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

合集下载

铁的系列实验报告(3篇)

铁的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锈速率。

2. 分析铁的氧化还原性质。

3.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铁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Fe2O3·nH2O)。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观察到铁生锈速率的变化,并进一步了解铁的氧化还原性质。

三、实验用品1. 实验材料:铁片、铁钉、铜片、锌片、碳棒、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铝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剂、pH试纸、玻璃棒、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电子天平、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pH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铁生锈速率实验(1)取三片铁片,分别放入三个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2)将一片铁片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另一片铁片放入装有食盐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3)将一片铁片放入装有食盐水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2. 铁的氧化还原性质实验(1)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少量铜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加入少量锌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铁粉,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2)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生锈速率实验(1)食盐水中铁片生锈速度较快,加热后生锈速度加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锈速度减慢。

(2)蒸馏水中铁片生锈速度较慢,加热后生锈速度加快。

(3)食盐水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铁片生锈速度减慢。

质量守恒定律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改进

质量守恒定律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改进
杯, 且 在反 应 过 程 中不 从 天 平 上拿 下 。 实 验 开 始 时 将铁 丝浸 入 到 溶 液 中 , 反 应 一 段 时 间 后 溶 液 颜 色反 生 变化 , 观 察 天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验 为 基 础 的 学 科 , 以
实验教学为基础是化学教学 的基本特征。 但是 我发现 中学 教材对 质量守 恒定律 的 课堂演示实验 中只提到将 3 O a r l 的硫酸铜 溶液 加入到 1 O O m l 的烧杯 中 ,其 中没 有 说 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将几根铁钉打磨 干净 ,然后一 同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 记 录称 量的质量 m 。将铁钉浸入 到硫酸铜 溶液 中 , 待一段 时间后 , 当溶液颜色 改变 时,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 钉的烧杯放在
或者太小都不利于现象的观 察 , 最利 于观
察 反 应 颜 色 变 化 的 硫酸 铜 浓 度 的 范 围 是 :
0 . 2 0 o t o 1 . ] ~ 0 . 3 0 m o 1 . 1 - 之间。
铁丝前后溶液颜色 变化 的对 比 , 确定最适 合观 察反 应颜 色变化 的溶液 浓度范围 ; 其 次 是将硫 酸铜溶 液与铁丝 在带塞 子的锥
液颜 色发 生 变 化 后 ,天 平 依 然 保 持 平 衡 ,
实验现象
几 乎 看 不 出溶 液 颜 色 有 变 化 , 由 于
溶液颜色太深看不 出铁丝变化。
儿半看 个出) 谷澈 颜 色 伺 笠 化 , 田 寸
即反应前后质量是相等的。
结果 与讨 论
0 . 5 0
0 . 4 0




』 一
鋈 鋈 鋈
质量守恒定律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改进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7: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 医用棉球若干个 我的猜测: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
数量较多;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草履虫、喇叭虫 结论:我认为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实验名称15: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 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
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 号小孔上,分别挂上 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观察到的现象: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之后,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论:我认为滴上碘酒后的米饭、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这种蓝色的 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实验名称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醋20ml、小苏打30ml、玻璃杯3只、玻璃片3片 我的猜测: 液体的白醋和固体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 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 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⑥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的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的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 用产生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结论:我认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一、引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铁钉在溶液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颜色变化、气泡产生、钉头腐蚀等。

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化学知识,本文将对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进行详细解析。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溶液,它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

当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它会与其中的铜离子反应生成固体的铜。

反应方程式如下:Fe + CuSO4 → Cu + FeSO4在这个反应过程中,Fe代表铁离子,CuSO4代表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

当Fe与CuSO4反应时,会释放出电子并被氧化成Fe2+离子;同时Cu2+离子接受电子被还原成固态的Cu。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材料:硫酸铜溶液、一根铁钉、容器。

2. 将硫酸铜溶液倒入容器中,直至液面淹没铁钉。

3.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在进行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实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溶液颜色变化:硫酸铜溶液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当铁钉浸入其中时,会逐渐变成蓝绿色。

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固态的Cu不断生成并悬浮在溶液中,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2. 气泡产生:在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不久,会有大量气泡从钉头处冒出来。

这是因为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氢气(H2),它们聚集在了钉头周围并形成了气泡。

3. 钉头腐蚀: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开始出现锈迹,并且逐渐被腐蚀。

这是因为Fe2+离子被氧化成Fe3+离子,同时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了Fe(OH)3沉淀,这些沉淀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锈迹。

五、实验解析1. 颜色变化:硫酸铜溶液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当铁钉浸入其中时,会逐渐变成蓝绿色。

这是因为反应中产生了固态的Cu,它们悬浮在溶液中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这个现象也可以用于检测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的存在。

2. 气泡产生:氢气(H2)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

当Fe被氧化成Fe2+时,会释放出电子和H+离子;而Cu2+则接受电子并被还原成Cu。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填空题。

(1)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

(2)崭新的铁钉是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

(3)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变化。

2.判断题。

(1)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马上就能看到铁钉发生了变化。

( )(3)实验中使用的铁钉如果轻微生锈,需要用砂纸打磨除锈后再进行实验。

( ) 3.图表题。

请根据课上观察到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表。

4.选择题。

(1)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

A.一样的 B.各种各样的 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2)( )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 B.产生气体 C.产生沉淀(3)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4)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

A.体积的改变 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 C.颜色的改变(5)用煤气灶烧热水时,发生的三种现象中与其他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燃烧的燃气灶 B.水变热了 C.产生水蒸气5.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伴随的现象进行连线。

淀粉与碘酒的反应发光、发热蜡烛燃烧产生气体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颜色改变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沉淀6.简答题。

(1)在铁钉生锈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主要伴随的现象是什么?请你再举一个化学变化的例子,使其主要伴随的现象与铁生锈伴随的现象是一样的。

(2)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的速度很快,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的速度却很慢。

请你各举两个例子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速度是不同的。

7.【材料题·分析】波尔多液是历史悠久、杀菌力强、药效范围广、作用持久的常用杀菌剂。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方程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一种有趣的化学反应,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实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硫酸铜的性质。

硫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SO4,是一种深蓝色晶体,其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

硫酸铜在水中能够离解成Cu2+和SO4 2-离子,因此可以形成一种蓝色的溶液。

Fe(s) + CuSO4(aq) → FeSO4(aq) + Cu(s)在这个反应中,铁钉(Fe)与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Cu2+)发生置换反应,铁原子取代了铜原子,生成了铜金属(Cu)和硫酸铁(FeSO4)。

硫酸铁溶解在溶液中,形成了一种呈绿色的溶液,而生成的铜则沉积在铁钉上,使铁钉表面出现铜的金属光泽。

这个实验过程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化学原理。

这是一种置换反应,也称为单一置换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一个元素取代了另一个元素的位置,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在本实验中,铁取代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生成了硫酸铁和铜。

这个实验还展示了金属之间的化学亲和力。

在这个反应中,铁具有更高的活性系列位置,因此能够取代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

这说明反应的进行是基于金属的活性顺序,金属活性越高,则置换其他金属的能力越强。

这个实验还利用到了颜色的变化,通过观察溶液和铁钉的颜色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过程。

硫酸铜溶液的蓝色变成了硫酸铁的绿色,而铁钉上则生成了铜的金属光泽,这种视觉效果给实验增添了一些趣味性。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金属活性的概念。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有趣的化学实验。

第二篇示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一系列精彩的化学反应。

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而硫酸铜溶液则是一种含有铜元素的溶液,这两者相遇时必然会引发一场激烈的化学反应。

通过观察这一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性质。

实验现象描述

实验现象描述

实验现象描述、结论解释1、反应前铁钉、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后,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仍为克。

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守恒的。

2、向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与废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再向废液中倒入碳酸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沉淀,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与废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不溶碳酸钙的缘故。

由此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溶液。

3、向混合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时,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再向沉淀物中倒入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同时沉淀消失一部分。

这是因为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要与氯化钡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而硫酸钡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所以实验证明碳酸钠溶液中混有硫酸钠。

4、燃着的木条伸入装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保持原样,伸入装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时,木条燃烧减弱甚至熄灭。

证明吸入的气体中含氧气多而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多。

5、向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倒入稀盐酸时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向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时溶液也变为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

再把吹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了的溶液加热时溶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6、A溶液的PH为,呈性;B溶液的PH为,呈性。

7、蒸馏水的温度为,溶解氯化钠后溶液温度仍为,说明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溶解硝酸铵后溶液温度降为,说明硝酸铵溶于水平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对外吸热;溶解氢氧化钠后溶液温度升为,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平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对外放热。

8、无9、无10、观察溶液颜色时,溶液呈黄色,这瓶溶液是氯化铁溶液,溶液呈蓝色,这瓶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证明它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证明它是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铁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会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3、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试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其特征是元素的氧化态发生了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称为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通常伴随着电子的转移,这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现象来判断。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等。

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亚铁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铜单质,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₄= FeSO₄+ Cu 。

三、实验用品1、仪器:试管、滴管、玻璃棒、酒精灯。

2、药品: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氯水、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稀硫酸、锌粒。

四、实验步骤1、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硫酸铜溶液,然后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试管中。

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以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碘化钾溶液,然后滴加 2 3 滴氯水。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有碘单质生成。

3、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稀硫酸,然后加入少量锌粒。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铁钉表面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分析: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被氧化为亚铁离子(Fe²⁺),铜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铜单质,生成的亚铁离子使溶液呈浅绿色。

2、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

分析:氯水中的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清单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无论是在实验室中的小规模反应,还是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化学反应,都普遍遵循这一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红磷燃烧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的实验。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红磷的质量加上密闭容器中氧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质量不变,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将铁钉浸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反应前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的质量总和。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分子和氧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

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只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来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例如,已知某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某有机物和氧气,通过计算可以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能会观察到物质的质量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有气体参与或者生成,导致测量的结果出现偏差。

当考虑到所有参与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时,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3、通过假设实验验证法的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研究、学习的一种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及创造性思维水平 学习重点:1、知识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水平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 学习难点:1、知识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水平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 导学过程预习引导1.活动与探究1 白磷燃烧可用手直接取用。

[大家都来动动脑]:⑴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

⑵绑在玻璃管上的气球有什么作用?。

2.活动与探究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1. 。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对 有意义,而对 无意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没有改变。

3.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2.从宏观和微观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六个不变 不变微观 不变 不变化学反应过程 不变两个一定改变 不变可能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可能改变自学引导1.理解和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所以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

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练习:水结冰,质量不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清单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了变化。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氢分子(H₂)和氧分子(O₂)破裂成氢原子(H)和氧原子(O),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H₂O)。

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总和。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红磷燃烧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实验。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前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的铜析出。

反应前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的质量总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直观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有些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减少。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了,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计算在内了。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可以确定某些物质的化学式。

3、进行化学计算在化学计算中,常常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求解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误区1、忽略气体的质量在一些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中,如果实验装置不是密闭的,气体逸出或进入会导致测量的质量不守恒。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A.一样的B.各种各样的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不同的。

2.【答题】()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B.产生气体C.产生沉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3.【答题】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产生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题】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A.体积的改变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C.颜色的改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

【解答】铁生锈伴随的现象,体积发生了改变,颜色发生了改变。

5.【答题】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

【答案】镊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操作规范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在实验中,用手去拿,有些东西会腐蚀伤手,对实验来言,手并不干净会给实验带入杂志。

6.【答题】崭新的铁钉是______色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银白蓝【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崭新的铁钉是灰白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7.【答题】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______(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变化。

【答案】产生了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8.【答题】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有对比实验,是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密性。

用铁丝绒做“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

用铁丝绒做“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

用铁丝绒做“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在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都安排了金属铁与铜盐溶液(主要使用CuSO4、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铁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教科书上设计的铁与铜盐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选用的是普通铁钉(或与铁钉粗细差不多的普通铁丝),通常能观察到铁钉(或铁丝)表面淡淡地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固体产物很难形成理想的“铜树”形状;生成的亚铁盐(FeSO4或FeCl2)由于量少且易被氧化,致使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反应后的溶液呈现“浅绿色”,造成学生对亚铁盐溶液的颜色缺乏感性认识。

可见,原实验方案不仅给实验教学带来困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该实验的一些误解。

基于“逆向思维”的视角,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优化:将反应物铁丝“由粗变细”,通过改用超细铁丝(如铁丝绒、钢丝棉等)设计“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

下面详细介绍新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

1 改进方案Ⅰ1.1 实验用品铁丝绒(网购),4%的CuSO4溶液;20mm×200mm的试管(含配套的橡皮塞),直径约0.5cm、长约25cm的粗钢丝(或粗铜丝),锉刀,剪刀等1.2 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1。

1.3 实验步骤(1)找一根粗细约0.5cm、长约25cm的粗钢丝(或粗铜丝),将其弯曲成不规则的螺旋状,并用锉刀将粗钢丝表面打毛,使其表面凹凸不平(以防下一步缠绕的铁丝绒滑落下来)。

(2)剪取大小合适的一块铁丝绒,将其整理为宽约3cm、长约25cm的长条状,然后将铁丝绒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在弯曲的粗钢丝上,注意使缠绕上去的铁丝绒松紧适度、外形不规则(可以是树状或树根状)、长度不超过13cm、粗细不超过2cm(见图1)。

(3)向20mm×200mm的试管中缓慢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硫酸铜溶液,溶液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4/5。

(4)左手拿试管,右手拿粗钢丝的最上端,将铁丝绒缓缓插入CuSO4溶液中,铁丝绒表面立即就会附着一层红色固体(说明铁置换出了CuSO4溶液中的铜)。

硫酸铜和铁钉反应

硫酸铜和铁钉反应

硫酸铜和铁钉反应
当铁钉与硫酸铜溶液接触时,铁钉上的铁会与溶液中的硫酸铜发生反应。

反应的观察结果是溶液逐渐变为淡绿色,并且在铁钉的表面会生成一层棕红色的沉淀。

整个反应过程可以用以下离子方程式表示:
Fe(固体)+CuSO4(溶液)→FeSO4(溶液)+Cu(固体)
在这个反应中,铁钉中的Fe原子将取代硫酸铜溶液中的Cu 原子,生成亮铜色的固体Cu(铜)并溶解在溶液中,同时铁原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形成FeSO4(铁(II)硫酸)溶液。

由于Cu (铜)是固体且不溶于水,因此生成了棕红色的沉淀。

这个反应可以看作是铁的氧化还原反应,铁钉被氧化成了Fe2+离子,而Cu2+离子被还原成了固体铜。

这个反应的实验条件是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速度较快,适合在实验室中进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操作规范,避免溶液的飞溅和铁钉的滴水。

最后,还可以根据反应结果和观察到的沉淀颜色,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前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例和反应的摩尔比。

这为更深入地研究金属离子置换反应提供了思路和实验依据。

总之,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化学反应,通过对这个反应的学习可以加深对金属活动性和离子置换反应的
理解。

这种实验不仅有助于学习化学原理,还锻炼了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洁净的铁钉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附着在铁钉表面,随着硫酸铜的减少,溶液颜色变浅。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1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CuSO4)为天蓝色溶液,呈弱酸性,俗名胆矾、石胆、胆子矾、蓝矾。

硫酸铜是制备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

硫酸铜也是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因水合铜离子的缘故而呈现出蓝色,故在实验室里无水硫酸铜常被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

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

若误食,应立即大量食用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或者使用EDTA钙钠盐解毒。

九年级化学上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分析铁与硫酸铜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探讨铁与硫酸铜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实施: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b.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等角度解释现象。
c.鼓励学生分享铁与硫酸铜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镀、防锈等。
3.目标达成: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空题。
-根据实验现象,选择正确的答案。
2.教学实施:
a.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c.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2.教学实施:
a.讲解铁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置换反应中的作用。
b.分析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解释为什么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c.演示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反应现象,并解释反应机理。
d.指导学生书写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配平、电子转移等要点。
3.目标达成:
通过讲授新知,使学生掌握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机理,理解金属置换反应的规律。
5.反思性作业:
-学生需撰写一份学习心得,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包括自己在实验观察、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6.创新性作业: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与铁与硫酸铜反应相关的实验或项目,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化学方程式示例文章篇一:《铁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奇妙反应》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一个超级有趣的化学现象,那就是铁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

这可真是像一场奇妙的魔法秀呢!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反应的时候,简直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了。

你想啊,铁那么硬邦邦的东西,硫酸铜溶液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水一样(当然啦,我们知道它可不是普通的水哦),当把铁放进硫酸铜溶液里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闯进了一个神秘的领地。

那这个反应到底会发生什么呢?它的化学方程式是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这一串字母和数字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神秘的密码呢?其实啊,这里面可有着大秘密呢!我来给你们讲讲这个反应的过程。

铁,就像一个贪心的小怪兽,看到硫酸铜溶液里的铜离子就想把它抢过来。

而硫酸铜溶液里的铜离子呢,就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小财宝。

铁就冲进这个溶液里,把铜离子从溶液里拽了出来,然后自己变成了亚铁离子留在溶液里。

这时候,原来在溶液里的硫酸铜就变成了硫酸亚铁,而被铁拽出来的铜离子就变成了铜单质。

我记得在实验室里看这个反应的时候,可有意思了。

我的同桌小明特别好奇,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两颗铜铃一样。

他问老师:“老师,那这个铁在抢铜离子的时候,是不是很用力啊?”老师笑着说:“你可以这么想啊,这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铁的力气比铜离子大,就把铜离子拉过来了。

”我们都觉得这个比喻好有趣呢。

还有我的好朋友小红,她特别聪明。

她看着反应说:“这就像铁是一个强盗,闯进了硫酸铜的家,把人家的铜给抢走了。

”我们都被她逗笑了。

不过呢,这也有点像这个反应的样子。

我在想啊,这个反应在生活里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我觉得就像我们玩交换卡片的游戏。

铁就像那个拿着普通卡片的小朋友,硫酸铜溶液里的铜离子就像一张超级稀有的卡片。

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普通卡片去换了那张稀有卡片,然后自己原来的卡片就留在了交换的地方。

是不是很像呢?那这个反应有什么用呢?这可大有用处呢!在工业上,有时候我们想要得到铜,就可以用这个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的改进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课本中,用了一只玻璃杯装上半杯硫酸铜溶液,然后夹住一个铁钉,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的液体中。

我觉得这个实验设计有二个不足之处:
1、作为分组实验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浪费太大。

2、学生夹着铁钉达几分钟实在太累。

3、在分组实验时学生能看到的现象有限,只能看到铁钉的颜色发生变化,而很难看到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

改进的实验设计:
1、在两个试管中分别装上5毫升硫酸铜溶液。

2、把一个系有棉线的铁钉放入一个试管中(只使一部分的铁钉浸入液体);另一个试管不放铁钉作对比。

我们观察到的现象:(铁钉和硫酸铜溶液有什么变化)
改进后的优点:
1、节约了资源。

原来需要50ML硫酸铜溶液,改进后只需10ML,(实际上只需5ML),因为只有一只试管的硫酸铜溶液起反应。

2、能明显地看到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能力强的学生,经过5、6分钟就可以发现浸入铁钉的试管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了。

(如果静放1个多小时就会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3、能使沉淀物观察得更清楚。

因为硫酸铜液体的颜色变浅了,而从铁钉落下的铜集中沉淀在试管的底部,所以能把沉淀物观察得更加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