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要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食品感官实验指导书()

食品感官实验指导书()

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评价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卫生状况及食品的感官质量。

食品感官品评是人们利用自己的感觉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味道,质构等特征进行评价,从而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和实践,感官品评已逐步发展成一门科学,感官品评方法成为食品工业生产、科研和质量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实验一 四种基本味的阈值测试一、实验目的利用本实验测定品评人员对四种基本味的识别能力及阈值,来观察品评人员的味觉灵敏度。

二、人体的味觉器官酸、甜、苦、咸是味感中的四种基本味道。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基本味和色彩中的三原色相似,它们以不同的浓度和比例组合时就可形成自然界千差万别的各种味道。

例如,无机盐溶液带有多种味道,这些味道都可以用蔗糖、氯化钠、酒石酸和奎宁以适当的浓度混合而复现出来。

通过电生理反应实验和其它实验,现在已经证实四种基本味对味感受体产生不同的刺激,这些刺激分别由味感受体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成分所接收,然后又由不同的神经纤维所传递。

四种基本味被感受的程度和反应时间差别很大。

下表为四种基本味的觉察阈和差别阈。

四种基本味用电生理法测得的反应时间约为0.02~0.06s 。

咸味反应时间最短,甜味和酸味次之,苦味反应时间最长。

除四种基本味外,鲜味、辣味、碱味和金属味等也列入味觉之列。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不是真正的味觉,而可能是触觉、痛觉或者是味觉与触觉、嗅觉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应。

口是味觉器官,味觉感受器主要在舌和邻近的腭上面,感觉物质通过,对味觉细胞产生刺激,通过神经传逸产生味感,但这种刺激必须是水溶性的。

由于舌面上各种感受味蕾的分布不同,对各种刺激的敏感也不同。

舌头表面感觉味的范围很广,但对味的敏感度则根据舌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舌尖部位对甜味最敏感,舌缘部位对酸味和咸味敏感,而舌根对苦味最敏感。

四种基本味的觉察阈苦味 酸味甜味咸味三、实验原理将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四种基本味溶液暗码编号,分组送给参与品评实验的人员,由品评人员细心品尝每一个样品后,写出此样品对应的四种基本味之一。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1. 背景食品产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检验操作的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检验前准备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前,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检验设备的校准和保养- 检验样品的准备和标识- 相关文件和记录的准备3. 检验流程食品产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如下:1. 样品接收和登记2. 样品标识和记录3. 检验项目选择和准备4. 检验操作执行5. 结果录入和分析6. 报告编写和归档4. 检验操作指导根据不同的食品产品和检验项目,操作指导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检验操作指导:- 样品准备:确保样品的清洁、完整和代表性- 设备操作: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测方法:根据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遵循操作规程-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和观察到的异常情况- 结果分析:根据标准要求和公司的要求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5. 质量控制在食品产品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 样品平行检测:使用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评估分析的稳定性- 样品加标法: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参比物检测:使用已知浓度的参比物进行检测,校正和验证分析结果6. 安全和环保要求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时,注意以下安全和环保要求:-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和口罩- 定期维护和清洁检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准确性- 合理使用和储存检验试剂和标准物质,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7. 食品产品检验注意事项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时,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规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信息- 及时处理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详细记录检验操作和结果,确保可追溯性和可复审性8. 参考资料以上是食品产品检验作业的一些指导,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咨询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或专业人士。

感官检验体系作业指导书

感官检验体系作业指导书

感官检验体系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对主要原料及产品通过感官检测是否达到工艺标准及客户的要求,确保各项指标合格。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主要原料和乳制品及乳饮料的半成品、成品抽样感官物理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判定。

三、职责和组织结构图:三剑客奶业感官检验体系各岗位人员职责管理员工作职责:1.与所有使用感官信息的其他部门联系;2.组织和管理部门的各项活动;3.规划和开发所有资源;4.对感官检验要求的可行性提出建议;5.监督感官检验过程;6.设计和实施新方法的研究;7.维护和改善标准操作程序;8.组织需要协调的其他工作;评价小组组长工作职责:1.完成管理员分配的任务;2.选择感官检验的程序.进行试验设计和分析;3.筛选新评价员并协调其定位;4.协助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5.与组织内部人员良好合作;6.确定评价小组特殊需要;7.制定感官检验程序表;8.监管从样品准备的感官检验的所有阶段;9.培训下属独立完成工作;10.分析数据和提交报告;11.制定和更新计划;12.设计和实施新方法的研究;13.开展新项目;评价小组技术员工作职责:1.实验室的准备;2.待检样品的制备和安排;3.样品的编码;4.评价员的通知和考核;5.感官检验问答表的准备和分发;6.感官检验过程中队评价员的服务工作;7.感官检验的准备和实施;8.数据的录入;9.感官检验样品及其他材料的备份;10.废弃物的处理;评价员工作职责:1.认真做好感官检验前的准备工作;2.依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检验工作;3.认真完成工作要对产品无偏见;4.认真填写评价打分表;5.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检验技能;组织结构图:四、培训:1、培训计划:感官检验管理员组织制订。

2、培训频率:本规范修改一次培训一次。

3、培训对象: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评价员、品保员、技术员。

4、授课人:感官检验管理员或专业人员五、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GB5408.1产品分类定义的全脂巴氏杀菌乳感官质量评价,GB5408.2分类定义的全脂巴氏杀菌乳感官质量评价和评分,GB2746产品分类定义的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和果料酸牛乳的感官质量,GB5410-1999定义的全脂乳粉的感质量评价,乳饮料感官质量评价。

10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一指导书

10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一指导书

实验一食品的味觉、嗅觉识别一、实验目的1.能够辨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了解四种基本味特别敏感的区域在味觉器官中的分布规律。

2.掌握阈值的概念,测定察觉阈值。

3.掌握食品的嗅觉识别技术。

4.了解多种基本气味的气味特征,分辨相似气味间的风味差别。

二、实验原理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人类的味觉感受体是味蕾,味蕾中含有味细胞。

这些味蕾分布在覆盖舌面上隆起的部位——乳头上。

由于舌表面的味蕾分布不均匀,而且对不同味道所引起刺激的乳头不相同,因此造成舌头各个部位感觉味道的灵敏度有差别。

因此,品尝味道时,应使样品一点一点地啜入口中,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尤其应注意使样品能达到感觉酸味的舌边缘部位。

嗅觉感受体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

在正常的呼吸下,吸入的空气并不倾向通过鼻上部,多通过下鼻道和中鼻道,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及少量而且缓慢地通入鼻腔区。

要使空气到达这个区域获得一个明显的嗅觉,就必须做适当的吸气(收缩鼻孔)或煽动鼻翼作急促的呼吸。

并且把头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易形成急驶的涡流,气体分子较多地接触嗅上皮,从而引起嗅觉增强的效应。

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所谓的嗅(或闻)技术。

因为大量吞咽样品不卫生,品茗专家和感官评定专家发明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啜食技术,来代替吞咽的的感觉动作。

用匙把样品送入口中并用力吸气,使液体杂乱地吸向咽壁(就像吞咽时一样),气体成分通过鼻后部被压入嗅味区域。

吞咽成为多余,样品被吐出。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托盘、品评杯、尝味条、漱口杯、500ml容量瓶4个、1000ml容量瓶、25ml量筒、样品瓶、托盘天平、四种味感物质、香精样品。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四种基本味的识别。

(1)用小杯取样品A少许,一点一点地啜入口中,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品尝其味道。

(2)吐出样品,用纯净水漱口,去味。

(3)依次取样品B—J,重复(1)—(2)步,品尝后按表1填写记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作业是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的关键环节,以保障食品的合格与否。

二、检测目标与方法1. 目标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包括但不限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2. 方法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和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和传感器检测等。

三、检测项目及要求1. 有害物质检测有害物质检测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检测。

检测要求严格,应根据食品类别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2. 微生物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微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是否存在致病菌。

3. 营养成分检测营养成分检测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营养成分的检测,可以确定食品的营养价值,判断其是否符合营养需求。

四、检测流程和步骤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第一步,应选择代表性的样品,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采样。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卫生与安全,并尽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2.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和准备,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样品制备的步骤应根据检测要求进行,包括样品的筛选、研磨、溶解等处理。

3. 检测操作检测操作是对样品进行检测的具体过程,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

在进行检测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和条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在完成检测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呈现检测结果,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包括样品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以及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安全检测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流程、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以“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为题,详细介绍该指导书的写作要求、内容格式和作用。

二、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的写作要求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性和科学性: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行业实践经验编写,确保内容准确、科学可靠。

2.全面性和系统性:指导书应涵盖食品安全检测的各个环节和关键内容,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结果判定和报告编写等。

3.易读性和操作性:指导书应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描述检测流程和要求,方便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4.更新和修订性:指导书应具有可更新和修订的特性,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最新要求和技术进展。

三、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格式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制定该指导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的背景和重要性。

2.适用范围:明确指导书适用的食品种类、检测对象和适用性限制。

3.检测流程:详细描述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方法选择和结果判定等。

4.样品采集和处理:介绍食品样品采集的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样品处理的步骤和要求。

5.检测方法:列举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同时注明方法的选择原则和操作要点。

6.仪器设备和设施要求:介绍适用于各个检测环节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设施要求,例如实验室设备、温度控制和洁净环境要求等。

7.结果判定和评价:说明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异常结果的处理措施和报告要求。

8.报告编写要求:列出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格式,包括样品信息、检测结果、检测方法和负责人签名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3)1.2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基本原则 (4)第2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4)2.1 样品采集 (4)2.1.1 采样原则 (4)2.1.2 采样方法 (4)2.1.3 采样容器及器材 (5)2.2 样品预处理 (5)2.2.1 样品预处理方法 (5)2.2.2 样品预处理注意事项 (5)2.3 样品保存 (5)2.3.1 样品保存条件 (5)2.3.2 样品保存期限 (5)2.3.3 样品保存注意事项 (5)第3章食品微生物检测 (6)3.1 微生物检测基本方法 (6)3.1.1 样品制备 (6)3.1.2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6)3.1.3 微生物计数 (6)3.1.4 微生物鉴定 (6)3.2 常见食源性病原体检测 (6)3.2.1 沙门氏菌检测 (6)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6)3.2.3 大肠杆菌O157:H7检测 (6)3.2.4 李斯特菌检测 (6)3.3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7)3.3.1 免疫学检测技术 (7)3.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7)3.3.3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7)3.3.4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 (7)第四章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 (7)4.1 金属污染物检测 (7)4.1.1 检测方法 (7)4.1.2 检测项目 (7)4.1.3 检测步骤 (7)4.2 有机污染物检测 (8)4.2.1 检测方法 (8)4.2.2 检测项目 (8)4.2.3 检测步骤 (8)4.3 农药残留检测 (8)4.3.2 检测项目 (8)4.3.3 检测步骤 (8)第5章食品添加剂检测 (9)5.1 食品添加剂概述 (9)5.2 常见食品添加剂检测 (9)5.2.1 着色剂检测 (9)5.2.2 防腐剂检测 (9)5.2.3 甜味剂检测 (9)5.2.4 酸度调节剂检测 (9)5.3 食品添加剂滥用与控制 (9)第6章食品营养素检测 (10)6.1 常见食品营养素检测 (10)6.1.1 检测范围与方法 (10)6.1.2 检测原理 (10)6.1.3 检测步骤 (10)6.1.4 质量控制与保障 (10)6.2 营养素功能及评价 (10)6.2.1 营养素功能概述 (10)6.2.2 营养素评价方法 (10)6.2.3 营养素缺乏与过量 (11)6.3 营养素检测新技术 (11)6.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6.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1)6.3.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1)6.3.4 近红外光谱技术 (11)6.3.5 生物传感器技术 (11)6.3.6 免疫学检测技术 (11)第7章食品物理性质检测 (11)7.1 食品物理性质概述 (11)7.2 食品感官评价 (11)7.2.1 感官评价概述 (11)7.2.2 感官评价方法 (12)7.2.3 感官评价要求 (12)7.3 食品质地检测 (12)7.3.1 质地检测概述 (12)7.3.2 质地检测方法 (12)7.3.3 质地检测要求 (13)第8章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检测 (13)8.1 食品包装材料概述 (13)8.2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 (13)8.2.1 检测目的 (13)8.2.2 检测项目 (13)8.2.3 检测方法 (13)8.3.1 检测目的 (13)8.3.2 检测项目 (14)8.3.3 检测方法 (14)第9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14)9.1 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4)9.2 免疫学检测技术 (14)9.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4)9.2.2 免疫层析技术 (15)9.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5)9.3.1 聚合酶链反应(PCR) (15)9.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15)9.3.3 基因芯片技术 (15)第10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15)10.1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15)10.1.1 概述 (15)10.1.2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15)10.1.3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16)10.1.4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6)10.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6)10.2.1 概述 (16)10.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6)10.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17)10.2.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7)10.3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管 (17)10.3.1 认证 (17)10.3.2 监管 (17)10.3.3 认证与监管的协同 (17)第1章引言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感官检验作业指导书

感官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感官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我所所检样品中感官检验测定项目种类、记录要求,保证本实验室所检感官检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追溯性,特制定本感官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所检样品中感官判定工作。

3 感官评价员职责在感官检验中,感官评价员由负责该检验样品的主检员、检验员以及报告审核员等组成,且不得少于3人,其中主检员负责感官检验待测样品的制备、安排以及感官检验工作的实施。

为保证感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统一性,主检员还需就感官分析方法、相关感官描述判定标准(如《,GBT 10221-2012 感官分析术语》、《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等)组织感官评价成员们进行学习。

感官评价员应自觉的就感官分析方法、标准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感官分析能力。

4 感官检验材料被检产品的特性决定检验的试验方案,并会影响完成目标所需的检验类型,样品准备和提供的方法应适合该产品及检验设计的问题;样品采样应符合基本的采样原则,并考虑其他检验项目样品使用量;选择的容器应不影响感官检验或样品特性。

5 感官评价描述感官评价人员需对所见样品的形态、色泽、滋味、气味等相关感官指标作出具体描述,并在相应栏标注。

如,描述形态时应具体描述出样品的方形、圆形、颗粒、球型、块状等具体形态;描述色泽时应具体描述出样品的红/红褐、黄/橙黄、绿、蓝等具体色泽;描述滋味时应具体描述出样品的酸味/复合酸味,苦味、咸味、甜味、鲜味、碱味和金属味等;描述气味时应具体描述出样品的不愉快味、霉味、酸败味、清香味、腐臭味等具体气味。

如对颗粒状豆腐干的形态进行描述时,应描述为:xxx厘米的方形颗粒状。

6 感官评价结果判定当感官评价员对检验样品的感官检验描述结果一致时,检验结论按照描述结果,判定该样品感官检验合格或不合格;当感官评价员对检验样品的感官检验描述结果出现差异时(如:1人判定合格、2人判定不合格或者2人判定合格,1人判定不合格)参照标准《GB/T 29605-2013 感官分析食品感官质量控制导则》执行。

食品作业指导书

食品作业指导书

食品作业指导书一、编写目的为了保证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必须明确生产加工过程及生产设备设施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以便于食品生产操作人员现场使用,能够正确无误的进行食品生产,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在生产关键控制过程中的操作指导。

三、工艺流程1.膨化食品1.1油炸型:制粉→蒸练★→成型→干燥★→油炸★→调味→包装。

1.2直接挤压型:制粉→混料→挤压膨化★→整形→烘焙★→调味→包装。

2.肉制品(热加工熟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选料★→修整→配料★→煮制★→冷却→包装★。

3.炒货食品3.1烘烤类:原料★→清理★→蒸煮★→烘炒★→冷却→筛选→包装→成品★。

3.2油炸类:原料★→翻炒(裹衣)→油炸★→拌料★→冷却→包装→成品★。

原料★→油炸★→拌料★→冷却→包装→成品★。

3.3其他类:原料★→配料★→煮制★→冷却→包装→成品★。

4、薯类食品(干制薯类)鲜薯验收★→清洗去皮→切分成型→蒸煮★→干制★→包装★。

注:(标有★为关键质量控制环节)。

四、操作规程(一)原辅料控制(关键控制环节)1.1.1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有合格证明。

2.1.2品管部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和对其进行感官检验的各类检测规程、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标准、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1.1.3包装材料供应商为合格供方。

采购的物品入库前,由经销部门采购人员通知质检部门进行抽样和感官检验,质检部门索取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根据《检验规程》和《检验报告》对原材料做出判定,由品管部门填写《材料入库清单》。

对不合格品进行退货处理。

1.1.4生产用水每年抽样送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生活饮用水标准作一次全项检验;1.1.5仓库根据判定结果办理入库手续,入库过程中,由仓库保管员负责核对并检查到货规格、数量、等级是否与发货单和本公司采购合同一致,有无运输损坏;验证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指导(2011年)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指导(2011年)

第一章味觉敏感度测定1.1 实验原理与目的酸、甜、苦、咸是人类的四种基本味觉,取四种标准味感物质按几何系列稀释,以浓度递增的顺序向评价员提供样品,品尝后记录味感。

本法适用于评价员味觉敏感度的测定,可用于测定评价员对四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识别阈、差别阈值。

1.2 试剂(样品)及设备1.2.1 水要求无色、无味、无臭,中性,纯度接近于蒸馏水。

1.2.2 四种味感物质储备液酸、甜、苦、咸四种味感物质储备液按表1规定制备。

表1 四种基本味液储备液基本味道参比物质浓度/(g/L)酸柠檬酸(一水化合物结晶)M=210.1 1甜蔗糖M=342.3 32苦盐酸奎宁(二水化合物)M=196.9咖啡因(一水化合物结晶)M=212.120.0200.200咸无水氯化钠M=58.46 6 注:①.M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蔗糖溶液在试验前几小时配制。

③.试剂均为分析纯。

1.2.3 .四种味感物质的稀释溶液用上述储备液按几何系列制备稀释溶液,见表2。

表2 四种基本味液几何系列稀释液1.2.4 仪器:容量瓶、玻璃容器(玻璃杯)。

1.2.5 漱口用的纯净水、杯子。

1.3 实验步骤1.3.1 把稀释溶液分别放置在已编号的容器内,另有一容器盛水。

1.3.2 溶液依次从低浓度开始,逐渐提交给评价员,每次7杯,其中一杯为水。

每杯约15mL ,杯号按随机数编号,品尝后按表3填写记录。

1.4 结果分析根据评价员的品评结果,统计该评价员的觉察阈。

1.5 注意事项1.5.1要求评价员细心品尝每种溶液,如果溶液不咽下,需含在口中停留一段时间。

每次品尝后,用水漱口,如果要品尝另一种味液,需等待1min 后,再品尝。

1.5.2.试验期间样品和水温尽量保持在20℃。

1.5.3试验样品的组合,可以是同一浓度系列的不同味液样品,也可以是不同浓度系列的同一味感样品或二三种不同味感样品,每批样品数一致(如均为7个)。

1.5.4样品以随机数编号,无论以哪种组合,各种浓度的试验溶液都应被品评过,浓度顺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品安全检测概述 (4)1.1 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 (4)1.2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与法规 (4)第2章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处理 (5)2.1 样品采集与保存 (5)2.1.1 采样原则 (5)2.1.2 采样方法 (5)2.1.3 样品保存 (5)2.2 样品预处理方法 (5)2.2.1 样品切割与研磨 (5)2.2.2 样品混匀 (5)2.2.3 样品稀释 (5)2.3 样品提取与净化 (6)2.3.1 提取方法 (6)2.3.2 提取溶剂 (6)2.3.3 净化方法 (6)2.3.4 净化溶剂 (6)2.3.5 浓缩与定容 (6)第3章食品微生物检测 (6)3.1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6)3.1.1 微生物概述 (6)3.1.2 微生物检测意义 (6)3.1.3 微生物检测原理 (6)3.2 常见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6)3.2.1 菌落总数测定 (6)3.2.2 大肠菌群测定 (7)3.2.3 致病菌检测 (7)3.2.4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7)3.3 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与控制 (7)3.3.1 实验室环境与设施要求 (7)3.3.2 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 (7)3.3.3 培养基与试剂质量控制 (7)3.3.4 检测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 (7)3.3.5 检测结果记录与分析 (7)第4章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 (7)4.1 有害物质类别及来源 (7)4.1.1 农药残留 (7)4.1.2 重金属 (8)4.1.3 兽药残留 (8)4.1.4 有毒有害元素 (8)4.1.5 食品添加剂 (8)4.2.1 色谱法 (8)4.2.2 原子光谱法 (8)4.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8)4.2.4 酶联免疫吸附法 (8)4.3 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8)4.3.1 农药残留限量 (9)4.3.2 重金属限量 (9)4.3.3 兽药残留限量 (9)4.3.4 有毒有害元素限量 (9)4.3.5 食品添加剂限量 (9)第5章食品添加剂检测 (9)5.1 食品添加剂种类与作用 (9)5.1.1 防腐剂:用于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食品感官要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感官要求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GZ-08-0101食品感官要求的测定1、项目:色泽、气味、滋味及组织状态2、方法:看、闻、尝3、判断依据:3.1方便面色泽:呈有该品种特有的颜色,无焦、生现象,正反两面可略有深浅差别。

气味:气味正常,无霉味、哈喇味及其他异味。

形状:外形整齐,花纹均匀,不得有异物,焦渣。

烹调性:面条复水后,应无明显断条、并条,口感不夹生、不粘牙。

3.2糕点、面包口感: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

外观:食品内外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他外来污染物。

3.3食醋色泽、澄明度:不应浑浊、无沉淀。

无悬浮物、无霉花浮膜,五“醋鳗”、“醋虱”。

口感:不涩、无其他不良气味无异味。

3.4非发酵型豆制品及面筋口感:不酸,不粘牙,无异味外观:无杂质,无霉变。

3.5饼干口感: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

外观:食品内外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他肉眼可见杂质。

3.6果冻色泽:具有该产品原料相应的纯净色泽。

滋味气味:具有该品种应有的滋味,无异味。

性状:呈胶冻状,质软,无杂质。

3.7油炸小食品色泽:具有本品种特有的正常色泽,无焦、生现象。

气味:气味正常,无霉变、哈喇味及其他异味。

3.8坚果食品口感: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

外观:无霉变、无虫蛀。

3.9含乳饮料色泽:具有应加入物相应的色泽。

口感:无异味,质地均匀。

外观: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3.10果、蔬汁饮料色泽:具有所含原料水果、蔬菜应具有的色泽。

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3.11茶饮料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

气味和滋味:无异味,臭味及肉眼可见的杂质。

外观:无浑浊、无沉淀。

3.12生乳色泽:呈乳白色或微黄色。

滋味、气味:具有乳固有的香气,无异味。

组织状态:呈均匀一致液体,无凝块、无沉淀、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

3.13蒸馏酒与配制酒色泽、澄明度:透明,无沉淀或杂质。

芳香味、滋味:无霉味、酸味、异味。

(2757)3.14酱色泽:应有酿造将正常的色泽。

口感: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异味。

外观:无不良气味,无杂质。

4食品感官检验实训指导书

4食品感官检验实训指导书

4食品感官检验实训指导书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指导书姓名学号班级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1实验规则一、在做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并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未经预习或无故迟到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否则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

二、做实验前,必须按照教师的指导,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其他非制备组同学请勿私自接触实验样品。

三、严格执行实验课作息制度,不允许在实验室内食用与实验无关的食品,严禁高声谈笑、玩手机、听音乐、吸烟、乱抛杂物等,请勿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四、请穿好实训服,并佩戴实训帽,着装干净、整齐有序。

五、做实验时,必须集中思想,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认真思考分析,不敷衍了事,不准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努力培养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六、实验过程中应听从教师指导,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

七、爱护实验设备仪器,节约水、电和材料。

凡损坏实验设备、器具,均应报告教师并查明其原因,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并视情节按实验室相关规定处理。

八、实验结束后,上交原始实验记录表并整理好实验现场,经教师或实验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九、实验完毕,应按实验要求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并于十日内上交。

对不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必须重做。

2实验一、色素调配1.实验目的和要求1.1 识别色素,增加对色素的了解1.2 掌握色调/色度及学习调色的方法、原理2. 色素原料六大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色调: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眼球产生的视觉。

色度:不同强度的光线刺激眼球产生的视觉3.调配原理调配:红黄蓝红黄一次色(原色)橙绿紫橙二次色4.实验步骤橄榄略灰棕褐三次色4.1 选择色素: 苋菜红、日落黄、靛蓝;4.2 认识色素的状态:液体、固体;油溶性、水溶性;4.3 将色素按一定比例稀释:液体 3 滴稀释至 1000ml,固体称量0.1g 至 1000ml;4.4 将其中一种用量筒取50ml 倒入三角瓶中,另一种每次加10mL 后摇晃,记录颜色及比例;依次类推。

产品感官检测作业指导书

产品感官检测作业指导书

产品感官检测作业指导书产品感官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产品感官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及对检测结果的判定。

2.范围适用于在实验室内对产品进行感官分析。

3.职责3.1品控员负责样品的准备。

3.2感官检测人员负责产品感官的检测。

3.3 QC主任负责感官检测人员的培训及监督本文件的有效执行。

4.定义4.1感官检测人员:经过本公司相关的口味培训,并参加口味测试且考核合格的人员。

4.2三点检验:向感官检测人员提供一组三个已经编码的样品,其中两个样品是相同的,要求感官检测人员挑出其中单个的样品。

4.3产品放行测试(in/out测试):以确定的或随机的顺序将一对或多对样品提供给感官检测人员(其中有一个参考样品,为合格品),要求感官检测人员判定非参考样品与参考样品的差别。

5.程序5.1感官检测的基本要求5.1.1准时。

5.1.2 品尝前30分钟不能抽烟或吃东西,但可以喝水。

5.1.3 避免过度疲劳,不能饥饿或过饱,身体健康,不能有任何感觉方面的缺陷。

5.1.4 营造一个有利于品尝的环境。

5.1.4.1平静的气氛;5.1.4.2 适当的照明和样品安排;5.1.4.3安静的周围环境, 如:不能交谈,集中精神;5.1.4.4避免无关的气味污染检验环境。

5.1.5不能用香水或强烈味道的药油,个人卫生条件较好,无明显个人气味。

5.1.6不要匆匆忙忙, 具有从事感官分析的兴趣。

5.1.7彻底阅读品尝指引并严格遵循。

5.1.8不要用语言或姿势表达你的反应,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品尝单上。

5.1.9只有记录完后才可讨论。

5.1.10客观公正, 具有所检验产品的专业知识并对所检验的产品无偏见。

5.2产品的感官检测5.2.1样品准备:成品检测员在检测的前一天对第二天,根据《留样和检测SOP》的要求,需进行检测的样品进行确认,检测前需在《成品放行检测报告》上记录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产品留样时间点、产品名称、规格、线别等,待检测完相应理化项目(压力、净重)后,安排进行感官检测。

最新10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一指导书资料

最新10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一指导书资料

精品文档实验食品的味觉、嗅觉识别一、实验目的1.能够辨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了解四种基本味特别敏感的区域在味觉器官中的分布规律。

2.掌握阈值的概念,测定察觉阈值。

3.掌握食品的嗅觉识别技术。

4.了解多种基本气味的气味特征,分辨相似气味间的风味差别。

二、实验原理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人类的味觉感受体是味蕾,味蕾中含有味细胞。

这些味蕾分布在覆盖舌面上隆起的部位——乳头上。

由于舌表面的味蕾分布不均匀,而且对不同味道所引起刺激的乳头不相同,因此造成舌头各个部位感觉味道的灵敏度有差别。

因此,品尝味道时,应使样品一点一点地啜入口中,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尤其应注意使样品能达到感觉酸味的舌边缘部位。

嗅觉感受体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

在正常的呼吸下,吸入的空气并不倾向通过鼻上部,多通过下鼻道和中鼻道,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及少量而且缓慢地通入鼻腔区。

要使空气到达这个区域获得一个明显的嗅觉,就必须做适当的吸气(收缩鼻孔)或煽动鼻翼作急促的呼吸。

并且把头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易形成急驶的涡流,气体分子较多地接触嗅上皮,从而引起嗅觉增强的效应。

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所谓的嗅(或闻)技术。

因为大量吞咽样品不卫生,品茗专家和感官评定专家发明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啜食技术,来代替吞咽的的感觉动作。

用匙把样品送入口中并用力吸气,使液体杂乱地吸向咽壁(就像吞咽时一样),气体成分通过鼻后部被压入嗅味区域。

吞咽成为多余,样品被吐出。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托盘、品评杯、尝味条、漱口杯、500ml 容量瓶4 个、1000ml 容量瓶、25ml 量筒、样品瓶、托盘天平、四种味感物质、香精样品。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四种基本味的识别。

(1)用小杯取样品 A 少许,一点一点地啜入口中,并使其滑动接触舌的各个部位,品尝其味道。

(2)吐出样品,用纯净水漱口,去味。

(3)依次取样品B —J,重复(1)—(2)步,品尝后按表1填写记录。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指导书1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指导书1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课程编号:实验指导书1.实验总体目标本实验课程就是为了配合食品感官评价理论课程得教学, 开设得一门实验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食品感官检验理论得理解, 学习与掌握食品感官检验得方法, 并能够在市场调查、新食品开发与食品生产得质量控制等实际生产活动中进行具体应用。

⒉适用专业年级本门课程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

⒊先修课程统计学原理及方法、食品工艺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课程。

⒋实验课时分配⒌实验环境要求有专门得食品感官评价室, 包括样品准备区、评价区与集体讨论区。

在评价区内每个评价人员相互隔离, 每人配置一台终端电脑; 样品准备区需备有微波炉、水池、冷藏箱、准备台等必备设备与设施; 集体讨论区需备有圆桌或长方形桌一张与椅子若干把。

⒍实验总体要求本门课程得教学要求学生做到: 1.较为深入得了解食品感官评价得基本原理与评价条件;2.掌握食品感官评价得方法;3.能够将在本门课程中所学得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具体得实际生产活动中。

⒎本实验得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重点: 三点检验、排序检验、描述性检验。

难点:描述性检验中描述词汇得选择与确定, 以及对集体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计算与验证。

目录实验一香精香料与基本风味物质得感官评价实验二乳制品得感官评价实验三焙烤制品感官评价实验四肉制品得感官评价实验五软饮料得感官评价实验一香精香料与基本风味物质得感官评价(味觉与嗅觉基本识别能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得确定每个品评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得能力与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大小、强弱得能力。

熟悉与掌握匹配实验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通过品尝与闻事先给定样品得味道与气味, 来确定每个评价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得能力与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大小、强弱得能力。

统计每位评价员与评价员小组得正确率。

三、实验要求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与闻事先给定样品得味道与气味, 将自己得到得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并统计个人得正确率, 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Z-08-0101
食品感官要求的测定
1、项目:色泽、气味、滋味及组织状态
2、方法:看、闻、尝
3、判断依据:
3.1方便面
色泽:呈有该品种特有的颜色,无焦、生现象,正反两面可略有深浅差别。

气味:气味正常,无霉味、哈喇味及其他异味。

形状:外形整齐,花纹均匀,不得有异物,焦渣。

烹调性:面条复水后,应无明显断条、并条,口感不夹生、不粘牙。

3.2糕点、面包
口感: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

外观:食品内外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他外来污染物。

3.3食醋
色泽、澄明度:不应浑浊、无沉淀。

无悬浮物、无霉花浮膜,五“醋鳗”、“醋虱”。

口感:不涩、无其他不良气味无异味。

3.4非发酵型豆制品及面筋
口感:不酸,不粘牙,无异味
外观:无杂质,无霉变。

3.5饼干
口感: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

外观:食品内外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他肉眼可见杂质。

3.6果冻
色泽:具有该产品原料相应的纯净色泽。

滋味气味:具有该品种应有的滋味,无异味。

性状:呈胶冻状,质软,无杂质。

3.7油炸小食品
色泽:具有本品种特有的正常色泽,无焦、生现象。

气味:气味正常,无霉变、哈喇味及其他异味。

3.8坚果食品
口感: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

外观:无霉变、无虫蛀。

3.9含乳饮料
色泽:具有应加入物相应的色泽。

口感:无异味,质地均匀。

外观: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3.10果、蔬汁饮料
色泽:具有所含原料水果、蔬菜应具有的色泽。

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3.11茶饮料
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

气味和滋味:无异味,臭味及肉眼可见的杂质。

外观:无浑浊、无沉淀。

3.12生乳
色泽:呈乳白色或微黄色。

滋味、气味:具有乳固有的香气,无异味。

组织状态:呈均匀一致液体,无凝块、无沉淀、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

3.13蒸馏酒与配制酒
色泽、澄明度:透明,无沉淀或杂质。

芳香味、滋味:无霉味、酸味、异味。

(2757)
3.14酱
色泽:应有酿造将正常的色泽。

口感: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异味。

外观:无不良气味,无杂质。

3.15酱油
色泽、澄明度:应不浑浊,无沉淀物。

气味:无霉味,无霉花浮膜。

口感: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

3.16酱腌菜
具有酱腌菜固有的色、香、味。

不得有杂质,无异味、异臭,无霉变。

3.17糕点
色泽:应具有各种糕点正常的色泽,不得有霉变及其他外来污染物。

口感:不得有酸败、油哈等异味。

(GB 7099 GB 7100)
3.18食用植物油
色泽:用白色、灰白色、柠檬色、淡黄色、黄色、橙色、棕黄色、棕色、棕红色、棕褐色的描述。

气味及滋味:用正常、焦糊、酸败、苦辣等词描述。

3.19蛋与蛋制品
(1)、鲜蛋
蛋壳清洁完整,灯光透视时整个蛋呈微红色,蛋黄不见或略见阴影。

打开后蛋黄凸起完整,并带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

(2)、冰全蛋
状态:冰蛋白全部为均匀液体,冰蛋黄为稠密均匀的膏状体。

气味:具有本品的气味,无其他异味。

色泽:黄色或淡黄色。

(3)、巴氏杀菌冰全蛋
坚洁均匀,黄色或淡黄色。

具有冰全蛋的正常气味,无异味或杂质,符合GB 2749的规定。

(4)、冰黄蛋
坚洁均匀,黄色,具有冰鸡蛋黄的正常气味,无异味或杂质,符合GB 2749的规定。

(5)、冰蛋白
坚洁均匀,白色或乳白色。

具有正常冰鸡蛋白的正常气味,无异味或杂质,符合GB 2749的规定。

(6)、巴氏杀菌全蛋粉
粉末状或极易松散之块状,均匀的淡黄色,具有全蛋粉的正常气味,无异味无杂质,符合GB 2749的规定。

(7)、鸡全蛋粉、鸡蛋黄粉
粉末状或极易松散之块状,均匀的淡黄色(蛋黄粉为均匀黄色),具有鸡全蛋粉、鸡蛋黄粉的正常气味,无异味无杂质,符合GB 2749的规定。

(8)、蛋白片
晶片状及碎屑状,呈均匀浅黄色,具有鸡蛋白片的正常气味,无异味无杂质,符合GB 2749的规定。

(9)、皮蛋(松花蛋)
外观有无发霉,敲摇检验时注意颤动及响水声,皮蛋刮泥后,观察蛋壳的完整性(注意裂纹),然后剥开蛋壳,要注意蛋体的完整性,检查有无铅斑、霉斑异物(小组块)、松花花纹。

剖开后,检查蛋白的透明度、色泽、弹性、气味、滋味,检查蛋黄的形态、色泽、气味、滋味。

3.20罐头食品
组织形态:
(1)、畜肉、禽、水产类罐头先经加热至汤汁溶化(有些罐头如午餐肉、凤尾鱼,不经加热),
然后将内容物倒入白瓷盘中,观察其组织、形态是否符合标准。

(2)、糖水水果类及蔬菜类罐头在室温下将罐头打开,先滤去汤汁,然后将内容物倒入白瓷盘中观察组织、形态是否符合标准。

(3)、糖浆类罐头开罐后,将内容物平倾于不锈钢圆筛中,静置3min,观察其沉淀程度,分层情况和油圈现象。

(4)、果酱类罐头在室温(15℃~20℃)下开罐后,用药匙取果酱(约20g)置于干燥的白瓷盘上,在1min内视其酱体有无流散和汁液析出现象。

(5)、果汁类罐头打开后内容物倒在玻璃容器内静置30min后,观察其沉淀程度,分层情况和油圈现象。

(6)、其他类罐头参照上述类似的方法。

色泽检验:
(1)、畜肉、禽、水产类罐头在白瓷盘中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将汤汁注入量筒中,静置3min后,观察其色泽和澄清度。

(2)、糖水水果类及蔬菜类罐头在白瓷盘中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将汤汁倒在烧杯中,观察其汁液是否清亮透明,有无夹杂物及其引起浑浊之果肉碎屑。

(3)、糖浆类罐头将糖浆全部倒入白瓷盘中观察其是否浑浊,有无胶冻和油污大量果屑及夹杂物存在。

将不锈钢圆筛上的果肉倒入盘内,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

(4)、果酱类罐头及番茄酱罐头将酱体倒入白瓷盘中,随即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

(5)、果汁类罐头倒在玻璃容器中静置30min后,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

滋味和气味
滋味和气味检验
(1)、畜肉、禽、水产类罐头,检验其是否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与气味,有无哈喇味及异味。

(2)、果蔬类罐头,检验其是否具有与原果、蔬相近似之香味。

果汁类罐头应先嗅其香味(浓缩果汁稀释至规定浓度),然后评定酸甜是否适口。

(3)、参加感官检验人员须有正常的味觉与嗅觉,感官鉴定过程不得超过2h.
肉与肉制品
1.鲜肉(冻)类
感官检查
1.1色泽、粘度、弹性、气味等检查
1.1.1 鲜猪肉
按GB 2707操作。

1.1.2鲜牛肉、鲜羊肉、羊兔肉
按 GB 2707操作。

1.1.3鲜鸡肉
按GB 2707操作。

1.1.4冻猪肉
按GB 2707操作。

1.1.5冻牛肉
按GB 2707操作。

1.1.6冻羊肉
按GB 2707操作。

1.1.7冻鸡肉
按GB 2707操作。

1.2煮沸后肉汤的检查
称取20g绞碎的试样,置于200mL烧杯中,加100mL水,用表面皿盖上加热50℃~60℃,开盖检查气味,继续加热煮沸20min~30min,检查肉汤的气味、滋味和透明度,以及脂肪的气味和滋味,并参见卫生标准。

2.灌肠类
按2726操作。

3.酱卤肉类
按2726操作。

4.烧烤肉
按2726操作。

5.肴肉
按2726操作。

6.松肉(太仓式)
按2729操作。

7.腌腊肉
按2730操作。

8.火腿
适用于火腿各项卫生指标的测定,理化检验方法亦适用于咸猪肉各项卫生指标的测定。

8.1感官检查
按GB 2730
9.板鸭
适用于感官指标的检查
9.1感官检查
外观、组织状态、气味的检查
按GB 2730操作
9.2煮沸后肉汤的检查
同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