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绪论
《土壤学》第一章绪论
《土壤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第一节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而且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的作用;无机物的有机化,有机物的矿质化;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缓冲库)。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关系二、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1.数量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地球表面形成1cm厚的土壤,约需要300年或更长时间。
2.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的可更新性)治之得宜,地力常新3.土壤空间位置的固定性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及生产性;2.对水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固定和解毒作用;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作用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四、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地球表层系统五大要素: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地圈系统(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1.土壤圈涵义(1)永恒的物质与能量交换(2)最活跃与最富生命力的圈层(3)记忆块的功能(4)时空限制特征(5)仅部分为可再生资源2.土壤圈功能(1)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土壤学绪论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壤质土壤 表土的体积组成
汉代许慎《说文解 字》
Factors affecting soil formation
中具有重要作用。
• 土壤的支撑功能 • 土壤的原材料功能 • 土壤的景观文化功能
社北 稷京 坛的 (“ 明五 代色 )土
”
地处云南省南部哀牢山区的哈尼梯田规模宏大,仅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 有17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1万多亩。哈尼梯田距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是哈尼族传统人居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典范。
从地表垂直向下至母质 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 剖面(soil profile) 。
土壤剖面 挖掘规范
标尺统一放置在剖面左边,一定要放垂直
上端露出部分空间,使剖面 不至于顶格整个画面
剖面整体上一定要修理平整 用平头铲修,避免呈下图状
可以放置田间号
底部要到基岩或者至少
照相时镜头要基本上垂直 于剖面中心,避免各部分
•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空间 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 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 + 环境 =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等等
复合生态系统
Soil forming formula
S = f (cl, o, p, r,)t where s is soil property,
黄昌勇版土壤学绪论
黄昌勇版土壤学绪论土壤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剖面4、土壤生产力5、自然肥力6、人为肥力7、有效肥力8、潜在肥力9、土壤圈10、土壤生态系统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层系统中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
4、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最基本的发生层组成。
5、土壤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5大成土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6、土壤肥力根据其利用情况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7、俄罗斯土壤学家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土壤的是由、、三相组成。
9、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为化验土壤养分应采集_____土样。
A 原状B 剖面C 耕层混合2、土壤是()A 、发育于地球内部的结构表层B、不能生长绿色植物C、疏松但内部少孔隙D、能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3、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五大圈层()A、土壤圈B、大气圈C、地壳 D. 水圈4、五大成土因素之中不包括()A 、母岩B、生物 C 、温度D、气候5、关于土壤下列选项中是珍贵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土壤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B、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C、土壤资源质量上的可变性D、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四、判断题1、母质不是土壤,因为母质不具有肥力。
土壤学复习 绪论
绪论1.土壤的概念与土壤特征2.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1.土壤的概念与土壤特征土壤的概念数学角度:土壤=岩石+外界环境(风吹、日晒)地质学角度: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岩石发生学角度:母岩、气候、地形、植物、动物和陆地年龄的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生态学角度:土壤是陆地植物生长的自然介质物质能量角度:土壤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内在物质和能量通过植物转化的外在表现,凡是具有这种物质和能量生物转化形式的地表物质,就称为土壤。
生物经济学角度: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强调:土壤的基本形态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层;以能否生产植物收获物作为土壤标志性的重要特征。
土壤的特征:1.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五种: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2.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固相液相气相3.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统土壤由固体土粒、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组成一个多元分散体系。
4.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相同体积内,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5.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壤中生物(林木的根系、动物、微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光、温度、水分、养分)相互作用,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与土壤母质的区别为土壤中有生物存在和活动。
6.土壤的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但并不属于岩石圈,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圈。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土壤内部及土壤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8.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在森林土壤中,表层有腐殖质聚积,用A表示。
A层中的物质随渗透水下移,在土层中部沉淀聚积,形成淀积层,用B表示。
B层下部为风化的母质层或岩石风化层,用C表示。
2.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内在的、可被植物利用和转化的物质和能量。
其高低取决于土壤内在物质和能量的存在状况以及可被植物利用和转化的程度。
第一章土壤绪论
土壤学讲义土壤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内容比较多,头绪也多,要背的东西也比较多。
比如,矿物辨认中石英的辨认,说它光泽是油脂光泽,硬度是7,你说它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本身就是如此,这些东西都是要背的。
所以,课前希望大家,能抽出一点时间看看,课后也要花一些时间复习一下。
教科书上的内容很多,而教学时间较少,只有40学时左右,所以,书上的内容不可能全讲,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只要大家听一下就可以的,哪些是根本不用看的,我在课上会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听。
我这门课最后没有总复习。
绪论第一节土壤及土壤学的概念我们知道,无论是作物,树还是牧草都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但究竟什么是土壤,对于这个问题,由于人们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认识和研究的角度不同,所以,在土壤学中存在不同的土壤学感念。
1.土壤的一般概念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岩石。
丛数学的角度来看,认为是土壤等于岩石加外界影响(包括:风吹,雨打,日晒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人从生态学角度来认识,也有人是从物质-能量转移的角度来认识。
总之,不同的出发点,产生的不同的土壤概念。
而在农林方面应用比较多的,也是要求大家掌握的土壤概念,是土壤的经济学观点,他认为:土壤是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这个观点是由一个原苏联著名的土壤学家威廉士提出的。
他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陆地疏松表层,另一个是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
这两个方面是这一土壤概念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为土壤。
比如说,现在有一种栽培技术,叫无土栽培,这种技术就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理特点,配制不同的营养液,让作物在其中生长。
它的特点一是可以减少施肥量,作物需要多少肥,需要什么肥,你根据计算结果,加入就可以了;另外,容易控制,所以,也可以减少病虫害。
但是这种营养液叫不叫土壤?很显然不是,因为根据定义,他尽管可以产生植物的收获量,但不是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所以,只有同时满足地球陆地疏松表层和产生植物收获物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为土壤。
土壤学答案 绪论
土壤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二、填空题1、自然肥力、人为肥力2、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3、水、肥、气、热4、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5、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6、有效肥力、潜在肥力7、气候、生物、母质、地形、(陆地)年龄8、固相、液相、气相9、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土壤水、土壤空气三、选择题C 、D、C、C、B五、简答题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土壤学绪论
土壤学绪论土壤学讲义绪论主要教学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土壤特征的了解,能正确认识肥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和土壤学的概念第二节土壤肥力第三节土壤的特征第四节土壤的重要性第五节学习土壤学的目的讲解内容第一节土壤和土壤学的概念一、“土”与“壤”的区别1、古代对“土”字和“壤”字的解释“土”:汉代郑玄“万物自生焉则曰土”许慎《说文解字》“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就是说有土就有植物生长,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叫做土。
“壤”:许慎“壤,柔土也,无块曰壤”即壤是柔软而疏松的土,没有大块。
郑玄:“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树艺:是指栽培植物也就是说土经过人们耕作后,就变成了壤。
2、对字型的看法“土”字中的“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上一横代表表土,下一横代表底土,“|”是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另外也表示植物从土中生长出来,直立向上的形态。
“壤”是土字的右边加一个“襄”(Xiang),意思是“助”,助的意思是人工培育。
所以壤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变成壤由外力协助完成。
3、“土”与“壤”可相互转化土壤作为一个词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主要凡指各种泥土。
对“土”和“壤”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土壤一词在古代并无科学解释。
只有到了近代,人们把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时,才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二、土壤的概念出发点不同,定义也不同。
岩石风化的地质学观点认为: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的岩石。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壤=岩石+外界环境(风吹,日晒,雨打等)。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壤是陆地植物生长的自然介质。
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认识土壤,认为土壤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内在物质和能量通过植物转化的外在表现,凡是具有这种物质和能量生物转化形式的地表物质,就称为土壤。
在农林方面应用较多的,是从生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概念强调:土壤的基本形态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层;以能否生产植物收获物作为土壤标志性的重要特征。
土壤学课件第一章绪论2
形成了不同程度费力水平。人们可以定量测定, 也可以直观地描述。“肥土、瘦土”;“好土、坏 土”;“‘粳性土和糯性土“;“淀浆”与“起
浆”;“口松” 和 “口紧”;“冷浆”与“热燥”;“暖性土”
和“冷性土”; “轻土”和“重土”;“发小苗,不发老苗”、
“发老苗不
(三)土壤肥力类型:
1.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 (1)有效肥力:(active fertility, Useful fertility):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 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有效肥力已 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一)古代土壤科学发展史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都记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壤知识的积累,
如战国时期的《禹贡》、秦汉到唐朝时期管仲的《管子.地员 篇》、西汉的《氾胜之书》、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 元、明、清时期的一些农书、如《农桑辑要》、《王祯农书》、 《农政全书》、《授时通考》《陈曹农书》《知本提纲》等。
(三)发生学派 (school of soil genetic)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科学家道库恰耶夫 В.В.Докучаев,1846~1902)在发表的著作《俄罗 斯黑钙土》中,全面地阐述了土壤发生、发展过 程,创立了土壤发生学派。
其主要观点有: 1.土壤形成过程是由矿物和岩石经过风化作用 (weathing)和成土过程(soil formation)所形 成的。 2.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在母质(parent material)、气候(climatic factors)、生物 (biota)、地形(relief)、时间(time)等5大成土因 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土壤分布规律都是受5大成土 因素(Soil forming factors)作用。为土壤地带 性分布、农业区划奠定了科学基础。
土壤学绪论
土壤学绪论什么叫土壤?土壤和土地有什么区别?土壤与土地是什么关系?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什么叫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有哪几种?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一种属性,并非土壤的物质组成。
肥力没有结构和尺寸大小,就像人的素质和能力一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表现。
一元论(养分);二元论(养分和水分);四元论(水、肥、气、热)有效肥力、潜在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影响耕地土壤肥力的因素很多,如土壤质地、结构、水分状况、温度状况、生物状况、有机质含量、pH等,凡是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因素,都会对土壤肥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什么叫土壤生产力?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土壤的生产力是指土壤的生产能力的高低,可由单位面积土壤上的粮食产量或经济效益来评价。
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受土壤肥力、环境条件、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农业生产要素影响土壤生产力的高低什么叫土壤学?土壤学的任务是什么?土壤学是研究土壤性状、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土壤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按照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土壤学可分为:发生土壤学: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农业土壤学:侧重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的土壤学。
如何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具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
?绿色植物生存发展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即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和养分,其中养分和水分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土壤: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高岭石粘土矿物、蒙脱石粘土矿物和伊利石粘土矿物异同点:高岭石粘土矿物特点:1: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强,具有非膨胀性;晶层内部没有或极少有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少;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胶体特性较弱;保水保肥能力差。
蒙脱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弱,具有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强,胶体特性较突出;保水保肥能力最强。
伊利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较强,具有非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适中,胶体特性位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矿物质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有0、Si、Al、Fe、Ca、Mg、K、Na、Ti、C等,其中SiO、2 Al0、Fe0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以上。
矿2物3质颗粒23越粗大,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多;反之,矿物质颗粒愈小,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少,而次生矿的含量愈多。
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土壤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级。
各粒级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石英最多,其次是原生硅酸盐矿物;粘粒中基本上是次生矿物。
化学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地含量较多。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大学土壤学绪论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剖面结构。
3. 了解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剖面结构。
3. 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复杂因素。
2. 土壤剖面结构的层次划分。
3. 土壤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土壤学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土壤?土壤有什么作用?二、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 土壤学的研究内容:a.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剖面结构。
b. 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c. 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土壤学的重要性:a. 保障农业生产。
b. 维护生态环境。
c.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土壤的形成1.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a. 母质:岩石风化产物。
b. 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
c.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d. 地形:坡度、坡向等。
e. 时间:地质年代、人类活动等。
2. 土壤形成的原理:a. 母质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b. 积累与淋溶:有机质积累、矿物质淋溶。
c. 成土过程: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积累。
四、土壤分类和剖面结构1. 土壤分类:a. 按土壤形成条件分类:淋溶土、半淋溶土、非淋溶土。
b. 按土壤剖面结构分类:单剖面、双剖面、多层剖面。
2. 土壤剖面结构:a. 表土层:有机质层、淋溶层。
b. 心土层:矿物质层、淋溶层。
c. 紧密层:矿物质层、钙积层。
d. 基岩层:母质层。
第二课时一、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 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a. 供水和保水:调节水分循环。
b. 调节养分循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c. 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2. 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a. 土壤污染来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染。
环境土壤学绪论
土壤中的化石,我们可以推测生物的进化; 古土层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古地理环境; 地磁性质的变化,也可揭示古气候的变迁。 这些研究为了解土壤的今昔变化及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 的依据。
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四)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特性包括其疏松性、结构性、透水性、 持水性、水分移动性、透气性、吸附性等,这些特 性决定了土壤中物质的运移和能量的转化,为植物 根系的发育和高等及低等生物的定居提供了相对有 利的条件,同时在环境保护、地下水水质保持等方 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物理学就是研究土壤 的这些独特物理性质的土壤学分支。
(二)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 土壤固相主要由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组成, 而它的空隙中存在着水、气及微生物等,所以土壤 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分散体系。
• 固相:矿物质、有机质 • 液相:土壤溶液 • 气相:CO2、O2、N2和其它气体
(三)土壤肥力
(五)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化学性质最为活跃的物质。它由无 机胶体和有机胶体物质组成,无机胶体主要由土壤次生 矿物或粘土矿物组成,有机胶体就是腐殖质等。由这些 成分复杂的有机、矿质和有机—矿质化合物组成的土壤 胶体物质颗粒,通常带负电。为此,它们具有从溶液中 吸收和代换盐分离子的能力。
土壤胶体物质颗粒表面和土壤溶液相互作用机制,是 极其复杂的,决定了众多的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化学性 质的动态行为,为土壤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七)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及在同一地貌的
相对均质性
不同地貌类型间,不同生物气候类型间这些较大 空间尺度乃至全球范围内土壤类型的空间变异和分 布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壤圈的功能
(1)对大气圈 频繁的水、热、气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
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 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
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 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
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水分和养分
• 环境条件:
温度和空气
• 水既是环境因 素又是营养因 素
第二节 土壤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土壤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贮存和供应水分、养分 生物支撑作用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三、土壤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质量的可变性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 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
•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的定义: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物 质,是随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历 史自然体。
• Soil in WRB is any material within 2 m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tha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atmosphere, with the exclusion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s with continuous ice not covered by other material, and water bodies deeper than 2 m.
(6)生态学家:从生物地球化学观点出发,认为土壤是地 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 换、物质循环(转化)最活跃的生命层。
(7)土壤学家:土壤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生物等因素的参与下逐渐形 成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
• “土壤”最通俗的意思: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 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二、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
岩石风化而来,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5% 以上,占土壤容积的45%左右。
固体 部分
土 壤 组 成
粒间 孔隙
有机质 生物 (活体)
水分 气体
生物残体及腐殖物质组成,一般占土壤 质量的5%左右,占土壤容积的5%左右。
(4)对岩石圈 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
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
土壤圈的功能
土 壤 与 气 候 变 化
中国黄土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图
土壤与文明、文化
湖南省澧县城头山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稻田遗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兴化垛田
•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土壤学 Soil Science
课程安排
讲课:38学时 实验:21学时 考试要求及说明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及其基本特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财
一、土壤的概念
万物自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 壤。—《周礼》(公元前3世纪)
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像地之上, 地之中,“I”,物出形也。—《说文解字》
土壤物理特性包括其质地和结构性、通气透水性、 持水性、水分移动性、温度和热量传递、粘附性、耕 作性能等。
土壤物理学就是研究土壤的这些独特物理性质的土 壤学分支。
(二)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胶体组成与特性。 腐殖质形成与分解 土壤溶液组成 离子吸附与交换 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三)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组成 土壤物质(碳、氮、硫、磷等)的生物化学转化与循环 微生物生态 土壤分子生物学。
•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
红泥族
Mudcloth
Mud Bowl
Film: Good Soi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mic : A Distant Soil
(1)农学家: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
(2)水利学家:土壤是贮水和输水的介质。
(3)工程专家:土壤是承受高强度压力的基地或工程材 料的来源。
(4)环境科学家:土壤是重要的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物 的缓冲带和过滤器。
(5)地质学家: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一个疏松的薄层, 主要是近代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壳风化产物。
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昆虫、蠕虫、原生 动物、藻类及微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数 量大、种类多、繁殖快,但站土壤质量 和容积的份额很少。
外部进入土壤,含有溶解物质,是稀薄 的溶液,占土壤容积的0~50%左右。
主要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汽等, 占土壤容积的0~50%左右。
三、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
• Soil in Soil Taxonomy is a natural body comprised of solids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liquid, and gases that occurs on the land surface, occupies spac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one or both of the following: horizons, or layers, that are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initial material as a result of additions, losses, transfer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energy and matter or the ability to support rooted plants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
三、土壤的基本特征 生产力: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建 筑物的基础和工程材料 生命力: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物质循环、能 量交换最活跃的地球表层 环境净化能力:是具吸附、分散、中和、降 解污染物功能的环境仓 中心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的中心环节
•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 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肥 力的高低具有生态相对性,在时间上也不是固定不变 的。 • 营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