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合集下载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两次变法相同的地方:
历史背景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双重革命任务;美国培里叩关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使日本面临民族和民主革命双重任务。

宗旨目的
走日本式道路,通过改良手段,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在推翻幕府的统治后,维护天皇的统治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领导阶级
维新派都是出生在封建家庭,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维新三杰”等领导人大都是出生在幕府时代,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

列强态度
英、日两国对维新运动有试探性的支持和帮助;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倒幕派有扶植和援助。

两次变法不同之处:
革命大势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革命处于低潮,社会相对稳定;诸藩割据,革命处于高潮,社会相对动荡。

文化差异
士大夫抵触外来文化,试欧美为蛮夷之邦,鄙夷其文化;吸纳欧美文化,以欧美为师。

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达地区仅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而中国国土面积大,占全国比重小;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达地区在京畿地区,而日本面积狭小,故占全国比重大。

变法阻力
受社会各种顽固势力的阻扰;主要阻力来源与幕府。

推进方法
操之过急,急功冒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改革侧重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涉及面广;主要是政权建设。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区别一.概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和胁迫之下,以天皇为中心的至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此运动具有全面西化和资本主义的色彩。

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三权分立、学习技术、新兴产业、文明开化、发展教育等,使日本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与威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也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给邻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的一场改革。

因其共历时103天,所以也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教育、发展农工商等。

当年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被囚,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区别1.社会背景明治维新发生之前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时代——德川幕府。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而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强大的商人、武士、诸侯和反对幕府的农民组成了“倒幕派”。

自“黑船事件”后,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民间倒幕派呼声更加强烈。

在“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之后,许多人士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控制,就必须要推翻幕府统治。

各地武装倒幕运动风起云涌。

戊戌变法发生之前,中国刚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朝廷的镇压,各地武装革命处于低谷状态。

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内忧外患之下,由“公车上书事件”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2.宗旨目的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推翻腐败的德川幕府统治,将王权奉还与天皇。

再以天皇为中心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富国强兵,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控制。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改良封建社会,学习日式发展富国道路。

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师夷长技以自强”,救亡图存。

3.支持与阻力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由于天皇的表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日本人愿意吸纳西方文化,以西方人为师。

主要阻力是幕府。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区别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区别

中国自秦朝以来,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明清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辛酉政变后四十多年,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晚清时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更无可能拥有自己的据点,独立地创建和训练军队。维新派尽管曾得过几个军机章京的头衔,但从未真正夺到过政权。
二、封建统治势力与维新派实力的强弱不同: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阶层,不仅在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而且广大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甚至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中国维新派的骨干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封建知识分子,有改革热情,却缺少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他们在维新措施和斗争策略上有些急于求成、不顾实效。如变法伊始便裁撤旧衙门、裁减绿营,令旗人自谋生计,激起守旧势力群起而攻之,增加了变法的阻力。同时,又不善于团结和争取同盟军,结果使自己十分孤立。他们所依赖的光绪帝虽有抱负,富有改革的热情,能积极支持戊戌变法,但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使他终究跳不出慈禧的手掌心。
三、领导力量不同:
日本维新派的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如“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都久经风浪锻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讲究斗争策略,选择阻力最小的路线和做法,善于争取同盟军,打击最主要敌人。而日本维新的“大旗”—明治天皇,随着天皇制的确立,成了日本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依靠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推行改革大业。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1.发生的背景不同:戊戌变法发生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明治维新发生在明治政府已经建立,封建势力处于弱势时期。

2.领导者的实力不同:明治维新掌握实权,戊戌变法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3.改革的策略不同:明治维新符合日本国情,从各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变法,戊戌变法太过急躁,脱离基本国情,变法大刀阔斧。

4.目的不同:前者为了维护大清统治,后者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结果不同:前者失败,后者成功,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滋长了日本的对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六大不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六大不同

1、对政权的态度不同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留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戊戌维新提倡君民共主,改革封建官僚机构,利用南学会变相推行地方自治制度;经济上要求“以工定国”;科学文化方面力主废除八股科举,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事业,培养资本主义所需人才。

至于路线,戊戌维新领导人早期寄望于达官贵人,尤其是圣上光绪的一声谕旨。

政变后仍抱定“唯有一策,尊皇而已”。

明治维新的施政大纲同样是皇权专制与西方议会政治的结合。

早在政变前,维新派有名的《船中八策》就明言:“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应出自朝廷”,“设上下议政局……万机应决于公议。

”这是明治政府的五条誓文的基石。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日本维新派在改革路线上死死抓住的也是个政变前并无实权的傀儡天皇。

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它是以暴力夺取政权作为维新的前提。

虽然日本和中国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但两国历史差别很大,维新前夕的政局也截然不同。

日本大约在公元4—5世纪由大和朝廷完成了统一,经过7世纪中叶大化革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12世纪末,源赖朝树立了武士政权,它代表新兴封建领主阶级利益。

这个政权的中央机构为幕府,把持全部朝政。

天皇大权旁落,只是日本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精神象征。

1603年,德川家族在江户建立幕府,明令将日本分为士(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而掌权的武士阶级,又细分为许多阶层,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以幕府将军为首,下有诸侯(大名),其领地称藩国,政治经济军事上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成行政系统。

所以德川幕府统治制度又称“幕藩体制”。

19世纪30—40年代,一些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影响较大的强藩,如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成功地进行了“藩政改革”。

他们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趋势,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和军事技术,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了藩内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比较1、改革背景基本相同:都同样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民族危机2、结果不同:日本改革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开始对外侵略。

中国改革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开始遭受日本侵略。

3、成败原因比较:第一、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只靠有职无权的光绪皇帝和少数维新人士是不能成功的,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强大。

日本则不同,封建势力的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下已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开明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倒幕联盟。

)第二、日本倒幕派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手段夺取政权的,而中国仅局限于少数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维新派力量脆弱,他们较软弱,不敢否定封建制度。

第三、日本资产阶级理解到,要救国救民必须主动学习西方,融入西方。

对资本主义采取主动接纳、学习的态度,所以成功了;而中国的封建势力对资本主义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最终失败了。

第四、政策措施不同,明治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即使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多方面的变法诏书,但资产阶级维新势力未掌握政权,变法不可能实施。

第五、国际环境不同。

戊戌变法时,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他们不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顽固派,反对维新派改革,中国封建势力对资本主义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

而明治维新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无力顾及日本,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家环境。

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必然成功,而戊戌变法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失败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得到充分发展,且具有极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以上原因说明,只有依靠人民,通过革命手段,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和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历史事件。

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过渡的重要事件,为日本奠定了现代化基础;戊戌变法则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的危机。

两个事件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首先,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在国家危机时期进行的。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面临着外来侵略以及社会分裂的问题。

而戊戌变法则发生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入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危机。

其次,两个事件都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家的危机。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他们采用了西方的制度、科技、文化等,使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得以推进。

在戊戌变法中,改革的核心是政治改革。

通过政治改革,试图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也试图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推动对科学技术和现代思想的接受和研究。

第三,两个事件都涉及到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摒弃了传统的武士道,取消了武士阶级的特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同时,传统的宗教、文化也受到了影响。

在戊戌变法中,改革者试图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推动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先进思想。

不同之处首先,两个事件的社会背景不同。

明治维新是在幕府时期进行的,幕府时期的日本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刚性化,千年不变。

戊戌变法则是在晚清时期进行的。

尽管晚清时期中国存在封建社会的残余,但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两个事件的改革领域以及力度也有所不同。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试图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其力度及广度都非常大,而在戊戌变法中,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同时改革力度有所不足。

第三,两个事件的改革策略不同。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借鉴了西方的制度、科技等,融合了日本传统文化。

在戊戌变法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革派倾向于直接引入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想。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十大差别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十大差别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十大差别1868年的明治维新把一个封建、落后、分裂的日本迅速改造成了一个文明、科学、发达、统一的日本,1898年的戊戌变法不但没有能有效扭转每况愈下的中国,甚至连变法者自己的生命都不保。

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成功?有了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经验借鉴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反而失败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的回答是: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变法。

”也有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革激进造成的,就像苏联激进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一样。

同时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因为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则是中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反对。

个人觉得,上述观点都是错误的,这些错误观点的形成和流行,我想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对明治维新的真相缺乏足够的了解。

我注意到,在中国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绝大多数资料中,都看不到对明治维新的成功起着绝对重要作用的灵魂人物坂本龙马的名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明治维新的了解是多么不足。

最近阅读了由日本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写的、长达八册的原版长篇历史小说《龙马的足迹》(日文书名是《竜馬が行く》),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明治维新的历史资料,然后将其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十大原因,也可以说是十大差别,与各位对此有兴趣的同好探讨。

一,改革的国情不同从1185年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前的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实际统治权都被各种不同的征夷大将军所掌握,日本的天皇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者。

明治维新前,全日本大小诸侯有三百个左右,其中最大的诸侯是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以天皇所封的征夷大将军为官职,挟天皇以令诸侯。

所以明治维新的第一步,就是要结束这种军阀割据的状态,建立全日本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之异同
相同点
1背景: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社会(民族)危机。

2性质: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目的: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维护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4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积极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5内容:两国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6作用: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结果不同:日本成功中国失败
2内容不同:日本经济上有土地改革扶植垄断,政治上有设议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军事上有灌输武士道精神,文化教育上有建立一套完整学制文明西化内容,而戊戌变法这些都没有。

3影响不同:日本改革后摆脱了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强国,中国民族危机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4成败原因不同: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较弱,资本主义发展则相对充分,是在倒幕成功后在以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改革,中下级武士政治斗争经验丰富,改革措施行之有效,并大力推行,且当时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因此改革成功,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改革又急于求成,且脱离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想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改革,且当时世界处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所以改革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异同比较总结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很多方面是存在相似性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从背景上看,两次改革都是在本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社会面临殖民化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

第二,从性质上看,两者都具有资产阶级维新的性质。

第三,从目的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富国强民。

从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变法维新之前,中国和日本都在遭受外来势力的践踏,国内都有改变当时状况的强烈呼声。

在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就提出向西方学习,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以期振兴中华。

戊戌变法更是从制度层面上提出变革要求。

同样,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尊王攘夷”为精神,天皇成为了民族团结、抵御外来入侵的精神中心,于是天皇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求促进日本各个方面的进步。

第四,从作用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两者在各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鼓励工商业发展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对政治方面的改革使民众获得一定权力,并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军事的改革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对文教方面的改革培养了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和技艺的人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有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使日本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在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军事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可以说有了明治维新,才有了现在的日本。

然而,上述这些相同点并没有使两者“同归”,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以下几方面上:从变革的经济条件上看,日本是优于中国的。

变革之前,虽然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但中国的自然经济具有绝对的优势,力量十分强大,资本主义萌芽只是一个生长在封建经济夹缝之中的弱苗,中国根本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

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在幕府统治后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些大名与各藩的大商人相勾结,发展藩营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鼓励了工商业,因此,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是优于中国的。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比较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识。

(1) 相同点:①历史背景相同:都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②领导阶级相同:都以最高统治者为首。

(2)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不同:中国戊戌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国内的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从而使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幕府极端孤立,日本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变法扫除了障碍。

②变法的领导者及其实力不同:中国是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力量比较薄弱;而日本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不共戴天,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天皇拥有实权,力量强大。

③改革措施及落实情况不同: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力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

④结果不同:中国的戊戌变法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注:以上①②③点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 认识:改革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排除制约发展的因素。

变革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果断,并注意发动群众。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事实证明,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历史中关键的政治事件。

本文将对这两个事件的成败原因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一、政治背景不同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权内部的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成败的背景是日本幕府政权的衰败。

幕府制度在经历了几次政治危机之后,引发人民的不满,使得政治压力愈加增大。

在这种背景下,有力的政治势力逐渐崛起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全新系统来完成维新,从而使得日本政体发生了质变。

戊戌变法则是中国清朝晚期的政治改革,具有不同的政治背景。

中国当时面临的是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困难,政治体制腐败,导致人民不满意。

戊戌变法是指清朝政府在维护统治地位和应对政治危机的背景下,进行一系列综合性的立法与行政改革,试图革新中国政治制度,加强其国家实力,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二、改革方案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改革内容也存在差异。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实行了大量西化改革,包括西化教育、新兵制度和官僚制等,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和开放政策,以促进社会发展。

在戊戌变法的时期,中国尝试了许多政治体制上的改革,涉及到各个领域,例如太平天国后继军的撤军、海关稽查司、慈禧太后新政等等。

三、政治因素的不同宗教和文化等因素也在两个国家的政治改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日本明治维新中,日本天皇的神权正确地被利用,作为领导强权和国家认同的象征;而在戊戌变法中,中国皇帝并没有成功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稳定政府和领导人民的道德基础,也没有利用宗教作为广泛推广改革的方式。

四、改革必须满足历史与时代脉搏无论是日本明治维新还是中国戊戌变法,其最终成功与失败也都与其不断地进行前进和尝试相关。

历史和时代脉搏不断变化,改革必须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历史和时代要求。

综上所述,无论是明治维新还是戊戌变法,其成功和失败都与政治和历史因素以及具体的改革方案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改革必须要顺应社会的新变化,通过推动中等的社会政治改革来改变国家的命运。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政治
1.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2.民主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爱国官员的推动
1.幕府封建统治没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2.倒幕运动推翻幕府,成立明治政府
二.主观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2.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3.没有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
4.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5.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至上而下的改革
6.措施不当,打击面宽,树敌太多,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中善后措施未跟上,有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2.经济上:殖产兴业,币制改革,地税改革,土地制度改革
3.文化上:文明开化。原则:和魂洋才
4.军事上:建立新军队(武士道精神,忠君思想)
改革影响
1.推动中国近代化
政治上:试图变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上: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道路
2.经济上: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
3.文明上:近代文明的传播改变了日本文化落后的风貌
4.军事上:建立近代化军队
5.国际地位:半殖民国家转为主权完整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
成败原因
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一.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五、与明治维新相比,戊戌变法失败 的历史启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改良的道 路行不通。 2.中国的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3、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 、 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 创新相结合
4.应避免急躁主义、拿来主义,政治改革的 发动者要有充足的、能使改革措施切实实行 的权力资源 5.转型社会的改革在全面而充分地展开的时 5. 候,一定要在充分协调社会各个利益团体矛 盾的基础上,有理有节地进行。 6.在政治层面改革的同时,经济层面的改革 必须跟上。
(3)脱离民众。维新派没有掌握政权,仅依靠一个没有实 权的光绪皇帝发号施令,希望通过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维新派应该与会党 民众的斗争相结合,以造成强大的声势,迫使当权者采取相 应的改革措施,但维新派却采取了脱离人民群众的方针,甚 至害怕和敌视民众,他们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理由之一就 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这使维新运动得不到 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活动范围仅局限于地主阶级开明派和知 识分子圈子内。此外,维新派还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 临头,他们才想起兵权,结果被袁世凯出卖。,装备新式兵 按新法练兵。 器,按新法练兵。 改革科举制度; 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 准许民间创办报馆、 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 设立译书局。 会;设立译书局。
文化上
二、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不同点
4.结果不同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日本免 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地, 成功地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迅速崛起为东方资本主义强国。 , 戊戌维新:戊戌变法没有给中国带来希望, 它在封建 顽固势力的镇压下, 最终归于失败。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2)方式相同:都是本国封建主自上而下进行的;(3)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相似: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5)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6)作用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1)民族危机程度不同: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在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日本被美国打开大门后,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危机;(2)依靠力量不同:中国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本国封建派势力又过于强大,而日本则是在推翻本国幕府统治后,下层的大名、武士纷纷支持变法;(3)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失败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4)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而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久后,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他们的异同点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欢迎大家阅读。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1)社会背景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前夕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欢迎大家阅读。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

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

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无论是公车上书也罢,建立学社也罢,以及后来的行走军机也罢,都主要是在发表言论、提供方案的范围内行动。

这一切,在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上,诚然发出过耀眼的光芒,在其时沉闷喑哑的思想、政治界中所发生的震撼,也类乎核的裂变。

而光绪皇帝,在名义上也是“九五之尊”,可以统帅一切、指挥一切。

但是,维新志士们全是手无寸铁的书生。

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而可悲的正在于,他们手中没有刀,没有任何的武装力量。

至于光绪皇帝,又是一个瑟缩在西太后淫威阴影之下的儿皇帝,在没有武装力量拥簇的条件下,他表面上的“无限权力”事实上却是极其有限的。

光绪一生处于无权的地位,早在他入宫时已经确定了。

光绪生于深宫,但他通过审阅奏章,认识到封建官僚集团的腐败无能、营私舞弊;军队无战斗力,对外战争一败涂地;洋务企业耗费国家大量钱财而亏损有加。

光绪面对处于列强虎视眈眈威胁下的这样一个烂摊子,认识到不改革、不维新只有亡国。

他又具有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这使他接受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成为可能。

他比较早地接触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如冯桂芬、康有为、汤震等人的著作,也积极主张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

光绪,这个处于丧权辱国时期的末世皇帝在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条件和局势中,力图变革,他主战、支持变法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然而,维新改革是一场严酷的政治斗争,其锋芒所向,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腐朽势力,维新改革必遭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及盘踞要津的大僚的抵制,维新的精神也为保守的世俗所不容。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简要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和日本两个东亚国家在19世纪末发生的重要政治改革,但两国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以下是对两者成败原因的简要分析。

一、历史环境的差异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正面临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日本必须迅速进行变革。

而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虽然也遭受到列强的压迫,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内部矛盾,变法遭遇到更大的阻力。

二、统治者和政治精英的态度明治维新的成功部分归功于日本的统治者——明治天皇坚定的决心和意愿。

他们积极主动地推动改革,并找到了一批官员和政治精英来实施这些改革。

相反,清朝政权对戊戌变法持消极态度,并试图阻止变法的推进。

这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因为没有足够的支持和推动力量。

三、改革措施的不同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施官僚体制改革,以及推动现代化建设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日本政府的力量和能力,并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政治体制和军事改革方面,但由于实施不彻底和缺乏真正的改革意愿,改革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

四、对外因素的影响明治维新发生在日本面临外部威胁的背景下,因此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防御外敌。

这给了改革更大的动力和紧迫感。

而戊戌变法之前,中国内外形势相对稳定,国家没有面临明显的紧迫威胁,这导致了政治精英们缺乏对改革的迫切感和动力。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成败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得益于日本政府的积极推进和改革的全面性,以及来自国内外威胁的压力。

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则主要归因于清朝政府的反对态度和缺乏对改革的迫切性。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摘要]近代中日两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有相似之处。

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也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而出现的。

它们在两国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它们对两国历史的实际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两者有类似起因,戊戌变法仿效了明治维新的变法内容,性质均为流血但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法,但是结果大相径庭,一个改变了国家命运,另一个却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唤醒国民独立、自强意识等方面仍具有积极意义。

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但却为日本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

[关键词] 维新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相近: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

外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

二、目标性质类似: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源源提供工业品和武器,并帮助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改善军备。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维新的兴起有不小推动作用。

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

政变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五、政策措施雷同: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

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一.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历史背景的异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日本迅速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国迅速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决定两国不同发展命运的原因很多,我来简析中日两国历史背承的异同。

在商品经济和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方面,两国有近似的背景。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商品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破坏。

以丝织业和棉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促进了国内境一市场的逐渐形成。

中国自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理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不亚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也比较发达。

但是相对来说,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内地与沿海差距很大,所以国内统一市场、商品经济及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等方面,从总体上说又落后于日本。

在改革发生前,两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

但是.中日两国的封建制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经济基础看,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日本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封建制的基础.但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缓解了很多矛盾,使得商人和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从而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结合,地主土地所有制越来越巩固。

而日本的领主土地所有制禁止土地买卖。

新兴地主所获得的土地是非法的。

这种僵化的土地私有制经不起商品经济的冲击,建立在它之上的幕藩领主阶级的统治自然也容易发生动摇。

从制度方面来看,中日两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而在日本幕藩体制中,藩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

地方大名在自己的藩内拥有军事、行政、税收等大权,这就为反对幕府提供了条件。

地方拥有威胁中央的这些权力在中国自宋代以来就被禁止,明清时期在制度上更加完善。

所以维新派根本没有条件像日本那样进行一场倒幕运动。

日本的天皇与中国的皇帝也完全不同。

幕府时代的天皇只是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在将军手中。

而倒幕派恰恰利用了天皇的名义为自己的夺权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以天皇的名义动员和团结各种反对势力,井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推行改革。

在中国,皇帝是拥有绝对统治权力的,是全国唯一的最高政治权威。

在中国不存在可以对皇帝的统治地位进行公开挑战的其他权威。

中国皇帝不仅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而且还有君权神投的光环,其统治地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戊戌变法时期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又是一个冥顽不化、凶狠异常的专制主义者,中国维新派比日本革新势力面临的阻力要大的多。

另外,中国的科举制对巩固封建统治也起到一定作用。

科举制不计门第,可以把各地区、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吸引到统治阶级的队伍中来.这就不断扩大了政权的阶级基础,也不断调整着官僚队伍,使其增强活力。

而日本的将军、大名、武士都是世袭的。

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的中下级武士根本没有获得较高职务的机会,因此他们中的那些具有新思想的人成为反幕府的中坚力量。

除以上所述内部原因外,中日两固当时所处的外部历史条件也有同有异。

相同的是两国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都已签订了内容相似的不平等条约,都有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但是,中国市场、资源的吸引力远非日本能够相比。

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争夺,以及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在东方的殖民势力。

尤其是英国,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中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又同清政府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样才把打开日本大门的机会“让”给了美国。

这种状态在客观上减轻了列强对日本的懂略和干涉.给了日本一个极其必要的喘息机舍,使它得以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如果把辛亥革命和倒幕运动相比较的话,两者在推翻旧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个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所面临的敌人却有所不同。

日本的倒幕派只面对幕府一个对手,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除了清政府一个敌人外,还有帝国主义的干涉。

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比较表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简表
三.戊戌变法的影响及意义
变法的影响: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

除了光绪帝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四.明治维新的积极面及消极面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面主要是:(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这首先表现在,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

其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简要的说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是在封建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的改革,都为使自己的国家摆脱目前的衰弱,走上富强之路。

结果当然已经知道了,日本明治维新是成功了,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而中国戊戌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