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1、环境问题的产生:[理解记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两大类。
3、环境问题的分布:[记忆]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记忆](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课本P96图)(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必然性:1.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二.纲领:[记忆]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三.途径 [记忆]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必修2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都侧重对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菜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材料一 10月9日消息,国家发改委今日将发出通告,就推行居民阶 ·网络·构建梯式电价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10年10月9日至10月21
日。 发改委表示,居民阶梯电价将结合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按照满足基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上 午3时53分21.1.2003:53Januar y 20, 2021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3时53分52秒03:53:5220 January 2021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3时53分52秒 上午3时53分03:53:5221.1.20
谢 谢 大 家 ! 高考·题型·
菜单
菜单
材料三
·网络·构建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命题·视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和我国实行“阶梯式电价”无关的是( ) A.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 B.我国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C.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D.不同电价政策可以照顾到低收入人群的用电要求
菜单
高考·题型·
月、最热月气温高低,年温差大小,年降水总量多少,降水的季节
变化和年际变化等方面描述;
菜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4)水文特征可以从某区域流域特点、河流发育情况、流程长短、补给 来源、水量大小,某水系的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支
·网络·构建
流多少、排列分布,某条河流的水体类型、补给、蒸发、下渗、径流 、水量、水质等方面描述(包括水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时间及长短 ,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及长短等);(5)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高考·题型· 半球、纬度带)、海陆位置(大洲、大洋或地处内陆还是沿海)等方面描 述;(6)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 ·命题·视角地质等方面描述;(7)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工农业生产特点(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农产品、开发历史、机械化水平,轻、重工业 比重)、居民等方面描述。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调研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3.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 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 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 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 程度等。
请做:题组层级快练 (二十五)
高考调研
主干知识·梳理 基础梳理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2.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 环境 排放废弃物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考调研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高考调研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
高考调研
【信息解读】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地理·高三总复习
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 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 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 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口数量众多 (1)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素质较低
(2)资源短缺
人均占有量少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 排名及人均占有量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总量在世界排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 名 均值的比例 3 1/3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径流量
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 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 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考
我国为什么不能走前两种道路,而必 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 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 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 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 决的问题了。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 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 题的模式。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阅读教材P90—92内容,分析: 人地关系的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猎文明)
制约
1、崇拜自然: 环境
人类
2、改造自然:
人类主导性产业 活动 :栽培作物, 驯养家畜等.
(农业文明)
主要技术手段:农 业技术(青铜器、 铁器、犁)、耕作 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 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
3、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 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
(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问题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种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国 家
比发达国 家严重, 以生态破 坏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 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比发展中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
发达 国家轻, 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
国家 以环境污 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
染为主 其环境大为好转
(2)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 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 为大气运动、洋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 一旦出现环境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如酸雨、国际河流上游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 气候异常等。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与__崇__拜__自然,两 者之间呈现原始的__平__衡__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的_不__协__调___,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两者间的 对抗性增强。
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征___服__自__然_” 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 现_不___协__调__,人地矛盾__迅__速__激__化__。
经济 更追求质量、效益、节能 要依靠经济发展来
持续 条件 和减少废物。环境保护需 提供必需的资金和
发展 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 技术。生态持续发
要的资金和技术
展和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 持续 发展
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 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 进步相适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⑦ 物质和能量; ()人类活动的⑧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⑩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度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基础冲关]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题;()图中字母、、的含义分别是.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解析]第()题,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表示生产活动,表示人类消费各种产品,表示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第()题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考点精析一、环境问题(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01 02
03
目录
01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02 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03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01
必备知识 · 自主梳理
返回
一、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得物质
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典例或分布
全球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 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世界:西欧、北美、 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2.生态破坏问题
林的环境 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 化与沙尘暴、巴比伦 王国的消失
返回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
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手段 核心 方式 目的
实践
工业 农业 公众
环境无害化技术 提高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发展清洁生产 推行生态农业
适度消费
[名师注解]
返回
【注3】 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 的;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 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 【联】 全面把握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
能源短缺
我国东部地区能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源短缺
返回
三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
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壤的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 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
高三地理复习 人文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类与环境 的关系
(二)直面环 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 题的类型及成因
3、环境问题的 地域差异
•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发展中国家较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发达国家较经,以环境污染为主。
(三)走向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 内涵
பைடு நூலகம்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增长 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
高污染)
低污染)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环境意识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 本身价值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 载能力相协调
知识拓展——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环境控制 先污染,后治理
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 物
过度 西北、华北 放牧、
半旱区 樵采、 垦殖
降水 少、 气候 干旱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 地区造成危害,而且 还可通过沙尘暴的形
式影响其他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 生活用能问题,
严禁砍伐
草 原 退 化
内蒙古、 青海、宁 夏、新疆
过度 气候 放牧、 干旱、 过度 降水 垦殖 减少
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 降低草场的生产力, 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 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21世纪议程 》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
•工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态农业
知识拓展——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 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 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 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 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 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 会进步相适应)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家园。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要改革,都令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从树栖、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品到农耕、畜牧、工业化生产,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渐渐扩大。
但是,地理环境在供应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其实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
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定解决人类同环境对峙的矛盾,促令人类与环境一致。
在本章中,我们将商议以下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人类面 - 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走可连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哪些态度和责任?
逻辑关系
1 / 1。
必修2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菜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材料三
知
识
·
网
络
·
构
高
建
考
·
题
型
·
热
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 究
· 命
(1)下列说法和我国实行“阶梯式电价”无关的是( )
题 ·
A.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
视 角
B.我国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C.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D.不同电价政策可以照顾到低收入人群的用电要求
网 络
梯式电价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10年10月9日至10月21
· 日。
构 建
发改委表示,居民阶梯电价将结合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按照满足基
高 考
本用电需求、正常合理用电需求和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分为三档,电
· 题
价实行分档递增,其中第一档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第二档电 型
热 点
价起步阶段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第三档电价起步阶段标准不低
络 ·
能减排”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符合持续性原则。
构 建
第(4)题,国际气候峰会的目的之一是应对气候变暖。漫画①反映了全
高 考
球变暖,海③体现的是滥砍乱伐,破坏植被;漫画④体现的是过度开采。全 型
·
热 球变暖的原因和温室气体排放与植被破坏有关。第(5)题,发展中国家
· 研
述,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和锋面,天气特征的描述主要 究
· 命
有气温、阴晴、雨雪、风向和风力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3)气
题 候可以从某区域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
高考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必修2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 量垃圾任意堆放
大城市周 的垃圾“ 现象
• 3.全球性环境问题
• 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布、 环危害与对策
境 臭氧层 问 破坏
酸雨
土地沙 水土流
漠化
失
题
自然原 自然原
人类大
自然原因: 因:气
因:暴
自 水
量使用 地形、大 候变干, 雨、地 时
气运动; 降水减 形起伏
环
境 臭氧层 问 破坏
•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 会引起生态破坏。
• (2)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 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 “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 展”。
•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 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 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 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酸雨
土地沙 漠化 水土流失
题
南极、 分 北极、 布 青藏高
原上空
中亚、
西欧、北美、西亚和
日本和我国 北非,
南方
我国西
北
降水量大 且集中的 山地、丘 陵地区
地面紫 河、湖水酸
使山区成
环 境 臭氧层 问 破坏 题
酸雨
土地沙漠 水土流
化
失
禁止或
减少氟
氯烃的
对 策
排放, 研制新 型制冷
系统,
减少人为 植树造林, 植树造 硫氧化物、 保护植被, 林,退 氮氧化物 退耕还林、 耕还林、 的排放, 还牧,合 还草, 开发利用 理利用水 修建水 清洁能源, 资源,构 库和防 加强国际 筑防护林 护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 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 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 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 活动。
真题
(2010· 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
保持适度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持续性 原则 社会发展应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 源,处理好 发展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 关系 伏季休 渔制 度、牧 场轮牧 等
共
环境问题不受国
国际社会应超越 国界、民族、宗 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 态度参加环境领 域中的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C.商品率高 B.集约化程度低 D.科技水平低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
济”是强调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 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这种思想会促进人 类社会的发展。
考查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然而,人 类在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将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带给地球家园。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此回答 3~4 题。
(3)保护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即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4)公平性 (5)共同性 (6)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避免了药物对生态 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治密度大,效果好。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面临生存 和发展的 1.中国走可持续发 巨大压力 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 沉重负担 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自然环境面临极大危机
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物多样性会议上,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呼吁。 积的美国白蛾灾害, 山东省政府动员各方力量参加 防治。 放养周氏啮小蜂, 是生物防治白蛾的有效方 法。
(1)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2)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哪些?(三条即可)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是 。 (4)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原则。 (5)我国于 1992 年签署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此举体现 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原则。 (6)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有利之处是什么?
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C )
( D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 生产力 人类活动 改造自然 人地关系 征服自然) 环境问题
釆猎文 明时期
农业文 明时期 工业文 明时期
生产力水 平低下, 发展缓慢
生产力水 平有很大 提高 科技突飞 猛进,生 产力水平 迅速提高
采集和狩猎
恐惧和依赖 不严重
大规模开发 利用土地、 水等资源 人类试图主 宰自然,牺 牲环境,积 累财富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州 面积 地理位置 地形区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8 848 平方千米 徐州 11 258 平方千米
江苏省东南部, 长江以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 南 北
(2)读图比较 1990 年至 2006 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 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苏州、 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 比 较两地“GDP”和“GDP 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 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 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对徐州的建议: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年份和 地区 项目 GDP(亿元) 4 人均 GDP(元) GDP 每增加亿 元占用的耕地面 111.41 318.92 积(万平方米) 85.27 76.43 54.25 8.93 3 617 1 438 26 692 6 948 78 801 15 363 苏州 202.1 112.84 1 540.68 616.95 4 820.26 1 428.80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1990 年 2000 年 2006 年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要求把生产造成的危害消灭在生产环节中, 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循 环经济是必然选择。
反思· 归纳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资源开采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节制 量化 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 物质流动 污染排放 源—再生产品 单向流动 循环流动 高强度、无 资源—产品—废物和 资源输入减 资源—产品—再生资
与环境的对 环境遭到 抗性增强 破坏 全面不协调,资源短缺, 人地矛盾迅 环境恶化 速激化
环
物质 能量
境 人类社会 废弃物 境
环
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 1.人类与环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境的关系 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 放到环境中。
解析
第(1)题,生物可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及食品,
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第(2)题,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速了 生物物种的灭绝。第(3)题,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 物多样性最有效。第(4)题,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 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5)题,积极参与 国际合作,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6)题,生物防治害 虫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有好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 机会。
(1)生物多样性可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原料
和产品,为人类提供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
(2)①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物种带来 的毁灭性影响;②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使野生物 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占用土地, 破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引入 或侵入改变原有生态系统,使原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 等。(任选三条)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 经济持 可持续发展 续发展 的条件 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 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 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 消费 社会持 可持续发展 续发展 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 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 会进步相适应
特别提醒 三者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保护生物 的多样 包括代际 性;各国 建立自然 公平性 公平、代 都有发展 保护区、 原则 内公平、 权;和子 扶贫攻坚 责任公平 孙后代共 享资源和 环境 计划等 案例
思维过程
方法技巧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课堂对点落实
考查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 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 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 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 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 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其完善的物质 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1~2题。
“十六大”以来,我 国把节能减排和建设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 重点来共同推进全球 环境保护
同 界、社会制度、意 性 识形态的制约,有 原 可能对全球的生态 则 环境产生影响
真题
(2009· 上海地理)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
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答案
(1) 苏州 地形区 气候类型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农业 徐州 华北平原 旱作农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农业地域类型
(2)1990 年至 2006 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均呈减少的趋 势;苏州耕地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 慢。
(3)苏州和徐州 GDP 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 GDP 始 终高于徐州。苏州和徐州“GDP 每增加亿元占用的 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 (4)苏州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管理, 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 地面积。徐州地区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 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
3.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A.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B.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 C.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
( D )
D.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4.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 A.增加粮食产量 C.控制资源使用量 B.增加能源消费 D.努力发展生产力 (D )
概念: 既满足当地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2.可持续发展 内涵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考点规律整合
考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三者的侧重点不 同,总结见下表。 内涵 生态持 续发展 地位 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目标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能力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