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word版本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 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弧、圆周率等。

此章节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但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较为熟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来加深对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圆周率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圆周率的含义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物演示-小组讨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周率计算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课件:圆的认识相关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是由无数个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同时,展示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直径和半径,验证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6.1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画圆的步骤,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

快点看一看,都认识吗?(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6种平面图形。

)你能从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称做“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曲线图形——圆。

(板书:圆)3、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吗?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也带你走进园的世界,请欣赏视频——生活中的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初次探究: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1、初次画圆,了解画圆方法“定点,定长”,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学生初次画圆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圆吗?找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分类,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圆的相关图片、实物模型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太阳、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6圆圆的认识教案苏教版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6圆圆的认识教案苏教版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4.创新与实践:
-学生在解决圆的相关问题时,能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思维。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圆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或现实生活中,如设计图案、估算面积等,提高了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首先会进行一次课堂小结,让学生反馈他们对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反馈,我能够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措施如下:
1.在讲解圆的性质时,我会设计更多的互动游戏,比如“找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接力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2.对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我会增加一些分层练习,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公式,加深理解。
3.我会利用课后时间,对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四、实例分析与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解题方法。
五、拓展与延伸(5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圆的趣味题目,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切线等,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6圆圆的认识教案苏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圆的认识”,苏教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具体列举内容如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认识》教学设计

(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惟一一个曲线图形,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根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首先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再通过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以及用手摸,得出圆的定义。

接着通过用实物画,发现不能控制圆的大小引出圆规画、介绍圆规画的过程中点拨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通过画,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最后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局部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半径求直径或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半径大小的圆或直径大小的圆。

-1-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知道圆的各局部名称,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根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先由创设动画设疑导入课题,感受圆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不同。

然后通过触摸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圆。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此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例如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等。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心、半径等基本要素,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探究圆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画法,以及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圆的实际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

2.课件:圆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它们都是圆形的。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圆的定义,并解释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同时,用课件展示圆的画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性,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时,仍需通过实物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以便能熟练地画出圆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难点:学生对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的理解以及圆规和直尺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2.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的吗?”让学生思考圆的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概念,并用动画展示圆的周长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画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圆心得和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和画圆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圆形的活动场地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圆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特征、性质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圆形的物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等内容,同时进行讲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需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操作的材料。

3.圆的相关图片和生活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太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入对圆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 圆word教案 (4)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 圆word教案 (4)

圆的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能运用圆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同学们回顾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发展同学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圆的单元复习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及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采用信息技术,用动态演示来强化转化的思想,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扎实训练,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教学策略数学是思维科学的工具。

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满足与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弄懂、记牢,而应鼓励学生主动去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

这一节复习课,怎样通过复习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呢?在这节整理与复习课中,我放手先让学生自己先整理知识,再组织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注意突出转化的思想。

如果仅仅让学生说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套用公式计算,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没有多大的用处。

通过教师的追问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来历,让学生思考、想象、表达,适时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发挥。

在练习阶段,练习形式多,反馈及时,使学生练得扎实有效。

教学过程一、系统梳理1.引导: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围成的图形。

请你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同学交流以一下。

2.集体交流:(1)圆的特征、画圆的方法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新整理苏教小学数学五下《6 圆的认识》word教案 (3)优质教案

新整理苏教小学数学五下《6 圆的认识》word教案 (3)优质教案
强调:圆中心的一点就是圆心。它就是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师:你能从这些折痕中找到半径吗?任意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观察并讨论:什么叫半径?半径有什么特点?
拿出你们前面画的两个圆,先说出这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再看看这两个圆的位置和这两个圆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出示图片)这是一个外表呈圆形的物体——钟,如果沿着它的外沿把它画下来,就成了一个圆。
提出要求:根据桌上的钉子、线、铅笔、硬币、尺等材料,小组合作,在纸上画一个圆。
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生动手操作,师行间巡视。
画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你觉得圆和以前所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边形、梯形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各自画圆的情况并从出现的问题中反思画圆的注意点。
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得好。
学生先自学课本,然后交流。
学生动手折
可能发现:每条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学生画半径
观察、讨论、交流、判断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将研究成果记录下来。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2分钟)
学生举例。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8分钟)
学生动手画圆。
交流画圆的方法,如果教材中所列的四种方法中有学生未想到的,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介绍;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学生说详细的操作方法。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新龙文教育学科教学案
教师: 徐老师学生:日期星期: 时段:
课题圆的认识本学期第次课学情分析孩子基础知识掌握良好,
平时可以适当提高习题难度,平时要加强训练。

学习目标与
考点分析圆的认识、圆的各部分,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学习重点
圆的认识、圆的各部分,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难点
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圆的认识
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端在平面上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端就会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条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通常用符号“⊙”表示。

二、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1)圆心的意义:观察上图会发现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把圆中心的这个点叫做圆心。

(2)圆心的表示法: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3)圆心的作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
(1)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如图:
(2)半径的字母表示法: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如上图。

(3)半径的作用: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
圆越小。

3、直径
(1)直径的意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半径,如上图
(2)直径的字母表示法: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如上图。

例题讲析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2.()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有()条直径。

5.()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圆的大小与实物相同。

2、系绳画圆法:绳子的一端系上笔。

一端固定不动,拉直绳子,系笔的一端绕固定不动的一端
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绳子的长度是所画圆的半径。

3、工具画圆法:
(1)画圆的工具:圆规。

(2)画圆的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
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误区:判断
1、圆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直线叫做直径。

(√)
错误分析:第(1)小题没有考虑半径、直径相等是有前提条件的。

第(2)小题没有理解直径的意义,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

正确解答:1、×;2、×。

注: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得半径才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

同时半径和直径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

五、巩固练习_
一、填空。

1.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小数,一般取它的近似值()。

2. 圆心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

3. 要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应叉开()厘米。

4. 一块圆形花坛它的半径是5米,花坛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
米。

5. 一个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厘
米。

6. 一张圆形白纸,直径是20厘米,把这张白纸平均分成5份,用去了其中的3份,用去部分
5. 用一张长是7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像这样的圆最多可以剪()个。

A、1B、2C、3D、4
四、计算。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9分)
(1)d=8分米(2)r=3厘米(3)C=12.56米
2.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8分)
80米
12厘米150米
3.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8分)
五、解决实际问题。

1. 小区有一圆形花坛直径8.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 一种蔬菜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它的喷灌面积有多大?
3.在一周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4.一个小闹钟,分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转动1小时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5.有两根长188.4厘米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哪个面积大?大多少?
教导主任签字:___________
新龙文教育教务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