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差异
审计中的差异分析与职业判断
允பைடு நூலகம் 提供 了重要 的参考 资料 。 但是 ,
C A 首先要对 被 审计单 位 进行 预测 P 的依据 、 测的科学性 和合理 性作 出 预 判 断。 被审计单 位 的预潍常常是 以会
是 肯定或 否定 某项 事物 的存 在 ,也
可 以是指 明它 是 否具有 某 种属性 ;
计单 位具 体情 况 的切 合程 度 。 因
C A在进 行差 异分 析时 ,如 果i P 充分 利用 其掌 握 的行业知 识 和 对 所 选 参 照 标 准 的 可 比性 作 计 ,将台 从很 大程度 上影 响 对{ 差异的职业判斯的合理 性。 其 次 . 当发现 了存 在 非预 异时 ,投有 充 分考虑差 异 摸式 , 有 效地 识别 、解 释产 生这 种异 , 意 外 渡动 的原 因形成 不利 的影 q 当发 现存在 非 预期 差 异时 ,c 』 P
一
二 、 影 响职 业 判 断在 差 异 分析 中正确 应用 的 目素分 析
作 为 分析性 复 核程 序 中普 遍采
用 的 上 种 方 法 — — 差 异 分 析 , 它 的
准 ,将 会 对是 否存在 异 常波 动
新 产生 不利 的影 响 。② 相关 行
科 。C A在 采用 被审 计单 位 的 P 或 类似 竞争 对 手的行 业 资料进 比判 断 时 , 当未 考虑 相关 行业 的可 比性 和有用性时 , P C A作 出 业判新 的正确性将会 大大降低 , 分 析 的效 果 也会 因此 受 到 影 响
维普资讯
随着我 国加 人 WT O,审计 环境 的千 变万化 , 审计 对象 的经济业 务 日 益复杂 , 这更需 要我 国的 C A在 执业 P 过程 中正确运用 职业判新 。 而分 析性 复核 中的差 异分析作为一种 简单 、 易 行 、 效 的分析方 法 , 可避 免地会 有 不 应用 到 C A 的职业 判 新 。 P 如果 此 时 c ^应用职业 判新 不当, P 必然; 发或 I 牵涉审计风醯和审计责任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徐珊摘要: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要素入手,论证了差距形成的成因,探讨了差距的弥合途径,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质量2013 年度新大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绿大地四起IPO 及上市审计失败案对企业、社会和公众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审计质量与审计期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使人们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关注有增无减。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预期与其实际使用结果之间的偏差,是公众期望与业界期望的差距,由社会公众和审计人员双方的问题共同导致。
1978 年科恩报告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首次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指出期望差距的存在并非是审计人员推卸其责任引起的,而是审计职业界未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所导致的。
在“诉讼爆炸”局面形成之后,审计期望差距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组织都对期望差距进行了深入研究:AICPA 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 期望差”准则;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了麦克唐纳委员会,主要用于调查公众对于审计的期望,以缩小期望差距。
1995年国际会计师组织联合会通过调查发现,审计期望差距是造成诉讼泛滥的重要因素。
在大量公司破产倒闭的同时,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法律诉讼中,使用者的损失确实有一些由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导致,但多数案件的起诉是因为利益受损的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未能正确认识审计功能,希望从审计人员处获取额外的赔偿以减少其损失,而不管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是否遵循了公认审计准则。
因此减小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人员避免审计诉讼的有力措施。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Liggio在文献中首先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指出期望差距是审计人员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期望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
汉弗莱指出,期望差距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审计供需双方由于认识不同产生分歧而造成的差距。
科恩委员会认为,期望差距是公众的期望与审计人员实际业绩之间存在的差距。
浅议缩小审计期望差异的对策
浅议缩小审计期望差异的对策摘要:审计期望差异是由于审计执业人员对自身责任的理解和社会公众对审计认识的偏差而产生的,尽管无法完全消除这一差异,但可以尽可能地缩小。
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行业的目标,本文就我国审计期望差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审计期望差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异对策公众期望一、审计期望差距的含义(1)合理差距,即注册会计师遵守了职业道德规范,但未发现重大差错,注册会计师可以不承担审计责任,但应改进。
(2)审计失误,即注册会计师未遵守或未完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导致未发现重大错误和舞弊,注册会计师应承担审计责任。
由于社会公众的认识错误而形成的差距大致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社会公众对已审计会计报表存在误解;(2)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采用的审计程序存在误解;(3)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保证程度存在误解;(4)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存在误解。
二、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计有效供给不足、契约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原因,又有会计师事务所约束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具体成因,还有审计能力的有限性、审计师角色的冲突性、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误区等其他原因。
三、缩小审计期望差异的可行性办法(一)优化审计环境。
造成审计人员的主观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外部执业环境不好,存在大量的“低价揽客”行为,从而使得审计人员为了生存不得不与被审计单位合谋,为了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必须通过政府、法律界、审计职业、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重建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提高审计执业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审慎地选择客户。
另一方面,双方要签订合理、有效的审计约定书,做到真正约束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行使各自的权利。
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时,取得客户对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职责理解和认可的重要一环。
财务报表审计差异的分类及调整
财务报表审计差异的分类及调整【摘要】审计差异指的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达和披露的差错,对审计师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重要影响。
本文对审计差异的分类方法、如何调整,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性探讨。
【关键词】审计差异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审计差异是审计人员表达审计意见所必须考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完成外勤审计工作,发表审计意见之前,审计师应将审计差异进行汇总,然后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确定需要调整的审计差异,并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以便审计差异控制在报表层次的重要性以下,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因此,对错报进行界定,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判定,进而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是降低审计风险、正确发表审计意见的先决条件。
一、审计差异的界定(一)审计差异的内涵审计差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审计差异指的是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而不是错账。
审计差异不同于会计错账,尽管二者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关系。
在多数情况下,会计错账会导致财务报表错报,但有时会计错账却并不会影响财务报表的正确表达,如将应收a公司的应收账款错记为b公司的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本身并不会产生影响。
有时即使没有出现错账,财务报表也可能会出现错报,如没有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重分类为流动负债。
因此,站在审计师的角度,不能把不影响财务报表错账混同于审计差异。
例如,某一笔分录多计了营业收入,而另一笔分录又少计了相同金额的营业收入,考虑到二者之间的抵消关系,该两项差错不能视为审计差异。
也就是说,差错是基于财务报表而言的,而不是基于账务处理的,因为审计师的责任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差异的分类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师需要评价未更正的错报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
错报的性质不同,调整的要求和调整方法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审计差异进行适当的分类。
1.已经识别的错报与推断的错报审计差异按照可调整性分为已经识别的错报和推断的错报。
谈谈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谈谈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审计差异是审计人员表达审计意见所必须考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何就审计差异进行调整,是审计实务中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审计差异的含义及分类所谓审计差异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一致的事项。
审计人员在完成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和特殊项目的审计后,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审计差异,审计项目经理应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予以初步确定并汇总,并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使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所载信息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一对审计差异内容的“初步确定并汇总”直至形成“经审计的会计报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得以完成的。
编表并不复杂,关键是要看审计差异应不应该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可分为核算误差和重分类误差。
核算误差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即账户记录有错误),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误差,又可把这些核算误差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即未调整不符事项),不建议调整的可能不调整,但不是一定不调;重分类误差是因企业未按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编制会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即账户正确,但报表不正确),例如,企业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的预付账款、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的预收账款等,重分类误差不管大小都要调整。
因此,我们这里将重点讨论核算误差的调整。
二、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对审计中发现的核算误差,如何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的不符事项,是正确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的关键。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性,换言之,注册会计师在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不符事项时,应当考虑核算误差的金额和性质两个因素:第一次调整:情况一:对于单笔核算误差超过所涉及会计报表。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或者外部专业机构对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
中外内部审计在目标、范围、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着重比较中外内部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组织结构、法律法规、业务流程、审计方法和报告要求。
一、组织结构比较中外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内部审计往往隶属于组织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者内部控制部门,由内部雇员负责执行。
而在国外,内部审计通常是独立的职能部门,直接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告。
二、法律法规比较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外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差异。
国内的内部审计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定的约束。
而国外的内部审计则受到当地的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的制约。
三、业务流程比较中外内部审计在业务流程上也有不同之处。
在国内,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执行程序的审计和推荐改进措施等。
而在国外,除了上述内容外,还会对经济效益、治理结构等进行评估。
四、审计方法比较中外内部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的内部审计通常采用文件审查、访谈、取证等方法进行审计。
而国外的内部审计则更加强调数据分析、风险评估以及系统审计等技术手段。
五、报告要求比较在报告要求方面,中外内部审计也有所不同。
国内的内部审计报告通常被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支持,以提供管理层相关的信息。
而国外的内部审计报告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对外沟通,以便于股东、投资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运营情况。
综上所述,中外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法律法规、业务流程、审计方法和报告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环境和管理理念等因素所导致。
同时,中外内部审计也存在着相似之处,如都强调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内部审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日趋密切,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提升内部审计的效能和质量。
国内外审计准则与规范的差异与融合
国内外审计准则与规范的差异与融合审计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独立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然而,由于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经济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国内外审计准则与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并探讨如何实现国内外审计准则与规范的融合。
一、国内外审计准则的差异国内外审计准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计法律和制度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计法律和制度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
例如,在某些国家,审计师可以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在另一些国家,审计师则被禁止提供非审计服务。
其次,审计准则的内容差异。
国内外审计准则在具体要求和规定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国外,审计准则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的审计,而国内则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再次,审计报告的格式差异。
国内外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也存在差异。
国外审计报告通常更加详细,包括对财务报表的评价和建议,而国内审计报告则更加简洁,只包括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确认。
最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要求差异。
国内外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要求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国家,审计机构必须与被审计企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允许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二、实现国内外审计准则与规范的融合为了实现国内外审计准则与规范的融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内审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审计组织的活动,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变化。
同时,国际审计组织也应加强与国内审计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准则。
其次,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素质。
审计师应具备全球化的审计视野和专业知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准则和规范。
同时,应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独立性和专业水平。
再次,建立统一的审计准则框架。
国际审计组织应与各国审计组织合作,共同制定统一的审计准则框架,以便各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审计准则制定。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与合作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与合作一般说来,外部审计在权威性和独立性方面具有优势,而内部审计在审计深度和力度方面有其特长,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合作,其关系可以用“外审撒网,内审捕鱼”来概括.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差异包括审计性质、业务独立性、审计方式、工作范围、服务对象、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权限、监督方式以及审计依据等方面,下面选择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介绍。
1、在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叫做“内部审计部”,也有的叫做“内部控制部”,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通常直接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工作;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收购的企业则向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下属的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但无论是向管理层还是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向股东拥有的企业内部组织报告工作,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无法作到真正的独立.外部审计师则属于社会审计,其组织、资金来源都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因此,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而言就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一般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
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内外审计在看待和处理企业某些问题方面的不同。
案例一:对待内部审计部门的归属问题某公司管理层受传统思想影响,一直将内部审计部安排在企业管理层的一个中层职能部门中,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汇报。
长期以来该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没有什么太大成绩,但公司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意外损失事件,管理层包括董事会也认可这种结构。
但是,该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在考察了内部审计机构后,每年的年度审计报告都要质疑其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在管理建议书中多次建议公司董事会将内部审计机构从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转为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但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一直没有认可这个建议,因为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除了参加董事会外,通常情况下并无活动,而且委员会的成员(一些外聘的独立董事)平时更不过问公司的具体业务,将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直接置于该委员会的领导之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这类非上市公司而言,公司股东一般还是认可将内部审计部置于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后来,该公司计划上市募股,董事会只能接受外部审计师提出的将内部审计部转为直接向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但同时也间接向总经理通报审计工作。
对中美国家审计体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不 同 的 政 治 、 济 、 律 制 度 造 就 效 使 用 。 立 法部 门对 行 政 部 门 的 最 大 并在 当代西方 的政治思 潮 中得 到一 定 经 法 而
不同的国家 审计体制。 一个国家选择或 威慑权 , 就是他掌握着对政府开支 的全 程度 的发展。概括而言 , 西方宪法思想 构建什 么样 的国家审计体制 , 取决于审 部 经 费 详 细地 进 行 表 决 的权 力 , 即所 谓 主要 集 中体 现 在 人性 自然 论 、 民主 权 人
方 面对 两 国采 取 不 同的 国家 审 计 体 制 调控 国民经济 服务 。 选择行政型审计模 方各 国的审计体制虽 不尽相 同, 但都在
进 行 了原 因 分析 , 便提 高人 们 对 两 国 以 式, 是结合我国当时的具体 国情作 出的 不同程度 和形式上 受西 方世界普遍 认
国家 审 计体 制 的全 面 认 识 , 理 借 鉴 国 合 选择 。 而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 联邦 、 同的宪法思想的影 响。 体现在西方国家
一
的国有 企业 。随 着经济体制 改革开
加强 国有企业监管 和维护经济秩序 政体类似的国家 , 选择的国家 审计体制 发 展 变 化 也 通 过 宪 法 实 践 影 响 着 审 计 始 , 就成 为当时政府所 面临的 主要 工作之 也 并 非 一 致 。 国是 中 国共 产 党领 导下 制度 的方 方 面 面 。 国 于特 定 历 史 环 境 我 我 的人 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 其政 下确定 的国家审计 体制 ,深受集权论 、
我国自2 0世纪 8 0年代 初 以来 实行 的 采取立法型的审计模式, 能够使国会进一 宪法 的最初制 订者为 了避免个人 专治
是行政型审计体制 。 两种不同的审计模 步强化 自己的监督权 力 。 式使得两国的国家审计存在很大差异 , 如审计 机关 的设置 、审计长的任免 、 审
通信工程结算审计中的差异分析
通信工程结算审计中的差异分析通信工程结算审计是指对通信工程的结算过程进行审计,以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合规性以及合理性。
而差异分析是在结算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分析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 发现结算差异:通过对结算过程进行核对和比对,可以发现结算差异的存在。
结算差异主要表现为实际结算金额与预期结算金额之间的差异,例如工程量超支、材料价格的波动、施工进度延误等。
2. 剖析差异原因:差异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出导致结算差异的原因。
差异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材料进出库管理等。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找出结算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为后续的结算改进提供依据。
3. 对差异进行分类:差异分析还可以将结算差异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
常见的差异分类包括预算差异、实际结算差异、成本差异等。
通过对差异进行分类,可以为差异解决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4. 提出解决方案:差异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结算差异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调整工程量、重新评估材料价格、合理分摊费用等。
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消除结算差异,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差异分析在通信工程结算审计中的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归集:需要归集结算相关的数据,包括工程量报表、合同文件、付款凭证等。
数据的归集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核对:对归集的数据进行核对和比对,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核对的内容包括工程量是否一致、合同支付条件是否满足等。
3. 差异分析:根据核对结果,进行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可以按照时间、地点、工程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找出差异的特点和规律。
4. 原因分析:根据差异分析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进行,找出导致结算差异的主要原因。
5. 解决方案提出: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需要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能够解决结算差异的根本问题。
审计差异报告
审计差异报告
报告范本:
尊敬的董事会:
我们对您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谨向您呈交审计差异报告。
审计差异
我们发现财务报告与财务记录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即在某些情
况下,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与我们的审计程序中发现的财务记录不同。
我们在下面列出了我们发现的差异:
(在此处具体列出差异)
差异的影响
我们认为,上述差异对财务报告对用户的影响尚不清楚。
但是,对于财务报告中所述财务状况和业绩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可
能的影响。
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建议您:
1.对差异进行调查,并确定其原因,从而消除可能的错误记录
或报告。
2.根据差异的结果,更新财务报表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3.确保所有财务记录和报告都是在合适的会计政策下编制的,
并且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要求。
4.我们建议董事会考虑上述建议,并采取措施解决差异。
总结
我们的审计是根据适用于审计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的。
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审计证据来发表我们的审计意见,但是由于上述差异,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审计将揭示所有重要的问题。
我们希望董事会能够采取上述建议,以确保提供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我们根据审计找出的差异提供了一份报告,此之外我们确认以执行审计程序的方式获得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已按照适用于审计的会计准则和法规拟定了我们的审计意见。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兑现大会计师事务所
(签名和日期)。
审计差异处理
❖ 以下举例说明审计差异调整表的编制方法。
审计差异处理
❖ 例:蓝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对ABC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后发现 下列需调整的事项:
审计实务
审计差异处理
❖ 1.审计差异概念:
❖ 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各项目审计完毕之后,可 ❖ 能发现某些项目报表数与审计确认数之间存在着 ❖ 一定的差额,即审计差异。
❖ 2.审计差异分类: ❖ 审计差异按是否需要调整帐户记录可分为核算差
异和重分类差异。
❖ 核算差异: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 会计核算而引起的差异;
❖
这主要看其差异的重要性程度:
❖ (1)对重要的审计差异应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并作调整处理;
❖ (2)对不重要的审计差异可不作调整处理。
审计差异处理
❖ 3-2:审计实务中对审计差异的调整一般按下列两个步骤来进行。
❖
第一步: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
第二步:编制试算平衡表
审计差异处理
❖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
贷:管理费用1,000,000
❖ 6、借:应付福利费170,000
❖Leabharlann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
审计差异处理
❖ 7、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0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850,000 ❖ 贷:应收帐款5,850,000 ❖ 8、借:库存商品3,000,000 ❖ 贷:主营业务成本3,000,000 ❖ 9、借:预付帐款1,500,000 ❖ 贷:应付帐款1,500,000 ❖ 10、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78,500 ❖ 贷:所得税费用478,500 ❖ 11、借:未分配利润971,500 ❖ 贷:本年利润971,500 ❖ 12、借:盈余公积145,725 ❖ 贷:未分配利润145,725
审计信息披露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展不成熟 。由于该理论在我 国处于探 索阶段 , 缺 乏具 律 ,为实现 和确立企业可持续性价值进行理论和实务
体 的可操 作模式 ,因此 尚未形成 适合 我 国企 业实 际 上 的 创新 。 ● 的通用实 物期权 定价模 型 。四是 由于估值 结果 受主
【 主要参考文献 】 观 因素 和使用恒 定 的无风险 利率 的影 响 ,因此估 计 结 果很难具有说 服力。 [ 1 ]刘德 学.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 究[ J ] . 商业文化 , 2 0 1 1
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审计信 息; 披 露差异 ; 原 因解析
近年来 , 我 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 国家审计在 国 和技术加 以解决 的。
家治理 中发挥 的作用 越来越 重要 ,国家审 计业 已成 为保 证 国 家 经济 安 全 与 社 会健 康运 行 的 “ 免 疫 系 统” ,成 为打击 经济 犯 罪 与促 进反 腐倡 廉 的重要 利
院学报 , 2 0 0 9 ( 1 ) .
2 0 0 8 ( 1 8 ) .
4 ]江丽君 . 企业 价值 评 估 方 法研 究述 评 [ J ] . 华商, 角度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进行 了论述 ,此处不再进行 总 [ [ 5 ]张娜 , 李琪 , 王馨迪. 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影 响的实 证研究[ 1 ] . 山东社会科技 , 2 0 1 0 ( 1 1 ) . 6 ]孙艳 霞. 基 于不 同视 角的 企业价 值创造研 究综述 通过上文论述 ,不难看 出现今 的理论 界对企 业价 [
一
、
对 审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认识
审计信息指 审计人 员在全面审查被 审计单位 的经
器。 审计 信息作 为国 家审计成果 的载体 , 是审计 工作 济活动后 。 运用一定的技术 、 方法、 手段 , 收集与加工处 数据 、 资料 , 以及 由此形成 的委 的重要 产 品 , 然而 多 渠道 、 多层 面 、 多 口径披 露 的审 理得 出来 的各种情报 、 计 信 息容 易 造成 审计 信息 的 非对 称性 和 非一 致 性 , 托人 需要 的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概貌的 做法 、 经验和成果的 以此造成 社会 公众对 审计 结果 的错读 与误解 ,进而 资讯 。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情 况、 是审计委托人 、 社会 利益相 关者和公众 了解 影 响审计 机 关的公信 力 。造成 审计 信息 差异 的原 因 具体 反映 , 是技术 性 、 时间性和 口径性 等 , 是 可 以通过一 定方 法 审计的主要渠道 , 具有社会性 、 经济性、 广泛性 、 时效性
审计差异
审计差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一致,叫审计差异。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里面,审计差异就是指错报。
汇总审计差异步骤:(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1.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可分为核算错误和重分类错误。
(1)核算错误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错误,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错误,又可把这些核算错误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即未调整不符事项);(2)重分类错误是因企业未按企业会计准则列报财务报表而引起的错误。
2.无论是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重分类错误还是未调整不符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通常都是以会计分录的形式反映的。
通常需要将这些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重分类错误以及未调整不符事项分别汇总至“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与“未更正错报汇总表”。
3.注册会计师确定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重分类错误后,应以书面方式及时征求被审计单位对需要调整财务报表事项的意见。
若被审计单位予以采纳,应取得被审计单位同意调整的书面确认;若被审计单位不予采纳,应分析原因,并根据未调整不符事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以及如何反映。
(二)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表是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提供未审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考虑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等内容以确定已审数与报表披露数的表式。
需要说明以下几点1.试算平衡表中的“期末未审数”和“审计前金额”列,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
2. 试算平衡表中的“账项调整”和“调整金额”列,应根据经被审计单位同意的“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填列。
3. 试算平衡表中的“重分类调整”列,应根据经被审计单位同意的“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填列。
4.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对相应的勾稽关系。
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于鉴证对象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意见。
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则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
审计中单价有差异相关规定
审计中单价有差异相关规定审计中单价有差异有三种办法。
第一,凡事都有依据的,你说你的成本在22万,好,据实出一份结算书,然后和审计出的结算书比对,二十多万也不是什么大工程,不过那么十几项,一会就对完了。
然后据理力争,这样可以勉强保本。
第二,私下里找一下审计,相差这么多,看看问题出在哪,是审计那边工程量少算了,还是取费什么的低了,找个懂行的问一下,分歧不是太大的话,请出来吃顿饭啥的,私交搞好了,至少会让你赚一些。
第三,连甲方的人也一起喊出来坐坐,三方共同商议一下,在不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尽量高一些,当然也不能白让人家帮忙,这样甲方和审计能交差,你能赚钱,还能交朋友,何乐而不为。
如果有招标控制价或者标底,那么这个单价高了,必然有其它低的。
你不能把高的单价给调低,然后低的单价不管不顾吧。
如果出现那个单价高的工程量大幅增加,看合同有没有规定,没规定可参考规范去协商。
但是在不违反合同的情况下,工程量增加了,也要执行高的单价的,因为这是你建设单位的风险。
要么就是招标控制总价就不对,但是这种情况一般理想状态下是在投标的时候会纠正的(正常公平公开竞争),否则就有可能是围标或者串通,请移送纪委或司法机关。
在我看来,审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审计署那种性质的审计和总公司内部的审计,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审计,发现造价这一部分的不合理,也不能直接找施工单位的麻烦。
你要先处理建设单位的人,如果是工作失误(算错了,没发现单价有误等),该处分就处分。
而如果是纪律问题,那交给纪委进一步处理。
查证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串通,输送利益的,那施工单位也要一并处理。
另一种是建设单位找的第三方审计,主要是为了往下审施工单位的签证和结算,这种就看双方本事了。
《谈谈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
《谈谈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审计差异是审计人员表达审计意见所必须考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何就审计差异进行调整,是审计实务中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审计差异的含义及分类所谓审计差异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一致的事项。
审计人员在完成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和特殊项目的审计后,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审计差异,审计项目经理应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予以初步确定并汇总,并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使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所载信息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一对审计差异内容的“初步确定并汇总”直至形成“经审计的会计报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得以完成的。
编表并不复杂,关键是要看审计差异应不应该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可分为核算误差和重分类误差。
核算误差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即账户记录有错误),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误差,又可把这些核算误差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即未调整不符事项),不建议调整的可能不调整,但不是一定不调;重分类误差是因企业未按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编制会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即账户正确,但报表不正确),例如,企业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的预付账款、在应收账款项目反映的预收账款等,重分类误差不管大小都要调整。
因此,我们这里将重点讨论核算误差的调整。
二、审计差异调整的具体方法对审计中发现的核算误差,如何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的不符事项,是正确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的关键。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性,换言之,注册会计师在划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与未调整不符事项时,应当考虑核算误差的金额和性质两个因素:第一次调整:情况一:对于单笔核算误差超过所涉及会计报表项目(或账项)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应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审计中对偏差的定义
审计中对偏差的定义在审计过程中,偏差是指被审计对象与预期值或标准之间的差异。
审计旨在评估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偏差的存在可能意味着潜在的问题或风险。
对偏差的定义和分析是审计人员评估被审计对象的关键步骤之一。
偏差可以出现在各个层面和环节,包括财务报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政策和规章制度等方面。
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对这些偏差的分析,确定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以提供客观、准确的审计意见。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偏差通常是指财务报表的数字与预期值或标准之间的差异。
这些偏差可能是由于会计处理错误、遗漏或欺诈等原因引起的。
审计人员会对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比对历史数据、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预测和计划,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偏差,并进一步追踪其原因。
在业务流程审计中,偏差可以是指业务流程的执行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
例如,某公司的销售流程可能存在偏差,导致销售额低于预期。
审计人员会对销售流程进行审查,分析销售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销售目标设定和销售流程的执行情况等,以确定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偏差可以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如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保护和风险管理等。
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以提出改善建议。
审计中对偏差的定义和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被审计对象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通过对偏差的深入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审计中对偏差的定义和分析是审计人员评估被审计对象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偏差的深入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准确、严谨地对偏差进行定义和分析,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差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一致,叫审计差异。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里面,审计差异就是指错报。
汇总审计差异步骤:(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1.审计差异内容按是否需要调整账户记录可分为核算错误和重分类错误。
(1)核算错误是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错误,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错误,又可把这些核算错误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即未调整不符事项);(2)重分类错误是因企业未按企业会计准则列报财务报表而引起的错误。
2.无论是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重分类错误还是未调整不符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通常都是以会计分录的形式反映的。
通常需要将这些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重分类错误以及未调整不符事项分别汇总至“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与“未更正错报汇总表”。
3.注册会计师确定了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重分类错误后,应以书面方式及时征求被审计单位对需要调整财务报表事项的意见。
若被审计单位予以采纳,应取得被审计单位同意调整的书面确认;若被审计单位不予采纳,应分析原因,并根据未调整不符事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以及如何反映。
(二)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表是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提供未审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考虑调整分录、重分类分录等内容以确定已审数与报表披露数的表式。
需要说明以下几点1.试算平衡表中的“期末未审数”和“审计前金额”列,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
2. 试算平衡表中的“账项调整”和“调整金额”列,应根据经被审计单位同意的“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填列。
3. 试算平衡表中的“重分类调整”列,应根据经被审计单位同意的“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填列。
4.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对相应的勾稽关系。
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于鉴证对象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意见。
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则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
类型: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及重大不确定事项等。
3、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4、否定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5、无法表示意见:说明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的类型及适用条件和写作报告:按照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审计报告可分为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最普通的审计报告。
据国外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90%以上都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国的比例可能低一些,主要与企业的质量有关。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符合合法性与公允性,没有在审计过程中受到限制,且不存在应当调整或披露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项时,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如果认为审计报告不必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标准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适用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才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报告的情形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极为严重,则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因此,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在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最不严厉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注册会计师确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歪曲,以至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才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充分、适当的证据,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确信会计报表不具有合法性与公允性时,才能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据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很少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确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注册会计师才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不同于否定意见,它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形。
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无论无法表示意见还是否定意见,都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形下采用。
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通过增加一个强调事项段修正审计报告,而该事项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更详细的披露和广泛的讨论,增加这一强调事项段并不影响审计意见。
因为从理论上讲,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并不对会计报表构成任何保留,也不影响审计意见的类型,只是增加信息含量,提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遗憾的是,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或屈从于客户压力,随意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或将本应发表审计意见的事项仅仅作为强调事项加以说明,以此达到既不得罪客户、又不承担法律责任的目的。
因此,审计准则只规定存在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或其他重大不确定事项时,注册会计师才应当或应当考虑增加事项段。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中对持续经营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不再赘述。
关于不确定事项,是指其结果依赖于不在被审计单位的直接控制之下但可能影响会计报表的未来行动或事项。
当不确定事项符合以下条件时,即使会计报表附注已作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也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1)很可能的不确定事项(对应的概率区间是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并且是重要的;(2)可能的不确定事项(对应的概率区间是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并且是极为重要的。
审计报告的写作方法:1、通用的报告格式1)标题;2)收件人;3)审计过的财务资料;4)参照的审计准则或遵循的法律法规;5)对财务资料表示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6)审计单位或部门名称;7)审计人员签字;8)报告日期2、典型审计报告的范例(1)、离任审计报告A离任审计目的。
离任审计报告审计包括领导干部离任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
审计目的是:1)验证厂长(经理)上任时的财务状况;2)审计厂长(经理)离任时的财务状况和任期内的经营成果;3)评价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4)审核厂长(经理)任期内的重大经营决策和法律诉讼等情况;5)评价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有无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情况。
B离任审计特点一是审计的会计期间比较长,审计的时间范围一般是厂长(经理)的任期。
所以,审计期间往往不止一个会计年度。
二是审计的范围较广。
与厂长(经理)任期的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非会计资料,均构成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C 离任审计报告撰写注意点1、公正性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既要维护国家的财政经济法律、法规,又要使厂长(经理)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不能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
2、谨慎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提供辞、聘升调的依据。
3、客观性离任审计报告的撰写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既不夸张,也不缩小,更不盲目推理。
文字简练朴实,表达准确。
D离任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范围段应说明已审计反映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名称,反映的日期及期间,会计责任及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现的审计程序。
2说明段:这是审计报告的正文,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重点。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认为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记载,以备报告之用。
离任审计报告需要说明的事项很多,既包括反映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正常事项,又包括审计当中认为应当保留的事项。
说明段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第一,财务状况说明。
这是对厂长(经理)上任和离任时的资产负债主要项目的综合分析,一般可以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顺序分别进行评述和说明,说明时要分析厂长(经理)离任时的实际状况,有些项目如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还可通过有关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如对应收账款说明,既要反映厂长(经理)离任时的应收账款总额,还要分析应收账款的可实现程度,以确定厂长(经理)离任时的潜在坏账数额。
又如对存货的说明,既要说明存货的实际存量,又要进一步分析存货的计价和存货资产中有无长期积压、甚至霉烂变质情况。
第二,经营成果说明。
主要说明厂长(经理)任期内各年利润表中主要项目的重要变动事项。
可以运用表格及比率的形式分析经营成果,如分析销售额增加与销售利润减少的原因所在。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明。
主要说明会计制度是否完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
有无内部控制松懈而导致的管理上存在错误与舞弊,会计程序是否紊乱,账簿组织是否凌乱,单据是否缺乏等。
若存在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其他说明事项。
除上述各项说明外,审计人员对厂长(经理)在任期内的其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如技术改造完成情况、重大法律诉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等情况进行说明。
第五,意见段。
意见段要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结果作出结论性的表述。
结论力求简洁中肯。
意见段中首先应对厂长(经理)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可运用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如资本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进行表述。
指出厂长(经理)哪些指标完成了,哪些指标没完成,原因何在。
还可以在意见段中提出有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E离任审计报告的范例例子:关于XX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报告XX字XX号XX的有限公司董事会: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提供的XX建筑公司19XX年X月X日编制的XX工程竣工结算表。
该表由XX建筑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该表发表审计意见。
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并参照《基本建设施工预决(结)算审计验证规则(试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