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湖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湖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湖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一、背景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具有重要的农业、水利、生态和环境功能,具备长期稳定耕作条件,且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变更用途的土地。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非常必要。

二、划定原则1.农田保护优先原则:将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放在首位,划定农田保护红线,严禁破坏和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2.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设施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3.差异化划定原则:根据不同农区、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禀赋情况,差异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公众参与原则:重视农民意见,增加参与机会,加强公众信息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三、技术方案1.数据采集与处理(1)前期准备:建立农田总体调查的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承载力、水资源、交通设施等相关数据。

(2)遥感数据获取与解译: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图像进行解译并分类。

(3)现场调查与验证:对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现场调查和验证,采集土壤质量、农作物种植情况等相关数据。

(4)数据整合:将遥感数据、现场调查数据及农田总体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农田资源的空间数据库。

2.划定方法(1)优势区域法:考虑农用地资源、耕地利用率、土地承载力和农业气候条件等因素,划定具有优势农业发展条件的地区为永久基本农田。

(2)生态优先法: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区,如湿地、水源涵养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将其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

(3)风险区划法:根据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等风险因素,对潜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划定,将其排除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之外。

(4)农用地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功能的评价方法:结合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评价农用地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功能,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一、定义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主要是建立基本农田的理念。

它旨在建立一种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旨在利用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和自然资源,根据土地资源开发的规律,科学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权,建立可持续的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制度,达到维持和改善土地利用效率与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土地利用结构改革与技术创新,为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二、原则(一)科学评价原则。

划定基本农田要按照科学评价原理,对现有农业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考察、评价,确定其原则功能与利用重点。

(二)保护原则。

划定基本农田要坚持保护性的利用原则,以确保基本农田的利用效率,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现代农业原则。

划定基本农田应同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开展精细管理,把基本农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三、划定指标(一)土地分区类型,分为耕地、其他耕地、林地、湿地以及其他地区。

(二)土地等级类型,分为一级土地、二级土地以及三级土地。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包括专用区、普通种植区、观赏区以及保护区等等。

四、划定流程(一)调查勘测。

在划定基本农田过程中,要综合进行实地勘查,确定基本农田分区类型,土地等级类型及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二)土地利用规划。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现有农田土地资源,确定与现有土地资源相符的土地利用规划,并落实在划定基本农田的实施过程中。

(三)综合管理和监督。

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后,要通过综合管理和监督,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改进利用效果,有效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障基本农田的稳定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 引言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原先划定的基本农田可能存在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补划工作。

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补划基本农田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保证补划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技术方案概述2.1 目标本技术方案的目标是补划基本农田,确保划定的农田质量高、利用率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基本农田的补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合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补划过程合法合规。

•公平公正:依据科学、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每块农田的补划权益得到公正保护。

•科学精准:运用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确保补划结果准确可靠。

•综合考虑:补划应考虑农田的土地质量、区域环境、农业产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决策。

2.3 方法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农田质量评估数据等。

•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

•决策支持:利用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工具,辅助决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方案: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3. 技术方案详述3.1 数据收集补划基本农田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已有农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地等。

•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包括土壤质地、物理化学性质、农作物适宜性等。

3.2 空间分析收集完相关数据后,进行空间分析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步骤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类划分: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将农田区域、建设用地区域等进行区分。

•农田评价:利用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对农田进行评价,分为优质农田、一般农田等。

•农田条件综合分析:将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农田质量评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范围。

3.3 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结果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最终的决策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技术方案(修改后参考)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技术方案(修改后参考)

XXX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方案(仅供参考)目录一、项目概况 (2)(一)项目建设依据 (2)(二)项目建设意义 (2)(三)预计划定任务量 (2)二、县域概况 (3)(一)自然地理概况 (3)1、地理位置 (3)2、地形地貌 (3)3、气候条件 (3)4、水资源 (3)(二)社会经济情况 (3)(三)土地利用现状 (3)1、农用地 (3)2、建设用地 (3)3、其他土地 (3)(四)上轮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3)三、划定依据 (3)四、储备区潜力图斑及核实情况 (3)(一)部下发储备区潜力数据分析 (3)(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需求分析 (3)(三)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任务 (4)(四)核实情况 (4)五、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情况 (5)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343号)文件精神,为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综合未来一定时期重大建设占用、生态建设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需要等,分析确定储备区划定目标任务。

(二)项目建设意义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划定将解决未来一定时期重大建设占用、生态建设调整和结合“三调”成果对实地是非耕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图斑需进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时可直接把储备区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来实现的问题。

(三)预计划定任务量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任务量应由未来一定时期重大建设占用、生态建设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的情况来确定。

现阶段结合“三调成果”和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分析,分析形成划定任务XXXX。

二、县域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条件4、水资源(二)社会经济情况(三)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2、建设用地3、其他土地(四)上轮基本农田划定情况三、划定依据四、储备区潜力图斑及核实情况(一)部下发储备区潜力数据分析(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需求分析1、划定不实情况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文件要求。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基本农田是指依法保护的农田,是保障粮食生产和维护粮食安全的基础。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具体包括以下要点:1.制定划定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法规定,制定划定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标准。

一般来说,基本农田应具备以下特征: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土壤肥力,能够保证粮食及其他农作物产量的稳定;且农田连片、规模相对较大,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管理;同时,还应考虑农田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2.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地形图、土壤调查数据、遥感影像、农业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收集与基本农田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为农田划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评估、农作物生产潜力等。

3.制定划定方案: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规划等,制定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方案要明确划定的范围、标准以及划定的程序和步骤,确保划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土壤质量评估: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包括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以评估土壤肥力和适宜种植农作物的能力。

5.农田保护地调查:通过实地勘察、调查问卷、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农田保护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农作物种植情况、效益水平等进行调查,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依据。

6.遥感影像解译:借助遥感影像技术,对农田进行解译,获取农田的空间分布信息、形状面积、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图像数据支撑。

7.土地利用规划对接:将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规划对接,确保基本农田的划定与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一致,并能够为农业生产和农田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8.决策支持系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对基本农田的划定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保障基本农田划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9.审核与验收:对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进行审核与验收,确保划定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总结起来,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涉及划定标准的制定、相关数据的收集、划定方案的制定、土壤质量评估、农田保护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规划对接、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审核与验收等方面。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规程,它是根据农田自身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的要求,制定的一套技术规范,用以确定基本农田的数量、位置、规模和功能。

为了更好地划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对基本农田的划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农田的数量和位置。

为了确保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效益,基本农田数量及其位置需要根据农田地理环境、农业生产要求以及本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二是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功能。

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功能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要求,以及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

划定基本农田时,应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和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按照规模适当、功能全面的原则,确定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功能。

三是基本农田的建设和管理。

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是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基本农田的耕地建设、畜牧场建设、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农田景观、农田科技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需要适当的投入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效益。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规程,它主要
关注基本农田的数量、位置、规模和功能,以及基本农田的建设和管理,旨在更好地利用农田地理环境、农业生产要求和农民实际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经济状况。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目录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 (1)1.1项目背景 (1)1.2工作任务 (2)1.3技术依据 (2)1.4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3)1.4.1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3)1.4.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4)1.4.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4)1.4.4落地到户,责任到人 (4)1.4.5图、数实地一致 (4)1.5技术方法与要求 (5)1.5.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5)1.5.2技术要求 (5)1.6工作流程 (6)1.6.1收集资料 (6)1.6.2外业核查 (7)1.6.3编制划定方案 (7)1.6.4征求意见,修改方案 (7)1.6.5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8)1.6.6编制、生成成果 (8)1.6.7提交成果 (8)1.6.8成果验收 (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2.1项目进度安排 (9)2.1.1资料收集阶段(5天) (9)2.1.2数据分析阶段(5天) (9)2.1.3现场勘查阶段(5天) (10)2.1.4编制初步划定方案阶段(5天) (10)2.1.5征求意见,修改方案阶段(10天) (10)2.1.6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阶段(30天) (10)2.1.7编制成果阶段(25天) (10)2.1.8成果验收和上报阶段(5天) (10)2.2进度保证措施 (11)2.2.1从技术上保证 (11)2.2.2从软、硬件设备上保证 (11)2.2.3从质量上保证 (11)3、人员与设备配置 (11)3.1技术力量及劳动力计划 (11)3.2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计划 (12)4、质量安全措施计划 (13)4.1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14)4.1.1成立领导小组 (14)4.1.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14)4.1.3严格项目检查制度 (14)4.2保证安全文明作业目标的措施 (14)4.2.1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4)4.2.2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 (15)4.2.3数据安全 (15)5、服务承诺情况、后续跟踪管理情况 (15)5.1质量承诺 (15)5.2进度承诺 (15)5.3后续跟踪管理 (15)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1.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先后下达《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和《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各地要充分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永久基本农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农田种植条件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不易受灾,不易退化的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国家的重要政策。

第三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是依据《土地管理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技术标准,用于指导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

第二章划定原则第四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科学合理。

根据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

(二)严格保护。

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应保护其土壤肥力,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三)动态管理。

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时调整划定边界,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稳定。

第五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划定方案,确保划定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第六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遵循保护为主,稳定为辅的原则,确保划定结果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粮食安全保障。

第三章划定程序第七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程序包括确定划定范围、进行调查评估、拟订划定方案、公示听证等环节。

第八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同时征求专业机构、农民等意见,确保划定程序公开、透明、公平。

第九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绘制详细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标明划定边界,并做好档案记录。

第四章划定标准第十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应根据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划定标准。

第十一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土地质量。

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地承载力等。

(二)地形地貌。

包括地势高低、地貌特征、水源分布等。

(三)气候条件。

包括降雨量、温度、光照等。

第十二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划定结果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粮食安全保障。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二、划定原则1.保护优质农田:优先保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水肥利用效率高的土地。

2.保护重要农产品产地: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地应得到重点保护。

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村庄周边的耕地,维护乡村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划定方法1.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解译和分类分析,确定耕地的类型和面积。

2.田块调查测绘: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农田类型,进行田块的测绘和分析。

3.土壤质量评估:对划定的农田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包括土壤肥力、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的测试和分析。

4.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综合考虑气候、水资源、植被等因素,对划定的农田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评估。

5.专家评审:将以上的数据和评估结果交由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其专业意见,进行划定农田范围的最终决策。

四、划定的数据和指标1.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农田的解译和分类,确定农田类型和面积。

2.田块调查数据:通过现场调查,进行田块的测绘和分析,获取农田的具体位置和形状。

3.土壤质量数据:通过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测试,获取土壤质量的相关指标,如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4.农业生态环境数据:根据气象数据、水资源数据、植被数据等,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确定农田的适宜性。

5.专家评审意见:将以上数据和评估结果交由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其意见进行农田划定的最终决策。

五、划定结果的应用1.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划定结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利益。

2.合理规划农田布局:根据划定结果,合理规划农田的布局,保证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3.农田保护和管理:针对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加强保护和管理,确保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产业的发展指导:根据划定的农田范围和特点,指导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5.社会公众的参与:将划定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鼓励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推动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浙江省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技术方案

浙江省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技术方案

浙江省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技术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受到限制,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为了保护农田资源,维护粮食安全,浙江省决定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下面给出一份浙江省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技术方案。

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1.界定标准:根据农田功能、产能潜力、土地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标准。

2.农田功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气候等因素,将农田分为粮食主产区、农产品生产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功能区,重点保护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

3.产能潜力: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等因素,评估土地的潜在产能,将潜力较高的土地列为永久基本农田。

4.土地质量:根据土地肥力、排水状况、坡度等因素,评估土地的质量,将质量较好的土地列为永久基本农田。

5.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限制农田承载能力,将符合环境承载能力标准的土地列为永久基本农田。

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1.保护范围: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标准,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范围,划定保护红线,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进入。

2.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机制,明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

3.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农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的用地性质和用途,控制土地利用强度,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4.技术支撑:加强土地科学研究,开展土壤改良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提高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

5.监测和评估:建立永久基本农田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农田的质量、利用率和产能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三、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1.资金保障:增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田保护和发展,提高农田质量和产能。

2.政策支持:完善农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永久基本农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种粮,增加农田面积。

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在保护农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划定的不得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田。

浙江省作为一个相对小型但人口密集的省份,农田资源较为有限,土地利用效率对于确保供给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对于保护农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划定指标和方法1.划定指标(1)土地质量指标:主要以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坡度、水源供应等指标作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依据。

(2)生态环境指标:主要以水源保护区、山体防护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重要区域。

(3)农业用地功能指标:主要以粮食产能、耕地占有率、农产品供应保障等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重要标准。

2.划定方法(1)土地调查:对浙江省农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获取土地的质量、地形、水资源等基础数据。

(2)专家评估:邀请农田资源利用专家对土地进行评估,根据土地的各项指标制定评分体系,并进行权重分配。

(3)GIS技术支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土地质量图、生态环境图等基础图件。

(4)现场核查: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候选区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验证划定的准确性。

三、划定结果和保护措施1.划定结果根据以上指标和方法,对浙江省的农田资源进行划定,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和位置,并进行图文说明。

2.保护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的法律法规保护,明确禁止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

(2)农田整治: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土地整治,促进农田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

(3)生态修复:对永久基本农田中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建立生态农田,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4)技术培训:加强农民的农田保护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

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

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我国决定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介绍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技术方案。

一、工作流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方案制定:在明确划定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划定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公示,接收公众的监督意见。

2.调查调研:对已有和潜在的农田进行调查调研,了解各地土地利用状况,明确农田质量和生产潜力。

3.农田评价:使用农田质量评价系统,对农田进行评价,确定农田的质量等级。

4.农田划定:在农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5.划定结果公示:将划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并进行划定结果的公示。

二、技术要点1.调查调研1.1农田调查:对各地农田进行面积、位置、农作物种植情况等数据的调查,了解农田的利用状况。

1.2土壤调查:对农田土壤进行采样和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1.3水资源调查:了解农田的水资源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农田评价2.1农田质量评价指标:根据农田质量评价系统,选取适当的指标对农田进行评价,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坡度和侵蚀等指标。

2.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农田的质量等级。

3.农田划定3.1划定原则:根据国家农田保护政策和规划要求,划定符合农田质量等级要求的永久基本农田。

3.2划定标准:根据农田评价的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4.划定结果公示4.1公示内容:将划定结果包括划定范围和划定依据进行公示。

4.2公示方式: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公示,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

4.3公示期限:公示周期为30天,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

三、工作保障1.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农田划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3.监督检查:建立划定结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划定工作的公正和科学性。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指将农用地中的耕地、园地、水田、东山、龙盘、人工草地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农用地类型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过程。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对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方案的角度,介绍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具体步骤、技术方法和实施措施。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确定划定范围、分类划定、评估核查、审批备案。

首先,确定划定范围,即确定需要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区域范围,可以根据国家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多种因素进行确定。

其次,进行分类划定,即对农用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包括耕地、园地、水田等不同类别的农用地。

然后,进行评估核查,即对划定范围内的农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

最后,进行审批备案,即对划定结果进行审批并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在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和评估。

首先,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类型和利用现状的遥感解译,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和解译,可以获取农用地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依据。

其次,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农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优化配置,通过对农用地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农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可行性。

再次,可以采用专家评估和农户调查等方法进行农田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判断农用地是否符合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

最后,可以采用数字制图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划定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为了确保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效实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和管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农田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建立健全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

其次,应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投入力度。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PPT课件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PPT课件
.
新纳入新一轮规 划的基本农田 属新一轮规划基 本农田,不在上一 轮规划基本农田范 围内
16
基本农田保留 保留基本农田
.
17
基本农田调出
将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不宜耕作以 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调出;将损毁、采矿塌陷和 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调出;将现状 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调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
规划成果 内对应的地类 行编号、记录
综 合 确 图斑作为基本 录入基本农田
定 基 本 农 田 农田图斑数据 保 护 片 ( 块 ) 与
保 护 片 ( 块 提取地类图 基 本 农 田 图 斑 属
)边界
斑信息性。Fra bibliotek.20
3.4.1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调出: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套合上一轮土地
农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制定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实施方案
资料收集与整理
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 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形成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等表 基本农田保护图等图件编制
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
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
市、县成果验收 省级成果汇总上报
成果报备
10
3.基本农田划定技术与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汇报人:吴飞
二零一四年十月
.
1
目录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2.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概述 3.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与方法
.
2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capital farmland )——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应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基本农田(Basic Farmland)指土地利用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区域。

在中国,基本农田划定是农业生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流程和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土地利用、地理、气候等数据,包括卫星影像、土地利用调查、气候统计等,作为划定基本农田的依据。

2.土地类型划分: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耕地、园地、农田林地等。

利用土地类型划分,可以更好地确定基本农田范围。

3.土地质量评估:根据土壤的肥力、持水能力、透气性等指标,对土地的质量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土壤采样、实地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基本农田的范围。

4.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类型,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应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基本农田的目标得以实现。

5.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审,包括规划目标的合理性、土地质量评估的准确性等方面。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6.公示和听证:将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公示,接受公众和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争议较大的划定方案,可以组织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从而确保划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7.划定和监管:根据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确定最终的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并将其纳入相关农田利用和土地规划体系中。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中,技术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监测,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土地信息,识别和划定基本农田。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质量评估,帮助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4.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土地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 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要点四、技术路线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结合实地勘察~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成果进行核实,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所对应的地类图斑现状信息,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或取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本农田图斑属性,建立数据库,落实保持责任~设立保护标志,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一,工作底图编制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与基本农田调整图层、二调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图层、注记图层、耕地分等图层、行政区、行政界线套合~并通过符号、颜色编辑形成调查底图。

调查工作底图以行政村为单元编制~比例尺为1:1万。

图面要素主要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基本农田保护界线、耕地质量等级、线状地物、地类符号、地名注记、图名、图例等。

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出现状地类、基本农田调整情况等~以便于外业核实~图例如图2所示~其颜色为:一般农田填充R245 G255 B125、保留基本农田填充R255 G255 B0、调出基本农田边界及填充图案R0 G255 B255、调入基本农田边界及填充图案R255 G0 B255、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黑体~正体~4.0mm,。

图2 基本农田图例,二,外业调查核实外业调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调查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查清实地已被占用、毁坏的基本农田位置和面积~并拍摄实地照片备查,核实规划修编调入的基本农田地块的质量和数量,基本农田地块保护责任的调查落实。

,1,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在外业调查底图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布局~结合管理需求,一个片,块,一个责任人,~设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其边界应参照实地有明显标示作用的线状地物、自然地貌、人工地物界线、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

片,块,边界分割图斑的~分割后的基本农田图斑面积不得小于400平方米~也不能形成宽度小于20米的狭长图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方法一、基本农田相关概念(一)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划定的具体的基本农田地块。

(四)基本农田图斑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

(五)永久基本农田国土资源部党组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文件中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结合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按照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将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的保护”。

我们理解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了保证国家基本的粮食安全,实行永久保护、严禁占用和调整的优质基本农田。

这个永久首先是标示牌永久,然后是地块区位上的永久,就是说这一片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就不能随便动。

根据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那么这对于正确、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基本农田划定程序(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制定工作计划、技术方案、资料搜集与整理。

1、组织准备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一件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不仅仅是国土系统的事,与全市各部门、各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

组织工作,各县政府应组建由政府主要(主管)领导和土地、农业及其它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确定工作方案和解决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划区定界工作中的问题;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布局方案。

2、技术准备工作计划制定: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进度,经费使用,人员组成与工作统一安排。

技术方案制定: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区定界的方法及内容,技术路线,成果的要求。

开展技术培训:各县要组织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技术人员,培训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技术方法。

3、资料准备图件资料: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或近期正射影像图。

其它图件有: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城市(村镇)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文字资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农业区划、交通建设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及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文字材料,各类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资料等。

数据资料: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资料,近10年国民经济统计年报资料,人口状况,当地居民生活用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以及商品粮、棉、油、蔬菜、烟、糖等商品任务和调入出情况统计资料。

(二)确定指标全国要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各级政府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下达。

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省厅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同时,全市依据各地人口、经济、上轮规划目标、地方发展要求等因素,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解下达各县市。

各县市划定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低于市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同时,各县市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解下达各乡镇。

各乡镇划定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低于县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同时,各乡镇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解下达各村。

(三)划区定界1、确定建设预留用地范围。

以乡镇为单位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交通水利等行业规划,初步划定建设预留用地范围。

2、划定基本农田地块边界。

在建设预留用地范围外,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高等优级、高产稳产、集中成片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

3、面积量算和基本农田调整。

以乡镇为单位,分别量算初步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与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进行比较,再进行适当调整,预编号后,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初步方案(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和基本农田地块明细表)。

(四)实地复核以村为单位,带着初步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方案,到实地逐块逐片进行复核。

重点核实基本农田地块四至边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条件、耕地产量情况以及是否适宜长期保护等,如果存在问题则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现场确定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责任人。

填写基本农田地块划定复核表。

(五)成果整理各乡镇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初步方案并经实地复核后,将成果上交县国土资源局,并组织人员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上图建库、量算面积、检查核对、细微调整、编写报告,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送审成果。

(六)上报验收以县为单位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果按程序上报验收。

(七)建立档案和保护标识整理基本农田划定各项成果,建立档案资料,并实地树立保护标识。

三、基本农田划定原则(一)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土地利用方针,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产的耕地;(二)确保落实上级规划下达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三)协调耕地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四)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五)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六)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相协调。

四、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一)工作组织形式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乡镇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具体划定,以村为单位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划定和复核。

(二)指标分解方法根据市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各县(市)依据县(市)境内各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与用地需求,经综合分析与平衡协调,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再依次分解到各村。

指标分解可采用因素权重法进行初步分解,再根据各乡镇经济实力、发展需求、土地利用现状适当等实际情况或参考上轮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总体原则是各村落实的基本农田面积汇总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

多因素权重分析法公式如下:Y= X×( A×P A+B×P B+C×P C…) Y为各乡镇(村)分解指标,X为上级下达指标,A、B、C为各乡镇影响因素指标占全县(市)的比重,P A、P B、P C分别为A、B、C影响因素的权重。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选择的主要因素是: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2005年耕地现状面积、2005年总人口,权重分别为25%、65%、10%。

第一步,按照公式: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各乡镇2005年基本农田占全县(市)的比例×35%+2005年各乡镇耕地现状面积占全县(市)耕地面积的比例×55%+各乡镇2005年总人口占全县(市)的人口的比例×10%)×全县(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计算出各乡镇的基本农田面积初步分解面积。

第二步,根据各乡镇经济实力、发展需求、土地利用现状适当等实际情况或参考上轮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对中心城区和发展较快或有重点工程的乡镇,基本农田面积应适当调减。

村级基本农田指标分解可参考乡镇指标分解方法。

(三)建设用地需求调查1、城镇建设发展预留空间建成区、预留区、扩展区、扩展边界2、交通、水利、工矿、旅游等主要用地项目调查、上图全县,各行业各部门,争取上图。

如果项目没有定下来,只是意向性的,也要弄清意向选址,并上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可根据规划期间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布局落位或选线走向,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布局范围,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布局的调整;——对于规划期内确实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应列入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建设的项目清单,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占用耕地面积不突破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预留规模的,视为符合规划,按一般耕地报批,按基本农田补偿。

3、农村居民点调查——结合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相关指标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落实预留区与整理区)4、其他建设用地调查如各类特殊用地(墓地等)、(三)基本农田地块划定1、可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落实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障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以下范围内的耕地可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城市郊区及其他地区为城市服务的蔬菜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如区域内的优质耕地确实无法满足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时,可以考虑将以下土地划入基本农田:——优质园地。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由耕地改造为的园地,包括果园、荼园等,在交通便利、灌溉有保障、地势平坦、土壤耕作层未破坏的前提下,可考虑划为基本农田;——精养水面。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由耕地改造成的养殖水面,在根据需要随时可调整为优质耕地的前提下,可考虑划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土地整理项目区。

已经或即将实施的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可划入基本农田。

——其它可调整为耕地的土地。

2、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要求调出基本农田——坡度大于25度(梯田除外)以上——严重沙化,不宜耕种——污染严重——自然灾害损毁,难以耕种——塌陷损毁、难以进行生态修复——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边界内的调整补划的基本农田——调整划入的基本农田必须是现有耕地——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不允许划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规划补充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3、基本农田地块划定方法首先,乡镇为单位依据上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情况、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明显的地物界线(如道路、沟渠等)或权属界线(如村界)为边界,选择集中连片、形状规整(成块成方)的地块,同时考虑方便管理和保护,划定基本农田初步方案。

——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确定:应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和分区要求,参照已有的相关规划,综合考虑生态与环境建设用地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布局、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等因素确定。

——基本农田集中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应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形地物或河流、山脊、林带、沟渠等自然、人工地物界限,兼顾行政界限。

然后,以村为单位逐个图斑,从生产条件(包括排灌条件、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土壤适宜性、地面坡度、投入水平)、产量情况(包括水稻单产、小麦单产)、保护期限等方面,确认每个地块是否适宜划为基本农田,并区分基本农田等级。

表1 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评介因素评价标准备注生产条件排灌保证较好保证一般不能保证交通运输很好便利一般较差地理位置城镇村周围距城镇村近一般较远生态保护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土壤适宜性最适宜种植较适宜种植一般不适宜地面坡度最适合耕种较适合耕种一般不适合投入水平高较高中等低产量情况水稻高较高中等低小麦高较高中等低…………………………保护期限及满足需求本地人口需求国家商品需求规划期不占用规划期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等级一级二级一级或二级二级4、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协调耕地保护和建设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