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例教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例讨论
雌激素类药物:如雌二醇、雌
B
三醇等,可促进骨形成,增加
骨密度
降钙素类药物:如鲑鱼降钙素、
C
鳗鱼降钙素等,可抑制破骨细
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
D
帕肽、帕米磷酸钠等,可促进
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
01
摄入,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运动锻炼:进行适当的运动,如
(QCT)。
骨折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
03
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骨
折史、父母骨折史、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继发性骨质
04
疏松症、代谢性骨病、肿瘤、感染等。
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
A
钠、唑来膦酸钠等,可抑制破
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结构紊乱
09
诊断:原发性 骨质疏松
10
治疗方案:药物 治疗,生活方式 调整,康复治疗
病史及症状
患者年龄: 65岁
性别:女性
病史:患者自 述腰背痛,关 节痛,易疲劳
症状:骨密度 降低,骨强度 下降,易骨折
检查结果
01
骨密度检测:T值低于-2
02 骨代谢指标:血清钙、磷、碱 性磷酸酶等指标异常
03 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 等检查发现骨质疏松征象
康复效果:改善 关节活动度,增 强肌肉力量,提
高生活质量
预后评估
01
评估指标:骨折风险、
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
02
评估方法: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
查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ppt课件
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主要症状为疼痛、身形变矮和骨 折。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复杂, 涉及遗传、内分泌、营养、生活方式 等多种因素。
病理生理
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失衡,导致骨量 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降低骨 强度和韧性。
流行病学与危害
流行病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 病率逐年上升。
原发性骨质疏松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原发性骨质疏松概述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症状与诊断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案例分析
01 原发性骨质疏松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 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发生骨折 。
应的预防措施。
其他预防措施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骨骼健康,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骨 质疏松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卧床或者久坐,保持适当的体 重等都有助于骨骼健康。
05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案例分 析
典型案例介绍
01
02
03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家族史、生 活习惯等。
呼吸困难
骨质疏松严重时,会导 致胸廓畸形,影响呼吸 功能,出现呼吸困难。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当骨密度低于正常值时即可诊 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
诊断流程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如骨密度检测、X光检查 、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男 性骨 质 疏松 症 的 机 理 尚 未 完 全 阐 明 , 般 认 为 除 与 年 龄 、 质 、 一 体 种族 、 境 及遗 传 因 素等 因素 有 关 外 , 与 下 列 因素 有 关 。 环 还
1 1 性 激 素 的 影 响 研 究 表 明 骨 细 胞 可 表 达 雄 激 素 和 雌 激 素 受 体 ( . A 和 B 及 芳 香 化 酶 , 激 素 可 通 过 内 分 泌 、 分 泌 和 自分 泌 方 式 在 骨 骼 发 ) 性 旁
本 病 是 随着 老 龄 化 社 会 到 来 的常 见病 , 国 现 有 老 年 人 口 约 1 , 计 我 亿 预 到 25 00年 将 达 到 2亿 1 多 万 , 中 2 %一 7 % 将 患 骨 质 疏 松 。 作 为 千 其 5 O
日益 突 出 的公 共健 康 问 题 , 性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研 究 已 达 到 比较 成 熟 的 女 阶段 , 相对 而 言 , 性 骨质 疏 松症 的发 病 年 龄 比女 性 晚 , 病 率 低 , 得 男 发 其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 0 年 2月 第 2 08 3卷 第 2期
C G T M F bu r 2 0 . o 2 . J M C e ra 0 8 V l 3 2 y
‘2 9 ‘ 4
老 年男 性 原 发 性 骨 质 疏 松 症 的研 究 进 展
质疏 松 症 的 发病 机 制 及其 防 治 的研 究 , 争 早 期 发 现 , 确 病 因和 有 效 力 明
13 营 养 因 素 .
我国国人普遍存在饮食 中钙的摄人量低 于西方 国家,
饮奶 习惯 还 不 普遍 , 有 一点 较 西 方 国 家有 利 , 是 国人 喜 欢 进 食 含 钙 但 就 较 多 的 大豆 类 食 品 , 豆腐 及 其 他豆 制 品 。 有 些 老 人 闲居 家 中 , 少 出 如 很 屋, 阳光 照 射 机 会 少 , 老 年 人 常 有 肝 肾功 能 不 良 , 响 维 生 素 D的 产 且 影
老年骨质疏松-ppt课件
流行病学资料
髋部骨折病例/10,000/年
200 男性 女性
150
100
50
0
50
60
70
80
90 年龄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时间和年龄而上升。图中可以看到髋部骨折 发生率随年龄而升高。
约65岁时上升斜率很陡,绝经后妇女比男性更具严重。
Elffors I, Osteoporosis Int 1994;4:253-263
• 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骨密度减少、透明度加 大、晚期出现骨变形及骨折
• 部位:锁骨皮质、掌骨、脊椎骨 常拍第3腰椎为中心的正、侧位X线片,可观察
到骨质疏松演变的过程。Ⅰ期见椎体变形、边缘改变; Ⅱ期见骨密度减低,小梁骨变薄纤细,终板变薄形。 Ⅲ期见骨密度进一步减低,中板内凹,椎体楔形改变。 Ⅳ期见骨密度明显减低,中板双凹,椎体塌陷。
除去饮食中的钙(400-500mg/天)以外, 每天需额外补充500-600mg元素钙。
一般治疗
钙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 分次服比一次服吸收量多 • 与饭同服或饭后即服,胃酸多利于吸收,适合于低胃酸者; • 如胃酸分泌正常,主张两餐之间服钙剂,因钙剂与饭同服会
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 咬碎服,体表面积增加,利于吸收 • 睡前服,减少夜间骨钙的丢失
骨质疏松症的分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分型
• I 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高转换型。骨丢失主要为松质骨,骨丢失速率加快, 骨折部位多发生于椎体和桡骨远端,甲状旁腺功能降低, 主要病因与绝经有关。尿液钙排出呈现增高。
• II 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提高生活质量策略分享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对骨质疏松症 患者至关重要。建议增加钙和 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 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减 少盐、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以降低钙流失的风险。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力 量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和骨 折的风险。推荐的运动包括散 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运 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
营养补充剂使用建议
01
钙剂补充
适量补充钙剂可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建议每日钙 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分次服用效果更佳。
02 03
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每日摄入量为400800国际单位。同时,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提高体内维生 素D水平。
注意事项
营养补充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不良 反应。
06
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
常见并发症识别和处理方法
骨折
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 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 对于疑似骨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X 线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 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牵引等) 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 类型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1 2
运动类型选择
推荐进行负重运动、抗阻运动和平衡运动,如步 行、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骨骼质量和肌肉力 量。
运动强度与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 度运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荷。
3
注意事项
运动前需进行充分热身,避免空腹运动,运动过 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寻求专业指导。
1 2
3
规范诊疗行为
老年骨质疏松病例汇报材料
老年骨质疏松病例汇报材料患者信息:性别:女年龄:65岁就诊日期:2021年5月10日主诉:腰背疼痛现病史:患者于近期出现腰背部疼痛,无明显外伤史。
疼痛呈渐进性加重,活动后疼痛程度明显增加,伴有活动受限。
既往史:患者未有特殊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生活规律,饮食习惯良好,不吸烟,偶尔饮酒。
无长期用药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面色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神经系统:患者神经系统查体正常。
脊柱检查:腰背部有明显压痛,活动受限,脊柱生理曲度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正常(120 g/L),白细胞计数正常(6.2 ×10^9/L)。
尿常规:尿常规正常。
影像学检查:腰椎X光片:腰椎骨密度减低,椎间盘间隙变窄。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积极补充钙及维生素D,以增加骨密度。
建议口服钙补充剂,每天剂量1500 mg。
口服维生素D3,每天剂量800 IU。
2. 运动治疗:推荐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跳绳等,以增强骨骼力量和稳定性。
3. 营养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增加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虾类等。
4. 生活方式调整:提醒患者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避免过度用力抬举重物,预防跌倒等意外事故。
随访计划:患者每月复诊一次,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判断疗效。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
以上为本次老年骨质疏松病例的汇报材料,旨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例讨论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保持体重等
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 游泳等
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豆 制品、鱼肝油等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 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相应措施
演讲人
01
02
03
04
1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65岁
性别:女性
职业:退休人 员
病史:高血压、 糖尿病
症状:腰背疼痛、 驼背、身高缩短
检查结果:骨密 度降低,骨小梁
稀疏
诊断:原发性骨 质疏松
治疗方案:药物 治疗、生活方式 调整、康复治疗
病史及症状
01 患者年龄:65岁
03
病史: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
3
药物治疗
1
2
3
4
双膦酸盐类药物: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减缓骨质流失
雌激素类药物:补 充雌激素,改善骨
代谢
维生素D和钙补充 剂:补充钙和维生 素D,维持骨健康
甲状旁腺激素类药 物:促进骨形成,
增加骨密度
生活方式调整
01
增加钙摄入: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豆腐、绿叶蔬菜等
02
增加维生素D摄入:多晒太阳,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
02
定期进行临床检查,了解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变化
03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 生化指标变化
04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的 骨质疏松程度和骨折风险
定期进行药物治疗调整,根据患者 0 5 的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提 0 6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预防措施
营养补充: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 0 4 以促进骨骼健康
老年骨质疏松病历
老年骨质疏松病历病历编号:XXXXXX患者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78岁职业:无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患者因不明原因的骨痛和易骨折的症状就诊,怀疑为骨质疏松。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行动困难以及身高缩短的症状。
并于最近一周左右出现了一次跌倒,造成左腕处骨折的伤情。
家属对患者的症状表达了极大的担忧和不安。
既往史:1. 高血压病史:已患有20年以上,长期使用降压药物控制。
2. 心脏疾病:有心绞痛史,近期无明显加重。
3. 糖尿病:患有10余年,在餐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4. 脑梗塞:在5年前患病,经过积极治疗康复良好。
5. 其他:无肝肾疾病、精神疾病等。
个人史:无尚未经手术史,无应激史;曾长期从事家庭妇女工作,生活规律,不吸烟,适量饮酒,无特殊饮食需求。
家族史:患者母亲有骨质疏松病史,其他直系亲属无相关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体温36.5℃,血压130/80mmHg,心率80次/分。
皮肤:皮肤干燥,无瘀斑、紫癜等异常。
心肺:心音整齐清晰,无明显杂音、啰音。
肺呼吸音正常,双肺无明显干湿罗音。
腹部: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四肢:双下肢有轻度水肿。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
2. 血生化:血钙、血磷、肌酐、尿酸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3. 骨密度检查: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均明显下降,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4. X线检查:左腕X线片示桡骨远端背侧骨缺损,提示骨折。
诊断:1. 原发性骨质疏松;2. 高血压;3. 心绞痛;4. 糖尿病;5. 脑梗塞史。
治疗方案:1. 对高血压、心绞痛等共患疾病治疗: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及检查结果,继续使用降压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同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酶及血压指标。
2. 骨质疏松治疗: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指导,鼓励增加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摄入。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骨吸收药、雌激素等,定期复查骨密度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病例的书写要点
骨质疏松病例的书写要点在书写骨质疏松病例时,需要遵循一些要点,以确保准确表达病情和处理方法,方便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病例的学习与研究。
以下是书写骨质疏松病例的要点:1. 标题和信息:在开始书写骨质疏松病例时,应在文档的顶部标注病例的标题,如“骨质疏松病例报告”。
随后,提供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等。
确保这些信息排版整齐,便于阅读。
2. 主诉与现病史:在书写病例时,首先要介绍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
患者主诉通常是患者自己表达的症状,如骨疼痛、易骨折等。
接着,详细描述患者目前的病情,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程度、与生活活动的关系等。
3. 个人史与家族史:在骨质疏松病例中,个人史和家族史对于病情的判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在书写个人史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结构、运动情况、吸烟和饮酒习惯以及与骨质疏松病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等。
而家族史包括患者近亲属中是否有人患有骨质疏松或其他相关疾病。
4.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描述患者相关的体格检查结果和辅助检查结果是书写骨质疏松病例的重要内容。
在体格检查部分,应记录患者身高、体重、BMI等相关指标,以及观察到的身体变化,如脊柱曲度、骨骼变形等。
在辅助检查方面,应详细记录患者的骨密度检查结果、血液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
5. 诊断与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明确列出骨质疏松的诊断,并描述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该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指导、运动建议等等。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也应该进行描述。
6. 随访与疗效评估:随访是骨质疏松病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书写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包括随访时间、主诉变化、体格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估等。
总结:骨质疏松病例的书写要点包括标题和信息、主诉与现病史、个人史与家族史、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计划以及随访与疗效评估等内容。
骨质疏松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骨质疏松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在医疗文献和病例记录中,准确记录和书写骨质疏松病例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记录不仅对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病人的治疗和后续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为了保证骨质疏松病例的书写准确性和专业性,下面将介绍一些骨质疏松病例书写的基本规范。
一、标题部分在书写骨质疏松病例时,首先需要准确描述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摘要。
标题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及骨质疏松的主要诊断或相关描述。
例如:“张某,女性,60岁,原发性骨质疏松”。
二、病史部分在病史部分,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现病史。
个人史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如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等。
家族史包括患者的直系亲属是否有骨质疏松病史。
现病史则详细描述患者当前就诊的症状、持续时间、病情发展等。
例如:“患者张某,女性,60岁,无明显吸烟史和饮酒史,体力活动为中等强度。
家族史:无骨质疏松相关疾病。
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骨痛症状,随后逐渐加重,伴有活动受限和乏力感。
”三、体格检查部分体格检查部分要客观描述患者的体征和特征。
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的测量,以及骨骼系统的检查。
骨骼系统的检查包括患者的骨质、肌肉力量、活动度等。
例如:“患者身高160cm,体重60kg,体质指数为23.4。
患者出现驼背、身高缩短和腰背部不适。
”四、辅助检查部分辅助检查部分详细记录了患者进行的各项检查及结果,包括常规血液检查、骨密度检查、骨代谢标志物检测等。
例如:“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正常,钙离子水平正常,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骨密度检测显示T值为-2.5,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显示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尿钙正常。
”五、诊断部分诊断部分是骨质疏松病例书写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给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明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例如:“综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教学病例(精)
作者:王娟
第2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康复护理
体格检查: 血压 130/80 mmHg,体重指数(BMI)为19.7 kg/m2。步态缓慢,神志清 楚。甲状腺不大。无胸骨压痛及胸廓挤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 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胸 椎下段后突,胸腰椎压、叩痛(+)。 影像学检查:腰椎侧位片示骨质疏松,腰1椎体(L1)楔形变;双能X线 吸收测定法(DXA)测量骨密度示L2~4 0.691 g/cm2,T值 -3.6;股骨颈 (Neck)0.621 g/cm2,T值 -2.3;全髋0.591 g/cm2,T值 -2.9。
作者:王娟
第3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康复护理
影像学检查:腰椎侧位片示骨质疏松,腰1椎体(L1)楔形变;双能X线 吸收测定法(DXA)测量骨密度示L2~4 0.691 g/cm2,T值 -3.6;股骨颈 (Neck)0.621 g/cm2,T值 -2.3;全髋0.591 g/cm2,T值 -2.9。
诊断:骨质疏松症伴椎体压缩性骨折 思考并回答以下: 对该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教育?
作者:王娟
第4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康复护理
作者:王娟
第5页/共5页
教育部症康复教育的 教学案例
作者:王娟
第1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老年康复护理
教学案例 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病例
主诉 :患者女性,71岁,因“间断腰背痛12年,加重7月”就诊。 患者自10年前出现劳累后腰背酸痛,休息可缓解,无明显活动受限。7年 前患者提半桶水时突发剧烈背痛,无法活动,X线显示“L1压缩性骨折” ,卧床2~3个月,未进一步诊治。近半年来患者腰背痛渐加重,严重时翻 身、上下楼受限,睡眠受影响,夜间下肢“抽筋”。患者平素户外活动 少,饮食以素食为主,无口干、多饮、多尿,无肉眼血尿或尿中排石; 饮用奶制品腹泻,平时大便正常。发病以来体重稳定,身高较年轻时缩 短9 cm(由166 cm降低为157 cm)。 高血压病史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例教学
患者一般信息及病史
男性患者,89岁,打喷嚏、咳嗽后突然出现腰痛,活动时加重。
5年前体检发现骨量减少,弯腰起立后腰痛1年,并曾发现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既往患2型糖尿病20年;糖尿病肾病Ⅲ期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年。
吸烟史约40年。
检查结果
查体
神清,精神可,营养状态一般,体型偏瘦;心肺腹(-);脊柱外形正常,棘突无压痛,双侧直腿抬高实验阴性。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ESR、血尿轻链未见异常。
2、肿瘤标志物(-)。
3、肝功能正常,Cr 87umol/L,CCr 42ml/min 。
4、Ca 2.28mmol/L,Pi 1.0mmol/L,ALP 86U/L。
5、24h -Ca 6.6mmol。
6、骨转换生化指标。
7、骨密度(DXA)。
8、腰椎MRI:提示腰1和腰3压缩性骨折,胸腰椎骨质稀疏。
诊断与治疗
诊断思路
1、患者为老年男性,已经发现骨量减少5年,轻微外伤或用力后出现椎体骨折2次,考虑为脆性骨折,因此其诊断需要考虑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能。
2、骨密度检查提示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的骨密度T记分均介于-1.0至-2.5之间,按照WHO推荐的骨密度检查标准属于骨量减少的范畴,但是患者两次脆性骨折,就应考虑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3、腰椎MRI提示骨质稀疏,腰1和腰3椎体压缩性骨折,支持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并且考虑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4、患者属于高龄老年男性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的易患人群,既往有COPD、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病史和长期吸烟均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因此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极高。
5、患者25OHD水平仅为12ng/ml,考虑存在维生素D缺乏。
诊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椎体L1和L3压缩性骨折;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糖尿病肾病;COPD。
(1)戒烟、适量运动,增加日照;建议补充钙剂,每日摄入元素钙1000mg为宜。
(2)补充维生素D,由于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建议补充普通维生素D平均约3000-6000IU/日,6周左右。
之后改为平均约800IU/日。
由于患者是老年男性,存在肾功能不全,因此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或其前体物,比如钙三醇或阿法骨化醇0.25-0.5微克/日。
(3)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
目前在我国具有男性骨质疏松适应症的药物主要为双膦酸盐,比如阿仑膦酸钠70mg/周。
骨痛较明显时,可以短期应用降钙素,一般用药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随诊
用药后腰痛1个月好转,3月后复查血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CTX 水平显著下降,1年后复查骨密度腰椎增加6.3%。
知识回顾
1、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较为完整的内容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
其中,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及钙剂和维生素D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补充,重要且贯穿于防治的全程,但并不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全部和唯一。
对于确有指征者,应积极规范予以抗骨质
疏松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用药依从性、疗效及安全。
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运动可通过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而减少脆性骨折的发生,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制定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已被大力推广。
2、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哪些?
按照药物作用机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
骨吸收抑制剂包括双膦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降钙素。
甲状旁腺激素为骨形成促进剂。
活性维生素D、锶盐、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可能同时具有多重作用机制。
此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还包括一些中成药、植物雌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