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基础完整版
汽车运用基础知识点
汽车运用基础一、名词解释3/9’共4个1、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称为货物周转量;2、车辆的技术经济定额:技术经济定额是运输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所应遵守或达到的限额,是实行经济核算、分析经济效益和考核经济管理水平的依据;3、光化学烟雾:NOx与HC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可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浅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4合理驾驶与节油;9、机油的性能包括润滑性、低温操作性、黏温性、清净分散性、抗氧性和抗腐性、抗泡沫性;10、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原则:按照汽车发动机结构特点和汽车使用的工况特点选用使用性能等级;按照使用地区的气温选用合适的黏度等级;11、汽车液力传动油的性能包括黏度、热氧化安定性、抗磨性能、摩擦特性、与密封材料的适应性、剪切稳定性、防腐性能、抗泡沫性;12、汽车制动液的使用性能包括高温抗气阻性、低温流动性和润滑性、与橡胶的配伍性、金属腐蚀性、稳定性、溶水性、抗氧化性;13、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性能:①低温黏度小,流动性好;②冰点低;③沸点高;④防腐性好;⑤不产生水垢,不起泡沫,以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14、轮胎受力情况①汽车静止时轮胎所受的负荷;②汽车行驶时轮胎所受的负荷;③离心力对轮胎的作用;15、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1保持气压正常;2防止轮胎超载;3合理控制车速;4注意轮胎温度;5保持汽车技术状况良好;6正确驾驶;7合理搭配;8强制维护,及时翻修:9轮胎换位;16、轮胎换位主要采用交叉换位法、循环换位法和单边换位法;17、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1随机性;2突发性;3频发性;4社会性;5不可逆性;18、道路交通的构成要素1车辆要素;2道路要素;3运动要素;4事态要素;5后果要素;6过错或者意外要素;;;31、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减载;2限速;3正确驾驶;4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5加强维护;32、低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1发动机起动困难;2总成磨损严重;3燃油消耗量大;4机件易损坏;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6行车条件差;33、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的主要原因1曲轴旋转阻力大;2燃料难以蒸发;3压缩压力和温度下降;4蓄电池工作能力下降;34、发动机总成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1润滑条件差;2腐蚀磨损的形成;3轴承配合间隙变小;35、汽车在低温条件使用时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技术维护;2预热;3使用起动液;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5保温;6正确使用冷却液;36、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1)发动机充气量下降;2燃烧不正常;3润滑油易变质;4零件磨损加剧;5供油系统气阻6制动效能下降;7排放污染加剧;8轮胎爆裂;37、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强度;2加强技术维护;3防止爆燃;4防止气阻;5防止轮胎爆裂;6注意车身维护;38、高原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1动力性降低;2发动机运转稳定性下降;3汽车燃料经济性下降;4润滑油易变质;5排放量增大;6制动性能变差;8HC 浓度增加,但因混合气中氧的浓度低,NOx的浓度降低;2混合气过稀当α>1时,随空燃比增大,HC浓度增加,NOx的浓度下降,CO浓度小且变化不大;3理论空燃比当α=1时,CO和HC浓度减少,NOx的排放量最大;2、发动机起动困难的原因P2341曲轴旋转阻力大润滑油内摩擦力增加,曲轴旋转阻力增大,所需起动功率增大,使发动机起动转速下降而难以起动;2燃料难以蒸发温度降低会使燃油的黏度和密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表面张力增大,并且由于起动转速下降,降低了进气流速,进气管和气缸内的空气涡流的强度降低,这都使得燃油难以雾化;同时环境温度低以及低温零件的吸热作用使燃油难以吸热蒸发,燃油难以汽化;3压缩压力和温度下降低温起动转速的影响,不仅使进气管气流速度下降,影响了汽油雾化,而且使气缸压缩压力和温度下降,混合气更难以点火燃烧;4蓄电池工作能力下降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的端电压和容量下降对低温起动产生影响并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低温起动时需要的起动功率大,而蓄电池输出功率反而下降,导致起动机无力拖动发动机旋转或不能达到最低起动转速;其次蓄电池端电压降低时,火花塞点火能量小;3、发动机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P2361润滑条件差低温起动时润滑油黏度大、流动性差,不能及时到达气缸壁、、轴承等摩擦表面;未蒸发的液态燃油进入气缸,冲刷缸壁上的润滑油膜,并沿缸壁流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使其油性减退;同时,燃烧不完全形成的碳化物随废气窜入曲轴箱后,还会使润滑油进一步污染;;;因。
1汽车运用基础-第一章
车均可。根据货车的技术和结构特点又分为:普通货车、多用途货 车、全挂牵引车、越野货车、专用作业车和专用货车。 ⑵ 挂车 挂车是指自身无动力,需要由汽车牵引的一种道路车辆,用于载运人 员或货物及特殊用途,包括牵引杆挂车、半挂车、中置轴挂车。 ⑶ 汽车列车 汽车列车是指一辆汽车与一辆或多辆挂车的组合。汽车列车主要可分 为乘用车列车、客车列车、货物列车、牵引杆挂车列车、铰接列车 、双挂列车、双半挂列车和平板列车。
分为N1、N2、和N3三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⑶ G类车辆 可概括为越野汽车,包括在M类或N类之中,即满足要求的M
类、N类的越野车。 ⑷ 0类车辆 包括半挂车在内的挂车,根据最大设计总质量分为O1、02、
03和O4四类。 ⑸ L类车辆 是指两轮或三轮汽车辆。根据车辆使用的热力发动机排量、车
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 尔.苯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视为汽车诞生年。 苯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 上的第二件大事。
福特采用流水作业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三 块里程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纽可门蒸汽
瓦特蒸汽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1.4 汽车的分类
英美国家大体分为卡车truck、轿车car和巴士bus三类, 所有派生出来的车型都归纳在此三类之内,诸如SUV(运 动型多功能厢式车)、MPV(混合功能旅行车)以及皮卡 等归于卡车类。 我国汽车的分类方法目前采用的有很多种,下面就介绍主 要的—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根据车辆的设计和技术特性分为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 。
汽车运用基础第1章 汽车运用概述
• 4)发展运输用托板和叉车装卸机械 • 1.2 汽车运用的条件及使用性能的评价 • 1.2.1 汽车运用的条件 • (1)社会经济条件 • (2)运输条件 • 1)运输性质 • 汽车运输可以分为两大类:客运和货运。 • 货运可以分为市内运输、城乡间运输和城
市间长途运输。
• 2)货物的种类和特性
车辆安全行驶;
• 2)能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 车量;
• 3)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性; • 4)车辆通过此公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
及零件的损坏最小。
• 1.2.2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
• 1.3 改善运行条件,实现交通 管理的现代化
• (1)汽车运输管理现代化 • (2)实现汽车维护和修理工作现代化
• 汽车运用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提 高汽车安全性,降低汽车排放及噪声的措 施。
• 汽车运用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研究 制定汽车检测、维护及修理等标准,培养 应用这些标准的技术骨干
• 1.1.2 汽车运用工程的发展 • (1)提高现有车辆的利用率,增加运输车
辆的品种,改进车辆的使用性能
• (2)实现汽车运输装卸机械化 • 1)发展有利于货物装卸的专业化车身 • 2)发展随车装卸设备 • 3)发展集装箱和集装箱装卸机械
• 分为散装的、计件的、灌注的、长大的、 大重量的和易腐易损坏的。
• 3)货运量、运距和批量 • 4)装卸条件 • (3)组织-技术条件 • 1)运行制度
• 车辆的运行制度决定于运输任务及它所为 之服务的企业和机关的工作制度。
• 2)车辆保管、技术保养和修理的组织
• (4)气候条件 • (5)道路条件 • 汽车运输对公路的要求是: • 1)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
汽车运用基础
汽车运用基础第1章汽车运用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分类及识别代号1.1.1 汽车的分类1.1.2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及技术状况1.1.3 汽车和内燃机产品型号编制规则1.1.4 车辆识别代号(VIN)编码的识读1.2 新车及二手车的选购1.2.1 新车的选购原则及方法1.2.2 二手车的选购原则及方法小结思考与练习第2章汽车使用性能2.1 概述2.1.1 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性2.1.2 技术经济性2.1.3 劳动保护性2.2 汽车动力性2.2.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2.2.2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2.2.3 汽车的行驶条件2.2.4 汽车动力性分析2.2.5 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2.3 汽车燃油经济性2.3.1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2.3.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及提高措施2.3.3 发动机功率与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2.4 汽车制动性2.4.1 制动性评价指标2.4.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2.4.3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2.4.4 制动时制动力的分配2.4.5 影响制动性的因素及提高措施2.5 汽车操纵稳定性2.5.1 汽车行驶稳定性的评价2.5.2 轮胎的侧偏特性2.5.3 汽车转向特性2.5.4 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2.6 汽车行驶平顺性2.6.1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2.6.2 提高平顺性的措施2.7 汽车通过性2.7.1 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2.7.2 提高通过性的措施小结思考与练习第3章汽车的合理使用3.1 汽车在一般条件下的合理使用3.1.1 汽车运行条件3.1.2 汽车在一般条件下的使用要求3.2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3.2.1 汽车走合期的使用3.2.2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合理使用3.2.3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合理使用3.2.4 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的合理使用3.2.5 汽车在坏路、无路条件下的合理使用3.2.6 汽车合理拖挂小结思考与练习第4章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4.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分析4.1.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特征与原因4.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4.1.3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4.2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与评定4.2.1 汽车技术状况等级的划分4.2.2 车辆平均技术等级4.2.3 车辆技术等级的评定小结思考与练习第5章汽车维修制度5.1 汽车维护制度5.1.1 汽车维护的原则5.1.2 汽车维护的类别5.1.3 汽车维护的周期5.1.4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5.2 汽车维护工艺5.2.1 日常维护技术规范5.2.2 一级维护技术规范5.2.3 二级维护技术规范5.3 汽车修理制度5.3.1 汽车修理制度的发展5.3.2 汽车修理的分类5.3.3 汽车和总成的送修5.3.4 汽车修理方法5.4 汽车修理工艺5.4.1 进厂检验5.4.2 外部清洗5.4.3 汽车及总成的拆卸5.4.4 零件清洗5.4.5 零件检验分类5.4.6 零件修理5.4.7 总成装配5.4.8 总成试验5.4.9 汽车总装5.4.10 竣工检验5.4.11 出厂验收5.5 汽车维修质量控制5.5.1 汽车修理技术标准5.5.2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5.5.3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制度5.5.4 提高维修质量措施5.5.5 质量投诉处理规定小结思考与练习第6章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6.1 汽车燃料及其使用6.1.1 车用汽油及其使用6.1.2 车用柴油及其使用6.1.3 汽车使用中的节油措施6.1.4 汽车燃料新能源6.2 汽车润滑材料及其使用6.2.1 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6.2.2 车辆齿轮油的使用6.2.3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使用6.2.4 汽车润滑脂的使用6.3 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6.3.1 汽车制动液及其使用6.3.2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及其使用性能6.3.3 汽车添加剂及其使用6.4 汽车轮胎的使用6.4.1 汽车轮胎的基本知识6.4.2 汽车轮胎的不正常损坏及预防6.4.3 延长轮胎寿命的措施小结思考与练习第7章汽车公害及防治7.1 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7.1.1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7.1.2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7.1.3 汽车排放标准7.1.4 汽车排放检测技术7.1.5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7.2 汽车噪声污染及控制7.2.1 汽车噪声及危害7.2.2 汽车噪声的来源7.2.3 汽车噪声的检测及防治7.3 汽车电波公害7.3.1 汽车电波概述7.3.2 汽车电波的防治小结思考与练习第8章汽车的户籍管理与保险8.1 汽车的户籍管理8.1.1 车辆管理概述8.1.2 车辆的注册登记8.1.3 车辆的异动登记8.2 汽车的年度检测和审验8.2.1 汽车的年度检测及审验规定8.2.2 汽车年度检测及审验的分类8.3 汽车的保险8.3.1 汽车保险的项目及范围8.3.2 车辆投保的程序8.3.3 保险的索赔与理赔8.3.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小结思考与练习第9章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9.1 汽车的行驶安全及影响因素9.1.1 交通行为人与行车安全9.1.2 车与行车安全9.1.3 道路条件与行车安全9.1.4 交通环境与行车安全9.2 汽车的安全驾驶9.2.1 汽车的安全设施9.2.2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9.2.3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9.2.4 驾驶行为与习惯9.3 道路交通事故与处理9.3.1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9.3.2 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9.3.3 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9.3.4 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小结思考与练习第10章汽车的运用效率和成本10.1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和运输工作条件10.1.1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10.1.2 汽车运输效果和运输质量10.1.3 汽车运输工作条件10.2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10.2.1 速度利用指标10.2.2 时间利用指标10.2.3 行程利用指标10.2.4 载质量(客位)利用指标10.3 汽车运输生产率10.3.1 载货汽车运输生产率10.3.2 载客汽车运输生产率10.3.3 出租汽车运输生产率10.3.4 使用因素对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影响10.4 汽车运输成本10.4.1 汽车运输费用10.4.2 汽车运输成本10.4.3 使用因素对汽车运输成本的影响10.4.4 降低汽车运输成本的途径。
《汽车运用基础(第二版)》第9章-汽车使用寿命
7
汽车运用基础(第二版)
第三节 更新理论
一、有形磨损
汽车和其他设备一样,经过一段时间使用而产生故障导致性 能下降,这些故障往往都是可以看到或测到的。如汽车动力下降、 油耗增加、振动加大等,都是有形磨损的表现。
10
汽车运用基础(第二版)
(一)低劣化数值法
低劣化数值法的目标是保证设备一次性投资和各年经营费用 总和为最小。
假定汽车已使用Lkm,该车原价为K0,轮胎购置费为Ct,汽车 残值为Cz。若令K0=Kn-Ct-Cz,则里程的折旧率为K0/L,随着 汽车行驶里程的延长,每km折旧费不断减少,但由于车辆的有形 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加剧,因而车辆的经营费用(保修、燃料、大修 费用)增加,称为低劣化。设b为车辆低劣化的增加强度[元/(千公 里)2],则在使用里程L内的平均低劣化数值为b·L/2。使用费用按 下式确定
在一辆汽车的整个使用时期内,汽车的制造费用 平均约占其全部使用期内总费用的15%,而汽车的使 用、维修费用则占总费用的85%左右。如果汽车在长 期使用中,能保持其使用维修费用低,则其经济使用 寿命较长。反之,则缩短。
4
汽车运用基础(第二版)
二、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指标
(一)年限 是指汽车从开始投入运行到报废的年数作为使用寿命的量标。 这种方法除考虑运行时间外,还考虑车辆停驶期间的自然损 耗问题。这种计量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不能真实地反映汽车 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条件,造成同年限的车辆差异很大。 (二)行驶里程 是汽车从开始投入运行到报废期间总的累计行驶里程数,作 为使用期限的量标。这种方法反映了汽车的真实使用强度,但不 能反映出运行条件和停驶期间的自然损耗。 专业运输车辆,由于其运行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年平均行驶 里程相差很大。这样,虽然使用年限大致相同,但累计行驶里程 相差悬殊。而且汽车运输企业中,大多数以行驶里程作为考核车 辆各项指标的基数。
汽车运用基础(第五章)
汽车运用基础
§5-1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1)吨(座)位利用率 吨(座)位利用率是指车 辆实际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与车辆在重车行程利用全部 额定吨(座)位所能完成的周转量的百分比。它表示 车辆在重车行程载质量的利用程度。 (2)实载率 实载率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 (旅客)周转量与总行程额定周转量的百分比。它综 合反映车辆行程利用率和装载能力的利用程度。 实载率=实际完成周转量/总行程额定周转量×100%= 行程利用率×吨(座)位利用率
汽车运用基础
§5-1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4)平均车日行程 平均车日行程是指企业统计期内品军每个工 作车日所行驶的里程 平均车日行程=总行程/工作车日 km 影响平均车日行程的因素主要有:车辆的技 术速度及车辆的时间利用程度。 从以上指标中可以看出提高车辆速度利用效 能的关键是提高车辆的平均技术速度。
汽车运用基础
§5-3
货物集装化与装卸机械化
2.集装箱的分类 集装箱按用途分有:通用集装箱、保温集装箱、框 架集装箱和散货类集装箱四种。
汽车运用基础
§5-3
货物集装化与装卸机械化
2.集装箱运输车的分类
用于载运集装箱的汽车叫做集装箱运输车。集装箱 运输车通常有自卸式集装箱运输车、可拆卸式集装箱 运输车和常规集装箱运输车三种类型。 (1)自卸式集装箱运输车 自卸式集装箱运输车 安装有起重运输机械,使车辆具备了自装卸和运输双 重功能。 (2)可拆卸式集装箱运输车 可拆卸式集装箱运 输车在集装箱运达目的地后,可在原地用支架将集装 箱支起,车辆退出与拿来所载运的集装箱,而转入新 工位去运输别的集装箱。
汽车运用基础
§5-1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3)运送速度 汽车的运送速度是指企业统计期内货(客)在 运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运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车辆的运用效率及运输工作的组织水平。 运送速度=运送总里程/承运时间 (km/h) 影响运送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技术速度 及货物装卸效率和客运组织水平,也就是出车时间 的利用情况。
《汽车运用基础》课件 第一章
检验位是其他16位字码对应数值乘以其所占位置权数的和除以 11所得的余数,当余数为0~9时,余数就是检验数字;当余数是10 时,使用字母“X”作为检验数字。检验位的作用是校验VIN编码 的正确性。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3位字码组成。 第一位字码:是由国际代理机构分配的、用以标明一个地理区域的一个字母或数字字码。国际代理 机构已经根据预期的需要为某一个地理区域分配了几个字码,例如,A~H代表非洲,J~R代表亚 洲,S~Z代表欧洲,1~5代表北美,6和7代表大洋洲,8,9和0代表南美洲。
第二位字码:是由国际代理机械分配的、用以标明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一个国家的一个字母或数字 字码,国际代理机构已经根据预期的需要为某一个国家分配了几个字码。第一位和第二位字码的 组合可以保证国家识别标志的唯一性。
>0.75~3.5 >3.5~10
>10
第 7页
读一读 我国曾用的汽车分类与分级
② 按车身长度分类。客车按车身长度可分为微型、轻 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客车,如表1-3所示。
表1-3 客车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不同,汽车可分为轿车、客车、载货 汽车、越野汽车、牵引汽车、自卸汽车和专用汽 车7类。
第 20 页
3)车辆指示部分(VIS)
车辆指示部分是车辆识别代号的最后部分,是 车辆制造厂为区别不同车辆而制定的一组代码。它 由8位字码组成(即VIN的第10~17位)。VIS的第 一位字码(即VIN的第10位)代表年份(每30年循 环一次),第二位字码(即VIN的第11位)代表装 配厂。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讲
4、公路技术特性: (1)主要技术特性; 在水平面内是曲线的平曲线段的平曲线半径,在 纵断面的纵坡、纵坡长度、竖曲线半径,在横断面 内的是车道宽度、车道数和路肩等。 (2)汽车弯道行驶:
受离心力的作用可能引起侧滑,在小曲线半径行 驶的车辆轮胎侧向变形增大磨损增加,曲线路段驾 驶员视线不好。
(3)公路纵坡; 使汽车动力消耗增大,后备功率降低,燃料消耗 增加,公路的凸形变更,使驾驶员的视距收到影响。 (4)路面的质量: 路面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很高的稳定性,良好 的平整性,适当的粗糙度。保障汽车附着条件和最 小运行阻力。 路面的平整度是路面主要的使用特性之一,影响 汽车的行驶速度、动载荷、轮胎磨损、货物完好性、 乘员舒适性,影响汽车的使用利用指标及使用寿命。
1、运行工况测试:是工况调查的重要步骤,通过 运行试验及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完成运行 工况的调查。 2、运行试验的方法:在测量部位安装将非电量状 态参数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将信号直接或发达 后传送到测量仪和记录仪,供系统分析使用。 3、计算机模拟方法:将汽车运行工况看成是有汽 车动力传动系模型、道路模型、驾驶员模型、及交 通干扰模型系统的输出。将数据输入后,在计算机 上运行,并统计反映出汽车运行状况。
第 2 章 汽车动力性
一、汽车动力性指标
评价汽车动力性通常有3个指标:最高 车速、汽车加速性、爬坡能力。 (一)汽车最高车速
指汽车满载在平直良好的路面(混凝土 或沥青)上能达到的最高车速。
(二)汽车加速能力 汽车加速能力以加速时间或加速距离来 评价。(平直良好路面) 1、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由静止或某一车速加速到预定的车速所 需的时间。 2、原地起步加速距离和超车加速距离
(三)汽车运行工况分析
汽车运用基础(第二章)
学习目的: 1.掌握汽车各种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2.掌握提高汽车各种使用性能的方法。
第一节 汽车动力性 第二节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三节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第四节 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
§2-1 汽车的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 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 行驶速度。它表示了汽车以最大可能的平均行驶速度 运送货物或乘客的能力。汽车的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 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
§2-1 汽车的动力性
(3)车轮半径 轮胎的尺寸及结构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 车轮处于无载荷作用时的半径,称为自由半径ro。 汽车静止时,在车重作用下,轮胎产生以径向变形
为主的变形,车轮中心到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称 为静力半径rs。车轮的静力半径小于其自由半径。
如以车轮转动圈数与实际车轮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换算得出车轮半径,则称其为车轮的滚动半径。
PT,。传动系的机械效率为:
ηT=1—PT/P e
(2-5)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但在进行汽车动力性的初步分析时可把它看作一个常数。
§2-1 汽车的动力性
传动系的功率损失由传动系中的部件——变速器、 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等的功率损失所组成。其中 变速器和主减速器的功率损失所占比重最大,其余部件 的功率损失较小。
Tt=Ttqigioηt
§2-1 汽车的动力性
对于装有分动器、轮边减速器、液力传动等装置的汽
车,上式应计入相应的传动比和机械效率。
汽车的驱动力为
Ft=T t/r= Ttqigioηt/r
式中:r为驱动轮半径。
(2-3)
(1)发动机转矩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车轮接地比压:F = 0.098Gk/A0
•车轮接地比压一般比轮胎内压高 10%~20% , 推荐的车轮接地比压为: • 轴载质量约10t的车辆,F≤0.65MPa • 轴载质量 约6t 的车辆,F≤0.55MPa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TBF) •当量故障率 λD •千公里维修时间 MTm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被动安全性主要有: • 驾驶室、车身结构的刚度,防止正面、侧面撞击的性 能,特别是轿车的侧门强度。
• 汽车座椅系统的安全性,包括座椅强度、安全带强度、 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座椅头枕等。它们的作用主要是 保证撞车时能吸收乘员的能量,减轻乘员伤亡。
• 汽车(特别是轿车)内外凸出物的要求。例如:在头 部碰撞基准区内,要求不得有曲率半径小于 2.5mm 的 刚性材料构件和粗糙表面等。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 测定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试验方法 1
•如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有: • 在道路条件下的直接挡全油门加速燃料消耗量试 验 • 等速燃料消耗量试验 • 多工况燃料消耗量试验 • 限定条件下的平均使用燃料消耗量试验 • 汽车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循环试验等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单元2
•1.2 速度性
• 汽车以最少的时间耗费送达货物或旅客的能力, 称为汽车的速度性 • 汽车的速度性越好,运输生产率就越高 • 评价速度性的主要指标有:动力特性、最高车速、 加速能力和平均行驶速度等
汽车运用基础(第九章)
汽车运用基础
第24页,共40页。
§9-2 汽车维修
4.车辆的送修标志 (1)汽车大修送修标志是客车以车厢为主,结合发动机总 成;货车以发动机总成为主,结合车架总成或其他两个总成符合 大修条件。
(3)底盘测功机 底盘测功(测定某一车速下驱动轮的牵引力或功率)是对汽车 技术状况的总体诊断。因为汽车运用中传动系机件逐渐磨损, 传动系技术状况恶化,功率损失增加,使得传至驱动轮上的功 率减少。所以,驱动轮的输出功率(或牵引力)可以用来评价底盘 传动系统总体的技术状况。
汽车运用基础
第16页,共40页。
汽车运用基础
第13页,共40页。
§9-1 汽车检测
3.底盘常用诊断设备
底盘常用诊断设备有制动试验台,前轮定位检验设备、侧 滑试验台、车轮平衡机、底盘测功机和前大灯检验仪等。
(1)制动试验台
汽车制动试验台按其测量方式、测量参数和结构形式等可分为 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和惯性式制动试验台。
汽车运用基础
第9页,共40页。
Hale Waihona Puke §9-1 汽车检测(3)供给系诊断设备 供给系技术状况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
排气污染等性能,发动机供给系的
上作情况可用燃油消耗量.混合气质量和燃烧生成物的成分 米评价 。
汽车运用基础
第10页,共40页。
(4)润滑系诊断设备
§9-1 汽车检测
机油污染测定,是一种润滑系技术状况的诊断手段, 其常用设备与方法 如图。
汽车的二级维护应由专业维修工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 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及进行 轮胎换位。至于附加项目和小修作业,则根据检测诊断和技 术评定的结果而定。
汽车运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运用基础第一章运用条件道路等级(1) 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年平均日交通量:四:25000~55000六:45000~80000八:60000~100000(2) 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15000~30000六:25000~55000(3) 二级公路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000~15000(4) 三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2000~6000(5) 四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2000单:400公路交通控制设施1. 路面标线:镶嵌或划在路面、缘石和路边的建筑物上的画线、符号、文字等标示,表示交通警告、禁令、指示或指路。
2. 交通标志:把交通管理与控制法规用文字、图形或符号形象化地表示出来。
(1) 警告唤起驾驶员对前方公路或交通条件的注意(2) 禁令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通行的标志(3) 标示指示车辆、行人行进或停止的标志(4) 指路指出前方的地名或名胜古迹的位置和距离3. 交通信号:最主要的交通控制设施,用于在时间上给互相冲突的交通流分配通行权,使各个方向和车道上的车辆安全而有序地通过交叉口。
定时,感应城市交通控制设施1. 交通信号灯2. 交通流检测器3. 交通流控制设备第二章汽车选购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能适应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性能指标(蓝色)一汽车的容量:汽车一次允许运载的最大货物量或乘客人数。
二速度性:汽车以最少的时间耗费送达货物或旅客的能力。
评价指标:1动力特性2最高车速3加速能力4爬坡能力5平均技术速度三使用方便性:汽车在结构上为使用者提供的条件的方便程度。
四燃料经济性:在一定使用条件下,用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五安全性:以最小的交通事故概率和最少的公害适应使用条件的能力1.主动安全性(1) 保证驾驶人有良好的视野(2) 保证良好操纵性能(3) 各种照明及信号装置良好2.被动安全性(1) 驾驶室、车身结构的刚度(2) 汽车座椅系统的安全性(3) 汽车的内外凸出物要求(4) 客车安全出口(5) 汽车和挂车的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6) 汽车安全玻璃3. 防火安全性防火措施:(1) 提高车身内饰材料的耐火性(2) 燃料系统的安全保护及防护规定(3) 车辆发动机排气管口位置不许纸箱车深度右侧(4) 其他4. 制动性:在行驶时强制停车和降低车速的能力。
指标:(1) 制动效能: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2)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效能不因制动器摩擦条件的改变而恶化的性能。
热稳定性:制动器连续使用,温度升高后保持冷态时制动效能的能力。
水稳定性:制动效能不因浸水而衰退的能力。
(3)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时汽车保持按给定轨迹行驶的能力。
六通过性车辆在一定载质量下,不用其他辅助措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路面、无路地段和自然障碍的能力。
1. 轮廓通过性:车辆通过坎坷不平路段、障碍的运行能力。
2. 支撑通过性:车辆在松软土壤、雪地、冰面、沙漠、溜滑路面上运行的能力。
七可靠性和耐久性1 可靠性: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行程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耐久性: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功能的能力。
3 使用期限:新制汽车开始使用纸质注销为止的使用延续时间。
八维修性:在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方法和资源进行维修时,回复其工作能力的概率。
(1) 汽车的技术利用系数KT(2) 完好率t0(3) 汽车工作能力被恢复的概率(4) 机构、总成和汽车的维护周期(5) 维护和修理的劳动量(6) 维护和修理的笔费用九质量利用:汽车整备质量与装在质量之间的关系。
十外形尺寸和轴重限制影响汽车运用的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运输条件、组织—技术条件、气候条件及道路条件等。
选购的原则适用、安全、经济、高效。
第四章汽车运输运输生产过程运输准备、运输生产、生产辅助。
运输工作:乘客上下车及货物装卸车作业、车辆运送作业、必需的车辆空调作业。
车日: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在企业内的保有日数。
车时:营运车辆在企业内的保有小时数。
汽车运输效果和运输质量运量:汽车在每一运输过程中,所运送的货物质量成为货运量(t);所运送的旅客人数成为客运量(人次)。
客运量和货运量统称运量周转量:指运量和货物或旅客所移动的距离之积。
运输量(产量):汽车运输所完成的运量及周转量的统称。
运输量(产量)包括运量和周转量的两种指标。
单车产量:指运输企业在统计期内平均每辆汽车锁完成的周转量。
车吨(客)位产量:指运输企业在统计期内平均每吨(客)位所完成的周转量。
汽车运输质量包括内容: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利、清洁、文明服务。
汽车运输工作条件:道路交通条件、自然气候条件、运输条件、组织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使用因素对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影响P104绘制并分析生产率特性图使用因素对汽车运输成本的影响P107第五章运行材料运行材料:燃料、润滑材料、轮胎、冷却液和制动液等。
汽油、柴油的选用依据汽油根据汽车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牌号,并结合汽车的使用条件,以发动机不发生爆燃为原则。
柴油依据是使用地区月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
柴油的凝点应比该最低气温低4~6°C。
汽油牌号不是越高越好:发动机的压缩比是选择汽油牌号的主要依据。
压缩比在7.0~8.0之间可选90号,8.0以上选93、95。
在发动机不发生爆燃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底牌号汽油,若辛烷值过低,会使发动机发生爆燃,若过高,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因高辛烷值汽油着火慢,燃烧时间长,而使热功转换不充分,同时还会因排放废气温度过高而烧坏排气门或排气门座。
节油措施:提高汽车的技术状况、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水平、提高维修质量、加强油料管理机油:内燃机润滑油。
润滑作用、冷却作用、清洗作用和密封作用。
分类:API性能分类:汽油机油(S)、柴油机油(C)SAE粘度分类:冬用:0W +5W~25W;夏用:20~60综合:5W/20 10W/30 15W/40 20W/40。
选用:1使用级的选择考虑发动机机型气缸有效压力越高、发动机转速越高(越高)2年度级的选择环境温度的高低发动机负荷、转速、磨损情况(越高越大)齿轮油:汽车驱动桥、变速器、转向器等齿轮传动机构用的润滑油。
作用为降低齿轮及其他运动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摩擦,减小功率损失;分散热量,起冷却作用;防治腐蚀和生锈;降低工作噪声,减小振动及齿轮间的冲击;冲洗污物,特别是冲去齿面间污物,减轻磨损。
使用性能:(1) 良好的油性及极压抗磨性(2) 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特性(3) 良好的低温流动性(4) 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防锈防腐蚀性(5) 良好的抗泡性润滑脂,车辆上不宜施加液体润滑油的部位,如轮毂轴承,各拉杆球节,发电机、水泵、离合器轴承和传动轴花键等。
齿轮油性质工作环境注意事项性质:良好的油性及极压抗磨性,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特性,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防锈防腐蚀性,良好的抗泡性。
工作环境:汽车驱动桥、变速器、转向器等齿轮传动机构注意事项:不能将使用级较低的齿轮油用在要求较高的车辆上,否则会使磨损加剧;使用级高的齿轮油用在要求较低的车辆上,会造成浪费;各使用级的齿轮油不能互相混用;润滑油粘度应相宜,不要误认为高粘度齿轮油的润滑性能好,应尽可能使用适当的多级润滑油。
润滑脂性质工作环境注意事项性质:稠度、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水性、防锈性、防腐性。
工作环境:车辆上不宜施加液体润滑油的部位,如轮毂轴承,各拉杆球节,发电机、水泵、离合器轴承和传动轴花键等冷却液、制动液及其使用类型常用选用情况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冷却介质有两种,一种是清洁水,另一种是由醇类、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冷却液(防冻液)冷却液按组成不同,分乙醇-水型、甘油-水型和乙二醇-水型。
乙醇-水型:优点是流动性好、散热快、乙醇来源广、配制简单;缺点是易燃、易挥发。
甘油-水型:其沸点较高,不易蒸发和着火,对金属腐蚀较小,但降低冰点的效率低,所需的甘油多,成本也较高。
乙二醇-水型:有点事沸点高,挥发损失小、冰点低,热容量大、冷却效率高、流动性好;缺点是有毒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并对橡胶有轻度侵蚀。
选用情况:根据使用地区动机的最低温度选用适当冰点的冷却液,其冰点应比使用地区的最低气温低 5°C。
制动液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的工作介质。
常用冷却液:乙醇—水型、甘油—水型、乙二醇—水型。
轮胎速度等级P~S级轿车轮胎速度等级指不许超过的最高车速;F~N级货车轮胎指随负荷降低可以超过的参考速度。
胎侧标志P138轮胎使用:1. 保持气压正常2. 防止轮胎超载3. 轮辋配套4. 搭配合理5. 轮胎换位6. 提高驾驶技术第六章行驶安全交通事故现象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交通事故分类1. 按后果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2. 按交通工具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3. 按事故对象车辆间的交通事故、车辆与行人的、机动车对非机动的、车辆单独事故、车辆对固定物的、铁路道口事故4. 按事故发生地点公路:五个等级。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 其他分类方法气候、道路特征、伤亡人员职业、肇事者行业、肇事驾驶员证件、驾龄交通事故影响因素1、人1. 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2. 违章行走、操作、装载、行驶3. 对他人的交通动态及道路、气候、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措施不当2、车辆1. 车辆制动器失效或制动效果不佳2. 转向系统失控3. 机件失灵、灯光失效4. 驾驶视野条件不佳5. 操纵机构各连接部位不牢靠6. 轮胎爆胎7. 机件承受反复交变载荷,发生疲劳失效8. 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及货物绑扎不牢3、道路与交通环境1. 道路:线形设计要素、视距、交叉口2. 道路交通设施3. 交通环境:流量4、交通管理交通事故预防措施改善交通环境、提高汽车使用安全性、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行驶第七章汽车公害: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而产生的损害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现象包括:排放公害:使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受到损害1. 一氧化碳:碳氢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2. 碳氢化合物:既有未然燃料,也有未完全燃烧的中间产物和部分被分解的产物的混合物。
3. 氮氧化物:高温条件下N2和O2反应。
P158使用因素:混合气浓度、点火系统技术状况、配气相位及发动机工况点火提前角:对HC的排放浓度影响显著。
点火滞后时,因补燃增多,排气系统温度升高,废气中的HC浓度减小,若过迟,因燃烧速度慢,HC提高,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
噪声公害:使人心情不安、烦躁、疲倦、工作效率下降和语言、通信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