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6054

合集下载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Mik MiFk 2Mi'k Mk' i
…3.6.4

Mik MiFk Mi'k (Mi'k Mk' i ) …3.6.5
➢ 根据算得的各杆端弯矩值,作最后的弯矩图并求得 相应的剪力图和轴力图。
例题:
0.463
A2
结点B2与结点A2分配系数相同
(2)计算固端弯矩:
mA2B2
1 12
q2l 2
1 12
10
82
53.333kN
gm
mB2 A2
1 12
q2l 2
1 12
10 82
53.333kN gm
(3)循环过程B2
A2
4、还原-叠加、结点不平衡弯矩再分配一次
6、计算框架梁其他截面的弯矩 计算框架梁截面的剪力 计算框架柱的轴力
结点A1:
S A1A2 4(0.9ic2 ) S A1A0 4ic1
S A1B1 4ib
S 4(ic1 0.9ic2 ib ) 4 2.478
A1
A1A2
S A1A2 S
4 0.9 1 0.363 4 2.478
A1
A1A0
S A1A0 S
4 0.801 4 2.478
1 0.0133E 12
ic 2
EIc H2
1 1 0.0666E 4 12
1 0.0166E 12
ib
EIb L
1 1 0.1029E 8Βιβλιοθήκη 121 0.0129E 12
相对线刚度: 设:ic2 1
则 ic1 0.801
ib 0.777
2、把框架以按层拆为两个开口框架
H2=4000

第六章-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第六章-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第六章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6.1 计算方法和荷载传递路线1. 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力矩分配法, 因为框架结构对称, 荷 载对称;又属于奇数跨,故在对称轴上梁的截面只有竖向位移(沿对称轴方向) 没有转角。

对称截面可取为滑动端。

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即将 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 并以两次分配为限。

( 取一榀横向框架 )2. 荷载传递路线对于边跨板,为 7.2 m ×4.5m,由于 7.2/4.5<3.0所以按双向板计算2700对于中跨板,为 4.5m×2. 7m,由于 4.5/2.7 〈3.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6.2 竖向荷载计算5.2.1 A-B(C-D) 轴间框架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1. 屋面板传载恒载: 5.0 ×4.5/2 ×(1-2 ×0.312+0.313) ×2=18.85kN/m活载:0.5 ×4.5/2 ×(1-2 ×0.312+0.313) ×2=1.89kN/m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3.99 ×4.5/2 ×(1-2 × 0.31 2+0.31 3) ×2=15.08kN/m活载: 2.0 ×4.5/2 ×(1-2 ×0.312+0.313) ×2=7.56kN/m3. 梁自重: 5.46 kN/mA-B(C-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5.46 kN/m+18.85 kN/m=24.31 kN/m 活载=板传荷载=1.89 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5.46 kN/m+15.08 kN/m=20.54 kN/m 活载=板传荷载=7.56 kN/m5.2.2 B-C 轴间框架梁1. 屋面板传载恒载: 5.0 ×2.4/2 ×5/8 ×2=8.44kN/m活载:0.5 ×2.7/2 ×5/8 ×2=0.84kN/m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 3.99 ×2.7/2 ×5/8 ×2=6.73kN/m活载: 2.0 ×2.7/2 ×5/8 ×2=4.22kN/m3. 梁自重: 3.9kN/mB-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9 kN/m+8.44kN/m=12.34kN/m 活载=板传荷载=0.84kN/m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9 kN/m+6.73kN/m=10.63kN/m 活载=板传荷载=4.22kN/m6.3 框架计算简图2700框架计算简图6.4. 梁固端弯矩 梁端弯矩以绕杆端顺时针为正,反之为负。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

分层法计算要点
(3)用无侧移框架的计算方法(如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 框架的杆端弯矩,由此所得的梁端弯矩即为其最后的弯矩值; 因每一柱属于上、下两层,所以每一柱端的最终弯矩值需将 上、下层计算所得的弯矩值相加。在上、下层柱端弯矩值相 加后,将引起新的节点不平衡弯矩,如欲进一步修正,可对 这些不平衡弯矩再作一次弯矩分配。 如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在计算每 个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时,应采用修正后的柱线 刚度计算;并且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均取1/2,其他各 层柱的传递系数改用1/3。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近似计算方法 ——分层法
主讲:范凌燕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在竖向荷载(vertical load)作用下,多、 高层框架结构的内力可用力法、位移法等结构 力学方法计算。工程设计中,如采用手算,可 采用迭代法、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及系数 法等近似方法计算。
常用方法——分层法
指结构的几何形状、约束、刚度和荷载具有对 称性(正对称或反对称)。正对称简称对称。 当结构承受正对称或反对称荷载时,也可以只 截取结构的一半进行计算,又称为半刚架法。
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变形是对称的,其内力图的特点是:
I2
I1 I1
M Q N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变形是反对称的,其内力图的特点是:
(4)在杆端弯矩求出后,可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梁端剪力及 梁跨中弯矩;由逐层叠加柱上的竖向荷载(包括节点集中力、 柱自重等)和与之相连的梁端剪力,即得柱的轴力。
分层法的适用范围
分层法一般用于结构与荷载沿 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的内 力计算,对于侧移较大或不规则的 多层框架不宜采用
力学补充知识:对称性的利用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地采用分层法.
在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可假定:(1)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对其他楼层的框架梁的影响不计,而仅在本楼层的框架梁以及与本层框架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计算过程可如下:
(1)分层:分层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为固定端支承,
(2)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用弯矩分配法或迭代法进行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而分层计算所得的各层梁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结构中相应层次的梁的内力.
(3)叠加:在求得各独立刚架中的结构内力以后,则可将相邻两个独立刚架中同层同柱号的柱内力叠加,作为原框架结构中柱的内力.
叠加后为原框架的近似弯距图,由于框架柱节点处的弯矩为柱上下两层之和因此叠加后的弯距图,在框架节点处常常不平衡.这是由于分层计算单元与实际结构不符所带来的误差.若欲提高精度,可对节点,特别是边节点不平衡弯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

4_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_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_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在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会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

竖向荷载是一种重要的荷载形式,常见的竖向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和附加荷载等。

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中,需要首先确定结构的几何特征,包括框架的截面形状、材料参数和受力情况等。

然后根据几何特征和力学原理,分析结构的受力平衡和变形情况,最终得到内力的计算结果。

下面将以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为例,介绍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的基本步骤。

1.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首先,需要绘制框架的受力图。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力主要包括竖向荷载的作用力、支座反力和框架内部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将框架结构简化为若干个矩形梁和柱,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2.框架结构的力学模型化将框架结构进行力学模型化,即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杆件和节点,并确定节点的受力情况。

杆件的长度、截面形状和材料参数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便计算杆件的受力。

3.杆件的受力计算根据竖向荷载作用下杆件的受力平衡和变形情况,可以得到杆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对于轴力,可以利用静力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对于剪力和弯矩,可以根据杆件的受力分布和形状进行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截面法和弯矩传递法等。

4.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根据杆件的受力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框架结构内各个节点的内力情况。

根据节点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节点上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支座反力的作用,以及与其他荷载(如横向荷载)的叠加效应。

5.内力的承载能力和设计校核根据内力计算结果,可以对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和校核。

根据设计规范和材料参数,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进行构件的截面尺寸校核。

如果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则结构设计合理;否则,需要进行后续的调整和优化。

总的来说,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能够得到准确的内力计算结果,从而为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等构件组成的,在受到竖向荷载作用下,会引起构件内力的产生。

了解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对于结构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建立结构模型来描述框架结构。

结构模型中包括构件、节点和连接关系。

构件可以是梁或柱,节点是构件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关系表示构件之间的刚性约束。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主要有两种情况:梁内力和柱内力。

1.梁内力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会产生弯矩和剪力。

根据梁的基本理论,可以得出计算弯矩和剪力的公式。

-弯矩计算:弯矩是由竖向荷载作用在梁上引起的。

根据弯矩的定义,弯矩M等于施加在梁上的力乘以力臂。

当梁需要承受重力荷载时,弯矩的计算公式为M=w*l^2/8,其中w为荷载大小,l为梁的跨度。

-剪力计算:剪力是由竖向荷载作用在梁上引起的。

根据剪力的定义,剪力V等于施加在梁上的力。

当梁需要承受重力荷载时,剪力的计算公式为V=w*l/2,其中w为荷载大小,l为梁的跨度。

2.柱内力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会产生压力和拉力。

根据柱的基本理论,可以得出计算压力和拉力的公式。

-压力计算:压力是由竖向荷载作用在柱上引起的。

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压力P等于施加在柱上的荷载之和。

当柱需要承受多个重力荷载时,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w,其中w为荷载大小。

-拉力计算:拉力是由竖向荷载作用在柱上引起的。

和压力类似,拉力T等于施加在柱上的荷载之和。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梁和柱的截面形状和材料性质,以及节点和连接部位的刚性约束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平衡条件和节点处的力的平衡条件。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使用静力平衡原理和弹性力学理论来进行分析。

通过平衡方程和应变-位移关系等基本原理,可以建立结构方程组,并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内力的值。

总结起来,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使用多种方法。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6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6.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6.1.1.板传荷载计算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一.A ~B, (C ~E)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3226.6/25.26.6/25.22125.2KN/m 06.7 ()()[]m KN /44.226.6/5.16.6/5.1215.106.732=+⨯-⨯⨯ 活载:()()[]++⨯-⨯⨯3226.6/25.26.6/25.22125.2KN/m 2 ()()[]m KN /36.66.6/5.16.6/5.1215.123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3226.6/25.26.6/25.22125.2.1KN/m 4 ()()[]m KN /03.136.6/5.16.6/5.1215.11.432=+⨯-⨯⨯活载:()()[]++⨯-⨯⨯3226.6/25.26.6/25.22125.2.5KN/m 2 ()()[]m KN /95.76.6/5.16.6/5.1215.15.232=+⨯-⨯⨯ 梁自重:3.34KN/mA ~B, (C ~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4 KN/m+22.44 KN/m=25.78 KN/m活载=板传荷载=6.36 KN/m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4 KN/m+13.03 KN/m=116.37 KN/m活载=板传荷载=7.95 KN/m二. B ~C 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3222.7/25.22.7/25.22125.2.06KN/m 7 ()[]m KN .10.142.7/5.12.7/5.1215.1.6KN/m 0322=+⨯-⨯⨯ 活载:()()[]++⨯-⨯⨯322.7/25.22.7/25.22125.22 ()[]m KN .17.42.7/5.12.7/5.1215.1.3KN/m 0322=+⨯-⨯⨯楼面板传荷载:恒载:()()[]++⨯-⨯⨯3222.7/25.22.7/25.22125.2.1KN/m 4 ()[]m KN .38.132.7/5.12.7/5.1215.1.1KN/m 4322=+⨯-⨯⨯ 活载:()()[]++⨯-⨯⨯3222.7/25.22.7/25.22125.2.5KN/m 2 ()[]m KN .16.82.7/5.12.7/5.1215.1.5KN/m 2322=+⨯-⨯⨯ 梁自重:3.34KN/mB ~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4 KN/m+14.10 KN/m=17.44 KN/m活载=板传荷载=4.17 KN/m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4 KN/m+13.38KN/m=16.72KN/m活载=板传荷载=8.16 KN/m三.A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KN⨯6=5.4⨯.672⨯+⨯+.23⨯⨯2.35.14348/5752.325.7.206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KN⨯2=8/5⨯(2⨯⨯+.2.1828)5.15.12525.22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荷载=KN2.31.434.3)5.08/575.3(76.52722)01.5.125.2(2=⨯+-+⨯⨯⨯+⨯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KN⨯2=⨯○a/⨯⨯2mm4.2KN8.288.48/5基础顶面荷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自重=KN8511.3(75-⨯⨯-+.0.14=.055)5575.22).3(.375四.C柱纵向集中力计算:顶层柱荷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13×(3.75-0.5)+++⨯⨯)2⨯25.1068/5.70.6×1.5×5/8×2×1.5=120.91KN25.2(2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KN25.2(5.1222)8/528/53178.5.125.13.02=+⨯⨯⨯⨯⨯⨯⨯⨯+标准柱恒载=墙+梁自重+板传荷载=m75.4()5.01.41138/529219..3)32.2KN/114225.2(5.12=+⨯⨯+-⨯+⨯⨯标准层活载=板传荷载=⨯⨯.2⨯5.2=⨯⨯⨯25⨯⨯+70345KN8/52.5.425.28/55.1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纵墙自重+基础自重=KN95.3.46=75⨯+-.58.3()9575.055(3).框架柱自重:柱自重:底层:边柱1.2×0.55m×0.55m×253KN m×5.4m=49.01KN/中柱1.2×0.55m×0.55m×253KN m×5.4m=49.01KN/标准层: 边柱1.2×0.5m×0.5m×253/KN m×3.6m=27KN中柱1.2×0.5m×0.5m×253KN m×3.6m=27KN/顶层: 边柱1.2×0.55m×0.55m×253KN m×3.9m=35.39KN/中柱1.2×0.55m×0.55m×253KN m×3.9m=35.39KN/§6.2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6.2.1.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如图6-3所示,由于A E二轴的纵梁外边线分别与该柱的外边线齐平,故此二轴上的竖向荷载与柱轴线偏心,且偏心距离为75mm 。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取⑧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由于房间内布置有次梁,结合计算简图得大多都是单向板.故屋面和楼面荷载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利用于各节点上。

由于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与柱的中心线不重合,因此在框架节点上还作用有集中力矩。

(1)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A轴节点边柱纵自重:×= kNm女儿墙自重:×8.4=48.384 kN屋面板传来自重: 1/2××2.5×=kN顶层边节点A集中荷载: kN1节点次梁自重:×8.4= kN屋面板传来自重: 8.4×(1.25+1.5) ×= kN顶层1节点集中荷载: kN2节点集中荷载: kN3节点集中荷载: kN4节点集中荷载: kNB轴节点中柱纵梁自重:×= kN屋面板传来自重: 8.4×2.75×= kN顶层中节点B点集中荷载: kNC轴节点边柱纵梁自重:×= kNm女儿墙自重:×8.4=48.384 kN屋面板传来自重: 1/2××3×=kN顶层边节点C集中荷载: kN(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A轴节点边柱纵梁自重: kN窗加墙自重:× kN框架柱自重:×4.2= kN纵梁传来楼面自重: 8.4×1.25×3.83=kN中间层边跨节点A集中荷载: kN1 节点次梁自重: kN屋面板传来自重: 8.4 ×(1.25+1.5)×3.83=kN 中间层1节点集中荷载: kN2节点集中荷载: kN3节点集中荷载:kN4节点集中荷载:kNB轴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中柱纵梁自重: kN 框架柱自重: kN楼面板传来自重: 8.4×2.75×3.83= kN 中间层中跨节点B 集中荷载: C 轴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纵梁自重: kN 框架柱自重: kN 窗加墙自重:× kN纵梁传来楼面自重: 8.4×1.5×3.83=kN 点C 集中荷载: 2)活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kN/ m2雪荷载标准值为 kN/ m2,二者不该同时考虑,取二者较大值 kN/ m2 kN/ m2集中荷载标准值: 顶层:A P =×1.25×=21 KN 1P =8.4×2.75×2=KN2P =8.4×2.75×2=KN3P =8.4××2=KN 4P =8.4××2=KN B P =×2.75×2=KNC P =8.4××KN中间层:A P =×1.25×= KN 1P =8.4×2.75×=KN2P =8.4×2.75×=KN 3P =8.4××=KN 4P =8.4××=KN B P =×2.75×=KN C P =8.4××KN。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方法(1)分层法.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方法(1)分层法.

5.4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是一个高次超静定结构,目前已有许多计算机程序供内力、位移计算和截面设计。

尽管如此,作为初学者,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手算方法。

通过手算,不但可以了解各类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还可以对电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有一个基本的判别力。

除此之外,手算方法在初步设计中作为快速估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也十分有用。

本节介绍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迭代法和系数法等四种常用方法。

5.4.1 分层法1、基本假定:(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小,可忽略不计。

(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每层梁上的荷载只在该层梁及与该层梁相连的柱上分配和传递。

根据上述假定,三层框架可简化成三个只带一层横梁的框架分别计算,然后将内力叠加。

单元之间内力不相互传递。

5.4.1 分层法⏹2、注意:(1)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原因:本来为弹性支承现假定为固定端),其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

(下图5.9)⏹(2)分层法计算的各梁弯矩为最终弯矩,各柱的最终弯矩:因每一柱子属于上、下两层,所以每一柱子的弯矩需由上、下两层计算所得的弯矩值叠加得到。

若节点弯矩不平衡,需要更精确时,可将节点不平衡弯矩再进行一次分配。

5.4.1 分层法2、注意:(3)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

(4)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0.8-0.9;装配式框架:0.7-0.8。

(5)梁端负弯矩减小后,应按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矩。

梁的跨中正弯矩至少应取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之一半。

如为均布荷载,则5.4.1 分层法2、注意:(6)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弯矩应先进行调幅,再与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求出各控制截面的最大最小弯矩。

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随着工程设计技术的进步和使用材料的不断发展,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内力计算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它对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安全性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内力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桥梁、建筑、道路等工程结构被广泛使用,其中设计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安全性成为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内力计算作为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对于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安全性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1.2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探讨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及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内力计算方法与步骤分析2.1内力计算方法内力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静力学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静力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平衡方程和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来计算结构的内力。

2.2内力计算步骤内力计算的步骤包括:确定结构的边界条件、建立结构的模型、计算荷载的作用、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内力等。

其中,确定结构的边界条件是内力计算的前提条件,建立结构的模型是内力计算的基础,计算荷载的作用是内力计算的关键步骤,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内力是内力计算的最终目的。

三、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实例分析在本实例中,我们以栋大楼的毕业设计框架为对象,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1确定边界条件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结构的边界条件,包括支座类型、结构的几何形状、结构材料等。

这些参数将对内力计算产生重要影响。

3.2建立结构模型建立结构模型是内力计算的基础,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三维建立。

建模时需要注意建筑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的准确反映。

3.3计算荷载的作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首先需要将楼层的荷载施加到结构模型上。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在建筑结构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它由一系列的梁柱组成,能够承受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的问题。

框架结构中的内力是指框架中各构件所受的内部力,包括梁内力和柱内力。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和柱都会承受受力,我们需要计算出每个构件所受的荷载大小以及荷载产生的内力分布。

我们需要确定框架的受力情况。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荷载主要来自于楼板、墙体以及人员、设备等。

我们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构件所受的荷载大小,然后根据荷载的作用位置和方向,确定每个构件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需要确定每个构件所受的力产生的内力分布。

在框架结构中,内力分布会受到构件的材质、截面形状以及受力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因素,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构件所受的内力分布。

对于梁来说,竖向荷载会使梁发生弯曲变形,产生弯矩和剪力。

我们需要根据梁的截面形状和材质,计算出梁的截面惯性矩和受力面积,然后根据梁的弯曲理论,计算出梁的弯矩分布和剪力分布。

对于柱来说,竖向荷载会使柱发生压缩变形,产生压力和弯矩。

我们需要根据柱的截面形状和材质,计算出柱的截面面积和受力面积,然后根据柱的压缩理论,计算出柱的压力分布和弯矩分布。

在计算内力分布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梁柱之间的连接方式。

框架结构中,梁柱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连接方式会对内力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根据连接方式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连接部位的内力分布。

我们需要将每个构件所受的内力分布综合起来,计算出框架结构整体的内力分布。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内力分布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问题,需要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对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和内力分布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载荷作用下的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是框架结构设计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节点位移的计算、节点力的计算和梁受力的计算。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首先需要确定框架结构节点位移量,经过系统考虑条件,得到每个节点的位移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需要确定框架结构节点受力的数值,这是一个负责节点应力的数学模型,要考虑到框架结构的类型、全部或部分荷载、静力或动力以及约束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计算出每个节点的力值,总体上以安全系数为承受力分析的基础。

最后是梁受力的计算,首先要确定梁结构两端的受力,然后确定梁结构某一处的受力大小。

这需要考虑梁结构在某一处的受力情况,受力过大则风险加大,受力过小又会影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竖向载荷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包括节点位移的计算、节点力的计算和梁受力的计算,要考虑各种因素,为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做好准备。

竖向荷载作用下平面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平面框架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平面框架内力计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介绍在结构工程中,平面框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承受各种荷载。

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是最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它由多个直线杆件组成,可以有效地分散竖向载荷。

传统的内力计算方法通常假设框架结构具有无限的抗扭强度和刚度。

然而,由于框架结构的实际性质,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对框架结构的过度强调,从而导致真实情况和计算结果的出现较大偏差。

在结构安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杆件的抗扭强度、刚度以及框架结构的整体抗扭强度和刚度,以正确计算内力。

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一般有三种方法:等价矩形法、多支柱法和立柱法。

等价矩形法依据有限元理论,建立框架结构中非线性杆件和接头的数学模型,然后以框架结构为整体,求解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分布规律。

多支柱法把框架结构划分为多支柱,分别计算每支柱的受力和内力,再把每支柱的结果叠加起来,得到框架结构总内力。

立柱法将框架结构分割成一组简单的立柱,用单支柱原理和框架原理分别计算每支立柱的内力和内力叠加,然后再求出结构的内力分布。

在实际计算中,根据实际情况,要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对于正截面框架,等价矩形法是最理想的计算方法,因为它能准确地反映出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质。

然而,该方法计算量大,耗时长,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简单框架结构。

而多支柱法和立柱法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小,计算结果准确,便于操作,可用于比较复杂的框架结构。

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根据框架结构的类型、结构形状和规模及计算要求,要合理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例如等价矩形法、多支柱法和立柱法,进行计算,以准确地反映出框架结构的力学特性,为结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在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时,还要注意框架结构的刚度、非线性、联系以及非对称等因素,特别是框架结构中节点位置的精确性,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考虑。

由于框架结构在结构安全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准确地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对于保证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独立柱法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独立柱法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独立柱法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内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独立柱法来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独立柱法是指将框架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柱子,每个柱子都受到相应的荷载作用,并且能够互相传递荷载。

通过对每个独立柱子的内力进行计算,最终可以得出整个框架结构的内力。

具体来说,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将框架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独立柱子,每个柱子都受到相应的竖向荷载作用。

2. 对于每个独立柱子,分别计算其受力情况,包括受力方向、大小和位置等。

3. 根据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和变形条件等原理,计算出每个独立柱子的内力,包括轴力、弯矩和剪力等。

4. 将各个独立柱子的内力进行叠加,得出整个框架结构的内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柱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因素,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内力计算结果。

总之,独立柱法是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6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6.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板传荷载计算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一.A ~B, (C ~E)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3226.6/25.26.6/25.22125.2KN/m 06.7 ()()[]m KN /44.226.6/5.16.6/5.1215.106.732=+⨯-⨯⨯ 活载:()()[]++⨯-⨯⨯3226.6/25.26.6/25.22125.2KN/m 2 ()()[]m KN /36.66.6/5.16.6/5.1215.123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3226.6/25.26.6/25.22125.2.1KN/m 4 ()()[]m KN /03.136.6/5.16.6/5.1215.11.432=+⨯-⨯⨯活载:()()[]++⨯-⨯⨯3226.6/25.26.6/25.22125.2.5KN/m 2 ()()[]m KN /95.76.6/5.16.6/5.1215.15.232=+⨯-⨯⨯ 梁自重:KN/mA ~B, (C ~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KN/m+ KN/m= KN/m活载=板传荷载= KN/m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34 KN/m+ KN/m=1 KN/m活载=板传荷载= KN/m二. B ~C 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恒载:()()[]++⨯-⨯⨯3222.7/25.22.7/25.22125.2.06KN/m 7 ()[]m KN .10.142.7/5.12.7/5.1215.1.6KN/m 0322=+⨯-⨯⨯活载:()()[]++⨯-⨯⨯322.7/25.22.7/25.22125.22()[]m KN .17.42.7/5.12.7/5.1215.1.3KN/m 0322=+⨯-⨯⨯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3222.7/25.22.7/25.22125.2.1KN/m 4 ()[]m KN .38.132.7/5.12.7/5.1215.1.1KN/m 4322=+⨯-⨯⨯活载:()()[]++⨯-⨯⨯3222.7/25.22.7/25.22125.2.5KN/m 2()[]m KN .16.82.7/5.12.7/5.1215.1.5KN/m 2322=+⨯-⨯⨯ 梁自重:KN/mB ~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KN/m+ KN/m=1 KN/m活载=板传荷载= KN/m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KN/m+KN/m=16.72KN/m活载=板传荷载= KN/m三.A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KN 5.1475.328/525.206.72.334.235.4.6726=⨯⨯⨯⨯+⨯+⨯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KN 28.18)5.15.125.225.22(28/52=⨯+⨯⨯⨯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荷载 =KN 01.72)5.125.2(28/51.42.334.3)5.075.3(76.522=+⨯⨯⨯+⨯+-⨯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KN m m KN 8.288.428/54.2/2=⨯⨯⨯⨯○a 基础顶面荷载=底层外纵墙自重+基础自重=KN 85.22)55.075.3(75.3)55.075.3(11.14=-⨯+-⨯四.C 柱纵向集中力计算:顶层柱荷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75-0.5)+++⨯⨯⨯)225.125.2(28/506.7××5/8×2×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KN 78.315.128/55.13.0)5.1225.2(28/5222=⨯⨯⨯⨯+⨯+⨯⨯⨯标准柱恒载=墙+梁自重+板传荷载=m KN /32.114)5.1225.2(28/51.4)5.075.4(113.319.2922=⨯+⨯⨯⨯+-⨯+标准层活载=板传荷载=KN 70.45328/55.15.25.428/525.25.2=⨯⨯⨯⨯+⨯⨯⨯⨯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纵墙自重+基础自重=KN 95.58)55.075.3(75.395.46=-⨯+(3).框架柱自重:柱自重: 底层:边柱×m ×m ×253/KN m ×m=KN中柱×m ×m ×253/KN m ×m=KN标准层: ×0.5m ×0.5m ×253/KN m ×3.6m=27KN中柱×0.5m ×0.5m ×253/KN m ×3.6m=27KN顶层: ×0.55m ×0.55m ×253/KN m ×3.9m=KN中×0.55m ×0.55m ×253/KN m ×3.9m=KN§§.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如图6-3所示,由于A E 二轴的纵梁外边线分别与该柱的外边线齐平,故此二轴上的竖向荷载与柱轴线偏心,且偏心距离为75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4.1竖向荷载作用下荷载计算由于二至六楼的楼面的完全采用一种做法,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只选取了二楼楼面进行计算,导荷方式如图所示:标准层屋面荷载计算(1)对2层楼板B1进行计算(7.8/4.2=1.86为双向板):传至纵向框架梁(KL 250×500)D轴、梁(KL 250×500)F轴上的荷载为三角形荷载。

恒载:3.99X4.2/2=8.379KN/m 活载:3.5X4.2/2=7.3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恒载:8.379X5/8=5.24KN/m 活载:7.35X5/8=4.59KN/m传至框架梁(KL 250×700)3轴上的荷载为梯形荷载。

恒载:3.99X4.2/2=8.379KN/m 活载:3.5X4.2/2=7.3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06.625.4=⨯=a 4.2/2x7.8=0.27恒载:(1-2X 227.0+327.0)X8.379=7.33KN/m活载:(1-2X 227.0+327.0)X4.2=3.671KN/m对2层楼板B2进行计算(4.2/3=1.4为双向板):传至纵向框架梁(KL 250×400)3轴上的荷载为三角形荷载。

恒载:3.99X3/2=5.985KN/m 活载2.5X3/2=3.75KN/m 若化为均布荷载:恒载:5.985X5/8=3.741KN/m 活载:3.75X5/8=2.34KN/m传至框架梁(KL 250×500)C 轴、梁(KL 250×500)D 轴上的荷载为梯形荷载。

恒载:3.99X3/2=5.985KN/m 活载:2.5X3/2=3.7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06.625.4=⨯=a 3/2x4.2=0.357恒载:(1-2X 2357.0+3357.0)X5.985=4.74KN/m活载:(1-2X 2357.0+3357.0)X3.75=2.97KN/m(2)梁(KL 250×500)传给边柱(KZ-1)的集中荷载为:恒载=梁自重 + 墙自重+ B1传荷载⨯2()()KN G G 30.56225.498.425.45.476.4772.21114=⨯÷⨯++⨯+==(2.64+2.8)X (4.2+4.2)/2+5.24x4.2x2/2=44.86KN活载=B1传荷载×2Q Q 65.12225.481.21411=⨯÷⨯== 4.59x4.2x2/2=19.28KN由于梁的形心与柱的形心不一致,因此梁传给柱的集中荷载可向柱形心简化为一个集中荷载与一个力矩恒荷载作用下()m KN G M M G G •=⨯=-⨯==04.7125.030.56125.025.0111411(0.25-0.125)=44.86x0.125=5.61KN/m活荷载作用下()m KN Q M M Q Q •=⨯=-⨯==58.1125.065.12125.025.0111411(0.25-0.125)=19.28x0.125=2.41KN/m梁(KL 250×500)传给中柱(KZ-1)的集中荷载为:恒载=梁自重 + 墙自重 + B1传荷载×2 + B2传荷载×2)KNG G 07.72225.4723.3225.498.425.45.4254.590.4272.21312=⨯÷⨯+⨯÷⨯++⨯⎪⎭⎫ ⎝⎛++==(2.64+5.72)x(4.2x4.2)/2+5.24x4.2x2/2+4.732x4.2x2/2=77.03KN 活载=B1传荷载×2+ B2传荷载×2Q Q 5.24225.4634.2225.481.21312=⨯÷⨯+⨯÷⨯== 4.59x4.2x2/2+2.97x4.2x2/2=31.75KN 由于梁的形心与柱的形心不一致,因此梁传给柱的集中荷载可向柱形心简化为一个集中荷载与一个力矩恒荷载作用下()m KN G M M G G •=⨯=-⨯==81.10150.007.72100.025.0121312(0.25-0.125)=77.03x0.125=9.63KN.M 活荷载作用下()m KN G M M Q Q •=⨯=-⨯==68.3150.05.24100.025.0121312(0.25-0.125)=31.75x0.125=3.97KN.M屋面板传荷载:(1)对屋面板B1进行计算(7.8/4.2=1.86为双向板):传至纵向框架梁(KL 250×500)D 轴、梁(KL 250×500)F 轴上的荷载为三角形荷载。

恒载:5.12X4.2/2=10.75KN/m 活载:0.5X4.2/2=1.0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恒载:10.75X5/8=6.72KN/m 活载:1.05X5/8=0.656KN/m传至框架梁(KL 250×700)3轴上的荷载为梯形荷载。

恒载:5.12X4.2/2=10.75KN/m 活载:0.5X4.2/2=1.0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06.625.4=⨯=a 4.2/2X7.8=0.27恒载:(1-2X 227.0+327.0)X10.752=9.4KN/m活载:(1-2X 227.0+327.0)X1.05=0.92KN/m对屋面板B2进行计算(4.2/3=1.2为双向板):传至纵向框架梁(KL 250×400)3轴上的荷载为三角形荷载。

恒载:5.12X3/2=7.68KN/m 活载:0.5X3/2=0.7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恒载:7.68X5/8=4.8KN/m 活载:0.75X5/8=0.469KN/m传至框架梁(KL 250×500)C 轴、梁(KL 250×500)D 轴上的荷载为梯形荷载。

恒载:5.12X3/2=7.68KN/m 活载:0.5X3/2=0.75KN/m若化为均布荷载.05.424.2=⨯=a 3/2X4.2=0.357恒载:(1-2X 2357.0+3357.0)X7.68=6.07KN/m 活载:(1-2X 2357.0+3357.0)X0.75=0.593KN/m (2)梁(KL 250×500)传给边柱(KZ-1)的集中荷载为:恒载=梁自重+女儿墙自重+ B1传荷载×25451G G ==(2.64+4.5)X(4.2+4.2)/2+6.72X4.2X2/2=58.212KN活载=B1传荷载×25451Q Q ==0.656X4.2X2/2=2.755KN由于梁的形心与柱的形心不一致,因此梁传给柱的集中荷载可向柱形心简化为一个集中荷载与一个力矩恒荷载作用下515451G M M G G ==X(0.25-0.125)=58.212X0.125=7.28KN.M 活荷载作用下515451Q M M Q Q ==X(0.25-0.125)=2.755X0.125=0.344KN.M梁(KL 250×500)传给中柱(KZ-1)的集中荷载为:恒载=梁自重 + B1传荷载⨯2+ B2传荷载⨯25352G G ==2.64X(4.2+4.2)/2+6.72X4.2X2/2+6.07x4.2x2/2=64.81KN活载=B1传荷载⨯2 + B2传荷载⨯25451Q Q ==0.656X4.2X2/2+0.593x4.2x2/2=5.25KN由于梁的形心与柱的形心不一致,因此梁传给柱的集中荷载可向柱形心简化为一个集中荷载与一个力矩恒荷载作用下515451G M M G G ==X(0.25-0.125)=64.81x0.125=8.1KN.M活荷载作用下525352Q M M Q Q ==X(0.25-0.125)=8.1x0.125=1.01KN.M 恒荷载受荷总图如图所示,活荷载受荷总图如图所示恒荷载受荷总图活荷载受荷总图4.2梁柱线刚度比梁固端弯矩取4轴框架作为计算框架,考虑到楼板对梁的作用,边框架梁I=1.5I 0 中框架梁I=2.0I 0(I 0为不考虑楼板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梁柱均采用C30混凝土C E =3.0710⨯2/m KNAC,DF 跨梁选用L3:b=250mm,h=700mmI 0=1/12bh 3=1/12⨯0.25.⨯0.73=7.14⨯10-3m 4i=EI/L=1.5EI0/L=1.5⨯7.14⨯10-3⨯E/7.8=1.37⨯10-3E(m3)CD跨梁选用L2: b= 250mm, h=400mm=1/12bh3=1/12⨯0.25⨯0.43=1.34⨯10-3m4Ii=2EI/L=2EI0/L=2⨯1.34⨯10-3⨯E/3=0.89⨯10-3E(m3) 上部各层柱:i=0.9xEI/L=0.9xE/3.6⨯1/12⨯0.5⨯0.53=1.31⨯10-3E(m3)(0.9折减) 底层柱:i=EI/L=E/(4.2+0.45+0.5)⨯1/12⨯0.5⨯0.53=1.01⨯10-3E(m3)梁柱线刚度比图4.3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顶层:AC 跨 边g ==++2132g g a a 2-1)(9.4x2+4.1= 22.9KN/mAC M 5= 276.1612ql KN m ±=±•116.10376.1612qlKN m ±=±• CG 跨 中g ==+43g g 8/5 4.8X2+1.94=11.54KN/mCG M 5=2213.00 1.59.7533ql KN m ⨯-=-=-•8.65576.1612ql KN m ±=±• GC 跨中 GC M 5= 2213.00 1.5 4.8866ql KN m ⨯-=-=-•4.32876.1612ql KN m ±=±• 考虑偏心距的影响AC M 5=A G AC M M 55+=-116.103+7.28=108.82376.1612qlKN m ±=±•CG M 5=C G CG M M 55+=-8.655-8.1=16.75576.1612qlKN m ±=±•GC M 5= 4.32876.1612qlKN m ±=±•中间层:AC 跨 边g ==++2132g g a a 2-1)(7.33X2+4.1=18.76 KN/mAC M =-95.11376.1612ql KN m ±=±•CG 跨 中g ==+43g g 8/5 4.74X2+1.94=11.42 KN/mCG M =-8.56576.1612qlKN m ±=±•GC 跨中 GC M =- 4.28376.1612qlKN m ±=±•考虑偏心距的影响AC M =GA AC M M +=-95.113+5.61=-89.50376.1612qlKN m ±=±•CG M =GC CG M M +=-8.565-9.63=-18.19576.1612qlKN m ±=±•GC M = -4.28376.1612qlKN m ±=±•4.3.1弯矩分配系数1.远端固定S=4i (i=EI/L ) 远端滑动S=i 远端固定(中间柱)=1S 4x0.9EI/L 远端固定梁 ==1b 2i 4S 远端滑动梁 ===L EI S /2i 32.系数 C=1/2 C=-13.顶层 节点A AZ μ=211/S S S += 0.489 212/S S S AC +=μ=0.511节点C 3212/S S S S CA ++=μ= 0.384 3213/S S S S CG ++=μ=0.249 =++=3211/S S S S CZ μ0.367 标准层节点A AZ μ=211/S S S ++3S =0.328 3212/S S S S AZ ++=μ= 0.328 212/S S S AC +=μ+3S =0.344 节点C 3212/S S S S CA ++=μ+4S =0.281 3213/S S S S CG ++=μ+4S = 0.182=++=3211/S S S S CZ μ+4S =0.26843214/S S S S S CZ +++=μ=0.268 底层节点A AZ μ=211/S S S ++3S =0.274 3212/S S S S AZ ++=μ= 0.355 212/S S S AC +=μ+3S =0.371 节点C 3212/S S S S CA ++=μ+4S =0.299 3213/S S S S CG ++=μ+4S = 0.194=++=3211/S S S S CZ μ+4S =0.221 43214/S S S S S CZ +++=μ=0.2864.3.2各层弯矩分配过程 顶层弯矩分配过程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弯矩计算过程,并调整一次中间层弯矩分配过程:底层弯矩分配:4.3.3跨中弯矩计算 顶层=+=2/)(-ql 8/12125M M M AB 1/8x22.9x 28.7-(65.048+94.405)/2=94.428KN.m =+=1225-ql 12/1ql 8/1M M CD 1/8x1.94x3x3+1/12x9.6 x3x3-48.142=-38.7595KN.m标准层AC M =+=2/)(-ql 8/12125M M M AB 1/8x18.76x 28.7-(66.898+82.078)/2=68.1818KN.mCG M =+=1225-ql 12/1ql 8/1M M CD 1/8x1.94x3x3+1/12x7.482x3x3-34.366=-26.572KN.m底层AC M 1=+=2/)(-ql 8/12125M M AB 1/8x18.76x 28.7-(64.793+81.577)/2=69.4848KN.mCG M 1=1/8x1.94x3x3+1/12x7.482 x3x3-35.736=-27.942KN.m4.3.4不平衡弯矩分配计算过程见如下(单位:kN ∙m ),方框内为原不平衡弯矩3.05不平衡弯矩调整之后即可得出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单位:kN ∙m ,括号内为调幅后的弯矩值).将分层法得到的弯矩叠加后进行结点不平衡弯矩分配,考虑固端的塑性作用,对梁上弯矩进行调幅,调幅系数为 ,取0.8.又考虑荷载最不利位置,将跨中弯矩乘以1.1最终弯矩. 4.3.5剪力计算AC V 5=(70.75-97.46)/2+1/2X(4.1X7.8+14.66X7.8)=-13.355+1/2X146.33=59.81KNCA V 5=146.33-59.81=86.52KNCD V 5=1/2X(1.94X3+7.48X1.5)=8.52KNAC V 4=(78.19-88.64)/2+1/2X146.33=-5.225+73.165=67.94KNCA V 4=146.33-67.94=78.39KNCD V 4=1/2X(1.94X3+7.48X1.5)=8.52KNAC V 3=(74.57-86.54)/2+1/2X146.33=-5.985+73.165=67.18KN CA V 3=146.33-61.20=85.13KNCD V 3=1/2X(1.94X3+7.48X1.5)=8.52KNAC V 2=(74.93-86.73)/2+1/2X146.33=-5.9+73.165=67.265KNCA V 2=146.33-61.37=84.96KNCD V 2=1/2X(1.94X3+7.48X1.5)=8.52KNAC V 1=(68.79-83.95)/2+1/2X146.33=-7.58+73.165=65.585KN CA V 1=146.33-65.585KN=80.745KN CD V 1=1/2X(1.94X3+7.48X1.5)=8.52KN4.3.6轴力计算柱的轴力:顶层柱轴力由点剪力和点集中力叠加得到,柱底轴力等于柱顶轴力,其余层轴力计算同顶层但要考虑该层上部柱轴力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