3a87c24128c4b9.png)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93933a2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4.png)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提高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协调人地关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教师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方法。
3.教师通过讲解某发达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让学生掌握协调人地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4.了解某发达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运用讨论法、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d619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9.png)
基础设施
(2)发展绿色经济 ①内容:_经__济__发__展_、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强调_节_能__减__排__、资源高 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能源
碳 污染物
消耗
(3)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可持续消费的倡议:建立简约适度、_绿__色__低__碳_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干洗
耗能
应季
骑车 合乘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持续性 原则
限的,人类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之内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
共同性 原则
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决策和行动应 该有助于实现全球
整体的协调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 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 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 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 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 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 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学法指导】 巧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 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监管企业
政策、立法、标准
约束和引导 监督企业行为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①原因 a.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_环__境_恶__化__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__可__持_续__发__展___的障碍。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7b0e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4.png)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f0eaf1a1c7aa00b52acbcb.png)
关键能力
能力 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分析
(2015·北京)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 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 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 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破坏 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空出现臭氧空洞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世界:西欧、北
酸雨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美、日本;中国: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南方地区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
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
1. 人 地 关 系
认识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差
思 想 的 历 史 2015·课 标 全 国 异,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
演变
Ⅱ·T37(3)、(4) 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2.人类所面 乌梁素海水污染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环境问
环境污染 (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 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 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 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 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 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
临 的 主 要 环 的原因及措施 题,通过原因分析探究环境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327b1f6294dd88d1d26bd3.png)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2e6907bed5b9f3f90f1c3e.png)
例2:(2008海南地理,27,10分)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 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 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 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 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 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类型 箭 竹 及 灌丛 28.90 阔 叶 林 25.30 旱地 水 田
区域定位高 山 灌 石砾地、
裸地 丛草甸
0.01
比重 ( % )
10.4 0
判断问题 5.70 3.1
0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 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B )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例3: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升 (1)图中表明,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50—90年代呈_______趋势, 下降 其生活质量在70年代中期之后呈__________趋势,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 正 负 产总值与生活质量由______相关变为________相关。 (2)上述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 D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 证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同步增长是生活 高质量的保证
目前,太湖沿岸每年农业中化肥使用量达200万吨~ 300万吨,农药5万吨~8万吨,其中约有50﹪随雨水流 入太湖。每年有近10亿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 河,使每个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 形成黑水带,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太湖。此外,太湖 还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养鱼、水运和旅游业带来的污 染。人们在呼唤:救救太湖!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https://img.taocdn.com/s3/m/89f15a33580216fc700afd7f.png)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二)【复习目标】1.主要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2.主要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分布、危害与措施。
【知识梳理】3.草地退化:7.生物多样性减少:【巩固练习】读下图回答1~3题。
1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荒漠化 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D.厄尔尼诺2这种变化对江苏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减少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3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更多地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为甲市周边地区示意图和甲市略图,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多雾,河流湍急,矿产资源丰富。
必修2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必修2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67b7fa417866fb84a8e90.png)
必修2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学科地位】本章教材是在学完高中地理必修Ⅰ、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做一个总结,从而在理论上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学习必修Ⅲ的区域地理奠定基础,因此本章在整套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考预测】目前,困扰人类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协调好发展问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因此,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始终是高考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这既符合高考“能力立意”与“关注社会现实”的指导思想,又符合“学习有用地理”的地理教学要求。
【学习指导】本章以“环境与发展”为线索,以历史记载为背景,揭示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史的演变过程,以人地协调为基本出发点,科学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因此,学习时要从身边的事例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搜集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并进行全面剖析,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自主学习】回顾教材所学的内容,思考下面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是什么?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目标和基本内涵?5.我国控制人口规模的具体策略有哪些?6.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有什么?【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09“双语学习”,回答:1.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哪些?2.石油泄漏和酸雨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危害?3.针对以上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什么防治对策?【巩固训练】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②人类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④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A.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读下图,图中显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据此完成3~4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70c3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5.png)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新课标2024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2024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43b77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1.png)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干脆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B )A.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运用能源带来严峻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第2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2024·齐鲁名校协作体模)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次性餐具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有人说:“小小餐盒既轻又重,既小又大,既简洁又困难”。
据此完成3~4题。
3.一次性餐具生产后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缘由是( B )A.产品运量大B.产品价值低C.市场需求大D.产品运输不便4.小小餐盒的“重”与“大”是指( C )A.产品重量大B.原料消耗大C.环保责任大D.大气污染大【解析】第3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A错误;产品的运量小可使其生产地远离市场地,D错误;市场需求大不是其生产接近市场的主要缘由,C错误;一次性餐具的市场价格低,长途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利润降低,故选B。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b022e4b90d6c85ed3ac672.png)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了解人地关系的演变,体会人地关系的含义。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材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3.结合某区域经济和发展战略,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4.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区域环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人地关系特点原始文明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被动地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工业文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1)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易错提醒]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公平性原则侧重的是“权利和责任”,持续性原则侧重的是(1)生态文明1特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2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1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1)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d725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案例
总结词
具体措施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 之一,通过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加强 环境监管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双赢。
在经济绿色转型中,需要推动清洁能 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 发展。
04
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
总结词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 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
具体措施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绿色交通体系、 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案例介绍
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城市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了城市能源的绿色转型、城市 交通的低碳发展、城市空间的绿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03 ?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0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 态环境。
02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废物资源化利
用等。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工作,提升生态环境
03
质量。
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能源等。
倡导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 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05
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主要观点总结
01
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协调好人地关系有利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
02
传统人地关系观念的局限性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b4e4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c.png)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资源短缺: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
增加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
染严重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 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
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 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活动:排放污染物,污染空气、 水和土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 响水土保持
旅游活动: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当 地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发展等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系统。 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如灌溉、水资源管理等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影响气候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 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等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在协调 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限制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理 环 境 对 人 类 发 展 的 影 响 03 人 类 活 动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04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类 发 展 的 协 调 05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互 动 关 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37d9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a.png)
的不同。(综合思维)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
(1)含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
的地理环境。
2.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1)采集—狩猎社会: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2)农业社会:人类尽管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
(1)下列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低碳循环经济,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
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
境治理体系。
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4)生态保护
①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②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
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不断提高。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主题探究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社会。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和利用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是提高出车时间利用系数的有效途径。A.压缩商务作业时间B.提高车辆总行程C.车辆有效行程D.压缩出车时间中的停歇时间 [单选]“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反映。A.预付款项B.预收款项C.应收账款D.应付账款 [单选]当ECAM控制面板失效时,以下错误的是:()A、CLR(清除)、RCL(重现)、STS(状态)、EMERCANC(紧急取消)、ALL(全部)都失效B、CLR(清除)、RCL(重现)、STS(状态)、EMERCANC(紧急取消)、ALL(全部)仍然有效。C、按压ALL(全部)按钮依次翻看各个系统直到所需页 [单选]关于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下列正确的是()A.平卧后鞘膜积液可逐渐缩小B.站立后透光试验仍阴性C.单纯抽液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D.精索鞘膜积液同时伴有睾丸鞘膜积液称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E.单纯鞘膜翻转术也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多选]商品混凝土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能,它包括下列哪些方面的含义?()A、流动性B、粘聚性C、保水性D、耐久性 [单选]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A.感受外邪B.正气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C.失治、误治D.外界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某飞机执行航班任务,起飞机场标高为860m,当日机场场压为718.8mmhg,查气压表知道,机场标高为900m时,标准场压为682.50mmhg;机场标高为990m时,标准场压为675.13mmhg,该飞机机型规定,当场压高于(或低于)标准场压10mmhg时,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增加( [单选]英版海图图式“Sh”表示()。A.贝壳B.黏土C.珊瑚D.泥 [多选]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问题上应采取的政策是()A.开展计划生育运动B.降低人口数量C.提高人口质量D.改善社会经济条件E.提高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单选]男性,28岁。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接受化学治疗,中性粒细胞0.4×10/L。近1周来高热,咳嗽脓痰,右肺闻及较多湿啰音。X线胸片见右中肺野大片密影,隐约见密度减低区域。推测肺部感染最可能的病原体是()A.肺炎链球菌B.流感嗜血杆菌C.莫拉卡他菌D.铜绿假单胞菌E.溶血性链球 [单选]以下股利分配政策中,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是()。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名词解释]长期档案 [单选]某患者80岁,记忆力障碍,对答不切题,常外出后无法救回家,你建议该患者最好做什么筛查()A.汉语失语症检查法B.构音障碍检查法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D.韦氏记忆量表(W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单选]碘缺乏病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A.胎儿早产、死产B.单纯性聋哑C.视野缩小D.地方性克汀病E.地方性甲状腺肿 [单选]信息处理的步骤不包括()。A.信息筛选B.信息交流C.信息存储D.信息使用 [单选]有关女性生殖器淋巴的引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外阴淋巴大部分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B.阴道下段淋巴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C.腹股沟浅淋巴结汇入髂淋巴结组D.宫颈淋巴汇入腹股沟深淋巴结E.子宫体淋巴汇入腰淋巴结及腹股沟浅淋巴结 [单选,A1型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A.母乳摄入量少B.生长发育迟缓C.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D.过期产儿E.未及时添加钙剂 [单选]自体微粒皮植皮,供受区面积最大宜在()A.1:5之内B.1:20之内C.1:15之内D.1:25之内E.1:40之内 [问答题]可以办理公务卡附属卡吗? [单选]下列哪项没有参与促进乳腺发育及泌乳功能()A.皮质醇B.雌激素C.甲状旁腺素D.胎盘生乳素E.胰岛素 [填空题]内燃机车用电压调节器是以启动发动机的端电压为反馈信号,以稳压管的()电压控制主晶闸管的通断来进行电压调节。 [单选]烧伤创面外用药磺胺米隆的常用浓度为()A.0.5%~1%B.1%~5%C.5%~10%D.15%~20%E.20%~30% [单选]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下列哪项操作错误()。A.置仰卧位B.一手捏鼻孔C.另一手托下颚D.头后仰呈直角E.吹气与呼气比为1:2 [单选]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A.不合法B.合理C.合法但不合理D.合理但不合法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某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POX(+),NA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其最可能的诊断为()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红白血病 [单选]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为()A.1989年8月28日B.1995年12月1目C.2003年10月1日D.2004年8月28日E.2004年12月1日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A.寒格B.久利C.脏厥D.热利下重E.邪热伤阴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企业选配培训教师的基本标准有哪些。(2012年5月二级真题) [单选]船用发电柴油机必须装设的调速器是()。A.液压调速器B.机械式调速器C.定速调速器D.极限调速器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背景:某工厂,由于某项工艺不够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现在计划将该项工艺加以改进。取得新工艺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需投资160万元,估计谈判成功的可能性是0.8。若成功,前2年为投产试运营期,考虑价格因素后预计年净现金流量为30万元,之后再 [问答题,简答题]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单选]《国内航行船舶船体建造检验管理暂行规定》于何时开始实施?()A、2005年9月1日B、2002年9月1日C、2004年9月1日D、2006年9月1日 [单选]具备条件的快件运营人可以通过()申请办理报检。A.电子邮件的方式B.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C.传真的方式D.电话的方式 [单选]甲、乙两公司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甲依双方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某仲裁委员受理该申请后,经双方当事人协议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确定7月21日开庭审理该争议案件后,依法书面通知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7月21日,甲公司无正当理由未出庭参与案件的审理活动。此时仲裁庭可以采取: [单选]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时,错的是()A.适用于病情轻,甲状腺较小,年龄在20岁以下者B.治疗中如出现甲状腺肿大加重、血管杂音更明显,而其他甲亢症状缓解时,可加用甲状腺素制剂C.疗程中,疗效考核可用甲状腺摄I131率测定D.整个服药疗程至少1.5~2年E.疗 [不定项选择]依据生命周期分析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A.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B.产品指标C.废物回收利用指标D.污染物产生指标 [单选]下列不属于物业服务企业营业成本的是()。A.直接人工费B.间接费用C.直接材料费D.无偿使用的办公房屋 [填空题]相对于其他的练习体系,普拉提比较安全,()冲击力,适合各个年龄层。 [单选]拟定沿岸航线,应尽量选择()的显著物标作为转向物标。A.转向一侧附近B.转向另一侧附近C.转向一侧正横附近D.转向另一侧正横附近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比较明确地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加以论述,始于()A.唐代B.金元时代C.宋代D.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