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炭疽(一)

合集下载

炭疽应急预案

炭疽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炭疽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炭疽杆菌引起,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皮毛、血液、粪便等途径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炭疽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炭疽疫情,包括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类型。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炭疽疫情防控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炭疽疫情的防控工作。

2. 疫情防控小组疫情防控小组负责炭疽疫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

3. 医疗救治小组医疗救治小组负责炭疽患者的救治、隔离、转诊等工作。

4. 消防卫生小组消防卫生小组负责疫区消毒、隔离、垃圾处理等工作。

5. 交通运输小组交通运输小组负责疫区交通管制、物资调运、人员疏散等工作。

6. 信息宣传小组信息宣传小组负责炭疽疫情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疫情报告发现炭疽病例或疑似病例,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2. 疫情核实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病例进行核实,确认诊断。

3. 应急响应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 隔离与治疗对确诊的炭疽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5. 疫情调查开展疫情调查,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措施。

6. 消毒与防疫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7. 交通管制对疫区实行交通管制,限制人员流动。

8.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9.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消毒剂、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物资。

3.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炭疽疫情防控经费。

4. 信息化保障建立炭疽疫情监测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级各类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炭疽应急预案,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皮肤炭疽护理查房

皮肤炭疽护理查房

一、前言皮肤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感染。

皮肤炭疽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查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针对皮肤炭疽患者的护理查房进行详细阐述。

二、护理查房的目的1.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4. 增强护理团队的协作能力,提高护理效率。

三、护理查房的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1)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

(2)入院时间、诊断、治疗方案等。

(3)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2. 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皮肤损害情况:皮疹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

(3)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4)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3. 护理措施(1)隔离措施: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禁用肥皂水、乙醇。

局部水疱用0.5%碘伏消毒,再用1:2000的高锰酸钾液洗净,用抗生素液湿敷。

水疱破裂后及时清创,用0.1%高锰酸钾液洗净后用纱布包扎,防止感染。

皮肤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不能强行撕脱。

水肿较严重的肢体给予抬高和固定。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皮疹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及时报告医生。

(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5)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4. 护理效果评价(1)皮疹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是否改善。

(2)疼痛程度是否减轻。

(3)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护理查房的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房制度,确保查房质量。

2.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花椒树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一)

花椒树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一)

花椒病虫害相对比较少,但是也有一部分比较顽固的病虫害需要特别重视。

在总体防治上,我们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加强树体和土壤管理,破坏病虫的生存环境。

大力保护天敌,积极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在病虫害大发生时,合理使用农药,并尽量使用换代的新型农药;花椒成熟前30天禁止使用农药。

一、蛀干害虫:包括花椒虎天牛、橘褐天牛、桃红颈天牛、花椒窄吉丁虫等,具体特征和防治方法于5月14已经单独做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

花椒窄吉丁虫二、花椒蚜虫以刺吸口器吸食叶片、花、幼果及幼嫩枝梢的汁液,被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引起落花落果,同时,排泄蜜露,使叶片表面油光发亮,影响叶片的正常代谢和光合功能,并诱发烟煤病等病害的发生。

因为花椒蚜虫分泌一层油脂,所以打药比较困难,老百姓都把蚜虫叫做油汗。

花椒蚜虫的防治防治方法:(1)坚持早治疗,在危害发生的重灾区,应在发生初期,重点喷药防治,忌防有蚜无蚜全面喷药杀伤天敌的弊病。

(2)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饲喂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选用烟碱类药剂,比如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等加长效性药剂比如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丁硫克百威等,加渗透剂(有机硅)交替喷雾防治。

(4)把主干黑皮用小刀子刮去,用噻虫嗪按擦刮皮的一圈,四、五天后蚜虫退光。

三、花椒粉蝶(又称柑桔粉蝶)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30毫米,翅展长66——120毫米,体黄绿色,背面黑色条纹,此蝶有春夏两种,夏形大带深黄色,春形体小,幼虫初令黑褐色,头为黄色,老熟时全体绿色。

2、生活习性:一年2——3代,以蛹越冬,三月成虫羽代成卵,卵化后取食嫩叶、食量大,有时整株叶片吃光,老叶片仅留主脉,五月老熟化蛹,六、七月发生的为春型,七月后发生的为夏型。

上面分别是蛹、幼虫、成虫花椒凤蝶的防治凤蝶的防治比较简单,发现后用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甲维灭幼脲、联苯菊酯等喷雾防治都可以。

四、花椒锈病危害症状叶片染病叶背面现黄色小斑点(夏孢子堆),大小0.2~0.4mm,圆形至椭圆形,包被破裂后变为橙黄色,后又褪为浅黄色,在与夏孢子堆对应的叶正面现红褐色斑块,秋后又形成冬孢子堆,圆形,大小0.2~0.7mm,橙黄色至暗黄色,严重时孢子堆扩展至全叶。

皮肤炭疽消毒技术方案内容总论

皮肤炭疽消毒技术方案内容总论

一、引言皮肤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炭疽杆菌污染的动物副产品(如生皮、羊毛、肉类)或接触过这些副产品的物品或食物而感染。

皮肤炭疽是最常见的炭疽类型,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可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皮肤炭疽作为乙类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播散风险,可能引起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因此,感染科医生的快速识别以及敏感的诊断方法对于该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皮肤炭疽消毒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二、消毒技术方案1. 病原体特性炭疽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在干燥条件下,炭疽杆菌芽孢可存活数十年。

因此,消毒工作必须严格、彻底。

2. 消毒原则(1)早期、及时、全面、彻底消毒;(2)针对不同污染物品,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3)加强消毒效果监测,确保消毒质量;(4)加强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3. 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法1)高温消毒:将污染物品置于100℃高温下煮沸30分钟,或置于121℃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30分钟。

2)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物品表面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2mW/cm²,照射时间为30分钟。

3)微波消毒:将污染物品放入微波炉中,功率为800W,温度为100℃,照射时间为10分钟。

(2)化学消毒法1)消毒剂选择:根据炭疽杆菌的特性,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

2)消毒方法a. 含氯消毒剂:将含氯消毒剂稀释至有效氯浓度500mg/L,浸泡污染物品30分钟,或擦拭物品表面。

b. 过氧乙酸:将过氧乙酸稀释至1%浓度,浸泡污染物品30分钟,或擦拭物品表面。

c. 戊二醛:将戊二醛稀释至2%浓度,浸泡污染物品30分钟,或擦拭物品表面。

(3)生物安全柜消毒对于炭疽杆菌污染的实验室、病室等场所,应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

2024年炭疽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炭疽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炭疽病防控工作总结根据2024年的炭疽病防控工作,以下是总结报告:1. 加强监测和预警:今年,我们建立了全面的炭疽病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对重要农田进行抽样监测,以及对动物和人群的疫情监测。

我们实施了疫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响应炭疽病疫情,有效遏制了疾病的传播。

2. 提高防控能力:我们加强了炭疽病的防控能力,包括培训农民和养殖户的疫情防控知识,提供防控用品和药物,加强了农田和畜牧场的卫生管理,以及加强了疫病防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协调能力。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和养殖户的自我防控能力和意识。

3. 推进科学研究:我们加大了对炭疽病的科学研究力度,通过对病原菌的研究和防治方法的探索,提高了防控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同时,我们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合作,与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促进了炭疽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4. 加强国际合作:炭疽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需要国际合作来防控和治理。

我们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共同制定防控措施和标准。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保护了国内农业和畜牧业的安全。

5. 提高公众意识:我们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炭疽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我们利用媒体、社交媒体和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向公众传达正确的防控知识和方法。

通过提高公众意识,我们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地推进了疫情的防控工作。

总的来说,2024年的炭疽病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防控能力、推进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公众意识,我们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保护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炭疽病的防控工作,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防控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炭疽杆菌

炭疽杆菌

炭疽杆菌S-layer未来的应用前景。
①S 层的孔径大小和形态是确定的, 可用做超滤膜; ②功能组件在S 层表面及孔道内以特定的位置和方向排 列, 易于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及以非常精确的方式结合 功能分子; ③分离出的S 层亚单位可重结晶, 在固相载体表面、气/ 液交界面、脂膜或脂质体表面形成致密的单分子层; ④功能性结构域及S 层蛋白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结合。 这些特性使S 层具有生物工程、仿生学、分子纳米技 术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
而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在不少古细菌和真细菌细胞壁的最外层均存在一种蛋白性质的类晶体paracrystalline结构称之为表面层surfacelayer层结构独特一般情况下是有一种蛋白或糖蛋白组成它的蛋白有自组装活性能在体内或体外形成多种对称的晶格结构
炭疽杆菌
——炭疽杆菌 S-layer
主要内容

1.研究表明,sap和eag 基因的启动子具有很高的转录活 性,它们的mRNA 也相当稳定。 2.大多数S 层蛋白的mRNA 包含长达300 bp 的5‘ 非翻译 区, 可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RNA 的稳定性。
3.炭疽杆菌的sap 和eag 基因间隔为0.7 kb,它们的 转录起始位点分别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的- 328 bp 和- 374 bp 处即二者均含有相当长的5‘ 非翻译 区。 4.在细菌中, mRNA 的半衰期一般为1~2 min, 而 sap 和eag mRNA 的半衰期可分别长达12 和13 min。 5.炭疽杆菌中Sap 和EA1 表达丰度均很高, 但在上清 中仅能检出少量的Sap, EA1 则几乎检测不。

目前对S层功能还了解不多,但比较明确 的是S 层具有保护细胞、连接细胞外酶类、分子筛 和细胞黏附等作用在病原体中, S 层还可抵抗宿 主的免疫攻击, 很可能是一种毒力因子。因此, 对 S 层蛋白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细菌的生理、病理 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全面认识炭疽(一)

【课外阅读】全面认识炭疽(一)

全面认识炭疽(一)为什么炭疽杆菌会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它被用来作为生物武器。

自佛罗里达10月3日发现25年来美国第一例吸入性炭疽之后,美国及其海外机构一直处于遭受炭疽菌袭击的恐慌之中。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3人死于炭疽杆菌,13人被确认感染炭疽杆菌,近百人因接触过白色粉末而惶惶不安。

进一步引发了美国民众对化学生物战的忧虑。

民意调查说明,有80%美国人担心可能遭受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46%的人认为美国还没有做好防御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准备。

目前,美国市场上的防毒面具、防毒服装、炭疽疫苗及各种类型的抗生素药物开始脱销。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化生战争以及如何应付化生武器袭击的书籍也开始在美国市场上供不应求。

美国国防部于10月26日在五角大楼的3个主要进出口设置了6台化学生物武器探测器,以防恐怖分子利用化学生物武器对五角大楼发动袭击。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作为治疗炭疽的推荐药品之一。

美国国防部也为美国全体军人进行了全面注射炭疽疫苗。

国防部与BioPort公司下属的密执安生物制品研究所(Michigan Biologic Products Institute)制定了炭疽疫苗生产合同。

形态学介绍炭疽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引起疾病的细菌。

1877年Robert Koch首次在培养基上培养成功(如图1),并说明其可形成内孢子体,注射动物后可导致实验性炭疽。

炭疽杆菌是一种很大的格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可在普通培养基上需氧或厌氧条件下培养。

表型类似蜡样芽孢杆菌(图2)。

在土壤中寄居于世界各地。

3种类型有相同的细胞大小和形态,并可形成卵圆型孢子位于非肿胀的孢子体中央(图3)。

图1:Robert Koch‘s 最初1877年拍摄的炭疽杆菌照片图2:卵圆型孢子位于非肿胀的孢子图3:蜡样芽孢杆菌图4:McFadyean’s反应历史背景炭疽杆菌是出现在历史上比较久的一种生物武器,也是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细菌,曾使无数人丧命。

炭疽杆菌病_应急预案

炭疽杆菌病_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炭疽杆菌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境内炭疽杆菌病疫情应急处理。

3.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反应,联防联控,科学应对。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健全炭疽杆菌病监测网络,对炭疽杆菌病疫情进行实时监测。

2.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3. 报告时限:城镇应在2小时内,农村应在6小时内报告。

三、应急响应1. Ⅰ级响应(特别重大疫情):发生一例及以上炭疽杆菌病死亡病例,或同一地区连续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

2. Ⅱ级响应(重大疫情):发生一例及以上炭疽杆菌病病例,但未出现死亡病例。

3. Ⅲ级响应(较大疫情):发生1例及以上炭疽杆菌病病例,但未出现死亡病例。

4. Ⅳ级响应(一般疫情):发生1例及以上炭疽杆菌病病例。

(一)Ⅰ级响应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确定疫情重点区域,实施封锁,控制人员流动。

3. 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6. 做好物资储备和供应,确保疫情防控需求。

(二)Ⅱ级响应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5. 做好物资储备和供应,确保疫情防控需求。

(三)Ⅲ级响应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5. 做好物资储备和供应,确保疫情防控需求。

炭疽诊疗流程

炭疽诊疗流程

炭疽诊疗流程
炭疽是一种由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为了迅速诊治病人,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炭疽诊疗流程。

1. 病情评估:炭疽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溃疡、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往往伴随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

2. 采集标本:对于疑似炭疽感染的病人,应尽早采集相应标本,如皮肤病变、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炭疽菌检查。

3. 诊断确认:炭疽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炭疽菌培养、PCR检测等。

诊断确认后,应及时通知患者和家属,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 治疗方案:炭疽的治疗应以抗生素为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应在感染早期尽早使用。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还需进行液体支持、氧疗等治疗。

5. 预防措施:炭疽的预防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接种炭疽疫苗等。

在疫情高发期,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检疫工作,避免疫情扩散。

总之,炭疽诊疗流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公共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治病人,保护公众健康安全。

- 1 -。

炭疽病疫情防控五包一工作方案

炭疽病疫情防控五包一工作方案

炭疽病疫情防控五包一工作方案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动物传染病,对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危害较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制定了炭疽病疫情防控五包一工作方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对炭疽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对畜牧场进行疫情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同时,加强对畜牧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炭疽病的识别和报告能力。

二、加强疫情溯源和防控措施在疫情溯源和防控措施方面,要采取五包一措施。

即:包装、封堵、消毒、消炎、收费和隔离。

加强对疫情来源的排查和封堵,对疫情发生地进行全面消毒和消炎处理,同时对疫情的防控工作进行收费,确保疫情得到有效隔离和控制。

三、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为了提高畜牧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疫情的发生率,要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工作。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组织疫苗接种,确保畜牧动物的免疫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要加强免疫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免疫效果不佳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向畜牧养殖户宣传炭疽病的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加强疫情监管和执法力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加强疫情监管和执法力度。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畜牧场的日常监管,随时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出动执法人员,对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同时,要加强与公安、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疫情的防控工作。

炭疽病疫情防控五包一工作方案是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畜牧动物的生命安全。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疫情溯源和防控措施,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加强疫情监管和执法力度,共同努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发布时间:2022-11-14T09:53:53.18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3期作者:刘海[导读] 在生猪检疫体系内,屠宰检疫作为很重要的一环刘海东莞市万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在生猪检疫体系内,屠宰检疫作为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国家法定的一种行政监督行为。

通过生猪屠宰检疫,完全能够对生猪常见疫病展开有效检疫工作,并充分弱化疫病流行蔓延风险,加强公共卫生管控力度,维护好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确保畜牧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生猪屠宰检疫重要性,查阅大量相关专业书籍和著作,并整理出其中的几种常见疫病鉴别诊断与处理,以供参与。

关键词:生猪屠宰;鉴别诊断与处理;检疫工作引言国内法律法规对于生猪屠宰提出了动物检疫过程要求,需要检疫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在检疫条例中提出的操作要求,并及时、有效地防范、处理从屠宰检疫环节检测出来的疫情[1]。

通过生猪屠宰检疫,既从源头上遏制住了疫情的快速扩张、发展蔓延,又让广大民众的生猪食品卫生安全获得保障,并且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石。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性现阶段,据大量的病毒研究均显示,如果动物感染了动物疫病或传染病,尤其是病毒,则出现的易感者并不会仅限于动物群体,有的甚至会直接对人类造成感染或者食源性中毒,形成交叉感染局面,让群众的肉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所以,通过改善生猪屠宰行业的管理体制,针对性地对生猪进行检疫,严格管控屠宰检疫中暴露的疫病,做到从源头上有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渠道,对屠宰环节有效防控动物疫情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猪屠宰检疫中鉴别诊断与处理常见疫病的分析1、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行猛烈,短时间内往往引起大面积流行,一般多在秋末开始,冬季加剧。

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泡、溃疡和烂斑[2]。

炭疽现场处置技术规范(20120321)

炭疽现场处置技术规范(20120321)


处置准备
二级防护 对象:处理死亡病人尸体的人员;采集死亡动物或病人尸体 标本的人员。 要求: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护 眼镜和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戴乳胶手套、穿鞋套。 进行家畜宰杀和处理时,应戴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长筒胶 鞋。 三级防护 对象:适用于护理肺炭疽病例的医护人员、近距离对肺炭疽 病例采集标本的疾控人员。 要求: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型 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控制措施
• 密切接触者处理 可给予口服环丙沙星或羟氨苄青霉素进行预防服 药(效果尚不明确)3天量;列出密切接触者一览表, 并进行12天医学观察。 12 • 病死畜处理 炭疽病死畜及受到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畜产品应 焚烧。已解剖的病死畜应追踪其骨、皮、肉、及其制 品等去向,收回焚烧销毁。
处置准备
相关知识的准备:工具书、下载有关文。 完成报告的工具:能上网的便携式电脑。 药品 治疗药品:青霉素G、环丙沙星或羟氨苄青霉素等; 消杀药品:漂白粉、优氯净 消毒器材:各种类型喷雾器。
现场调查
• 核实疫情 对报告病例进行核实,明确是否为炭疽疫情。 •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发生疫情地点位于县城方向、距离远近、交通状况、 地形地貌——山区、平原、草场、气象资料(气温、降雨)、 人口资料、生产生活方式,患者及居民居住环境、经济状况、 生活习惯(是否有剖食死牛、马)等因素。 牲畜情况:要查清疫情发生地的牲畜种类、数量、饲养方式、 疫苗接种情况等,填写牲畜基本情况一览表。 既往疫情概况:收集疫情发生地的既往人间及畜间疫情情况和 流行强度。
标本采集
• 原则 病例标本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前采取标本;除必 要时并在具备操作病毒细菌条件的实验室内,不得用 解剖的方式获取标本; 所需的血液与组织标本,均应以穿刺方式取得;如果 遇有已解剖脏器,可剪取适量标本;根据标本菌量情 况可用肉汤管进行增菌处理; 同时采集动物和外环境标本; 填写病例采样登记表、动物、环境中标本采样登记表。

炭疽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情况总结范文稿

炭疽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情况总结范文稿

炭疽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情况总结范文稿我局接到卫健委的通报后,高度重视,迅速采取行动,按照省市炭疽病防控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防控措施,积极宣传防控知识宣传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1、积极开展畜间流行病学排查。

调查人员对卫健委报告的15例病人涉及的养殖场(户)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对10户从事饲养牲畜史家庭进行排查,同时延伸至相关屠宰场点、XXXXXX有限公司场所进行调查采样。

现场查看存栏牲畜健康状况,并采集环境样品、血清样品、皮革样品进行检测化验,共检测样品XXX份。

经XXXXXXXX 病原荧光PCR方法检测,核酸阳性样品4份,其中养殖场所环境样品1份,皮革厂皮革样品3份。

2、加强消毒灭源。

我XXXXXX组织人员,每天三次对患者所在的家居环境、存放牛皮冷库、投放骨头内脏的垃圾池、牛舍、羊舍、宰杀点及周围场地的全面彻底消毒进行消毒,并对全县其他养殖场场区内圈舍、场地和场区外围进行全面消毒全面排查,实行日排查日报告。

截止目前,全县发放、使用消毒液6吨,消毒面积411538平方米。

3、积极开展疫病排查。

全县范围内组织8个防疫检疫中心站所有人员和19个乡镇人员对牛、羊养殖场进行逐个排查。

截止目前,我局出动排查人员534人次、车辆86车次,排查牛羊养殖场(户)3351个,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4、对涉事疑似污染的皮革厂,责令停止生产,生皮用1:100二氧化氯液浸泡进行消毒处理,仓库、场地打扫清理消毒无害化处理。

5、开展宣传教育。

县局印发炭疽杆菌防治明白纸3500份发放到养殖场(户),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消毒技术规范,提高消毒的效果。

6、紧急免疫接种。

采购牛羊用Ⅱ号炭疽芽孢疫苗5万毫升,对全县所有易感动物进行强制免疫接种。

截止目前,全县出动防疫人员401人次,对全县牛羊进行集中强制免疫,免疫养殖场(户)1959个,做到应免尽免。

7、加强检疫监管。

规范检疫出证,密切关注养殖场(户)牛羊的健康状况。

新疆棉花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新疆棉花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9月刊44植保与田间管理DOI:10.16815/ki.11-5436/s.2020.26.030上时,苗蚜种群显著减退。

棉蚜群集于棉花嫩头、叶片背面、嫩茎上刺吸组织汁液。

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黄白斑,后背面卷曲或皱缩。

棉蚜吸食叶片汁液时排出大量水分、蜜露落到下面叶片上,出现油光的“顶门腻”。

受害后的棉株形成“龙头”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停滞,现蕾开花和吐絮时间推迟[3]。

(2)防治措施可利用蚜虫的驱黄特点,摆放黄牌,每5亩1个。

在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化学防治,选用20%啶虫脒,亩用15-20 g,兑水40-50 kg,喷施防治棉蚜。

3、棉铃虫(1)发生特点棉铃虫在新疆地区一般1年发生3-4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开始羽化[4]。

成虫有昼伏夜出、分散产卵的习性,有趋化性,黑光灯、杨树枝把等对其有较强的聚集作用。

棉铃虫喜温喜湿,最适温度25-28℃,相对湿度70%以上,温度高、雨水多的年份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

幼虫啃食嫩叶成缺刻或孔洞。

危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下部有蛀孔,直径5 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

青铃受害时,铃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造成烂铃。

(2)防治措施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开启杀虫灯、摆放杨枝把、诱虫笼或性诱盆诱杀第一代棉铃虫成虫,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棉花打顶时及时将顶尖带出棉田外深埋,降低田间着卵量,减轻棉铃虫幼虫危害。

棉田内百株累计卵量达到10粒或百株幼虫达到5头时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农药及时防治。

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并及时检查防效。

4、棉叶螨(1)发生特点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和繁殖速度与温、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

土耳其斯坦叶螨是高温活动型,高温干燥对其发生有利。

炭疽病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炭疽病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炭疽病排查工作情况汇报为了及时控制和阻断炭疽病的传播,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的炭疽病排查工作。

本次排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疫病监控、土壤采样、疫区流行病学调查等多项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危害。

一、动物疫病监控我们首先对可能受到炭疽病影响的动物种群进行全面的疫病监控。

通过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合作,我们对养殖场、家禽养殖场和农户的动物进行排查。

排查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病情况以及动物粪便、尸体等样本的采集。

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受到感染的动物,这些动物被隔离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通过监控工作,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二、土壤采样炭疽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通过土壤传播。

因此,对可能受到炭疽病影响的地区进行土壤采样也是本次排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根据疫情情况和环境特点,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土壤进行有针对性的采样。

采样内容主要包括土壤表层和深层的样本采集,以及一些可能受到病原体感染的植物根系土壤的采集。

通过对土壤的采样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土壤中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时制定出土壤消毒计划,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和传播。

三、疫区流行病学调查疫区流行病学调查是本次排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可能受到炭疽病影响的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疫情的爆发情况、传播途径以及可能的疫情原因。

我们首先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合作,了解当前疫情的爆发情况和传播途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的疫情原因,包括动物屠宰场和肉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情况、饮用水的来源和水质情况等。

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可能的疫情原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们对疫情的爆发情况、传播途径以及可能的疫情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排查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受到炭疽病影响的动物和土壤,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全面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谨防炭疽在全国扩散蔓延

全面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谨防炭疽在全国扩散蔓延

全面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谨防炭疽在全国扩散蔓延据报道,近期在辽宁海城、岫岩县出现了皮肤炭疽传染病疫情,截至8月11日20时病例报告数已增至30例,其中临床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27例,无死亡病例。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

人感染炭疽杆菌的临床病型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及炭疽性脑膜炎等。

皮肤炭疽传染病易诊断治疗,而肺炭疽、炭疽脑膜炎及肠炭疽诊断困难,症状严重,死亡率高,迅速蔓延的炭疽病,引发社会的极度恐慌。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毒生存力极强,在土壤中或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和水中能存活4-5年,为了有效防止该疫情的蔓延,不仅要做好人的预防救治,动物的监测管理也不容忽视,要多举并措,切实切断病源,为此建议如下:一、加强疫情监控,建立疫情上报机制。

各地要建立疫情监测(站)点,对易感染的人群和动物进行及时的监测,发现炭疽病毒时,应立即向疫情所属县(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上报疫情,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

二、提高疫情高发区人畜免疫接种率。

为有效控制炭疽疫情的发生,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实施预防接种,连续3年无新疫情的则可停止接种,但其后应实行长期监测。

同时在疫情常发地区对易感染动物也要进行疫苗注射,提高动物免疫水平,防止人与动物接触感染。

三、完善疾控应急准备。

各地疾控医疗中心要做好对人群感染炭疽病毒的救治准备工作,对发现感染炭疽病毒的人员要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并对与其接触过的人群进行检查排除,有效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病毒传播。

四、要做好疫情感染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要根据疫情分布情况,划定疫点、疫区,采取隔离封锁等措施,禁止疫区内牲畜交易和输出畜产品及草料,并对已经确诊为炭疽病毒感染的家畜要整体焚烧,污染的皮毛,物品也要尽可能焚毁,避免病毒的蔓延扩散。

狂犬病、炭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疫病

狂犬病、炭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疫病

狂犬病、炭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疫病
免疫实施方案
一、要求
1.狂犬病:对所有犬实施狂犬病全面免疫,重点做好
局直、场直、高发地区犬的免疫工作。

2.炭疽:对3年内曾发生过疫情地区易感牲畜进行免
疫接种,免疫密度达到100%。

对江河流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地势低洼地带的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密度达到95%
以上。

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等易感动
物进行免疫。

二、免疫程序
(一)狂犬病
初生幼犬3月龄时进行初免,12月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此后每年进行一次免疫。

使用疫苗:狂犬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二)炭疽
对3年内曾发生过疫情地区易感牲畜每年进行一次免疫。

对江河流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地势低洼地带的易感动物进
- 1 -
行免疫接种。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牲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疫病流行地区,在蚊虫出现前1~2个月,对猪等易感动物进行一次免疫。

三、疫苗使用
具体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 2 -
- 3 -。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加强汛期动物炭疽防控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加强汛期动物炭疽防控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加强汛期动物炭疽防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6.17•【字号】•【施行日期】2022.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加强汛期动物炭疽防控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畜牧业管理(农业农村)局,长白山管委会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各县(市、区)畜牧业管理(农业农村)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夏季汛期,动物炭疽疫情风险增加。

为维护全省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平稳,保障“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各地要切实做好汛期动物炭疽防控工作,降低疫情发生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紧盯重点区域,全面开展监测排查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全面组织开展炭疽疫情监测流调工作,重点监测疫源地和其他高风险区的家畜,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排除疫情隐患。

对炭疽新老疫区、低洼易涝地区的牛羊养殖、交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对牲畜交易、屠宰等重点场所进行巡查;降水较多的地区,要加大排查力度和频次,必要时对重点疫区开展环境监测。

严格按照《动物炭疽诊断技术》(NY/T561)要求对病死畜采样送检,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加强风险研判,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各地要及时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形势,对炭疽新老疫区和低洼易涝地区根据评估结果和防控需要,确定预防免疫接种范围。

适时组织对易感动物进行炭疽疫苗免疫,记入免疫档案;开展炭疽免疫接种情况核查,确保易感家畜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后剩余的空瓶、使用的注射器和容器等需经高压灭菌或者彻底焚烧后处理,严控生物安全风险。

三、加强巡查排查,严格做好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督促乡镇政府落实病死畜禽巡查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开展督导检查。

对搜集到的因灾因病死亡的动物尸体,严格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炭疽杆菌会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它被用来作为生物武器。

自佛罗里达10月3日发现25年来美国第一例吸入性炭疽之后,美国及其海外机构一直处于遭受炭疽菌袭击的恐慌之中。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3人死于炭疽杆菌,13人被确认感染炭疽杆菌,近百人因接触过白色粉末而惶惶不安。

进一步引发了美国民众对化学生物战的忧虑。

民意调查说明,有80%美国人担心可能遭受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46%的人认为美国还没有做好防御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准备。

目前,美国市场上的防毒面具、防毒服装、炭疽疫苗及各种类型的抗生素药物开始脱销。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化生战争以及如何应付化生武器袭击的书籍也开始在美国市场上供不应求。

美国国防部于10月26日在五角大楼的3个主要进出口设置了6台化学生物武器探测器,以防恐怖分子利用化学生物武器对五角大楼发动袭击。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作为治疗炭疽的推荐药品之一。

美国国防部也为美国全体军人进行了全面注射炭疽疫苗。

国防部与BioPort 公司下属的密执安生物制品研究所(MichiganBiologic Products Institute)制定了炭疽疫苗生产合同。

形态学介绍炭疽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引起疾病的细菌。

1877年Robert Koch首次在培养基上培养成功(如图1),并说明其可形成内孢子体,注射动物后可导致实验性炭疽。

炭疽杆菌是一种很大的格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可在普通培养基上需氧或厌氧条件下培养。

表型类似蜡样芽孢杆菌(图2)。

在土壤中寄居于世界各地。

3种类型有相同的细胞大小和形态,并可形成卵圆型孢子位于非肿胀的孢子体中央(图3)。

[!--empirenews.page--]图1:RobertKoch‘s 最初1877年拍摄的炭疽杆菌照片图2:卵圆型孢子位于非肿胀的孢子图3:蜡样芽孢杆菌图4:McFadyean’s反应历史背景炭疽杆菌是出现在历史上比较久的一种生物武器,也是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细菌,曾使无数人丧命。

二战时期,日本731部队曾经大量培养炭疽病菌,并用活人标本进行实验。

20世纪,美国只发现了18个吸入性炭疽病例,其中最近一例于1976年在加州被发现,大多数被感染者曾从事羊毛或羊皮处理工作。

125年前,在微生物学史上曾发生过因炭疽热在家畜中流行的事件,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当时全球的科学界共同致力于炭疽热的研究并开发出许多有效的应对措施。

分布情况炭疽杆菌最常见于农业区,在那些地方的动物常发生炭疽杆菌的感染。

这些地区包括:美洲的中、南部;欧洲的东、南部;亚洲、非洲、加勒比海以及中东地区。

[!--empirenews.page--] 炭疽杆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野生动物的致病菌,尤其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骡子及山羊等。

人类当与感染动物,或其肌肉、骨骼、皮革、毛发以及排泄物偶然接触时可被感染。

目前炭疽的自然生活史还不清楚。

尽管它的孢子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但其有机体仍然在没有流行的地区很难培养。

在美国被认定有感染的区域包括南达科塔州、内布拉斯加州、阿肯色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少数的区域存在于其它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