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31 如何写景物类作文-初中语文作文中考复习系列教案
![31 如何写景物类作文-初中语文作文中考复习系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7d79c5b0717fd5360cdced.png)
专题31 写景作文教学目标:1. 写景的作文,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2. 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景物特点;3、在描写和抒情中渗透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景物特点并渗透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怎样使自己笔下的景物独特而焕发活力呢?二、景物指可供观赏的风景,是多种景物的集合体。
景物分两类:自然景物:雨、雪、风、霞、山、水、草、树等等。
人文景物:城、街道、桥、楼、店、村社、学校等等。
也可以写人们的活动。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也可以结合起来写,或某方面详写,另一方面略写。
如写公园风景重点写自然之景,也配合着写里面的亭台楼阁和游人的活动。
三、确定中心和内容1. 描绘自然之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春》《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2. 以人文景观为主,兼有自然景观,抒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如《长城》《颐和园》《兵马俑》等。
3. 写自然或人文景观均可,表达自己某种哲理性的观点见解。
如《紫藤萝瀑布》,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写这类作文难度比较大,会在以后的“感悟类”作文课中重点介绍。
四、具体的描写技巧:1. 从多角度观察,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
定点观察法:可按空间顺序写,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写,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
移步换景法:按作者的行踪线索写,或者是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先采用全景式的勾勒,写出了磅礴的山势,突出百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连绵不断的群山、夹岸的河流;再细致写了夏天的水势迅猛,春冬山高水清,秋的冷清萧瑟,结构层次分明。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b45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d.png)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作文“阳光”为话题作文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作文“阳光”为话题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70aa9002020740be1e9be1.png)
以“阳光”为话题作文课题以“阳光”为话题作文课型新授课知识技能分析话题的内涵和范围,能够在习作中使用多种修辞和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材料,并训练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材料。
情感态度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励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价值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备注【作文题目】晴朗之时人们赞美阳光,黑暗之中人们渴盼阳光。
灿烂的阳光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晨曦”、“夕照”入诗入画的不可胜数。
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
阳光还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不同的人对阳光有着不同的感受。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
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XX代替。
【思路点拨】话题作文一般由导引材料、启发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构成。
这则文题前有一段启发提示语,其作用是帮助你理解话题的内涵和范围,引发你的想象和联想,帮你打开思路。
作文前:首先要仔细研究启发提示语的意思。
启发材料告诉你的信息有阳光的重要、阳光的魅力、阳光的感受。
所给材料,可帮助你打开思维,引发联想,如果在考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做出决定:写什么、采用何种文体来表现等。
你可以巧用题引中的主要信息围绕话题进行写作,也可以撇开题引,只围绕话题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注意事项启发你所享受的“权力”,也规定你必须尽的“义务”(本题中“文体不限.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是你的权力,“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XX代替”是你的义务)其次,思路必须努力拓展。
命题者给出的话题是一个实物,一种自然现象,但绝不只是要我们说明实物的构成和功用,也不只是要我们揭示自然现象的成因。
初中语文_中考作文写作指导——细节描写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作文写作指导——细节描写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5d70c17e21af45b307a8c6.png)
一、导入:作文,可以称得上语文天地里的半壁江山,它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本功、思想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关乎我们语文中考成败的关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二、出示活动任务1、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2、捕捉美妙瞬间,感悟精彩生活。
三、聚焦中考:出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四:点击中考:回顾近两年的中考作文1、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6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2、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7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过渡语:每年的中考作文都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而恰当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五、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这足以体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魅力。
六、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出示例文(一):1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么可怕的夜晚。
(二):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中考语文 作文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习教案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中考语文 作文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e8201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2.png)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教案背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苏教版语文八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
八班级同学在叙述一件事时经常会消灭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经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为了能让同学更好的把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我特意结合同学的一篇问题作文设置本节课。
二、教学课题:作文训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班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其次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沟通沟通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
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大事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支配本课为八班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沟通、实践五、教学目标(包括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问与技能: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争辩,老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悟生活。
五、教学资源1、利用学过的文章和修改的经典片段让同学明白记叙时要将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七、教学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八、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自己作好口头预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老师抽查课前预备。
【二】、目标解析: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三】、自主学习: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依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作文升格六法(教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作文升格六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a38059551810a6f4248664.png)
作文升格六法(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把握考试作文得分的要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力求通过精要讲解指导,以便学生掌握考场作文升格要点,为提升学生作文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教学讲解与课堂训练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
但是,如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在文中展露出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二·考场作文升格六法(1)巧用新颖题目。
好的作文题目会让评卷者眼前为之一亮,顿生好感。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利用修辞手法就是一个诀窍。
修辞会让题目异彩纷呈。
如《炖好艺术的“腊八粥”》《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小心这把双刃剑》《“诚信”漂流记》《我闻到了阳光》等等。
(2)巧用文章题记。
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
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
如《好样的同桌》一文的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井上靖语)。
”(3)善用整句开头,蕴语结尾。
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
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的语句。
如《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的开头:“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 所谓“蕴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
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
如“听,那是波涛里的胜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画卷。
翱翔吧,那是整个宇宙的书卷。
面对大海,聆听、欣赏、品味……”(4)多用中心句。
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
而“中心句”则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
初中语文习作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习作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4654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9.png)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习作复习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及其在作文中的应用。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提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收获?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针对写作方面,教师讲解和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议论等,并指出这些技巧在作文中的应用。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亮点,如构思、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讲评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讲评和分析。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3.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水平。
3.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文章复习教案
![初中文章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0066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6.png)
初中文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2. 文体的特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 文章的阅读与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体特点。
2. 阅读与分析:选取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种文体的特点,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文章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总结文章特点。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4.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文章阅读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章阅读和分析的试题,评估学生学期内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巩固文章阅读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年中考作文复习公开课《审题和立意》教案
![年中考作文复习公开课《审题和立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c00d8a98271fe910ef9e2.png)
文中,“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立意的一般要求:
准、深、新
三、结合具体案例探究:怎样使作文审题立意准确?
例 1、(命题作文)请以“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600 字。
第一招:抓题眼: “也”这个副词,表明不可写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应 写课堂之外的经历、见闻、社会时事等,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二招:明限制: “一堂”、“语文课”,表明不能写成几堂,更不能写 成与语文毫无关系的内容。
例 2、(半命题作文)请以“__是金”为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 体不限,字数 600 左右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会探寻、分析和综 合过程,掌握材料作文的选择与其他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比较过 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 增强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 克服材料作文的 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
②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思路缜密,联想恰当。
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正确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2、多追问:如:我为什么感到幸运?(可欲扬先抑);让我感到幸运的人 或事是什么?(可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段列举)
练习 2、请以“其实__就在我身边”为题, 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字的词,如:“关爱”、“榜样”等。要求:①将题目 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校名、地名。 1、抓题眼:“其实”,“就”,强调之前没有发现它所蕴含的真情(如:
追问:你是谁?你的笑有何特点?为什么想看见你的笑? 五、演练:看谁的审题立意最准确?
初三中考语文教学及复习计划范文(2篇)
![初三中考语文教学及复习计划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1d405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0.png)
初三中考语文教学及复习计划范文新学期的开始,也意味着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更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使命。
为此,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情况,对照新课标分析一下语文教学的得与失,筹划一下新学期的语文教学及后阶段的语文复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一)背景及现状了解我们初三语文教学所处的背景,分析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新课程走得更近。
1、背景(1)新课程实施将近两年,语文课改的方向已经十分明朗,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方式等也已经为我们理解和接受。
但新课程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黄冈市语文中考的命题思路及语文试卷的格局、题型等已经基本定型,从去年开始,试卷的命题思想和意图已经与新课程基本接轨,且保持连续相对稳定。
(3)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属于新大纲向新课标转轨的最后一套过渡教材,它基本上是以新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但也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思想,在编排体系和教材内容上与新教材相比也许略显不足,因此,我们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观照和使用它,是新学期初三语文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4)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5)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
尤其是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有待我们作出努力。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a08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3.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本文教学目标是通过读标题、提出疑问、回答疑问和模式答题等步骤,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在第一步中,学生需要读标题,提出疑问;在第二步中,学生需要回答谁忽略了什么这个问题,找出文章的中心;在第三步中,学生需要按照答题模式回答问题。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规范、全面的答题。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耀武扬威”不能删掉,因为它是修饰紫罗兰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它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光,美丽极了。
孩子坐在椅子里,凝视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夕阳的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加美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绿色的小瓜苗。
几天前,孩子在吃西瓜时无意中把西瓜籽吐进了花盆中,没想到它们居然生长出了瓜苗。
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孩子兴奋地说着,满眼的憧憬。
母亲走过来,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告诉她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XXX给他吃。
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母亲皱了皱眉头,告诉孩子这些瓜苗不可能长成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但随后又笑了,眼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听了,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孩子则继续注视着花盆中的瓜苗,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请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孩子回家后发现花盆里的瓜苗不见了,只剩下一株紫罗兰。
母亲解释说她拔掉了,因为瓜苗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孩子很失望,但仍然关注着花盆里的紫罗兰。
他想过要把它拔掉,但最终没有。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幅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
老师给他满分,母亲也很高兴。
故事以夕阳的美景结尾,表达了孩子的愉快心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380c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4.png)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中考复习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摘录例句:、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九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明眸善睐》-许靖
![九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明眸善睐》-许靖](https://img.taocdn.com/s3/m/fc6f72c6770bf78a6529548d.png)
明眸善睐亮全篇
——中考作文拟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作文的拟题技巧。
2.提高学生的拟题质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作文的拟题技巧。
教学难点:明确拟题要求,掌握拟题方法。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讲练结合
四、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姓名的重要性引出文章标题的重要性。
二、读材料,以“放弃”为话题,拟题目。
点评学生所拟题目,指出问题标题的共性。
三、点明优秀标题的特点:妥贴、精炼、新颖
四、拟题方法
1.添加法。
2.修辞法。
3 .引用化用法。
4.符号公式法。
5.反常求异法。
五、总结五种所学拟题方法。
六、读材料,以“声音”为话题,运用本节课所学五种拟题方法,自拟三个题目。
七、我来说一说
我的题目是__________我用了________方法,我要写的是
_______ _
八、总结规律:拟好题目歌诀。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e4ab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2.png)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分析和总结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复习指明方向。
2. 教学环节一: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a. 字词: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b. 语法:梳理和总结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式、成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c. 修辞:回顾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教学环节二:分析和总结技巧和方法a.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重点阅读、推理判断等,并通过对中考题型的分析,总结解题技巧。
b. 写作:分析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并进行作文训练。
c. 口语表达:通过模拟面试、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教学环节三:专项训练a. 根据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b. 分析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c. 总结训练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指导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534b9b011ca300a7c39050.png)
李忠璇(开头点题目,中间有线索,结尾点题不够深刻)(为他改一改结尾部分)
除此以外,你还有哪些点题的好方法?
预设:
巧用修辞,议论抒情(孙奕爽、刘长昊、孔麒寓)
比较这两个同学的点题句,说说你喜欢哪个?
孔麒寓:“花要吸收养分才开放。”
练笔:用开门见山的方法,为《旅伴》这篇作文写一个开头。
总结经验,感悟号召
课本里的课文,会给我们许多写作启示。看两篇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一场课堂风波引发了一次家访,最后“我”发现平凡不起眼的学生潘小锋,也有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
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应该如何点题?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咱们就从同学们的作文里找找方法,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义上第三、四、五、六篇文章,它们都点题了。但是点题的方法各有不同,水平有高有低。读文章之前,请看要求。
姜欣欣(环境描写,融题入景;中间行文贯穿)
张艺馨(开头修辞,结尾议论抒情,行文贯穿)
明确点题需要点题目和题旨
深入阅读,积累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31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3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3ea9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7.png)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31篇)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精选31篇)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及《陕西省20_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学科部分)》(以下简称“中考说明”)中规定的目标和要求为准绳,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地让学生通过复习能对初中所学语文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最终在中考中语文学科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重点难点重点包括初中阶段所学6本教材及“课标”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难点是“阅读”和“写作”两大块。
只所以这样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因为初中阶段所学6本教材及“课标”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都属于中考命题的范围,而“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又是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最弱小的和最不容易在短期内得到提高的。
三、时间安排我校中考语文备考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日-4月4月20日):时间安排为20天。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初中三年来6本教材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
现在我们已按计划复习到了“八年级(下)”,如果没有其它事情的影响,第一阶段的复习任务可以在既定时间内完成。
第二阶段(4月21日-6月9日):时间安排为50天。
这一阶段我们将主要参照“中考说明”将初中所学知识分解成为“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与理解”及“写作”四个大块共计20个考点,以考点为序对学生进行分类专项复习。
这一阶段我们给学生推荐的主教辅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20_年陕西师大中考内参》,辅以教育局为学生推荐的《20_陕西中考A级无忧》。
各考点在以上两本教辅特别是在《20_年陕西师大中考内参》中有详细的罗列。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复习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复习针对性最强,属于与“中考考点”的“点对点”的复习。
如果能将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就基本上能保证中考语文获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语文 话题作文“幸福”写作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中考语文 话题作文“幸福”写作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9a2b0e45c3b3566ec8b95.png)
幸福,的确时时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你无时不在感受着幸福的欢乐,这方面同学们不论从哪个角度,只要抓住“幸福”这个话题,去写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事,便能扣题。但材料又说“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拥有财富就一定幸福吗?获得地位就一定幸福吗?享有声誉就一定幸福吗?……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问自己: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作文,实际上又是对幸福观的考查。学生作文立意的高下,直接反映着思想境界的高低。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作文素材:
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例文欣赏:
幸 福
你不能是一只橙子,自己榨干了汁就被别人扔掉,你该是一棵果树,春华秋实,年年繁茂。 ――题记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作文写作指导讲义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作文写作指导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3736d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7.png)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作文写作指导讲义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作文质量。
3. 通过课堂实践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2. 作文开头、结尾和过渡的写作技巧3. 人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技巧4.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5. 作文修改和润色技巧三、教学过程1. 讲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
2. 举例分析作文开头、结尾和过渡的写作技巧,并进行课堂实践。
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技巧,并进行练习。
4. 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并进行课堂实践。
5. 分析作文修改和润色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文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文质量。
五、教学资源1.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文档2. 相关写作技巧和方法的PPT3. 作文案例和示范文章4. 作文修改和润色技巧的指导文档教学课时:45分钟/节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考作文的认识和体会,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评委,对作文案例进行评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七、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提高作文质量。
2.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使作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作文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 课堂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 反馈指导法: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文质量。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1-4课时:讲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
第5-8课时:讲解作文开头、结尾和过渡的写作技巧,并进行课堂实践。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标准样本(二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标准样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e79cb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0e.png)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标准样本如何搞好语文复习, 是一项教学技术, 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索。
只要我们一切为学生着想,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 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 今年到了初中的最后一年。
我也继续担任本班的班主任工作。
初三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 对学生来说, 取得好成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现在的十一班班风比较稳定, 学习成绩在全级也是不错, 所以这个学期我们班就要在班风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学风建设, 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继续抓好班风建设, 带动良好的学风。
2、加强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 设岗位, 定人员, 定工作, 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 每个岗位专人负责,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建设管理小组, 由学习委员带头课代表、组长为骨干, 全面负责班级学习工作;二、加强中下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进一步提高卫生、两操水平, 继续开展“每月一星”的评选活动上个学期后对学生的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依, 使这两项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再上一通过评选“每月一星”的活动, 激发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所以这个学期要继续并完善好这个制度, 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认真抓好活动课程建设(主题班会, 团队活动, 活动课……),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今年是升学的关键, 所以我准备利用活动课开展各类的学科趣味竞赛或游戏, 这样不但对学习有好处, 而且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 我还要多召开关于理想, 前途教育的主题班会, 使他们能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中考。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的学期里, 我将继续坚决执行学校制定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经常性地深入学生间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加强学生在诸如教室、校园、回家途中甚至在家中等地点的安全防范意识, 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缘起】时下,“模板作文”、“套话作文”、“八股作文”正受到批判。
大家都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我们中学的一些作文课堂已经失去了它的本真、自然的状态。
直接瞄准应试的作文教学,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把“内容”与“形式”对立起来,其结果必然是: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于是,许多老师开始呼唤“原生态的作文教学”。
苏州的陈玉驹老师在《生态课堂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必然诉求》(《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 年12 期)一文中这样阐述:所谓原生态的作文教学,其涵义有两点: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原生态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升学,更是为了完善人生,为生命发展奠基,从而使写作成为一种生存的习惯与方式。
“原生态”是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正广泛地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
它一般被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的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
该名词进入写作,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是,写作回归“真实”并不能够完全解决一线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纯天然”原“生态”也不一定就能促进学生写作和人格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如果对这一类时髦词语思考不深入,甚至错误理解,那么,学生写作反而进入了“伪真实”伪“生态”的误区。
下面的这堂作文复习课,就是对这种写作现状的一种反拨。
【教学步骤】一、戳穿“伪真实”——辨析“伪生态作文”1.展示一次作文评改纠纷,请学生讨论。
事情的缘起是两位小作者对老师的作文评改不服气。
他们认为自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是符合写作要求的。
【甲文】略。
该文属于典型的流水帐作文,小作者事无巨细地记述一天的见闻,文字尚可,但没有重点,缺乏整合提炼,思绪飘摇,文路散乱,内容繁杂却无重量。
乙文】这世界上,我不认同的人太多。
这些靠着虚伪偷生于世的本不应该存在的人严重干预了我的生活。
我不是傀儡,为何要被这样的人约束,以致于去遵守没有意义的规则,做我不想做的事。
我像被囚禁的犯人,甚至像只狗。
学校的大门、门卫,寝室的铁门、铁网、铁锁、楼长、室长摧残着我的眼睛,让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就是所谓的乐园”这和牢狱、不,和炼狱有何区别?•…我生活在撕裂之中,渴望、追求都已被没有意义的生活泯灭了。
这样的教育造就的是什么?不过是一群没有生存价值的人,一群四肢跪下,叫着“汪汪汪”的狗。
我拿什么来拯救自己?——节选自学生作文讨论小结:这两篇作文确确实实是“真实”的,但是,还不是艺术的真实。
甲文罗列生活,堆积细节,缺乏提炼,仅仅是对真实生活的“杂碎”的陈列,没有艺术的美感。
乙文思想的偏激显示出小作者内心世界的狭隘,当作文中充满了夸大的牢骚、怨恨、诅咒的时候,“真实”就被歪曲了。
这两种写作倾向都是不健康的,是中学生写作“伪真实”伪“生态”现象的代表。
二.探讨真实的“真实”——走出“原生态写作”误区1.以两个趣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生态”和“生态”的区别。
讨论话题一:上厕所是否应当入文?以一位学生记叙校园生活的作文为例子,帮助他辨析:上厕所确实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否在写作时必须涉及呢?小结:如果不是表达主题的特殊需求,上厕所没有必要入文。
生活还不是艺术,我们不能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如果不加以区分,把每天的吃、喝、拉、撒都罗列出来,那就不但不是艺术,反而会制造出一堆垃圾。
写作伴随着辛苦的提炼过程,是对生活的升华。
只有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再把精彩的部分加以渲染和烘托后才能成为可圈可点的艺术作品。
写作材料的选择犹如靓衣的裁剪,要删繁就简大刀阔斧,留下的一定是最能表现生活本质的,能够给人以美感的精华部分。
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写作从写虚假回归到写真实、写个性,这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其中也潜藏着一种危险。
原生态包含着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
因为属于人的“基本需要”的范畴的东西,往往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所以也就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
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的。
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但是,这些纯粹个人性的宣泄,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
那种认为无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是“生态写作”的误区。
超越原生态,才能捕捉和创造出生活的“真实”。
讨论话题二:商家骗人了吗?阅读同学们在班级“文化长征”中“寻找语文”的文字,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讨论前展示】当我来到西城天街的西餐厅时,并没有被精致的装潢所吸引,相反,我被那琳琅满目的优雅菜名迷住了双眼。
“皇家榛果奶茶”法“国玫瑰奶茶”名字多好听多浪漫噢,结果端上来一看实物,也不过是平常普通的奶茶。
后来我又点了一份“冰脆蔬彩”的食物,结果发现这道菜不过是几根指头大的胡萝卜,几粒豆子,一根小芹菜和一片西红柿,外加几块冰块而已。
【讨论后展示】普通的菜为何有如此多情的名字呢?这其中可有语文的因素了。
这两个生来就光芒万丈的词语“皇家”和“法国”不仅充满异域风情,让人感觉无限尊贵,而且能够激发起你“撩开面纱见美人”的冲动,自然也会想品尝由这两个词语所带来的极致味蕾享受。
“冰脆蔬彩”呢?“彩”与“菜”谐音,“蔬彩”即“蔬菜”。
但“彩” 比“菜”更富视觉的冲击。
一个“脆”字则展现了蔬菜的清脆爽口,将菜品的香脆清新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个“冰”字更立刻把躁郁的初夏中的人们带到了凉爽清透的感官环境中。
浪漫的菜名让普通的进餐充满了诗情画意。
——节选自学生作文小结:商家用艺术的菜名来提升进餐的品味是高雅的。
其创意应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艺术和生活是有一点儿距离,但这距离是优美的,它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审美的知性的生活态度。
生活本身是平凡甚至粗糙的,没有审美的眼光,就不可能有美的生活和美的文字。
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这就好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把荷塘描写得如诗如画,但是许多人参观清华园荷塘后并不觉得有那么美。
这不是朱自清在骗人。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一个有高尚纯正趣味的人,必能发现并创造一个纯美的世界,并用文字把这世界表达出来。
我们的写作呼唤这样的高尚纯正的趣味。
2.展示写作名言,学生自由朗读畅谈感受,提升学生对于“原生态”和“真实”的认识水平。
(1)写作,应该优美地高于生活。
也就是说:写作,既要保持对生活的原型,但又要保持艺术的美质。
(2)日常生活如一盏油灯,也许并不明亮,甚至晦暗。
但是,我们只要拨一拨,油灯瞬间就亮了。
优秀的写作者就是那善于拨亮灯草的人,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不明亮的。
(3)牛郎织女只是两块大石头,有了诗人,才变成了传奇。
北斗七星也只是七块大石头,因为有了艺术家,才变成为了神话。
(4)语言的美,都表现出好性情,所谓的好性情,乃是心灵真正的尽善尽美。
(5)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三.寻找表达“真实”的路径——超越“原生态”1.超越“原生态”的“生态写作”首先是写“小”的艺术。
方法:展示优秀学生写自我、写自然、写社会的能够充分表现其对生活的观察力裁剪力的三个作文片段,供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所谓写“小”,就是善于从“小处着笔”,善于从“小角度切入”来表现生活的艺术。
从微妙的细节入手,让细节之美像光源一样向四周扩散。
无细节不成篇,无细节难生情。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
(作文略)点拨思路:哪怕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传达其魅力的还是细节。
发现细节之美,乃是技巧之上的技巧,能力之上的能力。
如何发现细节呢?著名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要久久望着它”。
虽然我们每天身处其间的现实生活是平常乃至庸常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满期待地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一定会看出它纹理之中的奥秘,发现它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美点,对它产生表达的冲动。
要记住:这世界永远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小结:展示一段写作宣言揭示写“小”的哲理:是的,每天十多节课,起早贪黑,三点一线,忙忙碌碌,步履匆匆,学习难免辛劳而乏味儿。
但是,要知道,沙漠中有清泉,岩层内有珍珠。
平凡人生,虽然一地鸡毛,烦俗人世,难免满目庸常。
但是,伫足凝视,侧耳倾听,阳光动情闪耀,清风温柔拂身。
酷暑里有淋漓暴雨,寒冬中有玉雪冰清。
寻觅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拣拾生活中滴滴点点的纯。
珍视成长,定格细节,平凡就玲珑了,立体了,深远了,雅致了。
2.超越“原生态”的“生态写作”同时也是写“大”的艺术。
方法:展示优秀学生写自然、写社会、写人生的能够充分表现其“风声雨声读书声音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情怀的三个作文片段,供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所谓写“大”,就是写作材料的选择要关注“大事件”,写作角度的确定要展示“大视野”,写作情感的表达要袒露“大胸襟”。
“小”处落笔只是途径,“大”处着眼才是目的。
(作文略)点拨角度一:写好“大自然”把“小我”写丰满相对比较容易,把“我”之外的生命写丰满却难。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真正的写作者,必然都是伟大的自然的知音并且能够在自然中汲取生命智慧的人。
优秀的写作者心中的文化不仅是人的文化,更是普天下一切生命的文化。
只有有了这种大文化精神,我们才可能有大胸怀大气魄,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才可能具备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点拨角度二:写好“大人类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优秀作家的文字总能感人肺腑,那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爱得深沉。
一个写作者,如果没有爱人类的情怀,那么他的文字一定是贫血的,甚至是冷血的。
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才能够超越庸常的生活,在凡俗的人生当中永远保持高迈的人生理想和生命状态。
我们才不会因为热爱写作反而躲在文字后面,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
点拨角度三:写好“大人生”生命中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平凡和超越平凡的智慧,是凭借足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足够丰沛的生命能量用以抵挡生活的风霜刀剑的智慧。
只有当我们的灵魂强健了,我们才会具有穿透力和观察力,我们笔下的文字才可能充满阳刚之气。
正如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说:“我的写作,便是想要把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欢乐悲哀,我的我,变得更博大,更博大。
”无论是对文字的阅读,还是生活的阅历,无论是字面的表述,还是内心的雕镂,都应该因为对写作的不懈追求而变得更加博大。
写作是强健生命的重要武器。
小结:展示一段写作宣言揭示写“大”的哲理:小小少年,身困书斋,但是现实里的举步维艰难以阻挡心灵的突围与亮剑。
前而进取海阔天空,退而沉思山高地迥。
青春雨季里的淋漓春雨终要汇为成长中的狂飙巨浪,花季雨季里的浅斟低唱终要融入大千世界的滚滚红尘。
跨越小家庭温暖的囚笼,飞出校园四角窄窄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