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可持续性建议 邵荣祯
医疗保险制度如何提高医保的可持续性
医疗保险制度如何提高医保的可持续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统筹基金,而基金的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证医保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重构医疗保险制度。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讨论医疗保险制度如何提高医保的可持续性。
一、加强社会评估为了提升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必须加强对社会评估。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人群,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要针对性地开展贫困人口的医保试点项目,把保障好贫困人口作为首要目标,确保运用医保资金是发挥最大效益的。
其次,也要注重科学论证医保政策的建设和应用,通过量化分析、综合评估和专家论证,科学制定、调整和完善政策。
在这基础上,加强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医保政策的透明化和公正性,提升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突出重点和建立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是提升医疗保险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医保资金使用,应该将资金投入到优质医院、优质医生、优质药品等方面,逐渐减少对传统医疗保险支付行为的支持,使医疗保险的支付更好地倾斜于众多患者的临床需求。
分类管理是提升医保可持续性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将人群按照用医程度高低分级进行管理,对保费的征收、服务的提供等方面进行差别化的安排,可以更好的提升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
此外,针对相对于其他人群用医程度低的人群,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改善、优化医保政策和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满足其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同时降低医疗保险负担。
三、完善医疗保险资金管理为了提高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必须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优化医疗保险基金流动管理,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等。
同时,还可以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效率。
另外,建立风险保障体系也是保障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例如,医保大病保险制度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其支持作用,为该体系提供坚实的支撑,使得医保基金使用更加专业和高效,提高医保所体现的社会保障效应。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9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93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8.28•【文号】医保函〔2019〕110号•【施行日期】2019.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93号建议的答复王凤巧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制订医院垫付医保金支付时限政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医保支付给医院资金不及时,医保资金补偿不到位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各地有条件的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一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2016年印发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经办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经办机构应加强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完善付费方式及结算办法,及时审核并按规定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应当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在协议管理过程中,各地对医疗费用结算时限等也进行了严格要求。
从总体上看,各地大多能够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限,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医保费用,但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拖欠费用的现象。
近日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就暴露出类似的问题,相关地方已在统筹区内开展了排查整改工作,并及时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了应支付的合理费用。
对拖欠费用的情况,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已约谈了相关省、市、区县,对部分地区开展实地督查,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拖欠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费用问题的整改工作。
下一步,医保部门将指导地方进一步完善总额控制和协议管理工作,修订协议范本,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医保费用拨付时限,并督促各地落实。
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医保部门行风建设工作,与此同时优化经办机构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与医疗机构的结算支付。
结合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在国家层面优化医保信息系统,做到各地医保费用结算拨付全流程可监控、可追溯,从而加强各级医保部门对医保费用拨付的监控。
医疗保险的可及性与可持续性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医疗保险的可及性与可持续性问题解决策略研究近年来,医疗保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医疗费用的上涨,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医疗保险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医疗保险的可及性问题医疗保险的可及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人群难以负担保险费用,二是某些地区医疗资源不够充足。
针对第一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医疗保险的可及性。
首先,可以降低医疗保险费用,以减轻个人负担。
其次,可以提供补贴或津贴给低收入人群,帮助他们购买医疗保险。
此外,还可以建立更多的医疗扶贫项目,确保贫困人口也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
对于第二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在边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
这可以包括增加医疗设施和人员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以及改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从而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
二、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保险金收支平衡和保险制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首先,可以提高医疗保险费率,以增加保险基金的收入。
其次,可以进行医疗保险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确保保险基金的用途合理。
此外,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构,共同分担医疗保险的风险和责任,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此外,还可以发展和推广医疗技术与服务创新,以降低医疗费用,增加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
通过推动数字化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加强医疗保险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结合,可以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医疗保险的可及性与可持续性问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医疗保险的可及性,政府可以降低费用、提供补贴和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
而为了保证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费率、控制医疗风险,发展创新技术与服务。
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和解决方案
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和解决方案医疗保险是一种为了帮助个人或家庭应对医疗费用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面临着可持续性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可持续性问题1. 资金压力: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和雇主的缴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工作人口减少,缴费人数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医疗保险支出的增长。
2. 医疗成本上升:医疗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医疗保险可持续性的另一个问题。
新药的研发和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而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长不足以覆盖这些增加的费用。
这导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平衡和耗尽。
二、解决方案1. 提高保费水平:为了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可以考虑适度提高保费水平。
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和风险状况,制定不同的保费标准,让高收入人群和高风险人群承担更多的费用,以平衡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
2. 加强健康管理:医疗保险制度应该从事前防治延伸到事后管理,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质。
通过健康检查、疾病筛查等措施,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3.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医疗保险可持续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推进综合医保,实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医疗保险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医疗保险。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险参与率,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来源,有利于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是一项需要重视和解决的挑战。
通过适当提高保费水平、加强健康管理、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有效解决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93号(社会管理类149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93号(社会管理类14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8.29•【文号】医保函〔2019〕120号•【施行日期】2019.08.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93号(社会管理类149号)提案答复的函国桂荣、栾新等3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百姓“救命钱”安全可持续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编办、财政部等部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工作,自组建以来,国家医疗保障局将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作为全系统首要政治任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快构建基金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医保基金监管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针对当前基金监管实践中执法依据缺失等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加快基金监管法制建设,在广泛征求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
在《条例》中对以下内容作出明确规范:一是对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公安、药品监管、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在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二是对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医师(药师)、参保人员等相关主体使用医疗保障基金情形作出规范,针对不同违法违规行为给予相应行政处罚,明确法律责任;三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保障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四是规定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检查,可以聘请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协助调查,提升监管的专业性和精准性;五是强化行政处罚措施,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欺诈骗保行为,除处骗取金额5倍罚款、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外,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定点医药机构执业(经营)许可证、有关人员执业资格,对相关从业人员限制从事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活动。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成本的不断上升,如何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财政支持财政支持是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充足性。
同时,要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使用效益,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二、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医疗服务定价直接关系到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建立起合理的定价机制,通过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规范和监管,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服务,调控医疗市场的供求关系。
三、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是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健全的基金筹措、使用和监管机制,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确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四、推进医疗服务的优化和改革医疗服务优化和改革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从而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五、加强预防保健工作预防保健工作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
六、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
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沟通,建立跨区域的医保基金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均衡分配。
总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保参保人员等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财政支持、医疗服务定价机制的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制的健全、医疗服务的优化和改革、预防保健工作的加强以及区域协同机制的建立,才能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医保新规如何提高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性
医保新规如何提高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医疗保障制度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进步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医保新规应运而生。
医保新规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医保新规加强了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过去,医保基金的使用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滥用、浪费等,这给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带来了威胁。
新规通过建立严格的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店等的监管,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行。
同时,加强对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基金亏空的情况。
其次,医保新规优化了医保支付方式。
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容易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新规推行了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改革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的检查治疗,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医保基金的负担。
再者,医保新规扩大了医保覆盖范围。
将更多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医保的福利。
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疾病、慢性病和罕见病的治疗,新规提高了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增强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另外,医保新规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鼓励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更高,使得患者在基层就能获得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减轻了大医院的接诊压力,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
同时,医保新规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医疗服务项目,适当提高价格,而对于一些常规的检查检验项目,降低价格,使得医疗服务价格更加合理、科学。
医疗保险如何促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
医疗保险如何促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而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那么,医疗保险究竟是如何促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呢?首先,医疗保险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了基金的收入来源。
过去,许多人因为没有医疗保险,在面临疾病时往往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如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保障范围。
无论是城镇职工、城乡居民,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带来的福利。
参保人数的增加意味着缴费人数的增多,从而为医保基金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增强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合理的筹资机制是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的筹资通常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政府补贴三部分组成。
在确定缴费比例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和基金的收支平衡。
一方面,不能让缴费过高,给个人和单位带来过重的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另一方面,也不能缴费过低,导致基金收入不足,无法满足医疗保障的需求。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筹资比例和标准,能够确保医保基金的稳定增长。
再者,医疗保险通过加强费用控制,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医疗服务中存在着过度医疗、乱收费等现象,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给医保基金带来了巨大压力。
如今,医疗保险通过建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例如,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打击违规行为,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通过集中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降低采购成本,减轻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此外,医疗保险还注重预防保健,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健康水平。
预防保健是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589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589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9.16•【文号】医保函〔2021〕194号•【施行日期】2021.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589号建议的答复医保函〔2021〕194号谭祖安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稳定居民参保缴费标准,稳步推进医保法制建设”的建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近年来,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投入力度。
“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2020年的550元,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280元。
总体来看,财政补助占年度筹资的约67%,是主要筹资来源。
从个人负担情况来看,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相当于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9%左右,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众参保的个人缴费,还可通过医疗救助获得参保资助。
从实践情况看,在医药技术快速进步、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和标准,有效支撑了参保人医保待遇支出和制度功能长期稳定发挥。
您对推进医疗保障立法的建议与我们的工作考虑是一致的。
今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医疗保障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国家医保局与相关单位共赴部分省份进行实地调研,先后组织召开部分省市医疗保障立法座谈会,专家、行业协会及各相关主体代表立法集中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现已面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征求意见情况,严格按照立法程序,集全局、全系统之力,高效率高质量推动《医疗保障法》立法工作,有效回应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障法治建设的期盼。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339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339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10.14•【文号】医保函〔2020〕122号•【施行日期】2020.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339号建议的答复聂鹏举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国家统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比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医疗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
国家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减轻人民就医负担。
目前我国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分别覆盖就业人群和非就业人群,截至2019年底,职工医保参保人达3.29亿人,居民医保参保人10.2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参保群众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药费用,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普遍开展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保障,居民医保普遍开展普通门诊统筹。
在基本医保公平普惠基础上,国家健全完善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居民大病保险等补充保险措施,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费用负担,这其中居民大病患者保障水平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
符合规定的贫困人口还可享受大病保险的倾斜支付和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注重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确保参保人待遇享受。
一、关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相关工作。
职工医保制度建立之初,国家明确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初期,也明确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
基本医保制度健全完善过程中,国家对医保基金统筹层次相关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2011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要求,基本医保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巩固提高统筹层次,按照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的标准,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地级统筹,探索推进省级统筹。
医保新规如何提高医疗保障可持续性
医保新规如何提高医疗保障可持续性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保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医保新规的出台,旨在提高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为民众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首先,医保新规在扩大保障范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高昂,部分药品和医疗服务未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今,新规将更多的疾病种类、药品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医保的福利。
例如,一些罕见病的治疗药物被纳入医保,让那些曾经因费用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看到了希望。
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
其次,医保新规加强了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以往,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影响医保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新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加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
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促使医疗机构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对医疗费用的审核和监督,杜绝过度医疗、虚假医疗等行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再者,医保新规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医疗服务供不应求,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资源闲置的情况。
新规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对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支持和投入,促进区域间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减轻了大型医院的压力,降低了医疗成本,为医保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医保新规还推动了医保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手段对于提高医保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方便了医保经办机构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和分析,也为参保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8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8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9.29•【文号】医保函〔2021〕218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8号建议的答复医保函〔2021〕218号温秀玲等5位代表: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优化医保基金结算方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的建议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是医保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按照国家规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国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医疗费用增长、医保待遇水平和个人承受能力,确定了定额筹资、年度增长的筹资办法。
2011年至2020年,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550元,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280元。
2020年财政补助标准占当年筹资标准的67%,是居民医保的主要筹资来源。
从个人负担情况看,2020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相当于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9%左右。
截至2020年底,居民医保参保人超过10.1亿人,当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9115亿元,支出8165亿元,基金实现收支平衡,制度总体运行稳定。
从实践情况看,当前筹资方式和办法起到了吸引职工和居民参保、稳步扩大覆盖面的积极作用,为增强居民参保意识、巩固完善基本医保、提高保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正如你们提到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药技术快速进步、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今后完善筹资机制过程中,对于“提高医保筹资水平、合理配置财政筹资占比”的建议,我们将予认真研究。
二、关于推进健全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措施的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工作。
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的可持续性
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的可持续性医疗卫生保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事业,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和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强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的可持续性。
首先,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应该加强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调整医疗资源的布局结构,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人才培养和吸纳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服务人员流动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流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再次,优化医疗保障体系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可持续性的关键手段。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窄、报销比例低、个人负担过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力度,提高报销比例和保障范围,推行按病种付费等措施,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加强卫生健康产业发展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需求的增加,卫生健康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应该加大对卫生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卫生健康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卫生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医疗卫生保障措施向产业化方向转变,实现医疗卫生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的可持续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强卫生健康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全面加强和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确保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的可持续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医保待遇提高如何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
医保待遇提高如何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医保待遇不断提高,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福祉。
然而,在医保待遇提高的同时,如何确保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医保基金是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其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医保待遇的提高意味着医保基金的支出增加,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基金的收支平衡,就可能导致基金的亏空,进而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
首先,要加强医保基金的筹集。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保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这需要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充分考虑医疗保障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资金,逐步提高对医保基金的补贴力度。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提高参保率,特别是要将那些尚未纳入医保体系的人群纳入进来,做到应保尽保。
通过增加参保人数,扩大基金的筹集规模。
同时,优化医保缴费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合理调整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确保缴费标准既能够满足基金的需求,又不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过重的负担。
对于困难群体,要给予适当的缴费减免或补贴,以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其次,严格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止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收费。
建立健全医疗费用审核机制,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和费用进行严格审查,对于违规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
同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采用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激励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方面,要加强集中采购和带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集中采购,可以发挥规模效应,提高采购的议价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
此外,还应加强对医保目录的管理,合理调整目录内药品和诊疗项目的范围,确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
医疗保障制度如何提高可持续性
医疗保障制度如何提高可持续性医疗保障制度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进步、医疗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提高其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首先需要优化筹资机制。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筹资主要依赖于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财政补贴。
然而,这种筹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企业缴费负担过重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个人缴费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
因此,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如开征专项税种、发行医疗保障债券、鼓励社会捐赠等,以增加医疗保障基金的收入。
同时,合理调整筹资比例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医疗费用增长趋势等因素,科学确定用人单位、个人和财政的缴费比例,确保筹资水平既能满足医疗保障的需求,又不会给各方带来过大的压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筹资的监管,防止出现漏缴、少缴、拖欠等现象,保障基金的足额征收。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提高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医疗费用等进行定期评估和公示,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推进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
另一方面,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容易导致医疗机构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增加医疗费用。
应积极推广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激励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应建立医疗费用谈判机制,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等进行价格谈判,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减轻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提高医疗保障基金的使用效率也是不容忽视的。
要加强基金的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基金收支预算,合理安排基金支出,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如何利用医疗保险促进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
如何利用医疗保险促进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而医疗保险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当今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医疗保险来推动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实现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基础。
我们需要确保更多的人群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如低收入者、残疾人以及农村居民等。
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可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
这意味着要逐步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和报销额度,让参保人员在面对重大疾病时能够减轻经济负担。
例如,对于一些高额的医疗费用,如癌症治疗、器官移植等,可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避免患者因费用问题而放弃治疗。
优化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也是促进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筹资主要依赖于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财政补贴。
为了确保资金的稳定来源,可以考虑适当调整缴费比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如社会捐赠、慈善基金等,以增加医保基金的规模。
另外,加强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至关重要。
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医保基金管理制度,防止基金被滥用、挪用和欺诈。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杜绝过度医疗、虚假诊疗等行为,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医保基金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利用医疗保险促进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例如,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促使医疗机构主动优化诊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加强医保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医保政策的引导,鼓励医药企业研发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066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06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7.19•【文号】医保函〔2019〕58号•【施行日期】2019.07.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066号建议的答复聂鹏举代表:您提出的关于降低个人自负医疗费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有利于加强基金共济能力、增强制度抗风险能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保障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初期,国家就明确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
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医疗消费水平差异,在制度起步阶段,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在大多数地方为区县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从乡镇级统筹逐步向区县级统筹过渡。
您对提高医保统筹层次的建议与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过程中,各地按照国家要求稳步提升统筹层次。
2009年中央推进新医改,要求基本医保普遍推进地市级统筹。
2011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要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目前,我国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大多数地方已经实现地市级统筹,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和宁夏、青海等省(区)已经实现省级统筹,但地市级统筹的有近一半是调剂金模式。
此外,个别省份由于尚未完全实现居民医保城乡统筹,新农合仍为县级统筹。
基于这种现实情况,跨越式的推进提高统筹层次还不具备条件。
对此,在今年会同财政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9〕30号)中,明确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做实居民医保地市级统筹,在地市级基金统收统支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制度统一、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统一、经办服务统一和信息系统统一,提高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可持续性建议邵荣祯
发表时间:2019-07-09T16:39:37.89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邵荣祯褚淑贞[导读] 从鼓励生育、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以及实行渐进式退休等角度提出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可持续性的有效建议。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 211198
摘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费用快速扩张,医保基金支出压力显著增加。
2013年,共有225个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
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等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
本文从鼓励生育、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以及实行渐进式退休等角度提出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可持续性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统筹基金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5亿人,占比17.9%,并且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9%。
老龄人口比例增高,也意味着劳动力和未成年人口比重的下降,老龄人口抚养比越来越高。
人口结构老化带来医疗费用增长等一系列问题,老龄人口的供给支付额度对日渐减缩的青壮年人群形成巨大的压力。
劳动力创造的生产价值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出现赤字。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介绍,2013年,全国有近三分之一共225个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资金收不抵支,更有22个地区把累计结存基金挥霍一空。
《中国生育报告2019》预计到2030年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其中20-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4%,以后新生人口可能会急剧下降。
国家为了应对老龄化及其负面影响,在2013年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又于2015年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希望尽快提高国民的生育意愿。
然而继2016、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上涨明显后,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仅1523万人,甚至不如改革之前。
而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上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人员也慢慢增加,而二孩政策遇冷可以预见二十年后参保在职员工的显著下降,医保抚养比将大幅上升,医保基金或将难以为继。
2、提高基金可持续性的相关建议
2.1重视控制统筹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
要做到放缓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可以分四步。
第一,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坚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加快建立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医保监管立法,完善智能监控体系,广泛宣传基金监管政策法规。
第二,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坚持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
通过科学的测算制定出每一个组别的付费标准并预先支付,减少不必要检查,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同时也要完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开展新型药品招标采购模式,销量与价格挂钩,由国家层面组织采购增强议价能力,并促进其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支付、药品分销等环节衔接配合。
第四,重视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加强辅助用药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检测、评价等各环节的全程管理。
并且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明确限定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的条件和原则。
2.2全面鼓励生育,加快构建生育配套体系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鼓励生育,涵盖休假、经济补贴、入托等方面。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府没能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错失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国要想尽快把生育率提到1.8以上,第一,政府要全面放开鼓励生育,不仅局限于二孩,尽快把总和生育率升至1.8以上。
第二,加快构建生育配套体系。
参考OECD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增加妇女带薪产假时长,并完善父亲陪产制度;给予生育补贴,包括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幼儿教育等;对多子女父母实行差异化个税缴纳;鼓励社会兴办幼儿托育机构,政府予以一定的补助。
第三,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减轻年轻父母压力。
《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近80%的资产用于购买房产。
面对快速增长的房价、父母看病以及子女教育等压力,大部分家庭有着“养不起,不敢生”的困扰。
政府要坚定“房住不炒”的原则,保障老年人生活基本需求,推进体疗卫生体制改革。
2.3 尽快实行渐进式退休
采纳《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提出的建议,首先从2020年起所有女性职工退休年龄统一为55岁,然后从2021年开始,女性职工每3年延迟退休1岁,男性职工每6年延迟退休1岁,到2050年男性及女性职工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并时刻重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的不断上升,不排除继续延迟退休的可能性。
2.4 加强统筹基金的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收益率
我国于2000年8月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其作为财政部管理的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制定受托管理的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经营策略并组织实施。
2017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1846.14亿元,投资收益率9.68%。
希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及个人账户存储额也能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或类似机构打理,无论是由理事会直接投资还是委托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等投资管理人间接投资。
均按照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进行投资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投资标的不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股权投资,也包括境内股票、债券、养老金产品、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
2.5 提高城职工医保缴纳比例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刚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要将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降至16%。
这说明国家有意减轻企业负担,所以最近国家统一提高城职工医保缴纳比例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到202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可能首次出现负数,到2035年可能耗尽累计结余。
如果未来十年统筹基金支出增长速度没有控制住,那么通过国家统一提高医保缴纳比例和增加基金投资收益率,是在短时间内维持基金收支平衡的有效办法之一。
或者各地方为了平衡基金收支,也很有可能调高缴纳比例。
参考文献
[1]. 任泽平. 渐行近的人口危机——中国生育报告2019.[R].北京:恒大研究院,2019:8
[2]. 蔡昉.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 邝利芬,程同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女性基本权利的保障——基于性别公正的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18(04):63-68.
[4].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
[5]. 赵振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回顾与思考[J].天津社会保险,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