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1518页PPT

合集下载

《行政诉讼法》解读.pptx

《行政诉讼法》解读.pptx

二是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由于行政机关
作出行政行为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等原因
而导致被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一审行政案件有 881件,约占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的42.62%。
三是不依法履行职责。由于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 责而被判决履行法定职责的一审行政案件有335件, 约占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的16.21%。
《行政诉讼法》解读
2019-6-29
谢谢您的观赏
1
一、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现状 二、行政诉讼法的新要求、新变化
三、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相关 问题对比
四、怎样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 应诉的参谋助手
2019-6-29
谢谢您的观赏
2
2016年贵州法院行政案件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行政案件基本情况
2016年全省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行政案件10769件,同比增 长6.85%。其中一审收案7759件,同比上升4.51%。二审收案 3010件,同比增长13.37%。 省高级法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1626件,同比增长47.68%(2015 年受理1101件)。
确权、行政确认、信息公开、举报投诉处
理、行政不作为等事项。行政处罚类案件
所占比重最高,为39.58%;其次是行政确权
2019-类6-29 案件,所占比重谢为谢您1的观9赏.99 %。
15
4.案件审理结果。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 共审结案3660件(含上期结转),占案件总 数的84.62%。从审理结果看,维持行政机关 行为的1463件,占39.97%;驳回行政复议申 请的287件,占7.84%;改变行政机关行为的 1245件(撤销行政机关行为的607 件,占 16.58%;确认行政机关违法的483件,占 13.2%;责令行政机关履行的104件,占 2.84%;变更行政机关行为的51件,占1.39% ),占34%;调解的11件,占0.3%;终止的 575件,占15.71%;以其他方式结案的79件 ,占2.16%。

行政诉讼法ppt课件下载

行政诉讼法ppt课件下载

07
行政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行政处罚案件
总结词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 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 戒的行为。
VS
详细描述
某市城管局对一家沿街商铺进行了行政处 罚,原因是该商铺在店外经营,违反了城 市管理规定。该商铺不服,认为城管局处 罚过重,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 审理认为,城管局处罚程序合法,但处罚 幅度略显不当,故对处罚进行了部分调整 。
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司法建议。
依申请收集与保全
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收集和保全证据,法院根据 申请进行调查和保全。
证据保全措施
对于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法院可 以采取保全措施。
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关联性审查
对证据是否与待证事实相关联进行审查,排除与本案无关的证据 。
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查
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排除非法证据。
级别管辖
基层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高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地域管辖
原告所在地管辖
行政案件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不动产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所在地管辖
行政案件原则上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原告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案例三:行政强制案件
总结词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法律、法规所 确定的管理目标,而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强制 手段。
详细描述
某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一辆违法停车的车辆进 行了强制拖离。该车主不服,认为交通管理 部门强制拖离行为不当,遂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交通管理部门强制拖离行 为合法,但拖离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故对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
可分为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
2021/11/4
6
(一)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 这些原则与其他诉讼活动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的原则相同的,是诉讼活动的一般准则,又称为一般 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5、辩论原则 6、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合议制原则、回避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两审终审制原则
目前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人民法院司法审查权。对抽象 行政行为的监督通过本级权力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实施。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参照部委规章和地方规章, 认为与规章之间不一致的,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裁 决。
2021/11/4
16
3、内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属于行政机关管理其内部事务的自律 权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对本系统和机关内部人事、 财务、工作等方面的管理行为。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审 查由监察机关、人事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进行。
12
第二章 受案范围
一、概述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 的范围,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哪 些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概括性规定:(第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11/4
17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2款还列举了排除在人民法院受案 范围外的几种行为:
1、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的明确授权实 施的行为;
2、调解行为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仲裁法规定的;劳动仲裁 3、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最新行政诉讼法 PPT课件

最新行政诉讼法 PPT课件
•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会议通过
•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08年4月 1日起施行。
第一条:
• 为保证人民法院 正确、及时审理 行政案件,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 益,维护和监督 行政机关依法行 使职权,根据宪 法制定本法。
• 为保证人民法院 公正、及时审理 行政案件,解决 行政争议,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 益,维护和监督 行政机关依法行 使职权,根据宪 法制定本法。 20
0
1990-1994 1995-2004 2005-2008 2009-2012
11
12
13
14
背景三:内容陈旧不可维系
1989年4月4日由七届全国 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同 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
起施行。
•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通过
•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修改2: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
1、将被诉对象由“具体行政行为” 扩大至“行政行为”
第二条: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 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 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21
修改2: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
6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

共同诉讼人是指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 作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被告
被告是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由其作出 或者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 关。
行政诉讼的管辖
01
02
03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 级别划分受理第一审行政 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按照地域范 围划分受理第一审行政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
行政诉讼的审理与裁判
审理方式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 准绳,遵循合法、公正、 公开、及时的原则。
证据规则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 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 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 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裁判种类
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判决撤销或者变更具体 行政行为、判决被告履行 法定职责等。
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 政征收等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
03
不受案范围
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情形包括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人
事管理行为等。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原告
共同诉讼人
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 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案例三:行政强制案件
总结词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法律、法规所确定的管理目标,而依法直接采取的强制手 段。
详细描述
某市城管局因某商家占道经营,对其采取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物的行政强制措施。商家不 服,认为城管局的强制拆除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城管局的强制 拆除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因此判决撤销该行为,并责令城管局重新作出行政强制决定。

行政诉讼法解读PPT(共 75张)

行政诉讼法解读PPT(共 75张)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新行政 诉讼法
依法治国的抓手和试金石。
目的:进一步拓宽“民告官”的法律渠道,完善依法维权 和化解行政纠纷的机制。同时,通过对现行行诉法起诉、 审理、判决、执行等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扩大可诉行政行 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
一、《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社会背景
(二)修改《行政诉讼法》的现实要求
一、《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社会背景
2、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由第七届全国 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诉讼 法在我国的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所确立的 “民告官”制度、行政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和行政诉讼基 本程序制度,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在解决行政争议,推进依法行政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此次修改行政诉讼法,在法律制度上 对此问题也作出了回应,明确规定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案例】
2013年9月,河南一家酒店的职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 径向当地工商行政部门讨要个说法。而法院却以“领导说不立案”为由让 他们吃了闭门羹。
二、解读《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亮点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的《行政诉 讼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后,国家立法机关修改的第一部法律,也是行 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作出的首次修改,标志着“民告官 ”正式迈入新的时代。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PPT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PPT课件

编辑ppt
9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四、行政法的特点
1.在形式上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系统的成文实体法法典, 而表现为成千上万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
2.行政职权职责统一性(行政法的第六个基本原则)。 3.行政法律规范立、改、废的经常性(稳定性差、周期 短),变动性较强。
4.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没有明确界分,且常常存在于一个 法律文件之中。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二、三章为实 体规范,第四章处罚程序中又规定了调查、决定和执行三个 程序,属程序规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王茂生
2014.2
编辑ppt
1
第一编 绪 论
一、学习什么内容?
(一)行政法体系或行政法现象
1.行政法主体 2.行政行为 3.行政法治保障
(二)对应的行政法学理论
1.第一编 绪论,主要阐述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如行 政法的概念、法源、分类、特点、作用、原则等。(第一章 行 政法基本理论)
编辑ppt
8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2.相对人作用于行政主体的关系,即监督行政的关系, 其功能为监督、制约、矫正、控制、保障行政主体及其行为 合法性,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关系的特点:其一,是基于行政关系发生的。 其二,这种关系是依申请,即基于行政相对人的请求而启动 的。其三,这种关系往往是在第三者的主持下进行的,如行 政复议是在上级行政机关的主持下,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 的主持下展开的。其四,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的。其五,其核心是追究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这种关系主 要由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三大制度构成,三者追 求的精神和目的是一致的,即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恢复 行政相对人被侵犯的权利。如,相对人对上述税务机关、工 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 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请求赔偿。

行政诉讼法 课件

行政诉讼法 课件
法律冲突解决
当法律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依据《立法法》的规 定解决法律冲突。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对法律进行解释,并在审判活 动中适用。
Part
04
行政诉讼法的实践与展望
行政诉讼法的实践意义
保障公民权利
01
行政诉讼法为公民提供了法律途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行
政机关侵害。
监督行政机关
02
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促进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稳定
03
及时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扩大受案范围
未来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可能 会进一步扩大,覆盖更多行政行 为。
强化律师作用
鼓励律师参与行政诉讼,提高行 政诉讼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加强司法审查
加强司法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力度 ,提高司法公信力。
行政诉讼法是三大诉讼法之一,主要调整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依法对行政机关 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意义
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 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政行为引起的争议。
排除规定
但并非所有行政行为都能成为行 政诉讼的对象,例如国家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等不在受案范围内

行政诉讼的管辖
管辖定义
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 限。
级别管辖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行政诉讼法课件行政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规定了行政诉讼的程序和原则,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

本文将通过对行政诉讼法的课件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行政诉讼法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行政诉讼法是指规范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

它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诉讼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公民对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和程序,使公民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限制行政机关的滥用职权。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以受到司法审查,限制了行政机关的滥用职权行为,保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3.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法适用于对行政行为的救济。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特定对象作出的具体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

行政诉讼法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争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 对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救济。

当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受损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职责。

3. 对行政机关的赔偿要求。

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受损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机关进行赔偿。

三、行政诉讼的程序和原则行政诉讼的程序和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的核心内容,它们保障了行政诉讼的公正、公平和高效。

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执行四个阶段,具体程序如下:1. 起诉阶段。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行政诉讼法课件同志们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顾名思义就是有关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

一提到诉讼,大家可能马上就会联想到张家和李家打官司了、王家的孩子犯罪了等等。

我们今天学习的行政诉讼法比较特殊,他是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

法律一般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比如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那么行政诉讼法呢,就是我国在1912年孙中山时期就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就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内容。

建国后的54宪法规定公民有控告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

诉讼方面适用民事诉讼法,但没有具体的诉讼制度。

直至1989才颁布我国的第一部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健全和民主、文明的象征,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它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共同组成了一个国家的三大诉讼体系,具备了一个完整法治国家特征。

行政:行政机关进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

往往行政和管理是不可分的,有时又是一个意思,那么通俗的讲行政就是行政机关对日常事务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

行政分为公行政和私行政,公行政是指国家行政和公共行政;私行政是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内部事物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行政法所指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具体一点说,即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而设立的一定组织机构或者授权某些组织采取法定手段与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活动。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判、执行等活动的总称。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主要指不受行政机关等的干预、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事实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案件实体方面的客观事实;另一个是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方面的事实。

3、合法性审查原则;4、当事人在诉讼中地位平等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一、课件概述本课件旨在介绍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匡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行政诉讼法的相关知识。

课件内容包括行政诉讼法的定义与特点、行政诉讼的主体、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等。

二、行政诉讼法的定义与特点1. 行政诉讼法的定义行政诉讼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行为产生的争议而进行的司法活动的法律规范。

2. 行政诉讼法的特点(1)行政诉讼法是行政法的一部份,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份。

(2)行政诉讼法是一种特殊的诉讼法,它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程序。

(3)行政诉讼法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三、行政诉讼的主体1. 行政诉讼的原告行政诉讼的原告是指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原告应当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利益。

2. 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的行政机关。

四、行政诉讼的程序1. 行政诉讼的起诉行政诉讼的起诉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请求的行为。

起诉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并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 行政诉讼的受理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的起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受理后,法院应当通知被告,并向原告发出诉讼通知书。

3. 行政诉讼的审理行政诉讼的审理包括开庭审理和非开庭审理两种方式。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调查相关证据,并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4. 行政诉讼的判决人民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行政诉讼案件作出判决。

判决应当明确表示是否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并赋予相应的赔偿或者补偿。

五、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1. 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一种行政救济方式。

2.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

3. 行政和解行政和解是指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六、总结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诉讼法的定义与特点,行政诉讼的主体,行政诉讼的程序以及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

新编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新编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决定着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
益可以受到司法保护的范围




第二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020/5/9
第二节 基础知识
一、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
(一)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案件 (二)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案件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
第三节 三点分析
三、热点:如何进一步扩大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概括式规定中的“具 体行政行为”扩展为“行政行为”,改变“抽象行政行为”不受司法审查 的现状,将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规章)纳入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范围,从 根本上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突破行政诉讼仅限于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局限性,将行政 自由裁量行为也纳入司法监督的范围,即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也应 成为行政诉讼的审查范围。 3.扩大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的范围。按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目前 只有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行政权的侵犯可提起行政诉 讼,而其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却被排除在行政诉讼之外,出现了权利保护 的漏洞。 4.借鉴外国的经验,在保留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括式规定和列举式规定 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入行政诉讼判例制度,从立法技术的角度克服行政诉 讼受案范围上的局限,促进我国法制的统一。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念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也称人民法院的主管 范围,是指人民法院根 据法律的规定,受理和 审判行政案件的范围 和权限
2020/5/9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性质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反映着
行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受司法监督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 民。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即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诉讼参与人的 参加下,追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应当遵守的特殊的 诉讼程序。
目录ll
第十五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
件诉讼程序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的特点
·首页 ·前页 ·后页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设立的
法律依据 2. 理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 3. 明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4. 掌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中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
犯罪现象和犯罪类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追究, 应区别于对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一)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贯彻国家对违法犯罪的 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原则的需要。
(二)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公安司法机关解决日益 增多的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三、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一)《刑事诉讼法》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 (五)《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七)《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的原则》(又称《北京 规则》)
人犯罪的原因和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取 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四、分案处理原则
分案处理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刑事案 件与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的准则。 分案处理原则包含以下内容:
为了准确地适用法律,正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公安司法人
1 员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应当客观地、全面地调查收集证
据,查明案件事实。
公安司法人员在调查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应当对未成年人的 生理、心理状态、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社会交往、家庭状况、
2 实施犯罪行为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查清未成年
简约是指诉讼程序尽可能地从简进行,简化手续。 迅速和简约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简约是迅速的前提,迅速是简约所 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六、不公开审理制度 不公开审理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向社
会公开的制度。不公开审理制度包含以下内容:
二、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原则
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原则,是指在未成年人刑 事案件诉讼程序中,公安司法机关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未成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有效地行使诉讼权利的准则。本原则包含以下 内容:
1
公安司法人员要正确认识和重视未成年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一、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
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 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通过采取教育、感化的措施 使其分清是非、认识其罪行的社会危害性,促使其悔罪服法,重新做人, 以达到挽救目的的准则。
1. 对在开庭审理时,满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 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
2
3
公安司法机关 在处理未成年人与 成年人共同犯罪案 件或者牵连的案件 时,在不妨碍案件 审理的前提下,应 当分开处理。
公安司法机关 在依法采取拘留、 逮捕等强制措施关 押未成年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时,必 须与成年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分开关 押、看管。
对已生效的未 成年人刑事案件判 决、裁定的执行, 必须与成年罪犯分 开,在不同的监管 改造场所执行。
一方面,对犯罪 的未成年人,应当满 腔热情,充分地保障 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 利,不失时机地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帮 助其认罪服法,悔过 自新。
另一方面,既要及 时查清案件事实,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又 要注意挽救犯罪的未 成年人,对其进行适 时的教育和感化。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首页 ·前页 ·后页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 应用本章理论知识和法律规定,分析、解释、解决有关
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诉讼法律问题 2. 处理涉及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诉讼程序法
律事务
·首页 ·前页 ·后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含义 公民从法律上讲,有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之分。根据《中华人民共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五、迅违、简约原则 迅违、简约原则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立案、侦
查、审查起诉、审判应当迅速进行,简化诉讼程序的准则。迅速、简约 原则包含以下内容:
迅速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法定诉讼期限内,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尽 量缩短羁押时间和办案时间,尽早结案;
2
公安司法人员应当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
·首页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三、全面调查原则
全面调查原则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侦查、审查 起诉、审判的各个阶段,既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又要对未成 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对社会环境的依存关系进行调查, 必要时还需进行医疗检查和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判断的准则。全面调查原 则包含以下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