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动与颤动

合集下载

心电图解读 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

心电图解读 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

・讲座・心 电 图 解 读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张 海 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中图分类号:R540.4;R54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5)02-0024-02 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脏病导致的死亡50%以上死于院外,其中至少有80%的院外猝死是由室颤引起的,男性多于女性,超过45岁者猝死率明显增加,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部分室颤患者经全面检查后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称为特发性室颤。

1 心室扑动1.1 概述 心室扑动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之间的心律紊乱,为极快而规则的心室收缩,心电图表现为连续而匀齐的、形态规则、振幅相等的心室波动,在心电图上无法分辨QRS 波群及ST 段和T 波(图1)。

每个扑动波由圆钝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形态似正弦波,形态和幅度基本相似,频率约为180250次/分(bpm )。

心室扑动常常是一个短时间的过渡阶段,极少数可发作终止而恢复原来的自身心律,大部分迅速蜕变为室颤。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主要为:①QRS 波与ST —T 波不能区分,代之以规则的、振幅相等的连续正弦波;②频率约为150250bpm 。

1.3 鉴别诊断1.3.1 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伴预激的鉴别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室上速)伴预激与室速的鉴别有时很困难,因为两者心室激动的初始向量与正常不同。

室上速伴预激时,P 波/QRS 波的比例是1∶1,如果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房室分离(特别是心房率低于心室率)、室上性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则是室速的有力证据。

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室上速伴预激时,其窦性心律心电图往往也表现出预激综合征的特征。

1.3.2 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表现为宽QRS 波心动过速,其发作常呈阵发性,发作时其QRS 波群与非心动过速时的QRS 波群相似。

诊断学扑动颤动逸搏心律

诊断学扑动颤动逸搏心律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1
心室颤动往往是心脏 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也可以因急性心肌缺 血或心电紊乱而发生。 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 局部兴奋,一致完全 失去排血功能
2
心电图上QRS-T波完 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 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 率为200-500bpm。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均 是极严重的致死性心律 失常
1
交界性逸搏心律是最常 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 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传 导阻滞等情况,其 QRS波群呈交界性搏 动特征,频率一般为 40-60bpm,慢而规 则
2
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于双 结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 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QRS波群宽大畸形, 频率一般为2040bpm,慢而规则, 亦可以不十分规则
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
逸搏与逸搏心律
1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 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 病窦),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 传时(如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或其它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如期 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等),作为一 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 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 或心室。仅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 续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
心房扑动
1
2
心电图特点是:正常P波 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 齿状扑动波(F波),多 数在Ⅱ、Ⅲ、aVF导联 中清晰可见;F波间无等 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 间隔规则,频率为240350bpm,大多不能全 部下传,常以固定房室 比例(2:1或4:1)下 传,故心室律规则
如果房室传导比 例不恒定或伴有 文氏传导现象, 则心室律可以不 规则。房扑时 QRS波时间一般 不增宽。房扑如 伴1:1房室传导 可引起严重的血 流动力学改变, 应及时处理

内科学课件-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内科学课件-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图12-3-43 心室颤动
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的病因不明,室速多为短阵发作,可自动 终止或演变为室颤。室速均由短联律间距(0.28秒左右)的室性 期前收缩诱发,发作时心电图也呈尖端扭转型,室率极快。但发 作间歇期除可见联律间距短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外,心电图基 本正常,无QT延长,亦无异常T或U波。终止发作可选用维拉帕 米、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预防发作推荐ICD植入。
(idiopathicventricularfibrillation)。
【心电图表现】
(一)心室扑动
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正弦波。 2.扑动波频率达150~300次/分,大多200次/分(图12-3-
42)。快速室速与室扑的鉴别有时困难。
图12-3-42 心室扑动
具体步骤为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B (breathing)建立有效的呼吸包括进行人工呼吸等;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循环,人工心脏按压和心前区叩击等; D(drug):药物治疗,以肾上腺素为主要的复苏药物应用(其他药 物见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E(electrocardiogram):进行心电 监护;F(fibrillation):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复律术;G(gauge): 对病情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H(hypothermia):低温疗法;I (intensivecare):进行重症监护和相应治疗。
(二)心室颤动
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低小波 (<0.2mV)。
2.频率达200~500次/分(图12-3-43)。 有时室颤波细,多见于室颤持续较长后,复苏成功率低。
原发性室颤不仅可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持续单形室速 或短阵多形室速的基础上,还常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短阵多形 性室速发作后,如先天性和继发性QT时限延长综合征(见本章第 七节中“长QT综合征”内容),短QT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 “短QT综合征”内容)、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以及Brugada 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Brugada综合征”内容)等。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教学目标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一)基本概念
•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 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 部位产生激动。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 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 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 (1)P波规则出现,形态示激动来自窦房 结(P波在Ⅰ、Ⅱ、aVF、V3V6直立,aVR 倒置); • (2)P-R间期≥0.12s; • (3)频率为成人60100次/min; • (4)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 。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 早期除颤的目标(对所有医务人 员):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 在3±1分钟内
除颤的最佳时机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 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 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 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 ,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 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 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 ~5%。


•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 ,再电击又可飞走 •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使 病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证明电击 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 方法
•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 理
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 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 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颤动
3、心室扑动及颤动 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心电图示 颤动波高而大,频率快,应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五、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入
心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阻滞可发生在心房、 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双束支等部位。
【病因】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 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风湿热、心肌病、原 发性高血压等。
6)维拉帕米(异搏定)可致低血压。
7)腺苷 可有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面部潮红、窦性心 动过缓。
2、潜在并发症 猝死。
(1)合理休息 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2)心电监护 住监护病房,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
(3)做好抢救准备
(4)病情监测与处理 如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大动脉 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立即进行抢救,如心脏按压、人工 呼吸、电复律或配合临时起搏等。
【治疗要点】
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用药物有: ①阿托品; ②异丙肾上腺素。
六、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
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 部分或全部。
【临床表现】
要点】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三种。
1、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保证 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 氧气吸入 (3)制定活动计划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4)用药护理 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机 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
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举例如下:
1)奎尼丁 对心脏的毒性反应较严重,可致心力衰竭、窦 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心室扑动:心 室快速、不规 则的收缩,频 率在200-250
次/分
心室颤动:心 室快速、不规 则的收缩,频 率在300-600
次/分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分类:根 据病因、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等
不同进行分类
心室扑动和心 室颤动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 心脏超声等检
查进行诊断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发生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常有关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患者自我管理和监测的方法
定期监测血压、心 率和心电图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情 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并发症及 处理
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心 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可能导致 心律失常,如 房颤、室颤等。
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脏骤 停或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可 能导致心脏功 能下降,影响
生活质量
血栓形成:可 能导致血栓形 成,增加中风、 心肌梗死等风

心脏骤停:可影响心脏
功能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律失 常,影响心脏
功能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病例分析
钠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钠通 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β受 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钙通 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房扑,房颤,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病因】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它还有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少数阵发性房颤找不到明显病因,称特发性房颤。

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传导组织退行性变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症状】(一)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

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

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二)体检发现:除原由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亦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

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除可以明确诊断外,还能了解房扑、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对治疗有指导意义,房扑者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房室传导比率可呈2:1、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颤时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QRS 间距绝对不规则。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阵发性房扑、房颤的诊断有帮助,并能了解发作时最高和最低心室率。

心脏超声检查除能发现心脏结构的变化外,还能了解心房内有无附壁血栓存在。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本病主要是要预防复发:房扑与房颤反复发作,用药物或电转复后,需长期口服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维持。

病因未去除者复发率较高。

其次是要预防血栓栓塞:持续房颤,伴心功能不全和(或)二尖瓣病、心肌病者,宜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检查】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患者脉搏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础。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05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进展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诊断方法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研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预后研究
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预防血栓形成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降低心率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增强免疫力。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指标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睡眠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饮食护理
低盐饮食:减少钠摄入,降低血压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血脂
高纤维饮食,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遵医嘱服用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 理饮食、适量
运动等
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及时 发现心房扑动 或心房颤动的
迹象
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降低心 房扑动或心房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
单击添加副标题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病因】(一)发病原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常是这些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心律失常。

但也可见于心脏病并不很严重、或原来并无明显心脏病,甚至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者,突然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者。

常见的病因如下:1.冠心病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不稳定型心绞痛、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的再灌注时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室颤动,在心室颤动前无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称为原发性心室颤动:如在心室颤动前曾有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称为继发性心室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发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2.8%。

原发性心室颤动71%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内,在起病后的第1个小时内发病率最高,在随后的数小时内迅速下降。

未发现原发性心室颤动发生在梗死48h后。

继发性心室颤动41%于心肌梗死发病2周后发生。

原发性心室颤动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

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再次心肌梗死,均会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原发性心室颤动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存活率为57%,继发性心室颤动存活率仅为18%。

2.由其他心律失常转化为心室颤动(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长Q-T间期综合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Brugada综合征。

(3)Q-T间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4)也见于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若旁路不应期270ms,则快速的心房激动可经旁路1∶1下传,导致心室颤动发生。

(6)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3.其他心脏病(1)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它们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很高。

其猝死病例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分别为56%、19%;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为5.4%,均发生于扩张性心肌病。

扑动与颤动

扑动与颤动
相等或不等
房颤
消失
各异的颤动f 350-600bpm 不同但正常
绝对不等
心房颤动远较心房扑动为多、两者绝大多 数发生在已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如冠 心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 病等。少数心房颤动找不到任何原因。持 续性心房颤动使心房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 缩,至心排血量减少,且易形成附壁血栓。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颤动
心电图特点: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 波 f 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期绝对不整
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QRS多为室上性的
偶可增宽,见于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颤动
房扑与 房颤
P波 房波
形态 频率 QRS形态 R-R间距
房扑
消失
一致的扑动波 F 250-350bpm 一致,正常
四、扑动与颤动
扑动与颤动: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发生的 冲动,在心房或心室内形成折返激动,使 心房或心室一部分心肌连续地进行除极及 复极活动、便形成扑动或颤动。发生在心 房者称为心房扑动(auricular flutter)或心 房颤动(auricular fibrillation),发生于心 室者称为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或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三、心室扑动
形成机理: 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 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心室扑动*
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
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 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180~250次 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扑动和颤动的名词解释

扑动和颤动的名词解释

扑动和颤动的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描述物质状态或行为的名词,其中扑动和颤动是两个常被用来形容特定动作或现象的词汇。

虽然它们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概念。

本文将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这两个名词,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一、扑动的解释1. 物理学视角下的扑动扑动一词最早来自于物理学,描述的是物体在空气中快速挥动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经过一系列的运动和振动,迅速相对于空气运动时,我们常说它在扑动。

这种振动运动产生了类似“扑”的声音,因而得名。

举个例子,鸟儿在飞翔时用翅膀快速上下挥动,使得空气受到推动,从而产生了一种扑动的状态。

这种空气动力学现象不仅使鸟儿保持了飞行平衡,还为其提供了所需的升力。

同样,风筝在天空中舞动时也会产生扑动,它的翅膀在空气中迅速挥动,从而使风筝能够保持在空中飞行。

2. 生物学视角下的扑动除了物理学外,扑动这一词汇也在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在生物学中,扑动通常形容动物或昆虫依靠快速挥动身体部位进行特定行为的情况。

这种快速而节奏感强烈的运动常常让人联想到一种强有力的力量。

例如,蝴蝶在花朵之间飞舞,翅膀快速扑动的场景是我们常见的。

蝴蝶扑动翅膀的频率非常迅猛,但却优雅而有韵律感。

这种扑动不仅帮助蝴蝶保持平衡和方向,还使花粉得以传播,为植物的繁殖做出了贡献。

二、颤动的解释1. 物理学视角下的颤动颤动是指物体或系统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荡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通常是由外界作用力引起的。

与扑动不同,颤动更偏向于一种周期性的振动,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

我们可以通过一根悬挂的弹簧来更好地理解颤动。

当弹簧受到外力推动后,它会回弹,并继续上下颤动一段时间。

这种弹簧来回振动的状态就被称为颤动。

颤动可以使物理系统从平衡态出发,回到平衡态的时间与振动频率有关。

2. 生物学视角下的颤动颤动在生物学中同样有其独特的含义。

生物体中的颤动通常描述的是细胞或器官表面微小的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要点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要点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ST段与T波无法识

2、心室扑动时心电图呈正弦波形,
其波幅大而规则;
3、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呈蠕动波,
其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室扑与室颤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二)临床表现 突发意识丧失、抽搐、呼吸骤停表现为
Ads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 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三)治疗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尽早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复律是处理 包括室扑、室颤在内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同时可经静脉应 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预防复发);
对易发生室颤的高危患者,可置入埋藏式心 脏自动电复律除颤器(ICD)
C: 直流电复律
A: 加快心率的药物
D: 射频导管消融
B: 临时起搏器置入
E: 刺激迷走神经
C: 永久起搏器置入
14、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分,常采用的措施是
D: 外科手术
()
E: 心脏移植
A: 不需特殊治疗
10、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
B: 口服麻黄碱
理论考试培训
9、4岁男性患者,因“黑矇3个月”入院,无明显诱 因发作性黑矇,与体位无关,无视物旋转,无晕厥。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首选( )
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2次,分, A: 腺苷快速静注
患者既往未用过任何减慢心率的药物,那么患者目前 B: 毛花苷C静推
最有效地治疗措施为( )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lutter and fibrillation,简称室扑和室颤)是最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

两种情况下心脏实际上丧失射血功能,体内血液循环中断。

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晚期都可出现心室扑动和颤动。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心音和大血管搏动消失,血压无法测出。

2.心电图特征: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时QRS波群与T波难以辨认。

心室扑动呈正弦波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在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以上),有时难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心室颤动波幅细小(小于O.2 mv),频率极不规则,颤动发作前常有短暂的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程序和处方】1.立即捶击心前区复律。

2.非同步电复律:能量选择200~300 J。

3.初次或再次除颤无效则采取心肺复苏术。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推注胺碘酮(可达龙)或利多卡因等药。

【警示】1.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的终末事件,因此通常发生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及原发性心肌病。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最常由室性心动过速引发,R on T被认为是心室扑动和心窒颤动发作先兆,但也有作者认为一部分长配对间期的室性早搏、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传导阻滞和室性逸搏心律也是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发生前常见的心律失常,偶可由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

2.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急诊处理是体外非同步电复律。

能量选择一般采用200~300 J,也可高达400 J;另一方面,维持酸碱平衡,纠正代谢紊乱是成功复律重要的、常常是必需的辅助措施。

对碳酸氢钠、钙制剂并不主张常规使用。

静脉内推注利多卡因、溴苄胺、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和胺碘酮也常是成功复律有用的辅助治疗。

心腔内注射主张不用或少用。

3.电击除颤是否成功取决于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持续的时间。

当心室颤动波仍较大时成功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率在2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四、心室颤动
• • QRS-T波群消失 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 波幅大小不一的 颤动波 • • 速率在250-500次/分 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心室颤动*
扑动与颤动
主讲:XX XX
XX大学XX医院
一、心房扑动
二、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
四、心室颤动
一、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1

• • • •
心电图特点:
各导联P波消失,等电位线消失 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 350次/分
心房扑动2
• 心电图特点: • 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 140~160次/分 •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
比例为2:1与4: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周 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二、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1
• 心电图特点: • • • • •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 波
f 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频率450-600次/分 RR间期绝对不整 当心室率缓慢而绝对规则,
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
• •
• •
心电图特点: 长期的房颤,f波可纤细不易辨认
QRS多为室上性的 偶可增宽,见于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
• QRS-T波群消失

代之以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波幅大
小不一的扑动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